YouTube頻道「中華六合精武協會」總觀看次數破668萬!
數十萬讀者期盼多年的「徒手療法」聖經,重磅上市!
以人體5大部位逐層剖析,搭配55種症狀說明,
結合「按摩」「拔罐」「伸展」「重訓」,
針對現代人的痠痛、運動傷害、亞健康,給予最有效的全身保健計畫。身體經常這裡痠、那裡痛?其實都是「肌肉勞損」惹的禍!
打破坊間傳統推拿以「穴位」、「經絡」定位的迷思,
「鬼手武醫」張振澤教你從「肌肉」與「骨骼」下手,
對證解除偏頭痛、五十肩、膝蓋退化等痠痛問題與陳年損傷!
本書介紹的徒手療法是透過肌肉的整復,以及骨骼、韌帶、關節的正位,再搭配呼吸調息的方法。
先透過按摩正確的肌肉群,解除深層肌裡的氣滯血瘀,再以自主伸展動作與重量訓練進行復健,
能夠真正改善關節錯位或肌肉、筋膜、肌腱等軟組織沾黏、僵硬等問題,確實改善身體痠痛與勞損。
▌知名正骨整復師精研多年,從自助到助人,實證徒手療法的自癒功效!
作者張振澤從小熱愛武術,曾獲選為國術會亞洲盃、世界盃徒手擂台賽的國家隊選手,卻於某次比賽中受傷,從此結束國手生涯。不過也因為這個機緣,精研「武醫徒手療法」,讓長年的運動傷害奇蹟似地痊癒!自此,更加認真研究並累積專業知識與經驗,除了在「六合精武門」開班授課,也藉由臉書、YouTube等積極推廣,成為年代「聚焦2.0」、東森「健康同學會」等電視節目邀約來賓。
本書從「呼吸的訓練」出發,再依序針對「頭部與肩頸」「胸腰臀」「下肢」「上肢與肩關節」「腹部」做說明,並以現代人常見的痠痛問題作範例,詳細解說對證按摩法,希望對上班族、主婦、勞動者、年長者、運動員等,提供最實用的全身保健法。
◎本書特色
特色1:從頭按到腳,身體所有痠痛麻問題,只要一本書就能搞定!
常覺得肩頸僵硬又痠痛?抬頭或轉頭時卡卡的?走路或跑步時膝蓋會痛?別擔心,本書彙整出各種痠痛不適問題,教你找出對應的肌肉及痠痛點,將陳年積累在深層肌肉裡的壓力釋放出來,對證解決所有困擾。而且不止痠痛問題,還能改善如胸悶、月經不調、長年頭暈目眩等症狀。讓你懂得如何自我保健與復健。
特色2:真人示範步驟圖解+肌肉解剖圖,居家按摩技法一看就懂!
本書每一個按摩手法都有步驟分解的全彩示範照片,並繪製能精準呈現按摩部位的肌肉解剖圖,讓你可以快速又正確地找到按摩部位,再搭配易懂的文字說明,讓你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佳的成效。更重要的是,徒手按摩不需特殊工具,也不需特地撥出時間,無論是在家、在公司,只要有空檔隨時都能按!
特色3:搭配「自主復健運動」與「重量訓練」,徹底打造強健體質!
透過按摩將肌肉裡的氣滯血瘀排除之後,更要透過自主復健運動,去伸展肌肉、靈活關節、強化四肢並促進新陳代謝。此外還要施以重量訓練,讓放鬆的肌肉恢復彈性、保護骨骼。以上兩種運動,作者以多年的經驗,設計出每個人都容易執行的動作。而這些動作也很適合於平常練習,讓你確實保養身體,打造不痠痛的強健體質!
特色4:正確練習基本功「呼吸調息」,提升自癒力、守護肺部健康!
正確的呼吸是啟動身體自癒力的關鍵,也是一切復健手法的基礎。因此書中將詳細說明「吐氣、停氣、吸氣、屏氣」的腹式呼吸練習法,用以排除體內的濁氣、吸足飽滿的正氣。透過每天的呼吸練習,讓你變得能輕緩從容地「吸氣」並且「屏氣」超過10秒以上。如果有一天無法如往常一樣呼吸,也能推估可能患有肺部纖維化、氣喘、肺阻塞等肺部症狀,提醒自己即早就醫檢查。
特色5:特別規劃「拔罐」手法,透過多管齊下達到養生保健之效!
除了從肌肉著手按摩,本書特別收錄「拔罐」手法。拔罐對於肌肉的釋壓有卓越的效果,配合按摩手法運用,兩者相輔兩成,有助患者得到更大的功效。書中提供簡易、好懂的施作說明,以及拔罐時該搭配進行的伸展動作,讓你以安全又有效的方式操作,達到改善健康的目的。
◎實證分享!因武醫徒手療法而重獲健康的心聲
陳小姐,家庭主婦,患有冷凍肩──
「在整復過程中,整復師都一條一條肌肉去做觸證,尋找到真正的病灶再去處理。現在的我已經能把手往後舉並順暢地穿衣,很多之前做不到的動作都能做到了,也很希望這樣的分享,能鼓勵到有類似問題的朋友們,找到正確的方向堅持努力,一定能完全康復的。」
張先生,畫家,有長年頭痛困擾──
「看了一次居然頭就不痛了,為了能斷根,武醫還邀請我上了肌筋膜伸展的課程,也才上了一期,頭痛的症狀就完全好了。一向有宗教信仰的我不斷地感謝天主保佑,引領我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從此我不但能開始坐車,而且還能跟著女兒坐飛機去旅遊,看到更寬廣的世界。」
劉先生,大學生,手臂到手指痠痛麻──
「第一次去就在頸椎及肩頸處拉出了不少的瘀,然後順著尺橈側神經的路徑也處理出了不少的瘀。當下的感覺就是手鬆掉了,最後鬼手用了幾個不同角度的牽引,麻的現象也減緩。等整個瘀都消退後又再約了一次整。鬼手說你可以開始練習投籃了,並循序做一些簡單的重訓,我也半信半疑地就照著他的話試著去練習。果然在看整後不到一週我又恢復了『神射』的美譽!」
吳先生,船員,患有斜頭症──
「第一次看整時,鬼手說主要是胸鎖乳突肌出了問題,於是他用拔罐器在我胸鎖乳突肌的兩端肌腱定罐,然後讓我自主轉頭,出了不少的瘀。接著又用滑罐的方式處理了幾個地方。頭的轉動及回正的角度又更大了。過了一週,頭的角度有明顯地改善,活動也比之前暢快多了。」
作者簡介:
張振澤
【現職】
中華民族損傷協會 第4屆理事長
社團法人中華六合精武協會(2009年創立)創會理事長
從小熱愛武術,透過國術散手名家劉家斌先生引薦進入六合門派,並跟隨六合掌門人諶輝雄先生深造習藝,學習散打及中國武術,長期接受武術的薰陶,並曾獲選為「中華民國國術會第一屆亞洲盃」及「世界盃徒手擂台對抗賽」國家隊選手。然而,就在某次比賽中,因右大腿拉傷,從此與國家選手訓練中心失之交臂,結束選手生涯。
退伍後,因緣際會進到廣告圈,曾擔任知名廣告公司高階主管,協助企業締造成功的廣告行銷案。後來決定自行創業,可惜不幸經營失敗。與此同時,以前受傷的右大腿雖然定期到醫院治療,但因為累積在腿部的氣滯血瘀尚未完全排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復發,有時痛到舉步維艱,甚至寸步難行的窘境,令他困擾不已。
於是想起師父曾教過的「徒手療法」。沒想到,治療不到一個月腳就變得輕快許多,也不再疼痛,甚至可以跟年輕朋友飆起全場的籃球。那時他了解到:運動傷害若要真正根治,就要在復健過程中有正確的復健方式,這樣不僅能讓原本的傷恢復,還能讓運動機能更加強健。於是努力鑽研徒手療法,自創出一套全新的「武醫徒手療法」。
50歲時,他重新思考人生的下一步,決定回到年輕時曾點燃他生命熱情的武術,做自己喜歡的事。正好這時找到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講師的工作,於是開設了自己擅長的民俗療法、正骨整復師培訓等課程。
在文大教課時,因為時常有學員腰痠背痛請他幫忙正骨,後來找他的人實在太多,他乾脆決定再創業一次。2009年7月,他成立了「社團法人中華六合精武協會」,結合更多資源,因應現代人生活型態,推廣徒手療法、武醫八段錦等養生保健課程,實踐「由武入醫,方是自救救人之道」的宗旨。
【重要經歷】
▲中華民國國術會第一屆亞洲盃、1980年世界盃擂臺錦標賽 國家代表隊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
‧武醫系列課程 負責人
‧氣功按摩暨民俗療法師培訓班 講師
‧正骨整復師培訓班 講師
▲臺北市大同、中山、文山、松山、萬華運動中心 武醫系列課程總教練
▲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聯合報文化廣場 武醫系列課程總教練
▲各標竿企業內訓、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天星學園 武醫系列課程總教練
洪肇欽
【現職】
陸軍專科學校 助理教授
【相關經歷】
▲國家級角力教練兼講師、國武術教練兼講師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氣功按摩暨民俗療法培訓班講師、正骨整復師培訓班講師
作者序
武術的動作必須靠肌肉來完成,而武術能呈現出藝術般的動人美感,則需要身體的平衡與協調,所以柔軟度的關鍵就在於「筋」(肌腱與韌帶軟組織的統稱)的伸展。而在中華文化下所代代傳承的武術,止戈是所有真正的武術家所追求的對戰境界,也就是藉由肢體的互動讓對手知難而退,因為武功較高者總是讓你摸不著打不到,即便是好不容易接觸到,也總能一兩撥千金讓你有力無處施,甚至以力還力讓你有氣無處發。這是一種藉由肢體的互動而演繹出的「哲學」思維。
因此武術的訓練能夠進入到武醫的層次,中醫的基礎是關鍵的元素。至於能否成「師」,不在於信眾的多寡,而在於能否藉由武術讓大家在思維上有所啟發。你可以藉由武術很輕易地擊倒對手的軀體,但你總是給他另一個生活的目標,讓他活得更有意義!這就是武道。武與醫在本質上就是人的生活,因為你必須動,而且是健康地動,這就是武醫。
當我二十歲出頭第一次站在擂台上打冠亞軍賽時,就是咬著牙帶著傷倒數著時間,一直到六十出頭打華人盃籃球賽,更是忍著膝關節錯位的疼痛,跑不快跳不高,最終拿到冠軍。與傷為伍幾乎是我當選手的磨練,但我總是能在武醫的基礎下,以戰養戰,讓對的復健使自己恢復得比過去更強健。
我很幸運地因為自己的叛逆沒有接受家族的期許,先在散手名家劉家斌先生的指導下苦練了四年上了擂台,從亞洲盃擂台賽回來後,被師父引薦投入六合諶輝雄先生門下習藝。這位一生只收三個門徒的中央國術館二期的軍統老鬼,讓我見識到了武術的博大精深,也就是他們這一批武術耆老真正保留了中華武術的精髓,而將其紮根於中華民國台灣。
我的另一位老師是當年中華民國國術會徒手擂台賽之世界盃與亞洲盃的總教練洪朝雄先生,他除了在我當國手的訓練期間,給了我終身難忘的訓練之外,也蒙他的長公子洪肇欽先生得其損傷的真傳(洪老師稱之為運動傷害復健),讓我在損傷這個領域能從過去傳統的教學中得到更完整與系統性的體悟,而得以寫出此書,因此特別邀請他為共同作者。
過去我總是因為自己或師兄弟們遇傷,迫得師父不得不出手療傷。但他們除了做,從來也不會多說一句。或許他們也是這樣學來的,所以從來也沒把損傷當成一門學科來認真傳授,直到自己對中華武術與醫術的好奇及洪老師的啟發,才從中醫的經絡、西方解剖的肌學開始來應證這些如背條子般所記下的手法,漸漸地從臨床的實證中整理出一些心得,這就是寫這本徒手療法的背景。
武術的動作必須靠肌肉來完成,而武術能呈現出藝術般的動人美感,則需要身體的平衡與協調,所以柔軟度的關鍵就在於「筋」(肌腱與韌帶軟組織的統稱)的伸展。而在中華文化下所代代傳承的武術,止戈是所有真正的武術家所追求的對戰境界,也就是藉由肢體的互動讓對手知難而退,因為武功較高者總是讓你摸不著打不到,即便是好不容易接觸到,也總能一兩撥千金讓你有力無處施,甚至以力還力讓你有氣無處發。這是一種藉由肢體的互動而演繹出的「哲學」思維。
因此武術的訓練能夠進入到武醫的層次,中醫的基礎是關鍵的元素。至於能否成「師」,...
目錄
作者序:因傷而開啟的徒手療法研究之路
實例分享1:家務後的「冷凍肩」完全康復/50歲陳小姐‧家庭主婦
實例分享2:靠自己起身行走,終於甩掉「四腳助步器」/75歲李先生‧民意代表
實例分享3:擺脫長年的頭痛,不再是急診室的常客/46歲張先生‧畫家
實例分享4:擺脫舉步維艱,跟「膝關節退化」說掰掰/65歲王媽媽‧家庭主婦
實例分享5:解決手臂神經壓迫問題,找回投籃準度的神射手/28歲劉先生‧大學生
實例分享6:原來我一直不懂怎麼「呼吸」!全身不知名的不適統統消失/65歲江小姐‧上班族
實例分享7:從國術館到中西醫四處診療,遇到鬼手治好了我的「斜頭症」/39歲吳先生‧船員
實例分享8:鬼手武醫救了我的膝關節,讓我跳得更高、跑得更快/25歲羅先生‧運動員
【PART1】從肌肉下手,終結痠痛不適的「徒手療法」!
──正確按摩和伸展肌肉,打造強健身體
◆什麼是「徒手療法」?
‧一個需要用心來閱讀的智慧
‧「非侵入性、不用藥」的對證復健法
‧「氣」是與西醫復健最大的差異點
‧讓人人遠離「亞健康狀態」的居家保健法
◆「武醫徒手療法」的特點
‧以經絡學與肌學為編輯架構
‧打破以「穴位」為定位的復健迷思,從「肌肉」著手
‧從他助到自助!徒手療法的四個步驟
‧武醫徒手療法的多重功效
◆身體感到痠痛不適?解證的關鍵在於「肌肉」
‧主動的肌肉&被動的「筋」
‧神經是傳達活動指令的光纖
‧肌肉緊繃、氣滯血瘀,造成身體的痠痛麻
‧肌肉的「動點」&「痠痛點」
◆「功」對於徒手療法的重要性
‧人類的生命之源
‧「功」的What、Why與How
‧施作者的「功」要比患者高
‧對證用「功」才是王道
【PART2】徒手療法的事前準備功課
──從練功調息、3大基本手法到延伸手法,整復前要先勤學的基本功!
◆如何練「功」?
‧功的產生
‧調息是徒手療法的關鍵
◆按摩的節奏和手法
‧掌握3種節奏
‧運用3大基本手法&衍生手法
◆延伸手法介紹:拔罐
【PART3】徒手療法的5大部位對證應用
──從頭到腳的常見痠痛症狀,一一破除病根,氣血暢通!
◆認識你的身體結構─頸椎的構造與機能
◆【頭部‧肩頸】對證按摩
1肩頸痠痛
2轉頭痛
3歪頭痛、高低肩
4抬頭痛、點頭痛
5頭痛、偏頭痛
6長年暈車暈船(暈眩)
7耳背、耳鳴
8頭昏眼花、飛蚊症
9顏面神經麻痺、高血壓、視力衰退
10低血壓、上肢後側麻痛
◆認識你的身體結構─胸腰椎、臀部的構造與機能
◆【胸‧腰‧臀部】對證按摩
1胸悶、呼吸不順
2感冒(流鼻涕、咳嗽)
3免疫力衰退、蕁麻疹、過敏性皮膚炎、中暑
4乳房痛、月經不調
5下肢後側麻痛
6坐骨神經痛
7坐立難安
8脊椎側彎
◆認識你的身體結構─下肢的構造與機能
◆【下肢】對證按摩
1腿抬不起
2膝關節退化之跑步者膝(膝蓋外側痛)
3膝關節退化之鵝足(膝蓋內側痛)
4膝關節退化之跳躍者膝 (膝蓋中間痛)
5足跟痛、腳底筋膜
6腳踝翻船
7腳背麻痛、腳底麻痛
8大腿外側疼痛
9 O型腿、X型腿
◆認識你的身體結構─肩關節、上肢的構造與機能
◆【肩關節‧上肢】對證按摩
1手臂平舉時上下擺動疼痛
2手臂上舉時疼痛
3手臂內收外展時疼痛
4無法反手抓背(肩關節纖維化)
5手臂疼痛─抱嬰兒或寵物之姿勢
6手臂疼痛─用力捶打大釘子之姿勢
7媽媽肘/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腕隧道症候群
8上肢神經壓迫
9吃蘿蔔乾
◆認識你的身體結構─腹部的構造與機能
◆【腹部】對證按摩
‧便秘
PART4徒手療法的自主復健進階版:重量訓練
──透過重訓,使肌肉恢復彈性,動作表現更靈活有勁!
◆為什麼我們需要重訓?
◆重量訓練
胸部:胸肌1、胸肌2、胸大肌
肩頸&背部:三角肌、提肩胛肌與斜方肌
上肢:肱二頭肌、肱三頭肌1、肱三頭肌2
腹部:腹直肌、腹內外斜肌、腹橫肌
下肢:臀部與下肢肌群
前臂:小手臂肌群1、小手臂肌群2
作者序:因傷而開啟的徒手療法研究之路
實例分享1:家務後的「冷凍肩」完全康復/50歲陳小姐‧家庭主婦
實例分享2:靠自己起身行走,終於甩掉「四腳助步器」/75歲李先生‧民意代表
實例分享3:擺脫長年的頭痛,不再是急診室的常客/46歲張先生‧畫家
實例分享4:擺脫舉步維艱,跟「膝關節退化」說掰掰/65歲王媽媽‧家庭主婦
實例分享5:解決手臂神經壓迫問題,找回投籃準度的神射手/28歲劉先生‧大學生
實例分享6:原來我一直不懂怎麼「呼吸」!全身不知名的不適統統消失/65歲江小姐‧上班族
實例分享7:從國術館到中西醫四處診療,遇...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