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歐洲三部曲:《諾曼風雲》、《維京傳奇》、《十字軍聖戰》首度在台面世
縱橫歐洲三百年,攻無不克的海狼傳奇★《紐約時報》暢榜圖書
★長駐Amazon北歐歷史榜圖書前十名
★書評網站Goodreads 千人以上4顆星評價
一群橫掃歐洲大陸、攻無不克的海上戰狼
一段由長船與戰斧、欲望與貪婪主宰的血腥歷史
歐洲歷時三百年,人民惶惶不可終日的「維京時代」即將拉開序幕
西元七世紀的不列顛,在羅馬帝國崩解後的兩百年,人們的生活逐漸回到常軌,過著安定、和平、虔誠的信仰生活。一座座神聖的基督教修道院紛紛興起,裡頭藏有珍貴的聖物、鑲上寶石的聖物匣,以及用泥金裝飾封面的福音書。但這種和平的景象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一群來自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海賊破壞了這一切。
西元七九三年的六月八日,一艘艘船頭刻著類似龍蛇圖案的船隻出現在英格蘭外海,悄悄靠近林迪斯法恩島的修道院。當船靠岸時,手持刻滿怪異盧恩字母長劍的野蠻人一湧而出,修道院遭到破壞,僧侶無論年老或體衰者皆無一倖免。金銀的盤子被搶走,珍貴的法衣被從衣架上扯了下來。入侵者搜刮一空後,將一切裝載上船,像來時一樣迅速地離去,留下遍地的死屍。一位當代的僧侶留下了這樣的紀錄:「來自北方地區的異教徒偕其海上武力來到不列顛,宛如螫人的大馬蜂,如同可怕的海狼蔓延向四面八方,搶劫、破壞並屠殺……。」
自此開始的三百年,維京人將縱橫歐洲大陸、不列顛、冰島、格陵蘭,甚至遠到西伯利亞的雪原、君士坦丁堡的戰場、巴格達的市集,以及加拿大的密林,我們都會看到維京人的身影。維京人除了是手持戰斧、腳踩長船的劫掠者,也同時是旅行家、商人、詩人、開拓者和僱傭兵,他們適應力強且志在四方的民族性格,為人類歷史寫下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維京傳奇。
中古歐洲三部曲簡介
《諾曼風雲:從蠻族到王族的三百年》
他們是維京人的後裔,現代英國、法國、義大利人的先祖。他們曾征服英格蘭與西西里、領導十字軍,也曾戰勝拜占庭、力阻神聖羅馬大軍。他們是中古歐洲時期的風雲兒,從南到北、由東至西,在整個歐洲都留下了足跡。
《十字軍聖戰:基督教與伊斯蘭的二百年征戰史》(預計2018年8月出版)
這場由教宗烏爾班二世號召,長達兩百年的十字軍東征運動,對西方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也成為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間千年糾葛的根源。在宗教熱情與人性貪欲的交織下,十字軍東征的過程將在在顯露出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作者簡介:
拉爾斯.布朗沃思Lars Brownworth
英語世界公認最會說歷史故事的作家,著名Podcaster、作家、教師,目前擔任美國馬里蘭州華盛頓基督學院(Washington Christian Academy)的教授。布朗沃思創立了Podcast「拜占庭十二帝」(12 Byzantine Rulers),被視為開創歷史類Podcast的先驅。時至今日,布朗沃思仍持續更新他的歷史Podcast,並擁有廣大的忠實聽眾。《紐約時報》讚譽他是一位傑出的歷史普及作家。歷史作家的喬納森.哈里斯(Jonathan Harris)也認為布朗沃思帶領讀者走進一個「繽紛絢爛、險象環生」的歷史世界,令人著迷。布朗沃思另著有《諾曼風雲》與《十字軍聖戰》。
相關著作:《諾曼風雲:從蠻族到王族的三百年》
譯者簡介:
黃芳田
語言文字工作者。師大國文系畢業,曾任中學教師、記者、自由撰稿。現從事翻譯與語言教學,定居香港。
章節試閱
前言 北方之鎚
如果你想要另一個人的命或者他的土地,就要早起。懶惰的海狼是沒份取得土地的。沒有戰役是睡在床上贏得的。
──智者薩蒙德,〈埃達〉(Edda),奧丁語錄
在距今天蘇格蘭西海岸不遠處,坐落著愛奧納小島(Iona),一處滿是白沙灘的綠色海角,升起於北海。如今這裡是個安靜的沉思之地,比較沒受到在其迷人廢墟裡徘徊的旅行團,抑或是來參觀的學童們的打擾。但即便是那些知情的人,也很容易忘掉在十二個世紀以前,這充滿詩情畫意的海灘曾是難以想像的暴力場景所在。
愛奧納修道院是蘇格蘭基督教的象徵中心,西歐最古老也最重要的宗教中心之一。隱修道院是在六世紀期間由愛爾蘭僧侶高隆(Columba)創立的,後來成為將信仰傳遍蘇格蘭的中心。
在早期的世紀裡,僧侶們來此大西洋的「曠野」,尋求與世隔絕的地點,興建簡樸如蜂巢狀的石造陋屋,他們得以在此專心祈禱以及遵守安貧與服從的誓言。然而,久而久之,這個小聚落變成了重要的朝聖地點,一座大規模的中世紀學習中心。隱修道院發展出一所為僧侶而設的訓練學校,內有「繕寫室」,這是為謄寫手稿而設的特別房間,在此生產出的藝術作品聞名全歐洲,其中首推《凱爾經》(Book of Kells),這是新約四福音書的泥金裝飾手抄本,被當時的愛爾蘭人形容為「西方世界最寶貴之物」。
除了宗教典藏之外,愛奧納還自詡擁有眾多王室人物的墳墓,他處無法相比,因為大多數早期的蘇格蘭國王,包括因莎士比亞劇作而聞名的兩位(馬克白及其受害者鄧肯國王)都葬在這所修道院的墓窖內。
幾世紀以來,該島一直宛如太平綠洲,受其居民的信仰及周圍浩瀚之洋的保護。然而到了七九四年,層層蕩漾開來的恐懼感穿透了這寧靜。流言傳到僧侶耳中,提及東方發生了可怕的襲擊,那些姊妹隱修道院都遭受陌生的北方異教徒摧毀。第二年年初,就在僧侶們正慶祝一個聖日時,多艘船首雕刻宛如蛇龍的船隻駛進大修道院下方的海灘。
襲擊者從船上跳下到海岸線上的一處白沙灘,這地方後來冠以「殉道者海灣」之名,用以紀念那些遭殺戮的人。襲擊者朝向那些建築物前去,一路砍殺遇到的僧侶,砸開門戶,意圖抵抗者一律格殺毋論,鮮血滲透了禮拜堂的石地板。看似值錢的東西一律搶走,就連死屍上或臨死之人身上富麗的法衣都被扯下來帶走。
倖存的僧侶們四散而逃,這些攻擊者就放火燒大修道院,然後帶著可觀的贓物衝向海灘,彷彿眨眼之間就已消失無蹤,只留下一具具血淋淋的屍首、燃燒中的建築,以及支離破碎的聚落。
曾做為點綴此處景觀的十二座石雕大型十字架,完整留存下來的只有聖馬丁的高十字架。十字架背面遭摧毀的教堂的那一面,刻有聖經人物亞伯拉罕高舉著劍,彷彿正在警示剛剛才發生的可怕事件。
然而對不列顛群島的襲擊,只不過是北方大鎚敲在毫無準備的歐洲的開端而已。在未來幾世紀裡,類似愛奧納島這樣屍橫遍野、斷垣殘壁的景象,在歐洲已處處可見。
這突如其來的暴力造成很多歐洲居民不知所措、焦慮不安,我們從盎格魯-撒克遜僧侶阿爾琴(Alcuin)的文字中,依然可以感受到那種震驚和絕望之情,在早先的某一次襲擊之後,他在查理大帝的皇都亞琛(Aachen)寫下了這段話:
……我們現在落到異教徒手中的這種恐懼,是不列顛前所未有過的。
「維京人」一詞仍然讓人想起金髮蠻族從龍船上跳下來劫掠隱修道院的畫面,這是不爭的事實,堪稱三百年維京時代期間加害西歐基督教王國所留下最明確的創傷證明,這已經烙印進了我們的集體記憶裡。
即使到現在,這些北方戰士也還有些未解之謎,「維京人」一詞的來源也撲朔迷離。九世紀的紀錄稱這些劫掠者為「北方人」、「丹麥人」、「諾斯人」或「異教徒」。倒是經常成為他們攻擊目標的盎格魯-撒克遜有一詞wicing,意指「海上的劫掠者」,卻是在十一世紀才首度出現。比較好的解釋則來自於維京人本身。在古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語中,vic意指小灣或海灣,而靠近奧斯陸峽灣的維克區(Vic)則是用來生產刀劍的鐵礦產地。「維京人」一詞很可能最初只是用來指維克區的人,但逐漸就包含整個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劫掠者。
無止境的種種推測已集中到,為什麼維京人會突然在八世紀期間從他們的領土向外湧出?種種理論包括人口過剩到政治壓力、氣候變遷以及技術創新等不一而足。然而,有一點卻相當明確,這些北歐人如巨浪般一波波離開家園是有其週期性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人首次的移民紀錄實際上比「維京時代」早了大約五個世紀。當西羅馬帝國蹣跚步向最後的崩毀時,源自於今天瑞典南部的哥德人就侵略了帝國,最後定居在法國南部和西班牙。
但哥德人不會認為自己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人」或「維京人」,就像八世紀的劫掠者也不會承認一樣。雖然他們有共通的語言,但維京人卻從來都不是單一的民族,而大部分在維京時代就住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人則從來都沒離開過家園。人們懷疑,那些劫掠者可能只是少數,懷著各自不同的理由鋌而走險。因此,單一的解釋必然都是不完整的。而讓事情更複雜的則是,維京人的故事大部分都是從別人口中道出,而且是經由維京人受害者編撰出的故事,包含歐洲南邊和東邊那些更古老、更文明的國家在史籍中提到的參考資料,以及考古學家帶給我們的誘人管窺。
維京人所以消失,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的藝匠大多以木頭為材料,夏季都花在伐木上,然後將之建成飲宴廳、船隻,後來則建造木質的教堂,創造了他們的文明。其中只有最後一項還多少完整保存下來,而這些代表著維京世界的落日餘暉。
維京人自身寫下來的東西很少,他們所使用的盧恩字母比起用來寫史詩或史籍,拿來當符咒或碑文會更加合適。等到冰島吟遊詩人斯諾里.斯蒂德呂森(Snorri Sturluson)寫下《挪威王傳奇史詩》(Heimskringla)時,維京時代已經結束四個多世紀了。
不過這些故事反映出一個古老得多的口語講述傳統,縱然不是字字確切,卻讓我們得以親耳聽見維京詩人為打發北國漫漫長夜,而道出的故事精神。就像《伊里亞德》描繪出古希臘人的樣貌一樣,這些故事也以同樣方式道出了維京人的精神:一位真正的戰士離鄉背井到外頭博取財富,打造了宏偉廳堂並豐厚獎賞忠心追隨他的人。榮耀與王位只能在戰場上贏得。
在這種精神激勵之下,年輕的維京人啟程航向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南方和東方那些金光閃閃的島嶼企求揚名萬世。他們的成功可從未幾就迴響在歐洲教堂裡充滿焦慮的祈禱聲中看出。法國北部海岸的聖瓦斯特大修道院更在日常經文裡加上了此句:「神啊!解救我們脫離將我們國土化為焦土的北方人之手。」從東方的君士坦丁堡到西方的美洲大陸,這很快就會成為許多人共同擁有的憂愁。
前言 北方之鎚
如果你想要另一個人的命或者他的土地,就要早起。懶惰的海狼是沒份取得土地的。沒有戰役是睡在床上贏得的。
──智者薩蒙德,〈埃達〉(Edda),奧丁語錄
在距今天蘇格蘭西海岸不遠處,坐落著愛奧納小島(Iona),一處滿是白沙灘的綠色海角,升起於北海。如今這裡是個安靜的沉思之地,比較沒受到在其迷人廢墟裡徘徊的旅行團,抑或是來參觀的學童們的打擾。但即便是那些知情的人,也很容易忘掉在十二個世紀以前,這充滿詩情畫意的海灘曾是難以想像的暴力場景所在。
愛奧納修道院是蘇格蘭基督教的象徵中心,西歐最古老也...
作者序
作者中文版序
歐洲究竟是什麼?這塊地中海以北的大陸在古代或中世紀早期的確並未被認為是一塊獨特的地方。德意志帝國宰相俾斯麥說得最好,將之稱為「只不過是地理上的表達」,是個歷史上的創造物,除了地理上的遇合之外,並沒有實質上的統一關聯。而且這地理位置在東部邊界上也有點模糊不清。
然而,不管「歐洲」一詞的界定多麼朦朧不清,如今卻已成為寰宇公認的字眼,一連串在文化上獨特的國家在十九世紀末興起,成為主宰全球的勢力。因此,可能比較好的問法應該是:歐洲人究竟何時開始自認為歐洲人?
西元八世紀期間,歐洲仍然沒擺脫過去而沉迷在與北非和近東共享過的古羅馬時代中,到處仍可見到過去輝煌時代所留下的有形提醒物:傾頹的古羅馬建物、半掩埋的大理石雕像、法典,以及所有受過教育的人用來溝通的語言。歲月使得許多古羅馬的成就化成半為人所記得的殘夢──如有位中世紀作者就聲稱自己見過的廢墟是由巨人所建,因為凡人不可能造出這樣的規模──但這仍足以激發起一種信念,認為可以再重建古羅馬世界。
這不僅是個單純的政治統一夢想而已。古羅馬人治下的歐洲是由成千上萬里馳道連結許多無城牆城市的非凡組合,並受到羅馬軍團的保護。邊疆之外是無遠弗屆的貿易網,深入到無名之地,遠至連神話上都沒出現過。雄心勃勃的商賈越過寒冷的山丘與炙熱的荒地去尋找東方貨物,足跡遠超過亞歷山大大帝的士兵願意涉足的範圍之外。西元一六六年,廣大的新商業關係似乎即將展開,羅馬特使抵達了中國首都洛陽,獲得了漢桓帝朝廷的接待。
但這番勝利已算是帝國的顛峰,到了二世紀結束時,羅馬帝國已開始轉向內在(turn inward),及至五世紀時,西半部羅馬帝國已經完全瓦解,疾病與蠻族入侵毀了歐洲,倖存的城市則在其昔日陰影中苟延殘喘。隨之而來的長期政治衰落使得西歐淪為偏執、混亂又千瘡百孔的空殼,誠如史學家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e)頗為誇張的形容,文明千鈞一髮地「九死一生」。
那個偉大夢想看來無望地遙不可及。歐洲包圍在更強大、厲害的鄰國之中,似乎注定繼續成為一灘死水,永遠要受他國的擺布。然而接下來兩個世紀裡,卻反而可見到歐洲異乎尋常地復甦了,它會轉型成為充滿信心、活力的諸國組合,首次意識到自己的新興身分。
諷刺的是,這個大轉捩點卻是始於一場入侵。在九世紀之交,維京人從冰封的北方之地一湧而出,將西歐與中歐的弱小王國攪得天翻地覆,一波又一波的北蠻「海狼」緊接著第一批劫掠者之後來到,尋找掠奪財物、土地或光榮陣亡的機會。不列顛大部分島嶼都淪陷在他們的劍下,歐洲大陸的首都如巴黎與亞琛也遭劫掠。他們往東沿著尚未納入版圖的中歐流域南下而攻占了基輔,並進攻拜占庭帝國的強大首都君士坦丁堡。
儘管這些過程十分痛苦,但這些暴力行徑卻宛如誕生現代歐洲必經的陣痛,除舊布新的創造性毀滅,掃除了舊有秩序,以便讓新穎有活力的事物在原處生長。維京人遠非單純的蠻人,他們是律法制定者(英文「法律」一詞就是源自於古諾斯語),並把新穎的陪審團制度引入了英格蘭。他們也是老練的商人與探險家,在冰島殖民,俄羅斯因他們而得名,他們興建了都柏林,並建立起延伸至北美與中國的貿易網。
也許最重要的是定居法國北部的維京人,這些住在諾曼公國(不久就簡稱為「諾曼地」)的居民,為如何創建一個成功的中世紀國家提供了榜樣。他們是中世紀了不起的企業家;浪跡天涯的急進冒險家,白手起家,深刻改變了歐洲的面貌。在兩個世紀期間,他們發動了連串非凡的征服,從北海到北非海岸打造出王國。到十一世紀結束時,歐洲四大國之中有三個是由諾曼人創建或徹底改造而成的。
新的擴張精神興起了,自從羅馬帝國的輝煌時期以來,這是歐洲首次懷著信心望向邊疆之外。遠比維京人更強大的敵人位於他們四周,歐洲的東、西、南面皆受伊斯蘭包圍。在四個世紀的侵略中,哈里發的軍隊已併吞了北非以及西方的西班牙,直抵東方的中國邊界。羅馬本身也遭到攻擊,穆斯林曾在義大利短暫建立過一處灘頭堡,基督教世界的邊界一直遭到蠶食。如今歐洲終於準備反攻了。
一○九五年,教宗烏爾班二世在法國的克萊芒演講,為新的樂觀精神定出了一個目標,最終回應此呼籲者多達十五萬人,拋下了他們所知的一切而肩負起這看來像是傻子的使命:行萬里路深入敵境為基督教世界征服耶路撒冷。於是第一次的十字軍東征開始了,這是個廣大而最終成為悲劇時代的開端,或許也是史上最受誤解的時期。十字軍東征曾被描述為東西方對抗的倒數第二來源,殖民主義的起源,甚至是恐怖主義的根源。實則卻是遲來而且最終也沒成功的嘗試,企圖要扭轉四百年來伊斯蘭的征服。
十字軍東征失敗意味著東方香料與絲綢的傳統陸路貿易路線此時不通了,因此,歐洲人開始另覓抵達中國利潤豐厚市場的通路,結果迎來了大航海時代,及遠超過所有羅馬帝國前輩的新貿易路線發展成果。原來,過去並非指南而是序幕而已。
這就是《諾曼風雲》、《維京傳奇》、《十字軍聖戰》講的故事。從九世紀到十三世紀形成歐洲的歲月是如何成為關鍵,讓人了解到歐洲之所以成為歐洲,以及它如何從一池渾水轉型成為世界強權。
作者中文版序
歐洲究竟是什麼?這塊地中海以北的大陸在古代或中世紀早期的確並未被認為是一塊獨特的地方。德意志帝國宰相俾斯麥說得最好,將之稱為「只不過是地理上的表達」,是個歷史上的創造物,除了地理上的遇合之外,並沒有實質上的統一關聯。而且這地理位置在東部邊界上也有點模糊不清。
然而,不管「歐洲」一詞的界定多麼朦朧不清,如今卻已成為寰宇公認的字眼,一連串在文化上獨特的國家在十九世紀末興起,成為主宰全球的勢力。因此,可能比較好的問法應該是:歐洲人究竟何時開始自認為歐洲人?
西元八世紀期間,歐洲仍然...
目錄
中文版序
人名、地名與其他
地圖
前言 北方之鎚
序幕 維京黎明
第一部 劫掠者
第一章 家鄉的維京人
第二章 查理大帝的眼淚
第三章 朗納爾.洛德布羅克
第四章 魔鬼索爾吉斯
第五章 異教徒大軍
第六章 圍城下的英格蘭
第七章 英格蘭最後一位國王
第八章 愛爾蘭海的維京王國
第九章 克朗塔夫戰役
第十章 步行者羅洛
第二部 探險者
第十一章 維京人在蔚藍海岸
第十二章 邊疆共和國
第十三章 西方群島
第十四章 文蘭
第三部 貿易者
第十五章 羅斯的留里克
第十六章 偉大的城市
第十七章 拜占庭的拉力
第十八章 從羅斯到俄羅斯
第四部 維京故土
第十九章 維京國王
第二十章 藍牙哈拉爾
第二十一章 英國白銀的誘惑
第二十二章 北方皇帝
第二十三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
結語 維京遺產
參考書目
中文版序
人名、地名與其他
地圖
前言 北方之鎚
序幕 維京黎明
第一部 劫掠者
第一章 家鄉的維京人
第二章 查理大帝的眼淚
第三章 朗納爾.洛德布羅克
第四章 魔鬼索爾吉斯
第五章 異教徒大軍
第六章 圍城下的英格蘭
第七章 英格蘭最後一位國王
第八章 愛爾蘭海的維京王國
第九章 克朗塔夫戰役
第十章 步行者羅洛
第二部 探險者
第十一章 維京人在蔚藍海岸
第十二章 邊疆共和國
第十三章 西方群島
第十四章 文蘭
第三部 貿易者
第十五章 羅斯的留里克
第十六章 偉大的城市
第十七章...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