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網路發展來龍去脈,掌握數位創業關鍵法則
創業,一點都不難!
懂得利用現成數位工具,立馬搖身變成小老闆。
在此之前,你需要認識「平台」為何?
他人如何透過螢幕賺錢?社群操作有何要點?
怎麼募集資金?創業計畫書如何寫?
有了這些知識,再注入獨有的創業點子與熱情,
下一個傑出創客就是你!
本書幫助讀者了解過去二十年來全球最熱門、成功的數位公司典範,並快速掌握未來十年工業革命4.0翻天覆地的趨勢,是一本能夠幫助大學新鮮人或一般求職者進入數位公司工作的入門參考書。熟讀此書及練習各章節內容,將能深入了解「網路行銷」、「社群行銷」等數位工作的內涵,對於希望藉由數位工具踏入創業第一步的讀者而言,本書更是不容錯過的超級實用工具書!
此外,書中對於當前網路、手機、平板、數位電視、數位看板、VR、AR、MR及CR……等等數位平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趨勢發展,有著深入淺出的說明,之於即將到來的大數據、物聯網爆炸性的發展,同樣有著詳細的分析解說。書中不但教導讀者們如何在千變萬化的社群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甚至鉅細靡遺的引導讀者如何跟著每個章節的「創業筆記」實作練習,一步步寫出個人獨屬的「創業計畫書」,讓創業好點子成為具體可行的方案。
現下眼前,數位創業已經成為全球最熱門的議題之一。尤其在全國大專院校陸續成立創客中心的同時,老師、業師與同學不斷從生活中發想各種有創意的點子,再導入企業及政府的相關資源,由老師們協助帶領同學從校園開始實踐,創業不再遙不可及。也因為如此,上班族及一般社會人士若還不正視數位創業的潮流趨勢,未來恐怕引領風潮者,將會是比你我都年輕許多,擁有熱情、夢想、創意及執行力,新一代的「創客」們!
作者簡介:
廖建鈜
一位在數位領域執著的浪人,從1995年開始從事數位平台的墾荒工作,從自行創業的網路公司、協助企業規劃網站及行銷,並依據企業發展策略融入消費者所需,在資料庫整合中灌注創意想法,所完成電子商務、網路行銷相關的專案,總計超過200個。
期間並與中華電信共同推動三年三百萬人上網計畫;與IBM廣通科技推動電子商務SET機制,建置女性內衣線上專賣;與廣告公司推動電影線上劃位等創新想法;協助咕嚕全球美食網(www.goolu.com)跨網路、電視、雜誌媒體經營,發展以餐廳、美食、GPS電子地圖的大型社群網站和Wap手機網站的開發。
另在數位光啟期間,成功開發以Linux為主的數位電視整合、幼教學習的電子書;並開發台北國際書展以平板操控電視的即時導覽系統;其中在PocketNet期間更是協助Nokia手機整合網路、手機和Kiosk平台下載的App銷售平台,甚至為了研究線上遊戲進入全台首屈一指的遊戲公司任職。二十餘年來,為了追求數位平台的發展,帶領團隊創造完美的產品,每一項工作及內容幾乎都是從無到有。
每天大量閱讀研究相關產業動態和發展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對於網路、手機、數位電視、電子書、數位看板……等等數位平台有深度的了解與認知,目前除了擔任「居家市集」和「紅利網」創辦人,也應邀企業及各大專院校邀請擔任數位行銷、網路創業、網路行銷、社群行銷、行銷策略兼任講師。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台灣科技大學博士 盧希鵬
奧美公關董事總經理 謝馨慧
永豐餘貝爾敦暨宏通董事長 郭立人
鴻海集團顧問 李學文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潘昭賢
東吳大學國貿易副教授 謝文雀
王品集團工程副總經理 葉文綺
永豐餘典範投資總經理 閔志清
通用移動CEO 吳柏儀
剛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林廷勳
健康醫療網總經理 李義輝
恒浤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洪啟淵
來毅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政毅
戰國策國際股份有限公司CEO 林尚能
台灣餐飲管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游高峻
愛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鄧丕文
名人推薦:台灣科技大學博士 盧希鵬
奧美公關董事總經理 謝馨慧
永豐餘貝爾敦暨宏通董事長 郭立人
鴻海集團顧問 李學文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潘昭賢
東吳大學國貿易副教授 謝文雀
王品集團工程副總經理 葉文綺
永豐餘典範投資總經理 閔志清
通用移動CEO 吳柏儀
剛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林廷勳
健康醫療網總經理 李義輝
恒浤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洪啟淵
來毅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政毅
戰國策國際股份有限公司CEO 林尚能
台灣餐飲管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游高峻
愛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
章節試閱
【前言】台灣需要更多的數位創業
二十餘年前(1995年底),我在自家頂樓創辦了一家網路公司,專門幫企業架設網站並協助網路行銷的操作,我們希望幫企業解決沒有網站的困擾,進而協助企業達成網站建置後曝光等行銷的目的;二十餘年來,我們網路人見證了第一波網路革命,碰到募資順暢那美好的年代,也遇到了網路泡沫化的衝擊,更沒有想到全球網路公司崩盤瓦解的血淋淋慘況發生在自己公司身上,網路世界彷彿不再那麼美麗,但我卻同時看到很多新興公司沉澱後浴火重生,透過第二波網路社群革命開始稱霸一方,彷彿網路世界的巨獸已然甦醒。
二十餘年前,我們那個年代的創業家都很自豪台灣在網路發展的世界領先中國大陸,當時若有機會去對岸發展,可以花很少成本養一堆工程師和設計師幫你做事;二十餘年後的今天,不知不覺,台灣的數位發展和環境早已遠遠落後中國至少五年以上,甚至有中國的網路公司聘請我們到大陸或在台灣分公司上班,更可怕的是,如果你有機會到中國籌資,你會發現,對岸的創投或天使投資人一聽到你來自台灣,可能連頭都不會抬起來看你一眼。
是什麼原因造就這樣的結果我先不在這邊討論,我想表達的是,西元2000年網路泡沫化後引發第二次網路革命的成功,至今仍為大家所津津樂道。如今因網路連網速度躍進,穿戴裝置、大數據乃至於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混合實境MR時代以及AI人工智慧的來臨,現實生活開始有了各項改變,全球都為這些摩拳擦掌。當大陸用國家政策推行互聯網+,推動醫療、生活、科技等等的無限可能;當新加坡用國家政策和力量發展智慧城市,包括都市計畫、公共服務整合、遠程醫療,和創造超級無線網路,全面安裝感應器收集即時資訊,並拓展住家光纖網路的普及率時,台灣卻步調緩慢,不管換了多少政府都依舊沒變,讓我深深為台灣下一步感到擔憂。
台灣現在的數位創業情況從年齡來看,年輕人有想法,也是最貼近網路世代的一群,但他們把想法換成收益的過程(營收機制)大多不夠成熟,且資金取得沒有方法,人脈更是欠缺;中年人有經驗,想法也較務實,但鮮少能取得足夠的資金發揮,大多礙於生活和家庭壓力,在創業過程中裹足不前;最有資格且有資金投入數位創業的人,大多落在50餘歲到70歲左右,多是在社會上有頭有臉的成功人士,這些企業家不僅有資金、有人脈,更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可惜很難找到一批肯賣命的網路創業家。這三種人分屬不同社會階層,再加上政府沒有一個好的平台媒合,甚至有些金融單位出面干預第三方支付等推動,造成台灣在數位創業的匱乏。
有人告訴我,網路的創業門檻太低了,幾乎人人都可以說出很多道理,連我們家正在唸高一的小朋友也可以對我們家的平台說出一番獨到見解。但網路不等於數位,數位創業需要更高瞻的計畫和技術,在過去二十年當中,我認識至少一打數位創業的成功人士,現在我身邊至少有二打以上的好友正在創業,但我知道社會上仍有數十打正在思考數位創業的年輕人。我想,若能將我曾經經歷的一些故事和經驗及實用技法,分享給有志創業的年輕人,或許可以幫助他們,或是給他們一些啟發。
【第二章】透視平台的價值
六、透視平台的價值
以前曾聽過長輩說美國人把公司當豬在養,台灣人把公司當兒子養,年輕的時候聽不出箇中含義,後來才體會出這原來就是不斷創新和創業的基礎。如果你有幸身處美國,有能力打造一個有潛力的網站平台,就可以國外龐大的消費人口為基礎,快速籌到一定的資金,把平台打造的更具商業市場性,最後讓大公司捧著資金來併購,這時候可以把公司當成豬來賣了,你可以把拿到的資金再投入另一個有興趣的領域,勇敢的去開創另一個事業。
●美國人眼中平台的價值
要做到把公司當豬來養,必須先知道平台的價值到底在哪裡,若是在美國,可以參考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網站Alexa,透過這個網站,可以了解每一個國家網站的排名狀況,排名計算公式會分析網站的跳出率、停留時間和每一位訪客的瀏覽頁數。排名的參數採每日、每週和每月的加權來統計,所以每天的排名都不一樣,當然連外網站等參數也會被列入評估,不過這一塊多數人並不重視。雖然有很多人都說這排名不準,我也認為不準,但這卻能作為投資人在評估上的一個參考點。
我認為如果一個平台跳出率很高,代表平台對使用者的第一眼吸引力不夠,這是平台很大的致命傷,此外停留時間和瀏覽頁數也可以看出使用者對平台的黏著度等等。台灣一般公司的網站跳出率落在60%甚至更高,停留時間和瀏覽頁數一般也是1分鐘和1 頁。若是辛苦打造的平台跳出率始終居高不下,代表首頁設計出現了極大的問題,若是停留時間和瀏覽頁數始終不高,也代表動線或提供的內容未能擄獲消費者,平台的價值也岌岌可危了。
台灣有另一個統計排名的網站ARO,是專門分析台灣網站的網站,若是想知道自己網站的平台價值,可以參考看看,不過一般人了解不深,也不太愛用。
●創投或老闆眼中平台的價值
如果不能把平台未來真正的價值跟投資人說清楚,大概也無法從投資人手上拿到任何資金,以下就說明一下創投或老闆如何評估平台的價值。你可以先問自己:
這個平台有多少人願意付錢使用?
平均每個人每個月願意付多少錢?
他願意付多久?
如果透過以上問題計算出的金額遠遠大於公司所投入的資金,應該就比較容易獲得投資人的青睞。
我曾經在台灣一家遊戲公司上班,除了事前評估遊戲的種類、遊戲的主客觀分數、遊戲校調、玩家試玩心得……等,他們也會這樣評估是否要代理一個線上遊戲。
.這個線上遊戲有多少人願意付錢使用?
.平均每個人每個月願意付多少錢玩這款線上遊戲?
.他願意付多久?
透過這個方式計算出可能帶來的營收,且確定金額大於公司所投入的資金,他們才會決定代理。所以若是你想創業或做一些重要決策,就用這個方法評估看看吧。
●Break:異業合作的價值!
台灣很多人受限於傳統教育思維,認為別人做什麼我也要做,所以別人做了購物商城也跟著做,別人做團購也跟著做團購,結果十家倒了九家,另一家在苦苦的撐著,甚至連Groupon也離開台灣市場。大多數人因為不容易理解和切入不易,對傳統行業不感興趣也不想接觸,但若帶著破壞性和方便性思維切入,讓傳統行業與新興行業結合,往往比闖入中國找尋新商機更容易成功。
例如有一天,溫度非常高,正值盛夏,我經過一個辦公大樓樓下,遠遠的看到一台自動販賣機,摸摸口袋竟找不到足夠的硬幣買杯清涼飲料解渴,但卻驚喜的發現販賣機也可以使用悠遊卡付錢,不禁感嘆悠遊卡的方便,現在它不僅能用在捷運、公車、便利超商、停車場、火車、UBike、公用電話,現在也能用在自動販賣機了。
還有另一個有名的行銷案例。有一家韓國第二名的超市,想要成為韓國最大的超市,他們想破了頭思考如何在不花錢投資賣場、雇用新員工的前提下突破現況。結果最後想出,把超市的食材飲料列印出來,貼在地鐵候車月台的牆上,等車的消費者只要用手機的QR Code就可以直接購買、運送到府,簡單的支付功用開發及列印成本,就讓第二名超市變成韓國最大的超市。
【第三章】掌握螢幕商機
四、決戰數位內容
中國四雄與美國四霸已占據了服務、電子商務、社群並接收載具的重要戰略位置,所以大家都摩拳擦掌迎接螢幕裡的數位內容,想提早搶得先機!因為在現實社會中誰掌握了通路,誰就是王,在數位的世界中,數位內容將決定誰能稱王!
要決戰的數位內容有哪些呢?打開電腦、手機、平板與電視,你會做的事情就是數位內容發展的重點策略,一般而言有音樂、電影、遊戲、電子書、App這五大類:
●音樂
現今全球最大的數位音樂商店就是Apple的iTunes商店。它讓消費者能將數位音樂下載至iPod或其他裝置,並透過iTunes軟體同步更新功能,讓消費者購買的音樂能在多達5個數位裝置上播放。
而隨著雲端運算風起雲湧,近年來許多廠商也開始研究如何透過雲端播放音樂。目前,亞馬遜似乎比蘋果、Google更早完成這方面的布局。現在,亞馬遜已經能讓Cloud Drive的客戶擁有5GB的免費儲存空間(約1000首歌曲),且你若曾經購買亞馬遜的MP3專輯,還可以自動取得一年的免費空間(20GB)使用權。
除了聽的音樂(Mp3)之外,線上練唱也是一塊新崛起的商機,點歌、唱歌給親朋好友或陌生人聽,似乎也滿足了現代人的表演慾。
●電影及影片
現代人喜歡看各式各樣的影片,我們喜歡在考完試或放颱風假的閒暇約三五好友聚聚,點幾杯可樂和爆米花,盡情徜徉在電影的情境中;此外,隨著迷你影集的崛起,許多女生喜歡看慾望城市、八卦女王等外國影集,男生則選擇戰爭英雄、反恐任務系列的影集觀賞;近年來韓劇盛行,紅到似乎不跟著大家看一些熱門韓劇就跟不上同儕及同事的節奏和氣氛,由以上幾個現象可以發現,現代人有多麼熱愛觀看影片。
有這麼多人熱愛看影片,當然也就代表影視租片這塊市場蘊藏著商機。在影視租片市場中值得關注的大概就是1997年成立的Netflix了。Netflix是一家美國公司,他的服務非常貼心到位,消費者只要繳交月租費,它們就會用回郵信封寄送DVD和Blu-ray出租光碟片到消費者指定的收件位址,憑藉著這項服務,它們打敗了同期的競爭者──百視達;1999年Netflix推出訂閱制的服務,至2009年,Netflix已可提供超過10萬部電影DVD,訂閱者超過1000萬人;2011年4月,Netflix在美國有多達2300萬名訂閱者,在世界其他國家更有超過2600萬名的訂閱者。
隨著數位環境的成熟,Netflex還與Apple Google及Amazon結盟,讓所有消費者能透過家裡的網路電視收看Netflex的節目;2016年1月6日,Netflix計畫將服務範圍新增至130個國家,這些國家包括亞洲各主要地區,若計畫成功,服務範圍幾乎覆蓋了中國大陸、北韓、敘利亞及克里米亞等以外所有國家或地區。在此同時,當然也增加了阿拉伯語、韓語、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服務,以因應亞洲國家消費者的需求。
無獨有偶,被百度併購的愛奇藝也選擇在2016年進軍海外,而他們選擇的第一站就是台灣!兩者的經營模式略有不同,兩相比較之下,會發現Netflex的影片多是美國影片和迷你影集,愛奇藝的影片多是亞洲電影、韓劇,最近則結合素人創作推出微電影。
●遊戲
掌上型遊戲機和桌遊等傳統遊戲,隨著網路的崛起,被網路相關的遊戲或是能與家中電視相連的遊戲機取代。而不需要遊戲機就能玩的網頁遊戲種類更是五花八門,讓人看了眼花撩亂,這當中又以2009年開心農場這款遊戲最具標誌性,因為台灣有許多人透過這款社群遊戲認識了臉書。而後App Store與Google Play中也提供了數十萬個手機遊戲供人下載打發時間,網頁遊戲漸漸成了最普及且容易上手的遊戲種類。
從性別來看,超過8成的女性玩智慧型手機的遊戲,集中的情形相當明顯。從各平台玩家之平均月花費來看,智慧型手機遊戲玩家之平均月花費為新台幣357元,是所有平台中最低的,幾乎有超過一半的玩家不花錢。反之,電玩主機遊戲玩家之平均月花費為智慧型手機遊戲的3倍,達新台幣1,145元,且付費玩家超過8成。從這些數據來看,電玩主機遊戲仍然是值得投入的市場,反倒是台灣的線上遊戲營業額近年來跌了近乎兩成,這些數據及現象反應出遊戲市場的變化莫測。
但開發遊戲的成本差異卻非常大,網頁遊戲(在網站上玩的遊戲)、電腦社群遊戲、手機App遊戲、線上遊戲,這幾類大家所熟悉的遊戲開發成本和開發時間幾乎天差地別,一個高手或許一個月就可以開發一個簡單的網頁遊戲或手機遊戲,但一個好的3D線上遊戲可能要花一家公司六、七年的時間,耗資達數億元之多,甚至有可能在開發完畢之後,發現市場無此需求而全部泡湯。
因為無論哪一種遊戲,開發成本都非常的高,還有一種經營模式—代理授權,全球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實體遊戲展覽,透過遊戲帳號試玩,授權經營也不乏是一種嘗試方式,只是愈是熱門好玩的遊戲,簽約授權金和營收的回饋金價格愈不菲就是了。
●電子書
Amazon的Kindle雖然不是第一台電子書閱讀器,但因為與網路書城結合,銷售量仍然逐年上升,而賈伯斯推出的iPad則讓許多出版社寄予厚望,這是因為電子書除了有很大的儲存容量外,還擁有節省空間、快速檢索連結功能、攜帶方便、即時更新等優點,出版社甚至希望能透過iPad拯救萎靡已久的出版銷售量。但在台灣,電子書這塊市場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像國外已有一定的市場接受度。
電子書在台灣沒辦法普及的原因,我認為有一部分是電子載具及切入點出了問題,像是手機書城這項服務,就讓我覺得有點奇怪,因為誰會用手機看書呢?另外,電子書的銷售手法也是千篇一律,幾乎都是讓消費者試閱幾頁,再決定是否購買。台灣的消費者似乎不太能接受,用打了七折的價格來購買看得到摸不著的出版物,似乎台灣讀者並不買單。
除了載具及銷售手法的問題,我覺得出版格式與電子系統的整合似乎也不是很順利,最重要的是,製作一份精彩電子書的成本遠遠高過傳統的雜誌或書籍,也讓很多出版社卻步不前。
想解決電子書的困境,我覺得必須先想想以下幾個問題,創新的電子書內容該如何呈現?什麼樣的內容是消費者願意付費購買的?電子書如何用最節省成本的方式在不同的系統閱讀?當香港的電子書以廣告業者曝光為主的策略,以低到不能再低的價格銷售給消費者,台灣的出版社何時可以跟進?加密技術與版權問題有辦法解決嗎?素人出版可有辦法搭上電子書出版?若是這些基礎問題無法解決,台灣的電子書市場仍然會停滯不前,也許我們可以參考國外的例子,好好學習它們的商業模式,重新思考台灣的電子書發展方向。
在此我想推薦大家觀看一本美國副總統高爾的長篇互動電子書──「我們的選擇」,這本電子書除了能結合高爾的口述觀看,也可以透過GPS知道自己的所在地,甚至可以透過即時網路連線,了解美國不同地方的風力、地熱潛力,是非常有閱讀價值的電子書。
●App
生活相關的App幾乎占據了我們手機和平板的螢幕版面,從貼近手機的相關管理App(頻寬管理、手機清除空間、掃毒),到吃喝玩樂相關(美食、購物、旅館、交通、天氣、攝影)、健康與健身、商業、導航、財經等App,幾乎無所不有。
App Works 之初創投與台灣數位匯流發展協會,委託趨勢民調公司進行「國人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大調查」,結果發現使用蘋果iOS系統者,平均下載App數量為32個,Android使用者平均下載數量為17個。整體而言,消費者平均願意花費的金額為86元。這顯示App所帶來龐大的下載金額和影響力,不僅在表面的營收,而在後面的廣告和大數據。
值得關注的是,App既然帶來這麼多的使用者,那它會不會出現在其他數位平台上,包含數位電視、數位看板、機器人及無人車呢?
●Break:霸主的思維
螢幕商機隨著經濟改變世人生活和消費模式,對人們生活影響很深,因此早被美國四霸看在眼中。除了不斷發展或合作相關內容外,也思考是否有更多應用,包含物聯網的相關發展,娛樂教育的虛擬實境VR、混合實境MR、擴增實境AR,以及發展最難的AI人工智慧,甚至也考慮透過大數據分析改善平台或裝置,提供更友善的操作介面和服務內容。
【第四章】計畫的五大步驟
四、實力與偷吃步
所有人都希望做出來的平台或商品,可以讓最多的人喜歡,所以硬體反映在銷售量和市占率,App反映在下載量和願意付費的人數有多少?遊戲取決於每個月來自遊戲玩家的營收有多少?
●SEO關鍵字優化
網站,到底做得好不好?或是有多好?除了內容、介面設計和功能之外,SEO關鍵字優化是不可或缺的重點。我們都知道,一般消費者在找資料時很容易打開Google,隨意輸入關鍵字,希望能依關鍵字尋找廠商、找資訊、找服務,這時候,如果平台所提供的資料量夠多,在Google被搜尋的機率變高,次數變多,那是不是網站在Google的被搜尋量就會更大,網站排名就會慢慢往上爬升,這也是自然搜尋法的基本邏輯。
Google有一個小軟體,可以安裝在瀏覽器上面,在右上角輸入網址之後,除了可以知道Alexa的全球排名,也可以知道你的平台在百度、Google這些網站。可以被搜尋到的頁數有多少?現在就試試看吧!
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open-seo-statsformerly-pa/hbdkkfheckcdppiaiabobmennhijkknn?hl=zh-TW
●偷吃步
那有沒有辦法讓自己平台在Google搜尋的時候排名在前面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台灣有專業的網路公司專職在操作這部分工作,我們可以從下面報價單知道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
對象搜尋引擎: Yahoo!台灣( tw.yahoo.com )、Google台灣(www.google.com.tw)
對 象 語言:中文(繁體字)
網 站 : http://www.XXXXXXX.com.tw/
目 的 : 提升對策關鍵字的自然排序順位及增加網站的自然搜尋流量
服務名稱 : 台灣SEO
實行内容 : 内部對策(提交HTML内部改善説明)、外部連結(設置對象網站 的連結)
報 表 : 毎個月提交一次SEO關鍵字自然排序順位報告
順位測定 : 毎個星期一實行測定
備 考 :
.外部連結資訊是屬非公開。
.此服務並未能一定擔保搜尋結果的排序順位。
.排序的效果依對象網站及競品網站的情況而異。
.設定費是公司檢查網站和初期網站內部改善加上外部連結的費用。
.網站在排入第一頁後進行收費,已在第一頁(第4位~第10位)的關鍵字則是比其關鍵字現在保有的名次獲得更高排名後,才會進行收費,已在第一頁(第1位~第3位)之關鍵字,敝社會收取維持排序之費用(各關鍵字現有名次由本公司進行測定),除此之外本公司將不收取設定費以外之費用。
.SEO成果報酬報價的排名測量,本公司將於每個星期一使用專門測量的電腦與系統工具測定,一個月有四週,每週的金額收費方式是排名的月費除以4,如果有五個週一的月份將除以5。每月收費金額為每週的合計金額。即使每個關鍵字都排名於前,本公司收取的費用也不會超過月費上限金額。
.本公司實施的SEO外部連結保證安全,非色情或不正當連結,同時也能保證絕不用不正當手段(黑帽 SEO)來為貴公司作SEO服務。
.由於在排名上之變動,以報價當日為基準。在申請日當日會再次測定排名而標示今後收取順位費用。
設 定 費: NT$ 12,000
月費上限金額: NT$ 79,000
※關鍵字每個月在Yahoo&Google排名上的費用請參閱下表。
對象網站 :http://www.XXXXXX.com.tw/
關 鍵 字 :室內設計、室內設計師
對策URL : 有關執行關鍵字的對策頁面(URL),將另行商討決定。
Yahoo! 排入Yahoo!順位的收費表
第一頁(第1位~第10位) 第二頁(第11位~第20位)
室內設計 30,000 8,000
室內設計師 20,000 5,000
Google 排入Google順位的收費表
第一頁(第1位~第10位) 第二頁(第11位~第20位)
室內設計 20,000 5,000
室內設計師 10,000 2,000
※全部的關鍵字在一個月內均排名第一頁時,當月的合計金額為NT$92,000,因本公司設有月費上限金額 NT$79,000,所以實際上支付的金額為NT$79,000(未稅)。
※由於在排名上之變動,以報價當日為基準。在申請日當日會再次測定排名而標示今後收取順位費用。 ※本公司每週一次(星期一)計算費用,網站在指定的關鍵字上有排於順位時將進行順位計費。計費期間以月為
單位計算。 (例:一個月有4週將除以4來計算,要是有5週將除以5來計算費用)
●Break:App與網站!
除了平台之外,大家都在做App,你要不要也為公司設計一個App?
個人認為App非必一定要開發,現在使用者用手機平板的時間比電腦還要多,如果要打開手機和平板的瀏覽器,然後努力想起網址找到平台,似乎不是那麼方便,所以為了自己公司平台針對某些特定人提供服務轉換成App,這樣還有一點點道理存在。例如,很多團購或購物的網站都設計了一個App,對於常常購物需求的人就方便多了,消費者只要打開手機,點選App,挑選商品,完成付款,就可以等著商品送到手上。但絕大多數的公司是不會用比開發網站更多的成本去做一款自家公司的App。
甚至現在有另一種思維方式,只做App而不做網站,這就更有趣了!原因是我們發現有些訂閱影片網站,提供消費者可以隨時透過手機觀看的服務,那就只要把App的介面做得很方便即可。
像居家市集,本來就是一個B2B的平台,將來或許會發展成B2B2C的平台,這樣的一個家居平台需要一個App嗎?如果了解開發App的成本其實是不便宜的,少則十餘萬,多則上百萬,後來公司還是決定開發一個App,原因是因為建築建材工程業者、設計師,還有很多的家具家飾業者,甚至是修繕師傅,若是要請他們打開電腦,把自家的商品和作品甚至是實績案例放到平台上面,除非你在他們後面拿著皮鞭,否則根本難上加難!加上現在手機拍照功能和畫素愈來愈高,如果可以隨時拍照,點選簡單的icon即可上傳,或許使用者會喜歡用,但如果App把網站的複雜上傳表格放到手機上面讓他們用,我想就算拿把刀架在大家脖子上大概也不會用。
看完這一章節,是否所有人都會對現在的大型平台肅然起敬,因為真的相當不容易,但如果要打造一個很大、很多人喜歡的平台,就必須聚集相當多的專家一起努力。大家千萬不要輕易感到失望,認為創業過程沒這麼多資源,因為已經有人打造集結上面功能的平台讓大家使用。
如果要開發Andriod的App,Google有專門開發AndriodApp的開發工具;如果要經營簡單的社群,有很多入口網站提供部落格的免費空間,甚至Facebook可以輕易的成立粉絲團和社團,Line@每月也僅需支付數百元;想成立一個商城+團購+App,或許可以到微社匯網路服務平台;想要開商城介接所有國內外金流平台,也可以選擇OnePaid。
換句話說,創業初期建議善用既有資源,才是有智慧的作法!
【第五章】解析社群
三、社群的操作
基於不同原因,很多人都想操作社群,於是大家一窩蜂去書店找臉書、Line操作技巧的工具書,但這些書的內容可能很快就會過時,因為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再出現新的社群,然後大家又會再追逐新工具的使用方法。前述現象在我看來並沒有錯,但我會開始反思B2B和B2C的銷售方式都一體適用嗎?社群工具該如何選擇及操作呢?以下我們就一起分析社群的操作模式。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目標觀眾能接受什麼?經營社群的目標是什麼?顧客可以接受什麼?然後根據顧客已從事的活動,評估出他們想參與的社群平台,是否願意與社群對話或願意觀看廣告進而消費?
分析好目標市場後,才能組織內部、運作社群並有效率的作任務分工,與此同時,你也必須思考主客關係如何轉變、顧客在目標市場傳播何種訊息……等等問題,等所有問題都思考清楚後,再開始挑選適合的社群工具或平台。
在網路還沒有出現之前,傳統的企業內部有不同的部門,以應付整個銷售過程所需,在社群出現之後,我們發現透過種種不同的社群操作,竟然也可以協助企業取得更快更精準的行銷目的。
企業功能 社群目的 社群與企業功能之不同處
研究 傾聽 持續追蹤顧客間的對話,而不是偶一為之的調查
傳統行銷
網路行銷 對話 參與刺激顧客雙向對話,而非企業單向喊話
人員銷售
經銷 鼓勵 讓熱忱的顧客幫忙銷售
支援
客服 支援 讓顧客彼此支援所需
研發 吸納 讓顧客同心協力,激盪出改善產品與服務的構想
●傾聽
在操作社群的過程中,首先必須要懂得大量傾聽數位世界顧客的聲音。在一般企業中,品牌的口碑顧客說了算,企業品牌的價值由市場和消費者決定,而非企業。也就是說,企業是為品牌創造價值的工具。
在公司內部,老闆會從業務、客戶、廣告主等人員口中聽取不同意見,再將意見整合起來當作經營公司或初步行銷的參考,這個方法多少可以初步了解顧客想法,對行銷和研發兩項工作有所助益。
在過去,企業主可以透過購買市調公司資料、電訪、網路問卷調查或焦點團體法得到一些較客觀的資料。但若是樣本中,有人有想法卻不願回答,或根本不願參加焦點團體,甚至回答假答案,反而會得不到真正想要的觀察結果。如果想在最自然的狀態下觀察消費者表現,我認為應該只有透過社群平台才能辦到。雖然社群網站的網民不一定代表所有消費者,但我們可以由此獲得很多新的洞見,而且有些意見也可以說是銷售的先行指標。在傾聽的過程當中,要常常去做同樣的觀察,並在不同時間了解話題的移轉狀況,然後一定要在社群找出影響力的來源和關鍵人物,以處理可能發生的公關危機。
為了了解公司消費型相機的網路品牌關係,我們曾經委託廣告公司,針對過去半年在各種論壇社群針對不同品牌相機的討論進行統計,藉此觀察這些相機品牌在一般消費者的關係為何?這些關係形容很有趣也很貼切,甚至反映在商品的銷售量上面。
S牌:我們常說十餘年前,台灣都會OL有S情節,手機相機都要買S牌的才夠時尚,絢麗的外表,俊男美女代言,讓商品的銷售總是亮眼,即便拍出來的照片拿去洗成相片,效果遠遠不如Nikon和Canon,但大多數的OL下一台還是買S牌,因為親密愛人,關係密切,雖然爭吵,最後還是選擇原諒。
C牌:渾厚的外觀,其實並不討喜,所以並不在我個人挑選購買相機的口袋名單,偶爾從朋友借了一台,去燈會四處拍拍,發現效果遠超乎我個人的期待,這大概就是信任,就像朋友夥伴,關係不錯、互相幫助,有革命情感。
N牌:這是一家認真的企業,把研發的經費投資再改善拍照品質和技術上面,但殘忍的是消費者根本不知道,僅知道爸爸叔叔大伯那個年代很喜歡用這個經典品牌, 就彷彿過往老友,曾有情誼,偶有連絡,但熟悉不再。
P牌:這一台相機頗慘的,我曾經在一個班級問同學對這個品牌的認知,很多同學講出了電冰箱、洗衣機、電風扇、電鍋、微波爐,甚至電池,但就是沒說出有生產相機,就彷彿陌生路人,毫不相識,擦肩而過,沒有交集。
傾聽這些網民、酸民在社群的聲音,不僅可以知道品牌印象,也實際反映在商品的銷售數量,如果可以透過了解而改善與目標觀眾的對話,是否能有效改善消費者的在購買時的選擇呢?
●對話
傳統上想與消費者對話大多會透過廣告和公關。廣告是大眾媒體,衡量指標是涵蓋率,比的是哪家公司的行銷預算多、創意好、廣告曝光量多,但公關瞄準的是免費的媒體曝光。比較進階的廠商,或許會做一些網路廣告、關鍵字、SEO、電子報行銷,增加一些曝光,再進階的廠商會開始經營粉絲團、Line@官方帳號等等,但無論投入的行銷預算多少,如何透過社群傳播企業訊息,是大家都還在努力學習的。
有一個調查數據顯示,83%的受訪者相信朋友或熟人的推薦,但也有超過一半的人相信陌生人在網路上寫的評論,像是我們看電影前,會上網搜尋電影評價;要買東西前會上網搜尋網友開箱文,雖然有時候可能因此踩到地雷,但大部人仍會相信社群裡的建議,這些現象都代表著消費者漸漸不再信任廣告。
因為上述現象的關係,很多3C大廠希望透過與粉絲面對面的粉絲見面會,傳遞更精準的商品訊息,並透過這些粉絲的擴散效益,達到事件行銷的目的。除此之外,舉辦新品發表會活動(如掌上型遊樂器或是新品手機)、把五星級飯店租一個下午當獎品、豪華場地搭配高級點心飲料的一日體驗活動、免費搶先操作其他人沒機會碰到的新品等活動,這些都是企業為了與消費者對話所舉辦的宣傳活動。
或是把虛擬和實體結合,某相機大廠曾經把一台定價20萬左右的機皇,未引進台灣前,事先從國外進口四台,讓粉絲體驗把玩,堪稱一大創新手筆,甚至為了宣傳另一台中階單眼,舉辦了特殊的免費體驗活動。廠商特地把旗艦店鐵門拉下,讓會員免費試用新品,甚至讓攝影迷們免費試用多款迷人的鏡頭。
●有效的對話技巧
因為消費者對平面或動態廣告漸漸失去興趣,使得行銷手法日益翻新,以下是到目前為止,我認為還不錯的有效對話技巧:
1.上傳哈燒影片:這是能在眾多廣告中脫穎而出,一夕成名的最快選擇,之前的淡定紅茶淡定哥,現在的微電影都屬於這個類型。
2.參與社交網站和使用內容的網站:這是口碑問題的最佳解藥,但比較沒有機會與消費者對話。
3.部落格:論壇和其他社群則屬於動態社群,速度往往快到無法通盤接收,反觀部落格更能解決傳達複雜的訊息,企業能放心把想傳達的資訊交給部落客。
4.搶進熱門搜尋榜:貼文要入主流媒體甚至搜尋網頁的前面,較能被瀏覽者點閱,也較容易得到回響。
像是國內鋁門窗大廠—正新,在數位行銷或工具上就頗用心的,他們首先花了半年多的時間,將過去客戶反應的相關問題彙整,把一百多篇問答放在網站上面供消費者查詢,讓所有人在採購氣密窗之前可以清楚得到專業建議,我認為這就是聰明的對話。
●建立社群
沒有一種行銷方式是絕對有效的,某位美國行銷大師說過:「我知道所花的行銷費用有超過一半是浪費而無效的,但偏偏不知道是哪一半,現在想要達到好的行銷成效,必須找到溝通的問題為何、行銷的缺口為何,再從當中找到與消費者接觸的機會推銷商品,進而讓消費者購買。」
以下是一般消費者購買3C的流程,看完後,你會發現每一個環節都是和目標觀眾對話的開端,也是與消費者對話的接觸點,幾乎每一環節都有一個工具或社群可以操作。
在電視新聞或其他媒體看到朋友在用(誘因)我好像也該換一台了(考慮)上Google搜尋資訊或上Mobile01去看開箱文(搜尋)我要買哪一台呢?到ePrice或其他專業討論板看網評後選擇(選擇)去PChome還是Yahoo買新品還是到拍賣網站買二手即可商品使用之後到自己的FB分享。
在這六種行為當中,經營社群的行銷人員必須在每一個環節的行銷缺口中找出因應之道,例如在考慮階段操作Mobile01的開箱文; 在搜尋階段購買Yahoo和Google的相關關鍵字廣告; 在選擇階段有沒有更多達人或專家部落格的建議使用文;在購買階段,是否在Yahoo、 PChome、Momo等購物平台有制定早鳥價格......等等。
經營社群的成功之鑰,就是協助人們傳播你的訊息,並衡量可能產生的結果,至於現在盛行成功經營部落格或Facebook的要訣,大概要從傾聽開始,設定目標、研擬計畫、研擬編輯流程、建立與公司網站的連結、持續找到行銷對話缺口。經營社群就是不斷、不斷、不斷的與粉絲對話。
【前言】台灣需要更多的數位創業
二十餘年前(1995年底),我在自家頂樓創辦了一家網路公司,專門幫企業架設網站並協助網路行銷的操作,我們希望幫企業解決沒有網站的困擾,進而協助企業達成網站建置後曝光等行銷的目的;二十餘年來,我們網路人見證了第一波網路革命,碰到募資順暢那美好的年代,也遇到了網路泡沫化的衝擊,更沒有想到全球網路公司崩盤瓦解的血淋淋慘況發生在自己公司身上,網路世界彷彿不再那麼美麗,但我卻同時看到很多新興公司沉澱後浴火重生,透過第二波網路社群革命開始稱霸一方,彷彿網路世界的巨獸已然甦醒。
...
推薦序
■數位創業者的超級使用指南
Morgan是我多年前的客戶,認真專業,談吐翩翩,這是當時與他合作專案的印象。別離多年後再見,才真正了解他整個專業職場生涯的不同階段,根本就是經歷一個數位產業的完整歷程及高低起伏,非常敬佩。最難得的是,他願意將畢生摸索的功力精寫成這本書,把他自己學習、實驗、經歷、失望的,及認為成功的所有知識、經驗、資料都無私的分享出來,讓年輕創業家不必繞遠路,快速吸收養分,加速成功。他有心,而且用對心,是我看到Morgan寫這本書的初衷及他個人難得的特質。
這些年,我自己因為工作需求,也因為個人興趣,相當關注留意台灣新創公司及新創事業年輕一代的崛起與發展,因此,與在不同階段的創業家,有了一些機會對話跟互動交流。我歸納我的觀察,年輕人對於為什麼他們要在數位世界裡創業(Why),他們創業的服務及內容(What),多半都有著夢想、藍圖及熱情,因為Idea是年輕網路原住民的強項,從來都不缺。他們需要的協助,多半是Idea如何變成對的產品(How),來服務對的消費者、成功的商業模式及獲利模式,及形成品牌的知識及經驗……。這時,Morgan這本數位創業專書,正是適合學生們、正準備創業中、已在規畫創業計畫,或是已創業但遭遇困難的創業家們來研讀,擷取其中所需要精進的部分。這本書,已經非常接近是一本教導「How to」數位創業的百科全書甚至武功祕笈了。
Morgan把數位創業的各種面相、步驟進行拆解,從國內外的成功案例、環境分析、機會點、平台介紹、理論說明、實作建議、行銷方式、募資途徑到協助新創人才如何完成創業計畫書,都有專章完整的介紹及按圖索驥的說明,需要從概念建立起的學生族群們,可以循序漸進的研讀,為聚焦夢想而建立基礎 ; 進入創業第一個階段,這時的創業家們為了點燃夢想,需要大量的資訊及諮詢,以確認規畫的事物都是「對而正確」的方向,人們可以在此書的不同章節中,很快找到需要的資訊。而創業的過程中,困難、障礙、競爭、消費者變化無窮,不時需要夥伴導師的分享及重複檢視,修正方向及增加資源,將來我相信Morgan將會延續這本書的效益,協助更多的年輕朋友圓夢。
畢竟,開宗明義,Morgan就說了「台灣需要更多的數位創業」,他不僅自己是數位創業的支持者、相信者及實踐者,他也把這個使命當成了自己的任務,協助大家共學、共享及共好。我深深受到感動並全心祝福他!
──奧美公關行銷公關事業部董事總經理 謝馨慧
■歷來最高規格的數位創業分享書
民國83年,建鈜剛大學畢業服役後第一份工作,也是台灣經濟起飛、西進大陸風光的時代,各行各業百業興盛,做為他的直屬主管,一開始我就很欣賞他的機敏積極和勇於挑戰的特質,也因此特別賦予他許多開發性的工作,期許甚高。沒想到多年後,他還記得我在新人訓練時以火燒真美鈔(一元)的方式來提醒大家要珍惜寶貴的時間;而我在面試時也試探問他將來要開什麼車,或許因著有趣的用心互動,也開啟了我們之間的情誼,直到如今!
建鈜是一位非常勤奮、好學、積極的產業先行者,他一貫以追求卓越的心態,主動迎接挑戰,爭取機遇!在從事傳產的第一份崗位半年後,即毅然辭去同儕羨慕的工作機會,投身剛起步的電子商務和網路行銷世界,致力鑽研數位資訊的技術能力。卻也恭逢網路起飛的盛世,期間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主導「咕嚕全球美食網」的營運,他還興奮的與我分享即將成為電子新貴的豪情,可惜運氣欠佳,遭逢全球網路泡沫風暴而功敗垂成,殊為可惜!
回想過去三十多年個人在產業和職場的歷練,深自慶幸有機會親歷台灣的經濟奇蹟、政治解嚴、自由民主、社會公平和網路風起雲湧的盛況,並目睹科技驚人的進步,對人類到底是禍是福或未可知,但科技的進步,對於人類千百來的商業交易和生產消費的顛覆改變,卻已成為小說預言成真的局面,未來人類的工作和生活都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時,與網路和機器相依存。
當數位走進創業商學院的全新時代,無師自通是行不通的,需要智者為有夢想的年輕世代鋪路。建鈜秉持著追求頂尖成就,不斷挑戰自我的精神,持續奮進、百折不擾,終於完成了這本歷來最高規格而完整的創業分享書,其貢獻就已比成為電子新貴更能造福社會和讀者。
本書內容精闢而豐富,相信可為現代數位創業家和學術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個嶄新的思維,對於未來網路行銷、社群行銷,乃至網路、手機、平板、數位電視、數位平台和工業4.0的發展趨勢,從二十年來的成功典範,筆記章節記錄著探索與創造、數位疆界、前瞻科技和人文的情懷,在在值得讀友們駐足欣賞其心得體驗,以掌握創業理論、實務、案例的話語權,並在互聯網時代得以贏得未來!
──貝爾敦(股)公司暨宏通數碼科技(股)公司董事長 郭立人
■認識破壞式創新最好的借鏡
說到數位創業,就不能不提一下數位匯流。要說我們這個五、六0年代的生活與現今有何不同,我想,可能便在於這「數位」二字了,特別是今時今日全球都活在一個數位匯流的世界裡。什麼是數位匯流呢?根據維基百科簡單的定義:由於資訊科技 ( IT )、網際網路 ( Internet/IP ) 、 寬頻(Broadband network)、數位化 (Digitalization) 與終端裝置 ( Terminal / Device ) 科技的日新月異與整合,產生了形形色色的匯聚現象,被稱之為數位匯流。
然而,多年來隨著科技與人文的相互影響,數位匯流也因為不同時間的嬗遞,出現了各種漸層的發展,分別為網路匯流、終端匯流、跨界數位內容、應用軟體及服務匯流、跨產業匯流與典範移轉。
網路匯流說的是傳統的電信、網路和廣播電視三種異質網路,最終互相融合成同一種以IP(Internet Protocol)為基礎的同質網路,由於其科技中立的特性,我們亦可將其稱之為無感匯流。終端匯流,乃是以蘋果公司於2007年首推的iPhone為代表,因其成功的融合了過去如遊戲機、mp3、 數位相機、電子書、數位相框等等分流終端之功能於一身,因此我們可將其稱之為匯流終端。
再來是跨界數位內容、應用軟體及服務匯流,近日爆紅的「精靈寶可夢」(Pokemon Go)抓寶遊戲便是一例。因其成功的結合了AR (擴增實境) 與傳統的口袋怪獸IP,創造出另一個新興數位商品,左手催出智慧手機的未來發展想像 (如結合AR功能之智慧型手機),右手烘托出穿戴物聯網 (Pokemon GO Plus為一藍牙裝置,形狀似手環,協助抓寶,以及Apple公司推出新一代的Apple Watch內建抓寶之物聯網應用)。最後是跨產業匯流與典範移轉,它說的是當諸如smart phone等等匯流終端經濟成長產生盾化時,全球數位匯流趨勢便會漸由匯流走向新分流-萬物聯網之新方向。以上,第三及第四層次之匯流由於將可能長期改變消費者的生活型態,消費模式,因此我們可以將其稱為有感匯流。
從以上的論述,不難整理出數位匯流的核心精神,便在於破壞式創新,沒有破壞,就難以成就數位新經濟,而沒有新創公司,就缺少破壞之引擎,這便是數位創業在這個年代如此重要之原因。
我認識廖建鈜先生已逾十五載,其間無論是數位電視、數位學習、電子商務、數位行銷、大數據、 共享經濟、物聯網等等領域,他均可謂無役不與,熱情的投入研究及經營。值此全球數位匯流典範移轉之際,建鈜兄推出《數位創業聖經》一書,可謂是正逢其時,我相信其中的許多範例分析及見解, 均十分值得台灣當下的數位經濟發展作為借鏡,也衷心祝福其新書熱銷。
──鴻海集團顧問 李學文
■下一個成功創業家可能就是你!
我與建鈜是在民國93年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結識,那年我剛接管理學院院長,建鈜則是剛考進EMBA的新生。由於是同時進入管理學院,因此他們班上同學常笑說我們都是「同梯」的。
在這特別活潑、空前團結與臥虎藏龍的一班中,有一位隨時拿著DV靜靜記錄著每一次活動過程的學生,他話雖不多,但卻特別熱心。在歡送92年學長畢業典禮上,有一支「掌聲響起」的影片是他負責製作的。而建鈜的班上畢業時,每一位同學都拿到一套四片紀錄在學的所有精采時光、剪輯完整的DVD,連包裝印刷一應俱全。這就是我所認識的建鈜。
民國98年我轉任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後,得知建鈜假日在東吳大學等校兼課,內容包含網路行銷、電子商務與數位行銷等當時最熱門的議題,很感佩他的熱忱和毅力,願意利用假日教導與啟發學生。因此我也邀請建鈜到校開授相關課程,希望借重他在業界二十年的經驗,教導這一群數位原住民能夠深入了解數位時代的內容與衝擊。如今數位行銷相關課程已是德明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最熱門的專業課程。
這二十餘年以來,網路1.0歷經社群2.0的快速進展,網路世界早已經澈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未來無論是物聯網、大數據,抑或是AR、 VR 、MR和人工智慧,當全世界面臨工業4.0發展的同時,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即將撼動整個世界的變動呢?
在過去兩年中,我們時常利用建鈜到校出席管理學院課程規劃委員會的機會,探討當前數位創業的情況與未來的契機。眾所皆知,App已經成為國內外很多小學和國中必修的課程;也有很多高中和大學甚至成立創客中心,透過3D列印設備和maker實作,激發同學透過機械與程式學習,以培養未來創客的種子。即使如此,這些學習的方式距離能夠成功開展數位平台創業尚有一段差距。
建鈜在1990年代網際網路開放初期,便已投入數位領域的耕耘;二十餘年來除了累積豐富的實務經驗外,並完成兩百多個電子商務與行銷專案計畫。因此建鈜所寫的這本《數位創業聖經》,不但內容架構完整,鉅細靡遺,更是過去創業經歷與心得的無私分享。建鈜的理想是透過大專院校的創客中心或就業學程的訓練,培養年輕學子發想創業的創意點子,並經由實作學習,激發學生的無限可能。
如果您對數位創業有興趣,這本書會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或許下一個校園創業成功的創業家,就是您!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潘昭賢
■歡迎加入數位創業的行列
認識廖建鈜絕對是類比時代的故事。那時,他是個熱衷大學校園生活的學子,和同學在一起,鐵定比修讀行銷學有趣!他常向周遭人士介紹我是他的行銷啟蒙老師,行銷觀念的深入其心,是拜阿雀老師強迫二修之賜。
過去的三十年來,行銷環境變化快速。我的年代,傳統的四大媒體(報紙、雜誌、廣播與電視)主導整體行銷活動的進行。如今,網路平台、社群媒體以及各種App、行動裝置一直推陳出新,商業模式更具挑戰性。這位在數位領域執著的浪人,他的每一階段,我都是亦步亦趨的啦啦隊與粉絲。
建鈜的這本新書聚焦在:
一、霸主的思維
創業需要有雄心壯志,要有霸氣與狼性。所以,霸主的思維豈可沒有?了解中國的四雄與美國的四霸,會讓您有創業的元素。
二、以平台串起價值
Hub與Platforms是當今網路世界的重要字眼!過去在實體通路中,經銷商、賣場是重要的通路,如今,通路虛擬化,能夠匯集金流、物流、商流與資訊流的平台才能創造價值。
三、過去是顧客,現在是社群
同樣是C,過去的顧客(customer),現在不但是顧客,也是社群(community);重要的不是科技,而是社群裡的關係與人性,是顧客在乎的所有一切。過去,我們可進行市場調查,進行電話訪談,了解單一顧客的想法;現在,在各種螢幕前的看官們在討論什麼?在轉傳什麼?社群的操作成為網路創業必要的一環。
四、資源整合
創業不乏要有創業的創意、創業的團隊、創業的資源,當然還要有計畫。這部分絕對是建鈜數十年經驗的強項,當然需要有系統的了解。好好拜讀,同時親手完成創業的構想與計畫書,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創業與工作的態度,很重要的化學促媒劑,建鈜也慷慨的分享!!
誠如建鈜所說:「創業始於解決痛苦」,這痛苦就是問題根源所在,所有的創業是問題解決方案。解決問題的方案不一定唯一,但是有好有壞,有快有慢,有全方位有局部,也因此,創造出無限想像空間。如同人類所有學習的經驗,看完一本書很容易,但是要動手去做,努力實踐,可能需要很漫長的時間。
歡迎加入數位創業的行列!
──東吳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副教授 謝文雀
■為「數位創業」提出獨到見解
自從2000年網路泡沫之後,世人從來沒有放棄如何在網路世界找到成功之鑰。時至今日,新型態數位模型已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諸如風行世界眾人皆知的Google、Facebook、Dropbox、WeChat、Instgram、Snapchat甚至pokemon go。以上舉的幾個數位網路企業,其模式已融入許多人生活中,但這在以前卻是無法想像。
另外的數位平台如Amazon、Azure、taobao、Agoda…...卻以另一種新型態網路形式打擊了實體的店鋪。透過資訊透明、產品說明、比價評價、距離遠近、物流快速…...等因素,逐漸侵蝕了傳統產業,但是卻創造出更大的營業額。而許多App也結合網路與群眾的力量,正在影響你我的生活甚至國家的經濟。拜網路頻寬,雲端與開發工具的普及,只要你有創意,開發一個數位平台已經不像以前做網頁那樣功能單一,你可以無限運用所有資源與資訊,創造出有趣並改善眾人生活的平台。
美國超級盃是每年的盛事,收視率很高,可以說是所有人注目的焦點。自然廣告頻段也是兵家必爭,廣告費是數百到上千萬美金。有趣的是自從2000年到現在,有許多花大錢上美國超級盃廣告頻段的公司卻破產了。而Facebook、Dropbox、Airbnb、Snapchat…...等新型態數位平台卻大量用「數位行銷」的方法,屢次讓公司爆炸性的成長。
新型態的數位行銷不像傳統行銷,看過一次就忘了,需要以次數或噱頭來加強客戶對產品的印象。數位行銷有著「互動」的特色,雖然是行銷活動,客戶卻有可能拿到點數、紅利、贈品…等,甚至把這行銷活動再次發送給朋友。這樣的做法也在周遭進行中,例如常見的餐飲業FB按讚可獲得小點心,回覆問卷可得到折扣…...等。要實踐數位行銷,最重要的是產品,在互聯網時代這個產品不單只是產品,甚至是指「數位平台」。數位平台最重要的是「溝通」。這個「溝通」是建立在人與人的溝通,是公司與客戶的溝通,是客戶與店家的溝通。而其中最重要的產品或平台,它的精神也必須是以人為核心價值。
Morgan是我認識多年的好友,他持續在這個領域有許多創意與獨到的見解。很高興他忙碌之中可以暫時駐足為我們演繹了「數位創業」的精神,讓眾人一窺其妙。在全球如此競爭的此時,期望台灣能持續有創新的思維,在數位互聯網的領域中注入新生命。
──剛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林廷勳
■數位創業者的超級使用指南
Morgan是我多年前的客戶,認真專業,談吐翩翩,這是當時與他合作專案的印象。別離多年後再見,才真正了解他整個專業職場生涯的不同階段,根本就是經歷一個數位產業的完整歷程及高低起伏,非常敬佩。最難得的是,他願意將畢生摸索的功力精寫成這本書,把他自己學習、實驗、經歷、失望的,及認為成功的所有知識、經驗、資料都無私的分享出來,讓年輕創業家不必繞遠路,快速吸收養分,加速成功。他有心,而且用對心,是我看到Morgan寫這本書的初衷及他個人難得的特質。
這些年,我自己因為工作需求,也因為...
作者序
■創業從解決痛苦、加入創新開始
我喜歡分享「創業從解決痛苦、加入創新開始」的概念,而且這種案例在身邊俯拾皆是,像是部落客分享自身經驗並協助格友解決問題而創造自我價值;主題式的論壇建立一分享互動機制並保有超然立場,解決消費者對商品「知的權利」而創造平台廣大的廣告收益,都是類似的例子。
多年前我曾經和內人去洛杉磯看NBA球賽,當球賽結束後要搭計程車回市區,球場旁邊有一家連鎖旅館Holiday Inn,門房小弟Bell Boy指引我們可以在旅館的後方搭車,我倆走進巷內發現燈光昏暗,遠處露出四個白點(兩個人的兩對眼睛),當下我倆拔腿就跑,事後我回頭思考,如果當時繼續往前走會碰到什麼情況?也開始疑惑,怎麼沒有人把Google Map結合警局報案資料給大家查詢,如果有這樣的機制是否可以造福廣大的旅客或背包客?
開車的時候,你一定很討厭有車子在隧道內隨意變換車道,甚至在高速公路爆衝蛇行,嚴重影響我們的行車安全;開車回家時,你常常發現巷口轉角停著一兩輛違規車輛,讓你無法轉進家裡,感覺憤怒無奈,這時候如果車上的行車記錄器有一個可以在拍照後直接檢舉,甚至可以領取檢舉獎金的App不知道有多棒!
當你把家人放在餐廳門口下車,自己找到一個大停車場停好了車,卻擔心回來找不到車子,有沒有方法可以很容易找到車子?當你在一個陌生的Outlet逛街,卻回不到當初與朋友約好碰面的地點,有沒有一個好的方式可以解決?
傳統產業的交易方式真的只能透過傳統的方式?傳統的企業真的只要把網站架好,加入黃頁,抑或是成立粉絲團辦活動、買買關鍵字廣告就夠了?對岸在推互聯網+,可以在互聯網加的東西太多了,可以加醫療、交通、教育、物業管理、建築、居家等等,那我們台灣究竟在等什麼呢?如果你有一個很棒的想法可以協助解決產業或處理人們的問題,如果你也認為數位會是有趣的產業,如果你可以把這些議題中的痛苦放大一千倍一萬倍,並試著想出讓大家痛快的解決方式,那麼,你應該就有機會投入數位創業的行列!
以前有一句廣告詞「我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爸爸的」,我也是開始寫書之後才瞭解寫一本書是多麼的難,更發現要靠寫書賺取微薄的版稅,投資報酬率對我而言是不符合的。驅使我咬緊牙關寫完這本書的目的是我期許很多的數位創業該由政府來做,傳統企業也應根據自身的定位和轉型來發展,至於其餘的,留給更多的年輕人一起來創業。台灣的市場絕對不夠大,也沒有太多友善的創投,但台灣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數位創業試驗所。個人於七年前開始在大學任教,很多同學問我社群和創業的想法,我經常告訴年輕學子,創業要從解決痛苦開始,但務必要加入顛覆式的創新和創意,台灣還有很多異業合作、很多傳產問題需要大家一起來發揮創意解決,本書的每一章,最後面都有創業筆記的提醒,隨著每一章節的筆記完成,寫下自己的創業想法和相關資料,看完本書的同時,計畫書也同步完成了,希望大家有機會成功,謹以此與大家共勉之。
■創業從解決痛苦、加入創新開始
我喜歡分享「創業從解決痛苦、加入創新開始」的概念,而且這種案例在身邊俯拾皆是,像是部落客分享自身經驗並協助格友解決問題而創造自我價值;主題式的論壇建立一分享互動機制並保有超然立場,解決消費者對商品「知的權利」而創造平台廣大的廣告收益,都是類似的例子。
多年前我曾經和內人去洛杉磯看NBA球賽,當球賽結束後要搭計程車回市區,球場旁邊有一家連鎖旅館Holiday Inn,門房小弟Bell Boy指引我們可以在旅館的後方搭車,我倆走進巷內發現燈光昏暗,遠處露出四個白點(兩個人的兩對眼睛),...
目錄
【推薦序】
■歡迎加入數位創業的行列
──奧美公關行銷公關事業部董事總經理 謝馨慧
■歷來最高規格的數位創業分享書
──貝爾敦(股)公司暨宏通數碼科技(股)公司董事長 郭立人
■數位創業者的超級使用指南
──鴻海集團顧問 李學文
■下一個成功創業家可能就是您!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潘昭賢
■認識破壞式創新最好的借鏡
──東吳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副教授 謝文雀
■為「數位創業」提出獨到見解
──剛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林廷勳
【作者序】創業從解決痛苦、加入創新開始
【前 言】台灣需要更多的數位創業
【第一章】中國四雄與美國四霸
一、二十年的發展
二、中國四雄
三、美國四霸
Break:霸主的思維!
創業筆記
【第二章】透視平台的價值
一、網路行銷與數位行銷
二、網站與平台的分別
三、創業點子隨手可得
四、收入的來源
五、了解世界的趨勢和脈動
六、透視平台的價值
Break:異業合作的價值!
創業筆記
【第三章】掌握螢幕商機
一、行動商機(手機平板)
二、數位電視現況
三、認識數位看板
四、決戰數位內容
Break:霸主的下一步
郭董的野心:一雲數網多屏
創業筆記
【第四章】計畫的五大步驟
一、計畫的五個步驟
二、基本功──平台拆解
三、介面決定成敗
四、實力與偷吃步
Break:App與網站!
創業筆記
【第五章】社群
一、社群的崛起
二、社群的種類
三、社群的操作
四、創造熱鬧機制
Break:重要的是關係,而非科技!
創業筆記
【第六章】創業計畫書怎麼寫
一、永遠記得廣結善緣
二、創業計畫書詳解
三、夥伴與團隊在哪
Break:創業與工作的態度!
創業筆記
【第七章】資金的募集來源
一、台灣沒有創投
二、聰明的錢
三、和朋友合影
四、家人和親戚
五、天使投資人
六、募資平台
七、政府補助
八、學校管道
Break:尊重投資的每一塊錢!
創業筆記
【第八章】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
一、手機多工
二、VR、AR、MR及CR時代的來臨
三、物聯網與智慧城市
四、大數據與人工智慧
Break:完成創業計畫書文件及簡報
創業筆記
【結 語】創業,做就對了!
【推薦序】
■歡迎加入數位創業的行列
──奧美公關行銷公關事業部董事總經理 謝馨慧
■歷來最高規格的數位創業分享書
──貝爾敦(股)公司暨宏通數碼科技(股)公司董事長 郭立人
■數位創業者的超級使用指南
──鴻海集團顧問 李學文
■下一個成功創業家可能就是您!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潘昭賢
■認識破壞式創新最好的借鏡
──東吳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副教授 謝文雀
■為「數位創業」提出獨到見解
──剛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林廷勳
【作者序】創業從解決痛苦、加入創新開始
【前 言】台灣需...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