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經補血‧養顏美容‧強身健體‧補充元氣
健康用喝的就辦得到!你相信嗎?
中醫教授張紓難累積20年經驗,提供331款配方,讓你輕鬆「飲」進健康,活出自信與美麗!
輕鬆找「茶」‧健康養「身」
減肥豐胸要喝什麼茶?氣虛失眠要喝什麼茶?胃痛便秘要喝什麼茶?山楂茶、玫瑰茶、人參茶、豆麥茶、橘甘茶、香蜜茶...這麼多種茶飲,你懂得如何對症下藥、減輕病痛嗎?
喝茶能治病養生,重點是,你有沒有「喝對茶」?
不需昂貴的補品,幾帖簡單的藥方,你也能隨手泡製專屬自己的養生飲品
每日一杯,小動作顧大健康,輕鬆喝出活力、美麗與元氣!
章節試閱
2 養生駐顏篇
養生茶
在生活品質越來越高的當今社會,注重養生的人越來越多。電視臺的養生節目收視率一路攀升,圖書市場上的養生類書籍持續熱銷。人們關注養生,熱衷養生,並開始學習自我養生。
養生,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是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生」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是人類提高自組織、自康復能力的學問,或者說提高人的生命力,從而消除疾病的學問——因此中醫養生有別於現代西方治療疾病的「醫學」。
目前養生手法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調神、導引、四時調攝、食養、藥養等方法,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從而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所以養生既是科學的、專業的、嚴謹的,又是生活化的,有意思的,有品味的。
祖國醫學有著悠久的養生起源,有著廣博的養生智慧,有著豐富的養生手段,而養生茶,因為方便易行,可以隨時隨地飲用,而成為最便捷、最實用的養生方式之一。
藥方及注解
1.健腦茶
桑葉、何首烏、白蒺藜各10克,綠茶3克。
用法:沸水沖泡,代茶頻飲,每日1劑。
功效:補腎健腦。用於記憶力減退。
2.枸杞龍井茶
枸杞15克,山楂30克,龍井茶3克。
用法:沸水沖泡,代茶頻飲,每日1劑。
功效:補腎健腦。用於腎虛血瘀引起的健忘症。
3.蒲公英花茶
蒲公英花蕾(曬乾)6克,綠茶3克。
用法:沸水沖泡,代茶頻飲,每日1劑。
功效:清利頭目。用於頭暈目眩健忘。
4.五加仙鶴茶
刺五加根莖6克,仙鶴草、枸杞各15克,紅茶3克。
用法:沸水沖泡,代茶頻飲,每日1劑。
功效:益腎強記,用於記憶力減退症。
5.強記茶
熟地、麥冬各15克,生杏仁、遠志各10克。
用法:沸水沖泡,代茶頻飲,每日1劑。
功效:增強記憶力。
6.龍眼碧螺茶
龍眼肉30克,碧螺春3克。
用法:沸水沖泡,代茶頻飲,每日1劑。
功效:養心健脾。用於心血不足引起的健忘、失眠。
7.五加茯苓茶
刺五加根莖6克,茯苓、桃仁各15克,茉莉花茶3克。
用法:沸水沖泡,代茶頻飲,每日1劑。
功效:增強記憶力。
部分藥材簡介
何首烏:味苦甘澀性微溫。無毒。歸肝、脾、腎經。養血滋陰、潤腸通便、截瘧、祛風、解毒。主治血虛頭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腎陰虛之腰膝酸軟、鬚髮早白、耳鳴、遺精、腸燥便秘、久瘧體虛、風疹瘙癢、瘡癰、瘰鬁、痔瘡。大便清瀉及有濕痰者不宜。忌豬肉、血、無鱗魚、蔥、蒜。惡蘿蔔。忌鐵器。
白蒺藜:味苦辛性平。有小毒。歸肝經。平肝解鬱、祛風明目、清疏上下、開賁通幽,用於肝陽眩暈頭痛、肝鬱脅痛、風熱頭痛、目赤腫痛、皮膚瘙癢等。用於治療晚期胃癌。相火旺盛、陽強易舉者禁忌。
蒲公英花蕾:味甘微苦性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結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癰腫痛、胃炎、痢疾、肝炎、膽囊炎、急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咽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
刺五加根莖:味辛微苦性溫。歸脾、腎、心經。補氣、生血、安神、強身,還可擴張血管,改善大腦血量,對血壓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抗疲勞、抗輻射、補虛弱、增強骨髓造血功能,並具有活血作用。用於脾腎陽虛、體虛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夢。陰虛火旺者慎服。
仙鶴草:味苦澀性平。歸胃、肝、脾、肺、大腸經。收斂止血、截瘧、止痢、敗毒、抗癌。用於咳血、吐血、瘧疾、脫力勞傷、癰腫。止血作用突出,無論哪個部位出血,無論病情是寒是熱,是虛是實,均可應用。可內服,可外用;可單味,可配方。
熟地: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滋補腎陰,質潤補血,填精益髓。用於血虛諸證、肝腎陰虛諸證。重用久服宜與陳皮、炒仁等同用,防止黏膩礙胃。
生杏仁:味苦性溫。有毒。歸肺、脾、大腸經。宣肺、鎮咳、祛痰、平喘、抗炎、鎮痛、潤腸、通便、下氣開痹、抗腫瘤、降血糖、降血脂、美容、殺菌。僅適宜於風邪、腸燥等實症。凡陰虧、鬱火如肺結核、支氣管炎、慢性腸炎、乾咳無痰等症禁忌單味藥久服。產婦、嬰幼兒、實熱體質、瀉痢便溏的人和糖尿病人,不宜吃杏仁及其製品。不可與小米、栗子同食,會胃痛;不可與黃芪、黃芩、葛根等藥同用。杏仁、菱與豬肺同食則不利於蛋白質的吸收。
遠志:味苦辛性微溫。歸心、腎、肺經。安神益智,祛痰,消腫。用於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有胃炎及胃潰瘍者慎用。
養生保健小教室
養生知識
我們日常所說的養生是狹義的養生學,養生不僅僅是食療、藥膳,不僅僅是氣功按摩針灸,也不僅僅是彈彈琴練練拳,養生要有東方文化的整體觀。
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佛道兩家的恬淡虛無也是高境界的養生大法。修煉和清靜無為,是最好的養身和養神、養心、養性。養生方法很多,琴棋書畫是養生,外出旅遊是養生,結交好友是養生,品茗賞花是養生,音樂瑜伽是養生。把思路拓寬,把心胸打開,都是養生。
養生就在日常生活中,選對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生命才會更有意義,生活才會更有價值。
一、春天養生
春是陽長陰消的開始,春應養陽。春天主生發,萬物生發,肝氣內應,養生以養肝為主,原則是:生而勿殺,以使志生。養神志以欣欣向榮。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意思是傷了肝氣,就會降低適應夏天的能力。《黃帝內經》提出:春三月要夜臥早起,披髮緩行,廣步於庭(到庭院中散步),以使志生(使志氣生發)。
二、 夏天養生
夏是陽長陰消的極期,夏天主長,萬物茂盛,心氣內應,養生應以養心為主。要使氣得泄(當汗出就汗出),因為夏天屬陽,陽主外,所以汗多。逆之則傷心,秋天就會得痰症(呼吸方面的病),那麼就會降低了適應秋天的能力,所謂奉收者少。《黃帝內經》說:夏三月要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不要怕陽光),使志無怒(心情要愉快),使氣得泄(不要閉汗),若所愛在外(多到戶外活動)。在夏季,儘管天氣熱,人們可以適當多吃些辛味的東西,如辣一些的蘿蔔以及蔥白、薑、蒜等,其有發散、行氣、活血、通竅、化濕等功用,可補益肺氣,尤其是肺氣虛的人更應如此。
三、 秋天養生
秋天是陰長陽消的時候,以養陰為主。秋天主收,萬物收斂,肺氣內應,養生應以養肺為主。收斂神氣,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完穀不化的腹瀉),奉藏者少(降低了適應冬天的能力)。《黃帝內經》說:秋三月,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與雞一起作息),使志安寧,收斂神氣。
四、 冬天養生
冬天大地收藏,萬物皆伏,腎氣內應而主藏,養生應以養腎為主,逆之則傷腎,春天會生痿病。奉生者少(降低了適應春天的能力)。《黃帝內經》說:冬三月,萬物閉藏,水冰地凍,無擾乎陽(不要耗散陽氣),要讓神氣內守,要避寒就溫,少出汗。必待日光(多曬太陽)。冬季飲食應遵循「秋冬養陰」「養腎防寒」「元憂平陽」的原則,飲食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此時的飲食,要注意熱量的補充,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蔔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而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後,又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循環,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鬆軟。
3病症篇-全身症狀
中暑
俗稱發痧。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狀的總稱。以出汗停止因而身體排熱不足、體溫極高、脈搏迅速、皮膚乾熱、肌肉鬆軟、虛脫及昏迷為特徵的一種病症。
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急診病,如果不給予迅速有力的治療,可引起抽搐甚至死亡,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臟衰竭。核心體溫達41℃是預後嚴重的體徵;體溫若再略為升高一點則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使預後更為嚴重。
從病情差異大致上可分為:熱失神,症狀有,意識突然之間消失、體溫比平常高、明顯大量流汗、脈搏呈現徐脈等;熱疲勞,症狀有,直腸溫上升至39℃、皮膚寒冷、明顯大量流汗等;熱痙攣,症狀有,突然出現痛性痙攣和硬直的產生、體溫比平常高、明顯大量流汗等;熱射病,症狀有,產生高度的意識障礙、體溫上升至40℃以上、不明顯地流汗、皮膚乾燥等。輕微的中暑我們在家庭中即可以處理,嚴重情況下一定要緊急入院,儘快進行冷卻療法。
藥方及注解
1.防暑茶
茶葉6克,藿香、佩蘭各9克。
用法:藿香、佩蘭洗淨,與茶葉一起放入杯中,沸水沖沏。代茶飲。
功效:清熱解暑。適用於輕度中暑。
2.荷葉涼茶
荷葉1張,藿香、甘草7克,白糖適量。
用法:荷葉洗淨,切碎,與上述其他原料一起加水煮沸。代茶飲。
功效:清熱祛濕。適用於體弱中暑。
3.烏梅清暑茶
烏梅15克、石斛10克、蓮心6克、竹葉卷心30根、西瓜翠衣30克,冰糖適量。
用法:將石斛入砂鍋先煎,後下諸藥共煎取汁,去渣,調入冰糖融化即可。
功效:清熱祛暑,生津止渴。用於心熱煩躁,消渴欲飲不已,舌絳紅,苔黃燥等。
4.綠豆酸梅湯
綠豆100克、酸梅50克,白糖適量。
用法:上藥兩味洗淨,置容器內,用沸水沖泡取汁,再調入白糖即可。代茶飲。
功效:清熱解暑,是夏季的常用飲料。適用於治療暑熱,煩躁,燥熱等症。
5.翠衣涼茶
鮮西瓜皮9克、炒梔子4克、甘草3克,白糖適量。
用法:西瓜皮切小塊,與藥物一起沸水沖泡20分鐘,取汁放入白糖攪勻。涼飲。
功效:清暑利水。主治中暑發熱,煩悶口渴,小便黃少等症。
6.清暑明目茶
白菊花、決明子、槐花各10克。
用法:上三味沸水沖泡。代茶涼飲。
功效:清熱祛暑,平肝降壓。適用於暑天頭昏目眩,高血壓等病症。
7.祛暑清心茶
鮮竹葉心、麥冬心、連心、鮮佩蘭各6克。
用法:上藥共入容器以沸水沖泡,蓋悶10至15分鐘,取汁。涼飲代茶。
功效:清熱祛暑,清心除煩。適用於預防和治療暑熱所致的胸悶汗多,心煩口渴,疲倦納差等症。
部分藥材簡介
藿香: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祛暑解表、化濕和胃。用於夏令感冒、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妊娠嘔吐、鼻淵、手足癬。善於理氣止嘔,為治濕鬱氣滯嘔逆之要藥。陰虛火旺、胃弱欲嘔、胃熱作嘔、中焦火盛熱極、溫病熱病、陽明胃家邪實作嘔作脹等情況下禁用。其莖能耗氣,慎用。
佩蘭:味辛性平。歸脾、胃、肺經。解暑化濕,辟穢和中。常用於祛濕藥、祛暑藥、調經藥。用於治療感受暑濕、寒熱頭痛、濕潤內蘊、脘痞不饑、噁心嘔吐、口中甜膩、消渴、口臭等。芳香性平,長於去陳腐,辟穢濁,為治脾濕口甜口臭之良藥。鮮葉或乾葉的醇浸出物能起到麻醉作用,甚至抑制呼吸,心率減慢,體溫下降,血糖過多及引起糖尿諸症。孕婦、哺乳期媽媽、糖尿病、陰虛、胃氣虛者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或忌服。
石斛:味甘淡微鹹性微寒。歸胃、腎經。性屬清潤,清中有補,補中有清。解熱鎮痛、促進胃液分泌、助消化、增強新陳代謝、抗衰老。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乾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石斛最好煎服。熱病早期,濕溫病及脾胃虛寒者,均禁服。
蓮心:史料記載,乾隆皇帝每到避暑山莊都要用荷葉露珠泡製蓮子心茶,以養心益智,調整元氣,清心火,解內毒。蓮子中間青綠色的胚芽就是蓮子心,它味道很苦,卻是一味好藥,印證了「良藥苦口」這句話。味苦性寒。無毒。歸心、肺、腎三經。清熱、清心、固精、安神、強心、止血、澀精。治心煩、口渴、吐血、遺精、目赤腫痛,也可治高燒引起的煩躁不安、煩躁失眠、神志不清和夢遺滑精等症,還可降血壓。蓮心有顯著的強心作用,能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壓。蓮心還有很好地去心火的功效,治療口舌生瘡,有助於睡眠。
養生保健小教室
中暑的程度和防護
一、 中暑按照漸進關係分為三級
1.先兆中暑:在高溫環境中長時間工作,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悸、噁心、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體溫不超過37.5℃,如有這些症狀,已出現先兆中暑。
2.輕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狀,同時體溫在38.5℃以上,並伴有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等現象,或者皮膚濕冷、嘔吐、血壓下降、脈搏細而快的情況。
3.重症中暑:除以上症狀外,發生昏厥或痙攣,或不出汗,體溫在40℃以上。
二、 中暑的防護
1.出行避烈日:夏日出門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在烈日下行走,這個時段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其他時段的10倍。
2.藥品隨身帶: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或膠囊)、人丹、風油精等最好隨身攜帶,以備應急之用。如果天氣特別炎熱,或者要去一個特別炎熱的地方,在還沒有出現中暑症狀的時候,先服用藿香正氣水等,可起到預防作用。
3.服裝要選對:衣服儘量選用棉、麻、絲類織物,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4.病人少外出: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和高熱時段盡可能減少外出活動。
5.不渴也喝水:夏季外出,一定要準備充足的水或飲料,在室內也要盡可能地多飲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口渴表示身體已缺水。根據氣溫高低,每天需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淡鹽水和含鉀茶水。
6.給身體加油:夏季蔬菜水果豐富,如生菜、黃瓜、番茄、桃子、杏、西瓜、甜瓜等含水量較高,都可用來補充水分。乳製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應適當補充鉀、鎂等微量元素。
7.睡眠要充足: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大,易感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得到放鬆,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睡覺時不要在空調下直吹,不要讓電風扇直吹,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8.防情緒中暑:持續高溫使人心煩氣躁、情緒低落、食欲不振、思維紊亂,甚至行為異常。「情緒中暑」的表現有:粗心,忘事,提不起精神,情緒激動或低落,不能靜心,不願思考,肝火上躥,並可能衍生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意外。大家要注意調節心態,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在給身體降溫的同時,也要給心情降溫。
2 養生駐顏篇
養生茶
在生活品質越來越高的當今社會,注重養生的人越來越多。電視臺的養生節目收視率一路攀升,圖書市場上的養生類書籍持續熱銷。人們關注養生,熱衷養生,並開始學習自我養生。
養生,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是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生」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是人類提高自組織、自康復能力的學問,或者說提高人的生命力,從而消除疾病的學問——因此中醫養生有別於現代西方治療疾病的「醫學」。
目前養...
作者序
當聽到人們用「水汪汪」之類的辭藻來形容一個女孩子的時候,首先令人聯想的是外表的姣好美麗,殊不知其深層次蘊含的卻是健康的問題。水之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約70%的面積是水,而人的體重約60%是液體。一般來說,人不吃飯可以活1個月,但不喝水最多僅能維持1周。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賈寶玉說得很對:「(女)人是水做的」。
既然水如此重要,那麼如何飲水,飲什麼水,便成了更為重要的一個問題。
在中國,說到飲水不能不提及飲茶。茶之為飲,肇自遠古;茶之為道,興於中唐——以陸羽《茶經》的出現為標誌,從而將飲茶升至形而上的精神層面,使飲茶之事也成為精神、物質兩大文明的共同結晶。逐漸地,飲茶在當時社會成為時尚,以至於儒、釋、道三教九流都來湊趣。湊趣的結果,便有了概念,衍生出飲茶與生活、健康乃至怡情的關聯。
其中自然而重要的內容便是飲茶所涉及的養生問題,從而引申出藥茶的概念。藥茶就是除茶葉外,依據個人口味、體質等情況,按照傳統的中醫理論,再加入一些藥用食材,將飲茶由解渴、怡情而發揮到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的極致。
眾所周知,傳統中醫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藥和針灸。中藥多屬天然藥物,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而可供人類飲食的食物,同樣來源於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及部分礦物質。因此,中藥和食物的來源是相同的,即所謂「藥食同源」——有些東西只能用來治病,就稱為藥物;有些東西只能作飲食之用,就稱為飲食物。但其中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樣也能當作飲食之用的就是藥食兩用。由於它們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藥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龍眼肉、山楂、烏梅、核桃、杏仁、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南瓜子、蜂蜜等,它們既屬於中藥,有良好的治病療效,又是大家經常吃的富有營養的可口食品。知道了中藥和飲食物的來源和作用以及二者之間的密切關係,我們就不難理解藥食同源的說法了。
我們的日常飲食,除供應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會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地對身體平衡和生理功能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這種影響作用就會變得非常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並不亞於藥物的作用。實際上,飲食的出現比醫藥要早得多。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人們逐漸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進食;哪些有害,不宜進食。通過講究飲食,使某些疾病得到醫治,而逐漸形成了藥膳食療學。藥膳是中國傳統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是以藥物和食物為原料,經過烹飪加工製成的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膳食。它「寓醫於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因此,藥膳是一種兼有藥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體得到滋補,疾病得到治療。
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使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對傳統的藥茶產生信賴!但這種信賴卻不應是盲從。中國醫學發展過程中首重預防,即所謂「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而預防之道在於遵循自然治療之原則,因此食療須求其所宜,其所忌,且中醫治病相當重視對證下藥,所以在選擇適當的中藥進行調養前應先了解體質,才不致選擇偏差太多,反而失去其意義甚或弄巧成拙。
如何認識體質屬於專業範疇的問題。簡而言之,作為普通人你可以如此來對自己做個基本判斷。以寒、熱分體質:熱證體質常會有緊張、興奮、亢進、炎症、充血等情況,平時易有口渴,喜歡冷飲,尿量少且呈黃赤顏色,便秘等表現,且精神容易呈現興奮狀態;而寒證體質則是弛緩、萎縮、衰退、無力、貧血等症狀,平時不渴且喜歡熱飲,尿量多呈顏色清淡,女性生理週期較慢等表現,精神上較沒力的狀態。以實、虛分體質:實症體質的人中氣十足,講話有力,體力充沛,無汗且容易便秘;而虛症體質的人講話較無力,體力虛弱,自汗,腸胃容易有下痢症狀且臉色較蒼白。以燥、濕分體質:燥性體質的人體內水分較不足,容易口渴,乾咳,便秘,女性則月經較少;濕性體質的人則是體內水分過多,容易有血壓高、浮腫、腹鳴、痰多或下痢等症狀表現。
以上是典型情況而言,而生活中更多的是「非典型」體質,也就是說你很難對號入座。往往是幾種情況交叉互見,這時要想「搞懂」自己恐怕就應諮詢專業人士了。
了解體質後還須知道藥(食)物的性質,才能對症下藥(食)物。因應體質上之寒熱、虛實、燥濕,分別選用適宜的藥(食)材,才能起到有益的作用。比如,反傳統的陳獨秀本是不屑於中醫的,因為他曾自開中藥無效。後來針對他的高血壓,請中醫根據體質情況只開了一味蠶豆花泡水,便使病情得以控制,於是觀念又轉變了。
這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只有對症才能有效。然而,就是這樣簡單的道理,為什麼卻難以被人自覺執行呢?生活中經常見到這種情況,「XXX用了XX藥(療法)效果特別好,你也試試吧」;「我用XX治好了病,你既然也是這毛病,我送你一些吧」……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在想「善有善報」真的不盡然呀。無疑,這些推薦者是熱心、善良的,但卻是無知的。一定要記住,給親人朋友推薦、奉送什麼都行,唯獨藥品(包括療法)例外!切不可因為一時熱心推薦導致發生悲劇而追悔莫及,我曾看到過這種情形!其中道理十分簡單——你不了解他的體質。國外有句諺語:「此人之肉為他人之毒」,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中醫對此更是有生動的總結:「用之對症,砒霜就是補藥;用不對症,人參也是毒藥。」
還經常有人問應如何進補的問題。其實在前面已經部分作了回答,原則之一就是對症。一般而言,補性的藥(食)物可以增強人的抵抗力,增加元氣,適合虛弱體質者食用。而實症體質者服用則反易造成便秘,汗排不出,病毒積存於體內,引起高血壓、發炎、中毒、出血等不良反應;瀉性藥(食)物則可協助將病毒由體內排出之作用,可改善實症體質者之便秘、充血、發炎等症狀。而體質虛弱者則可能會因食用過多而造成下痢,身體更虛弱,降低身體的抵抗力。
除對症外,再一個注意點就是進補不可急於求成,它是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安全、有效是治療疾病的原則,同樣也是保健養生的原則。
本書中涉及的各種茶藥配方是參考了許多歷代先賢的著述,根據中醫理論結合本人的臨床體會而得。我一直信奉「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因此,本書內容不屬於個人,而應是人類共同擁有的財富。在編寫過程中,除前述幾位才女的辛勤付出外,我的學生賈明月在忙碌的學習、實習之餘也協助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並致謝忱!
藥茶養生治病,源遠流長,歷久彌新。願與讀者一道跨越時空,借唐代陸希聲的《茗坡》詩,去共同體驗、玩味他飲茶療疾的境界與情形:
二月山家穀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呼吸科 張紓難教授
當聽到人們用「水汪汪」之類的辭藻來形容一個女孩子的時候,首先令人聯想的是外表的姣好美麗,殊不知其深層次蘊含的卻是健康的問題。水之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約70%的面積是水,而人的體重約60%是液體。一般來說,人不吃飯可以活1個月,但不喝水最多僅能維持1周。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賈寶玉說得很對:「(女)人是水做的」。
既然水如此重要,那麼如何飲水,飲什麼水,便成了更為重要的一個問題。
在中國,說到飲水不能不提及飲茶。茶之為飲,肇自遠古;茶之為道,興於中唐——以陸羽《茶經》的出現為標...
目錄
前言 養生其實很簡單
第一部分 準備篇
一 了解自身的體質
二 了解病情和需求
三 了解中藥飲片
四 準備飲片
五 準備杯子
六 準備水
第二部分 養生駐顏篇
養生茶
氣色不佳
烏髮美髮
減肥
增肥
明目
豐胸
解酒方
第三部分 病症篇
一、全身症狀
發熱
中暑
糖尿病
前言 養生其實很簡單
第一部分 準備篇
一 了解自身的體質
二 了解病情和需求
三 了解中藥飲片
四 準備飲片
五 準備杯子
六 準備水
第二部分 養生駐顏篇
養生茶
氣色不佳
烏髮美髮
減肥
增肥
明目
豐胸
解酒方
第三部分 病症篇
一、全身症狀
發熱
中暑
糖尿病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