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生活」
在身處全球化、數位化的時代裡,財富形成的方式早已大不相同,過去努力工作,時間累積加上社會福利協助的模式已不復見。低利率的環境讓財富不能只靠時間累積,理財與生活變得密不可分,現代人必須全盤規劃並學會承受風險。本書對於「債要怎樣管理」、「風險要如何承擔」、「面對退休財務該用什麼態度」都有深入的敍述,教您從瞭解自己開始,學會理財、理才,建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並懂得為自己建立財富人生。
作者簡介:
唐祖蔭,畢業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統計研究所,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具有近二十年海外投資經驗,現為第一金投信國外投資部主管,全球FinTech金融科技基金經理人。
著作有《迫切的擴張》、《理財與生活》;譯有《Endgame:終結大債時代》、《紅色警戒》、《正解!中國經濟數據》、《FinTech金融科技聖經》;並為《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圖解2015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圖解2016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等著作導讀。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
身處全球化、數位化時代,地球某個角落發生的一件小事,都可能影響你我週遭。這一代年輕人面臨的挑戰已跨越了地理疆界,財富形成的方式也大大不同。過去努力工作,時間累積加上社會福利協助的模式已不復見。今天除了職場上的壓力外,還得持續進修以維持競爭力;低利率環境讓財富不能只靠時間累積,必須全盤規劃並承受風險;人口結構的巨大改變,讓社會福利也不得不隨之調整縮水。「人不理財,財不理你」早就不是一句行銷口號,而是必須付諸行動,否則財務風險將如影隨形,影響你的一生。
本書內容是針對年輕世代而寫。名為理財,實則是希望這一代年輕人多一點正面思考。在長期低成長和分配問題充斥各版面的今天,能夠反求諸己,積極打造自己人生,讓自己變得炙手可熱。從瞭解自己開始,學會理財、理才,建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懂得為自己規劃一張財富地圖。債要怎樣管理,風險要如何承擔,面對退休財務該用什麼態度,本書都有深入淺出但切中要害的介紹。尤其,作者融合紥實的理論基礎與豐富的實務歷練,結合時事,以平易近人的口吻娓娓道來,更為本書提升了可看性。
作者為本人工作上的伙伴,思路清晰,勤於研究。平日表現即普獲肯定。此次利用工作之餘,為年輕世代分享其工作和理財的心得,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爰特為序推薦。
第一金投信董事長 薛淑梅
2017年3月於臺北
名人推薦:推薦序
身處全球化、數位化時代,地球某個角落發生的一件小事,都可能影響你我週遭。這一代年輕人面臨的挑戰已跨越了地理疆界,財富形成的方式也大大不同。過去努力工作,時間累積加上社會福利協助的模式已不復見。今天除了職場上的壓力外,還得持續進修以維持競爭力;低利率環境讓財富不能只靠時間累積,必須全盤規劃並承受風險;人口結構的巨大改變,讓社會福利也不得不隨之調整縮水。「人不理財,財不理你」早就不是一句行銷口號,而是必須付諸行動,否則財務風險將如影隨形,影響你的一生。
本書內容是針對年輕世代而寫...
章節試閱
理財有三個層面:「賺錢」、「省錢」、「滾錢」
賺錢靠努力,省錢靠毅力,滾錢靠實力
是人才,才能賺錢;會理債,才能省錢;懂自己,才能滾錢
在通往財富自由的道路上,「認識自己」比「投資什麼」都重要得多
「就業能力」不等於「競爭力」
……長期身處在一個充滿負面思維的世界,我們的思維很容易就會變得會去「責怪別人」,好像別人做好是應該的,如果有什麼不對勁都是因為別人做不好、做錯了。小心呀!這樣的思維不會提高你的「就業能力」,卻會嚴重侵蝕你的「競爭力」。
大學畢業除了是一張文憑之外,在就業市場中至少還代表了一份就業能力的證明。證明你有「資格」進入就業市場。就像是各行各業不同的執照一樣,考取了執照只能代表你有這門專業的基礎知識,不太需要從頭學起。只是,你能不能在職場中生存,甚至發揮所長、步步高升,關鍵不在於「就業能力」,而在於「競爭力」。
排除非營利組織及公益團體,企業用人與否的概念其實相當簡單,用前面勞動市場經濟學的概念,就是用了這個人之後對公司產
生的效益,是否會大於公司付出去的成本,這是每一個企業用人的
基本準則。文憑,只是保障你有機會參與,並不保證能進入,也不保證能生存。如果無法讓自己產生更高的價值,很快地就會面臨到適應及生存的問題。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在過去,全世界的市場沒有今天那麼高的整合度,人才沒有那麼高的流通性,每個人在勞動市場所面臨到的競爭比較集中在地及區域性。用更簡單的話說,就是競爭沒那麼激烈,每個人的「被取代性」比較低。然而今日的世界早已改觀,很多產業和企業面臨的是全球的市場,競爭來自四面八方,需要的不再只是本地的人才。全世界人才的流通是平的,在臺灣找不到的,可能在韓國、印度、中國出現,中間的藩籬早已打破。沒有提升自己的能力,創造更高的價值,機會很可能就會被世界某一角落的人取代。過去二十年中國以低成本勞力取代了先進國家(包括臺灣)的製造業勞工的價值;印度以語言優勢擷取了全球軟體及電話服務的商機;韓國創造了全球性的家電、汽車、機械的品牌價值;香港和新加坡則以低稅率和低門檻發展成區域金融中心。那些原本散在各地的製造業勞工、Call Center人員、只有國內市場的家電品牌,以及只做在地生意的銀行,突然驚覺自己有極高的「被取代性」,一不小心生存都會出現問題。
「上海大承網絡技術」是中國著名的網路遊戲平台企業,公司
執行長楊震曾經生動地描寫他在用人方面的標準:
「我不一定用國內的人,例如遊戲設計日本很強,行銷新加坡很強,軟體程式臺灣很強,我就用當地人,如果一樣強,我就用最便宜的。」
上述這段話可以說是以全球化市場作為背景的一種思維,「就業能力」不等於「競爭力」的現象不是臺灣獨有,而是世界性的現象,反觀臺灣,這一代大學生常常被拿來和過去的一代、甚至好幾代比較。這其實並不十分公平,制度可能有缺陷,大學數量可能多了一點,所學也不見得有用,但最大的原因是環境改變了。過去「學歷」可能等同於「工作」,「就業能力」也代表了「競爭力」,現在這一切都不同了。企業家經不起這場全球性巨變的,就有可能會在這一波浪潮中滅頂;政治人物無法抵擋這股整合力量的,也不乏被推翻下台。大學生只不過是這股潮流當中的一員而已,只是「低薪」、「就業難」涉及生存,當然需要認真面對。
負債是壞事嗎?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如果沒有富爸爸也沒有祖產,負債可說是一定會有的現象。尤其是打拼一陣子之後,多半會有家庭、子女,以及一份還算穩定的工作。因此,買房需要申請房貸,買車可能會有車貸,每個月按時繳款還本息。在這個狀況下,「負債」不一定完全是壞事,反而是鞭策自己好好打拼的動力。
負債本身是一件冒風險的事,老一輩的人聽到負債二字就認為不是件好事,認為手頭沒錢的人才會去借錢。其實,個人的財務管理早應該擺脫「無負債就是好」的迷思,著重的應該是「創造資產」及「現金管理」。在現金調度允許的情況下,一些適當的負債,反而會讓資產成長,這些資產若能提供更高的收益,除了償還債外之外還能有餘,負債反而變成一件增加價值的事。
財務管理學裡有一個理論,一個公司可以經由適當的負債將公司價值極大化,意思是運用負債的效果,將原本要很久後才會擁有的資產提前擁有,並且運用這些資產創造更高的價值。這樣一來,負債就變成了一件創造價值的事,而不是只有增加負擔而己,這種狀況稱為「槓桿效果」。以台灣為例,著名企業如台塑的負債比 (總負債 / 總資產)為19.8%、台積電為15.4%、鴻海12.8%、統一超5.2%、遠東百貨31.7%。企業經營在經營成本和資金運用的考量下也不大可能零負債。槓桿這個名詞後來被廣為運用,在投資上,融資 (也就是借錢) 買股、融券 (也就是借股票) 賣股算是槓桿操作;買賣期貨或選擇權,花一點本金可以會賺到數倍的獲利,這種以小摶大的投資也被冠以槓桿操作;更別說拿房子抵押,拿銀行的錢來炒股更算是。但這時所謂的槓桿操作多少都帶有投機的意味了。
負債的原因是因為增加資產,如果負債本身的償還是可估算、並且沒有急迫性的;更重要的是買進來的資產具有增值潛力,這項負債就值得考慮。從這個角度來看,欠卡債,不論是買衣買鞋還是吃大餐 (完全沒有增值潛力,反而有還款急迫性),都是相對不理智的舉動。至於買進學位文憑欠下的學貸,得看看這個文憑是否具有附加價值,讓你在未來因為這個文憑而變得更好。否則如同前紐約市長彭博 (Michael R. Bloomberg)所說,不必勉強自己一定要擠進大學與背負助學貸款,不如及早投入技職生涯,當個收入不錯又沒學貸的水電工更好。總而言之,在能夠提高資產價值的情況下,當然可以有負債。
對於無法放棄儲蓄習慣的人……
多數有儲蓄習慣的人,存款方式不外乎兩種:(1)每個月固定存入一筆金額;(2)每個月存入當月未花費的剩餘款。儲蓄是一種「享受當下和擁抱未來」相互拉鋸的心理戰,上述二種方法當中不論採取哪一種,都等於是在現在和未來之間作取捨。要一個平時沒有儲蓄習慣的人突然開始每個月存三千元,就好比要一個老煙槍從今天開始不准抽煙一樣難受。因此,有關儲蓄的方法,我建議用一種「漸進累積式」的方式,讓儲蓄隨時間漸漸成為一種習慣,然後累積出一筆可觀的金額。
所謂「漸進累積式」的方式十分簡單。假如你目前是一個存款數字是零的人,從這個星期開始,維持「每一週多存十元」的習慣,只要一年後,就會看到它初步的成效。只要「每一週多存十元」, 一年後帳戶就會有一萬三千七百八十元(不計利息),持續這樣的慣性,到了第二年最後一週的存款額將是一千零四十元,一個月已存超過四千元,和一般人每個月存三至五千元已相差無幾,在第二年底累積將會有五萬四千零七十元!但更重要的是,這個儲蓄慣性已經養成了。
一個星期存一千多元,一個月存四千多元難不難?說難挺難的,說容易也挺容易。每天早餐自己煎蛋夾吐司、晚上少花六十元買鹽酥雞當消夜、買十五元一把的新鮮地瓜葉而不是店裡一盤三十五元的燙青菜、少花四十或五十元買珍珠奶茶或翡翠檸檬茶、自己煮咖啡加鮮奶作拿鐵、買衣服則從「新裝上市」改成三個月後的「換季特賣」、交通工具從計程車改成公車和捷運……,每天省個一、二百元真的不是太困難的事。
「漸進累積式」的儲蓄方式不是我發明的,但我認為十分適合多數想要養成儲蓄習慣的人:第一、它的起始點很低,十塊錢就可以開始;第二、它的累積速度不快,每一週多省十元對大多數人來說不算太困難;第三、不需要到畢業後就業領薪水才開始,從學生時代就可以起步,拿平日的打工錢就行;第四、如果是上班族,儲蓄速度可以跟著未來加薪逐漸增加。這一筆錢,學生可以拿來還學貸、卡債;上班族可以規劃出國旅行、進修,或是買房、買車的頭期款;更可以用作退休金準備。
對於開始要投資理財的人……
如果你能理解儲蓄已無法滿足未來經濟上的需要,投資理財將成為必備的常識,那你就正式進入投資的領域。投資工具林林總總,方法千奇百怪,但不管方式為何,有兩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你一定得認識:一個叫「報酬」,一個叫「風險」。
「報酬」的概念相當明確。買低賣高就是賺,反之就是賠錢,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算法上可以有幾個方式:
其一,直接計算。
其二,年化報酬。
相對於報酬,「風險」比較抽象難理解,但風險是具體存在的事物,而且讓人膽戰心驚。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疾病、傷痛、低潮,是人生的風險;在投資活動中,買賣任何投資商品是風險,同樣的,發生虧損也是風險。但是,對於大多數投資人來說,發生虧損,賠了錢,等於風險。這種認知不能說不對,卻不免偏執,許多投資人在投資股票、基金、資產、債券、外幣發生巨大損失後,才會總結一句:「投資真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把虧損多寡和風險高低放在同一個標準衡量其實並不精確。
投資要獲利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買低賣高。再好的公司,如果買在價格高點,發生虧損的機會也會相對提高;一些大家棄如敝帚的標的,價格低到乏人問津,獲利的機會反而增加。也就是說,會不會發生虧損,往往和等級好壞的公司本身的風險關聯不大,反而和投資人買賣時間點和價格有關。
而風險是指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從這個觀念出發,高風險的意思是讓投資人產生虧損的可能性比較高,換句話說價格的起伏要比較大,才會產生這種可能性。如果一檔股票價格平穩不動,投資它基本上是不大會賠錢的……
理財有三個層面:「賺錢」、「省錢」、「滾錢」
賺錢靠努力,省錢靠毅力,滾錢靠實力
是人才,才能賺錢;會理債,才能省錢;懂自己,才能滾錢
在通往財富自由的道路上,「認識自己」比「投資什麼」都重要得多
「就業能力」不等於「競爭力」
……長期身處在一個充滿負面思維的世界,我們的思維很容易就會變得會去「責怪別人」,好像別人做好是應該的,如果有什麼不對勁都是因為別人做不好、做錯了。小心呀!這樣的思維不會提高你的「就業能力」,卻會嚴重侵蝕你的「競爭力」。
大學畢業除了是一張文憑之外,在就業市場中至少還代表...
作者序
自序
本書的完成,代表對自己重新檢視了一遍。
在原本的規劃中,本書是一本單純談理財的書。筆者長期從事投資工作近二十年,經歷東南亞金融風暴、網路泡沫、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的洗禮,「眼看他起朱樓,也眼看他樓塌了」。或多或少有些心得,給目前在學的大專學子,或是剛入職場不久的輕熟男女一點理財上的建議,應該是可以做的事。只是一旦投入後愈發覺得,在通往財富自由這條道路上,只談理財是遠遠不夠的。看技術線形、分析企業財報、研判總體趨勢是專業經理人,或是專業投資人的工作;分析投資商品的差異,推薦投資組合是理專人員所擅長。這都是必須投入相當心力的工作。每個人心有所向,志趣不同,未必願意花長時間搞懂財務金融的數字。然而,財富累積與每個人的一生息息相關,沒有財務上的支持,夢想難以實現,更枉論財富自由。從這個角度來看,理財似乎又是每個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技能。
因此,本書的主題,從一開始單純的投資理財,轉為個人財務思路的建立。很多人會認為「賺錢」是投資理財的目的,因此許多賺錢的法則、秘笈、壓箱寶應運而生。事實上,賺錢只是投資理財的結果,是實現財富累積的方法,背後靠的是投資目標的建立,也就是我所定義的「滾錢」;除此之外,財富累積還得靠「賺錢」和「省錢」。「賺錢」靠的是把自己變人才,「省錢」靠的是控制金錢的使用。
所以,財富累積靠的是「賺錢」、「省錢」和「滾錢」,方法是「理才」、「理債」和「理財」,缺一不可。
許多介紹投資理財的書籍大多有一個隱含的假設:人們手中有一筆錢,或是未來持續有錢投資。但是,來自身邊的許多訊息告訴我,許多年輕一輩的朋友還沒畢業就背負債務,或是身陷卡債而不自知。加上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環境下,薪資成長有限,理財成為難以實現的目標。在目前政府破產、年金改革的氛圍中,每個人都應該開始為退休金作準備。本書第一篇要傳達最重要的訊息是:(1)剛進入職場的朋友,需要的是經驗、技術和人脈,想辦法讓自己變人才,讓老闆們捧著40K、60K、甚至100K來請你,而不是只在22K負面循環中打轉;(2)累積資產是重要的,尤其是能幫你產生現金流量的資產更重要,如果現金流量的報酬高於負擔的成本,適當的負債是好的。書中用極為簡單的會計法則,只需要簡單計算就能瞭解
第二篇的四、五兩章介紹投資工具,包括常見的投票、債券、基金,也有比較進階的期貨、選擇權、連動債、保險等。對於初窺理財世界的讀者來說可以在短時間內建立起投資商品的觀念。第6章則是理財方式的心得分享,對於想儲蓄又怕從此生活品質受到影響的人,本章提供了一種「漸進累積式」的儲蓄方法,隨著時間的經過,無形累積第一桶金;對於想要開始投資理財的人,書中提出一個極為重要的觀念:投資商品的風險和投資人的虧損承受度,是兩個不同的觀念,任何人都可以投資積極型的商品,唯有「投資時間」和「投資目標」才能決定你應該是哪一種屬性的投資人。第7章以實際操作的實例,讓讀者自行測試自己的風險程受度。
第三篇討論當前極為熱門的退休議題。筆者所處的這一代和上一代最大的不同,是人口結構的重大改變。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代表勞動人口負擔日益沉重,過去時空背景下設計的退休制度,到現在已不合時宜。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維持承諾」與「擺脫束縛」兩股力量在拉扯。本篇不討論世代公平正義的問題,只用簡單的數學計算告訴大家,無論年金改革如何改,就算未來永不破產,在樂觀的假設下,一個正常生活、按時領薪的勞工,到六十五歲退休時,所得替代率也不滿50%。
退休是這一代年輕人很遙遠,但不得不去面對的一個問題。這一代的人們,應及早建立「退休金靠自己」的觀念,盡早開始退休生活品質的長期規劃。政府的退休制度無論怎麼改,都不脫「提供基本退休生活」的標準,想要退休生活過得精彩,就從今天開始。
本書的出版,要感謝葉子出版的高明偉經理及范湘渝小姐,沒有二位的啟發,本書不會成型;沒有二位對內容的見解與堅持,本書不會付梓。在此特別致謝。
筆者希望這一代年輕人能夠正面思考,開始「理才」兼「理財」。唯才疏學淺,疏漏難免,書中任何邏輯繆誤之處,筆者皆負全部責任。
唐祖蔭
2017年3月於臺北
自序
本書的完成,代表對自己重新檢視了一遍。
在原本的規劃中,本書是一本單純談理財的書。筆者長期從事投資工作近二十年,經歷東南亞金融風暴、網路泡沫、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的洗禮,「眼看他起朱樓,也眼看他樓塌了」。或多或少有些心得,給目前在學的大專學子,或是剛入職場不久的輕熟男女一點理財上的建議,應該是可以做的事。只是一旦投入後愈發覺得,在通往財富自由這條道路上,只談理財是遠遠不夠的。看技術線形、分析企業財報、研判總體趨勢是專業經理人,或是專業投資人的工作;分析投資商品的差異,推薦投資組合是理專人員所...
目錄
壹、窮朋友VS.富朋友
1 22K的另一層解讀,你想讓社會貶抑你多久
2 理財,理才──「把勤捨出去,錢就來了」
3 理財,理債──有債時怎麼辦?
貳、進入投資理財的世界
4 理財工具I:股票、債券、基金、外匯,理財世界的敲門磚
5 理財工具II:期權、權證、連動債、保險,你買的到底是什麼商品?是保險還是連動債?
6 投資理財必備技能 I:觀念篇
想有錢一點都不難,本章教你如何利用「漸進累積式」的儲蓄方式存下你的第一桶金
7 投資理財必備技能 II:操作篇
理財從瞭解自己開始,先搞清楚你是哪一種投資類型,為「錢滾錢」預作準備
參、抗老‧樂活
8 退休:最大的財務挑戰,也是必須的財務規劃
9 臺灣目前的退休金架構,你還能依賴它嗎?!
10 救命的關鍵報告:搞懂你的退休金投資
壹、窮朋友VS.富朋友
1 22K的另一層解讀,你想讓社會貶抑你多久
2 理財,理才──「把勤捨出去,錢就來了」
3 理財,理債──有債時怎麼辦?
貳、進入投資理財的世界
4 理財工具I:股票、債券、基金、外匯,理財世界的敲門磚
5 理財工具II:期權、權證、連動債、保險,你買的到底是什麼商品?是保險還是連動債?
6 投資理財必備技能 I:觀念篇
想有錢一點都不難,本章教你如何利用「漸進累積式」的儲蓄方式存下你的第一桶金
7 投資理財必備技能 II:操作篇
理財從瞭解自己開始,先搞清楚你是哪一種投資類型,為「錢滾錢」預作...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