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安.佛列契—埃及考古權威、
BBC古埃及歷史紀錄片《不朽的埃及》首席主講人,
她曾發表找到「娜芙蒂蒂木乃伊」而引發轟動,
參與紀錄片《把艾倫製成木乃伊》:
自願者於死後依照保存圖坦卡門遺體的防腐技術,
製作成現代木乃伊。
她以不同的感官方式,帶我們與古埃及相遇:
壁畫、神廟、金字塔、木乃伊、象形文字,
科技、文獻、考古推敲;
從神話、遊牧到立國,從盜墓者到最後的法老,
將已知的碎片連綴成更真實生動的歷史!神秘的古埃及擁有眾多神話傳說,而在神話概念中確實包含有歷史真相嗎?在關於埃及的一片迷霧當中,這個疑問的答案正變得越來越明確!跟隨埃及考古權威喬安.佛列契的腳步,踏入考古現場,從古蹟遺址和墓室中出土的文物拼湊出蛛絲馬跡,聽她還原壁畫上訴說的愛恨情仇、日常生活以及古代慶典儀式,觸摸木乃伊身上遺留保存的所有細節;埃及真實起源的關鍵和要素,將完整呈現眼前。
最身歷其境的古埃及文明巨作
貫穿五千年時間軸,跳脫現有研究框架邊界,
跨越不同地域和社會階層,
突破以往聚焦於男性主導的帝王和祭司,
描述更為平衡、更為少見的古埃及真貌。
本書以古埃及一代代的王朝為軸線,以實地考古發現和專業文獻為依據,以及追蹤歷史變遷中自然地理的影響,呈現古埃及每個王朝的更替,揭開這個古文明的演化過程。
→為何後繼的法老會成為「盜墓者」,潛入先祖們的墓室?
→王室為了維持血統純正與合法行使統治權,因而造就出許多匪夷所思的婚姻關係。
→法老木乃伊的受損非盜墓者所為,竟然是祭司搞的鬼?!
→古埃及人隨身帶往來生世界的陪葬品,總是強烈暗示了某種信念。
→當時人們配戴的飾品可視為「失傳的語言所殘留下的詞彙」,到底從中能探知什麼?
→蠍子王看似來自神祕古老埃及的虛構人物,近年考古認為確有其人。
→墓葬是有效的時光膠囊,把最古老的埃及人帶回現代:陵寢的地理位置與規劃,當中的陳設與遺留物,往往埋藏著深遠寓意。
→多達六十位君主的第十三王朝時期,為何出現了全新的木乃伊防腐技術?
→廟堂牆上刻畫膜拜阿吞神的場景,娜芙蒂蒂出現的頻率是丈夫的兩倍。
→雕像的姿勢、眼神、鑲嵌的寶石材質、繪製顏色,除了具有宗教色彩,還帶有政治意味!
→很多辨識度極高的埃及元素,原來都是我們的誤解?!
→女法老在埃及史上至少出現過十位,這些女性統治者在當時都扮演怎樣的角色、受到怎樣的待遇,擁有怎樣的情懷?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書中的故事都非野史戲說,透過實地考古挖掘、出土文物、地理勘景等真實且科學的角度,搭建出一個時間框架,貫穿古埃及幾千年的歷史,講述古文明的民俗風情,不斷演變的社會,朝代的更替沉浮,王族成員關係的糾葛,宗教神權與世俗王權之間的制衡機制。全面揭開這個人類古文明的興衰。
埃及學權威喬安.佛列契以全方位視角講述埃及考古的新發現:最古老的藝術型態與手法;開始製作木乃伊的確切年代;女法老在埃及史上至少出現過十位,卻總是被刻意抹除蹤跡;埃及人是第一個興建蘇伊士運河的民族;一覽法老與王后那令人驚嘆的豪奢生活;英雄、發明家、地方官員、惡棍、工匠等是如何開創這個偉大的文明;托勒密王朝發展的精采進程……,這些古埃及的歷史與人物躍然紙上,呈現出極少見到的古埃及面貌。
隨著對埃及早期歷史的考證越來越深入和精確,作者以客觀、權威、顛覆傳統的歷史敘事模式,對以往的推斷和誤解提出修正和更新,帶領讀者發現更貼近真相的古埃及歷史。將整個古埃及世界觀放在我們熟知且可以理解的歷史脈絡中。
作者簡介:
喬安.佛列契(Joann Fletcher)
畢業於倫敦大學文學院,攻讀古歷史與埃及學,曼徹斯特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現為英國約克大學考古學院榮譽客座教授,英國哈羅蓋特博物館(Harrogate Museums)埃及古物顧問、威根博物館(museums of Wigan)考古學顧問,是現今最權威的埃及學家之一。出版過許多書籍,以及發表許多學術文章,尤以對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埃及豔后)的研究著稱。經常參與相關電視節目,為許多博物館規劃埃及展覽活動。長期參與各地的木乃伊研究。
2002年獲准探勘埃及古都路克索附近的帝王谷墓室,2003年宣稱於此發現娜芙蒂蒂王后(Queen Nefertiti)的木乃伊而引發軒然大波、橫掃媒體,隨後眾多相關紀錄片皆以她的推論為依據。她與團隊的該項研究結果,由Discovery Channel資助,該頻道並製作有關發現的紀錄片。
她為《衛報》和《BBC歷史雜誌》(BBC History Magazine)及其網站撰文,當中包含於2015年獲得新媒體獎的「薩卡拉金字塔之死」。參與主導紀錄片《把艾倫製成木乃伊:埃及的最後秘密》(Mummifying Alan: Egypt's Last Secret,內容為徵求自願者於死後製成木乃伊,運用的是保存圖坦卡門遺體的防腐技術,成為首位以古埃及法製作的現代木乃伊),獲得英國皇家電視協會(Royal Television Society Award)科學與自然歷史獎、以及英國電影學院(BAFTA Award)特別專題類獎、國際廣播協會(AIBs Award)最佳科學獎。她參與的紀錄片眾多:《尋找娜芙蒂蒂》(The Search For Nefertiti)、《帝王谷里的生與死》等。
在BBC於2016年推出的紀錄片《不朽的埃及》(Immortal Egypt with Joann Fletcher)系列中當任主講人,廣受好評,是全世界認識古埃及必看紀錄影片。2018年成為享譽世界的古埃及考古組織「埃及探勘學會」(EES)的駐地大使。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好評推薦】
作者的熱情與學識無庸置疑,本書延續了她平易近人的一貫風格,一如她此前講述的紀錄片《帝王谷裡的生與死》。
—《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喬安.佛列契教授極富熱情與感染力,本書探討的是她心目中「世界上最偉大的文明」。
—《衛報》(The Guardian)
這本書內容像極了真實的埃及文明:馬賽克技藝、全能、繁華,以及博學。想要終止在無盡的博物館中沉悶地漫步,進行一場身歷其境、令人信服的跨千年之旅嗎?這本書搶先做到了。
—《報書人書評網站》(Bookreporter)
全面調查了古埃及的歷史與文明。與杜比.威爾金森的著作《古埃及的興衰》相似,喬安這本書並沒有對埃及最後一個王朝的沒落點到為止,當中收錄了對托勒密時期引人入勝的研究,結束於克麗奧佩脫拉七世遭受羅馬的擊敗,對古埃及文明的介紹十分精采。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綜觀這段史詩般的歷史,著重於女性統治者的描述。敘述緊湊、清晰,以大量的出土文物作為例證。這位權威作家以井井有條的年表與生動詳盡的故事,將她淵博的學識娓娓道來。若有志於埃及學,本書會是最好的選擇。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作者帶領讀者有條不紊地穿越古埃及歷史,不論每位帝王的好、壞、或甚至演變(像是一些事件或權力下放),作者都有簡單卻又精采的細節描述。明確來說,作者藉由文物呈現出「活歷史」,對歷史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們,將會跟隨作者踏出的每一步。
—書目雜誌(Booklist)
本書圍繞著法老王及其皇室成員展開,還包含織工、藝術家、屠夫、麵包師、釀酒師、花匠、香料調配人等。對於創造出木乃伊、金字塔和象形文字的這個文明,作者擁有深度且全面的學識,若你對此有興趣,本書不會讓你失望。
—《出版者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媒體推薦:【好評推薦】
作者的熱情與學識無庸置疑,本書延續了她平易近人的一貫風格,一如她此前講述的紀錄片《帝王谷裡的生與死》。
—《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喬安.佛列契教授極富熱情與感染力,本書探討的是她心目中「世界上最偉大的文明」。
—《衛報》(The Guardian)
這本書內容像極了真實的埃及文明:馬賽克技藝、全能、繁華,以及博學。想要終止在無盡的博物館中沉悶地漫步,進行一場身歷其境、令人信服的跨千年之旅嗎?這本書搶先做到了。
—《報書人書評網站》(Bookreporter)
全面調查了古埃及的歷史與...
章節試閱
第七章\金字塔時代的興起:約西元前2,667~前2,613年
第三王朝黎明的天光剛亮,構成古埃及「經典」文化的要素就已近乎悉數到位。
首任國王左塞爾(Djoser,在位約西元前兩千六百六十七至前兩千六百四十八年),其為卡塞凱姆威與王后尼瑪哈普(Nimathap)的兒子。尼瑪哈普死後約一個多世紀間,她都被尊為「第三王朝的女性創始人」。
她被厚葬在阿拜多斯近旁貝特哈拉夫(Beit Khalaf)龐大的馬斯塔巴。這陵寢長度達八十五公尺,甚至超過了卡塞凱姆威陵墓的規模。墓穴發現了左塞爾的名字,暗示是他將母親葬在了阿拜多斯。他禮葬母親的方式與督辦父親的後事相同,並以此明確宣示自己作為正宗嫡傳繼承人的資質。
不過,其父母下葬安息之後,倒是實際終結了阿拜多斯作為埃及王室墓園的定位,因為新國王左塞爾向北回歸孟斐斯。當地成為帝王生活的中心,緊接著也成為來世生活的中心。左塞爾娶了他的妹妹赫特普希爾涅蒂(Hetephirnebty),兩人生活的白牆王宮,掩映在棕櫚樹林和葡萄園之間。負責行政和內務的團隊,效率相當高,負責官員為何西拉(Hesira)。此人短小精悍、乾淨俐落,留著兩頭尖的小鬍髭,出席任何場合都戴著一頂假髮。他高明的醫術,令人歎服,不僅是「御用牙醫」,甚至是「有據可查的世上第一位醫生」。然而,宮中博學多才的能人並非鳳毛麟角,何西拉只是其一,另外還有何西拉總跟著的總理大臣伊姆霍特普(Imhotep),總理大臣同時也是王室御用建築師。
在薩卡拉的沙漠邊緣,過往臣僚的高大馬斯塔巴(mastaba,平頂墓,是古埃及墓葬建築方式之一)巍然挺立,就在卡塞凱姆威修築的雄偉石牆旁,俯瞰著下方不遠處的城鎮。伊姆霍特普和左塞爾很清楚這些建築的存在,而且完全認同:宏大建築是一種完美的手段,可在王國廣闊領土的四面八方蓋上帝王的權威封印。所以,左塞爾的墓葬建築群遠遠不只是一處安放屍體的墳墓,而應該是精心規畫設計的工程建構,使他的力量和威權經久不衰,讓他的靈魂恆久存活。而完全以石頭建造的陵寢,無疑對目標的實現有極大助力,效果明顯提升。
現場已有大量的石灰岩材料可用,只要拆掉卡塞凱姆威陵墓的石頭圍牆。此種做法簡直可被視為對先王的篡奪和僭越,不過也可闡釋為以過去的基礎繼往開來,將遺產發揚光大,讓新一代的王族比上一代更偉大。而這種模式,將貫穿古埃及歷史的其餘時期並代代相傳。當然,左塞爾的陵墓就是用了此策略,其馬斯塔巴的頂部石頭構造,直接矗立在先王赫特普塞克姆威和奈尼特吉既存的墓室上方,舊墓被改造擴建,以供左塞爾繼續利用。
左塞爾的石灰岩馬斯塔巴成形之際,他那圍閉的來生宮殿也取得了同步進展。但這是自古以來第一次,來世宮殿沒有建在離墓室相對較遠距離之外的地方,而直接圍著馬斯塔巴修建,並把這塊占地三十七英畝的神聖空間圍合了起來。
此做法的唯一問題在於墓穴本身因被圍在牆內,所以無法自孟斐斯望見。於是,伊姆霍特普決定將馬斯塔巴往上加建(這是受到附近第一王朝朝臣墓葬的啟發):於外層泥磚之下,內部從地面以上的上蓋構造用泥磚呈階梯狀一級級壘砌上去。左塞爾的墓葬上方首先增加了階梯狀排列的三層石頭,因堆疊的效果非常好,又增加了兩層,由此產生的是高達六十四公尺的石灰岩建築體,白色耀眼,從數公里的遠處就能看到。
確切來說,這就是埃及的第一座金字塔,是非比尋常的巨大成就。此成果是如此卓越,以至於後來的帝王年表名錄中,左塞爾的名字甚至用紅色書寫,以示突顯。一千四百年之後,這座建築出現了愛慕讚賞的塗鴉,譽它為「左塞爾的金字塔豐碑,為石頭發明了新生命」。伊姆霍特普同樣也值得如此的盛讚。這座傑出的建築體,讓他得以分享帝王的不朽聲威,他自己的名望和頭銜藉此得以確立。其實,比起左塞爾國王,他的英名甚至將會流傳得更久遠,因為伊姆霍特普最終被奉為神靈:孟斐斯的創造者是神靈普塔,而他被譽為普塔的兒子。這位「埃及的達文西」終其一生不僅是出色的建築師和總理大臣,還身兼赫里奧波利斯的最高大祭司。左塞爾則在此修建了一座石灰岩聖殿,敬獻給太陽神。
那座新廟牆上的壁畫,描繪了左塞爾登基加冕的場景,一同出席的有他的妻子赫特普希爾涅蒂,女兒因特凱斯(Intkaes),還有母親尼瑪哈普。她們一一出現在他腳下的位置,身形尺寸都小得多。赫特普希爾涅蒂身穿硬質的亞麻料袍服,左右肩部形成兩個明顯的山峰狀突起,頭就像處在「山坳」間,頭髮盤成圓形的髮型,最初可能是明亮的金黃色。這套打扮可推測為:將王后塑造成太陽升起的形象。而在一座敬奉太陽神的廟宇中,這無疑是很恰當的手法,母親、妻子和女兒各自都代表太陽神的女性保護者,分別是「金色之神」、哈索爾和塞克美特,她們都是國王的守衛者,而國王安然端坐在她們後面,如神與巨石般凜然不動。
埃及現存最古老的真人大小左塞爾雕像也是相同姿態。雕像最初位於金字塔的北邊,安置於一個單獨的色爾達布(serdab,小石室或石頭龕位)。可在此奉養貢品敬獻給他的亡靈。石室的牆壁也朝著上方傾斜十三度,面對北方的天空,看似隨時就要向外發射飛升。這是為了讓左塞爾雕像那曾經鑲嵌的水晶眼睛,直接看到北方的明星,那是永不沉落且「不知有死」的永生之星,其升天的靈魂將與星辰融合。
不過,複製左塞爾泥磚王宮的建築群中(但這次使用石材),這間色爾達布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與活人的王宮不同,此處稱為「睡美人的宮殿,所有東西都已死去,一切都是為死人準備」。此處每樣東西都只為了供養維持所謂的永恆生命。宮殿包括禮服更衣室和沐浴間,同時還有埃及史上第一座多柱式大廳。石柱特色鮮明,雕刻成類似蘆葦捆紮的樣子。牆面也有雕刻,狀似木質籬笆。屋頂的石板和門框,則模仿原木外觀。在在強調生前居住的房屋以容易朽壞腐爛的材料修建而成,而「永生之屋」的建造目標就是持久存在。
牆壁頂端重複出現眼鏡蛇女神瓦吉特,那昂起的石雕頭像正是提供安全護衛。左塞爾藉由兩種建築來彰顯他對整個王國的承諾和責任,其中一個是保佑北方,另一是護佑南方。即使是一百四十公尺長的儀式跑道(「世上最古老的體育設施」),也被特意築成兩端為標竿的南北向。舉辦儀式時,國王必須繞著兩端來回奔跑,而金字塔地下墓室的浮雕場當然也記錄了此事。
同樣是模仿王宮的內飾,墓葬的牆上覆蓋了三萬六千塊綠松石磚片,營造出蘆葦叢集的意境。其中部分擺設成捲起的百葉窗樣式,構成一連串的「假門」,左塞爾的靈魂得以經由這些假門自由進出。在每扇門的畫面上,他都正完成儀式性的奔跑動作。建築群南邊的區域,地下還有一座「傀儡」副墓,同樣的奔跑場景也在附屬墓室中出現,為的是強調王國的兩半國土都在左塞爾的掌控之下。第二座墓葬的墓穴尺寸小得多,僅有一.六平方公尺,暗示「南墓」包含的只是帝王屍骨的一部分,例如保存下來的胎盤,或者更有可能是內臟(製作木乃伊時為防止屍骨腐爛,內臟會取出)。如此推測,是因為另外又發現了兩張小型雪花石臺,其尺寸正好「適合內臟」塗抹防腐香膏。
左塞爾木乃伊其餘部分都安放於金字塔下方二十八公尺處,一間紅色花崗岩穹頂墓室。此處發現的人體部位,包括完美保存的一隻左腳。經碳定年,這隻腳的年代比墓室晚了許多,如此可知當時已經會在如此莊嚴的墓葬中,嘗試「利用」過往輝煌朝代的力量。另外,在幾個大約三十公尺深的豎井中,也存有人體遺留物,包括一具長方形棺材中的男孩屍骨,與一名女性的部分遺骨。經碳定年後,發現該女子生活於西元前兩千七百至前兩千六百年,可能是左塞爾的女兒之一。
早期考古學家針對另外四百間地下儲藏室,曾如此報告現場成果:一腳踩進「淹到腳踝高度」的小麥和大麥、無花果及葡萄之中,還有四萬件石頭器皿,其中很多刻著先王們的名字,最早的物品可回溯至德耶爾的年代,目的是讓左塞爾的英靈吸收融匯先王們累積起來的偉大力量。
左塞爾統治十九年,無疑強烈啟發了繼任的塞赫姆赫特(Sekhemkhet,在位約西元前兩千六百四十八至前兩千六百四十年)。左塞爾的御用建築師伊姆霍特普,繼續為新王服務。甫登基,塞赫姆赫特未浪費一絲時間,立即計畫開建自身的陵寢,雖然是照搬先王的樣式,但他規畫的金字塔是七層,高七十公尺,比父親的多了兩層,約高了將近十公尺。
塞赫姆赫特的統治只延續了九年。去世時金字塔尚未完工。他的長方形雪花石石棺保持最初的模樣,原地未動,其中卻是空空如也。石棺頂部嚴重腐爛的「葬禮花環」,被發現原來是一根木質撬棍的殘留物,很久以前,古代的盜墓賊正是用這根棍子撬開墓葬,將內部洗劫一空。
未完工的墓葬也是留給之後兩位繼承人的遺產。兩位繼承者維持了貿易的繁榮和稅收的持續收繳,並且牢牢控制了西奈半島的綠松石和孔雀石礦源,以及努比亞的金礦。
第三王朝最後一位君主叫作胡尼(Huni,在位約西元前兩千六百三十七至前兩千六百一十三年)。他把王室新墓園定在孟斐斯以南的梅杜姆(Meidum),但此處的金字塔工程未能推進更多。不過,他在埃及全境則建好了七座小規模的金字塔。
這些金字塔只有十二公尺高,而且沒有內部墓室,發揮的功用與先王的墓葬建築也大為迥異。這些迷你型地標如同石頭形式的聲明,就像是印章,將國王的權威標注在每個行政區(省分)中,宣告都是他的領地。其中一座小金字塔稱為「胡尼的王冠」,為三層梯級的花崗岩結構,矗立在巨象島上。塔旁的房屋住的是書記官,負責記錄繳納的穀物。所以,這些金字塔看來是王室財政庫的徵收點,本質上來說就是稅收辦公室。
作為一種恆久的提示信號,它們沿河駛過,向每個人昭告國王的無上權威。這類金字塔順河而下且沿途分布,在艾德夫、希拉孔波利斯附近的庫拉(el-Kula)、涅迦達附近的圖克(Tukh)、阿拜多斯、明亞(Minya)附近的扎維耶特—梅廷(Zawiyet el-Meitin)、三角洲一帶的塞依拉(Seila)和艾斯利比斯(Athribis)等地重複出現,每一座都處於當地行政管理範圍之內,與公務官員的體系網絡相對應。
這些官員通常都將官銜傳給他們的兒子,不過也有人傳給女兒,還有母親將官銜傳給兒子,或是母親傳給女兒。從宮殿獲得的財物,也是由父母雙方傳給孩子。關於這一點,梅特恩(Metjen)的傳略首次有了陳述。他一級級晉升,從倉庫的抄寫員一直榮升到深受王室信任的宮中要員。他曾表示:「父親的財產移交給他」,而且「母親妮布森(Nebsent)也將五十阿羅拉(aroura,共約十四公頃)的地產贈予他。母親為子女們立下遺囑,經國王手書確認後,遺囑交由他們保存」。
至於國王自身的後繼者,胡尼的王后德耶法內布蒂(Djefatnebti)生了一名女兒,赫特菲爾絲(Hetepheres),而妃子梅瑞珊(Meresankh)則生下了兒子斯奈夫魯(Snefru)。「當胡尼去世時,斯奈夫魯便升上寶座,成為四海之內的賢明仁善之君。」
在位於梅杜姆的八層金字塔陵寢完工之前,胡尼便已逝世,但斯奈夫魯替父王完成該工程的絕大部分(雖無法稱為全部完成)。為了進一步強化他對王位的絕對繼承權,他又娶了同父異母的赫特菲爾絲。這位王后尊稱為「一言既出必皆執行之女主」。作為「第四王朝王室家族的女先祖」,赫特菲爾絲與她的新婚丈夫成為第四王朝的首任統治者。兩人對太陽的無限崇拜,將會以最奪人耳目的方式反覆展現。
第七章\金字塔時代的興起:約西元前2,667~前2,613年
第三王朝黎明的天光剛亮,構成古埃及「經典」文化的要素就已近乎悉數到位。
首任國王左塞爾(Djoser,在位約西元前兩千六百六十七至前兩千六百四十八年),其為卡塞凱姆威與王后尼瑪哈普(Nimathap)的兒子。尼瑪哈普死後約一個多世紀間,她都被尊為「第三王朝的女性創始人」。
她被厚葬在阿拜多斯近旁貝特哈拉夫(Beit Khalaf)龐大的馬斯塔巴。這陵寢長度達八十五公尺,甚至超過了卡塞凱姆威陵墓的規模。墓穴發現了左塞爾的名字,暗示是他將母親葬在了阿拜多斯。他禮葬母親的方式...
作者序
這是關於埃及的故事,關於埃及的古代文明,最初如何產生,接著如何發展和繁榮,又如何明顯衰敗,最終在概念意義上走向末路的故事。
過去數百年間,這個故事已經被講述了無數次;有多少人講,就有多少個版本。所以,本書就是我個人版本的埃及故事,重點圍繞在吸引了我一生的那些人物、地點與事件。
如果說,埃及在相當程度上就是我的生活,其實也說得不錯。於我而言,古埃及人是十分熟悉的存在;以家裡的藏書、照片與長輩的戰時回憶錄,我得以接近他們。我的童年歲月,他們看似總在身邊,帶給我觸動,讓我畫出最早的圖畫;我為布娃娃穿衣打扮的樣式,我閱讀和收集的事物,也是來自同樣的啟迪。
一九七二年,決定性的時刻到來:圖坦卡蒙專題展登陸英國。媒體掀起狂潮,那張驚人的黃金面具無處不在;任何法老時代的東西,都受到連篇累牘的報導,當時的古埃及學家頻繁成為報紙追逐採訪的目標。真的有人研究古埃及並以此為謀生之本,對我而言,這是既令人吃驚又非常美妙的發現,於是,六歲的我便宣告,自己也要做那一行。
一九七○年代,英國約克郡(Yorkshire)的巴恩斯利(Barnsley)只是一座採礦業小城。我必須承認,對於在這種地方長大的女孩來說,古埃及學一定不是特別順理成章的職業選擇;那時的國民教育課程顯然還沒有古埃及的影子。學校的就業諮詢老師認為我被誤導了,苦口婆心地建議我,當老師或從事護理才是唯一現實的職業前景。與此同時,我向博物館專業人士與學者們尋求指引的信件也全都石沉大海。
但我心意已決。十五歲,在這樣一個可塑性極強的易感年齡,我有了第一次埃及之行。這次旅行讓我神魂顛倒地迷上了那個國家,那裡的人,還有那片土地的過往。隨後,我更加努力地學習,爭取各學科成績達標,為的就是能被錄取,攻讀自己夢想中的專業學位及課程—埃及學與古代史。從本科起步,然後讀研。現在,我十分幸運能教授這門學科,另外與大學、博物館、考古學實驗室以及電視公司都有合作。當然,我也在埃及渡過很多時間,與我認領資助的家庭、朋友們,與我心目中埃及學領域的幾位英雄們,相伴相處。
隨之而來的是一連串令人目眩神迷的研究計畫,這些都是孩童時代的我完全不敢想像的,不僅重新發現過去,而且嘗試再造過去,以求進一步理解古埃及人是如何生活、如何死去,還有如何利用木乃伊的形式繼續存在,為未來存留自己。
這份工作帶著我走遍了整個埃及,更遠到了葉門、蘇丹和南非,更不用說英國巴恩斯利、哈洛蓋特(Harrogate)和威根(Wigan)等地;不同地方的各種計畫,當然讓我開始質疑部分關於古埃及過往和彼時彼地人民的長期定論,這表示與更「傳統的」歷史敘事相比,我的古埃及故事勢必會有所差異。
傳統的描述幾乎總是如此:一個精英族群從他們偉大河流的兩岸跳出來之際,已然完全成形,接下來,在進入西元元年之前的三千年中,他們保持與外界徹底隔絕的完美狀態,然後又倏忽消失,他們的消失與到來都神秘莫測,他們異域色彩強烈的玄奧遺產,對現代西方世界而言大多無法參透。
然而,儘管古埃及是只有圈內人才勉強能懂一點的艱深話題,但古埃及人其實是最務實能幹和最具創造力的。他們對世界的看法(以他們的目光而言也相當合乎邏輯),真的不比我們自己的見解更稀奇古怪。
比起一般看法,構成「古埃及」的所有元素在更早時期已經定型,持續的年代也更為長久,涵蓋的地域也更為廣闊,無疑遠遠超出了狹窄的尼羅河谷,也遠遠超越了傳統埃及學諸多成果的拘囿。
此處我們將時間向前推移,擺脫原有的框架侷限,越出現有的研究邊界,突破以往只聚焦於男性主導的帝王和祭司,完成這本更為平衡的埃及故事。
跨越數千年,跨越不同的大陸和社會階層,這是一則最初由氣候變遷和人口遷移為起點的故事,接著在非常特別的地理環境繁衍茁壯,那是一片沙漠,由一條偉大的河流澆灌了當地生命,河流兩岸豐饒的沃土孕育了世上最輝煌的文明。
這是關於埃及的故事,關於埃及的古代文明,最初如何產生,接著如何發展和繁榮,又如何明顯衰敗,最終在概念意義上走向末路的故事。
過去數百年間,這個故事已經被講述了無數次;有多少人講,就有多少個版本。所以,本書就是我個人版本的埃及故事,重點圍繞在吸引了我一生的那些人物、地點與事件。
如果說,埃及在相當程度上就是我的生活,其實也說得不錯。於我而言,古埃及人是十分熟悉的存在;以家裡的藏書、照片與長輩的戰時回憶錄,我得以接近他們。我的童年歲月,他們看似總在身邊,帶給我觸動,讓我畫出最早的圖畫;我為布娃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初始
第二章:撒哈拉熱帶草原:約西元前55,000~前5,500年
第三章:尋找水源:約西元前5,500~前3,500年
第四章:南北分治:約西元前3,500~前3,100年
第五章:兩方土地的男女主宰:約西元前3,100~前2,890年
第六章:焦點轉換:約西元前2,890~前2,686年
第七章:金字塔時代的興起:約西元前2,667~前2,613年
第八章:太陽的兒女:約西元前2,613~前2,494年
第九章:太陽神的統治:約西元前2,494~前2,375年
第十章:掠過太陽的陰雲:約西元前2,375~前2,181年
第十一章:兩方土地的無政府混亂期:約西元前2,181~前1,985年
第十二章:古典王國,中王國:約西元前1,985~前1,855年
第十三章:激增,分解:約西元前1,855~前1,650年
第十四章:分裂與征服:約西元前1,650~前1,550年
第十五章:黃金時代的黎明:約西元前1,550~前1,425年
第十六章:太陽神的巔峰:約西元前1,425~前1,352年
第十七章:太陽神的餘暉所及:約西元前1,352~前1,295年
第十八章:拉美西斯家族的統治:約西元前1,295~前1,069年
第十九章:衰退、崛起和敗落:約西元前1,069~前332年
第二十章:最後的繁盛:西元前332~前30年
歷代年表
前言
第一章:初始
第二章:撒哈拉熱帶草原:約西元前55,000~前5,500年
第三章:尋找水源:約西元前5,500~前3,500年
第四章:南北分治:約西元前3,500~前3,100年
第五章:兩方土地的男女主宰:約西元前3,100~前2,890年
第六章:焦點轉換:約西元前2,890~前2,686年
第七章:金字塔時代的興起:約西元前2,667~前2,613年
第八章:太陽的兒女:約西元前2,613~前2,494年
第九章:太陽神的統治:約西元前2,494~前2,375年
第十章:掠過太陽的陰雲:約西元前2,375~前2,181年
第十一章:兩方土地的無政府混亂期:約西元前2,181~前1,985年...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