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讀懂了墨菲定律,你就讀懂了生活的真相!
從被發現的那天開始,它就被證明是對事情出錯的最好解釋!任何事情都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所有事情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會出錯的事情總會出錯
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它更有可能發生
◎ 為什麼會出錯的事情總會出錯?墨菲定律最簡單的表述是:越害怕出事,越會出事。
如果有兩種或是以上選擇,其中一種會導致災難,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其核心內容是: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少,它必定會發生。
◎ 破解「越是擔心,越有可能發生」的魔咒墨菲定律觸及每個人人性深處存在的隱痛,
將人們不願意面對的事實曝光於大眾之下。
它忠告人們:面對人類的自身缺陷,我們最好還是想得更周到和全面,
採取許多預防和保險措施,防止偶然發生的人為失誤導致的災難和損失。
◎ 墨菲定律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學效應墨菲定律揭示的不是個別的案例,而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只要我們注意觀察,隨時隨地可以發現墨菲定律的影子——
排隊的時候,自己排的隊伍總是最慢。
急著過馬路的時候,總是亮起紅燈。
燒火的時候,煙總是往自己站的方向飄。
越害怕出錯的事情,越容易出錯。
……
墨菲定律揭示一種獨特的社會和自然現象,自從被發現的那天開始,就被證明是對事情出錯的最好解釋。它告訴我們,容易犯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無論科技多麼發達,錯誤都會發生,而且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面臨的麻煩越嚴重。
本書透過許多生動的現象描述和心理剖析,揭示墨菲定律發生作用的內外條件和根源所在,揭開墨菲定律的神秘面紗,還原其本來面目。對墨菲定律的各種變體和衍生定律以及與墨菲定律有關的定律和法則,本書一併予以收錄,並且進行詳盡的解析和點評。
全書有案例講解,也有觀點剖析,更有方法解析,具有現實警示和指導意義,可以讓我們在閱讀中多一分清醒和智慧,也可以讓我們提升自己對假象和錯誤的警覺性和免疫力,讓墨菲定律成為自己的思想磨刀石和行為指南針。
作者簡介:
陳立之
任職於投資諮詢公司,工作之餘,對理財及經濟生活有深入研究和新穎觀點,曾經發表許多文章,受到讀者好評,著有:《墨菲定律》、《彼得原理》、《帕金森定律》。
章節試閱
引言: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二十世紀是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科技不斷進步、思想文化躍升的時代,人類在各個領域獲得前所未有的突破性進展,探索範圍之廣袤,發現真相之幽微,發明成果之豐盛,遠非以前任何一個時代可以比擬。
在文化領域中,可以稱得上世紀性的發現是什麼?是深埋於地下的遠古文明的重見天日?是始終難見「廬山真面目」的外星人在地球上留下的神秘印跡?是突然之間出現的某門高深莫測、天馬行空、玄而又玄的奇談玄學?
答案出乎你的想像!它們不是遠古文明,也不是外星文明,更不是神奇玄學,而是幾個看似非常平凡但是威力巨大的定律和原理。
它們就是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三者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墨菲定律指出:可能出錯的,終究會出錯。墨菲定律觸及每個人人性深處存在的隱痛,將人們不願意面對的事實曝光於大眾之下。它忠告人們:面對人類的自身缺陷,我們最好還是想得更周到和全面,採取許多預防和保險措施,防止偶然發生的人為失誤導致的災難和損失。「錯誤」與我們一樣,都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狂妄自大只會使我們自討苦吃,畏懼失誤讓我們無法突破自我而獲得新生,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接受錯誤,並且不斷從中學習成功的經驗。
帕金森定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稱職的行政官員如果佔據領導職位,龐雜的機構和過多的冗員就不可避免,庸人佔據高位的現象也不可避免,行政管理系統就會形成惡性膨脹,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潭。帕金森定律是對官僚機構流弊的辛辣針砭,在人類歷史上,它對由於行政權力擴張引發人浮於事和效率低下的「官場傳染病」,做出大膽和無情的揭露和抨擊。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義或是官僚主義現象的一種別稱,經常被人們轉載傳誦,用來解釋各種各樣的「官場病」。
彼得原理揭示長久以來存在於組織中被人們漠視的人員任用的陷阱,發掘組織中管理混亂、庸人當道、人浮於事的深層根源。彼得原理警示我們:將一個員工晉升到一個無法發揮才能的職位,不僅不是對他的獎勵,反而使其無法發揮才能,也給組織帶來損失。勞倫斯‧彼得對彼得原理的詮釋,成為二十世紀以來最具洞察力的社會和心理領域的創見。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的發現和提出,在人類歷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三座醒目的里程碑。它們揭示人們思想認識上的盲點,為人們戰勝自己和挫折指明路徑,點破東西方各界、各行、各級行政組織和企業管理中沿襲已久而根深蒂固的效率低下的弊病,為組織醫治人事頑症和革新工作局面開出秘方。如今,三大定律經過人們的發揚光大,越來越顯示其強大效力,許多人借助它們改變自己的命運,許多組織和公司應用它們走出困境和煥發活力,呈現欣欣向榮的輝煌景象。
三大定律是發現者獻給二十世紀的厚禮,對於當時和現下都有重要的警示、借鑑、指導意義。重新認識和瞭解三大定律,不僅是時代的需要,也是走向成功的必修課。有鑑於此,我們邀請學者廣採博集、詳盡考證、精心撰寫,同時結合現實和時代發展趨勢,將每個定律編撰成書,全面解讀每個定律以及與其息息相關的其他定律的內涵、現實指導意義、運用方法。本套叢書內容豐富、解讀精闢、觀點新穎,是讀懂三大定律的理想讀本。
此次,我們將三大定律合集,冠名「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系列」出版,期望可以給讀者認識、瞭解、掌握、應用它們提供一把方便入門的鑰匙,由此登堂入室,領悟三大定律的真諦,進而有所體會和收穫,藉此澄清思想和認識上的誤解,突破生活、人際、學習、工作、事業等方面的困境,為人生注入新鮮血液和強勁動力,開創嶄新廣闊的人生格局!
前言:破解「越是擔心,越有可能發生」的魔咒
墨菲定律來自於一個偶然的實驗:一九四九年,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參加美國空軍進行的MX981實驗。在實驗過程中,他發現竟然有人有條不紊地將十六個加速度計全部裝在錯誤的位置。
墨菲由此受到啟發,結合平時的觀察研究,他提出著名的論斷: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墨菲的長官斯塔普將其稱為「墨菲定律」,並且以極為簡潔的方式做出重新表述: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從此,墨菲定律在美國科技界不脛而走,並且迅速流傳,擴散到世界各地,進而演變為各種各樣的形式。
墨菲定律最簡單的表述是:越害怕出事,越會出事。如果有兩種或是以上選擇,其中一種會導致災難,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其核心內容是: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少,它必定會發生。
墨菲定律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學效應,和帕金森定律以及彼得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墨菲定律揭示的不是個別的案例,而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只要我們注意觀察,隨時隨地可以發現墨菲定律的影子——
排隊的時候,自己排的隊伍總是最慢。
急著過馬路的時候,總是亮起紅燈。
燒火的時候,煙總是往自己站的方向飄。
越害怕出錯的事情,越容易出錯。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怕什麼來什麼」「倒楣的時候,喝水也會嗆到」,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墨菲定律揭示一種獨特的社會和自然現象,自從被發現的那天開始,就被證明是對事情出錯的最好解釋。它告訴我們,容易犯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無論科技多麼發達,錯誤都會發生,而且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面臨的麻煩越嚴重。
墨菲定律問世以後,就像一個神秘的幽靈,讓人們心神不寧,產生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不知道問題和事故什麼時候會突然降臨。為什麼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發生?如果我們不斷思考負面資訊,產生的這種頻率會傳遞給大腦,讓自己心神不寧,潛意識會向壞結果靠攏,導致許多連鎖反應,壞事情就有可能發生。墨菲定律就是這樣捉弄人們,讓人們啼笑皆非,無可奈何。
墨菲定律有什麼樣的魔力?它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情感、工作?有沒有破解和應對的策略和途徑?本書透過許多生動的現象描述和心理剖析,揭示墨菲定律發生作用的內外條件和根源所在,揭開墨菲定律的神秘面紗,還原其本來面目。對墨菲定律的各種變體和衍生定律以及與墨菲定律有關的定律和法則,本書一併予以收錄,並且進行詳盡的解析和點評。全書有案例講解,也有觀點剖析,更有方法解析,具有現實警示和指導意義,可以讓我們在閱讀中多一分清醒和智慧,也可以讓我們提升自己對假象和錯誤的警覺性和免疫力,讓墨菲定律成為自己的思想磨刀石和行為指南針。
墨菲定律是一種客觀存在,弱者把它作為失敗的藉口,強者把它作為生活的警鐘。墨菲定律不可怕,只要我們加以理解,就可以戰勝它帶來的負面影響,始終保持快樂的心態,擁有成功的人生!
∣第一章∣
墨菲定律:可能出錯的,終究會出錯
墨菲定律是美國工程師愛德華‧墨菲提出的: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少,它必定會發生,並且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
墨菲定律不是一種強調人為錯誤的機率性定律,而是闡述一種偶然中的必然性。它告訴我們,錯誤雖然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只能接受與錯誤共生的命運,但是只要我們可以正視錯誤,從錯誤中汲取經驗和吸取教訓,就可以獲得成功。
直覺魔咒:怕什麼來什麼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墨菲定律的身影隨處可見。
例如:在交際中,越是討厭某個人,越有可能遇到他;把一片塗上果醬的吐司掉在地毯上,結果往往與自己祈禱的相反——總是有果醬的那面朝下;在街上準備搭乘計程車去赴約,卻發現所有計程車不是有客人就是不理睬,不需要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卻發現很多沒有客人的計程車在附近閒晃……
只要細心觀察,很多事情和墨菲定律有密不可分的關聯。
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經過研究證實,墨菲定律揭示的現象和人類的直覺往往如出一轍。「這件事情十有八九會出錯」「感覺上有什麼不對勁」……結果不幸被言中,事情經常如同我們直覺預測的一樣。
一九八三年九月,洛杉磯的蓋蒂博物館得知,一位藝術品經紀人手上有一座大理石「青年雕像」,這座雕像據說出土於希臘,創作於西元前六世紀,保存得非常好,可謂稀世珍寶。
但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面臨一個問題:這座雕像是真是假?博物館聘請專家進行非常謹慎的調查工作,並且聘請地質學家使用高科技技術檢驗石材的年代。
經過十四個月的調查以後,博物館沒有找到證據可以證明雕像是贗品,因此高價購入。雕像入駐博物館以後,許多世界頂級的古文物專家慕名前來參觀,但是看到這座雕像以後,他們認為不是真品。這些專家沒有進行詳細檢驗,只是在看到這座雕像的時候,感覺有些不對勁,但是不知道什麼地方不對勁。
一位古希臘雕塑專家說,自己看到雕像的感覺是:「它很新鮮,完全不像埋在地下幾千年。」一位博物館館長說:「這座雕像好像從未埋在地下,很奇怪。」博物館面對眾多專家的懷疑也動搖了,又聘請專家進行深入調查並且翻閱相關文獻,結果發現這些專家的「感覺不對」是正確的。
那些專家的直覺,充分驗證「墨菲定律」——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在技術上無法分辨真品和贗品,在感覺上卻可以分辨。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的感覺是靈敏的,而且有時候是正確的。我們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做好準備,只有這樣,才可以防止錯誤和損失的發生。
不怕犯錯,跳出完美主義的陷阱
無論我們多麼聰明,也無法保證自己不會犯錯,把所有事情做到完美無缺。容易犯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這也是墨菲定律一個重要的表現。
在生活中,很多人追求完美,害怕犯錯,為了追求完美而走火入魔。完美主義到達一種極端的狀態是非常可怕的:任何東西不能有任何瑕疵,必須要完美無缺。
完美主義的問題正是在於「恐懼缺憾」,害怕令人失望進而避免感到內疚,因此也是一種心理疾病。
瑪麗是一個追求完美主義的人:工作表現優異,一路高升;與主管和部屬相處融洽,在人事關係中遊刃有餘;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會做出合理安排,不出差錯;一直保持苗條身材,體重上下幅度精確到○‧五公斤……
可是她在準備與別人約會的時候卻出現問題,花費兩個多小時去設計髮型、精心化妝、挑選衣服,卻還是覺得不滿意,最後沮喪地取消約會。
像瑪麗這樣,就是屬於典型的心理疾病。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高蘭‧沙哈說:「這是一種『流行病』,我們所處的社會對人們提出的要求就是:不斷做出成績。」即使這些完美主義者最終順利完成事情,還是不會快樂,他們更在意的是:「那又怎麼樣?」「接下來的事情可以完成嗎?」他們總是對自己提出許多要求,久而久之,就會積鬱成疾。
不管對人還是對事,完美主義者都是最高標準和嚴格要求,力求盡善盡美。心理學將完美主義者分為三種類型:
一、「要求別人」型,為別人設下最高標準,不允許別人犯錯,這種人的人際關係糟糕,婚姻經常會遭遇失敗。
二、「要求自我」型,給自己設下最高標準,追求完美的動力完全是出於自己,這種人容易陷入自我批判和情緒沮喪之中。
三、「被人要求」型,總是感覺別人對自己有更高的期望,於是為之不斷努力,這種人容易陷入憂鬱,甚至會產生自殺的想法。
心理學家的治療方法之一,是讓患者換一種思路,也就是:嘗試不完美。例如:有一位女性,總是苛求自己在工作中做得更好,於是心理學家告訴她,每天工作的時間不要超過下午五點,以前她會一直工作到晚上七點,不必每天在家裡自己做飯,有時候可以在外面吃晚餐。慢慢地,她就會有所改變。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做到完美。我們最多可以做到接近完美,或是更接近完美。
生活就是這樣,不可能一帆風順,不要害怕犯錯而追求完美,我們要追求的是適應生活的能力。我們無法祈求上天給自己完美的生活,但是我們可以依靠自己減少失誤,讓自己的生活趨於完美。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先驅但丁說:「盡心就是完美。」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只要抱持「沒有最好,但是有更好」的態度,用心去做就可以。對於那些錯誤和缺憾,只要把它們當作教訓,引以為戒,並且以此來激發自己的行動,完全不必把它們放在心上。
想要打中,先要有打不中的準備
在生活和工作中,出現錯誤和遭遇失敗在所難免。
想要取得成功,我們不能存有僥倖心理,想盡辦法迴避錯誤,而是要正視錯誤,從錯誤中汲取經驗和吸取教訓,讓錯誤成為自己成功的墊腳石。
關於這一點,丹麥物理學家雅各‧博爾就是最好的證明。
有一次,雅各‧博爾打碎一個花瓶,但是他沒有像一般人那樣悲傷嘆惋,而是俯身精心地收集滿地的碎片。
他把這些碎片按照大小分類秤出重量,結果發現:十~一百克的最少,一~十克的稍多,○‧一克和○‧一克以下的最多。同時,這些碎片的重量之間表現為統一的倍數關係:較大塊的重量是次大塊重量的十六倍,次大塊的重量是小塊重量的十六倍,小塊的重量是小碎片重量的十六倍……
於是,他開始利用這個「碎花瓶理論」來恢復文物和隕石等不知道其原貌的物體,給考古學和天體研究帶來意想不到的作用。
事實上,我們主要是從嘗試和失敗中學習,而不是從正確中學習。例如:超級油輪卡迪茲號在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沿岸爆炸以後,成千上萬噸的石油汙染海面及沿岸,石油公司才對石油運輸的安全設施重新考慮。
可見,錯誤具有衝擊性,可以引導人們想出更多細節上的事情,只有多犯錯,人們才會進步。假如工作的例行性很高,可能很少犯錯,如果從未做過此事,或是正在進行嘗試,出現錯誤在所難免。發明家不會被錯誤擊倒,而是會從中得到創意。在創意萌芽階段,錯誤是創造性思考必要的副產品。正如棒球選手雅澤姆斯基所言:「想要打中,先要有打不中的準備。」
現實生活中,出現錯誤的時候,我們一般的反應是:「真是的,又錯了,真是倒楣啊!」這就是因為我們以為自己可以逃避「倒楣」和「失敗」,總是對自己心存僥倖。殊不知,錯誤的潛在價值對創造性思考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類社會的發明史上,充滿利用錯誤假設和失敗觀念來產生創意的人。哥倫布以為自己發現一條到印度的捷徑,結果卻發現新大陸;克卜勒得到行星之間引力的概念,卻是由錯誤的理由得到的;愛迪生知道上萬種不能做燈絲的材料以後,最後找到鎢絲……
所以,想要迎接成功,就要放下僥倖心理,加強「冒險」力量。遭遇失敗,從中汲取經驗,嘗試尋找新的思路和方法。
引言: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二十世紀是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科技不斷進步、思想文化躍升的時代,人類在各個領域獲得前所未有的突破性進展,探索範圍之廣袤,發現真相之幽微,發明成果之豐盛,遠非以前任何一個時代可以比擬。
在文化領域中,可以稱得上世紀性的發現是什麼?是深埋於地下的遠古文明的重見天日?是始終難見「廬山真面目」的外星人在地球上留下的神秘印跡?是突然之間出現的某門高深莫測、天馬行空、玄而又玄的奇談玄學?
答案出乎你的想像!它們不是遠古文明,也不是外星文明,更不是神奇玄學,而是幾個看似非常平凡但...
目錄
引言: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前言:破解「越是擔心,越有可能發生」的魔咒
第一章 墨菲定律:可能出錯的,終究會出錯
直覺魔咒:怕什麼來什麼
不怕犯錯,跳出完美主義的陷阱
想要打中,先要有打不中的準備
迷路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探路的心
錯誤是進步之父,失敗為成功之母
自省是治癒錯誤的一劑良藥
第二章 特里法則:承認錯誤比拒絕錯誤更偉大
正視錯誤:進步的力量泉源和基礎
改正錯誤,是走向正確的第一步
知錯能改:對自己狠一點,距離成功更近一些
以錯誤為師,化錯誤為成長的契機
敢作敢當,承擔責任
每天進步一%,成功一○○%
第三章 瓦倫達效應:不希望一定成功,結果往往成功
越害怕失敗,越容易失敗
打敗內心的恐懼,不要被想像嚇倒
擺脫恐懼的桎梏,以信心代替畏懼
借助自我暗示,激發正能量
打破瓦倫達效應的訓練方法
第四章 羅伯特定律:沒有人可以打敗你,除了你自己
你不會失敗,除非自己認為失敗
可以輸給別人,不能輸給自己
成功,就是要戰勝自己
戰勝挫折,就是戰勝自己
戰勝自己,是一個不斷超越的過程
戰勝自己的三十二字秘訣
第五章 淬火效應:玉不琢不成器,劍不磨不鋒利
榮譽的桂冠是用汗水鑄就的
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不經歷風雨,怎麼可能看見彩虹?
在挫折中奮起,在逆境中前行
第六章 跳蚤效應: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態度決定高度,人生不設限
發掘潛能,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像
開發潛能,挑戰自己的極限
引爆潛能,你也可以創造奇蹟
激勵自己,飛向夢想的天空
第七章 蘑菇定律:沒有繭中蟄伏,哪來羽化成蝶?
蘑菇經歷:人生的寶貴財富
融入環境,從「蘑菇堆」脫穎而出
每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
默默耕耘,才可以達成目標
腳踏實地,走向成功
完成從「蘑菇」到「靈芝」的蛻變
第八章 酸葡萄甜檸檬定律:快樂的精神勝利法
自我安慰:快樂需要自己找
適度的自欺欺人,可以增加幸福感
另眼看不幸,把酸檸檬做成甜檸檬汁
橫看成嶺側成峰,換一個角度去思考
第九章 禁果效應:不禁不為,越禁越為
為什麼禁果特別甜:亞當遇見夏娃
為什麼密室總是有好奇的闖入者?
欲「誘」越「禁」,欲「禁」反「縱」
培養良好的習慣,宜疏不宜堵
第十章 光環效應:擦亮眼睛,切忌「愛屋及烏」
光環的迷霧:亂花漸欲迷人眼
以貌取人,猶如門縫裡看人
趨利避害,巧妙利用「光環效應」
取下有色眼鏡,走出光環迷霧
擴大自己的光環,照亮成功的道路
第十一章 沉沒成本效應: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沉沒成本:難以割捨的「雞肋」
消費的時候,防止陷入沉沒成本的泥沼
前景堪憂之時,要忍痛「割肉」
進退兩難之際,應該放手就要放手
今天的放棄,是為了明天的得到
第十二章 蝴蝶效應:小蝴蝶可以引發大風暴
小錯可能擴散成大禍
經濟週期:蝴蝶的翅膀如何扇起颶風?
四兩撥千斤,捕捉引發資訊風暴的蝴蝶
微小的細節,偉大的責任
魔鬼在細節,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第十三章 多米諾骨牌效應:千萬不要敗在第一步
一張牌可以推倒三百四十萬張骨牌
誰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
投資敗在起步,東山難以再起
不留後患,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完美的計畫,是完美做事的開始
第十四章 犬獒效應:在困境與競爭中崛起
競爭是重燃鬥志、推進成功的催化劑
臨危必須不懼,逃避只會更糟
迎難而上,才可以迎難而解
危機降臨,主動出擊是最好的防禦
強化競爭意識,提升自身競爭力
臨危不懼,率領員工共度難關
第十五章 溫水煮青蛙效應:居安思危,危機變契機
將危機扼殺在萌芽階段
隨時保持警覺,化危機為契機
憂患常存,在危機意識中前進
未雨綢繆,將危機的風險降到最低
居安思危,變危機為良機
引言: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前言:破解「越是擔心,越有可能發生」的魔咒
第一章 墨菲定律:可能出錯的,終究會出錯
直覺魔咒:怕什麼來什麼
不怕犯錯,跳出完美主義的陷阱
想要打中,先要有打不中的準備
迷路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探路的心
錯誤是進步之父,失敗為成功之母
自省是治癒錯誤的一劑良藥
第二章 特里法則:承認錯誤比拒絕錯誤更偉大
正視錯誤:進步的力量泉源和基礎
改正錯誤,是走向正確的第一步
知錯能改:對自己狠一點,距離成功更近一些
以錯誤為師,化錯誤為成長的契機
敢作敢當,承擔責任
每...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