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懷碩散文、隨筆精華選輯,收錄近二十年新發表文章與已絕版舊文,
對知識與文學藝術的追求,以及對虛妄與不公不義的撻伐,
一生努力筆耕的紀錄,以盼對其所熱愛的人間有涓埃回報。
何懷碩教授是當今中國藝術界重量級人物,不僅是水墨畫家與書法家,同時也是知名的評論家與文學家,創作與著述甚豐。
「未之聞齋四書」為《批判西潮五十年》、《什麼是幸福》、《矯情的武陵人》、《珍貴與卑賤》,是將其近二十年所發表的文章,與過去已經絕版的舊文,在立緒文化出版的《懷碩三論》及《給未來的藝術家》之後,分類合集,耗時近兩年編為四部文字精華選輯。
《批判西潮五十年》是何懷碩教授大半生對中西藝術五十年思辨歷程的文集。全書共分為兩輯。第一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收錄一九六四至一九九九年文選,第二輯「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則為二○○○至二○一八年之論述文章;不僅是其一生藝術評析之精要紀錄,同時更是一部中國藝術、文化在西潮衝擊之下困頓顛躓的滄桑史。
《什麼是幸福》是人文與藝術的論集。
《矯情的武陵人》為批評文集。分文學、藝術與社會批評三輯。
《珍貴與卑賤》是隨筆、散文集。
何懷碩 教授一生致力於思考藝術與民族文化,中西的異同,傳統與現代,以及中西藝術傳統中的成就與如何借鑒、融通等等論題。二○一九年「未之聞齋四書」之編輯出版,集結了他自二十多歲到七十多歲的文章,可見其思路發展的軌迹,一生堅持的觀點;是寫給現在,也是寫給未來,以召喚今日與明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同志。
作者簡介:
何懷碩
一九四一年生,台灣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藝術碩士。先後任教於文化大學、國立藝專、國立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文字著述有:大地版《苦澀的美感》、《十年燈》、《域外郵稿》、《藝術.文學.人生》、《風格的誕生》;圓神版《煮石集》、《繪畫獨白》;聯經版《藝術與關懷》;林白版《變》;立緒版《孤獨的滋味》、《創造的狂狷》、《苦澀的美感》、《大師的心靈》、《給未來的藝術家》等。繪畫創作有《何懷碩畫集》、《何懷碩庚午畫集》、《心象風景》等,編訂有《近代中國美術論集》、《傅抱石畫論》等。
章節試閱
珍貴與卑賤
人的生命是珍貴,還是卑賤?
兩年前看希臘影片《永遠的一天》,在黑暗的電影院中,我在小本子上記下當時的感想:「不必恐懼,生命本來極其珍貴,也極其卑賤。」
記起很久以前讀過卡森.麥克勒絲(Carson McCullers,她是二十世紀初美國作家。她的小說,常以人的孤寂和對愛的渴求為主題,深刻而獨特,不過作品不多。)的一個中篇小說《小酒館的悲歌》,裡面有一段話也有相似的感慨。她寫道:
「而令人困惑的是:任何有用的東西都有價碼,而且只能用錢來購買,好像世界本該如此。你不必理解,就知道一綑棉紗或一夸耳蜜糖的價錢。可是人的生命並沒標上價錢,這是白白給我們,不必付款。人生何價?假如你往四周瞧瞧,有時會發覺人生簡直少有價值,甚至毫無價值。」她所謂「往四周瞧瞧」,是她寫的故事中許多不由自主的人生痛苦荒謬的遭逢與悲哀的命運,因而有「人生何價?」之歎。
在人的世界中,沒有人不認同最珍貴的東西就是生命。雖然有人為他自認崇高的理想而獻身,有人為愛殉情,有人為解脫困苦與不堪承當的壓力自殺,但那並不能說他們賤視生命,只不過是因為珍貴的生命遇到極惡劣的現實,喪失了最可貴的東西,使人痛不欲生。痛不欲生是因為對生命的期望幻滅,正說明生命原是珍貴的。然而,生命為什麼珍貴?這是很容易回答的問題嗎?
生命有感受的能力,能享有感官的美感與快感;生命有熱情、智慧與創造力,能生產精神與物質產品,使世界由蠻荒變成豐富;每個生命只有一次,而且不可取代;每個生命都有可能完成自我,攀登峰頂,生命的峰頂永無止境……所以生命是珍貴的。
但是人生受到的限制與脅迫也層出不窮。山頂的滾石擊中車子,一家五口頃刻間成了冤魂,裡面有一位是剛剛才畢業的大學生;人如果生不逢時,或者落錯了地方,也注定了一生蹇連;或者因為錯誤的選擇,或者性格所使然,可能一蹶不振;或者因為時乖勢謬,有人雞犬升天,有人自我放逐。大體而言,不可測的偶然、客觀時空的實然、性格的必然與命運的或然,生命在這些方面是毫無招架之力,毫無自主的希望。
台灣鄉下有「李師科廟」,那是生命的珍貴與卑賤荒謬結合的現象。義賊李師科搶銀行不為自己貪財,而為了幫助鄰居窮小孩能繼讀念書。一個人死後有民眾塑像祭拜,說明了他受尊敬,他的生命在民眾心中當然有尊榮;但他頂著強盜的惡名,被公權力像殺狗一樣一槍斃命,在這一面他的生命又是無比的卑賤。生命兩極的評價常常是混淆不清,而且也常常是可任意滑動的。天地芻狗萬物,人只是命運的玩偶。「無價」之珍貴與「一錢不值」的卑賤常是一物的兩面。生命之詭異與複雜難解,永遠令人困惑。
(二○○一年七月《聯合報》副刊)
約會與誤會
一位名詩人,也是老友,有一次看到我拍攝台南一處名勝照片,他說:「這是我幾十年前與女友約會的地點。」那女友就是時至今日的「嫂夫人」。詩人感歎一聲,展現他一貫的幽默,說:「真不是滋味,以前是天天約會,現在是天天誤會;什麼玩意兒!」
這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約會與誤會,這裡面包涵了男人與女人無窮的怨歎,幾成普世定律;除非有一天那男人與女人同時變成中性人,才能沒有「誤會」。
人生如果不曾有過約會,那真是可憐復遺憾的事。想想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不就是與心愛的人約會?約會之前的等待,為赴約所做的各種準備,乃至甜美的約會之後留在心中的回憶,前前後後,那是一波金色的日子。這美好的東西名叫愛情。哪怕後來聽起來汗毛倒豎,約會當時雙方絮絮不休那長串愛的話語,在當時只覺得動人又神聖。
人生何等可憐,沒有東西能夠留得住,什麼東西都時刻在變。生理、心境、環境、經歷、處境……一切都在變易。但是,不變的是人心的期望、理想、野心、欲望等企求。不變的企求在變遷的人生中得不到滿足,於是深感痛苦。這是人生宿命的悲哀。個別的男女容或有缺憾與缺失,那當然更不幸;但普遍而言,兩性關係從「約會」到「誤會」,也即從甜美的愛情到充滿誤解、疏離、不解、矛盾、衝突、怨尤甚至不幸的仇恨,何嘗不是古今一切人生難以逃脫的命運?
愛情就是這樣,既甜美、激烈、狂熱、誠摯、動人;亦痛苦、創傷、冷酷、可恨而且令人沮喪。
不肯改變的「企求」,在愛情的金色褪盡之後必使人痛苦沮喪。如果要避免痛苦沮喪,便得放棄企求——馴服於人生的宿命。殺滅期望與欲求,壓抑理想與野心。然而,其結果也何嘗不是另一種痛苦:或者麻木,或者渾渾噩噩。
把愛的欲求轉換到工作或事業上去,也許是避免愛情悲劇的一法,但也將導致疏離、冷漠,甚至時時可能有背叛之虞。那又是另一種痛苦。
白頭到老,相依為命是大多數人嚮往的境遇。大概要有一個條件;也有兩種情況。一個條件是上面說過,男女雙方同時變為中性人,也即沒有強烈對異性的欲求。然後,第一種情況是男女雙方互相敬重、相知,這時,很幸運的美好人生新旅程便可出現:「性欲告退,友誼方滋」。只有友誼可以長存,因為愛情是友誼加上異性之愛,若性愛出缺,男女雙方甜蜜的感情嚴格來說是親密的友愛,絕不能說是愛情。許多白頭偕老,大家認為是愛情彌篤,那是誤解。因為能永久不變的只有友情。第二種情況是男女雙方並無深厚的友誼,當愛欲衰退,彼此便只是生活上的習慣性合夥人而已(許多夫妻一生心靈沒有深度交流與融洽,相當「陌生」),早已沒有愛情。能夠維持雙方關係的和諧,除合夥人的關係之外,另有一種關係其實是「主僕」的情誼。男女雙方,或至少要有一方認為命該如此,心甘情願依附對方,如主僕相依。更多是因為財產、子女與社會關係難以分割,所以只能渾渾噩噩混下去。這些都是互相依賴的關係,當然不是愛情。雖然其境界較之愛情消退而能轉化為友愛者差了一大截。但能勉強相依相顧,在外人眼中也算是白頭偕老,已足為愛情死滅,婚姻破裂的人所歆羨。愛情並不永恆;愛情的善終只有友愛,那是人生戰友的情誼,才能白頭偕老。此外也有極少數人當愛情破滅,而不願打混,也不願受命運播弄,那便要面對更嚴酷的考驗。
愛情就是歡樂與痛苦的一物兩面。沒有「約會」過,當然不會有「誤會」之苦。不過,那種沒有過愛情的人生,枯淡如清湯掛麵,豈不亦是為愛情赴湯蹈火的愚蠢之外,更大的愚蠢?
(二○○一年七月《聯合報》副刊)
愛書
一個人擁有六、七架三百多公分高,填滿了書的大書架,應該是很體面了。想到大半生辛勤工作,換來最大財產是這幾架書,那是人間給我的報償,應該欣幸。
可能有人覺得有幾架書而欣然滿足,未免太沒出息。書買的時候雖然不便宜,但是賣的時候只能論斤。可見書只是負擔與消耗,根本無法在需要時變現;搬家時且是痛苦的賠錢貨。西塞羅說「屋裡沒有書,就像人缺少靈魂。」但是好靈魂不像好肉體可賣錢,除非賣給魔鬼。但魔鬼要買的靈魂非常挑剔,古代賣得出去的也只有歌德的浮士德;在當代,魔鬼要買的大概只有貪戀權力與利益的政客與幫閒的靈魂吧。
有幾架書而沾沾自喜實在沒出息。世間可傲人的應該是擁有許多房地產、股票、珠寶名車與美金英鎊。那是「活錢」;買書所投資的錢便成「死錢」。有些朋友老了,許多書不知如何處理。論斤賣捨不得,捐贈給文教機關或學校,人家也不大歡迎,尤其是破舊的老書。面對這境況,其感慨有多麼複雜的內容,他人難以體會。
許多人總會問一句同樣的話:這些書你都看過嗎?也有人不明內情讚美一句:我的天,你讀過這麼多書,怪不得你……。這些都使我啞然,更感到慚愧、無奈、茫然與自責。為什麼呢?因為好好讀過的總是少數,許多書沒有讀完,許多只跳讀,有些只是翻翻而已。更無奈的是為了這些書,要設法張羅許多「坪數」來安置。而人生光陰與書海相較,是一粟與滄海。既讀不完,為何不斷買入?明知不可理喻而無法自拔,能不無奈、茫然與自責?
愛書成「病」的人對書必既貪婪又小氣:書不厭多,卻討厭別人借書。為回答「這些書你都看過嗎」,同時也為婉拒借書,我找到最佳說詞:所有的書合成私人的一部超級百科大辭典;誰會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你要借書,豈不如同要我從大辭書中撕下一頁借給你,怎麼可以呢?名聯有「名酒過於求趙璧,異書渾似借荊州」。因為荊州借久成己業;書既借出,很難回頭。
對書的痴愛有種種不同的原因。有人拿書來裝點門面,有人像集郵或收集骨董,只看不讀。我問自己為什麼這樣愛書?——因為我對令人困惑的人生世界有極強烈的好奇心,同時又有對萬事萬物求知解的渴望。我對書的痴愛,只有藝術的創作、親情友誼、以及對異性的愛戀能與之相提並論。老實說,除此四者,這世界並無令人多麼眷戀的其他任何東西。尤其是卓越人物所寫的書,我認為是他們留下的「遺囑」。他們的心聲藉著著作傳給解音的後人。在各種書中可窺探許多偉大心靈的活動,借他們的慧眼與心智的引導,使我領悟到同一個人間世的種種不同景象與況味。許多記述與文學作品,更為我揭示千萬種人生的型式、經驗與心態。孤陋狹隘的個人遂得以管窺人生宇宙之廣袤與幽邃。單薄的一個人生,便彷彿有千萬人生的理解與體會,這是我酷愛書籍最主要的原因。我曾說讀書是為了自救;少年時也曾自刻一章曰:濟吾之貧。
哪一個像樣的人不因得過書的薰陶呢?古今中國、歐洲及俄國許多大作家世世代代的啟蒙與影響不必說;我一向並不那麼喜愛唯美主義,但讀王爾德的傳記與看了他的傳記影片,對他某些人生觀點也佩服之至。近年請北京朋友搜購日本近代作家永井荷風與谷崎潤一郎等人的著作。他們對人生之慾獨特的耽溺,不但勇敢的表現出來,而且忠誠的執行他們對人生的信念。這是了不起的真實勇敢的人生。我們雖不可能也不必效法他們的人生形態,但瞭解有一種如此的人生觀點,又有一種如彼的人生信仰,我們便比較瞭解人生可能是什麼?人生之深廣複雜豐富,使我雀躍、悚慄、讚歎。
永井荷風和谷崎潤一郎都是近乎亡命的追求女性美與官能美的作家,他們的人生觀、文學創作與人生行徑是統一的。他們的文學是人生賭注中豪邁的狂歌。我們看到有些名作家,他們的作品是為了換取名利地位,其人生則完全配不上他們在紙上所展示的風標;既無膽量,又無氣魄,守著人生迂俗的小局面。王爾德與川端康成的結局在現實利害上是「失算」,但真正的藝術家,他的作品與他的人格和命運是不可分割的整塊,蹇連跌蕩,也無所謂遺憾。
在書的海洋中遊弋,是讓我覺得人生最不貧窮的時候,也感到「家」是「避難所」應有之義;哪怕是孤獨的生活,在人間的風險與辛勞之餘,躲進書堆中去尋覓驚奇與安慰,忘卻現實時空的污濁,不亦快哉。
大半生賺得幾架書,差堪滿足了。
(二○○一年十一月《聯合報》副刊)
多元與價值
西門慶一生沉迷色慾;悉達多一生求道;安娜.卡列尼娜以追求愛情為人生鵠的,當愛情絕望,對生命便失去依戀;哈姆雷特以寶貴的生命為代價完成了他復仇的使命;有的人一生貪戀錢財,巴爾札克筆下的葛朗台是貪婪、慳吝的人生典型。也有的人一生為革命,為名利地位,為權力,為子女與家庭,為學問,為藝術,為探討宇宙的奧祕,為好奇與冒險,為嗜賭,為篤信宗教;還有人為安養流浪狗,為靈修,為練功,因情有獨鍾,都可以放棄或忽略其他人生的項目。
我們從文學(小說、戲劇、傳記),從電影,從現實人生都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人生型態;同樣是人,卻是多麼不同。到底什麼樣的人生才是好的?有沒有對與錯、正確與不正確、應該與不應該的區別?這個人生的判斷要以什麼為基準?由誰來判決呢?這是千古困惑的問題。
在一元化的權威時代,很簡單,訴諸權威,由它來決定。權威的來源有許多種:宗教領袖、掌握政治權力的人、傳統(經典、祖宗的訓示、悠久的慣例與習俗)、尊長(父母、教師、長輩)以及大眾(人民公審、多數決)。權威對個體的壓力非常巨大,但也有脆弱的一面,因為它背逆理性的精神。理性的精神是可以懷疑,可以檢驗,可以辯論,以理服人。權威之所以不能持久,以致站不住腳,以致崩潰,因為理性的精神終究不能長久被壓制。
在名副其實的民主社會,上述人生千古困惑的問題由誰來判決呢?答案是個體生命的主人自己。以什麼為基準呢?答案是對於個人的人生選擇,沒有(也不該有)普遍一致的基準;由每個人自己去抉擇。這就是多元價值的尊重。有人以為這必造成社會的混亂,其實不會,因為任何一個有「價值」的東西,其正面的貢獻必遠大於負面的作用。
很遺憾,許多人以為現在是多元社會,什麼都百無禁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什麼不像什麼」:狗不像狗,貓不像貓,老鼠不像老鼠,老虎不像老虎。我們看到賣弄風騷的麻辣教師;大學畢業典禮僱聘鋼管女郎以娛樂師生家長;保全人員性侵犯被保護者;警察與老鴇合營地下妓院或擄妓勒索;在上位者胡言亂語,違法違憲;民意代表言行與地痞流氓無異;我們也看到許多前衛藝術根本是色情表演,有的形同垃圾堆;寫文章以怪異噱頭為創造,大膽、另類、顛覆、唱反調是當代「文章作法」。似乎昨天的「優秀、高尚、上乘、誠實」與當下的「低劣、卑鄙、下流、謊騙」等同了。世界真的會變成這樣嗎?不!我們誤解時代的精神,我們只顧迎接「多元」的時代,忘卻了我們應該迎接的是「多元價值」的時代。
任何社會,若只有多元,不問價值,那是災難。社會如果沒有普遍共認的「價值」,必成叢林。殺人放火也是多元的一種。所以只有多元價值才是我們所要的,共同生活所容許的。一個公認有「價值」的東西,必要具備:一、於個體有利(我所喜愛);二、於群體(他人、社會乃至全人類)有益(最低限度是無害)。兩者缺一不可。如果喪失價值,多元毫無意義。多元價值就是尊重每個人選擇他認為有價值(他所喜愛)的人生方式,只要於他人沒有害處,便不許任何力量橫加干涉。即使是多數人認為好的東西,也應容許任何個體不予贊同。(所謂「愛國」、「本土」、「主流民意」也沒有理由構成對任何不表認同者的壓力。)這才是民主的真諦。
有人以色慾為人生追求之「志業」,應與貪財、求道、愛智、游藝為人生志業一樣要受到尊重與法律的保護,只要不違法,任何人有權經營他自己的人生。至於個人行為的高下優劣,則由輿論與道德去裁判。民主社會是理性的社會,不能用某個一元化的「人生典範」去判決各不相同的人生選擇;但對於侵害他人與公眾共同利益的所謂「多元」行為,也不容許。
多元價值的另一貢獻便是寬容。即使對同性戀嗤之以鼻的人,也應尊重並維護他人選擇他自己性趣的權利。而民主自由的社會中不同觀點與意見可自由發表、自由討論,但不能強迫別人接受,也不能做非理性的人身攻擊。對於尊重每個人經營他自己的人生的寬容,承認價值多元化,是人類歷史重大的進步。寬容的進一步便是悲憫,悲憫他人,也悲憫自己。人因種種性格、環境與偶然,各各背上他自己的十字架走他自己的路,都要承擔種種的榮辱成敗得失。因為每個人都徹底的孤獨可憫,於是生出同情。較諸高調、空泛的「愛」,同情更可貴。
(二○○二年一月《聯合報》副刊)
珍貴與卑賤
人的生命是珍貴,還是卑賤?
兩年前看希臘影片《永遠的一天》,在黑暗的電影院中,我在小本子上記下當時的感想:「不必恐懼,生命本來極其珍貴,也極其卑賤。」
記起很久以前讀過卡森.麥克勒絲(Carson McCullers,她是二十世紀初美國作家。她的小說,常以人的孤寂和對愛的渴求為主題,深刻而獨特,不過作品不多。)的一個中篇小說《小酒館的悲歌》,裡面有一段話也有相似的感慨。她寫道:
「而令人困惑的是:任何有用的東西都有價碼,而且只能用錢來購買,好像世界本該如此。你不必理解,就知道一綑棉紗或一夸耳蜜糖的價...
作者序
何懷碩
十多年不出新書,這一次,我一口氣出版四本,把近二十年所發表的文章,與過去已經絕版的舊文,在「立緒」的《懷碩三論》及《給未來的藝術家》之後,分類合集,編為四本,同樣在「立緒」出版。這四本書是近兩年多耗時費力編輯的成果。其中《批判西潮五十年》書名與內容一目了然之外,其他三書,一是有關人文藝術的論集 (《什麼是幸福》);一是批評文集(《矯情的武陵人》,分文學、藝術與社會批評三輯);一是我的隨筆、散文集《珍貴與卑賤》)。我歷年在各出版社出版的書,本書的附錄有「何懷碩著作一覽」,方便查知。
《珍貴與卑賤》這個書名是本書一文的題目。原來以《美麗與哀傷》為書名。去年在香港買到一本書,書名叫《美麗與哀愁》,是寫近世十個名女人的生平故事。所以必須改用我另一篇文題為書名。
散文、隨筆,是我最喜愛的文類。一切有思想,有感情的文章,都可稱散文。所以,散文有極廣袤自由的領域。正如英文 essay,可以是論文,也可以是隨筆。我偏好對世間萬象析理馳思,追尋真相真知與真趣的文章。比起文氣芬芳的抒情散文,我愛讀思想家,科學家,史學家等專門家所寫的散文。我覺得專門家若通人性而有情趣,他們寫許多人生世界普遍性的題目睿智而熱誠的文章,對天下人而言,其實比他宏篇巨著的專書,嘉惠世人更多。譬如羅素,他的數理哲學能懂的人不多;他非常有魅力的散文更為世人所推崇而影響深遠。早年讀他在自傳序言〈我為什麼而活著〉一文,劈頭就說:「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引我內心震顫。他這三點理由先得我心,我問我自己該怎麼說?他的知識與襟抱,我豈能比附?但在我應於知識再加上文學藝術的追求,此外再加上對虛妄與不公不義的撻伐。這些是我非常起勁活著的理由。我愛世界和人類,愛這些偉大的心靈及其所創造的文學、思想與藝術。我讀古今中外數不清第一流人傑的文章,承受前人太多恩澤,我一生努力筆耕,希望對我所熱愛的人間有涓埃的回報。
作家不需要靈骨塔與墓碑。寫一輩子文章,凡經得起時間磨洗的書,便是最佳的墓碑。豎立在最高尚的書房的書架上;不佔土地,也不必擔心風摧雨折,藏在一代代愛書人的心中。
我一生有幸,三位文學界大老都給我寫過序,他們是梁實秋、夏志清、余光中三先生。他們都成古人了。為懷念他們對我的鼓勵和獎掖,書後謹附早年他們給我的序文。最珍貴的是梁實秋先生一九七三年為我第一次畫展所寫的序,距今四十五年。
(二○一八年三月七夜在台北澀盦)
何懷碩
十多年不出新書,這一次,我一口氣出版四本,把近二十年所發表的文章,與過去已經絕版的舊文,在「立緒」的《懷碩三論》及《給未來的藝術家》之後,分類合集,編為四本,同樣在「立緒」出版。這四本書是近兩年多耗時費力編輯的成果。其中《批判西潮五十年》書名與內容一目了然之外,其他三書,一是有關人文藝術的論集 (《什麼是幸福》);一是批評文集(《矯情的武陵人》,分文學、藝術與社會批評三輯);一是我的隨筆、散文集《珍貴與卑賤》)。我歷年在各出版社出版的書,本書的附錄有「何懷碩著作一覽」,方便查知。
《珍...
目錄
自序
第一輯
明天會更好笑
珍貴與卑賤
古物情懷
約會與誤會
乳房的美麗與哀傷
禁忌
慾望之國
感時
憂國
愛書
倏忽飄塵
美眉風景
多元與價值
論人
在地的鄉愁
虛妄的全球化藝術
誰在那邊哭泣
文化劣化
懷疑與反思
千古之恨
渴望自由
困惑之網
鳥籠
愛憎
悱優
第二輯
說頭髮
說老鼠
說金牛
說人才
說奴才
說巨輪
說中國
說國旗
說統一
再說統一
說快樂
說語言
說品味
說菸酒
說鄉土
說兩性
說食色
說簡樸
說虛榮
說人傑
說選舉
說民主
說未來
說真實
說自由
說身體
說群眾
再說群眾
第三輯
時髦
牛仔褲與同志裝
包袱與抱負
吉屋新遷
作家座右銘
老年與少年
特權與權威
薛蟠
老年之美
致劉紹唐先生
個人與群眾
大學生的食慾
夢是唯一的現實
有聲的中國
精神與物質
我對魯迅與阿Q的看法
錢的省思
懷疑
金錢與快樂
劍客簫心
寫給長大後的女兒
哀少艾
苦者有福
文化的根在生活
這才是「文化」的根
智慧無古今之別,天才卻有大小之分
魯易斯的四種愛
小路
真實的夢幻
人的峰頂
世紀末之月
第四輯
扶桑走馬
域外懷古
印度的悲情
身毒之謎
香港一九九二
尋求永恆
書的品類
秋夜雜記
關於《今生今世》
笑談《人子》
夏濟安先生
卡蜜兒
為受苦者造象
隱士的人格
新世紀之門
我拒絕並批判我的時代
少年時代讀書的經驗
郊居隨筆
生命之美
愛與文化
捷運神話
異化
瘂弦趣談
「七九八」雜感
三個蘋果
「老年」的隨想
老年奇譚
全球化中說相聲
遙想少年李渝
悲欣同一
觀天下,說自處
人類文化向下沉淪
懷舊好古,美哉
附錄
何懷碩的畫╱梁實秋
《苦澀的美感》序╱梁實秋
《煮食集》序╱梁實秋
何懷碩的襟懷——《域外郵稿》序╱夏志清
澀盡回甘味諫果╱余光中
別有綵筆干氣象——我讀《懷碩三論》╱余光中
何懷碩著作一覽
自序
第一輯
明天會更好笑
珍貴與卑賤
古物情懷
約會與誤會
乳房的美麗與哀傷
禁忌
慾望之國
感時
憂國
愛書
倏忽飄塵
美眉風景
多元與價值
論人
在地的鄉愁
虛妄的全球化藝術
誰在那邊哭泣
文化劣化
懷疑與反思
千古之恨
渴望自由
困惑之網
鳥籠
愛憎
悱優
第二輯
說頭髮
說老鼠
說金牛
說人才
說奴才
說巨輪
說中國
說國旗
說統一
再說統一
說快樂
說語言
說品味
說菸酒
說鄉土
說兩性
說食色
說簡樸
說虛榮
說人傑
說選舉
說民主
說未來
說真實
說自由
說身體
說群眾
再說...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