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於戰前日本人心中的文明泉源──
「超越善惡」的日本精神,追求「美」的價值觀,
如何煉成放眼世界、引航東亞的道德力?擁有豐厚歷史與文化內涵的日本人,向來以「美」為最高道德價值。整齊、有序、和諧、繁榮、重視禮儀的進步形象,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武士道精神,是全世界對「大和民族」的第一印象。但戰後以來,日本似乎也出現了「道德退廢」的危機,不但殺人犯罪、政府貪污、官僚醜態、企業失德等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頻頻發生,年輕一代的日本人對國家的認同也日益薄弱。日本人不禁自問:日本的道德怎麼了?日本的未來會往何處去?
然而,在日本社會徐徐崩壞以前,日本人對道德、美感的自我要求,確實真切存在於歷史及其精神之中,並展現為厚實的國力,深刻影響了東亞的政治與文化。
本書為旅日台籍暢銷作家黃文雄(Ko Bunyu)長年旅居日本,對日本社會詳加觀察,並探究日本的思想與文化淵源,挖掘日本歷史上各式文化理論的論集。不同於日本研究者的自我理解,本書從台灣的觀點與台日共同的歷史經驗出發,揚棄儒學善惡對立的框架,直接深入日本文化深層的意識與內涵,揭開日本人心目中「超越善惡」的終極價值,並藉由日本關於「美意識」的道德傳統,反思東亞文化圈內的中國道德與曖昧模糊、外儒內法的專制文化,打破華人虛偽的道德觀,以日本為借鏡,為台灣文化內涵的提升,揭櫫確實的方向和方法。
作者簡介:
黃文雄
思想家、文化史家、評論家。
1938生於高雄岡山,1964赴日留學,早稻田大學商學部學士,明治大學西洋經濟史學碩士,曾任拓殖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以《中國的沒落》一書聲名大噪,從此展開長期旺盛的寫作生涯,曾獲得巫永福評論獎、台灣筆會獎,作品涵蓋文化、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等。曾任世界台灣同鄉會副會長、日本台灣同鄉會長、台獨聯盟日本本部委員長等。
1966-2005年擔任新聞雜誌等主編40年,執筆論文、論評一千兩百餘篇,日文、漢文著作兩百餘冊。90年以後的書籍有八冊選入十大暢銷書,其中三度榮獲第一。為活躍於日本、深具影響力的台籍暢銷作家,1995年被登錄於「戰後五十年日本最具言論影響力的五百名人錄」(PHP出版)。
譯者簡介:
黃柏誠
1970年生於台北市。德國科隆大學哲學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政治思想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現職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德文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黑格爾哲學、康德哲學、政治哲學、京都學派。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胡忠信/政論家、歷史學者
朱家煌/醫師.台灣轉型正義協會理事長.關懷台籍老兵協會理事
姚銘偉/《薰風》雜誌創辦人
凌宗魁/文資保存研究工作者.作家
氫酸鉀/國際知名繪師
蔡亦竹/文化評論家.實踐大學日文系助理教授
(按筆畫順序)
名人推薦:胡忠信/政論家、歷史學者
朱家煌/醫師.台灣轉型正義協會理事長.關懷台籍老兵協會理事
姚銘偉/《薰風》雜誌創辦人
凌宗魁/文資保存研究工作者.作家
氫酸鉀/國際知名繪師
蔡亦竹/文化評論家.實踐大學日文系助理教授
(按筆畫順序)
章節試閱
第一章 今日,日本的道德正在荒廢中
一、日本是把人權看成大事的國家
前些日子搭乘山手線的時候,有一位大腹便便的母親牽著幼子的手前來搭車。車內座位都被坐滿,優先席上坐著四十歲左右的上班族、從學校回來的女子高校生,以及大概接近六十歲的女性,但卻沒有人想離開座位把位子讓給這對母子。這樣的光景在最近顯然已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這不免令人感到遺憾。
一九六四年來到日本之後,我在日本居住已屆滿五十年。最近這十幾年間,我覺得日本人的道德好像真的退廢了下來。儘管直到一九八○年代結束並沒有特別感受到這件事,然而進入一九九○年代之後,與泡沫崩壞時期大概同一個時間點開始,所謂的「日本人的道德退廢變得明顯了起來」的這項傳聞,對我來說也有了實感。一九九○年代以前之所以有良好的感受,是因為日本與外國之間存在著下列所舉的區別: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名的人權保護國及人格尊重國
事實上,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當中,能像日本這樣的人權保護國及人格尊重國並不存在。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名的貫徹司法獨立的國家
然而事實上,世界兩百個國家中能像日本一樣貫徹司法獨立的國家也並不存在。
守法的精神是自古以來的日本精神的一環,因而是貴重的精神遺產,絕對不是明治國家時期以後才誕生的事物。例如在斯威恩頌(Edouard Suendson)的《江戶幕末滯在記》(長島要一譯,講談社學術文庫)裡有如此的記述:
「他們從不抱怨卻認可的唯一事物,從大君到大名,從乞食者到販夫走卒所共通的唯一事物,這個東西就是法律。」
不僅如此,一八五五年訪問下田的德意志人魯道夫•奧古斯特(Fr.August Lühdorf),在他的《葛蕾塔號日本通商記》(《グレタ號日本通商記》(Acht Monate in Japan nach Abschluss des Vertrages von Kanagawa),中村赳譯,雄松堂)裡他如此地描述:「法律在無法比擬的程度上被細分,毫無例外沒有一分縫隙之差。不管是皇帝或者是微不足道的販夫走卒任誰都服從法的支配。在這個狀況下,法律極為苛刻及嚴格。」
從日本人的遵法精神中所誕生的法治社會,並非從明治開國維新才開始,而是在江戶時代就已經持續完成的東西。
例如,中國人對國家不信賴、對司法也不信賴。這方面是因為司法無法獨立,只不過是行政(政府)的下僕,以及為了對付政敵所用的工具而已。也由於它是能夠受賄賂所左右的機構,國民無論任何人始終都知道這件事的緣故。
在日本,無論任何人都不懷疑司法的獨立。人格之尊重、人權之保障一直被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再者,在給予國民更多的自由、更豐饒的生活環境及如此的可能性的方面,所做出的成果能高過日本的國家,果真在世界上存在著嗎?
民主主義之原則,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權獨立運作的三權分立。但是實際上,司法之獨立就連在歐米先進諸國那裡也不過只是屬於理想層次。我認為,司法大抵上成為政府下僕的事例很多。在殘酷的狀況下,成為政府的打手及殺手的例子也有。從早先開始,在名實共存下實現三權分立的國家,當人們試著遠眺世界時,毋寧只有日本一國。這點是明治維新以來最大的成果之一,也是日本精彩的傳統文化之一環。對於惡官,正義的裁判必定會落在他們身上。水戶黃門、大岡越前、櫻吹雪中的遠山的金先生被日本人所愛戴的這件事,不正是由於日本人始終支持著公正且通情的裁判之緣故嗎?中國政府始終聲稱絕對不實施「三權分立」與「多黨制」(李鵬前總理也是其中一人),果真是因為他們認為普羅階級獨裁(人民專政)是人類最高和最優良的制度嗎?
以「人的生命比地球還重要」作為思想的日本人,我覺得有很多。這樣的思考在世界中卻是相當特異的事例。日本人之外的民族把殉教、自由、愛、尊嚴、金錢等等,看成在價值上比生命還要更高的東西。
無論如何強調「人的生命比地球還重要」之類的話,任何人即便嘲笑卻不會否定的是:日本人的生命、人格、人權跟任何國家比起來一向被當成大事來看待的這項證據,我認為它能稱得上是日本文化之一個環節的顯現。
二、安定安全的社會是日本最大的資源
藉著讓日本安全而形成安定社會的現況是有的,但將這件事本身視為日本社會最大資源的人,在我看來卻出乎意料之外的少。這點或許是被所謂固有資源之既成概念所侷限的緣故。
關於資源,有有形的資源,也有無形的資源;也存在著主觀的資源和客觀的資源。如果有潛在的資源,便有顯在的資源。針對這點,在經營日常的經濟活動與生活之上所不可欠的能源和原料等等,作為至今為止的概念,主要被當作「資源」來看。但是,如果從經濟文化的觀點來看,在自然資源以外,由人所塑造的資本、技術和組織也是資源的一環。繼而,創造出這些資本和技術及組織的人才也是資源,所謂這些人才資源因此也得到了重視。因此,資源不單單是地理的概念,也是經濟概念的一環,且又是文化的概念。
創出資本和技術者是人,妥善運用它們的也是人。人製作東西,能否恰當地利用它們,則關係到其背後的社會系統。
例如,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強盜等等的凶惡犯罪橫行,社會不安擴大。由於根本上是除了自己以外不信任任何人的無互信社會,每一個個人不約束自己、恣意妄為時,社會秩序便不被遵守。因為這樣,搭乘巴士時,警察必須出動,並一一引導上下車的乘客,以維持秩序。好不容易上了車的話,卻遇上擁擠不堪,腳上互相踩踏時又是此起彼落的喧嘩叫嚷。巴士逐漸開動,駛離市區時恰好路過人煙稀少的地區,由於強盜隨機出沒,到處有所謂「打擊車匪路霸」的標語並立著。
有如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受毛澤東讚賞而被明示在標語中的模範士兵雷鋒,在巴士上空手與四人強盜集團格鬥救了女性乘客的解放軍士兵徐洪剛,也作為模範人民而被讚賞,所謂「學習徐洪剛」的大型看板在全國羅列著。
從這樣的事情來看,在中國,只是乘坐巴士就是一件大事。是否不得不在某程度上消耗作為國家資源的人力、物力以及精神的能源,實不可計量。
在日本社會,即便像新宿車站那樣單日上下車旅客數超過三百萬人次的地方,人潮依然有序而順暢地流動著。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中國,肯定會出現暴動和騷亂,人民解放軍和裝甲車不出動的話,秩序便無法維持。在湖南省衡陽車站,乘客爭先恐後奔向列車,而導致多人死亡。這件事即便在新聞中被報導,但類似的事卻是家常便飯。
此外,以水為例,在日本無論走到哪裡都可飲用生水,在中國,若不經由煮沸則無法飲用。在把水煮沸這件事上,每日被消耗的能源以中國十三億人口來計算的話,其實是龐大的數字。中國今日貧窮落後的地區還殘存的原因之一,我覺得就在所謂的生水無法飲用的這件事上。
再者,女性在夜晚能一人安心步行的社會,在世界先進國中大概只有日本吧!這點是象徵日本治安良好的現象,也是日本文化珍貴遺產之一項。
因此,資源絕非僅是靜態的存在,而是動態的,往往是基於人的努力其利用價值便提高的東西,因而也是藉由相互爭奪和怠慢偷懶而持續萎縮的東西。
藉著日本那樣的安全而達到安定的社會,與所謂米國和俄國等超級大國那樣的多人種、多民族社會,以及像中國那樣相互敵視、相互妨害的人際間無信任的社會,在結構上完全不同。
日本的社會把能源的消耗控制在最小限度,在社會的結構培養出遵守法律和秩序的人群,能夠防止社會騷亂。於是,從日本傳統文化中所誕生的日本社會,就日本人來看是最大的資源,產生優秀的人才,能夠不斷上進。日本國的繁榮是可預見的。(請參考拙著《醜陋的中國人:日中比較編──中華思想與日本商法》,光文社)
但是,最近的日本發生安全神話徐徐崩壞下去的現象。青少年弒親和親族間的殺人等等,在社會上大量出現殺人犯罪。從接續不斷的政治家行為不檢的醜聞開始,以及在年金問題上,象徵性的官僚和公務員的醜態、有名的企業所屬的食品之賞味期限被更改,直到有名的旅館和老字號百貨公司的食品和價目表標示不清,各式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這點似乎象徵日本人之道德心的喪失。從這類的諸多社會現象來看,對日本滅亡的可能性抱持危機感,絕不是危言聳聽之事吧!
但是,當問及道德是什麼、善是什麼、惡是什麼時,其答案根據宗教和民族或所屬的集團而有不同。如果是文明人的話,所謂不可殺人,不可說謊,不可偷盜等等,作為普遍的價值是共同抱持的價值觀。在戰後的日本,中小學校的道德教育實質上消失了,即便在家庭中,像昔日那樣喋喋不休的道德觀念,已經不再被教育。在生活中的道德的教導漸漸消失了。
所存在的是曾有的安全神話漸漸崩潰的日本,儘管如此,與外國相比的話還是在安全上令人安心的社會。這樣的社會在世界上幾乎不存在。近年,由於外出海外旅行的日本人變多了,日本以外的諸國社會不安定,小偷和飛車搶劫相當多,應該也是實際感受吧!
所謂最接近天國的國家──日本,其形象雖然近年漸漸在走下坡,但始終不變的是,作為文明人,或作為道德力的擁有國,過去的面貌並未完全消逝。
三、國民道德的崩壞
戰後與戰前日本社會的其中一項變化,或許正是國民道德的崩壞。例如,我認為對於西部邁的《國民的道德》(扶桑社)的批判著作《徹底批判「國民的道德」》(大月書店),就是一個好的例子。
這本書是相對於西部的所謂「為了祖國,抱持與敵決戰而死的覺悟,是國民之道德的要諦」之主張的反面論點。即便似乎以高論卓說徹底批判了《國民的道德》,但基本上,即是不允許保衛祖國免受侵略,以及所謂的和平、對話等否定國家的主張。
這是成為戰後日本社會思想主流的所謂「世界革命、人類解放、國家死滅」的世界主義烏托邦思想,尤其應該是從「馬克思主義的道德思想」那裡來的東西。原本在明治維新以前,有所謂的「東洋的道德」,也有士農工商之「四民」的身分秩序。存在著日本固有的傳統精神和儒教、佛教的學說。
但是,在構築近代國民國家的進程中,從西風東漸後的西洋文明之價值體系出發,若不將「四民」的身分秩序再編入近代國家中的話,近代化便無法達成。於此,必須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將國民道德保存下來。
在江戶時代以來的傳統道德方面,有儒教的家族道德,四民的道德被視為武士和商人的道德規定。例如,就連在擁有數千年傳統的中國,儒教道德也動搖了,五四運動時期有「打倒孔家店」,文革時期有「破四舊」和「批孔批林」運動的興起。
日本在維新初期,有如穗積八束所謂的「民法出而忠孝亡」之名言所示,迎來傳統倫理崩解之危機。在日本近代倫理之考察方面,主要是由福澤諭吉、大西祝等人所形成的觀點,井上哲次郎的《國民道德論》之登場則是劃時代的大事。
能夠以道德教育之象徵而言之者,是明治天皇所頒布的《教育敕語》。我在台灣的小學一年級時雖然迎來了終戰,但到今天還能背誦。在大阪城天守閣前,有《教育敕語》的碑文,我在大阪城為從台灣來觀光的年長者做導覽時,這位長輩見到此碑便流暢地唱誦著,從記憶中湧出的故事,就像花朵般一一地綻放開來。
四、對道德問題的思考
然而,究竟「道德」是什麼呢?「道德的」該如何描述呢?日本人的道德以及現代日本人所應該持有的道德是什麼呢?這些應該是戰後的日本人所應該真摯面對的問題。
這方面,從一般的道德意識以至於道德感情、道德判斷、道德行為,再者,從品行、人格以迄於習慣、文化傳統、法規範、道德哲學等,都必須加以檢討。簡單描述道德的話,即個人道德、家族道德、社會道德、國家道德、國際道德等等。從個人的教養品格開始到所謂的國際道德為止都是。
對於善惡正邪的定義,連賢人和哲人對此也各自有不同的主張。基於時代、民族、個人或集團之不同而有所不同。特別是在多元的價值觀被允許的民主主義社會中,會造成進一步的混亂也是當然之事。
五、被探討的倫理道德
倫理與道德是有各自不同的概念規定的有別之物。習慣上,被概括地稱為「倫理道德」的這點是相當平常的。
然而,如果要說倫理道德具體上是什麼的話,作為倫理道德的最高價值,「真善美」經常被示例。真、善、美等價值之外,也有所謂「聖」和「利」的價值。有此一說,即西洋人以真、日本人以美、中國人以善、印度人以聖、近代資本主義以利為最高價值而把握之。也有所謂最高價值是善的想法,其他的價值全都以善為中心而互相關連及蘊涵。
以什麼作為最高的價值這點,依地域和時代、在民族的歷史中,不停地改變著面貌。例如,以真為最高價值的話,則有以基督、阿拉、釋迦牟尼為絕對真理之化身的價值觀。也存在著對毛澤東「一言一句」之所言即為「真理」的這件事不加以懷疑的文革那樣的時代。
雖然要定義「美」是什麼相當難,然而,傾心於美的音樂、藝術作品、文字作品,驚嘆於美的景色,受美的靈魂所吸引等等,把對美的共感視為超越一切的最高價值的事例也相當多。
「聖」的價值是宗教心和信仰心等等從宗教的思考而來的東西,人類從古代開始跟從所謂宇宙和天地、神與佛等超越的存在,追求即便殉教也不退怯的崇高價值。
儒教精神重義而不求利,總之,以重義輕利為信條。立於其之反對位置上的功利主義是近代資本主義的價值觀之一環。就資本主義的價值觀來說,與利無關連的善,不是真正的義。
結果,所謂真、善、美、聖、利等根本價值,全是以最高善為中心而存在的東西,是被統合在所謂善的根本價值之中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在此不做議論,只試著探究我們日常所思考的價值是什麼。
以中國為例,「財子壽」(富貴、多子多孫、長壽之事)可說是最高的價值。從人類全體來看,在這些以外,也存在著健康、地位、名譽、自由、安全、安心、安定、希望等等吧!下層的人追求平等,此外,隨著欲望,則追求「榮華富貴」。
倫理道德不維護下去的話,人類便返回自然的鬥爭法則裡去。此處,德便被視為必要。例如,中國自古以來,有仁、義、禮、智、信之說的「五常」,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別、長幼之序、朋友之信的五倫之德等等的存在。在這些以外,也必須有節制、勇氣、深慮和感謝之德。
自古以來,種種的宗教根據其學說和修行而求道、成德、訂定倫理道德和戒律而規範社會。儒教思想的五常和五倫、摩西的十戒、釋迦牟尼的佛法等都是。如果有「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想法,便有所謂「愛你的敵人」、「救濟眾生」等觀點;如果有「己所欲施於人」,便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有「施仁義慈悲」,便有像老子那樣的「絕仁棄義」之主張。
自古以來,人類的倫理道德之根源有三處,此為德、恩及善。人間的德也有所謂的利得之得(御利益)的思想,以節制、勇敢、寬大、慈愛為德目,所謂人們回報從自然那裡所獲得的德的報德報恩之思想因而產生。
佛教有所謂天地自然之恩、國王之恩、祖先之恩、眾生和社會之恩的四恩思想,這相當於基督宗教的「恩寵」。二宮尊德的「報德」之思想也於焉而生。
在倫理道德方面,不僅人品、品格等等每個人的自我實現、自發性、自律性被要求,為了與他人共存,或者是人類持續的發展,為了維持安全保障,他律性也是必要的。尤其社會越來越成熟,或者個人主義被肯認的近代社會越來越明顯時,「法」便成為必要的東西。
是否有人類的普遍之倫理呢?特別是以國家為單位的現代社會,從個人倫理、家族倫理,到社會倫理、國民倫理以及其他,例如環境和資源、人口等成為人類共有課題的環境倫理等等也被探討,其應該會成為迎接未來時的一項課題。
第一章 今日,日本的道德正在荒廢中
一、日本是把人權看成大事的國家
前些日子搭乘山手線的時候,有一位大腹便便的母親牽著幼子的手前來搭車。車內座位都被坐滿,優先席上坐著四十歲左右的上班族、從學校回來的女子高校生,以及大概接近六十歲的女性,但卻沒有人想離開座位把位子讓給這對母子。這樣的光景在最近顯然已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這不免令人感到遺憾。
一九六四年來到日本之後,我在日本居住已屆滿五十年。最近這十幾年間,我覺得日本人的道德好像真的退廢了下來。儘管直到一九八○年代結束並沒有特別感受到這件事,然...
作者序
前言
近代國民國家的教育上,國民教育和實業教育成為主流。但是,在我進入小學之前,尚仍以《三字經》、《千字文》為開始,也有所謂背誦「四書」的識學教育。雖然小學入學前能夠背誦「四書」的《大學》、《論語》、《孟子》,但不能背誦《中庸》。隨後,在小學一年級時,迎來了終戰。
或許也可以這麼看。我大概是台灣最後的舊漢學書房之生徒,和最後的日本語族之其中一人,是不是呢?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的教育畢竟是舊式的。高中的國文以難解的宋代理氣之學、朱子學和陽明學為中心,許多時間主要被用在文詞之註解。在國文的合格標準方面,《論語》和《孟子》的背誦被視為最低必要的條件。
的確,國語或國文科以外,也有「公民」等等的道德教育。因此,「仁義道德」和「善惡」之論議,不得不必然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的狀況已成為現實。於此,所謂「成為『道德之國』了嗎?」的疑問,從離開高中開始也都一直都存在著。
進入七○年代時,在我原本一直持有的道德觀上,發生了哥白尼式的轉向。與完全迥異的兩種道德觀之相逢,則是開端。
戰國武將中,著名的伊達政宗之家訓中有「過仁,則弱;過義,則執;過禮,則諂;過智,則辯;過信,則損」。然後,在「智仁勇」方面,有所謂的「過勇,則暴」。對此,明治初期的陸奧宗光外相在獄中有所謂的「義即利」的考察。其為分別不同的發現。
原本,在我幼時所度過的社會環境中,不僅「仁義道德」,「善」也是絕對的價值。哪裡談得上對於傳統、道德、價值的「反論」(Antithese),就連疑問也不被允許。更甚者,是連想都想不到。
日本社會是在多樣性上富饒的社會,是「什麼都有」的社會。以古代的故事作為分野,即便在同樣的近世或近代,雖然中國和朝鮮只容許朱子學,但在江戶的日本,不只是朱子學,無論神道或佛教,國學或陽明學,就連蘭學也都有。
從江戶時代的朱子學者開始,支那學者以及戰後的中國學者,似乎完全把中國諸子百家的思想當作自家藥箱中的至寶而禮讚之。然而,古代中國的諸子百家思想在人類的精神史中,幾乎就只是侷限於「目的方法論」的領域。也可說是古代的「實用主義」(Pragmatism)。
這樣若被稱為思想和哲學的話,幾乎是不可能的。不存在從純然「how to」(know how)的論域中脫離的可能性。在中國的思想史中,被冠以「認識論」而開始被談論者,是從佛教傳來之後,大概在七百年後誕生的宋代理學及氣學中出現的。理氣之學的集大成者朱子學也好、陽明學也好,只是盜用佛教哲學的用語,而對古典儒學進行再注釋而已。
作為對中國思想的評價之一例,有空海的「十住心論」。在其中,人類精神史的發展被分成十個階段。第一住心是異生羝羊住心;第二是愚童持齋住心;第三是嬰童無畏住心。從這裡往最高的秘密莊嚴住心,以及住心之發達、開悟的境地不斷地接近。從第一住心開始到第三住心為止被稱為「世俗之三心」,儒教是「第二住心」,老莊思想被歸類為「第三住心」。弘法大師的眼中所見之儒家、道家思想,只是稍微從動物和野蠻人那裡分離開來的東西。
我也在日中的文化摩擦和文明衝突中被育成,是經常冷靜地從第三隻眼的角度,並且從異文化和文明的比較中,嘗試來了解文化以及人的心和魂的其中一人。
中國以獨尊儒家為根基,只容許文人(讀書人、文化人)的士道。而也在兩千年以上的歷程中,想要對萬民強加以士道。
然而,在日本,有作為武士的武士道,也有作為石田梅岩所代表的町人道的「石門心學」,就連二宮尊德的農民道也都有。尤其在日本的精神世界中,有神道和佛道,其多樣性和豐富的精神性,實為世界之冠。這又成為日本人的底力,在無常而轉變成有為的世上,有無與倫比的適應力。
在這裡的半世紀以來,我受到出自日本人的心和魂的道德及支撐著它們的傳統文化的牽引,受其感動不知幾回。
當然,這不只是文化等方面的軟實力而已,我認為也可說是由於事實上,日本是在硬體的多樣性上也相當富足的豐饒社會的緣故。從自然的稟賦,或從社會的結構來看,只有日本才產生出絕對不會陷溺於全體主義國家的結構。對此,我感到相當確信。
正是如此,我也在半世紀的歷程裡,從日本人的心和魂中,持續不斷地探求超越善惡的價值觀。於是,也有不少的發現。
本書是對於從七○年代開始我所不斷追問的「德是什麼?」的問題,在片斷時刻中持續寫出的感想之集成,亦即對於倫理道德之我見。以二○一三年末滯日屆滿五十週年為一個段落,總括對於德之我見而欲促其問世。在這樣的思考下所出版的本書,若能成為讀者朋友們的他山之石,則是甚大的喜悅。
二○一三年十二月吉日
黃文雄 謹識
前言
近代國民國家的教育上,國民教育和實業教育成為主流。但是,在我進入小學之前,尚仍以《三字經》、《千字文》為開始,也有所謂背誦「四書」的識學教育。雖然小學入學前能夠背誦「四書」的《大學》、《論語》、《孟子》,但不能背誦《中庸》。隨後,在小學一年級時,迎來了終戰。
或許也可以這麼看。我大概是台灣最後的舊漢學書房之生徒,和最後的日本語族之其中一人,是不是呢?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的教育畢竟是舊式的。高中的國文以難解的宋代理氣之學、朱子學和陽明學為中心,許多時間主要被用在文詞之註解。在國文的合格標準...
目錄
導讀
第一章 今日,日本的道德正在荒廢中
第二章 日本的道德退廢了的理由
第三章 中國的道德最低的理由
第四章 善惡是什麼
第五章 「善惡之彼岸」的思想系譜
第六章 從原罪中所見的恥之文化
第七章 日本的道德教育之歷史及愛國心之論議
第八章 超越道德的日本文化
後記
導讀
第一章 今日,日本的道德正在荒廢中
第二章 日本的道德退廢了的理由
第三章 中國的道德最低的理由
第四章 善惡是什麼
第五章 「善惡之彼岸」的思想系譜
第六章 從原罪中所見的恥之文化
第七章 日本的道德教育之歷史及愛國心之論議
第八章 超越道德的日本文化
後記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