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痛苦、正視痛苦,是邁向快樂的第一步
假如你一直看不清這個世界的真相,認為它應該充滿快樂,
一味地蒙蔽自己,以「苦」為「樂」,那永遠也離不開痛苦。——索達吉堪布
這是一本幫我們解脫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寶之書,
把它請回家,就好像與佛陀朝夕相處,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
洗滌心靈的說法者,藏傳佛教受尊敬的佛學上師索達吉堪布,暢銷百萬冊作品。
附:觀音心咒,勤唸此咒可護持自心,解脫痛苦。
【離苦得樂的法門】
在我們的人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什麼都在變。
位高權重的,會一落千丈;生死相許的,會勢同水火;
闔家歡聚的,會曲終人散;壽比南山的,會撒手人寰。
所以,一切的美好都難逃變化,變化就會帶來痛苦,這才是「人生皆苦 」的真諦。
․佛教中之所以說「苦」,並不是不承認生活中的一些快樂。但這些快樂往往稍縱即逝,只是偶爾的「點綴」,卻不是人生的「底色」。
․被眾人恭敬、名利雙收時,沒必要心生傲慢,因為這個會過去的;窮困潦倒、山窮水盡時,也不必痛苦絕望,因為這個也會過去的。
․當你特別痛苦時,首先要認識到痛苦的來源是我執,也就是自私自利的這顆心。若想斷除一切痛苦,就要先斬斷它的來源。
․如今,世人多為各種痛苦所逼,究其根本,主要是源於對利他的漠視,對無常的無知,對死亡的毫無準備。
․天地之間,一切都在變化,身體、財富、名聲、親眷等皆為無常,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有自己的心才與自己生死相隨。
․要想除掉曠野中的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上面種莊稼。要想遣除內心的苦惱,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利他的美德去占據它。
․何時放下了,何時就會滿足,何時才會幸福。
【收錄】
消除痛苦的實修五大法
離苦得樂的幸福咒語
大歡喜——索達吉堪布開示錄
作者簡介:
索達吉堪布
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藏傳佛教大德。
堪布對藏傳佛教的傳統法義學修甚深。為了讓更多人了悟佛法精髓,他試圖用現代方式向人們傳遞生命真相,是在哈佛、耶魯、斯坦福、哥廷根、清華、北大等上百所高校的講台上留下過身影的佛教心靈導師。
三十多年來,身體力行地引導大眾實踐佛法的學修傳統,同時,利用一切空餘時間互譯漢藏經典,從事慈善事業,與海內外學者交流跨宗教、道德、環保、和平等問題,探討人類的發展方向,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
他認為,時代在變遷,但佛教的宗旨沒有變,人們可以從中找到解決現代問題的真正答案,這是應該去提醒大家的。在翻譯家和傳統的佛法上師的身份之外,堪布還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出版的《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殘酷才是青春》等書籍被逐步翻譯成其他語種,不但對海內外華人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向世界展現了一個與時代同頻道的佛教。對於外界的種種讚譽,他說:「我只是一名老師,教傳佛法的老師。」
章節試閱
〈藏地幸福密碼〉
凡是來過藏地的人,就會發現這裡不管男女老少,無論出家、在家,幾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念珠對他們而言,不是戴在身上的一種擺設,或是消災避邪的護身符,而是專門為念咒計數的工具。很多藏族人一生中精進念咒,數量甚至超過十億以上。
有些人不明白念咒有什麼作用。其實,從究竟而言,佛菩薩的心咒與佛菩薩無二無別,觀音心咒就是真正的觀音菩薩,文殊心咒就是真正的文殊菩薩,通過持誦這些心咒,可以與佛菩薩心心相印。
著名大德米滂仁波切在《大幻化網》中也說:「勝義中,一切法皆為離戲大空性,沒有任何分別;但在名言清淨顯現中,咒語與本尊於所化者前,皆是智慧之幻變,了知彼二無有差別,則應將密咒受持為聖尊。」
這種境界比較高深,如果無法理解,可以這樣看,每位佛菩薩因往昔發了不同的大願,所以,持誦他們各自的咒語,也會帶來不同的加持力。比如,文殊菩薩是三世諸佛的智慧本尊,若持念文殊心咒,比念其他咒語更容易開智慧;觀音菩薩是三世諸佛的慈悲本尊,若想增上慈悲心,念觀音心咒的作用會立竿見影……諸如此類依靠持咒,不但可圓滿出世間的解脫功德,還可以帶來發財、長壽、健康等世間利益。
對此,有些固執的人也許不承認:「太愚癡了,不可能吧!」但實際上,密咒的加持力,你是可以親身感受到的,用教證、理證來說明,也完全可以成立。現在許多人常陷入一種誤區: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就認為不科學,包括密咒加持、前世後世、因果輪迴……
其實,「科學」的定義,是「暫時可被知而還沒有被推翻的知識」,所以科學不一定就是真理。
假如一味地用科學衡量一切,此舉本身也是種迷信。因此,我們對不了知的事物,應該有一種理性的態度,不要輕易接受一切,也不要輕易否定一切。
還有些人,對佛法不太瞭解,口口聲聲說不能學密宗,因為裡面有太多密咒。但實際上,漢地寺院每天的早晚課誦裡,都會念楞嚴咒、往生咒、大悲咒、十小咒等;許多人經常念的《心經》,最後也有一句密咒,被稱為「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假如密咒都應視如洪水猛獸,那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其實,在漢地的很多佛經中,都提到了密咒的殊勝性。如《楞嚴經》云:「若不持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意思是,在修行的過程中,假如不持誦密咒,祈禱佛菩薩加持,單單依靠自己的力量,就想讓身心遠離一切魔障,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金光明經》中也說:「十地菩薩,尚以咒護持,何況凡夫?」
而且,密咒也並非藏地的「特產」,它在漢地的佛經中隨處可見。例如,《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中,佛陀就對除蓋障菩薩,詳述了觀音心咒「嗡瑪尼貝美吽」的來歷和殊勝功德。
當然,佛陀所講的任何一個道理,並不是讓我們盲目地接收,而是要嘗試去證明這些是否正確。
這方面,在佛教的中觀、因明等中,有一系列的觀察方法及邏輯推理。所以,對於事物的真相,佛陀是要我們知道,而不只是相信。
〈有一種感動叫守口如瓶〉
懂得尊重別人的人,終將贏得別人的尊重。無論何時,保守秘密的人都能受到重用,也能贏得他人的信任。
生活中,我們不僅要保守自己的秘密,也要尊重他人的秘密。有些人心性不穩定,受人盛情款待時,常會把心裡話傾吐殆盡。特別是酒醉飯飽之後,最易吐真言:「咱們朋友一場,以你我多年的交情,今天我什麼都沒保留,全跟你說了,你千萬不要跟別人說!」
俗話說:「秘密若從口裡出來,就已出了大門了,以後會遍於全世界。」所以,過了兩三天後,這個朋友又在別人面前,上演了同一齣戲……如此不能保守秘密,只會令信任自己的人徹底失望。因此,我們對於別人的秘密,務必要守口如瓶。
曾有一個人去某跨國企業應聘,來求職的人很多。面試一輪之後,進入筆試階段。
這些題對他來說都不難,他快速寫著,卻被最後一題難住了。題目是這樣的:「請寫下你之前所任職公司的秘密,越多越好。」
他看看周圍,發現其他的人都在奮筆疾書。他想了想,拿著試卷走到考官面前說:「對不起,這道題我不能答,即使是我的前公司,我也有義務保守秘密。」
說完,他就離開了考場。
第二天,他收到這個企業的錄用通知書,老闆在通知書的末尾寫道:「有良好的職業操守,懂得保守秘密的人,正是我們需要的。」
可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終將贏得別人的尊重。無論何時,保守秘密的人都能受到重用,也能贏得他人的信任。
另外,有些事情即使不是秘密,但為了自己和他人,也還是應當盡量保密:
一、「隱秘自己之功德」。自己縱然具有很多功德,也不能在別人面前誇誇其談,炫耀自己如何了不起。倘若自己宣說自己的功德,多半是我慢的一種顯現,別人不一定對你生信心,反而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
二、「隱秘他人之過失」。我們有時看不慣別人,是因為自身修行不夠。其實,別人說我們的過失,我們可能悶悶不樂,當面說了不高興,背後說了也不高興,兩三天都不想吃飯。那麼推己及人,自己又為何愛說別人的過失呢?
三、「隱秘未來之計畫」。計畫還沒有實現之前,就四處宣揚的話,很容易遇到違緣,半途夭折。世間一切本是無常,所以,做事若沒有十拿九穩的把握,最好先不要到處說。
這些教言是古大德的殊勝訣竅,文字看似簡單,意義卻相當深,望大家能牢記於心!
〈人百分之八十的痛苦都與金錢息息相關〉
這個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幸福與金錢無關,百分之八十的痛苦卻與金錢息息相關。
在佛教中,對金錢如何看待呢?
它既不是善也不是惡,既不是美也不是醜,它能給人們帶來痛苦,也能帶來快樂,關鍵要看用它的人怎麼用。
在唐朝,一位政治家、文學家叫張說,他撰寫了一篇不到兩百字的《錢本草》,其中就以草藥為喻,說明金錢既不是好東西,也不是壞東西。用好了,就像草藥可以治病一樣,能濟世救人、自利利他;用不好,就像草藥會變成毒一樣,能傷人性命、自害害他。
但可惜的是,如今許多人都沒有把它用好,以至於這個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幸福與金錢無關,百分之八十的痛苦卻與金錢息息相關。
有些人擁有的錢越多,痛苦就越大。正如巴楚仁波切所說:「有一條茶葉,就會有一條茶葉的痛苦;有一匹馬,就會有一匹馬的痛苦。」
佛陀在《大寶積經》中也說:「財物如幻亦如夢,愚癡眾生被誑惑,剎那時得剎那失,何有智者生愛心?」錢財的本質如夢如幻、極其虛妄,愚癡的眾生沒有認識到,就容易被它欺惑。其實,錢財可以很快得到,也能很快就失去,看清了這一點後,智者又豈會拼命地貪執它?
唐朝有一位龐蘊居士,將家中的金銀細軟用船裝著,全部扔到了湘江裡。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做,龐蘊唱了一首偈子:「世人多重金,我愛剎那靜。金多亂人心,靜見真如性。」
當然,完全看破金錢,對大多數人來講,是根本不現實的。所以,佛陀在經中說,通過正當的途徑積累財富,也是允許的。
比如,《雜阿含經》、《善生子經》中都提到了,我們所賺的錢應該分為四份:一份用於衣食溫飽;兩份用於投資營利;還有一份要儲蓄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可見,佛陀並沒有要求把所有錢財全部拋棄,因為我們不可能像蚯蚓一樣,天天吃土就可以了。
尤其是作為在家人,若不賺錢養家餬口,生活就沒辦法過下去。
但即便如此,對金錢也不能過於崇拜。其實,金錢不像有些人想得那樣「無所不能」。世人也說:「錢可以買到房屋,卻買不到溫暖;錢可以買到藥品,卻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書本,卻買不到智慧;錢可以買到床鋪,卻買不到睡眠……」
當然,金錢也並非一無是處。法國作家小仲馬在《茶花女》中,就曾說:「錢財是好奴僕、壞主人。」如果把錢僅僅視為一種工具,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多也可以、少也可以,自己會活得非常自在;但若把錢當成人生的全部,明明已經衣食無憂,卻仍不知滿足、欲壑難填,這樣絕不會有真正的快樂。
然而遺憾的是,現在很多人卻偏偏選擇後者,把金錢當成「主人」,自己成了金錢的奴隸。他們有一棟房子,還想再買一棟;有一輛轎車,還想再買一輛……為了這些可有可無的東西,耗盡了自己的一生,也錯過了本該擁有的幸福。
〈藏地幸福密碼〉
凡是來過藏地的人,就會發現這裡不管男女老少,無論出家、在家,幾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念珠對他們而言,不是戴在身上的一種擺設,或是消災避邪的護身符,而是專門為念咒計數的工具。很多藏族人一生中精進念咒,數量甚至超過十億以上。
有些人不明白念咒有什麼作用。其實,從究竟而言,佛菩薩的心咒與佛菩薩無二無別,觀音心咒就是真正的觀音菩薩,文殊心咒就是真正的文殊菩薩,通過持誦這些心咒,可以與佛菩薩心心相印。
著名大德米滂仁波切在《大幻化網》中也說:「勝義中,一切法皆為離戲大空性,沒有任何...
作者序
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倘若將人的一生分成十分,不稱心之時會占幾分呢?古人說,占八九分。如曾國藩言:「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佛陀也常常提醒我們:人生皆苦。且不論生、老、病、死都是苦,單單在日常生活中,就難免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
或許有人不以為然:「明明人生還有很多樂趣可言,又何必誇大痛苦,緊盯著痛苦不放?」
其實,佛教中之所以說「苦」,並不是不承認生活中的一些快樂。但這些快樂往往稍縱即逝,只是偶爾的「點綴」,卻不是人生的「底色」。
在我們的人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什麼都在變。位高權重的,會一落千丈;生死相許的,會勢同水火;闔家歡聚的,會曲終人散;壽比南山的,會撒手人寰。所以,一切的美好都難逃變化,變化就會帶來痛苦,這才是「人生皆苦 」的真諦。
懂得人生皆苦,實際上,對每個人來講至關重要。假如你一直看不清這個世界的真相,認為它應該充滿快樂,一味地蒙蔽自己,以「苦」為「樂」,那永遠也離不開痛苦。而只有認識痛苦、正視痛苦,才是邁向快樂的第一步。
當年,釋迦牟尼佛也正是看到了老、病、死之苦,才開始思考怎麼樣根除痛苦,並為此嘗盡各種方法,最終找到了通往解脫的光明之路。所以,不要逃避痛苦,不要懼怕痛苦,沒有大自然的風霜雨雪,就不會有萬物的春華秋實。
有些人只喜歡追求一帆風順,卻不願面對任何苦難,這樣的期望不太現實。人生在世,風風雨雨總是難免,磕磕絆絆也是尋常。所以,人活著就是一場修行,不論世事多麼複雜、生活多麼難忍,都要學會為自己開個「藥方」。
如今,世人多為各種痛苦所逼,究其根本,主要是源於對利他的漠視,對無常的無知,對死亡的毫無準備。多數人認為,利他讓自己無利可圖,卻不知利他恰恰是最大的利己;他們以為,了知無常會讓自己喪失追求的動力,卻不知它只會讓自己的人生更顯燦爛;他們整日惦記著,要為自己買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卻偏偏忽略了為來世的快樂買一份保險。
這本《苦才是人生》,也許會讓你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我雖不敢奢望它能成為包治心靈百病的妙藥,但希望在這個紛繁的時代中,能為你炙熱難耐的心送去一絲清涼!
索達吉
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倘若將人的一生分成十分,不稱心之時會占幾分呢?古人說,占八九分。如曾國藩言:「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佛陀也常常提醒我們:人生皆苦。且不論生、老、病、死都是苦,單單在日常生活中,就難免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
或許有人不以為然:「明明人生還有很多樂趣可言,又何必誇大痛苦,緊盯著痛苦不放?」
其實,佛教中之所以說「苦」,並不是不承認生活中的一些快樂。但這些快樂往往稍縱即逝,只是偶爾的「點綴」,卻不是人生的「底色」。
在我們的人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什麼...
目錄
第一章 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
偉大和渺小只有一念之隔
追求錯了,當然痛苦
樂觀、悲觀,一念之間
苦樂皆由心造
別人的肩膀靠不住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不能戰勝苦難,它就是你的屈辱
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訣竅
安忍的智慧
做人別學「一根筋」
易嗔之人,就連親人都厭惡他
欲除痛苦,多念觀音心咒
消除痛苦的五大法
藏地幸福密碼
離苦得樂的幸福咒語
第二章 佛是這樣為人處事的
有一種感動叫守口如瓶
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
對朋友要知恩、念恩、報恩
見別人短處,請勿輕易揭露
為別人著想,是最大的利己
千萬不要忘記給你戴高帽子的人
學會敷衍不講理的人
不遠離小人,你就可能變成小人
說人過失,本身就是一種過失
對朋友要看在眼裡,放在心裡
感謝揭露你過失的人
不經逆境,怎能見真情
寧與君子結怨,不與小人為友
老友不可輕拋,新友不能全信
愚者學問常宣揚,窮人財富喜炫耀
自負的人一定會自取其辱
不知道就說不知道
不怕你犯錯,就怕你掩飾
給內心好好整一下容
第三章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永遠快樂的保險你買了嗎?
什麼都想要,會累死你
感謝無常,讓我們少受折磨
三種活法最快樂
越執著,失去越快
萬事從調心開始
一切都會過去
幸福是怎樣煉成的
蓮藕是佛陀加持過的食物
第四章 感恩逆境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敗
學會借力,甩掉逆境
今日苦乃昨日種
忍是世上最難的修行
「忍」要經得起考驗
八風吹不動
相信報應,方能苦從甘來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智慧駛得萬年船
不要緊,一切隨緣
第五章 在說話中修禪
惡語傷人,會遭惡報
一謊折盡平生福
為什麼你會弄巧成拙
說話算數
請別嘲笑有生理缺陷的人
說法第一
多說話有好處嗎?
閉嘴
哪些「閒事」必須管
若說悅耳語,成善無罪業
第六章 父母就是菩薩
母心如水,子心如石
盡孝等不得
孝順並非只是給錢
要把父母的話當菩薩語
對父母永遠要軟言柔語
第七章 生老病死都有福
生死事大,早做準備
學佛的老人不癡呆
生老病死不過才一個輪迴
不要臨「死」抱佛腳
第八章 為什麼我們的日子過得那麼難
世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沒有無常觀
人80%的痛苦都與金錢息息相關
修心是一門技術
一切苦樂都是心在作怪
難得知足
財富宛若秋雲飄
錢越多,欲望應該越少
越攀比,越吃虧
耍小聰明的下場都不好
把嫉妒心化為隨喜心
比富不如比德
失敗是如何煉成的
浪費時間等於謀財害命
學佛後我們能開什麼神通
有利他之心的人福報才大
不圖回報,反而有大回報
佈施,只會讓你越來越富
慈善不是錢,是心
附錄 大歡喜——索達吉堪布開示錄
後記 與智慧、慈悲、幸福同在
第一章 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
偉大和渺小只有一念之隔
追求錯了,當然痛苦
樂觀、悲觀,一念之間
苦樂皆由心造
別人的肩膀靠不住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不能戰勝苦難,它就是你的屈辱
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訣竅
安忍的智慧
做人別學「一根筋」
易嗔之人,就連親人都厭惡他
欲除痛苦,多念觀音心咒
消除痛苦的五大法
藏地幸福密碼
離苦得樂的幸福咒語
第二章 佛是這樣為人處事的
有一種感動叫守口如瓶
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
對朋友要知恩、念恩、報恩
見別人短處,請勿輕易揭露
為別人...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