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全日本熱潮,任何人都能隨時在家操作的「健康革命」! 很多人不知道,動脈硬化、癌症、失智、憂鬱症……都和慢性發炎有關,
實際上,慢性發炎,正是體內失火、並持續悶燒的警訊。
本書作者池谷敏郎是日本心血管疾病權威,
他用淺顯的文字及圖解,說明慢性發炎的各種影響,並提供不依賴藥物,
就能阻斷病源、延緩老化,使全身器官變得更健康的保養祕訣。 ◎發炎本身無害,但若是慢性發炎,問題可就大了:
◆發炎是人體自我保護、治療的過程,也是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反應。
被蚊子叮咬後覺得癢、感冒嚴重時發燒,都是「急性發炎」的症狀。
◆無視慢性發炎在體內悶燒,最後就會引發大火,各種疾病接連上門。
例如,不及早治療牙周病,就會導致糖尿病。為什麼?
◆延緩老化要「抗氧化」,那麼「抗發炎」呢?兩者其實一樣重要。
人體在治療、排除外來異物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活性氧,
造成細胞氧化、糖化,導致肌膚產生皺紋,提高患病風險。
◆拿到健康檢查報告時,要看哪個數值才知道自己體內發炎狀況?
答案是CRP指數,高於0.30 mg/dl,就要注意了。
◎動脈硬化、癌症、失智、憂鬱症……都和「慢性發炎」有關:
動脈硬化:動脈之所以硬化,是因為血管發炎、形成斑塊所致。
腸炎:在人體所有器官中,腸子最容易老化、發炎。你知道嗎?
癌症:癌症發生、浸潤、轉移的背後,都躲著慢性發炎這個殺手。
憂鬱症:當大腦發炎、幸福賀爾蒙「血清素」分泌不足,人就開心不起來。
失智症:腦神經細胞無法再生,人就會失智,這也和發炎有關。
異位性皮膚炎:想擺脫「無限循環的皮膚搔癢」?方法超簡單!
◎越胖的人越容易發炎!因為體內有太多「第三脂肪」:
◆健康的人體只有兩種脂肪: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
但當體內脂肪量過多,細胞難以承載,這些無處可去的異位性脂肪,
就會蓄積在心臟、肝臟、胰臟等處,並產生悶燒。
◆所以,不喝酒的人也會得肝炎(非酒精性脂性肝炎);
冠狀動脈更會加速老化、脆化,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甚至猝死。
胰臟若被脂肪包圍而發炎,胰島素作用就會下降,最終導致糖尿病。
◎池谷醫師這樣替身體滅火,超簡單飲食與生活習慣小撇步:
◆發炎程度的關鍵在於「介質」的種類,分為「促進/抑制」兩種。
常用的沙拉油會促進發炎;亞麻籽油則能抑制發炎,兩者差在哪裡?
◆養殖鮪魚和野生鮪魚,該吃哪一種比較健康?為什麼?
為什麼加熱過的蔬菜(例如燙青菜、炒青菜)要比生菜沙拉好?
◆你有習慣性焦慮嗎?小心,這和同時抽三根菸一樣自虐!
學會作者獨創的3分鐘簡單體操,從此減少疲勞、緩解壓力!
隨書更附贈「體內發炎度」檢查表,立即檢測你的健康狀況。
能否提早抑制慢性發炎,將決定你的一生能否健康、長壽。
現在就跟著日本心血管疾病權威,一起滅身體的火,除萬病之源!
作者簡介:
池谷敏郎(Iketani Toshirou)
1962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東京醫科大學醫學院畢業後,進入母校附屬醫院第二內科,專門研究血壓和動脈硬化。1997年,出任池谷醫院理事長兼院長,專職心臟內科,專攻內科、循環系統科,至今仍活躍於臨床現場。同時擁有東京醫科大學心臟內科客座講師、日本內科學會認可內科專科醫師、以及日本循環器學會循環器官專科醫師等頭銜。
血管、血液、心臟等循環器官疾病權威,在電視節目和雜誌、報紙、演講等各個領域都可以見到他的身影,擅長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解說醫學常識,深獲好評。
譯者簡介:
羅淑慧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日文系畢業,曾擔任出版社編輯。2008年起專職翻譯,迄今已有60多本譯作,包含商業理財、經營管理、醫療保健、辦公室應用工具書、食譜、文學小說等領域。
聯絡信箱:Lo.Yosie@gmail.com
章節試閱
牙齦流血真的沒事兒?牙周病的真面目
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視慢性發炎在體內延燒,最終將引發各種嚴重疾病。一般人最熟悉易懂的案例就是牙周病。
牙周病正如其名,就是牙齒周邊部位的疾病。具體來說,就是支撐牙齒的骨頭(齒槽骨)或牙齦感染牙周菌,引起發炎現象。大家可能不知道,人類的嘴巴裡存在著數百種細菌,其中,造成牙周病的牙周菌,光是現在已知的種類就多達一百種以上,而且都很常見,所以任何人都有機會感染牙周病。
上述這些會侵入口腔裡的牙周菌是「厭氧細菌」(Anaerobic Bacteria),牠們會尋求不容易接觸到空氣的空間,潛入牙齒和牙齦之間,名稱為「牙周袋」的溝槽內。如果刷牙不夠確實、無法有效去除牙齒周邊的髒汙,潛藏在牙周袋裡的牙周菌就會不斷增生,同時製造出名為「牙菌斑」(Dental plaque)的黏稠物質,持續深入牙齒根部。
當牙周菌和牙周菌製造出的毒素相互作用後,就會在牙齦處引起發炎,這就是牙周病的開端。只要平日多加留意,每天刷牙時確實去除牙菌斑,或是定期到牙醫診所洗牙即可,如果置之不理,發炎的範圍就會慢慢擴大。當發炎擴散至支撐牙齒的齒槽骨,齒槽骨就會開始崩解;崩解範圍超過一半之後,失去支柱的牙齒就會輕微搖晃。
如果到了這種程度你還是不理會,齒槽骨就會完全崩解殆盡,牙齦也會跟著萎縮,牙齒就會搖晃得更厲害。除了齒列不整之外,日常進食也更不易咀嚼,最後導致牙齒脫落。
據說牙齦從開始發炎,一直到牙齒脫落,大約要歷時十五~三十年左右。也就是說,只要在這段期間內及早察覺發炎現象,並將原因排除,就不至於造成牙齒脫落。甚至,只要在牙齦發炎的初期階段及時處置,就可以讓牙齒百分之百地恢復健康。相反的,當發炎擴散至齒槽骨之後,崩解的齒槽骨、萎縮的牙齦就再也無法恢復原狀了。
然而,許多患者都是直到齒槽骨受損到一半,甚至當牙齒開始搖晃後,才甘願前往牙醫診所就診。因為牙周病並不像蛀牙那樣會有明顯疼痛的症狀,所以往往容易被人們忽略。
剛開始,牙周病只是使牙齦邊緣變紅,在刷牙時造成輕微出血。這樣的零星火光,在持續悶燒了十年、二十年後,就會導致失去牙齒這個重要器官的「燎原大火」。各位不妨想像一下,這類發炎現象如果同樣發生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不是非常可怕嗎?
能否提早抑制慢性發炎,將決定你一生是否長壽健康
牙周病除了會造成牙齦出血、牙齒脫落之外,近年還因醫界發現其與全身性疾病之間密切相關而備受矚目,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糖尿病。過去,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往往會跟著罹患牙周病,同時也容易引發其他的重症,而最近的研究發現,兩者之間有著逆向的因果關係。
也就是說,只要有牙周病的人,就很容易罹患糖尿病,甚至其他重症。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當牙齒周圍生成牙周菌之後,同時也會產生各種引起發炎作用的介質(Mediator),這類介質會順著血液流遍全身,阻礙胰島素降低血糖值。
動脈硬化也是相同的情況。世界各地已有許多報告指出,曾在動脈硬化患者的血管中發現牙周菌。換句話說,原本源自於口腔的發炎,有很高的機率會演變成未來身體他處的發炎。猶如熊熊大火中不斷飛濺的火花一般,只要在一個部位悶燒,就可能延燒至遙遠的某處,在另一處形成新的火場。
異位性皮膚炎怎麼治?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近來有增加的趨勢。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二○一四年患者調查》,全國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大約有四十五萬六千人左右。
我於一九六二年出生,在我小的時候,印象中身邊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同學年孩童,只有一∼二名。可是,現在患有皮膚問題、肌膚乾燥的孩子卻相當多。
另外,大家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印象,是否仍為「大多好發於孩童,成年後就會自然痊癒的疾病」呢?其實,最近成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例不斷攀升。從小得過異位性皮膚炎,長大之後仍然沒有痊癒;或是成年後開始復發,尤其是三十歲、四十歲還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都比過去增加許多。
從異位性皮膚炎中的「炎」字就可以知道,此症狀也是起因於慢性發炎的一種疾病。在學術上,異位性皮膚炎的定義為伴隨發癢的濕疹,病症反覆且時好時壞,同時難以治癒的皮膚疾患,但基本上,濕疹本身就是在肌膚引起的發炎。
先替大家解說一下皮膚的構造,皮膚從外側開始,由表皮、真皮、皮下組織三層組織所構成。前文介紹過「被蚊子叮咬而腫脹」的例子,是指覆蓋在皮膚最外側的表皮發炎。更詳細解釋的話,是因為肌膚被蚊子叮咬(蚊子的唾液進入體內),受到刺激之後,「肥大細胞」(Mast Cell,又稱肥胖細胞)會散發出平時貯藏在細胞內的「組織胺」(Histamine)等介質,並發出「現在開始發炎」的命令。
收到這個命令之後,表皮就會發炎,同時向腦部傳達「發癢」的訊息。發癢是個相當棘手的問題。因為一旦覺得癢,人就會想去抓,不小心刮傷表皮之後,就會進一步引起發炎,使皮膚炎惡化,然後發癢的症狀就會愈發嚴重……自此陷入反覆發癢的無限循環。
儘管知道發癢不能抓,人往往還是會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搔個幾下以求舒緩。這是因為在抓癢之後,腦部的報償系統(Reward System)將會產生作用,因此在身體發癢的時候抓癢,腦部會得到快感的回饋。
防禦功能下降與過敏體質,導致症狀反覆發作
以上所述都是一般的皮膚搔癢,異位性皮膚炎則有一點複雜,患者有下列兩種狀態。一是皮膚的防禦功能下降;另一種則是容易對刺激產生過敏(也就是具有過敏體質)。
我們先從皮膚的防禦功能下降談起。皮膚本身擁有防禦機制,可防止異物從體外侵入,同時避免體內的水分等流失。然而,當防禦功能下降時,皮膚就會呈現異物容易侵入體內的狀態,進而引起發炎。此外,當皮膚表面的防禦功能減弱,人體為了加強防範敵人的入侵,平常只延伸至表皮和真皮交界處的神經,就會冒出頭,伸展至表皮部分。也就是說,到了這個階段,皮膚對刺激的反應會變得更加敏感,所以就更容易引起發炎。
大家回想一下,冬天濕度較低、肌膚乾燥的時候,是否有過肌膚發癢的情況?這就是因為皮膚的防禦功能減弱,而變得容易發炎的緣故。
異位性皮膚炎的另一種成因是過敏體質,簡單來說,就是在面對各種刺激時,容易主動製造出抗體。誠如大家所知,身體碰到有害物質入侵的時候,會製造出相對應的抗體來抵禦。例如,對塵蟎過敏的人,會製作出大量對抗塵蟎的抗體;對貓過敏的人,則會產生大量對抗貓毛的抗體。
此外,具有過敏體質的人,體內對抗各種物質的抗體,也比其他人來得更多。換句話說,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本身就容易製造出對抗各種物質的抗體,若再加上防禦功能下降,異物大量入侵、導致敏感的神經容易受刺激……如此一來,發炎的症狀自然會不斷反覆、持續。
如何擺脫無限循環的皮膚搔癢?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擺脫發癢的循環、有效改善這種狀況呢?
為了阻斷發癢的惡性循環,通常都得塗抹含有皮膚科處方的類固醇軟膏來抑制發炎,但那也只是抑制症狀的療法,充其量只是治標不治本。
就根本性的對策來說,我建議大家確實做好保濕工作,強化皮膚已減弱的防禦功能,這一點最為重要。另一件事則是找出造成過敏反應的原因,並避免接觸過敏原,不過,要從日常生活中將之完全排除,應該相當困難。
綜合以上所述,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把身體改變成不容易引起發炎的體質(尤其要吃正確的油類,以增加體內抑制發炎的介質)。現階段大家先建立基本觀念:只要抑制體內的發炎,肌膚發癢的狀況通常也能獲得改善。
越胖的人越容易發炎
日常生活中如果飲食過量,多餘的熱量就會以中性脂肪的狀態,蓄積在脂肪細胞裡,長久下來,脂肪細胞會逐漸變大,一旦負荷超過極限,脂肪細胞就會自動增加,以消耗這些過多的脂肪。
就像這樣,當聚集在皮膚下方的脂肪細胞膨脹、增多之後,皮下脂肪就會增加;聚集在腹部周圍的脂肪細胞膨脹、增多之後,內臟脂肪就會變多。但這樣還沒完,如果還有更多脂肪產生,就連皮下脂肪、內臟脂肪也無法完全收容的時候,這些無處可去的脂肪就會進入「脂肪細胞以外」的部位。
最後,就連心臟、肝臟、胰臟、肌肉(骨骼肌)等原本不該有脂肪附著的部位,也會被脂肪盤據。換句話說,這些多餘的脂肪會跑錯地方,蓄積在心臟的心肌細胞、肝臟的肝細胞、胰臟的β細胞、骨骼肌(Skeletal Muscle)的肌細胞(Muscle Cell)等,這些原本不具備蓄積中性脂肪功能的各種體細胞裡。
這就是在皮下脂肪、內臟脂肪之外的第三種脂肪,也就是所謂的異位性脂肪(Ectopic Fat)。
為什麼我明明不喝酒,卻還是得了肝炎?
脂肪附著在原本應該不會有的地方,當然不是件好事。異位性脂肪一旦蓄積,該部位就會開始慢性發炎、產生悶燒。
例如,肝臟如果有多餘的脂肪附著,就會在該處引起發炎,肝臟的細胞會因此虛弱、壞死。因為免疫細胞之一的巨噬細胞會包圍該處,並攻擊原本健康的細胞,最後引發肝炎。
這種類型的肝炎稱為「非酒精性脂性肝炎」(NASH)。大家對肝炎的印象或許都是飲酒過量,但其實不喝酒的人,也會罹患肝炎。健康檢查之後,聽到醫師說:「你有脂肪肝,要少喝點酒喔!」你可能會很疑惑:「我明明沒有喝酒啊,怎麼會這樣呢?」或許就是蓄積在肝臟的脂肪搞的鬼,還是快快減肥比較實在。
另外,當肝臟或肌肉有多餘的脂肪附著時,胰島素的效能就會變差。肝臟或肌肉會在胰島素的協助之下,把血液中的葡萄糖蓄積成能量。然而,異位性脂肪一旦增加,胰島素的作用就會下降,人體吸收糖類的功能就會停滯。
發炎的介質隨著脂肪入侵心臟
除了肝臟之外,更恐怖的是,附著在心臟周圍的異位性脂肪。這些脂肪會順著細小血管,把那些會引起發炎的介質,送進負責運送氧氣和營養進入心臟血管的冠狀動脈,使冠狀動脈悶燒、加速老化與脆化。
而且,這種因發炎引起的損害,速度遠比冠狀動脈本身的自然老化(動脈硬化)還要更快。同時,負責把營養送進心臟的冠狀動脈,也有可能因此阻塞。因此,異位性脂肪的存在可說是相當危險。
總而言之,這些會到處跑來跑去的多餘脂肪,會像流氓一樣盤據在原本不應該存在的部位。對人體來說,異位性脂肪就是個陌生且詭異的傢伙,免疫系統會將之視為攻擊對象,並在戰鬥的過程中引起發炎、慢慢地侵蝕身體。
既是「大自然的恩惠」,就要連皮、帶籽完整享用
我很常被問到:「抗氧化力特別高的蔬菜是什麼?」但天底下並不存在「只要吃了這個,就百分之百沒問題」的萬能食材。
就拿青花菜的嫩芽:青花椰苗(Broccoli Sprout)來說吧,雖然各供應商種植的產品一定有差異,不過概括來說,青花椰苗所含的蘿蔔硫素,是成熟青花菜的十倍、二十倍之多。蘿蔔硫素是擁有強大抗氧化力的植化素,儘管如此,並不代表只要每天都吃青花椰苗就可以高枕無憂。
我的建議是,與其每天吃固定的蔬菜,不如搭配不同種類,同時攝取抗氧化力較高的維生素E、維生素C和植化素,更能夠提高效果。
另一個重點是完整食用。植物外側的外皮及內部的種子都含有植化素,所以連皮、帶籽地一起吃下肚,才不會辜負這些大自然的恩惠。
以下,我們就透過Q&A的形式,來談談蔬菜水果的相關知識。
Q 1:下列哪種方法,可以更有效攝取蔬菜中所含的植化素?
①生菜沙拉
②加熱食用的蔬菜(如燙青菜、炒青菜)
A:若想完整攝取植化素,建議加熱調理。
依照營養素種類的不同,有些蔬菜生吃比較好,有些則是加熱較佳。本題的重點為「如何更有效地攝取植化素」。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植化素的所在位置。植化素藏在堅硬的細胞壁裡,被包圍在細胞膜當中,處於植物細胞深處。如果直接將蔬菜生吃,有時植化素很難在體內分解,而是會在仍被包覆於細胞內部的狀態下,原原本本地被排出體外。因此,比起生菜沙拉,我更建議將蔬菜加熱後食用。所以正確解答是(2)。
植化素可耐高溫,所以加熱、破壞細胞壁後再食用,可以更有效地攝取植化素,達到抗氧化的效果。順道一提,青花菜、花椰菜、芽甘藍、高麗菜等富含的維生素C,具有易溶於水且不耐高溫的特性,因此在烹煮或泡水時,要盡可能地縮短時間。
Q 2:下列哪種方法可有效吸收菠菜、小松菜、青江菜的β-胡蘿蔔素?
①炒
②煮
A:綠黃色蔬菜富含的β-胡蘿蔔素,建議和油一起攝取。
β-胡蘿蔔素是植化素的一種,藏於許多鮮豔色澤的綠黃色蔬菜(如南瓜、胡蘿蔔等)裡頭。食用β-胡蘿蔔素之後,有一部分會在體內被轉換成維生素A,有利於維持皮膚、黏膜和眼睛的健康。
β-胡蘿蔔素的特徵是脂溶性,只要和油脂一起攝取,就可以提高在體內的吸收率。所以,比起水煮,用油炒更能夠提高攝取量,因此正確答案是(1)。
雖然醃漬蔬菜或生菜沙拉都相當美味,但仍建議以熱炒或烹煮的方式料理,再淋上沙拉醬或Omega-3 食用油、橄欖油,β-胡蘿蔔素的吸收率就更高了,同時還能強化抗氧化力。
順道一提,芝麻含有大量的脂類,所以吃綠黃色蔬菜時,搭配芝麻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Q 3:若要提高蒜頭的抗氧化力,哪種方式最好?
①磨成泥
②切碎
③切片
A:蒜頭磨成泥最有效,先預備起來放著吧!
說到蒜頭,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於一九九○年發表了《計畫性食品金字塔》(Designer Foods Pyramid),在「有效預防癌症的食物一覽表」中,把蒜頭定位在其金字塔的最頂端。蒜頭究竟有什麼驚人之處?最值得關注的就是「阿離胺酸」。蒜頭的獨特氣味就源自於阿離胺酸,具有相當強大的抗氧化作用。
當蒜頭裡的「蒜胺酸」(Alliin)成分遭到破壞、分解後,就會產生阿離胺酸。大家是否想到了什麼?沒錯,切蒜頭的時候,總是會散發出刺鼻的味道。那就是阿離胺酸所散發出來的氣味。蒜頭切得越細碎,阿離胺酸就會增加越多。因此,增加阿離胺酸的最佳方法就是磨成泥;其次則為切碎。因此正確答案是(1)。
值得注意的是,把蒜頭磨成泥或切碎後,在空氣裡閒置一段時間,阿離胺酸就會增加得更多、抗癌效果也會更好。
牙齦流血真的沒事兒?牙周病的真面目
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視慢性發炎在體內延燒,最終將引發各種嚴重疾病。一般人最熟悉易懂的案例就是牙周病。
牙周病正如其名,就是牙齒周邊部位的疾病。具體來說,就是支撐牙齒的骨頭(齒槽骨)或牙齦感染牙周菌,引起發炎現象。大家可能不知道,人類的嘴巴裡存在著數百種細菌,其中,造成牙周病的牙周菌,光是現在已知的種類就多達一百種以上,而且都很常見,所以任何人都有機會感染牙周病。
上述這些會侵入口腔裡的牙周菌是「厭氧細菌」(Anaerobic Bacteria),牠們會尋求不容易接...
推薦序
別讓發炎成為百病之源
美國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
人類是地球上四種不會自行製造維生素C的哺乳動物之一,但由於原始人的生食中含大量維生素C,所以沒事;現代人新鮮蔬果攝取普遍不足,再加上常常攝取油炸物,維生素C不但破壞殆盡,還攝入大量自由基,此外,過度操勞、睡眠不足,都會導致體內氧化壓力增加,最終使身體傾向發炎。
被蚊蟲咬傷,或被鐵釘刺傷,健康的人傷口很快癒合,但若拖拖拉拉,就是發炎體質。我們可以用傷口癒合的速度,來判斷一個人免疫系統是否正常。本書中提出許多證據,解說許多慢性病皆源於發炎失控,甚至癌症的前身就是發炎。
所以現代人若要健康無病,必定得正視發炎,甚至定期檢驗發炎指數,例如CRP。書中提到很多抗氧化、抗發炎的方法,身體力行就可避免慢性病纏身。
近年來世界各國的肥胖率不斷攀升,光是美國,一年就要花兩百億美金在減肥產業,但成功者卻不到二%。這是因為方法錯誤。肥胖者的體內會釋放較多促進發炎的細胞激素,換句話說,肥胖者容易發炎、生病,難怪長壽村內沒有胖子。
由於肥胖細胞具有胰島素抗性,所以肥胖的人容易產生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總而言之,減肥不只是為了外型美觀,更是為了健康與長壽。傳統高醣低脂的減肥法屢屢失敗,而近年來在歐美興起的低糖高脂飲食(生酮飲食),被證實是最強效、最安全、最不容易復胖的減肥法。酮體更可以啟動很多基因,促進抗氧化酵素的合成,因而達到抗氧化、抗發炎、抗老化的目的。
大量新鮮無毒蔬果,加上一夜好眠,是抗發炎的基本條件。若經常外食或行程忙碌,則必須善用現代科技,補充天然營養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維生素C與Omega-3必需脂肪酸。不必擔心副作用,因為高品質維生素C唯一的副作用就是腹瀉,不會有腎結石的問題。魚油含有豐富的EPA和DHA,有消炎和消水腫的效果,還可以疏通血管和保護神經。
書中提到的體操和泡澡,都可以提高副交感神經,達到放鬆與修復的效果,是抗發炎的有效療法。紓壓是現代人必備的技巧,若經常與壓力為伍,則容易釋放腎上腺荷爾蒙,導致粘膜容易受損、血糖上升、末梢循環障礙,壞處不勝枚舉。過勞是現代人常見的現象,若不懂得放慢腳步與適度休息,會使體內發炎失控,輕者早衰,重者加速心腦血管疾病的產生,而可能致命。
最後,要提醒讀者,發炎並不是件壞事,是身體修復或清理外來物的必經過程,但發炎失控,卻是百病之源。大家千萬要注意身體傳遞出來的訊號,不要輕忽,如此才能長命百歲、健康無病。
(本文作者陳俊旭是臺灣第一位美國自然醫學博士,除了國內外完整醫學訓練外,還領有美國正統自然醫學醫師執照。截至二○一八年為止,著有健康叢書十本,並常受邀在美國、加拿大、臺灣、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巡迴演講。二○○九年開始於臺灣、美國兩地開設健康課程;二○一○年成立「臺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與「健康之音」網路廣播電臺,以提供全方位的健康醫療服務。)
別讓發炎成為百病之源
美國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
人類是地球上四種不會自行製造維生素C的哺乳動物之一,但由於原始人的生食中含大量維生素C,所以沒事;現代人新鮮蔬果攝取普遍不足,再加上常常攝取油炸物,維生素C不但破壞殆盡,還攝入大量自由基,此外,過度操勞、睡眠不足,都會導致體內氧化壓力增加,最終使身體傾向發炎。
被蚊蟲咬傷,或被鐵釘刺傷,健康的人傷口很快癒合,但若拖拖拉拉,就是發炎體質。我們可以用傷口癒合的速度,來判斷一個人免疫系統是否正常。本書中提出許多證據,解說許多慢性病皆源於發炎失控,甚至癌症的...
作者序
前言
擺脫疾病、延緩老化,都得從抗發炎做起
「人體會隨著發炎而逐漸老化。」看到這段話,或許有人會覺得一頭霧水。如果你曾經在其他書籍或是電視節目看過類似議題,也許還會質疑:「不是說『人體會隨著血管老化而變老』嗎? 怎麼現在又說是因為『發炎』呢?」
誠如大家所知,血管的功用是把人體所需的營養和氧氣送至全身細胞,同時收回所有不需要的老廢物質。就像棒球隊經理那樣,正因為有血管的捨己奉獻,全身的細胞才有動力活動。
由此可見,血管老化與全身的老化息息相關,這是不爭的事實。年輕的血管既柔軟又具有彈性,隨著年齡增長,血管會逐漸硬化,並於內側形成斑塊(plaques,即動脈硬化斑,血管中的障礙物),使血液通道變得狹窄、易破裂,這就是血管老化的徵兆。但其實動脈硬化這種血管老化現象,也和發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甚至,最近也有相關研究發現:
不光是老化,糖尿病、癌症、憂鬱症、阿茲海默症、異位性皮膚炎等現代疾病,也隱藏著「發炎」這個共通原因。
「發炎」究竟是什麼?
各位聽到發炎二字,腦海中會最先浮現何種印象?就我個人經驗來看,要成為醫師,就一定要學會辨識發炎症狀。包括:發紅、腫脹、疼痛(發癢)、發燙(簡稱:紅、腫、痛、熱),這四種症狀稱為發炎的四大特徵。「只要又紅又腫、發燙,同時又有疼痛感,就可能是發炎」,這是每位醫師在求學階段都會習得的觀念。
簡單來說,被蚊子叮咬之後,該部位會馬上出現紅腫症狀,摸起來也會硬硬腫腫的。這種時候,雖然癢的感受大於疼痛,但其實也是典型的發炎。這是因為人體會對蚊子唾液裡的物質(對身體而言的異物)產生排斥,為了排除那些物質,進而產生所謂發炎反應。
其實,發炎本身並無害,而是保護、治療身體的必經過程,也是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時的反應。身體會排除外來的有害入侵者,在組織受傷時主動修復。而在這個排除、修復的過程中所引起的反應就是發炎,醫學上的全稱為「急性發炎」。
然而,當急性發炎無法排除,演變成慢性發炎時,就會引發各種嚴重的問題,這也是本書將探討的主題。我們可以把急性發炎想像成大火,一般來說,及時搶救、趕緊撲滅就沒事了,但如果遲遲無法找出發炎原因,或是因為免疫系統失衡、年齡增長等,就會導致身體長期悶燒;體內的免疫系統更會因此失調,並反過來攻擊你的身體。
慢性發炎會使(原本不是攻擊對象的)健康組織也遭受攻擊,內臟更會因此遭到破壞,最終引發各種不同的生活習慣病(舊稱文明病,即糖尿病、高血壓等現代常見疾病),並加速人體老化。
此外,慢性發炎的可怕之處在於,最初症狀並不明顯,幾乎無法察覺。更糟糕的是,就算你真的在發病之後覺得哪裡怪怪的,但因慢性發炎而嚴重損傷的部位,大多都是些無法修復的症狀,即使就醫也很難治癒(例如癌症、失智症等,後段將詳述),相當難纏。
乍看之下毫無關係的疾病,其實都有共通點
心臟病、腦中風,是動脈硬化所引起的血管疾病。
癌症是基因受損而產生的疾病。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Alzheimer Dementia),是腦部萎縮的疾病。
糖尿病是胰島素功能不足,導致血糖值居高不下的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則是皮膚的疾病。
大家是不是也認為,各種疾病的原因都不相同,彼此之間互不相干?這就和平時至醫院求診一樣,心臟不舒服就看心血管疾病科;失智症就去神經內科或精神科;糖尿病找內科或內分泌科;異位性皮膚炎就看皮膚科等。各疾病的科別都不同,負責看診的醫師也是採用不同的方式替病患治療。
然而,最近卻有研究發現,乍看毫無關係的疾病,其實都和慢性發炎脫不了關係。最具決定性的事實就是「氣喘治療法的演進」。專家們直到近半個世紀前才發現,慢性發炎其實才是氣喘病的真正原因。
時至今日,氣喘已被視為「支氣管持續輕微發炎」的疾病,不過,這也只是近五十年才廣為人們接受的事實。過去,人們知道的是,氣喘只會在氣管變得狹窄的時候發作,在一般的情況下,氣管便會恢復成正常狀態。因此,在一九六○年代以前,氣喘一直被視為「原因不明,會使氣管反覆收縮的疾病」。為此,過去主要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治療氣喘,企圖針對收縮的氣管對症下藥。
後來又有研究發現,在沒有發生氣喘的期間,病患慢性的輕微發炎仍會一直持續,這是為什麼呢?眾人對此感到好奇,治療方法也隨之改變。醫界開始採用類固醇吸入劑(Inhaled Steroids)等消炎藥,並將治療焦點轉為「抑制發炎」。
在這之後,就像中了頭彩一樣,死於氣喘的人數頓時驟減,這種針對發炎症狀的治療法,也開始流傳到全世界。一九九五年時,日本國內死於氣喘的人數超過七千人之多;二○○○年時,已下降至五千人;現在則不到兩千人。
由此看來,只要能找出上述疾患的根源(即慢性發炎)、調整治療方式,就可以將疾病連根拔除,拯救更多生命。
我治癒了「謎樣血管炎」的患者
以下我再舉一個有關慢性發炎的例子,最近有位女患者到我的診間求診,我為此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她帶著友人的介紹函,專程從大阪來到我位在東京秋留野市(編按:位於東京都西方)的診所。
那位患者從年幼時期便開始學習爵士舞,過了二十歲後,身體開始出現莫名的皮膚炎症狀,迫使她放棄了熱愛的舞蹈,目前從事辦公室的工作。
我看見她整雙腿遍布著隱約的紅紫色斑疹,因為討厭被人看見這樣的醜態而不敢穿裙子。就算想藉由跳舞釋放壓力,卻因為醫師交代跳舞可能導致症狀惡化而作罷,這件事令她相當沮喪。
據說,在來東京找我看診之前,她已經跑了八間醫院,在多位專家的診察下,確診為「多發性結節性動脈炎」(Periarteritis nodosa,簡稱PAN),並施以類固醇治療,但病情卻遲遲沒有好轉。於是她才從大阪遠道而來。
然而,我的專業領域是內科和心臟血管科(即血管或心臟專門),就連大阪那幾位擁有相關專業背景的研究所教授都無計可施了,身為門外漢的我還能做些什麼呢?
我的想法是,所謂多發性結節性動脈炎,是血管壁莫名持續發炎的疾病,簡直就是「謎樣的血管炎」。不過,這名患者都專程跑一趟了,我還是得盡自己所能協助她,於是我便針對就醫和飲食方面的生活習慣提出建議。
該名病患本身也很希望病情能有進步,所以她很安分地遵守醫囑。一年半之後,某天我突然想起她,心中念著「不知道她現在情況如何」時,她突然穿著裙子,從家鄉千里迢迢地來登門拜訪。她笑容滿面地說:「我的病情已經好轉了,今天特地來向醫師答謝!」
她的雙腿不光是隱約浮現的斑點變淡了許多,就連其他部位的肌膚、頭髮也都變漂亮了,甚至手腳冰冷的問題也改善了不少。據說這些體質的變化,在她調整生活習慣的數月之後開始出現,十分令人感動。
稍加留意,就能避免慢性發炎在體內悶燒
為什麼這位病患能夠好轉?其方法和理由有以下兩個關鍵,我會在後續篇章中仔細說明:
◎ 避免接觸會引起發炎的物質。
◎ 多做能夠抑制發炎的事情(可從飲食及生活習慣調整)。
就是這麼簡單。以此患者的情況為例,她的皮膚問題是伴隨血管發炎而來的症狀,而慢性發炎正是血管老化的最大原因,同時也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病灶,因此,著眼於發炎對症下藥,對各種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絕對有幫助。換句話說,只要能夠提早抑制發炎,就能一口氣預防各種不同的疾病。
我提供的方法非常簡單,不需要吃什麼昂貴的藥物,只要從日常生活中養成一些好習慣、並調整飲食攝取即可。就像我給這位女患者的建議一樣,任何人都可以輕易辦到。
讀到這裡,大家覺得如何呢?「咦?發炎有這麼嚴重嗎?」原本像這樣對發炎心存懷疑的人,現在是否能夠接受本書的主張了呢?以下是全書的結構說明:
第一章將向各位介紹,慢性發炎如何產生、會有什麼影響。
第二章將說明動脈硬化、癌症、憂鬱症和異位性皮膚炎等,現代疾病和發炎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則會解說「肥胖」這個致使慢性發炎持續擴張的最大主因。
而在第四、第五章的「對策篇」中,我將具體說明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的習慣,有效抑制慢性發炎。
雖然年齡增長所伴隨的不可抗拒因素,以及其他許多現代醫學無法解決的複雜問題,也是造成人體慢性發炎的原因,但還是有許多「可及時抑制的發炎症狀」,能藉由改善生活習慣而避免。
現代社會罹患癌症、憂鬱症、失智症、糖尿病等疾病的人之所以持續增加,就是因為人們身上都存在著(原本可及時撲滅的)發炎「火種」。慢性發炎就在這種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悄悄地、一點一滴地侵蝕我們的身體。
其實,持續埋下慢性發炎這顆火種的人,正是我們自己。大家回想看看,成天久坐、不運動、吃精緻食物、熬夜……你真的有很愛惜自己的身體嗎?不當的飲食習慣、壓力、菸酒等,都會助長體內悶燒。
本書將介紹能有效杜絕慢性發炎的具體方法,一切就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你一定會一天比一天更健康。
前言
擺脫疾病、延緩老化,都得從抗發炎做起
「人體會隨著發炎而逐漸老化。」看到這段話,或許有人會覺得一頭霧水。如果你曾經在其他書籍或是電視節目看過類似議題,也許還會質疑:「不是說『人體會隨著血管老化而變老』嗎? 怎麼現在又說是因為『發炎』呢?」
誠如大家所知,血管的功用是把人體所需的營養和氧氣送至全身細胞,同時收回所有不需要的老廢物質。就像棒球隊經理那樣,正因為有血管的捨己奉獻,全身的細胞才有動力活動。
由此可見,血管老化與全身的老化息息相關,這是不爭的事實。年輕的血管既柔軟又具有彈性,隨著年齡...
目錄
推薦的話別讓發炎成為百病之源/陳俊旭
前言擺脫疾病、延緩老化,都得從抗發炎做起
第1章多病體質和健康寶寶差在哪?
──關鍵在於體內「慢性發炎」程度不同
1發炎,也有好、壞之分
發炎本身無害,但若是慢性發炎就不妙了
2無視悶燒(慢性發炎)蔓延,最後就會引發大火(重大疾病)
防患要趁未然,抗發炎也是同樣道理
3當慢性發炎在全身延燒……後果不堪設想
牙齦流血真的沒事兒?牙周病的真面目
能否提早抑制慢性發炎,將決定你一生是否長壽健康
4任何人或多或少都會「自燃」
體內老化細胞太多,也會造成慢性發炎
5為什麼有的人會反覆發炎?關鍵在於介質
介質一旦失衡,免疫系統就會失常
6抗發炎,就是在抗氧化
蘋果發黃、鐵塊生鏽都是氧化
氧化和發炎幾乎是同時發生
氧化、糖化、發炎三大反應,加速人體老化
7健檢報告要看哪個數值,才能確認體內發炎程度?
慢性發炎的安全判斷,要比標準範圍再低一點
8為了持續享受人生到最後一刻,你得留意這些
能否活得健康、長壽的分歧點
第2章從疾病類別看體內發炎:人為什麼會生病、痊癒?
──生活小毛病、過敏、癌症的背後都是慢性發炎
1【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的四個階段
預防猝死,你該知道的事
2【腸炎、大腸癌、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
就連安倍首相也得過的罕見腸病
「2:1:7」健康法則
秋葵、芋頭等黏滑類的食材能守護腸道
3【癌症】
發炎總在發癌前
最新研究證實:基因編輯酵素將促使癌症生成
癌症發生、浸潤、轉移的背後,都躲著慢性發炎
4【憂鬱症】
血清素分泌不足的真正原因
壓力賀爾蒙過多,腦部組織就會受損
5【失智症】
失智,是因為腦神經細胞再生機制受阻
6【異位性皮膚炎】
防禦功能下降與過敏體質,導致症狀反覆發作
如何擺脫無限循環的皮膚搔癢?
7【花粉症】
好消息!不必吃藥就能擺脫花粉症的方法
8【支氣管性氣喘】
全新的氣喘療法:針對慢性發炎對症下藥
第3章越胖的人越容易發炎
──別讓「第三脂肪」(異位性脂肪)縮短你的壽命
1人越胖,體內悶燒就越嚴重
你是大肚腩的「蘋果型體型」嗎?小心了!
2為什麼有的人會胖到「滿出來」?因為脂肪細胞沒有極限!
肥胖者體內的脂肪細胞,就像客滿的電車,擠爆了!
3再繼續胖下去,脂肪就會產出有害物質
能有效抑制發炎,近來備受矚目的脂聯素
體內被脂肪組織塞爆後,就會悶燒、缺氧
4肥胖帶來的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脂血症
肥胖與高血壓、高脂血症息息相關
內臟脂肪型肥胖加上三高——心血管的死亡四重奏
5當異位性脂肪附著到心臟,冠狀動脈就危險了!
為什麼我明明不喝酒,卻還是得了肝炎?
發炎的介質隨著脂肪入侵心臟
6減肥是最有效的抗發炎藥
衝擊的真相!胖子不容易吃飽,這是真的!
你比年輕時還要胖了嗎?注意了!
認真減肥就是在替身體滅火
第4章對策篇1:抑制發炎的健康飲食法
──醫師教你這樣吃,選對介質,體內不再悶燒
1體內的慢性發炎,會隨著年齡增長惡化
2EPA、DHA可抑制慢性發炎
3「EPA:花生四烯酸=1:1」最為理想
4沙拉油會促進發炎、亞麻籽油則能抑制發炎
5現代人的EPA、DHA吃得都不夠多
6跟著心血管權威這樣吃,有效抑制發炎
7少吃甜食、油炸物,別讓反式脂肪酸害你生病
8「抗氧化力」較強的蔬菜,「抗發炎力」也較高
9既是「大自然的恩惠」,就要連皮、帶籽完整享用
第5章對策篇2:抑制發炎的生活小撇步
──改善體質,你得先放鬆
1三分鐘簡單體操,打造健康身體,從此不知疲勞為何物
體內消防操1:身心靈都舒暢!釋放壓力的「殭屍體操」
體內消防操2:訓練你的副交感神經!「身體石頭布體操」
體內消防操3:提高入浴的放鬆效果!「泡澡石頭布體操」
2戒菸就是在抗發炎
3焦慮等於「同時抽三根香菸」的自虐行為
4利用漢方藥改變體質、告別發炎
推薦的話別讓發炎成為百病之源/陳俊旭
前言擺脫疾病、延緩老化,都得從抗發炎做起
第1章多病體質和健康寶寶差在哪?
──關鍵在於體內「慢性發炎」程度不同
1發炎,也有好、壞之分
發炎本身無害,但若是慢性發炎就不妙了
2無視悶燒(慢性發炎)蔓延,最後就會引發大火(重大疾病)
防患要趁未然,抗發炎也是同樣道理
3當慢性發炎在全身延燒……後果不堪設想
牙齦流血真的沒事兒?牙周病的真面目
能否提早抑制慢性發炎,將決定你一生是否長壽健康
4任何人或多或少都會「自燃」
體內老化細胞太多,也會造成慢性發炎
5為...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