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書家侯吉諒重現臺灣文藝的黃金年代
走訪江兆申、臺靜農的書齋;展讀余光中、洛夫的詩行
臨摹書帖如同臨摹一個文人的時代
★ 特收錄多幀作者珍藏影像,時代的身影躍然紙上。
1970至1990年代,臺灣書畫藝術盛極之時、副刊文學引領著文藝界的風潮,一位年輕詩人侯吉諒躬逢其盛,投入文壇、書畫、篆刻界;機緣之下,學詩於余光中、洛夫、認識臺靜農、拜入江兆申門下,因編報、出版,而結識了傳奇的陳香梅、葉明勳、高陽、張繼高、劉國瑞、黃天才……
散文集《筆花盛開:詩酒書畫的年華》在作者多年之後回望,當時不甚了然、「貌似正常、自然的一切人事,都有了清晰的意義」,並形塑一位青年詩人的模樣。那是一個時代的轉身,特屬於文人的書畫、篆刻、尺牘,一場場流動的饗宴,與席上傳述的故事和掌故。侯吉諒說:「當初讓他們著迷景仰的、老師所展示的那個境界,裡面有一種只有屬於那個時代才能具備的特色……」
原來,筆花因人盛開。曾沐浴於師輩風範裡的侯吉諒,帶著思慕的心情,寫下書中一篇篇「文人的故事」,臨摹文人寫字、體會書為心畫,再現臺灣曾經的文藝時代。而正是這些前輩們的身影,成就了一幅輝煌勝景;並在侯吉諒的書畫裡,悉心地接續。
鼎力推薦
林載爵(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
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向 陽(詩人)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主任)
黃輔棠(音樂家)
作者簡介:
侯吉諒
臺灣當代詩人、書畫與篆刻家。
出生嘉義,早年師承文人畫大師江兆申先生。數度榮獲「時報文學獎」及年度詩人獎、書法獎等多種獎項;已在臺灣、日本、美國舉辦數十次個展,是首位獲邀至美國國務院演講的華人藝術家。
創作兼擅現代文學、書畫篆刻,並長期致力筆墨、紙張等材料研究,以及書法教學。已出版詩集《交響詩》等七本,散文集《紙上太極》等十八本,書畫作品集《筆墨新天》等九本;為推廣書法而出版的《如何寫書法》、《侯吉諒書法講堂》廣獲好評,著作並曾獲金鼎獎入圍肯定。
章節試閱
臺靜農先生印象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六日,我和同事、小說家蘇偉貞以《聯合報》副刊編輯的身分,到溫州街十八巷臺靜農先生的舊寓拜訪,終於有機會一瞻書法大師的丰采,並親眼看到他的揮毫示範。
一般書法家都會重視筆墨紙硯的精良。什麼樣的筆、適應什麼樣的紙,以及寫什麼樣的字,影響所及,有時甚至會決定一幅作品的成功與否。而墨硯是否配合得體,的確也會影響墨液的品質,於行筆是否順暢,紙的吸墨是否恰好,關係甚大。但熟悉臺老的人,大都知道他向來不講究這些,就我當日所見,也確係如此。
臺老知道我也喜歡寫字,偉貞又在他面前問我:「你不是想看臺老寫字嗎?」臺老本來正說著些讀書雜感,聽到我想看他揮毫,也就欣然鋪紙命筆了。
紙是從書堆內抽出來的,折痕深淺縱橫,有厚有薄;墨是早已盛在硯中,不知是用墨條所磨,還是市售瓶裝墨汁倒出來的;筆則是長鋒羊毫,因為鋒身稍長,所以較為特別,但也不似是什麼昂貴的名筆,我看到的筆架上的幾支,大致相同。臺老用一柄長刀將紙大致裁成四開長條,用壓克力紙鎮壓住右上角,問我:「喜歡寫些什麼?」
我因為沒有思想準備,加上心裡又是興奮、又是緊張,腦中實在一片空白,臺老便取出了一本宋人詩詞,選了一則與酒有關的七絕:「人生當復幾兩屐,我飲寧須三百杯;破硯猶堪磨老境,醉拈椽筆掃霜煤。」後來,臺老又寫了一幅他自己的養生之道:「不養生而壽,處濁世亦僊。」
那天臺老寫得甚是隨意,不時還要停下筆來,回答偉貞的問話,有幾個字甚至分兩次才寫完,這和我自己寫字時務求環境安靜、嚴肅以赴的情況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但臺老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卻又行氣連貫,絲毫不見頓礙。
臺老寫字善用偏鋒,起筆與轉折之處稜角特別銳利,這和他精研過晚明倪鴻寶的字很有關係。臺老的字形及其轉折,確脫胎於倪鴻寶筆走偏鋒、狂冷老辣的路子,但是臺老的點、畫、運筆卻更為變化多端,筆畫較長的撇、捺、橫、豎,經常開闔吞吐,在不快不慢的一筆之間,便蘊含多種力度的變化,墨跡彷彿虬結抖動,筆勢隨著一定的方向寫去。一個字寫完後,看似運筆甚快的連筆之處,其實頓挫有致,而像水旁三點有時飛快點落,竹字頭則起筆緩澀,到了最後向右上一挑,順勢往左下一短撇的二筆,又迅速非常。經此目睹,我才稍稍了解臺老的運筆與行氣。
在現場看得一清二楚,可是回到家裡自己提筆臨摹,卻又似乎忘得一乾二淨。但閉目仔細回想,臺老一舉一動又如在眼前,至此我才終於領會到,書法中有關「功力」、「風格」者,實有對比分析、機械式訓練之類所無法企及和表達的。
臺老除了行書之外,亦兼長漢隸,從《靜農書藝集》(華正書局,一九八五年二月)中所收作品及〈序〉所云:「初學隸書《華山碑》及鄧石如,楷行則顏魯公〈麻姑仙壇記〉及〈爭座位〉」,這明顯地揭示了臺老書法中一些點、筆、結構,來自何處、源自何方;但這些其來有自的筆法,經過臺老的有機融合,早已產生自己的生命力,這對研求書法的人來說,已經是無時不想望、而又不敢奢望的境界了。
因此,我苦思數日,終於打電話給臺老,斗膽求他「教」我寫字。臺老聞言一笑,謙說他「從來不敢教人寫字,也不會教,教寫字的人,另有一套嚴格的系統」。但又細細垂問我練了哪些字,並歡迎我「等搬好家後過來坐坐」。
那時候,臺老所住的日式舊寓因臺大有教職員宿舍改建計畫,臺老正忙著整理藏書,準備搬家,他還說:「不要急,寫字是一輩子的事,我再過兩個星期就搬好,你就可以來了。」
臺老八十三歲出版《靜農書藝集》時,自序中又說到「時我有自喜者,亦分贈諸少年,相與欣悅,以之為樂」,後來雖然「外界知者甚多,而求索者亦眾,斯又如顏之推所云:『常為人所役使,更覺為累。』而不再『請者無不應』」,但我與他不過一面之緣,卻不嫌冒昧,言語委婉,長者之儀,果真教人如沐春風。蔣勳在〈墨的斑斕與筆的虬結——書法之美與靜農先生〉的文章中說:「書法以藝術視之,大概還只是門外的徘徊,在書法中見人品,見風度,見情操,見懷抱,才真正是中國書法不可言喻的境界吧!」我想,也只有站在這一高度,才能體會臺老書法所綻放出來的風貌與光華。
臺老早年身處戰亂動盪的時代,在北大時與魯迅頗有交誼,所行所思,無不以知識報國為先,因而「視書藝為玩物喪志」。來臺後,「教學讀書之餘,每感鬱結,意不能靜,惟弄毫墨以自排遣」,這和他耿介的個性不無關係。他教書半世紀,桃李滿天下,是學生極愛親近的長輩。但我拜讀他的文章,細觀他的書法,卻總有一種「江湖寥落爾安歸」的孤寂感,我不知道為什麼總有那種感覺。
有一次,臺先生在電話中問我寫小楷懸不懸腕,我說:「精神好的時候就懸,精神不好的時候就偷懶了。」沒想到臺先生突然嘆了一口氣,說:「我年紀大了,體力差了,現在幾乎都不懸腕了。」
我在電話這頭聽得難受,正不知如何回答,臺老卻又笑了:「哎呀,沒有好字寫很難受的!」
我總時常想起臺老那間古意盎然的書房,想起他鋪紙寫字的神情,想起他電話中談寫字的感慨,心中充滿許多複雜的感情。
在讀了他的書、臨摹了他的書跡的時候,每每就越發了解,林文月女士在〈臺先生和他的書房〉一文中,提到一個初冬的黃昏,林女士去看他,「臺先生正一個人在薄暮的書房飲酒消遣」,那時,臺先生的多年知交莊嚴先生剛逝世,為什麼林女士會這樣寫了:「我沒有多說話,靜靜聆聽他回憶他和亡友在大陸及臺北的一些瑣細往事。彷彿還記得他把桌面的花生皮撥開,畫出北平故居的圖形給我看。冬陽吝嗇,天很快就暗下來。臺先生把桌燈點亮,又同我談了一些話。後來,我說要回家,他也沒有留我,卻走下玄關送我到門口,並看我發動引擎開車走。我慢速開出溫州街巷口,右轉彎到和平東路與新生南路的交叉處,正趕上紅燈,便煞車等候號誌指示,一時無所事事,淚水竟控制不住地突然沿著雙頰流下來……」
沒有好字寫,的確令人難過。臺老在一九八五年元月發表的〈我與書藝〉中自敘:「三年前被邀舉行一次字展,友人就要為我印一專集,雖然覺得能印出也好,卻想寫幾幅自以為還可的給人家看看,拖延至今,竟寫不出較為滿意的。適有港友贈以丈二宣紙,如此巨幅,從未寫過,實怯於下筆。轉思此紙既歸我有,與其久藏汙損,不如豁出去罷。於是奮筆濡墨,居然揮灑自如,所幸爾時門鈴未響,電話無聲,不然,那就洩氣了。這幅字帶給我的喜悅,不是字的本身,而是年過八十,腕力還能用……」如今看來,書家如臺老,而有「沒有好字寫」之嘆,豈是尋常之語!
臺靜農先生印象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六日,我和同事、小說家蘇偉貞以《聯合報》副刊編輯的身分,到溫州街十八巷臺靜農先生的舊寓拜訪,終於有機會一瞻書法大師的丰采,並親眼看到他的揮毫示範。
一般書法家都會重視筆墨紙硯的精良。什麼樣的筆、適應什麼樣的紙,以及寫什麼樣的字,影響所及,有時甚至會決定一幅作品的成功與否。而墨硯是否配合得體,的確也會影響墨液的品質,於行筆是否順暢,紙的吸墨是否恰好,關係甚大。但熟悉臺老的人,大都知道他向來不講究這些,就我當日所見,也確係如此。
臺老知道我也喜歡寫字,偉貞又在他面前...
作者序
很多文藝故事
這是一本有很多故事的散文集,書中記錄了許多我所認識的文壇前輩的故事,這些故事中,有的在當時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經過一段時間(通常是二、三十年)之後,當時貌似正常、自然的一切人事,都有了清晰的意義——是這些故事,成為我生命中諸多不平凡的經歷,並在我尚未清楚察覺的情況下,形塑了我的生活目標、觀念與價值觀。
當然也有許多故事當時我就知道意義重大的,例如因為余光中先生第一次寫信給我,就寫了一首詩送我,使我後來理所當然的為詩的創作廢寢忘食;因為洛夫的悉心教導,所以讓我的詩藝突飛猛進,並且在大四那年得到時報文學獎,終而使創作成為我人生追求的方向。
再例如我幾乎在沒有任何人際關係的情況下,得以拜識臺靜農、江兆申兩位臺灣書畫的泰斗,更成為江兆申先生的門徒,這些種種,如同二○○一年余光中為我的詩集《交響詩》題記中所說:
侯吉諒早年曾經問詩於我,後來又得親炙洛夫與江兆申,在詩藝、書法、畫風各方面皆有進境,令人刮目。
年輕時的我常常覺得,自己就像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因緣際會學習到諸多當代絕世高手的本領,而這樣的因緣際會,似乎很少有人有相同的經歷。
這些特殊的經歷讓我成為現在的我,就好像練字的過程一樣,練習過諸多經典書法之後,各家的長處逐漸匯集起來,而成為我寫字的風格。
所以,更多年輕時就認識的文藝界前輩的身影、言行,多年來一直以更清晰、有意義的角度在我心中浮現,而後才終於懂得這些故事背後的深意。
一九七○、八○年代,我這一輩的年輕創作者都剛剛踏出創作的第一步,而老一輩的文人、書畫家都還在,都是最受景仰、推崇時候。我們都受到他們的影響,當時卻未曾想到,他們言行所散發出來的丰采和風範,再過十幾二十年就會消失了,當時的年輕人根本不可能意識到,那是他們領略老輩風範的最後機會了。而後來的年輕人,能懂得老一輩丰采的人,恐怕也愈來愈少了。
在和這些前輩交往的過程中,我學習到的不只是「看見」他們的成就,更體會到他們一言一行所展現的極為美麗的文化風景,這樣的文化風景,值得分享,也值得花時間理解,因為那裡面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更期待,這樣的故事可以帶給讀者諸多閱讀的樂趣。
很多文藝故事
這是一本有很多故事的散文集,書中記錄了許多我所認識的文壇前輩的故事,這些故事中,有的在當時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經過一段時間(通常是二、三十年)之後,當時貌似正常、自然的一切人事,都有了清晰的意義——是這些故事,成為我生命中諸多不平凡的經歷,並在我尚未清楚察覺的情況下,形塑了我的生活目標、觀念與價值觀。
當然也有許多故事當時我就知道意義重大的,例如因為余光中先生第一次寫信給我,就寫了一首詩送我,使我後來理所當然的為詩的創作廢寢忘食;因為洛夫的悉心教導,所以讓我的詩藝突飛猛進,...
目錄
序 很多文藝故事
輯一 文人寫字
臺靜農先生印象
陳香梅傳奇
葉明勳請客
黃天才見證張大千傳奇
張大千的牛肉麵
高陽寫稿
抄書、摹印
懸腕寫字
張繼高的品味
道家王淮
朱龍盦及其他
江兆申畫梅
莊嚴與瘦金體
輯二 書為心畫
讀詩寫字
寫序題字
刻印從頭說
寫信開啟的人生機會
創作的春燕
文人的字
文人的書房
給房子取個名字
新詩中的墨色
東坡〈寒食帖〉
寫字的情懷
足下近如何──書法中的問候
〈釵頭鳳〉
〈釵頭鳳〉的鍊字
豔詞情懷──從花間詞說起
無佛處稱尊──黃山谷跋〈寒食帖〉文意深探
輯三 文藝時代
文人與美食
文人愛吃
吃飯有學問
劉國瑞收藏的徐悲鴻〈二牛圖〉
雅俗齊白石
寫詩、讀詩、詩論
文學藝術的黃金時代
出門一笑大江橫
序 很多文藝故事
輯一 文人寫字
臺靜農先生印象
陳香梅傳奇
葉明勳請客
黃天才見證張大千傳奇
張大千的牛肉麵
高陽寫稿
抄書、摹印
懸腕寫字
張繼高的品味
道家王淮
朱龍盦及其他
江兆申畫梅
莊嚴與瘦金體
輯二 書為心畫
讀詩寫字
寫序題字
刻印從頭說
寫信開啟的人生機會
創作的春燕
文人的字
文人的書房
給房子取個名字
新詩中的墨色
東坡〈寒食帖〉
寫字的情懷
足下近如何──書法中的問候
〈釵頭鳳〉
〈釵頭鳳〉的鍊字
豔詞情懷──從花間詞說起
無佛處稱尊──黃山谷跋〈寒食帖〉文意深探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