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從日治時期到1980年代,一個跌宕起伏的客家望族故事,
主人翁姜阿新縱橫商場,經營茶業、林業、糖廠、運輸、食品事業,
反映了臺灣經濟起飛前後的政經、文化、人性現象……,
家族親友間的聚散離合更印證世間的悲歡紛擾皆平常,
珍貴的素人圖文記錄,記錄了劃時代的歷史大劇!
天高し 北埔洋楼 雨後の晴れ
終於散去了,北埔洋樓的陰霾,秋日天高爽。
(北埔姜家歷經榮華、苦難,廖運潘以此俳句表達買回洋樓的莫大欣慰,
並分享雨後必有晴天的人生體悟)
70年前的臺灣,從茶金到茶土、茶狗屎時期的人們,在動盪不安的時代裡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道。往事已矣,俱隨星移更迭。
然而,1996年之後,廖運潘用驚人的記憶力、觀察力把當年發生的故事、人情冷暖一五一十的記錄下來。也把岳父姜阿新先生從富商淪落到棲身小屋一角,從無怨言的身影刻劃得栩栩如生。
廖運潘完成的《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共9冊、近130萬字,信手寫就,本為不公開的家族秘籍。在女兒廖惠慶重新彙整之下,節選了北埔茶業在二戰後由盛而衰的故事,隆重推出《茶金歲月》單行本以饗讀者。
這本書內容詳實,從姜阿新的廣結善緣、熱心公益、經營多元事業,到所託非人、祖產盡付東流,還記錄了第三代子孫鼎力買回洋樓、重新整修的過程,是彌足珍貴的素人圖文記錄史,真實而感人,為那段從風光步入暗淡的臺灣茶業史下了最佳的註腳。
名人推薦
王文靜 「品味私塾」創辦人
李偉文 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
李永得 文化部部長
林懷民 雲門舞集創辦人/創團藝術總監
殷允芃 天下雜誌群創辦人
徐仁修 作家、攝影家、荒野保護協會與荒野基金會創始人
陳郁秀 鋼琴家、公視華視董事長
陳懷恩 導演、編劇、資深攝影師
楊長鎮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湯昇榮 瀚草影視總經理
廖運範 肝炎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劉克襄 作家、自然觀察解說員
簡靜惠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推薦語
這是一個家族的興衰史,有笑有淚、有血有肉,悲歡離合盡在其中。得知九本手稿精簡濃縮出版,備感欣慰。我深深體會「人生不管發生任何起伏,永保尊嚴努力向前」是關鍵。
──陳郁秀
大多數的人都在歹戲拖棚。只有那些有勇氣或智慧的人,敢於面對,勇於反省,也敢於立刻改寫劇本,這樣的人終將是了不起的人物。
──徐仁修
《茶金歲月》表面上雖然只是作者的自傳,但從個人經歷與真實細節的描述中,可以建構出二戰前後臺灣本土產業發展與興衰的過程,甚至小到當時的車票、柴米油鹽……等的價格都能鉅細靡遺地記錄下來,真可說是民間版的《史記》。
──李偉文
作者簡介:
廖運潘
桃園縣觀音鄉客家人,1928年生。曾就讀觀音公學校、私立淡水中學校、臺大商業專修科(原臺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商業學校),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經濟系。
曾任職臺灣銀行左營分行,1953年辭去銀行工作,協助管理岳父姜阿新先生之茶業、造林、製糖等事業。1965年岳家事業永光公司結束營業後,舉家北上,投入相框製作、國中教師、日語補習班老師、日文翻譯、鍋爐酸洗、化學處理劑販售等各項事業營生,迨至1997年為止。
中學校二年級為日本俳句入迷而開始嘗試創作,1980年參加黃靈芝先生創辦的臺北俳句會,四年後受邀加入超過半世紀歷史的日本春燈臺北俳句會,目前仍熱中於每月發表創作俳句作品。
1996年接受作家徐仁修先生建議,開始書寫畢生所見所聞,1997到2006年旅居加拿大時期亦未曾間斷,2017年終於完成《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共9冊、近130萬字,《茶金歲月》即為此套書的精簡濃縮版。
整稿 廖惠慶
姜阿新孫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曾任教於臺中市私立曉明女中、臺北市立中正高中音樂班。現任姜阿新教育基金會董事、荒野保護協會監事,長期從事環境及古蹟保護。
章節試閱
第五章 一九五三年開始北埔生涯
永光茶業冠全臺
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四日辭去臺灣銀行左營分行職務,我們夫妻和長女蒂玉一桍仔人(一家人)從高雄搬來北埔加入岳家一起生活。當時岳父全家一共僅有岳父母和內兄夫妻四人,但佣人卻不少。他們是管家吳進、雜役何金、長工鄧邱坤、小廝黃春發、養女蔡綉英和吳智英,還有一位忘了其名的煮飯歐巴桑,另外養有一隻名叫奇比的大型犬,岳父說是純種狼狗,但其外形、毛質、性格都不像,只是幾次咬人惹禍之兇暴表現,令人勉強相信牠可能帶有少許狼犬血統。
岳家位於姜氏祖厝天水堂南邊,隣接北埔慈天宮廟坪,用地約四百坪,建物包括一八三○年代建造的祖厝左側第三棟土磚單層伙房屋,和一九四九年竣工、外殼以唭哩岸石作基盤再加鐵筋混凝土,內裝用稀有高級木材烏心石木芯為主的豪華雙層洋樓兩個部分。洋樓平面格局呈凸字形,岳父母居室在樓下後側,分別有書齋和臥房,洋樓前面部分是大廳,但平時都用雕刻精緻的烏心石木屏風隔成三間,向外左邊兩間是正式會客室,右間是起居室兼餐廳,中央放一張整塊花樟木製作的大圓桌和十張烏心石木圓凳子,兩邊各擺四張籐椅和放菸灰缸、茶杯等的兩張小桌。岳父平時坐在起居室抽菸、喝茶、看報紙,接待熟人或不必太拘束的客人,晚上找他老人家談天的朋友或公司同仁都聚在這裡,手搖接線式電話機設在同一室內角落,臺灣電視開播後,黑白電視機也擺在此室,這是家中人氣最旺盛的地方。
內兄夫妻房間設在洋樓二樓後側,由起居室和臥室所構成。二樓前面分成三個部分,右側是我們的寢室,中間是奉祀觀音菩薩的神明廳,左邊是鋼琴室,麗芝的山葉一號豎型鋼琴在此,後來我長女蒂玉、次女茗郁、三女惠慶都在此開始向母親學鋼琴,蒂玉因為健康關係中途放棄,茗郁改修聲樂,唯有惠慶能夠貫徹素志成為專業鋼琴家。麗芝外祖父詹文光公贈給祖父姜清漢公作為六秩一華誕禮物的福州產鑲鈿古董座椅擺設在此。這個四張一套的寶物後來被偷又復得,現在傳給岳父長孫姜百塘。
我們房間有半坪大的壁櫥,裡面分成二層,上層可利用小木梯登上設在橫梁上面之貯藏室,室內堆滿預備用寢具、日本坐墊、老祖宗穿用過的羊毛大襖之類。二樓後側內兄房間旁邊有一走廊,其盡頭設有盥洗設備和廁所,這個廁所是設計堂皇華麗洋樓的建築師彭玉理之一大敗筆,因為他設計樓下廁所使用抽水馬桶,樓上卻採用傳統空投式設備,化糞池排氣不良,廢氣循原路而上,不只臭氣難當,幾乎要令人窒息。
舊伙房屋由前而後,依序是小玄關、帳房、榻榻米房間、廚房、餐廳、臥房兩室。臥房一邊擺架子床,另一邊是木板通舖,煮飯歐巴桑和綉英等在此。男佣人各自有家,晚飯後下班回去,唯有小廝住在榻榻米房間,以備夜間不時之使喚。伙房屋最深處有一大間廂房附有小廚房,是麗芝三舅父亦是我姊夫詹梅谷一家人住處。據蕙英姑云,這個房間早年是她祖母姜紹祖公遺孀陳氏滿妹的居室。
我回北埔寄宿岳家頭一個月的處境,可以說是嘸落嘸著(無所適從)。岳父不作任何指示,我過去在銀行按照辦理規則做事,但對岳父事業卻一無所知,因此不知如何是好。這個期間,省議會正在開會,岳父常常上臺北,向他支持當選的張芳燮聽取開會情況或提供意見命其代為提案等,岳父雖然很少出席議會,但對臺灣政治仍然抱有濃厚關心。岳父不在家,鳴鐸兄熱中於攝影和沖洗照片,他在舊屋帳房設一暗室,終日專心致志,意欲洗出稱心傑作。永光公司糖廠三月間仍在生產赤糖,整個北埔街充滿煮糖香味,我偶爾走訪糖廠參觀,所遇職員都對我恭敬有加,他們都認識我,也應該知道我辭職到此之目的,但我畢竟是一個外來人,在永光公司尚無任何身分或地位,所以難免受到敬而遠之的對待。我之辭去工作來此是為了協助岳父事業,但我自己卻不明白,我在永光究竟能做什麼,岳父在哪一方面需要我幫忙。為此,我多次討教於他老人家,他每一次都說,你慢慢看,首先了解事業的內容,以後我要你出力的地方多得很。某日,我建議先在永光公司給我一個職位,我想要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學習事業的全盤,岳父思考片刻後說,此事不必著急,你暫時跟在我身邊就好。我提出自己認為理所當然而確有必要的請求,他卻有所遲疑,當時我不知他用心何在。
見風轉舵的怡和洋行
一九五三年三月中旬某日下午走山路時,我看見滿山茶樹開始萌芽,顯現春天即來的氣息,嫩芽綠中帶赤,陽光下顯得美麗可愛,我雖然不懂茶樹生態,但畢竟是農村長大的人,我知道採茶時期即將來臨,茶廠開工時間就在眼前,但至今岳父未提過春茶的生產計畫,也未曾看到他有任何行動而穩如泰山,使我這個內心期待著大有可為而躍躍欲試的外行人感到無比的訝異和焦躁。對有關春茶生產方針的質疑,岳父重提他牢不可拔的信念,堅持洋人非買永光茶不可之說,並且斷言不出幾天,他們一定會找上門來。
三月下旬某日, 怡和洋行(JardinMatheson & Co., Ltd)臺北分公司代理總經理諾頓(Norton)帶著茶業部經理赫克(Hawk),和英文名字叫做狄克的副理兼通譯張國敏來訪。怡和洋行是英國人創立的大綜合公司,總公司在香港,分公司遍佈全世界,規模龐大,歷史悠久。戰後永光公司產茶幾乎全數賣給該公司,過去雙方關係十分密切,但我回北埔這個時期,情況似乎不盡相同。岳父約客人在茶葉再製廠商談並命鳴鐸兄和我在場。再製廠位在北埔口水磜村低窪地,前面有一條小溪,廠後是以麗芝名義出租給劉妹伯的水田,廠地約一千坪,分前後兩棟,前棟是紅磚木造兩層樓建築,後棟是木造平房,總建坪約六百坪。這是岳父一九三○年代創業的發祥地,廠房老舊,但使用的建材卻是檜木。終戰前,岳父幾所茶廠生產的粗製茶悉數運交三井農林會社設在臺北武昌街現址水門邊的再製工。戰後為配合怡和洋行直接輸出的需要而擴建後棟,裝設包括篩、剪、除梗、風選、裝箱等再製機器,另在埔尾村新建臺灣全島規模最大的粗製茶廠,於一九四九年竣工啟用後,再把前棟原粗製茶廠改為成品倉庫和裝箱場。
當年路面尚未舖設柏油,行車緩慢,怡和客人從臺北抵達北埔時,已經接近中午,但賓主雙方立即展開商談,岳父氣勢凌厲,一開口就要求諾頓提供充足資金,強調只要有充裕的資金,永光能夠供給大量良質春茶。諾頓問永光計畫生產多少春茶,岳父以多多益善,有充分資金就可以大量生產,從而能夠降低成本回答,如此沒有具體數字,可能是岳父過去商談的一貫作風,但諾頓以今年茶市不穩為由堅持要永光明示生產方針。兩人各持己見,談判毫無進展,年紀相當大的諾頓露出倦容,要求中止洽商,狄克從竹籃拿出三明治,我們叫醉樂園送來幾碗湯麵,再製廠廠長藍金輝和怡和司機林生來也一起午餐。飯後喝茶時,諾頓把預先擬定的合作計畫書拿出來說,我們今年春茶的計畫是想要委託貴公司製造毛茶二十萬台斤,加工費是每一百台斤一百四十元另加再製費六十元,我們提供一切資金,製造數量若是未達到二十萬斤,怡和樂意照付二十萬斤的加工費,姜桑如果同意,我們就此決定簽約。老蕃牯(年紀大的外國人)的話尚未說完,藍兄猛然拉著鳴鐸兄和我到外面說,董事長心肝像牛氣恁大(董事長雄心大如牛肺),他一定不會同意諾頓的建議,但我們已無選擇餘地,非接受不可,你們兩人趕快去說服老人家,答應洋人提出的條件。
可是我們回到會客室時,看見岳父正在用非常不屑的口氣拒絕對方,諾頓不待狄克翻譯完畢就站起來打道回府,雙方不歡而散。客人走後,岳父說,怡和洋行臺北總經理鮑魯頓(Bolton)返回英國度假半年,由香港總公司派諾頓來暫代職,他不了解臺灣茶業生意,又是快要退休之人,不願負起責任而縮頭縮腦,他竟敢要求把我們的生產量縮減到生產能力的一半,真正是豈有此理。如果鮑魯頓在,相信不至於此。
岳父與諾頓洽商的經過令我失望,也使我內心起了很大的震盪,我認為諾頓雖然是暫代總經理,但既然是銜命而來,必定是遵照該公司的意旨行事,鮑魯頓之授意,茶業部經理赫克之意見可能也是他決定方針的考慮要件。諾頓冷淡而消極的態度,斷非如岳父所說非買永光茶不可的人該有的表現,構成岳父近於絕對自信的客要素似乎大不如從前,可想而知最單純的理由是怡和已經不再非買永光茶不可也。
我從一九四六至一九五○年的五年間寄宿八條通姊夫家,那個期間正逢永光公司業務最隆盛時期,很多出差臺北的公司幹部或職員來借宿。姊夫在永光臺北分公司擔任會計,我從借宿客人或姊夫口中,聽到不少有關永光的事業內容和岳父的為人與事跡而欽佩崇敬有加,因此我對岳父過去兩年來多次向我所強調外商非買我們的茶來攙合提高品位不可之說深信不疑。但由這一次與洋人洽商的情形看來,情勢好像從非買不可演變成不買亦可,只是岳父自己未察覺或不想承認或尚繫一絲希望於過去與怡和間之交易實績亦說不定。這是我當時的直覺,可惜我不懂茶業,也不諳永光公司內幕,故而無法了解或把握真相。岳父要我慢慢看,總是難免有隔靴搔癢的焦躁感,我認為時間不允許我慢慢看,我必須用最快的速度學習並理解事業的一切,以找出自己該做的事,否則我就失去離職回來的意義。
膨風茶、紅茶都是永光的招牌
北埔鄉土地大部分是山岳丘陵地,土質多為第三紀層軟鬆砂礫壤土,因此無法開闢廣面積水田種稻,但適合栽植茶樹,而且上述兩個缺陷正是生產好茶的最佳天然條件。加上,北埔一帶早期普遍種植青心大冇、青心烏龍等優良品種製成的茶葉具有特殊香味,因此北埔鄉可以說是先天的高級茶生產地。北埔茶品質早已聞名,但產量有限又缺乏運輸工具,清朝末期乃至日本治台初期,欲把商品送至臺北,唯有人工肩擔是賴,搬運成本高昂,只能限於攜帶高價位的北埔特產膨風茶。聽故老說,從前由北埔前往臺北,必須走山路經過樹杞林(竹東)、鹹菜甕(關西)、大嵙崁(大溪),在此宿夜,翌日經由三峽至臺北,或從大嵙崁坐船行大漢溪,入新店溪至艋舸(萬華)。因此,當時走一趟臺北,比現時往地球背後更艱鉅辛苦。很久以前,北埔茶販運茶到臺北大稻埕出售,其高級烏龍茶之香氣與風味,使嘗試品茶的商人讚不絕口,因而爭相搶購,價格漲到巔峰。茶販回北埔,把實際售價告知同業,無人相信,大家都認為他膨風,諷刺揶揄他自稱賣到天價的高級烏龍茶叫做膨風茶,久而成為其俗稱。
臺北茶商聞知,買賣茶葉的英商亦知之,怡和洋行將其試銷本國而深受歡迎,英國上流社會視Pun Fuen Tea為珍寶,因而輸出英國的膨風茶逐年遞增,屬於同一地勢、地質、氣候條件的周邊地區,峨眉、獅頭山、老田寮、頭屋一帶亦出產膨風茶,後來隨著交通發達,膨風茶在臺灣出口茶葉占了一席地位,可惜其生產受到地理、節氣和天候等天然因素限制,限於夏茶、六月白大約芒種至大暑間天氣良好的日子、受過浮塵子蟲害而停止發育的蕊芽才能製出真正上等膨風茶,因此無法提高產量(一九六○年,我綜合同業意見,估算全島年產量不超過三千公,其中北埔鄉一千二百公斤,我們於一九六一年輸出日本三井二百七十公斤),為此有一年鬧出悲劇。一九二○年代後葉,怡和洋行臺北分公司茶業部的青年才俊經理把茶葉出口貿易做得有聲有色,尤其是膨風茶銷售倫敦市場是他的拿手,每年充分地掌握供需量,臺灣膨風茶出口幾乎成為他們的獨門生意。不料那一年,按照往年慣例訂好售貨契約,開始收購膨風茶時發現情況不妙,過去未曾積極採購膨風茶的三井農林會社突然殺入市場,把那一年生產的膨風茶全部搜括殆盡,害那一位英國青年無法可施而舉槍自盡以示負責。據聞,當年怡和洋行是三井農林在臺灣茶業界的勁敵,三井農林搶購、壟斷膨風茶並非真正有銷路,主要目的在於打擊商敵,卻無意中傷害了一個寶貴性命,後來三井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才把囤積的膨風茶銷出去,此即商場如戰場的實例。
最早的茶農,可能是依照自己嗜好或判斷銷路來製造包種茶或烏龍茶,但北埔一帶出產的烏龍茶較具特色而廣受歡迎,因此逐漸傾向於烏龍茶製造,兩者之差別本質上是依發酵程度而異,同樣的茶菜(茶葉)撒開在竹棚上曬太陽,適當地攪拌,促進其發酵,然後倒入炒鍋殺青,阻止發酵,包種茶發酵較輕,烏龍茶較重,兩者基本上的分別決定在這一個階段。比較起來,前者外觀和泡出來的茶湯與茶渣之顏色較淡,後者較濃,味道、香氣各有千秋,孰優孰佳依品嘗者嗜好而定,然而同樣的茶菜造出同種產品時,其品質優劣亦不盡相同,此事完全取決於茶師手藝,是外人不可端倪之者也。
北埔一帶較早期的茶農是自己把每日採摘的茶菜製成茶葉,積少成多擔到北埔或峨眉街上出售,以買賣茶葉成品為業的「茶販仔」櫛比而興。茶販仔收購茶農的成品,按照品質分等拼堆出售,收購時的品質鑑定是決定價碼的關鍵,討價還價之間涉及製造品質問題,對茶農製茶手藝的提高不無教益之功。因此早期的茶農個個都是製茶高手。
一九一三年,北埔、竹東間輕便軌道開通,貨物可託輕便車經新竹轉火車運往臺北販賣,從此北埔茶葉產量漸增。臺北有一種中盤商,專購各地茶葉拼堆賣給茶行,他們把各地出產之次等茶摻上北埔茶而號稱北埔茶推銷,是臺北茶販仔的伎倆。
日本早在第九世紀初,留學中國唐德宗治世的僧人最澄、空海攜回茶種子和製茶方法,但一般人喝茶是十六世紀末才慢慢開始流行,到了十七世紀中葉以後已經變成普通家庭的日常飲料,他們喝的一律是綠茶。日本明治維新成功後四十年,進口商明治屋輸入立普頓(Lipton,現譯為立頓)紅茶,從此飲用紅茶的嗜好逐漸浸透在日本人飲食習慣中。一九○六年,三井農林會社投資臺灣茶葉事業,在林口、角板山、龍潭銅鑼圈、三義等地培育茶畑(日語,即茶園),製造烏龍茶外銷美國等地,後來配合全球紅茶需求增加而改製紅茶,旋於一九二八年開始生產罐裝紅茶,以三井紅茶商標向全國推銷,對紅茶之普及有了莫大貢獻,戰前的日本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九○%,該會社業務蒸蒸日上,紅茶銷售量逐年大量遞增,對永光公司之創立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三井紅茶後來改為日東紅茶至今。
懋熙先生的無奈
我岳父姜阿新先生字懋熙,一九○一年二月十九日出生於新竹廳竹北一堡花草林(寶山鄉面盆寮)。他是蔡家長子卻襁褓入嗣姜家,主要是為了嬰兒將來的幸福之外,家境貧窮,可觀的酬金想必也是考量因素之一。麗芝祖父姜清漢公是湖口波羅汶張家之出,推算一八七五年,亦即早於基隆、新竹間鐵路建設完竣十八年以前出生的他,在走路和坐轎以外別無交通工具的時代,會從當時的感覺來講是天西之遠來到山林壁壢角,不知道是什麼因緣使然。我岳母結婚多年不生,因而有抱養螟蛉之議,姜家三代不育,可謂是少有的巧合。
一九一五年,岳父畢業於北埔公學校本科第十二屆後,進入臺北國語學校國語
部,此校是全島唯一的自費中等學校,同校師範部為臺北師範學校前身,以養成公學校教員為目的之公費學校。一九一九年畢業於國語學校而負笈東京明治大學法科專門部,翌年暑假歸省,八月底正要離家東渡時,祖母不捨而嚎啕,不忍老祖母悲傷, 因而輟學,成為他終身憾事。岳父回顧東京求學時代說,當時物價廉,三十圓足夠臺灣留學生的一切費用,但家裡每月寄來一百圓。他用多餘的錢玩股票賺了不少錢,但熱中於賽馬,賺來的錢也在跑馬場花得差不多了。儘管如此,岳父在東京求學時並未租用高級公寓或寄宿所謂的下宿屋(房間分租給他人,也有供伙食者),與一群同鄉共租一棟平房並且輪流煮飯燒菜自食其力。我聽後來也念明治大學專門部,當時還在讀中學校的郭福興先生說,輪到懋熙哥燒飯時,同宿人個個恐慌,因為他燒的飯不是半熟就是燒焦,喜歡煮南瓜卻每一次都鹹得難以入口,有人抗議,他則倚老賣老地答以那是節省菜餚的烹飪法,大家拿他沒有辦法,只好決議免除這一位前輩的炊事當番(日語:輪值)。
雖然斷念東京留學,但一個精力充沛,胸懷理想之弱冠如我岳父者賦閒在家無所事事是談何容易,他從師學習打拳頭(拳法)、挨弦仔(拉胡琴)、吹伸縮喇叭、下圍棋、象棋、打網球、撞球等花樣甚多,但似乎都未成氣候,唯不知道哪一位名師傳習的書法頗有成就,尤其草書自成一家。
不久,岳父透過關係獲得經營日月潭台灣電力公司酒保的權利,開始進行策畫,敦請南埔人林榮春先生負責業務而得到同意。酒保在中國話為舊時賣酒的人或酒家的侍者之稱,但日語是指兵營內販賣飲料食物和日用品的店,台電當時以酒保稱呼,可能是把日月潭發電廠以及附屬建設現場之混雜和管理比擬軍隊作戰而取的名字。但一切部署就緒,岳父興致勃勃地準備出發時遭到老父的強烈反對,壯志未酬即不得不半途而廢。是時清漢公約五十歲,姜家男性最年長者,雖然終日耽溺於鴉片煙毒,但絲毫不影響他絕對性的父權,爾後岳父籌謀新的事業都無法通過老父這一關而相當無奈沮喪。
「那個時候,我想做的任何事都得不到父親同意,他不肯出錢,我就毫無辦法, 爸希望我像他不做事、在家享受生活。對我來說這是最痛苦不過的事。」岳父多次對我如此說。
麗芝的祖父清漢公於一九三六年四月過六十一歲生日, 過去姜家男性幾乎都不長壽, 老屋第三房紹祖公抗日犧牲時才二十歲,第二房振乾公,新屋第一房振義公都不到四十歲,新屋第二房振壎公未到三十歲就去世,因此親戚們慫恿岳父大肆舖張一番來慶祝老人家壽誕。那個日期正逢春茶盛產時節,茶廠內茶菜堆積如山,廠房無法容納的茶菜大量借用姜家祠堂放置,工廠二十四小時作業也無法消化逐日搬入的原料,因而不得不把部分變質茶菜丟棄河中,廠內上下人困馬乏無法分身的狀況下,岳父把一切安排交給堂哥娘送全權處理,娘送伯是聞名的風流倜儻之士,聽說祝壽活動辦得非常豪華完美,因而名震一時。
木村先生力勸造林
老人家雖然終日迷迷痴痴地過著半廢人似的生活卻有絕對性的父權,岳父事親至孝全無拂逆之事,當年他的處境正如京戲《四郎探母.坐宮》之楊延輝的唱辭:「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展。」那個時節新竹州廳正在大力獎勵私地造林,姜家祖業有大面積山坡地任其荒蕪,時任州廳農林技師的木村先生力勸岳父從事杉木造林,岳父甚感興趣而躍躍欲試卻又未獲老父同意,但岳父已經欲罷不能,申領象徵性的獎勵金和免費提供的樹苗,在北埔南方十二公里內大坪與南庄鄉隣接的四十二份之約五十甲山坡地著手種植福州杉。岳父說,植樹季節,剛好是農閒期,農家沒有什麼副業可做,全家人在吃閒飯,他的造林工作每天雇工數十人,對節儉的山中農家生活不無小補,他自己上山監工,腰間帶一個布袋裝滿銀角子,每日收工時支付當天工資,深受工人們歡迎。
當時大坪產業道路未造,往四十二份必須跋涉山間小徑,道遙路嶇,無法每日回家,老父可能認為植樹在自家地上是無關宏旨,故而未加以阻止,但仍然不給分文,岳父自己的私房錢和岳母的陪嫁用光還背了不少私債。木村桑非常熱心協助造林,不辭勞苦走入山中現場教導植林和育林技術。岳父聽從其說,按部就班地實施種植、除草、刈蔓等作業,幼苗的成長有驚人的成績,清漢公從常來陪他做伴的朋友獲知這個情況才心滿意足地替兒子還債,從此對岳父的創業熱情有了某種程度的理解,使他能夠繼續把造林面積擴大到伊灣窩之九十多甲地域,木村桑則每年定期巡視姜家造林地,評估造林成績並給予適當的指導或建議。後來岳父事業繁忙,不克親自陪伴,命小廝帶他上山並安排在散居林地內的佃人家吃中飯,木村桑飯後一定給一圓小費,這個金額超過男人一日的工資。岳父尊敬木村桑之為人,故而成為莫逆,二人交情至死未渝,岳父戰後赴日時,不辭遠路跑到九州拜訪老友,而岳父晚年寓居臺北西門町時,年逾八十的木村桑特地來臺看他,我藉此機會見過他一面。
第五章 一九五三年開始北埔生涯
永光茶業冠全臺
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四日辭去臺灣銀行左營分行職務,我們夫妻和長女蒂玉一桍仔人(一家人)從高雄搬來北埔加入岳家一起生活。當時岳父全家一共僅有岳父母和內兄夫妻四人,但佣人卻不少。他們是管家吳進、雜役何金、長工鄧邱坤、小廝黃春發、養女蔡綉英和吳智英,還有一位忘了其名的煮飯歐巴桑,另外養有一隻名叫奇比的大型犬,岳父說是純種狼狗,但其外形、毛質、性格都不像,只是幾次咬人惹禍之兇暴表現,令人勉強相信牠可能帶有少許狼犬血統。
岳家位於姜氏祖厝天水堂南邊,隣接...
推薦序
推薦序 從《茶金歲月》見證北埔姜家的興衰
陳郁秀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在闊別多年再見到惠慶之時,若不是她詳細地自我介紹,我已無法認出她曾是我擔任師大音樂系系主任時期的鋼琴組畢業生。記得那天,惠慶捧著她父親廖運潘先生的九本浮生手稿來見我,第一句話就說:「陳老師,北埔洋樓在我們姜家第三代子孫的團結努力下,買回來了! 我們可以告慰祖父母在天之靈了……。這是爸爸的手記,請老師過目……。」聽到後,我內心一陣悸動,心想是什麼樣的曲折情節,讓一個大家族經歷了這場人生的翻轉與巨變。
《茶金歲月》是一個勵志的真實故事,也是一部又悲又喜的人生奮鬥史,內容是描述桃竹苗地區的北埔大茶商──姜阿新,是如何樓起樓塌、最終宣佈破產的歷程。他創立臺灣最大的茶廠並擁有最新的設備,也就是當年呼風喚雨的「永光茶廠」,一九五○年代更興建了洋樓屹立於北埔,這也代表著臺灣輝煌的「茶金年代」。當時,這家工廠有著最大的紅茶產量與最高的茶葉出口量,積極行銷全球,遍及非、亞、歐、美四洲;同時,北埔地區所研製出臺灣唯一、特有的「膨風茶」,就是俗稱的「東風美人茶」,也為臺灣樹立了茶葉的「品牌」標竿。
《茶金歲月》作者廖運潘,是姜阿新的女婿(所以惠慶是大茶商的孫女),在他的手稿中娓娓道出,於永光茶廠時期如何與姜家結緣;畢業於臺大經濟系、是金融圈一份子的他,在姜家事業步入下坡、處於四面楚歌的氛圍中,他是如何毅然辭去臺銀工作,投入種茶、製茶及造林等工作;且在最艱困時期,嘗試製作蒜頭粉及洋菇干等過程。也描述他期盼能力挽狂瀾,為家族事業中興,但仍難挽劣勢;最後,與丈人秉持「為商之道」,清還債務、安頓員工後宣佈破產,所有祖產付諸東流,一家人無奈黯然離開山城的一段淒涼故事。
初讀文本,內心十分激動。試想,人生竟可以如此大起大落;惠慶與姜家第二代及第三代子孫為了再度買回洋樓所經歷的辛酸與付出的心血,著實令人動容。很難想像習於富貴生活的家族,是如何安於苦難日子的煎熬,但他們不懈的努力、展現「尊嚴活下去」的勇氣,更是讓人感佩。
這是一個家族的興衰史,有笑有淚、有血有肉,悲歡離合盡在其中。得知九本手稿精簡濃縮出版,備感欣慰。我深深體會「人生不管發生任何起伏,永保尊嚴努力向前」是關鍵,與大家共勉,是為序。
勇於改寫生命劇本的人
徐仁修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小說,重要的是精采與否?而人生中,你的每一個起心動念都影響你的行動,而每個行動就是小說中的片段或章節,最後加起來,就決定你使用行動書寫的人生小說了。精不精彩,說老實話,你自己心知肚明,只是大多數還正在上演的人,都不願或不敢面對自己的演出。所以,大多數的人都在歹戲拖棚。只有那些有勇氣或智慧的人,敢於面對,勇於反省,也敢於立刻改寫劇本,這樣的人終將是了不起的人物。
《茶金歲月》是一部精采的回憶錄,也是一部非常難得又重要的民間歷史。從一九四○到一九八○年,是臺灣大變動的時代,無論政治、經濟、國際局勢、生活方式……但記錄權、解釋權,都掌控在當時的官方手裡,老百姓都無權或無力置喙。但非常難得的就是廖運潘先生,在命運與個人特質的因緣下,參與並置身在壯闊的波瀾裡。一九九六年之後,用他驚人的記憶力、觀察力、與人為善,以及幽默,把那個時代,他被命運之神安排與北埔望族姜家聯姻,卻因上一代無法調適時代環境的改變,必須扛起破產的責任,最後全家空手落難到臺北租來的小屋棲身。從面對還沒有著落的明日三餐,到如何安排正要就學的一群小小孩,他把當年發生的故事,人情冷暖一五一十的記錄下來。也把岳父姜阿新先生從富商淪落到棲身小屋一角,從無怨言的身影刻劃得栩栩如生。
當年那麼多官宦政客向他借貸或尋求支助,他都盡可能伸出援手。而破產後,現實人性的突顯令人感慨,姜阿新先生也從不多言。這些精采的片段,經作者用九大本書娓娓道來,寫下那個對民間來說,幾乎空白的時代紀錄,自行印刷分享兒孫,冀望兒女從中閱歷祖輩家族的過往。本書摘錄其中書寫北埔茶業在二戰後由盛而衰之故事,公開出版單行本以饗讀者。
最有意思的是,當年那五個小姑娘及一位小弟,長大之後,各自事業有成,竟在二○一二年將祖父姜阿新當年遭銀行查封之北埔洋樓購回,並以洋樓為平台成立姜阿新教育基金會,承襲祖父關注偏鄉教育之精神在大隘地區協助弱勢兒童之教育。這是臺灣版的公主復國記,非常值得我們欣賞與閱讀。
廖運潘先生人生閱歷豐富,文學底子深厚,觀察敏銳,記憶力驚人,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有華人最欠缺的幽默,閱讀起來,讓人興致盎然而欲罷不能。
好看的民間版《史記》
李偉文
十多年前齊邦媛教授以自傳《巨流河》記錄二次大戰前後,有一群人在那巨變的大時代中,顛沛流離來到臺灣的故事。當時就盼望著,在同一個時代,但不一樣環境中努力生存的前輩們,是否能如同《巨流河》般,為有緣匯聚到臺灣的不同族群,留下真實的記錄?
很開心《茶金歲月》實現了當年私心的盼望,更榮幸的是,書中許多的情節,三十年來,我就斷斷續續聽聞,並親眼見證「姜阿新洋樓」失而復得及修復過程的諸多「奇蹟」。也因為這個真實故事,我如同作者女兒廖惠慶所言,從買回洋樓就更加相信,心存善念在好事累積下,不可思議的奇蹟都可能發生。
認識惠慶是在荒野保護協會籌備期,因為我們兩家都是協會的志工幹部,所以經常見面,甚至天天都有傳真機相互傳的訊息。十多年前大家陸陸續續卸下幹部職務後,至今在週末假日大夥還是會一起出遊爬山聚會。
多年來就非常好奇,惠慶這麼奇特的個性是怎麼養成的──在環境議題上,總是溫柔和顏悅色卻永不放棄直到成功;在待人接物上,極為細心體貼周到卻又不會形成別人的壓力;任何工作與任務,總是全力以赴卻從不抱怨也不邀功。
如今看了這本《茶金歲月》,由惠慶從父親親筆書寫,近一百三十萬字中節選出的內容,才明瞭原來她傳承了父母親的個性與做人處事。
《茶金歲月》表面上雖然只是作者的自傳,但從個人經歷與真實細節的描述中,可以建構出二戰前後臺灣本土產業發展與興衰的過程,甚至小到當時的車票,柴米油鹽……的價格都能鉅細靡遺的記錄下來,真可說是民間版的《史記》。
對於離那個時代還不遠的我們,從書中知道父母親那一代庶民生活的點點滴滴,有重回歷史現場的樂趣,但同時也在作者生活應對中,得到寶貴秘訣,比如他在新婚之夜與太太約定的「夫妻憲法」,就很值得我們參考。
近年,新竹北埔變成觀光旅遊的熱門地點,「姜阿新洋樓」更成為年輕人打卡聖地,從《茶金歲月》全新改編的電視劇《茶金》也將搬上銀幕。但是若大家能閱讀歷史場景背後的真實故事,體會一位意氣風發的有為青年與一位才貌雙全的天之嬌女,共同面對命運的磨難,攜手走過一甲子相知相守的深情歷程,相信會有更多的感動。
推薦序 從《茶金歲月》見證北埔姜家的興衰
陳郁秀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在闊別多年再見到惠慶之時,若不是她詳細地自我介紹,我已無法認出她曾是我擔任師大音樂系系主任時期的鋼琴組畢業生。記得那天,惠慶捧著她父親廖運潘先生的九本浮生手稿來見我,第一句話就說:「陳老師,北埔洋樓在我們姜家第三代子孫的團結努力下,買回來了! 我們可以告慰祖父母在天之靈了……。這是爸爸的手記,請老師過目……。」聽到後,我內心一陣悸動,心想是什麼樣的曲折情節,讓一個大家族經歷了這場人生的翻轉與巨變。
《茶金歲月》是一個勵...
目錄
推薦序 從《茶金歲月》見證北埔姜家的興衰 陳郁秀
推薦序 勇於改寫生命劇本的人 徐仁修
推薦序 好看的民間版《史記》 李偉文
自序 雨後天已晴
第一章 求學
成長於濱海小村
五分埔阿姨
初聞姜阿新之名
驚鴻一瞥
說客阿姨
插班台大經濟系
第二章 北埔姜家
北埔春節
洋樓倩影
富家女和窮學生
第三章 考上臺灣銀行
門當戶對
遠赴高雄任職
感慨萬千的婚約
第四章 婚約
感念父母的成全
洋樓婚禮
夫妻憲法
新婚生活不得閒
臺灣省議會成立
初為人父
人生志業的大轉折
第五章 一九五三年開始北埔生涯
永光茶業冠全臺
茶廠裡的糖廠
見風轉舵的怡和洋行
晴天霹靂的重擔
膨風茶、紅茶都是永光的招牌
懋熙先生的無奈
木村先生力勸造林
成為三井農林的協力廠商
岩倉先生鼎力相助
靠人力搬運的大坪茶廠
商場也有君子之交
岳父的嗜好
日本政府的統制經濟
臺灣光復
茶虎旋風
茶土時代來臨
第六章 正式進入茶葉界
小卒出師
富家少爺的財務
投入製茶實作
三井農林岩倉茶業部長訪臺
開發新客戶
第七章 決心為岳家中興
清償全部舊債
打衫耳
大坪造林六十萬棵樹
姜阿新戰後首次赴日本
轉戰埔里開闢阿薩姆茶園
茗郁出生
第八章 窮則思變
寶貴的副茶
在地銷售茶梗進帳
尋找罐裝紅茶的通路
首度赴日了解日本茶業實況
永光蔗田變成北埔初中
第九章 永光的難題
做生意或做慈善事業
膨風茶在倫敦茶市賣出好價錢
開源節流的生存之道
喜獲一男
選舉恩怨何時了
嗅到洋菇干新商機
第十章 雪上加霜
峨眉茶廠獨立
客運風雲
土法煉鋼賣蒜頭粉
烏雲蔽日
如火如荼生產洋菇干
無暇氣餒的窮途末路
陷入以債養債的泥淖
第十一章 起飛的水鳥不攪濁溪水
憑空蒸發的林木材積
患難見真情
屋漏偏逢夜雨
祖產付諸東流
所託非人
各奔前程
何處是安身之地?
第十二章 嶄新的生活
告別山城
最溫馨的年夜飯
岳母辭世
一代茶人落幕
後記 重返洋樓 廖惠慶
附錄
推薦序 從《茶金歲月》見證北埔姜家的興衰 陳郁秀
推薦序 勇於改寫生命劇本的人 徐仁修
推薦序 好看的民間版《史記》 李偉文
自序 雨後天已晴
第一章 求學
成長於濱海小村
五分埔阿姨
初聞姜阿新之名
驚鴻一瞥
說客阿姨
插班台大經濟系
第二章 北埔姜家
北埔春節
洋樓倩影
富家女和窮學生
第三章 考上臺灣銀行
門當戶對
遠赴高雄任職
感慨萬千的婚約
第四章 婚約
感念父母的成全
洋樓婚禮
夫妻憲法
新婚生活不得閒
臺灣省議會成立
初為人父
人生志業的大轉折
第五章 一九五三年開始北埔生...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