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土地及動物緊密結合的時光,
即使生活總是圍繞著相同的事情──把雞餵飽、照料菜園、料理採收後的食物,
卻因為這樣充滿朝氣與簡樸氣息的日子,我甘願駐足平凡。
你可曾想像過農村生活?以為很悠哉,但實際生活現場卻是萬般瑣碎且忙碌。每日睜開雙眼,餵養小雞、餵飽自己、替門前的香草澆水、巡田水、巡菜園、記錄不同作物的生長狀況,一會還有地要整、有瓜棚要搭,一會雞跑走了得四處找尋、菜頭豐收了趕緊來炊蘿蔔糕……在鄉野,路上會巧遇鱉與白腹秧雞,入夜後,家門紗窗前聚集著獨角仙與金龜子,螢火蟲悠悠飛進已經熄燈的臥房裡。
在充滿物質誘惑的資本都市中成長,文字工作者李盈瑩卻是始終嚮往簡單自然,因為採訪工作的緣故,接觸到許多與土地共生的人們,看到他們透過耕作與勞動,得到土地實實在在的回饋,自此開始嘗試在城市郊區種菜,以勞動獲得成果,藉此作為她實用主義中最基底的一環。
然後她移居到鄉野,開始耕種、養雞,並在山海間採集,以遠離資本主義為方向,以自給自足為目標,用自己的方式一一實踐。都市人來到農村生活,不僅止於浪漫夢幻的美好體驗,更是回歸到心中最渴望的純粹,證明生活的確有各種可能性,我們真切忽略了大地母親給予的這麼多。她用一篇篇故事、一首首詩,重現她不完美但完整的農村生活。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向世人展現,人們是可以把自己的物質慾望降得很低很低,仰賴很少的金錢,過很自然的生活。
【名人推薦】
田文社社長‧over X 小間書菜店主‧彭顯惠
「第一次種菜就失敗」感同身受專文推薦
「這樣子的生活,要逐步捨棄許多東西。而有時候要丟東西,比要拿東西費勁得多。慢慢脫離對金錢的依賴,方便快速生活的習慣,每日工作就會有收入的安全感。這些東西都是一整套的,搞清楚哪些自己要,哪些不要,再找到自己能夠合意又能實際執行的生活方式,是一個緩慢而激烈的過程。」──over
「我相信這並不是讓人回到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而是在一種非常自然的情況下,農村生活可抑制人們過多的慾望,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麼。」──彭顯惠
【章節特色】
Chapter1 小小平房
以較富童趣與奇幻感的筆調,描繪在農村生活,與土地、鄉野動物、村人之間的鮮活互動。
Chapter2 給雞情詩
紀錄從小雞剛出生開始飼養,一路到六個月後母雞下蛋、孵蛋,以及面臨熟齡即將要殺雞的衝突與感受。過程裡有甜蜜與滿足,也有痛與罰,充滿起伏與思索,同時也帶出動物行為與演化神秘、食用家禽的道德性與哲學思考等面向,深刻描繪人與家禽之間的細膩情感。
Chapter3 河邊菜園
不願過度美化自給自足與耕作這件事,也不想僅僅呈現田園的籠統美好,而是在身體力行的耕作過程中,從微觀角度將作物視為富有生命的個體,用軟性真摯的筆調理解自然。
Chapter4 嶄新生活
來到鄉村後,生活模式及價值觀皆與都市截然不同,此篇章回歸到社會生活的實際面,談及農村的人際相處模式、人與物質之間的關係,以及工作之於人生的思考。
作者簡介:
李盈瑩
現為文字工作者。曾任旅遊採訪編輯、森林野外助理、廣告設計。
近年移居宜蘭,耕作三十幾種作物,飼養小雞數隻。喜愛勞動的暢快、創作的激情,相信自然是人生唯一的註腳。曾出版《花東小旅行》、《台灣小野放》、《恆春半島祕徑四季遊》。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文1】
在農村靜靜地革自己的命──田文社社長‧over
好一陣子前,就從盈瑩的好友H那裡聽到,盈瑩在寫一本關於雞的書。然後我就等著,想要看這本書。
因為我著實好奇,盈瑩在那間小小的白色平房裡,到底安安靜靜地在做著什麼?
她跟TN住的房子,跟我住的地方靠很近,我們長條形的紅磚房,前面是稻埕,稻程的右邊就是他們家,我們兩間房子就這樣像直角尺的兩端放著。
雖然住得近,但是不知為何不太常遇到。
只有幾次,像是七月底暑熱正當頭的時候,我們在稻埕晒穀,中午熱到快往生,盈瑩從他們家後陽台遞出來一袋冰冰的,切好的鳳梨。
另一次,是我們養的白色小公雞叛逃,我到處找雞,卻找到她也是自行出走的雞,在後陽台放風。
我們的雞都常常落跑,偶爾經過他們家門口,會遇到雞在路上瞎晃,我就會把雞抱起來,拋回盈瑩的雞舍,有點像在打憤怒鳥(笑)。
雖然不常遇到,但我都偷偷觀察盈瑩門口的小菜園,總是打理得細緻可愛,該給細竹枝爬藤的,就好好的每株安上一支。而那個神奇的、在房舍之間的畸零地架起的雞舍,也總是乾乾淨淨,水盆食物端正放著,粗糠平坦地鋪地。
看完書稿之後,我感到盈瑩的確在那間小房子裡革自己的命。
把生活現場,從都市搬來農村,並不代表就理所當然地會過起自給自足的生活,享受田園樂趣。
這樣子的生活,要逐步捨棄許多東西。而有時候要丟東西,比要拿東西費勁得多。慢慢脫離對金錢的依賴,方便快速生活的習慣,每日工作就會有收入的安全感。這些東西都是一整套的,搞清楚哪些自己要,哪些不要,再找到自己能夠合意又能實際執行的生活方式,是一個緩慢而激烈的過程。
盈瑩正在做這些事,而且不疾不徐,我感到佩服而且欣賞。
而且在這過程中,她蹲得夠低,所以她得以看見菜園草叢間,與土壤相接的那一方,構築出來的微型森林。看得見腳邊的蟲、頭上的蝙蝠,土壤裡的微生物。
農村的景物四季流動,日日都有不同的變化,但那些變化無聲,不像街上招牌或是電視新聞,發着光嚷嚷著「你看!你看!」總是要想看的人才能瞧得見。
也看得夠沉,所以她看得見物質的流轉,廚餘正在化成土,看得見空氣、水、雨跟陽光的變化,看得見植物的心思。
盈瑩也很敢看,所以選擇直視肉食是什麼。
我們直接在超市貨架上買到,或是在肉攤取得,不會去碰觸的部分。她自己養雞,親自拜託人把雞殺掉,然後把心愛的雞變成的肉吃進身體裡。這中間把自己的心思跟掙扎攤開來檢視,一一的理好、想好,感覺到她不想含含糊糊地對待吃掉另一個生命這件事情。
在村子裡生活,身旁不缺講話打招呼的人。但許多工作,要能夠好好的跟自己獨處,不然做不下去。花時間蹲在一個地方除草、給菜疏苗,老半天都是自己給自己講話。
看著這些一小篇一小篇的文字,覺得她自己跟自己聊天聊得很好。在餵雞、掃雞舍、折蕃茄側芽、作醃漬洛神間,自自然然的心頭冒出幾段想法,給自己講話,給雞唱歌,拾綴成這本在農村生活的段落篇章。
看完這樣的文字,感到心滿意足。作為感謝,也許我的茄子收成後,我也來在他們家機車手把掛個幾條,讓他們在茄子產季的茫茫大海中載浮載沉更久。
【推薦文2】
農村讓你重新檢視自己需要什麼 ──小間書菜店主‧彭顯惠
與李盈瑩小姐未曾謀面,但她的《花東小旅行》曾是小間書架上的熱賣書,這次受邀推薦她的新書,才知道是同一作者,原來她也來宜蘭生活了啊,果然宜蘭的土地是會吸人的。
《與地共生、給雞唱歌》講了盈瑩移居到農村後的極簡生活,看著看著忍不住有會心一笑的感覺,不禁想到當初我們一家來到宜蘭耕種的生活過程,盈瑩看來也是同路人。在都會跟農村轉換中是沒有所謂磨合銜接的那段痛苦過程,彷彿這片土地等這個人就已經等了很久似的。
對很多居住都會區的人來說,農村的生活簡直不可思議,甚至有朋友告訴我,她沒辦法忍受住在週遭沒有24小時便利商店的地方。而我們一家生活的深溝村,距離最近的便利商店騎車也要10~15分鐘左右,所以宜蘭常被形容成「好山好水好無聊」。
然而我每天都好忙,忙的事項跟盈瑩大同小異,實在不知道無聊是無聊在哪,我們每天看到村子裡的人也都很忙,但那種忙是徐緩的、篤定的、沉穩而踏實的,那個忙是跟著節氣在走的。雞幾點要餵、菜園何時要去、播種育苗該是什麼時候、準備飯菜的時刻、透早忙到中午合該睡個午覺,下午還有下午的事頭要做呢,如果遇上初一十五還要忙鬼神的事,忙各種手作供奉的食品。然後文青如我們,還要忙著看山看水看日起日落看宜蘭的流水淙淙,而日子就如此歲月靜好的忙過去。
這樣的生活最常被問到活得下去嗎?有沒有發現一件事?乞丐總是出現在大都會區,在農村只要你願意勞動願意做,也許無法置產、無法逛街購物買上大量非消耗品,但都餓不死人,只是看你對活下去的定義是什麼而已。
在農村的生活,如果有種植有飼養,貨幣的確用處不是那麼大,甚至孩子們都有鄰居、農友們提供的舊衣可穿,不用像在都市,每到換季就得跑上平價服飾店大肆採購。我發現在都會區很多人不喜歡給自己小孩穿舊衣,現在也強調了所謂的兒童時尚,但在我們家,兩個孩子都喜歡穿舊衣,舊衣柔軟沒有新衣硬挺,而且不浪費物質的持續承接,這對孩子們從小的物慾教育來說是非常好的。其實我還曾很阿Q的問學校,孩子的學費可不可以用米來抵?當然不可以啦,但只要你知道自己的生活所需界線在哪,在農村不但可以活,還可以活得非常踏實與不浪費。
我們在宜蘭生活後,慢慢已經不大能接受外食,除非必要或是我跟外子太累了,不然除了早餐都自理或是跟著農友們共食。對應到盈瑩提到的遠離物質核心,反而更清楚自己於自然關係中的本質這點,非常有體會與認同。我相信這並不是讓人回到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而是在一種非常自然的情況下,農村生活可抑制人們過多的慾望,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盈瑩很精透的描寫了宜蘭鄉居生活對她的意義,尤其今年我也開始自己操作菜園的耕作,特別對她文字裡的種種皆有同感,從作物的種植到鄉間可以看到的昆蟲、乃至於種種的動物,都有了充滿興味的描述,也開啟很多人對於這種生活更深一層的認識而非虛無的想像。崩壞即是新生的開始,這絕對是一本有著連結平台實質意義的書。
名人推薦:【推薦文1】
在農村靜靜地革自己的命──田文社社長‧over
好一陣子前,就從盈瑩的好友H那裡聽到,盈瑩在寫一本關於雞的書。然後我就等著,想要看這本書。
因為我著實好奇,盈瑩在那間小小的白色平房裡,到底安安靜靜地在做著什麼?
她跟TN住的房子,跟我住的地方靠很近,我們長條形的紅磚房,前面是稻埕,稻程的右邊就是他們家,我們兩間房子就這樣像直角尺的兩端放著。
雖然住得近,但是不知為何不太常遇到。
只有幾次,像是七月底暑熱正當頭的時候,我們在稻埕晒穀,中午熱到快往生,盈瑩從他們家後陽台遞出來...
章節試閱
〈玉米森林〉
午後一陣艷陽一陣暴雨,雷聲隆隆,萬物都甦醒了,趕緊把晾在路旁的衣架搬進房子裡。K捎來口信,說村裡有人的玉米筍收穫至尾聲,明天將要剷平,喚大夥自由採收,於是我們戴起帽子、換上袖套、穿上雨鞋,抵達那片時常經過卻不曾發現的玉米田。玉米植株高聳挺拔,一行行密植成林,每個人選定一行,隱形的鳴聲一響,起跑一樣彎腰鑽入林間,展開尋找玉米筍的大業。春夏的空氣濡濕,身體的汗水蒸騰,與玉米植株上的水氣,以及其上各色的蠕動昆蟲,交融成一片五味雜陳的濕樂園。
玉米高大的植株讓雨後清澈的天空變得狹長隱晦,數個鐘頭前我因為眼鏡突然從中斷裂成兩半,當時竟以半盲的姿態在玉米田裡穿梭,因為過於習慣有眼鏡護目,好幾回都不小心讓玉米葉刺進我的眼裡,禾本科的葉子大概都如同芒草一樣,吸取了土壤中的矽,那個構成玻璃的元素,讓它們變得硬挺且尖銳。眼睛刺痛流了些淚,想起那位年輕的導演札維耶多藍(Xavier Dolan)曾有部《湯姆在農莊》,裡頭主角被那位加害又加愛於他的男子在典型美國式的玉米田裡追殺時,旁白飄出一行映照主角內心的句子:「十月的玉米田,如刀鋒一樣銳利。」當下也映照著自己的處境。
上頭有紅色鬍鬚的玉米筍,像極了搖滾樂手狂野蓬鬆的紅髮,它們包藏在葉片之間,許多玉米筍因為來不及採收,長成了巨嬰。朋友穿過層層玉米林,彼此對話,誰發現了隱翅蟲要大家小心、有人被蚊子叮得想放棄了,所有都只得其聲不見其人。獨自在玉米林底下,一路越採越有心得,就在幾乎覺得要抵達跑道終點時,被喚了回去。此時有如被中斷的夢境,停下腳步抬頭仰望這片玉米森林,覺得森林好大、有些神奇,我原先的想像力僅侷限在蔬菜茄子建構而成的菜畦景觀,頂多搭了絲瓜竹棚,便認為自己已創造如建築般的量體了。但玉米,一粒玉米就可以長成巨人,然後密植的巨人站立成林,這麼高大到把我淹沒其中,穿梭不見他人,是農夫短時間內就能創造的一座純林。
玉米巨人輕輕一踩就倒地,明日它們會全部躺下,天空又會全部被看見,是玉米作的一場初夏的夢。
〈六隻女兒〉
半夜巡房,六隻女兒睡得軟綿,從粗糠墊料的巢裡溢了出來,雞脖子像蛇那般曲折且長,垂掛到地上。清晨起來,確認牠們還活著,回頭補眠,半夢半醒聽見小雞叫得大聲且急促,朦朧之間以為小雞的紙箱被貓咪入侵,結果只是鄰人的吵架對話,我竟把內心的恐懼代入。
養雞三日,成了母親。母親神經質,一外出便是思念,一回家便是確認;母親把屎把尿,腦海張貼各式雞屎顏色外觀的型錄總和;母親建造雞舍手掌起繭、臂膀敲打出肌肉,母親有些癡迷。
活下來了,小雞不再發抖,並排出美麗的棕色的便便,獲得外出放風的門票。一米寬的長型院子,剛填的土還沒長出雜草,只有牆角的海金沙與腎蕨綠影婆娑,像小雞的芭蕉葉那般乘涼,牠們啄沙子、啄螞蟻,誰咬到了蚱蜢眾雞振翅齊追,像全場的籃球賽,蚱蜢球。
每隻雞有自己的性格,牠們不是工業化的商品罐頭。白色那隻最好鬥,會啄別人;深橘色的愛發懶,每回放風沒玩幾下就用後腿踢土窩著睡;金黃色的最親人,我最喜歡把牠兩腳朝天握在手裡,牠會如嬰兒閉上眼睛慢慢睡去,也喜歡從腹部盛起,感受小雞暖呼呼的體溫,牠金色的脖子會像河流蜿蜒至我的手腕。
嬰兒的時刻總讓人想哭,一面是生命的溫柔一面是幾克重量。
身邊的人都預料我會捨不得吃牠們,說牠們會變成寵物雞,這迫使我提前去想這個問題,但我其實沒這麼覺得不能吃,對我而言,只要小雞活著的時候是陽光與風,泥土與蟲,那這一年半載的快樂也是完滿,爾後一刀結束,再次迎接新的生命,如此循環。
〈作物感知〉
結束了台北生活,正式搬遷來宜蘭,在這裡取得土地變得相對容易,耕作的氣氛更是瀰漫街坊,家家戶戶都會種菜、在路上相遇也都在聊菜。在地也有許多農業課程,我開始廣泛閱讀農耕知識,並於日常身體力行,種菜不再是昔日的家家酒。
一次在學習種稻的課堂上,提倡自然農法的詹武龍向我們丟了三個問題:「你覺得植物知不知道你的存在?」「知不知道你在照顧他?」「他感不感應得到你?」,簡單幾個問題揭示了自然農法對於作物生命力的看重,使我明明肉身坐在課堂裡,卻彷彿活活生生倒退了三步,被逼至牆角哭了出來。
那時候腦海中被逼出了一個意象,我的作物就隻身佇立在那座青山環繞的菜園裡,望向四周那片將要開滿桐花的山巒,它眼神些微朝向我來時的方向,它知道那個女孩又騎著摩托車,滿心期待來看它們有沒有長大,那張大臉每次都逼近它,仔細端詳新葉長出來了沒,它們每次也只好假裝不動也沒有眨眼。
我雖不喜歡人類將自然萬物過度夢幻化、擬人化,但我的確相信作物是擁有感知的,如同植物被昆蟲啃咬,會發出特殊化學物質來警告同伴,激活並促使它的同伴提早產生令昆蟲厭惡的氣味,以驅趕昆蟲。因此我也選擇去相信,像我這樣一個日日來探望它們的大型生物,是足以使作物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我的存在吧。
第一次聽課像看影展一樣,被釘在戲院座椅如大地震動。
〈菜的變形記〉
種菜以後好像就自然而然知道什麼季節會產什麼菜,就不太會在夏季去市場選蘿蔔或芹菜,或在冬季採買秋葵與小黃瓜。然後因為作物的科別支撐起對於蔬果家族的認知建構,才驚覺許多顏色外型各異的它們其實本一家,它們像得要命,卻只因為演化長河上一時興起變了形,成為今日街上互不相識的路人。
這麼說來,以茄科家族的譜系來看,辣椒就是變瘦且身材乾癟的小番茄,反之小番茄就是豐腴多汁又比較發福的辣椒;茄子是紅色的番茄辣椒變身為紫色大個頭的長兄;糯米椒是辣椒那鮮少轉紅的倔強二哥;青椒則是再吃胖點的糯米椒他大哥。
隔壁村的豆科家族在分歧的路上也不遑多讓,四季豆從來就是他方纖細得寵的嬌嬌女,雙胞胎粉豆則是她那比較扁比較不脆可是很堅強的醜豆妹妹,長長的豇豆是她倆高挑熱情穿牛仔短褲的大姊(酷愛夏天);翼豆就是她們家族旁系那喜歡原野流浪的四角表姊。除此之外當然還有矮不隆咚的大豆親族──稚嫩的毛豆小妹、勞碌一生的黃豆姊、苦命的黑豆哥,還有冶艷紅豆姊、精實的綠豆阿弟,這些都是攀爬在竹棚頂端睥睨一切的敏豆豇豆家族所不屑一顧且永不相認的窮酸遠親。
〈兒時的突然造訪〉
在我小學國中的階段,學校離住家不遠,同儕多半住在家附近,有時同學就騎著腳踏車到公寓底下,往樓上喊了名字喚我下樓拿東西。或是早上直接站在樓下等,押著我上學別遲到,一起步行去學校。高中以後全家搬到近郊一座山上型的社區,公共的巴士班次不多,若沒特別約定來訪的話,大抵都是平靜的居家生活。有時我會懷念童年時期那種突然被造訪的驚喜感,唐突中帶點溫暖;也會羨慕常有訪客的那種家庭,人們來來往往、穿梭進出的歡騰氣氛。
搬來宜蘭後居住平房,門前就倚著小巷,人們路過門口與其特地撥了通電話聯繫,還不如直接喊門。於是就這樣,H傍晚飯後來巷口倒垃圾,就在平房窗前喊我一聲,然後進屋喝茶靠北老公。鄰居Xay隨興浪漫,常提幾罐啤酒來找TN彈吉他。J下班後來鄰村碾米,習慣帶著滿滿的碎米與米糠來給小雞添飯,順道諮詢工作感情疑難雜症,了卻心頭事。還有家住附近也在耕作的K,送來了自製的鹽滷豆腐、手工蘿蔔糕,順便交換近日種菜心得。另有一回,P記錯了聚餐日期,提前一天來訪,啊,那就坐下來一起吃晚餐吧!此事被眾人笑說這記蹭飯的招式高明,要學下來。
初來農村的第一年,我欣喜被這日常的熱鬧淹沒,我們總自嘲今晚「誰來晚餐」的特別來賓會是誰。加上TN好客,有日他天真說著:「不如就把自己定位成廟公吧!將居家客廳視為半開放的廟埕。」
只是熱鬧或許是種陷阱,人們一旦三不五時被團聚的念頭綁架,很容易忘了本來該專注的事。況且現代生活,擁有專注變得越益奢侈,人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能自原本投注的事情中斷開來,像是手機響了、電子郵件與社群軟體不時跳出來的訊息,加上身處農村,另有菜車廣播、本產土雞車廣播、五金車廣播,以及熱情的鄰人拿菜給你、朋友突然拜訪,甚至郵差會停在門前大喊「XXX掛號!」若動作稍微怠慢,郵差就以更加宏亮到街頭巷尾都能聽見的音量繼續喊你,如同即時通訊軟體的已讀功能,我們被迫在第一時間做出立即回應。
無論在虛擬或實體環境,我發現自己正處在一種透明且隨時可被取得的狀態,然而生活不該毫無限制地敞開,如何有意識地隔絕外在與雜訊,是習得內在平靜的首要之務吧。
〈玉米森林〉
午後一陣艷陽一陣暴雨,雷聲隆隆,萬物都甦醒了,趕緊把晾在路旁的衣架搬進房子裡。K捎來口信,說村裡有人的玉米筍收穫至尾聲,明天將要剷平,喚大夥自由採收,於是我們戴起帽子、換上袖套、穿上雨鞋,抵達那片時常經過卻不曾發現的玉米田。玉米植株高聳挺拔,一行行密植成林,每個人選定一行,隱形的鳴聲一響,起跑一樣彎腰鑽入林間,展開尋找玉米筍的大業。春夏的空氣濡濕,身體的汗水蒸騰,與玉米植株上的水氣,以及其上各色的蠕動昆蟲,交融成一片五味雜陳的濕樂園。
玉米高大的植株讓雨後清澈的天空變得狹長隱晦,數...
作者序
唯一能讓你安靜下來的事情
或許人並不是厭倦或者想逃離什麼,才從都市來到鄉村的,而是人們本來就歸屬自然,才會在每回接觸花草泥土的時候,心思漸趨沉靜;也才會在與動物相處的一時半刻,因牠們存在本身即具有的完美而著迷。
每日清晨,我聽見那些毛茸茸的小傢伙或抓或爬的聲響,以及牠們啾啾或咕咕的鳴叫,於此展開新的一天。牠們是與我同棲生活的幾隻家禽,鎮日在後院扒土找蟲、下蛋、理毛、洗沙浴,我們分享食物的不同部位,相互照看、餵養彼此,我常因牠們古怪滑稽的行為而發噱,或被動物如神聖光照的野性充滿,感到不可思議。簡單清理雞舍後,我會散步去菜園,照料如迷你森林般的園子,裡頭有各式蔬菜、辛香料、瓜果與根莖作物,以及聞起來微香微甜的野草。在那裡我彷彿以巨人之眼穿透孔隙悄然微觀,探看作物細緻的生長、叢間的野蟲漫爬,以自身僅有的知識經驗,試圖理解土地自然逕自流動的神秘幽微。
我難以言喻每回播下種子、滿心期待雨水滋潤,然後它們就真的奮力冒出新芽的那份感動;也難以形容從小雞剛出生的第一天起,每日每日看著牠們從原本比手掌還小的溫熱身體,逐漸長成橫衝直撞的野蠻小獸,並親眼目睹母雞如人類臨盆般用盡全身力氣產蛋的動人過程。
與土地及動物緊密結合的時光,即使生活總是圍繞著相同的事情──把雞餵飽、照料菜園、料理採收後的食物,卻因為這樣充滿朝氣與簡樸氣息的日子,我甘願駐足平凡。
我想在眾聲喧譁的時代,如果有一件事能讓你的心迅速安靜下來,那麼只需擁有這一件事就已足夠了。對我而言,這件事就是耕作,日日在泥土芬芳、季節流轉之間,見證作物使以靜默的心機,用最具象的方式在你眼前展演生命力,是我人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之一。
有點歪的田園小品
跳脫概括下的鄉村美好生活,以及那些大而籠統的感受,我期許自己用細微事物的切面,來吐露生活現場的細節與真實、美麗與艱難。於是這本書也談及人類對於動物的隱晦情欲、吃食所愛的甜蜜感傷、給雞吃雞的道德矛盾;抑或在看似恬靜的農村,除了瞥見野地動物的生猛童趣、村人之間的鮮活互動,也同時揉雜了些許鄉野奇幻與恐怖元素,以小品的輕快,想望如詩歌一樣鏗鏘節奏,如電影或繪本那般染有畫面張力。
在小村鄉野與土地自然的豐饒元素之外,書的最後回歸到現實社會與生存的本質,以「人與人之間」、「人與物質之間」、「人與工作之間」作為收束,描述了農村與都市截然不同的人際模式,以及透過採集山土、鋸竹、拾木等過程,逐漸減低了擁有物質的企求欲望,進而連動身體與知識上的解放。並在這樣以耕作、飼養、採集為基底的生活,挪出了餘裕去思索工作之於人生的意義。
這一連串關於人生諸多面向的思考與嘗試、懷疑與叩問,種種亟欲探詢的背後,或許正來自內心強烈的渴望,始終渴望尋得一種更熱切、更清醒的生活樣態。
唯一能讓你安靜下來的事情
或許人並不是厭倦或者想逃離什麼,才從都市來到鄉村的,而是人們本來就歸屬自然,才會在每回接觸花草泥土的時候,心思漸趨沉靜;也才會在與動物相處的一時半刻,因牠們存在本身即具有的完美而著迷。
每日清晨,我聽見那些毛茸茸的小傢伙或抓或爬的聲響,以及牠們啾啾或咕咕的鳴叫,於此展開新的一天。牠們是與我同棲生活的幾隻家禽,鎮日在後院扒土找蟲、下蛋、理毛、洗沙浴,我們分享食物的不同部位,相互照看、餵養彼此,我常因牠們古怪滑稽的行為而發噱,或被動物如神聖光照的野性充滿,感到不可思議。簡...
目錄
推薦文
在農村靜靜地革自己的命──田文社社長‧over
農村讓你重新檢視自己需要什麼───小間書菜店主‧彭顯惠
作者序
唯一能讓你安靜下來的事情/有點歪的田園小品
Chapter1 小小平房
農村日記/褐樹蛙/鍋爐爺爺/稻禾間/白腹秧雞/烏鶖/貓道/半夜找鱉/蚊蚋星球/蟑螂做愛/玉米森林/紗門/魚塭/樹屋/螢火蟲/夜婆/粉油膩麻雀/牛奶盒家庭成員/關於雪/無街之城市/阿涼姨/樹看起來不理你/寮國農夫/險溝與菅芒巷/山裡的內城/定時狂歡/端午沐浴之必要/鄉野租屋奇譚
Chapter2 給雞情詩
整地,一座平房的潛能/買雞,外地客與在地種/六隻女兒/提醒事項/遛雞/董事長跌坐/滑稽/按摩/奶雞秀/同名專輯:給雞情詩/妳的呼吸/罔市/霸凌事件簿/飼育者/失蹤事件簿/雞車/搜巡者/土撥叔/雞很乖吧/妳的眼瞼/妳的生產/竊蛋賊/成為母親/關於雞肉/深夜屠宰場/同棲生活/礁溪親家公/演化長河/困難的動物/雞爪森林/馴化的白色/動物的告別/禽人節快樂/如何料理你的愛人/搬進雞的眼睛/人造怪物
Chapter3 河邊菜園
巴掌大的田/假想敵/早點名/水泥盒子/南瓜○○公主/自然組女生/菜園游擊戰/作物感知/留種的事業/充實為胖子/模擬春天/菜的變形記/尤物/白蘿蔔/十四隻老鼠/上山採集/鋸竹/山土/上游捎來的訊息/死人盆栽/野草是甜的/小森林/小番茄的退路/排隊按門鈴的作物/洛神加工廠/陽光底下/雨的可能/種稻學習筆記
Chapter4 嶄新生活
小地方/兒時的突然造訪/複雜或簡單/意志的邊界/極簡生活/解放身體/過多的方法/免費的自由/讓什麼買走靈魂/勞力工作:靜靜的勞動/勞力工作:山裡的蟬鳴/撰文工作:自由的代價/撰文工作:東部的路/撰文工作:尚未被命名以前/教學工作:校園隨筆/教學工作:孩童神秘
推薦文
在農村靜靜地革自己的命──田文社社長‧over
農村讓你重新檢視自己需要什麼───小間書菜店主‧彭顯惠
作者序
唯一能讓你安靜下來的事情/有點歪的田園小品
Chapter1 小小平房
農村日記/褐樹蛙/鍋爐爺爺/稻禾間/白腹秧雞/烏鶖/貓道/半夜找鱉/蚊蚋星球/蟑螂做愛/玉米森林/紗門/魚塭/樹屋/螢火蟲/夜婆/粉油膩麻雀/牛奶盒家庭成員/關於雪/無街之城市/阿涼姨/樹看起來不理你/寮國農夫/險溝與菅芒巷/山裡的內城/定時狂歡/端午沐浴之必要/鄉野租屋奇譚
Chapter2 給雞情詩
整地,一座平房的...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