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才女的文青之道,宋朝後宮的製香祕辛
武則天的一日妝容變化,林黛玉的波西米亞風混搭
美人之美,不僅是倩麗的五官和形體,更是對日常生活的思考與創造步搖、胭脂、環佩、香囊、衣帶……細緻探究女人的優雅、風韻及氣質
妝容、服飾、起居、情懷、興趣……多元展現女性的形象、美感與聰慧
歷史和古物中蘊藏著豐沛的文化與詩意,從生活的細節處著眼,體悟古人對美的儀式感追求,喚起我們對千年之美的重新想像。
古代女性的美學創造並未過時,本書在沉靜的古物和巧繪的古畫中,找到與現代連接的生活美感。
四十七篇古典美學散文、一百六十張博物館珍貴文物圖片、七大歷朝歷代生活場景
邀您參與一場歷史美學的文藝復興之旅
作者簡介:
孟暉
一九六八年生於北京,達斡爾族。
一九八七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學習;一九九○~一九九三年至法國留學;一九九四~一九九八年任職於北京藝術博物館;曾擔任北京三聯書店編輯,現為自由撰稿人。
善用流行小故事深入淺出地引出對古代器物的理解。曾與豆瓣時間合作「吃個宋代霜淇淋」、「有詩有酒便消寒」兩檔「隨孟暉女史重覓古代生活」系列節目。
著有長篇小說《盂蘭變》,隨筆集《維納斯的明鏡》、《潘金蓮的髮型》、《花間十六聲》、《畫堂香事》、《貴妃的紅汗》、《唇間的美色》、《古畫裡的中國》、《花點的春天》及學術作品《中原女子服飾史稿》等。
攝影簡介:
圖片攝影動脈影
知名文博專業攝影師,作品多次被《中華遺產》、《紫禁城》、《詩詞大會》等雜誌和節目收錄。
其攝影作品總給人一種彷彿能聽到文物呼吸的感受,似乎那一件件動人心魄的文物就在咫尺之間。
拍遍全球二百餘家博物館。他鏡頭下的文物美得不可方物,很多人因他的照片而愛上參觀博物館和觀賞文物。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宋德喜/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
龔元之/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助理教授
專文推薦
Cheap/知名歷史YouTuber
李純瑀(魚小姐)/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邱建一/藝術史學者
風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孟暉老師的《千年美人》以細膩的文筆,如畫卷般徐徐展開,帶著我們觀覽古代市井與貴族生活的千姿百態。 ~龔元之
名人推薦:宋德喜/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
龔元之/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助理教授
專文推薦
Cheap/知名歷史YouTuber
李純瑀(魚小姐)/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邱建一/藝術史學者
風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孟暉老師的《千年美人》以細膩的文筆,如畫卷般徐徐展開,帶著我們觀覽古代市井與貴族生活的千姿百態。 ~龔元之
章節試閱
宮鬥催生留仙裙
古人有種說法,褶襴裙在歷史上的產生是一場險惡宮鬥的意外副產品。
趙飛燕無疑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美人之一。她妹妹趙合德在容貌風采上要比姐姐更為動人,在後宮的境遇也比姐姐更為成功。雖然是親姐妹,兩人的體態風韻卻是截然不同的類型,飛燕以纖柔輕靈取勝,合德以豐滿瑩潤醉人。據說合德相比飛燕在智商與情商上都更勝一籌,因此,二人之間既是瘦美人與胖美人的對決,也是強勢與柔緩、咄咄逼人與心計深藏兩種不同做人格式的周旋。
姐姐飛燕先得到漢成帝寵信,立為皇后,合德則是借姐姐之緣,晚一步獲蒙聖寵,封為昭儀。從進宮開始,這一對姐妹花就聯手結盟,排斥異己,終於將整個後宮掌握在她們手中。但實際上,飛燕做了皇后之後,皇帝便逐漸對她失去興趣,卻被趙昭儀迷得神魂顛倒,妹妹恩渥日隆。兩位真實歷史人物頗具傳奇色彩的沉浮吸引著歷代文人,在小說家的筆下,兩姐妹不僅唇齒相依、彼此利用、互相回護,同時,她們鉤心鬥角的一面也得到細細描繪,二人極為獨特的、彌漫情感與欲望的糾結關係幾乎成了故事的主題。其中最為精彩的一篇堪稱《趙飛燕外傳》,據說作者為漢代人伶玄,如果相信這種說法,那麼這部文言作品真是驚人古老的一部「宮鬥」小說!
然而,《趙飛燕外傳》大致應該是唐人作品,即便如此,這篇揭示人性幽微的奇特小說也有一千多年歷史了。文中對飛燕與合德兩姐妹的性格、氣質以及智力類型都有豐富的演繹。兩個人都很有心計,但心計的路數截然不同。趙飛燕被塑造成完全負面的形象,強硬、急躁、心胸狹隘、嫉妒心與控制欲旺盛。但是她同時擁有機靈,知道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在宛如仙境的曼妙場景裡,飛燕對漢成帝施展人格操控,試圖挽回敗勢,便是小說中光彩照人的情節之一:
一次,趙合德用豪華大船將漢成帝與趙飛燕一起接到太液池中的瀛洲島上,他們三人帶著宮人們登上高四十尺的臺榭。趙飛燕以腰細、身輕著稱,當日她身著南越進貢的雲英紫裙,外罩碧瓊輕綃的薄衫,以臺頂的露天空場為舞臺,一邊唱著歌一邊翩翩起舞,接連表演〈歸風〉、〈送遠〉二曲。這時,忽然一陣狂風刮過。高臺空闊,讓風力變得格外強勁,竟將她的長裙倏地揚起,蓬張在腰部周圍,使得她像是由一張風帆兜起,又宛如經一片羽翅托住。此刻,趙飛燕一路歌舞,恰好轉到高臺邊緣,與漢成帝等看客有一定距離,給她接下來的行動提供了必要條件。這位美女立刻啟動表演人格,先是假裝驚慌地叫道:「快看我,快看我!」等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後,她便舒展開雙臂,將輕紗廣袖高高揚起,擺出乘風欲飛的姿態,高聲感嘆:「讓我成仙吧!我馬上要成仙了!」接著,抒發情懷時還不忘含沙射影:「啊啊,捨棄舊日的眷戀,迎接新的歡樂!何不就此將心中一切羈絆全都忘掉!」
這一幕讓包括漢成帝在內的所有人大驚。當時只有為趙飛燕伴奏的樂工馮無方跟隨在她附近,漢成帝急忙命令馮無方拉住她的裙子。馮無方愈是拉扯,趙飛燕愈是做出一副要駕風而去的決絕姿態,二人相持了好一會兒,以致那雲英裙都揉出了褶皺。
待到風停了,趙飛燕才緩和下來,又立刻轉換成委屈悲傷的態度,撲到漢成帝面前啼哭:「多謝陛下賜恩,讓我想要化成飛仙離開的心願沒有實現!」說著嘴裡且歌且吟,一邊淚流不止。此際,漢成帝被徹底打動了,他因將寵眷轉移到合德身上而感到愧疚,猛然間愛戀之意重燃,當晚便臨幸皇后宮中。
分析起來,趙飛燕口口聲聲要化仙飛去,大概只是一次機智的、姿態優美的自殺威脅。也許是臨時的靈感,也許早在心裡伏了想法,當一陣大風襲來,她非常巧妙地選擇了最好的迎風角度,張開手臂,讓長裙與紗衣、廣袖都在風中舒展成優美的形態,整個人的身影望去宛如隨時會飛走的仙女一般,動人地、雅致地威脅要從高臺頂上跳下去。馮無方上來拉住她時的相持不下、事後一邊低吟著歌調一邊哭泣,也都是精緻的、藝術水準很高的表演。
這一招的效果非常明顯,不僅激發了漢成帝的憐意,且讓趙飛燕具有了神話色彩。她製造了一個說法:若不是皇帝不肯放棄她,對她隆恩優渥,她那一天就會駕著風,以衣裙為羽翼,化成女仙,飛向天邊,擺脫塵世的羈絆了。
對於宮中的女性們來說,在意的是她能出奇制勝,憑一個大招就挽回皇帝的恩寵。於是,彼時漢宮中竟然出現一種時尚:凡是剛剛經皇帝臨幸、沐浴過天恩的妃嬪、宮女,都要做一條長裙,在裙上打滿褶襴,模仿趙飛燕在瀛洲高榭上長裙被揉皺的樣子,號稱「留仙裙」。這些在競爭場上身不由己的女子們希望由此借得趙飛燕的靈氣和運氣,讓帝王對自己的垂顧也能持久。
古人的思路中,褶襴就這樣出現在女子的裙上,從此,世世代代的女性都把褶襴裙作為最基本也最喜歡的一種裙式。史實是否真的如此?很難證明。
新疆出土的東漢魏晉時代服飾中,確實有長裙飾以整齊的褶襴,一些長袍也在腰部打折,裙、袍邊緣的荷葉邊更是做出密集的細折,是標準的千折邊。相比之下,考古發現的西漢時代服飾,至今尚未發現褶襴的影跡。就中國傳統服飾來說,很可能是東漢時代形成了褶襴裙式。但也許是趙飛燕作為知名美女特別有吸引力。人們把在服飾上打折的做法與這個響亮的名字聯繫在一起了。
《趙飛燕外傳》的情節在宋代一度廣為士大夫文人熟知,如宋人樂史所著《楊太真外傳》中提到「漢成帝獲趙飛燕,身輕欲不勝風」,唐玄宗拿這個典故與豐腴的楊貴妃開玩笑說:「如果是你,多大風也吹不走!」宋代詞人張炎〈綠意〉一詞詠亭亭碧荷的高潔,便以趙飛燕被風吹起的裙裾形容卓立水面的荷葉:「回首當年漢舞,怕飛去、謾皺留仙裙折。」很自然的,這個既美感又生動的情節激發了想像的漣漪。
褶襴裙則自東漢以來成了傳統女裙的基本樣式。宋代詞人蔣捷〈小重山〉詞描寫少女在春日裡玩「鬥草」遊戲,「銀紅裙襴皺宮紗。風前坐,閒鬥郁金芽。」此刻尚是暮春時節,女孩子身上的粉紅褶襴紗裙是一件罩裙,圍繫在綾錦裙或彩褲之外,形成裡外兩重衣色的互相映襯。
傳統褶襴裙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晚期流行的「魚鱗百褶裙」,這種裙的表面打滿細折,相鄰的細折會用絲線有規律地隔一段就釘連在一起。穿裙人一旦行動起來,彼此釘連的細折就會形成水波一樣的曲紋,看著頗像層層的魚鱗,由此而得到其獨特的名稱。
至於穿裙人的人生故事,也如褶襴裙一樣,一代一代,既有變化,也有重複。
鏤花高底步步生蓮
你所走過的每一步,都有鮮花隨之盛開——我們願意想像,世界上就是有如此美麗的人,她(或他)的美強大到足以喚醒大自然的熱情,以至步履所落之處,立刻有花朵破土而出,迎風綻蕊。
這種天神般的美麗形象,早在千百年前就已出現在印度佛經故事《鹿女夫人緣》中。鹿女是由母鹿所生的美麗少女,她每走一步,地上就會出現一朵盛放的蓮花。一次,她向一位隱居山林深處的苦修僧借火,僧人見到這位陌生女孩的特異「足跡」十分驚訝,就請她先圍著自己的居舍繞行七圈,然後再入廬取火,並在離去時同樣繞舍轉行七圈。不久後,一位國王打獵路過此地,發現這位苦修僧的草廬居然被十四重蓮花包圍在當中,非常驚訝。向僧人問清事情原委之後,國王便順著一路逶迤的蓮花形成的路徑尋蹤深林,最終找到美麗的鹿女,將她娶為王妃。
這則故事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在傳統文化裡激起了活躍的反響。非常有名的效仿事件是,南北朝時,南齊昏君蕭寶卷命令工匠把金箔鑿刻成蓮花的形狀,一片一片地黏貼在宮殿、宮道的地面上,然後讓最寵愛的妃子潘玉兒在這些金色蓮花上行走,用蕭寶卷的話說就是「此步步生蓮花也」。
蕭寶卷的做法不僅奢侈靡費,而且缺乏詩意。從記載來看,直到明代晚期,中國女性才終於發明出妙法,讓花朵的形象隨著行步一一顯現。清初人余懷《婦人鞋襪考》中談道:
至於高底之制,前古未聞,於今獨絕。吳下婦人有以異香為底,圍以精綾者。有鑿花玲瓏,囊以香麝,行步霏霏,印香在地者。此則服妖。宋元以來,詩人所未及,故表而出之,以告世之賦香奩、詠玉臺者。
如今的人都知道,明清時代,女人纏足。但是,很少人注意,那時女人的一雙纏足還要穿高跟鞋,當時的習慣稱之為「高底鞋」。當然,高跟鞋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更早的年代。三國至南北朝時期,由於江南地區溼熱多雨,上層社會的人們接受了當地風氣的影響,流行穿「屐」。所謂「屐」,就如今日木屐一般,在鞋底前後安裝一對齒跟。不過,那時,貴族所穿之屐有些如今日的人字拖鞋,也有一些實際採用鞋的形制,只是下面裝有木或金屬的齒跟而已。當時的上層社會標榜舉止舒緩,認為從容不迫乃是優雅風度的表現,便出現了齒跟超高的屐子。例如江西南昌東吳高榮夫婦墓出土的一對木屐,屐長二十五公分,齒跟高達六公分。
此外,唐代有重臺履,據推測也是一種高跟鞋,大約接近清代旗女所穿的「花盆底」、「馬蹄底」,使整個鞋底增高,由此讓身形更顯高挑頎長。
不過,從明代中期開始,女性穿高跟鞋變成普遍、持久的風氣,一直沿襲到清末、民國初年纏足陋習被逐漸廢棄,這種傳統特色的高跟鞋——「高底鞋」才漸漸消失。從今日所能見到的明代出土女鞋實物來看,高跟曾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如江西南城益宣王妃孫氏墓出土之繡鞋,在整個鞋底下面加裝一層厚底;另一種則如定陵出土的明神宗皇后繡鞋,高跟的樣式大致如一枚象棋子,在設計上與今天的高跟鞋一樣,被納裝在鞋底的後部。
定陵出土的明代皇后繡鞋中也有平底鞋,但高底鞋有十雙之多,在比例上遠超於平底鞋,從中可見當時的流行風氣。鞋的通長只有十二公分,鞋跟卻高達四‧五公分,人穿上這樣的鞋,那情形正如今天女性穿高跟鞋的效果——只有腳趾部分能夠實在地落到地面上。據那個時代的人看來,如此措施可以讓纏足看似更加纖小,因而顯得更美。
到了清代,鞋形得到進一步發展,鞋的底面被製成微微彎拱的弧面,側看如同跨越河道的拱橋,稱為「過橋」,也叫「弓底」。依當時的觀念,頭兒尖尖的弓底鞋,就像一彎新月,或者一枚蓮瓣,簡直就是優美的極致。鞋跟的造型也倍用心思,雕製成底面呈杏葉、蓮子、荷花等形狀的玲瓏花柱。至於製作高跟的材料,定陵女鞋「為多層草板紙相疊,用合股絲線縫在一起,外包紅素緞」,此外還有氈跟、木跟,而以木跟最為常用。
恰恰是利用鞋上的高跟,明清時代的女性創出了許多新鮮花樣。比如,把高跟掏空,在底面和側面都做出鏤空花紋,然後,在鞋跟裡安放一個小抽屜,放上香料,讓香氣從鞋跟的鏤空花紋中向外發散。還有人在掏空的鞋跟裡放個小銅鈴,人一走動,腳下就叮鈴鈴地不斷輕響。
最大膽的做法是,把高跟製成中空的形式,安放個活動小抽屜,並且鞋跟的底面與屜底雕出一致的鏤空花紋,再將一只裝滿白色香粉的絹囊置於屜內。女性穿上這樣的鞋,一旦走動起來,就會有香粉從鞋底的鏤花中點點灑落,每走一步都在地上印出一個蓮花或蘭花的完整圖案。於是乎,環佩聲遠,粉印的花紋卻淡香依依,宣告著她的曾經到來與離去。
「步步生蓮花」,原本只是可以想像卻無法實現的神話,但是,明清女性借助高跟,卻把想像變成了現實。清代江南文人顧瑤光〈竹枝詞〉中,姑蘇女子到佛寺進香的場景便是:「長廊轉處笑相迎,朵朵蘭花履印輕。」何以如此?作者注云:「高底鞋刻空,入以胡粉(即化妝用白粉),一步一蘭花也。」另一文人周文燏〈閨中竹枝詞〉也有句云:「鏤花高底步蓮生。」可見,在明清的日常生活中,女性在身後留下一串香氣依約的花朵形腳印,竟是並不罕見的景象。
這種「生花」鞋最初出現在明末的江南地區,不過,清代滿族貴族婦女當中也有人效仿。滿族女性的「旗鞋」要裝「三寸半底兒」,就是花盆底、馬蹄底的高跟,這花盆底、馬蹄底裡正好安設灑香粉的機關。徐珂《清稗類鈔》中錄有一則逸事:乾隆皇帝選秀女時,「忽見地上現粉印,若蓮花」,原來是有一位參選女子「雕鞋底做蓮花形,中實以粉,故使地上蓮花隨步而生」。
納蘭性德在詞作中兩次提到「屧粉」,就是鞋跟中香粉留下的花痕。其中一首〈虞美人〉如此吟道: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女子行經之處留下了成串的香花足印,並且足印上還疊落有一支翠鈿頭花。翠花是無意間掉下,還是被有心丟置?只有當事人才心內清楚。總之,男子撿起頭花,一腔濃情無法傾訴,竟是「回廊一寸相思地」、「十年蹤跡十年心」。那曾經印有朵朵白粉花印的地方,成了他一生的懷念與牽掛。
宮鬥催生留仙裙
古人有種說法,褶襴裙在歷史上的產生是一場險惡宮鬥的意外副產品。
趙飛燕無疑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美人之一。她妹妹趙合德在容貌風采上要比姐姐更為動人,在後宮的境遇也比姐姐更為成功。雖然是親姐妹,兩人的體態風韻卻是截然不同的類型,飛燕以纖柔輕靈取勝,合德以豐滿瑩潤醉人。據說合德相比飛燕在智商與情商上都更勝一籌,因此,二人之間既是瘦美人與胖美人的對決,也是強勢與柔緩、咄咄逼人與心計深藏兩種不同做人格式的周旋。
姐姐飛燕先得到漢成帝寵信,立為皇后,合德則是借姐姐之緣,晚一步獲蒙聖寵,封為昭儀。...
目錄
推薦序 宋德喜
推薦序 龔元之
輯一 鬥妍
因風散花與蜂蝶相隨的對決
鶯鶯與環佩
宮鬥催生留仙裙
鏤花高底步步生蓮
輯二 情寄
玉連環,情未已
彩箋芳翰兩情深
胭脂淚,寄深情
燈花眉黛付多情
美人香氣帝思
誤把荷包香囊,讓誰羞愧?
顧太清與香串
輯三 佳節
鬧蛾燈球映上元
吳月娘的元宵節
宋時端午的珠符袋
醒骨紗與芙蓉布
七夕賽巧鬥穿針
素馨花艇渡七夕
輯四 紅妝
辭歲小葫蘆迎新梅花妝
韶光悄隨玉步搖
同心結
莫瓊樹與蟬鬢
武則天與行障
風流無盡香山子
貴妃出浴的盛唐氣象
輯五 服飾
衣帶也風情
太妃的帷帽
裙底的鴛鴦鞋
見證盛世的異域寶石
珠絡的華衣
飛燕的金衣
波希米亞風的釵黛
寶釵的項圈
昭君套
杜十娘的便攜保險箱
輯六 起居
花光芳脆
宋惠蓮的燒豬頭
朝姝與琉璃屏風
洛神與金帶枕
虎皮壁幔與黑貂暖帳
東渡的行障
幻影魔術的酒杯
輯七 雅趣
巾帶題詩讚美人
暖翠樓上的盒子會
葉箋寄情思
東太后的留影
煮香與煎香
從琉璃行殿到水晶宮
推薦序 宋德喜
推薦序 龔元之
輯一 鬥妍
因風散花與蜂蝶相隨的對決
鶯鶯與環佩
宮鬥催生留仙裙
鏤花高底步步生蓮
輯二 情寄
玉連環,情未已
彩箋芳翰兩情深
胭脂淚,寄深情
燈花眉黛付多情
美人香氣帝思
誤把荷包香囊,讓誰羞愧?
顧太清與香串
輯三 佳節
鬧蛾燈球映上元
吳月娘的元宵節
宋時端午的珠符袋
醒骨紗與芙蓉布
七夕賽巧鬥穿針
素馨花艇渡七夕
輯四 紅妝
辭歲小葫蘆迎新梅花妝
韶光悄隨玉步搖
同心結
莫瓊樹與蟬鬢
武則天與行障
風流無盡香山子
貴妃出浴的盛唐氣象
輯五 服飾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