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譽為「管理學上的創舉!」
用奇才的七大特質複製出創新團隊!賈伯斯、馬斯克、愛因斯坦……為什麼他們能夠一次次用創新改變世界?
紐約大學管理學教授揭示創意的根源,數位時代人人應讀的創新寶典
《彭博商業周刊》、《CNBC》、《USA Today》、《哈芬登郵報》、
《金融時報》、《紐約客》、《 800 CEO READ》一致好評推薦
★商業周刊1696期書摘選書 ★經理人5月號商管選書
創意人才一直是企業夢寐以求的,各大企業與人資無不四處探尋。那麼,若是告訴你,這個尋找的想法可以倒轉過來:透過拆解連續性突破創新者的特質,複製出相似的環境條件,就能打造、提高人才的創意能力呢?
世界一流的創新領域專家梅麗莎‧席林用《奇才》這本書,做了一個培養創意人才的管理實驗,用嚴謹、實證科學方式將「管理理論」與「個人傳記」編織在一起,完美結合出一套培養創意人才的管理技巧。
什麼是奇才?他們是連續性突破創新者,窮盡畢生心血在創造與追尋驚人想法、挑戰假設論點、以及實現看似不可能的事,並一次又一次改變遊戲規則。
哪些人被認為是奇才?愛迪生、愛因斯坦、賈伯斯、馬斯克……他們都在不同領域實現多次創新,從而改變整個世界。
奇才有哪些特質?疏離感、極度自信、創意思維、目標遠大、工作動力、時代機遇以及善用資源等七大特質。
如何運用在管理上?透過拆解連續性突破創新者的特質,複製出相似的環境條件,讓普通人和企業組織也能實際運用,提高自身與周圍的人的創造能力。
適合讀者群:
1.想瞭解賈伯斯、馬斯克、愛因斯坦、愛迪生等奇才背後個人故事、特質的人。
2.想激發個人創新潛力,成為突破性創新者的人。
3.想挖掘組織內每個人的創造力,帶動組織成長的人。
作者簡介:
梅麗莎‧席林(Melissa A. Schilling)
華盛頓大學策略管理博士、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管理與組織教授、世界一流的創新領域專家。她所撰寫的《科技創新管理(第五版)》(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5e)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創新策略教材,並翻譯成七種語言版本;席林教授亦是《策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 An Integrated Approach)的共同作者,目前已出版到第13版,是全球最重要的策略管理教科書之一。
譯者簡介:
陳珮榆
從事外電新聞編譯多年,涉獵國際政治、環保人權、外交財經等相關領域,譯作:《能源大騙局》、《狂妄而務實:川普要什麼?》、《杜特蒂要什麼?菲律賓的烈焰與怒火》、《普丁正傳》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賴以威
泛科學知識長 鄭國威
知名作家、心理導師 劉軒
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 劉奕酉
M.ZONE大港自造特區執行長 楊育修
商業思維學院院長 游舒帆
iKala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程世嘉
知名行銷營運專家 李建勳
(依姓名筆畫排列)
「這是一本可隨時閱讀,用以檢視自我特質和創造氛圍的書籍,梅麗莎‧席林藉由從古至今,我們耳熟能詳的八位人物故事,挖掘創造力的共性。若你有書中這些特質,卻不知道該怎麼創造,閱讀一遍是不夠的,時常閱讀它、檢視它,將喚起你內在的創新潛力。」
──知名行銷營運專家 李建勳
「透過這本書,我們得以窺見奇才們讓『偶然』成為『必然』的特質與機制,從而反思自我成長與釋放創新潛能的可能性。我們未必能像這些奇才一樣,擁有改變這個世界的能力,卻可以從書中獲得改變自己世界的啟發與建議。此外,這本書結合了科學研究的視角與傳記陳述的方式,同樣令人深深著迷。」
──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 劉奕酉
「『瘋狂到自以為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是真正改變世界的人』,但這些帶動世界創新的奇才一開始提出觀點時,往往被認為是精神有問題的異端,最後憑藉個人特質與機運,過濾雜音,整合思緒,用自己的方式把創新從邊陲推向主流,成功的改變了已知的世界。由此看來,如書中所言,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於他人之處,都有成為奇才的潛力。看完這本書,我發現我真的是奇才,看得我也想改變這個世界。你呢?」
──M.ZONE大港自造特區 執行長 楊育修
「引人一覽突破性創新人士的思維、經驗及想法的奇幻旅程,梅麗莎‧席林的《奇才》是傳記結合社會科學的非凡成就,將改變您對人生勝利組與勝利的看法。」
──隆‧艾德納(Ron Adner),《創新拼圖下一步》(The Wide Lens)作者。
「少數幾名偉人改變世界的成就,讓所有人蒙受恩惠。他們為何如此與眾不同?梅麗莎‧席林這本書是我看過的相關著作中最好的一本,她將八位超級創新者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嚴謹、實證科學方式編織在一起。好好閱讀並分享給朋友,或許能激發出另外兩名改變世界的人物。」
──艾瑞克‧布林優夫森(Erik Brynjolfsson),《第二次機械革命》與《機器,平台,群眾》的共同作者。
「《奇才》是一本饒富興味且構思巧妙的書,帶人探究那些以創新改變世界的『奇才』人生。梅麗莎‧席林透過創造性與獨特性、努力和堅持以及環境優勢等主題,比較了愛迪生、馬斯克、愛因斯坦、居禮夫人和其他許多創新者的人生。」
──大衛‧布林(David Brin),《郵差》(The Postman)、《透明社會》(Transparent Society)及《存在》(Existence)等著作的獲獎作家。
「梅麗莎‧席林仔細分析了經濟史上幾位頂尖的發明家,在發明與創新方面絕妙的推導出有力且新穎的見解。對於任何熱中於科學、創新史,以及增加世界有益知識流動的人來說,這是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亨利‧伽斯柏(Henry Chesbrough),《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作者。
「我喜愛本書,它讓我思考關於思考這件事。席林強烈指出,在一個教育和科學領域廣泛採用統計方式的社會裡,我們似乎只會走向平庸的中間值,而為工業與文明變革帶來重大創新的人,通常仍是那些認為自己方式較好、思想怪異的人。如何成為另一位特斯拉、居禮、賈伯斯和馬斯克?席林在本書予以解答。」──羅伯特‧科林格利(Robert Cringely),《意外的帝國》(Accidental Empires)、《書呆子的勝利》(Triumph of the Nerds)及《電腦狂2.0.1》(Nerds 2.0.1)等書作者。
「嗯……《奇才》是本題材奇特的書,針對諸位傑出創新者進行具說服力的多重個案分析。雖然這些人物的才智驚人,但席林巧妙融入敏銳的洞察力,讓我們其他人也能增進自己的創新能力。真是太棒了!」
──凱薩琳‧艾森豪特(Kathleen M. Eisenhardt),《簡單準則:活用6種準則,讓你擺脫職場與生活的複雜困境》(Simple Rules: How to Thrive in a Complex World)的共同作者。
「呼籲創新的口號清澈而響亮,但如何響應號召仍不明朗。席林提供的並非烹飪食譜,而是以一群傑出非凡創新者的人生來說明的基本原料。她祕密醬汁的關鍵是從不同角度思考的『距離』、將洞察力付諸實現的熱情,以及促成上述因子的天時地利。這是一本帶有啟發性的傳記,以及凝聚寶貴經驗的迷人讀物。」
──丹尼爾‧利文瑟(Daniel Levinthal),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
「《奇才》提醒我們要理解非凡人物時,異數和另類份子都是寶貴的導師。他們能夠打破社會期望、有信心解決看似棘手問題以及擁有社交技巧激勵他人,確實不同於常人。席林的書帶我們踏上一段鼓舞人心的探索之旅,引領我們清楚看到那些隱藏於平凡中的不凡。讀完本書會對真正的天才有另一番理解。」
──莉塔‧麥奎斯(Rita McGrath),哥倫比亞大學。
「一個商學院教授能寫出令人愛不釋手的書並不多見,但《奇才》確實辦到了。梅麗莎‧席林巧妙融合了馬斯克和瑪麗‧居禮等激進創新者的生平故事,更採取專業的剖析,揭露他們潛在的共通性。」
──佛里克‧威爾繆倫(Freek Vermeulen),倫敦商學院。
媒體推薦:
「一場娛樂兼具啟發性的閱讀之旅,探索八位突破性創新者非凡的個人能力、特質和動機。一本完美結合『管理理論』與『個人傳記』的新嘗試。」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席林讚揚反傳統的個人主義,但認為創造力卻可以屬於眾人。透過描述八個連續突破創新天才的故事,交織出創意特質的地圖指引」
——《紐約客》(The New Yorker)
「《奇才》既是出色的傳記,且有用的領導指南。這是一本簡單易懂的書,深入探索那些偉大的個人創新者的生活及使其成功的特質,也為我們如何在自己和組織中培養這些特質,提供了有益的指導。」
—800 CEO READ
「這本書看起來像是研究那些非凡的人,但實際上是幫助我們挖掘每個人內在的創新潛力。」
——《戰略與經營》(Strategy + Business)
名人推薦: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賴以威
泛科學知識長 鄭國威
知名作家、心理導師 劉軒
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 劉奕酉
M.ZONE大港自造特區執行長 楊育修
商業思維學院院長 游舒帆
iKala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程世嘉
知名行銷營運專家 李建勳
(依姓名筆畫排列)
「這是一本可隨時閱讀,用以檢視自我特質和創造氛圍的書籍,梅麗莎‧席林藉由從古至今,我們耳熟能詳的八位人物故事,挖掘創造力的共性。若你有書中這些特質,卻不知道該怎麼創造,閱讀一遍是不夠的,時常閱讀它、檢視它,將喚起你內在的創新潛力。」
──知名行銷...
推薦序
從「怪咖」們身上學習,改變世界
商業思維學院院長 游舒帆
這世界能在短短200年間快速進化到現在的樣子,很大一部分仰賴的是科技的進步。電力、網路、智慧型手機、人工智慧、電動車的發明,讓我們每隔幾年就像跨入一個新的世代一般,顛覆了我們過往的生活經驗,重新學習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
而推動這些變革發生的,除了時代的力量外,更重要的是有一群勇於挑戰現狀的創新者們。愛因斯坦、特斯拉、愛迪生、賈伯斯和馬斯克這些人,在人類歷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些超卓的天才們,除了智商之外,究竟還有什麼共同點值得我們觀察與學習呢?
這些創新者們並非從小到大都很順遂,相反的,其實他們可能自小就被視為異類或遭受排擠。愛因斯坦小時候曾被老師斷言他終將一事無成,愛迪生的聽力障礙讓他無法自在的社交,賈伯斯曾因性格等原因而被逼離蘋果,居禮夫人生在波蘭這個不允許女性上大學的國家裡,馬斯克的太空計畫與電動車都曾被嘲諷,甚至一度瀕臨破產。
然而,他們最後都創造了偉大的科學成就。《奇才》這本書揭開了這些創新者們的一些共同處,他們都特立獨行,不受世俗觀點限制,性格有點古怪,但同時他們也都有非常高遠的目標,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對所認定的事情非常堅定,用書裡的話來說,他們都有很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一些看似負面的特質,在自我效能感的推動下,反而成了優點。
我們多數人或許不容易做到如同這些奇才們的層次,我們難以跳脫世俗,也難以不理會他人眼光,更難以日以繼夜的做一件事。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幾件事:
第一,對現況永遠保持質疑的批判性思維;第二,對自己所熱愛的事情投注十足的熱情;第三,設定目標,專注而堅定的實踐;第四,善用各種資源來達成一個人搞不定的那些事。
很高興看到《奇才》繁體版推出,每次看這些「怪咖」們的故事,都會給我帶來許多啟發,我由衷相信各位讀完後,也會有滿滿的收穫。
這是一本「奇才挖掘與使用守則」
泛科學知識長 鄭國威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閒,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這段出自《孟子》的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讀過。小時候還蠻喜歡背這段課文,讀起來特別有節奏感,像是 RAP 歌詞。但對於內容,老實說,我只覺得前頭這些古代人……跟我離太遠了,一點可參照性也沒有。而後頭這些不經困苦折磨不能成大事的說法,也像是古代版雞湯,安慰跟激勵可能還是有,但燉了幾千年的味道入到現代人的口裡,也有點餿了。
但讀完《奇才》,我突然發現,孟子不愧是孟子!若不是讀了這本書,他微言裡的大意我可能永遠參不透。若你讀完本書,肯定也會跟我一樣發現本書跟孟子這段話的高度重合之處。同時,我也要佩服本書作者梅麗莎‧席林,她以八位近代公認之奇才竄起故事為基底,兼具視野與縱深,歸納出值得每一個教師、父母、主管、領導者注意的「奇才挖掘與使用守則」。
我時常在演講時提到,對歷史上「偉大」科學家與發明家的「片面」認識,是許多人因而放棄科學的重要原因。通常我們讀這些天才偉人的故事,總是只讀到他們如何偉大、光明、正向,又如何聰明、睿智、果斷,這不免讓大部分聽故事的人覺得,科學探索與偉大發明跟平凡的自己沒什麼關係,或是在初期受到挫折之後就快速放棄。
其實,我們更需要聽到的故事是這些人如何失敗、如何遭受打擊、如何難熬。我們也需要了解他們成功的背景條件、關鍵抉擇背後的邏輯思維,以及共通的、能被科學解釋的人格特質跟怪癖。
像是本書中提到的史蒂芬.賈伯斯、瑪麗.居禮、尼古拉.特斯拉、伊隆.馬斯克、狄恩.卡曼、班傑明.富蘭克林、湯瑪斯.愛迪生、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八位,看似沒有什麼交集(除了愛迪生跟特斯拉),但經過作者抽絲剝繭,奇才之所以是奇才的端倪會顯而易見,例如「自我效能感」、「疏離感」、「擁有長期獨處的機會」、「理想主義」、「自我學習」等特質與條件。
如果你知道自己是奇才,但還沒展現給世人看見,正處於「苦心志、餓體膚」的階段,這本書可以給你一些安慰。而我更認為,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是奇才,或至少有一部分的自己是,但若沒有正確的啟發方式也沒有用。所以,最該讀這本書的人,應該是不想埋沒奇才的每一位投資人、企業管理者或政府領袖吧。
對了,正在讀這篇推薦序的你,如果滿懷抱負,想一展長才,認為自己沒什麼做不到的,卻覺得跟周遭的人格格不入、既有規範沒道理、跟其他人沒共識,甚至想自我隔離於世人……歡迎先跟我聯絡啊!奇才誠徵中!
從「怪咖」們身上學習,改變世界
商業思維學院院長 游舒帆
這世界能在短短200年間快速進化到現在的樣子,很大一部分仰賴的是科技的進步。電力、網路、智慧型手機、人工智慧、電動車的發明,讓我們每隔幾年就像跨入一個新的世代一般,顛覆了我們過往的生活經驗,重新學習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
而推動這些變革發生的,除了時代的力量外,更重要的是有一群勇於挑戰現狀的創新者們。愛因斯坦、特斯拉、愛迪生、賈伯斯和馬斯克這些人,在人類歷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些超卓的天才們,除了智商之外,究竟還有什麼共同點值得我們觀...
作者序
「別告訴我不可能,是你辦不到」
為什麼有些人具備卓越創新力?
為什麼有些人擁有超凡的創新力?這裡指的不是那種單以一個創意想法就曇花一現的人,也不是抓對時機而一舉成名的人,指的是那種一次又一次改變遊戲規則的創新天才:他們窮盡畢生心血在創造與追尋驚人想法、挑戰假設論點、以及實現看似不可能的事。他們具備哪些特質才能如此熱中、且有能力改變世界?來看看馬斯克的例子。
馬斯克(Elon Musk)在12歲那年創作出他的第一款電玩遊戲並成功銷售,28歲成為百萬富翁。在接下來的十年間,他開發了一種電子支付系統,後來公司整併成目前眾所皆知的PayPal;創立了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其公司目標與開拓火星相比毫不遜色;亦協助建立了五十多年來首間上市的美國新車大廠──特斯拉汽車(Tesla Motors)。2010年,SpaceX成功將太空船送入軌道,然後再安全送返地球,這項顯著成就迄今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政府完成過。此外,馬斯克更打破了太空產業一直認為不可能的事:證明火箭重複使用的可行性。
馬斯克既不是出身於一個與此類產業關係密切的家庭,也沒有雄厚的財富或政治優勢。成立這些公司以前,馬斯克的成長過程沒有任何特別接觸電腦、汽車或太空技術的管道,進行創新以前,也沒有花費數年時間在相關領域累積非常豐富的經驗。由此可見,馬斯克並沒有能使他達成這些壯舉的特殊經驗與資源,其成功似乎全憑意志力實現。是什麼讓馬斯克擁有能力和動力去創造一系列傑出又極為重要的創新事物?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馬斯克汽車公司的命名來由)本人同樣是富含創造力的人,或許更勝一籌,他在有生之年實現了兩百多項驚人的革新發明,包含第一個遠端無線通訊系統、交流電系統及遙控機器人。大多數人難以理解他對創新的熱忱,特別是看到他一生所遭遇的阻礙及資金困頓。特斯拉與馬斯克一樣,在他帶動變革的領域中沒有家庭背景或其他優勢。雖然特斯拉大學時期學過物理,但學位取得與否不得而知,年輕時也和馬斯克一樣離鄉背井,抵達美國時幾乎身無分文。說得委婉一點,特斯拉是個與眾不同的人,患有多種恐懼症和詭異習慣,欠缺那種能夠讓他獲得資金贊助其發明的社會智慧與個人魅力。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物理方面也獲得同樣顯著的成就:26歲那年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寫完四篇論文,徹底顛覆了科學界對於空間、時間、質量及能量的理解。每一篇都是劃時代的重大突破,包括粒子物理學方面的成果,奠定了量子力學推翻古典物理學的基礎。更引人注目的是,愛因斯坦是在擔任專利審查員時完成這些巨作,因為他的學術職位申請在每所大學物理系都石沉大海,他對權威的不敬引發大學教授們的憤怒,拒絕支持他尋求大學職位。即使撰寫了四篇傑出論文,愛因斯坦仍面臨到莫大的阻力:勇於挑戰既有理論和身為一位處於反猶太主義盛行時代的猶太人,他成為經常受到抨擊的對象。這些抨擊讓他的生活更加艱難,卻無法讓他對同儕成果展現出更多敬意,因為對愛因斯坦來說,屈服權威(包含社會規範的權威)形同人類精神的墮落,而他不願隨著潮流行動。這個立場使他更難為自己的想法贏得支持度與合法性,但也使他擺脫對當時既有理論的思考,然後贏得諾貝爾獎,並成為可說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科學家。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具有如此驚人的創新力?是遺傳基因、家庭教養、教育還是運氣?雖然創新一直是心理學和商業界的熱門研究課題,但我們至今仍未找到好的答案。某程度是因為連續突破性創新者(創新生產力的極端異數)並不會成為重要的研究對象。這些人十分罕見,幾乎不可能從大量樣本中蒐集數據且加以統計分析,加上他們非常忙碌,要帶這些人進入實驗室實驗也是相當困難。因此,我們在商學院傾向將研究重點擺在如何組織創新團隊、如何選擇合作夥伴以及如何訓練構思等議題上,畢竟這些是我們可以測量與駕馭的部分。這類創新研究沒有告訴我們這些連續突破性創新者來自何方,也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在自己、同儕或後代身上培養突破性創新能力。
縱使心理學上對於個人創造力的研究取得更進一步的認識,但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創造力的普遍性歷程,例如,一般人如何利用創造力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告訴我們為什麼有些人會成為異數。關於創造性天才的研究稀少、欠缺系統,也沒有結論和啟示。例如,有人認為天才可能具有遺傳基因,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對於想提高創新力的人並沒有特別的幫助;其他作者主張,真正的天才需要經過大量的練習時間或吸收眾多的資訊,但許多明顯的例外已經削弱這個論點的效力。如前所述,馬斯克能夠顛覆太空之旅,並不是因為在該領域擁有豐富的情報和經驗,事實恰好相反。當美國和俄羅斯火箭製造商都告訴馬斯克,重複使用的經濟型火箭根本不可行時,他開始從教科書自學火箭技術,幾個月後編製一份電子試算表,詳細列出他預計打造的火箭成本、材料以及性能規格。馬斯克成了一位完成這項不可能任務的門外漢,有部分正是因為他並不知道(或不相信)這項任務不可能實踐。
馬斯克之所以跨界成功,是因為他性格中擁有一些喜歡處理新鮮、困難問題的古怪之處,他不太在乎你是否認為他有沒有能力達成。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大多數研究顯示我們傾向懲罰跨界的人,輕視通才且懷疑那些不務正業的人。然而,像馬斯克這樣的門外漢卻帶來業界人士和資深人員經常缺乏的優勢。門外漢不會被資深人員僵化的教條和假設所束縛,也沒有在工具、專業知識或供應商與客戶關係方面有過投資,這些投資會使改變難上加難而無吸引力。例如,以色列軍方導彈工程師葛瑞爾‧艾登(Gavriel Iddan)發明了一種革命性療法,可以讓醫生觀看病患腸胃系統的內部情況。在這之前,獲取腸胃道內部影像的傳統作法,是在一根細軟的桿子末端安裝攝影鏡頭,這種方式會讓病患很不舒服,而且只能觀看少部分的小腸,但醫界使用傳統內視鏡的作法卻行之有年。大多數腸胃科醫師為了使用內視鏡工具而進行大量培訓,許多人更為自家診所購入內視鏡儀器,不出所料,該領域的大部分創新也集中在軟桿、鏡頭和影像軟體的改善。不過,艾登解決問題是以導彈工程師的角度來觀察腸道內部,不同於腸胃疾病專家。他沒有那種需要以軟桿控制鏡頭、或用電線傳輸影像的同一假設,反而發明了一種病患可以吞嚥的膠囊式腸鏡(名為Pill-Cam),裡面有電源、光源和兩顆迷你鏡頭。病患吞嚥後繼續日常生活,而膠囊式腸鏡會將影像傳送到病患配戴的視訊軟體。大約八小時後,病患回到醫生辦公室,透過軟體演算法讀取影像,可以辨識出血部位(膠囊式腸鏡會自然排出體外)。Pill-Cam經證實比傳統內視鏡檢查更安全、更平價(Pill-Cam要價不到500美元),過程也更加舒適。對於病患來說,選擇膠囊式腸鏡顯然簡單很多,但醫生之所以沒有快速採用,是因為他們目前大量投資在內視鏡且較為熟悉。Pill-Cam目前在六十多個國家販售,現在有多家公司提供競爭產品。膠囊式腸鏡是解決難題的絕佳方案,而且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它是出自於門外漢之手而非內視鏡生產商。
「別告訴我不可能,是你辦不到」
為什麼有些人具備卓越創新力?
為什麼有些人擁有超凡的創新力?這裡指的不是那種單以一個創意想法就曇花一現的人,也不是抓對時機而一舉成名的人,指的是那種一次又一次改變遊戲規則的創新天才:他們窮盡畢生心血在創造與追尋驚人想法、挑戰假設論點、以及實現看似不可能的事。他們具備哪些特質才能如此熱中、且有能力改變世界?來看看馬斯克的例子。
馬斯克(Elon Musk)在12歲那年創作出他的第一款電玩遊戲並成功銷售,28歲成為百萬富翁。在接下來的十年間,他開發了一種電子支付系統,後來公司整併成...
目錄
各界好評
推薦序 從「怪咖」們身上學習,改變世界 游舒帆
推薦序 這是一本「奇才挖掘與使用守則」鄭國威
前言 別說不可能,是你辦不到 為什麼有些人具備卓越創新力?
一 我向來就是獨行俠…… 疏離感
二 他就像漫步在月球的人 極度自信
三 源源不絕的想法和創意 創意思維
四 只要認定一條正確道路,就會永不妥協、堅持到底 目標遠大
五 工作讓世界變成我的天堂 工作動力
六 60年代的無政府思潮 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七 技術和智力資源比資金更重要 善用資源
八 找到創意人才後放手一搏,給予極大的迴旋餘地和支持 培養內在潛力
致謝
各界好評
推薦序 從「怪咖」們身上學習,改變世界 游舒帆
推薦序 這是一本「奇才挖掘與使用守則」鄭國威
前言 別說不可能,是你辦不到 為什麼有些人具備卓越創新力?
一 我向來就是獨行俠…… 疏離感
二 他就像漫步在月球的人 極度自信
三 源源不絕的想法和創意 創意思維
四 只要認定一條正確道路,就會永不妥協、堅持到底 目標遠大
五 工作讓世界變成我的天堂 工作動力
六 60年代的無政府思潮 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七 技術和智力資源比資金更重要 善用資源
八 找到創意人才後放手一搏,給予極大的迴旋餘地和支持 培養...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