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蕞爾小島,自古就是海疆重鎮、兵家必爭之地。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大陸淪陷,十月二十五日凌晨,在古寧頭爆發一場攸關今日兩岸局勢的激戰,中共準備打下金門,再進攻臺灣。這場戰役──史稱「古寧頭大戰」,共軍全軍覆沒,金門成為一座無法被共產黨解放的島嶼;短短五十六小時,規模不大,參戰人員不多,影響卻很深遠,發揮旋乾轉坤的力量,穩住國府風雨飄搖的局勢,奠定臺灣今天的發展局面,也決定了兩岸爾後幾十年的歷史命運。
作者身為古寧頭人,在戰火中出生、成長、淬煉,從戰爭的背影之中,尋繹出國府生死存亡的一戰,一字一句寫下時間無法褪去的烽火情懷,並為它找出歷史的座標。記者出身的作者,書寫筆觸比一般歷史書籍更加感性柔軟;透過採訪用第一人稱觀點來描繪戰爭,深刻的刻劃讓它比小說更加動人。
一座村莊,扭轉一場戰局;一座島嶼,改寫一部歷史。
「幾十年的歲月,在人生不算短,但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即使所有的艱難苦痛,也只不過是一顫而已。但是這一瞬與一顫,卻讓人刻骨銘心。」──李福井
作者簡介:
李福井
一九五0年出生於金門古寧頭。
資深媒體人,中時晚報撰述委員退休,先後服務於中國時報、美洲中國時報、自立晚報、大成報、麗台運動報、馬祖日報、金門日報;二00六年返鄉,從事口述歷史。
著有《古寧頭歲月》、《古寧頭戰紀》、《與心靈有約》、《他們怎麼說歷史》、《丹心》、《A.T.檔案大解碼2630》、《以狗為師》、《風雨江山》以及《金色年代》等書。
專欄有「聽濤隨筆」、「浯江夜話」及「台北夜未眠」,作者以《他們怎麼說歷史》這本書入圍第一屆國家出版獎,並於二00九年獲得國史館獎。
章節試閱
12.戰爭的腳步近了
貧窮是最大的罪惡。李炎萍的祖父只留下兩塊薄田,父親在他幼小時就到馬來西亞「落番」,從此一去不回頭,因此他一生不識父面。
十一歲時他母親過世,就把九歲的妹妹賣到西浦頭,得了五十塊大洋安葬母親。李炎萍兩次「賣身」,都因為經濟困窘,沒有飯吃,為了餬口,只有輕身涉險,南山的李海詳,境況也相去不遠。
李海詳家中兄弟九人,耕地狹小,食指浩繁,就以生命賭四兩黃金,代人從軍了。
西元一九四七年四月,李海詳二十四歲,從廈門海域搭船北上葫蘆島,在遼東半島登陸,搭火車到錦州,四七年底駐戍黑龍江省彰武縣。李海詳回憶說,四八年元旦或隔日,共軍包圍彰武縣城,與國軍展開激戰,副班長人中中彈,一槍斃命,班長屁股中迫擊砲,被削去一塊,七名班兵無恙,但是國軍戰事失利,他第一次被俘,過了三天,就逃回歸建。
四八年初,軍隊整編,進駐瀋陽,被共軍打個措手不及,兩車彈藥來不及分發就被劫走,軍團司令大發雷霆,鄭姓師長高聲抗辯,就被槍斃了。
中共乘勝攻打錦州,海詳隨軍自瀋陽馳援,過了兩個月,又被打垮,海詳再度被俘,約莫過了一個禮拜,又乘機逃走,從山海關的靖門逃到秦皇島,參加八十六軍二八四四師,由塘沽登陸,戍守天津中正門。
不久,戰火蔓延到天津,國軍又失利,海詳在一次巷戰中,左腳被手榴彈炸傷,被俘往黃庄鎮,這是第三度被俘。共軍治療了一個多月,看他腿傷沒有利用價值,就開了路條放他走。
海詳坐火車到南濟州,一跛一跛的再走到浦口,隨即往南京,住進南京中山嶺一○○醫院接受治療,此後由南京到廈門,二十六歲回到了金門,總共當兵二年二個月。
海詳那一期有五十幾個金門兵,不是戰死就是被俘,回來的只有十餘人而已,除了北山炎萍及他自己,還有后湖許振、後浦莊南生、莊北生兄弟、唐陽明、唐勝利、下坑營、大治吳建寧、山西李龐統、東蕭陳媽生及林厝李錫達……而林厝賞病死彰武,林厝添滯留大陸,前幾年還回來探親。
李海詳賣壯丁當兵,到了部隊就用本名,今天沒有獲得政府任何補償,令他有點不平,李海詳十年前在工寮裡娓娓道出當年的情景,回憶帶著一點辛酸,一絲無奈,啃噬著一個七十四歲老人的心靈,青春不能回頭,往事不堪回首,但記憶無法抹滅。
中國兵連禍結,民不聊生,當兵一天只吃兩餐,早上九點半吃一餐,下午三點半吃一餐,一班九個人只有一道菜,聊以充饑而已。軍隊長年征戰,東奔西跑,一被打垮,又要進行整編、造冊、追蹤、認證,因此常常幾個月沒有關餉,而時值金融情勢混亂,物價一日數漲,等領到餉銀,不夠買草紙,嚴重影響了士氣。
烽火燎原,燃燒吧!中國。這是歷史的宿命,只是有一點不認命而已。
李海詳跑遍半壁江山,冒著九死一生,只為了賣命裹腹。西元一九四九年六月,他,帶著一身疲憊的身影,回到了故鄉金門,他,因為吃過糧,通曉國語,南山保長李清芽請他當保丁,每月補貼一百二十斤白米,負責跟軍隊溝通、聯絡。
李海詳前腳回到了家鄉,戰爭的後腳也暗暗的跟了過來,緊張的氣氛濃得化不開,金廈海域一場驚天動地的戰火就要點燃了,就要引爆了,古寧頭的大災難快來臨了。但是,古寧頭人似乎還沒有警覺。
歷史,在古寧頭人的眼前,一幕幕要展開了……
12.戰爭的腳步近了
貧窮是最大的罪惡。李炎萍的祖父只留下兩塊薄田,父親在他幼小時就到馬來西亞「落番」,從此一去不回頭,因此他一生不識父面。
十一歲時他母親過世,就把九歲的妹妹賣到西浦頭,得了五十塊大洋安葬母親。李炎萍兩次「賣身」,都因為經濟困窘,沒有飯吃,為了餬口,只有輕身涉險,南山的李海詳,境況也相去不遠。
李海詳家中兄弟九人,耕地狹小,食指浩繁,就以生命賭四兩黃金,代人從軍了。
西元一九四七年四月,李海詳二十四歲,從廈門海域搭船北上葫蘆島,在遼東半島登陸,搭火車到錦州,四七年底駐戍黑龍江省彰武...
作者序
戰爭的終點,和平的起點──給胡錦濤先生的一封信
錦濤先生左右
想寫這封信已然有些時日了。一個小小地方的一個小小人物,提筆向您致意,確實得頗費思量,尤其處在兩岸夾縫中的金門,有許多的歷史糾結,曾經影響兩岸的政治情勢與人民的感情。
在過去六十年的歲月之中,是否有金門人寫信給您呢?表達金門人的感受、看法與期望呢?我想恐怕會有些困難吧!因為歷史條件不允許。那麼今天我就站在一個金門人的立場,不揣簡陋,想說一說金門人的心聲,不論講得妥貼與不妥貼,起碼為金門人發聲,為時代建言,為歷史見證。
我是戰後的一代,出生的前一年,在我的家鄉剛好結束了一場戰役。因此,我是為戰爭而生的,而在童稚的時候,就經過八二三砲火的洗禮。我那時不知道為什麼兩岸要打仗?為何會有砲擊?我只有懵懵然跟著大人一起躲避、逃命。
所以在我的人生歲月之中,戰亂已經構成記憶的一部份,不可抹去的陰影。小學校門口的對聯寫著:「立大志,滅共匪。」至今字跡猶然清晰映在腦海之中,然而那時我不知道甚麼意思?只感受到我們所有遭受的痛苦,大概都與您們脫不了關係。
我每天徒步上學,耳膜不時傳來「共軍弟兄們」的心戰喊話,餘音那麼的清楚迴盪,常常要你們駕機駕艇起義來歸,還訂有黃金賞格;而天氣好的時候,我也會聽到你們「蔣軍弟兄們」的呼喊。金門,在對峙與肅殺的氣氛中,消磨了不少的歲月,犧牲了不少的國人同胞。因為,我們都有仇恨。
我每天跟著父母親上山下海,從古寧頭的海邊,舉目遙望大陸一髮青山,感覺那麼的密邇?又那麼的遙遠!啊,咫尺天涯,但是難越雷池一步,我的感情也就麻痺了,只能從父母親的回憶中,去緬懷和平的歲月,出入內地的生活情景。我活在對立與對抗之中,常感覺生不逢時。
中國自鴉片戰爭之後的苦難,都是因為中國的貧弱,國民知識的闇昧。一個貧弱的國家與闇昧的國民,而又流著驕傲者的血液,在面對二千多年來的世界變局,不免要受到列強的宰割,面臨瓜分的命運,凡是有血性的中國人,無不想救亡圖存,拯斯民於水火。
中國的包袱太重,救亡圖存又急,國民黨與共產黨都各自拿出藥方,一個想要追踵華盛頓,一個師法馬列史大林,也就蘇化與歐美化路線的鬥爭,權力的競逐。中國人一向臣服於皇權思想,臣服於科舉制度,臣服於宗法社會,無法發展出以人為本的人權思想,就難以產生英國式的光榮革命。中國人缺乏政治哲學進化思想,而封建殘餘的錮蔽又根深蒂固,演變成中國式的輪迴,遂構成中國人生生世世的悲慘命運。
我們都置身在歷史之中,從蔣介石與毛澤東的爭天下,殺人如麻,血淵骨嶽,都是欲除之而後快,何曾有憐恤之心?。殘殺與殘忍,與孔仁孟義形成一種強烈的反諷,中國人每一次的興替,不知有多少人溺斃在權力的血塘裡?魯迅說:「中國的人民,是常用自己的血,去洗權力者的手,使他又變成潔白的人物的,……」
作為一個中國人,實在很辛苦。我們有太多的災難,有些是人家給我們的,有些卻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想要抬頭挺胸,以中國人為榮,有時竟感到那麼的困難、那麼的無可奈何?
在過去的歲月中,砲火、戰亂、流離伴隨著我成長,兩岸的隔絕,相互的仇殺;土地痛苦的哀號,戰死游魂的夜泣,好像還在眼前。然而自從蔣經國先生一九七八年開放大陸探親之後,政治氣氛開始轉變,兩岸仇恨日益的轉淡,而情感日漸的增濃,這是兩岸第一次歷史機遇。
一九七八年鄧小平先生宣佈改革開放,要先讓一部份中國人富起來。由於大陸採行市場經濟,先由經濟的開放,台商的轉進投資,轉向政治的融冰,辜汪會談的實質接觸,兩岸氣氛再一次轉變,有了進一步交流與交往的動力。
因此,那個昔日在古寧頭海邊遙望廈門半屏山、深感生不逢時的兒童,終於在一九九○年踏上大陸河山的土地,前往觀光旅遊,這是以前所不敢想像的。當傍晚飛機抵達上海的上空,這個往日有名的十里洋場,竟暗無燈火,不免使我覺得有負盛名而頗感失望。
可是當我十七年後再到上海,高樓大廈林立,入夜之後黃浦江畔燈火熒煌,遊人如織,一派昇平景象,有如置身美國的紐約,那裡像是中國的共產世界?我在上海終於感受到改革開放的威力。走錯一步,千萬顆人頭落地,走對一步,登斯民於衽席,從共產黨的革命歷程,可以活生生的印證。
二○○一年一月二日,金馬開放小三通,兩岸交往有一條正式的管道。這個曾是砲火喧囂的反共前哨,現在反而扮演和平的堡壘,每天不知有多少人進出,來往於兩岸。金門的角色改變了,地位也改變了,短短幾十年變化之大,真是歷史的弔詭。回首前塵,不免覺得鬥爭的荒謬,犧牲的無謂。
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馬政府開放兩岸大三通,這是第二次歷史機遇。台灣經過政黨的輪替之後,政治的操作,民意如流水,可以從扁政府時代兩岸幾乎兵戎相見,到馬政府時代的加大交流步伐,開放大陸同胞到台灣觀光旅遊,進行雙向交流,並帶動台灣觀光產業的發展,與幾十年前老兵返鄉探親,目睹大陸的窘境,不可同日而語了。
中國人終於找到幸福的階梯,那是西洋先驗的;只是中國人一直忙著鬥爭、忙著奪權、忙著廝殺,用仇恨包裹著權力的慾望,要不是鄧小平先生的睿智與決斷,中國十三億人口恐怕還要在貧窮線煎熬,忍受自己強加給自己的天命,如何站得起來呢?更別說揚眉吐氣了。
我的父執輩,從和平到戰爭,又經歷兩岸的開放交流,可以經由小三通到大陸追尋年輕時的步履,一生見證了三個階段。我們戰後這一代,出生於戰爭,經歷了和平,不希望又終於戰爭。和平應是兩岸的主軸,交流的前提,唯有展現善意,才能呈現智慧。
幾十年前您們打的宣傳彈,當時的傳單,我無意中找到了一張,附寄給您,那樣的穿著,那樣的意旨,那樣的政治語言,今天看起來都覺得有些可笑。一個貧弱的民族,為了振興,以鬥爭為手段,以殺戮為目標,以同胞為祭品,供奉在五千年軒轅大帝的靈前,我想祂都會食不下嚥。
兩岸的變化太快,從砲火滿天飛舞,不時夜襲摸哨,互指「蔣匪」與「毛匪」,有不共戴天之仇,這是自相殘殺的痛苦遊戲,一個衰敗民族的自我凌虐,過去幾十年砲彈的呼嘯,單打雙不打的精神凌遲,午夜夢迴還深刻的記憶;到今天國共兩黨相互擁抱,在中南海與您舉杯互敬,一笑泯恩仇,不知今夕何夕?
六十年的歲月,在人生不算短,但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即使所有的艱難苦痛,也只不過是一顫而已。但是這一瞬與一顫,卻讓人刻骨銘心。今年北京兩會時,高齡六十七歲的溫家寶先生,希望有一天能親訪台灣,即使爬也要爬過來,令人為之動容。
見諸兩岸的歷史,這並非不可能,只是兩岸應如何體現善意,掌握不可多得的歷史機遇而已。今年是您們建政六十周年,也是金門戰役(台灣稱為古寧頭戰役)之後,兩岸分裂分治六十周年,溫家寶先生想訪問台灣,短時間恐怕不易達成。不過先生如果有意屈駕訪問金門,展開一趟和平之旅,與馬先生在此一會,弭兵息爭、標舉新時代的意義,將是一樁歷史盛事。
先生的一小步,將是兩岸和平的一大步,使金門從戰爭之島,蛻化為和平之島,使金門從兩岸戰爭的終點,變成和平的起點,不僅撫慰受到戰火荼苦的鄉親,而且告慰一九四九年戰死在金門的英靈──建碑、遷葬、安魂、公祭,兩岸領導人共同馨香祭拜,展現中國人不再打中國人,中國人不再自相殘殺的善意,使魂魄有依,九泉之下燦然一笑,無憾往生。並且總結兩岸紛爭的歷史,宣告以一種開闊、自信與和平崛起,開創歷史新局。
這是一個小小地方小小人物的小小願望,卻是關係到兩岸千千萬萬同胞與世代子孫的幸福。
錦濤先生,這是兩岸第三次歷史機遇,是一甲子以來難逢的契機,是上天的殊眷,千祈不可錯過。歷史在前面等著我們,希望先生能夠掌握機運,以悲憫戰死英靈的襟懷惠予考慮,尊重死者,尤其葬身沙場的人,是國族文明的指標,比祭拜軒轅大帝更有意義。金門雖然地方很小,但是有時作用卻很大;我人雖然言微,先生幸而採納,影響可以很大。
先生日理萬機,聽我叨叨絮語,實在是有關兩岸的大局,所以不厭其煩,有辱清聽,祈望俯察善意。金廈海峽日升月沉,潮起潮落,砲聲止息,水鳥先知,金門現已成為樂活的島嶼,賞鳥的天堂,站在古寧頭慈湖岸邊賞鳥,從三角堡遙望廈門濱海大廈林立,夜間燈火輝煌,宛如看到中國前途的燈光,與小時在蚵田邊舉目河山,一片漆黑已經迥然不同了。
如今兩岸通婚,即使金門也有很多大陸媳婦,每天生息在一起,可見兩岸同胞本身並沒有甚麼深仇大恨,只是歷史衍生的結果。先生能不能總結歷史,甚至於開創歷史呢?有如鄧小平先生明斷者然,就有賴先生的睿智了。
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說,因為我們有愛。
時因大三通,書不盡意。耑肅敬此
謹頌
政綏
金門資深媒體人 李福井敬上
2009.4.25
戰爭的終點,和平的起點──給胡錦濤先生的一封信
錦濤先生左右
想寫這封信已然有些時日了。一個小小地方的一個小小人物,提筆向您致意,確實得頗費思量,尤其處在兩岸夾縫中的金門,有許多的歷史糾結,曾經影響兩岸的政治情勢與人民的感情。
在過去六十年的歲月之中,是否有金門人寫信給您呢?表達金門人的感受、看法與期望呢?我想恐怕會有些困難吧!因為歷史條件不允許。那麼今天我就站在一個金門人的立場,不揣簡陋,想說一說金門人的心聲,不論講得妥貼與不妥貼,起碼為金門人發聲,為時代建言,為歷史見證。
我是戰後的一代,...
目錄
目 錄
李炷烽序
李養盛序(金門國家公園前管理處處長)
自序
第一輯:苦難的墟落
1 殺機
2 赤潮澎湃
3 古寧頭從歷史一路走來
4 靖難之變與開基始祖應祥公
5 宗族的勃興
6 關帝廟與水尾塔
7 關帝爺操兵──相擲
8 南船與海蚵
9 抗戰烽煙
10 走上人生生死線──牽騾馬
第二輯:戰爭的魅影
11 不堪回首話從軍
12 戰爭的腳步近了
13 神州陸沉如火煎
14 金門進入緊急狀態
15 青年軍加緊構築工事
16 共軍準備攻金
17 十二兵團的動向
18 大時代的老百姓
19 共軍夜半登陸
20 共軍兵敗古寧頭
21 國軍反擊作戰
22 金門之熊
23 老百姓支援作戰
24 國軍一戰轉乾坤
25 共軍何以血祭金門?
26 國共決定性的較量
27 國軍夢醒時分,上演指揮權之爭
第三輯:殺伐的年代
28 謎一樣的戰役
29 被俘虜的人生
30 世界活起來
31 死神踩過大地
32 國軍生活狀況
33 戰爭的傷痕
34 李光前將軍與軍人魂
35 古寧頭戰役的影響
36 五○年代臺海幾乎成為墳場
37 無法解放的島嶼
第四輯:和平的曙光
38 和平之旅
39 誰挽天河洗甲兵
40 新時代的開端
41 滄桑古寧頭
42 江山那有許與人
附錄
參考書目
參考篇目
訪談對象1
訪談對象2
目 錄
李炷烽序
李養盛序(金門國家公園前管理處處長)
自序
第一輯:苦難的墟落
1 殺機
2 赤潮澎湃
3 古寧頭從歷史一路走來
4 靖難之變與開基始祖應祥公
5 宗族的勃興
6 關帝廟與水尾塔
7 關帝爺操兵──相擲
8 南船與海蚵
9 抗戰烽煙
10 走上人生生死線──牽騾馬
第二輯:戰爭的魅影
11 不堪回首話從軍
12 戰爭的腳步近了
13 神州陸沉如火煎
14 金門進入緊急狀態
15 青年軍加緊構築工事
16 共軍準備攻金
17 十...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