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台灣社會中,對於社會科學研究者或是一般人來說,「族群」是一個耳熟能詳、也似乎對社會生活有重大影響的事物。雖然一般人對於「族群」所指涉的意義並沒有共識,也對於自己被歸類到那一個特定族群或甚至台灣到底有沒有族群,有哪些族群,可能都沒有一致的看法。但是,不可否認的,每隔一段時間,特別是在選舉期間,由於不斷的討論與爭議,族群似乎又會對於一般人的生活、甚至對於人們之間彼此的觀感,產生重大影響。除了選舉之外,在關於國家認同(統獨議題)或是歷史詮釋問題(歷史教科書)的爭議,人們也經常自覺或者是不自覺將族群做為理解這些事務的一個重要參考架構。 到底「族群」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個現象以及它對於當代台灣社會的影響?這是本書希望能夠回答的問題。(摘自本書前言)
作者簡介:
王甫昌學歷:亞歷桑納大學社會學博士經歷: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現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副教授研究專長:族群關係、社會運動、社會階層、研究法
目錄
第一篇什麼是族群?第一章前言第二章什麼是「族群」與「族群認同」?第一節西方社會科學對於族群的定義第二節「族群認同」與「族群想像」的現代性第三節族群認同的功能第二篇當前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灣四大族群第三章「四大族群」內部的歧異性第四章台灣「族群想像」的起源:「本省人」/「外省人」族群意識形成過程第一節先前的差異(1945年以前)第二節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第三節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第四節1970年代以後反對運動的挑戰第五節1980年代以後反對運動的挑戰第五章原住民與漢人的區分第一節原住民在台灣社會中弱勢地位的歷史形成第二節台灣政治反對運動對政治環境的影響第六章本省人中的「閩南」、「客家」分類第一節客家人在台灣的歷史經驗第二節戰後「閩客區分」的漸趨淡化第三節客家認同的復甦︰客家文化運動的興起第七章「外省人」族群分類想像的興起第一節大陸移民進入台灣的社會處境第二節國民黨政府對於民主運動的回應第三節新黨與外省人族群意識第八章由對抗性的族群意識到「四大族群」論述第九章結語
第一篇什麼是族群?第一章前言第二章什麼是「族群」與「族群認同」?第一節西方社會科學對於族群的定義第二節「族群認同」與「族群想像」的現代性第三節族群認同的功能第二篇當前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灣四大族群第三章「四大族群」內部的歧異性第四章台灣「族群想像」的起源:「本省人」/「外省人」族群意識形成過程第一節先前的差異(1945年以前)第二節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第三節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第四節1970年代以後反對運動的挑戰第五節1980年代以後反對運動的挑戰第五章原住民與漢人的區分第一節原住民在台灣社會中弱勢地位的歷...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本商品資料由TAAZE會員提供,TAAZE並已依據現貨及一般人之認知對其進行審核;TAAZE對其正確性不負連帶責任。若對商品資料有疑義請聯絡TAAZE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