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時報和麥肯錫2017年度最佳商業書入圍
★ Amazon 4.5顆星讀者好評
★ 《紐約時報》、《財星》、《時代雜誌》專文報導;CBS電視網專訪
暢銷書《蘋果內幕》作者亞當‧藍辛斯基深入Uber總部,全方位解密
學習成功,記取教訓,繼續跟著Uber狂野前進它讓你用手機「一鍵叫車」、掀起全球零工經濟浪潮;
飆進311個城市,全球使用次數突破100億次
卻也挑戰法令,造成個資外洩、司機抗爭……
Uber讓人又愛又恨,凸顯多少矽谷新創不為人知的面貌?
在全球,Uber平均每天完成1,500萬趟搭車服務,活躍司機超過300萬人;
在台灣,你可以用Uber Eats訂餐,在家也能吃到排隊美食。
即使你沒用過它,但你一定聽過它、罵過它。
Uber在全球掀起浪潮,幕後的關鍵人物,就是前執行長卡蘭尼克。
在他的領導下,Uber市值飆至690億美元,卻也使Uber在16個國家被封殺,
最後,卡蘭尼克被踢出自己打造的帝國。
Uber的爆紅、受挫、爭議,就像矽谷新創的縮影,
凸顯出許多新創公司衝撞的教訓
●掌握需求痛點,比強調技術更容易成功:
卡蘭尼克不從技術創新出發,反而把「自己在巴黎暴雪中叫不到車的深刻需求」,發展成全球最大叫車平台。
●募資,動員力比大咖加入更吸金:
卡蘭尼克募資特別找沒沒無名的投資人,捨棄赫赫有名的創投公司。因為他更看重投資人的人脈動員,經過這些金主引薦的名人,反而為他帶來更大筆的資金,也不用擔心遭到特定金主約束。
●科技無國界,但落地應用沒有政府支持就出局:
網路平台可以任意跨越國界,但屢屢挑釁公會、拚命鑽交通法規漏洞、用軟體反監控執法人員,看起來很帥氣,卻得付出停權的慘痛代價。
●平台擴散力能載舟也能覆舟:
卡蘭尼克怒罵司機的影片被公開、屢次失言卻毫無歉意,他的狂妄形象點燃全球「刪除Uber活動」。
●不能性別歧視:
許多科技新創是男性天下,常見不尊重女性的語言與行為。但是,在卡蘭尼克下台後,臉書、YouTube和通用汽車等五位女性高級經理人,都拒絕入主Uber。
台灣科技大學專任特聘教授 盧希鵬
前矽谷創投Quest Venture Partners 亞洲合夥人 陳泰谷
網路行銷科技人 曾子碩(石子)
專業推薦
這本書扎實且詳細地記錄Uber的成長過程,及該公司前執行長如何從媒體寵兒逐漸變成眾矢之的,最後被知名創投公司基準資本(Benchmark Capital)控告詐欺,終至下台。過程精采刺激,很適合正在創業及想一窺創業有多痛苦業的人。——前矽谷創投Quest Venture Partners 亞洲合夥人 陳泰谷
《橫衝直撞》作者藍辛斯基透過個人豐富的專業經驗,深入簡出地剖析Uber的起源、發展、茁壯以及失落,本書對於任何新創工作者與基金創投,都是充滿「乾貨」的知識寶庫。——網路行銷科技人 曾子碩
亞當‧藍辛斯基是當今美國最有見識、最有進取心、最有活力的記者之一,讀他的書是一種享受。 ——《賈柏斯傳》作者 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在矽谷,沒有一家公司比Uber更有野心、大膽。亞當‧藍辛斯基用他卓越的洞察力,公正客觀地寫出Uber前執行長崔維斯‧卡蘭尼克的成功與失敗,值得一讀。——《Google總部大揭密》作者 史蒂芬‧李維(Steven Levy)
本書是Uber從0到1的成長歷程,這家公司崛起的過程就如同史詩般壯烈,作者貼身觀察,帶你一窺這家公司爆炸性成長的祕密。——《惡魔在這裡》作者 貝絲妮‧麥克林(Bethany McLean)
藍辛斯基以非凡的洞察力和敏銳的判斷力,捕捉Uber刷新世界紀錄的擴張野心。對於所有對商業、科技和未來感興趣的人來說,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美國矽谷門洛帕克(KPCB)創業投資家 約翰‧杜爾(L. John Doerr )
透過傑出記者之眼,尖酸幽默作家之耳,藍辛斯基成功指出世界聞名Uber公司的形成要素。 ——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合夥人 麥可‧莫里茨(Michael Mortiz)
當今最受推崇的商業記者藍辛斯基,帶你揭開層層喧嘩與野心,一窺矽谷最受爭議、也最創新之強大企業Uber的堂奧,並見證Uber對勝利永無止境、甚至有點駭人的追尋。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科技新聞專欄作家 尼克‧比爾頓(Nick Bilton)
作者簡介:
亞當‧藍辛斯基(Adam lashinsky)
《財星》雜誌資深主編,專門報導矽谷與華爾街,2001年加入該社。他為蘋果(Apple)、惠普(hp)、谷歌(Google)寫過雜誌封面故事,也曾深入報導富國銀行(Wells Fargo)、英特爾(Intel)、甲骨文(Oracle)、eBay、推特(Twitter ),以及創投產業。
2008年於《財星》(Fortune)發表文章<賈伯斯背後的天才>(The Genius Behind Steve),正確預測蘋果未來的執行長,是當時的營運長庫克(Tim Cook),因此廣受注意與重視,也開啟了這本書的寫作動機。
藍辛斯基是經驗豐富的講者也是論壇主持人。他是美國福斯新聞頻道(FNC)週六晨間節目《卡福托談商業》(Cavuto on Business)的每週來賓,也是《財星》年度科技論壇「財星腦力激盪科技會議」(Fortune Brainstorm Tech)的共同主席。
藍辛斯基在加入《財星》之前,是《聖荷西水星報》與財經網站TheStreet.com專欄作家。他生於芝加哥,於1989年取得伊利諾大學歷史與政治學位。目前與妻女住在舊金山。讀者可以透過他的推特帳戶@adamlashinsky追蹤他的近況。
譯者簡介:
謝儀霏
師大翻譯研究所畢業。譯有《我心中的約翰藍儂》、《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刷新未來》等書。
章節試閱
2018 年,依舊橫衝直撞
經過數年的強勁成長,優步(Uber Technologies Inc,簡稱:Uber)在2017年經歷數起醜聞與挑戰,最後以備受爭議的執行長崔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離職而告終。
就在本書付梓之際(2017年),Uber遭逢其最大的問題。2017年2月19日,Uber網站前工程師蘇珊.富勒(Susan Fowler)發表3,000字的部落格貼文,詳述她在Uber 所目睹、猖獗的性騷擾問題。這起事件促使Uber高層決議,聘請美國前司法部長艾瑞克.侯德(Eric Holder)來調查公司的職場文化。
這次大動作的調查,成為後來卡蘭尼克垮台的導火線。同時間公司也聘請《財星》(Fortune)500大企業之一的博欽(Perkins Coie)律師事務所,調查數百宗騷擾投訴,以及之前持續在公司延燒的相關問題。同一個月,谷歌(Google Inc,簡稱:Google)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 Inc,簡稱:Alphabet)的其中一個部門,控告Uber 惡意挖角,經常與卡蘭尼克一起散步的夥伴安東尼.萊萬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同年2月23日Alphabet 旗下的自駕車部門Waymo指控,過去曾任該公司高階主管的萊萬多夫斯基,將業務機密洩漏給Uber,以扶植其剛起步的自駕車事業。
萊萬多夫斯基遭控在2016年1月離開Waymo前,曾下載1.4萬筆檔案,並和Uber分享光達技術(Lidar),有關雷射感應導航系統的機密資料。這起訴訟拖過整個2017年,在訴訟過程中,Uber又接連爆出一連串負面消息。
投出「灰球」,反過來監控執法者
2017年3月Uber爆出另一則醜聞,引發各界嘩然。《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揭露Uber 多年來,使用名為《灰球》(Greyball)的祕密程式,在未得到當地批准而營運的城市裡,如美國的波特蘭、波士頓、帕里斯及拉斯維加斯,以及中國、南韓、義大利與澳洲在內的其他國家,以躲避執法人員的查緝。該軟體的目的,是要讓執法者難以監視Uber的活動,避免駕駛因違反當地法令,遭開罰單或扣押車輛,而無法提供載客服務。
首先,Uber員工會搜尋社群媒體檔案,監視在政府相關執法單位附近,使用Uber應用程式的人,擬出一份有可能是政府官員的清單。他們也會檢視信用卡,比方說,查看那些帳號,是否出自警界的信用合作社。一旦擬好名單,這些人就會被「灰球」標註,當他們使用手機上Uber的應用程式時,就會被轉移到假的平台,根本叫不到車。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Uber的法務長劉莎莉(Salle Yoo)及全球營運資深副總萊恩.格雷夫斯(Ryan Graves)都知道這個程式的存在。事件曝光後,格雷夫斯於9月時下台,但仍待在Uber董事會;劉莎莉則宣布她計劃同月離開公司。直到11月,才決定由前百事可樂(Pepsi)法務長東尼.韋斯特(Tony West)接替她的職位。
Uber一開始宣稱,該軟體只是要封鎖違反公司服務條款的人,如企圖對駕駛動粗的人、想要干擾我方營運的競爭者,或是和政府官員串通好、祕密設圈套誘騙駕駛的對手。後來,Uber 也同意停止使用該程式,並配合政府調查。
侵犯用戶隱私、竊取資料、性騷擾風波……卡蘭尼克的內憂外患
2017年4月,一則關於卡蘭尼克和蘋果公司(AppleInc,簡稱:Apple)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的尷尬互動報導曝光。2015年,Apple發現Uber的應用程式侵犯用戶隱私,以及Apple的規定,Uber應用程式會追蹤辨識個別的iPhone,即使用戶已將程式刪除、手機資料清除。
為此兩位領導人攤牌,庫克針對Uber相關違規事項,質問卡蘭尼克。庫克對卡蘭尼克說:「我聽說你們違反我們的使用規定。」並揚言要把Uber應用程式,從iTunes商店下架。卡蘭尼克很快就屈服,並同意終止這種做法。
同樣在4月,卡蘭尼克的自駕車新星萊萬多夫斯基,主張行使《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權利,避免在Waymo案中自證其罪。此策略讓Waymo的律師,無法強迫萊萬多夫斯基,交出那1.4萬筆被指控遭盜用的檔案。
但此舉也間接向法官威廉.艾爾塞普(William Alsup)承認,萊萬多夫基斯或Uber的確擁有上述檔案。他對Uber律師群說:「這案子可真特別,42年來我從來沒見過證據這麼充分的案子,你們麻煩大了。」沒多久,萊萬多夫斯基就不再參與Uber的自駕車計畫。
另一方面,「灰球」醜聞持續延燒。見諸於《紐約時報》報導中,奧勒岡州波特蘭市的執法人員自行進行審計,記錄該軟體如何拒載市府官員。5月時傳出加州北區的聯邦檢察官,針對啟動「灰球」的刑事調查,聯邦大陪審團進一步發出傳票,要Uber交出相關紀錄。
到了5月底Uber 決定,以在Waymo案中不配合公司為由,開除萊萬多夫斯基。自駕車計劃則由艾瑞克.梅赫夫(Eric Meyhofer)接手,他是2015年Uber 從卡內基美隆大學,用重金挖來的頂尖機器人學研究人員。6月,包含卡蘭尼克在內的高階主管,遭控訴對待女性職員不公的問題,出現新進展。博欽律師事務所公布調查結果,導致20名Uber 員工遭到開除。
延燒全球的Uber 危機,執行長退位
隨之而來的是壓垮卡蘭尼克的最後一根稻草:美國前司法部長侯德的報告。侯德面談兩百多人、審查幾百萬份文件後,提出一連串嚴厲的建言,劈頭就說:「應重新追究卡蘭尼克的責任。」在Uber公開發表的13頁摘要中,侯德也提到:「Uber應該擴大其董事會,納入更多獨立董事,來進行更全面的監督,包括一位獨立主席。」他並建議Uber 的內部管控、人力資源與審計全都要加強,還需要更良好、全面的訓練,以提升公司文化。
侯德的報告公開後,卡蘭尼克宣布他會向公司請假,並表示最近的一起船難,導致他母親喪生、父親重傷。「關於目前的成就與我們怎麼走到這裡,我將一肩挑起所有責任。」他在給員工的信件中這麼寫道。並補充:「當然能引以為傲之處很多,但也有很多需要改善的。」最後以「回頭見」作為信件結尾。
但卡蘭尼克暫時告假,對Uber的重要投資人來說遠遠不夠,包括大股東基準資本(Benchmark Capital)與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在一封名為「推動Uber 前進」的信中,投資集團堅持要卡蘭尼克完全離開公司,經過一連串緊張的對峙後,執行長同意了。
後來,他在離職聲明中提到:「我愛Uber勝過於世界上其他事物,雖然我的人生面臨重大的難關,但我不能讓公司與我一起受困,我已接受投資人的要求決定離開,好讓Uber可以回到成長的路上。」
新任接班人的最大挑戰──醜聞爆不完
在2017年8月底,Uber 選出前智遊網執行長寇斯羅沙希擔任執行長。差不多在Uber尋覓新任執行長的同時,包括基準資本在內的早期投資人,正考慮要售出他們在公司的部分持股。他們接洽的潛在買主之一,就是軟銀集團(SoftBank),也就是由日本億萬富豪孫正義所經營的電訊科技公司。軟銀旗下管理930億美元(約新台幣2.84兆元)的願景基金,早已擁有亞洲前三大乘車服務應用程式的股份:新加坡的GrabTaxi、印度的Ola 以及中國的滴滴出行。但軟銀不想以Uber之前私募基金時,市值680億美元的條件來投資Uber,談判也延宕數月。
另一方面,美國調查單位後來又發現,「灰球」並非Uber 唯一使用的後門軟體,此事引發第三次刑事調查。9月時《華爾街日報》(The Well Street Journal)披露Uber使用名為《地獄》(Hell)的程式,企圖擾亂最大競爭對手來福車(Lyft)的生意。
該程式在Lyft軟體中註冊假的顧客帳號,並以虛擬的乘客,要求追蹤Lyft駕駛的位置並監看價格。Uber還使用該軟體,追蹤同時在Uber和Lyft提供服務的駕駛,如此即可提供他們更多獎勵,以放棄Lyft平台。針對《地獄》軟體的第三次聯邦調查,是由聯邦調查局的紐約辦公室,與曼哈頓美國檢察官一同進行。
在歐洲,監管機構也對Uber的胡作非為,愈來愈不耐煩。監管倫敦計程車產業的倫敦交通局,在9月決定Uber執照在9月底到期後,不再更新其執照。倫敦交通局以「灰球」及一連串罪行為由,斷定「Uber的策略與行為,透露其缺乏企業責任」。Uber對此裁決提出上訴,並獲准繼續在倫敦營運,直到做出最後判決。
面對這一連串的醜聞,新任執行長寇斯羅沙希公開承諾,Uber會改變作風。「我們一直以來都做錯了。」他在宣布決定上訴的信中這麼寫道。「謹代表全球Uber的每位成員,對我們犯過的錯致歉。」
外患未平,內憂又起
同一個月,卡蘭尼克又做出令人驚駭的舉動,他私自任命除了自己外,尚有控制權的兩席董事,此舉讓Uber上下詫異不已。他在沒有與董事會其他成員商量之下,任命前全錄(Xerox)執行長烏蘇拉.柏恩斯(Ursula Burns),以及前美國中小企業商貸機構CIT集團執行長沈約翰(John Thain)為董事。
他祭出此招,是因為當時基準資本積極推動提案,要降低卡蘭尼克在董事會上的影響力。事後,卡蘭尼克發表聲明解釋他的舉動:「有鑑於近來董事會提案,要大幅重組董事會,並大幅調整公司的投票權,為了補齊董事會成員,並在全員到齊後,能順利商討、審議,所以我聘用這些董事。尤其是能有像烏蘇拉和約翰經驗豐富的董事,定能順利推進會議。」
10月,與Uber相關這樣,具備的另外兩起刑事調查曝光。彭博社報導,其中一起是由美國司法部進行,因為Uber所寫、名為《消防站》(Firehouse)的定價軟體,讓部特定顧客獲得折扣。美國司法部欲確定,該軟體是否違反禁止歧視、要求價格透明等聯邦法令。
到了11月,Uber新任執行長稍微上手,開始尋求一些重大的妥協方案。更重要的是,寇斯羅沙希努力爭取達成協議,增加六個額外董事會席次,並限制卡蘭尼克的投票權,同時讓基準資本,放棄對這位前執行長的訴訟。如此一來,就能準備迎接軟銀集團的新投資。
軟銀願意投資高達100億美元,但只同意投資10億美元到這個高價標的中,剩下的資金,會以該公司於2015年創下新世界紀錄的募資估值680億美元──再打七折的價格收購股票。
法院認證,價值450 萬美元的詭辯
即使寇斯羅沙希努力在內憂外患侵擾下,開出一條新的道路,卻還有更多在卡蘭尼克任內的醜聞在等著他。2016年,Uber 遭駭客竊取5,700萬筆客戶及駕駛的資料,包括客戶的名字、電子信箱與手機號碼,以及包含駕駛牌照號碼的個人資料。
Uber 發現資料遭竊時,仍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協商,就侵犯隱私的案件進行和解,所以公司高層決定,不要公開遭駭客入侵一事,反倒以刪除被盜資料的條件,支付駭客10萬美元。
此事曝光後又引發另一起調查,這次是由紐約州總檢察長艾瑞克.施耐德曼(Eric Schneiderman)發起。「這些事都不應該發生,我也不會找藉口。」寇斯羅沙希隨即承認錯誤,並承諾:「我們正在改變做生意的方式。」
然而在11月底, 艾爾塞普法官帶來更多壞消息。Uber之前所隱瞞的新證據曝光,艾爾塞普已忍無可忍。在Waymo的要求之下,艾爾塞普宣布延遲審理此案,並抨擊Uber的律師團。他在11月28日的聽證會上告訴Uber的律師:「我無法信任你們所說的話,因為已經太多次證實你們的主張是錯的。你們只是讓人覺得,這一切都是為了掩飾。」
延期審案只是艾爾塞普法官懲罰Uber 的開端,幾週後他下令公開此案被隱瞞的證據:一封長達37頁的信函,由前Uber高階主管委託其律師撰寫,裡頭滿滿都是對Uber 違法及不道德行徑的指控。
這封信來自理查.雅各布斯(Richard Jacobs)。他於2016 年3月至2017年4月間,在Uber 擔任保安分析師,由於被公司逮到他在下載文件,後來他自請離職,隨即由他的律師群提出該信函。雖然Uber 表示對多數的指控有異議,且雅各布斯也在法庭上,公開撤回部分指控,但Uber仍同意支付雅各布斯450萬美元,以達成和解。
在那封5月5日的信函中,雅各布斯說Uber員工從事詐欺與竊盜,來取得關於競爭對手的資訊,甚至使用如Wickr 等能自動銷毀訊息的應用程式,刻意避免留下紀錄,並隱瞞關於不當行動的通訊資料,假冒駕駛、客戶、抗議者與計程車營運商。
Uber 的副法務長安琪拉.帕迪亞(Angela Padilla)試圖辯稱,信函中的指控是空穴來風,還說雅各布斯只是想敲詐,但艾爾塞普法官才不買她的帳。他提出質疑:「妳說那封信荒唐至極、屁話連篇、胡說八道……然而妳卻付了450萬美元。」艾爾塞普在法庭上對帕迪亞說:「沒有人會為屁話付那麼多錢。」
2017 年結束,Uber 執行長寇斯羅沙希手上,還有多達五件待裁決的刑事調查、即將到來的Waymo 商業機密審判以及軟銀仍試圖完成其新的投資及董事會改組。Uber 這趟橫衝直撞之行,在2018 年勢必會持續下去。
2018 年,依舊橫衝直撞
經過數年的強勁成長,優步(Uber Technologies Inc,簡稱:Uber)在2017年經歷數起醜聞與挑戰,最後以備受爭議的執行長崔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離職而告終。
就在本書付梓之際(2017年),Uber遭逢其最大的問題。2017年2月19日,Uber網站前工程師蘇珊.富勒(Susan Fowler)發表3,000字的部落格貼文,詳述她在Uber 所目睹、猖獗的性騷擾問題。這起事件促使Uber高層決議,聘請美國前司法部長艾瑞克.侯德(Eric Holder)來調查公司的職場文化。
這次大動作的調查,成為後來卡蘭尼克垮台的導火線。同時...
推薦序
【推薦序】改變世界的人,從來不會依照大家的願望去做事 / 前矽谷創投Quest Venture Partners 亞洲合夥人 陳泰谷
可能是因為自己曾創業,過去在矽谷創投公司也服務過一段時間的關係,看著這本書裡的每一字、每一句,我彷彿能聽到名曲《新不了情》的那句歌詞:「為何你還來,撥動我心跳……」從翻開書本的那一刻開始,到最後一頁,我都可以明顯感受到,我的腎上腺素在分泌,以及心中吶喊著:「這就是創業!」
講到Uber,應該大家腦中會立刻浮現的關鍵字就是「爭議」。不只在其發源地舊金山,Uber可以說是「橫衝直撞」地闖進全球各大城市,大膽地挑戰當地法規,採取「挾使用者以令政府」的策略,要求動作緩慢的主管機關,去配合幾乎每個成功的網路新創公司心中,都會懷抱的未來科幻電影情節。
除了與政府的爭議之外,還有使用者內心矛盾的爭議。多少人明明知道Uber不合法,出門卻選擇Uber當作主要移動工具;就連合法的計程車公司也一樣,一邊叫囂、迫使Uber不能在當地營業,一邊開始向Uber致敬,推出自己的叫車App。
要了解一個新創服務及產品,到底是不是「剛需」?從Uber的案例來看再明顯不過了。 Uber也著實影響了我的工作。還記得在2015年前後那段時光,世界各地的創業家,紛紛推出「Uber for……」的服務,當時不管去哪個國家,聽創業家描繪自己的創業點子,都有一定比例的創業家,介紹完自己的服務後,用「總而言之,我們就是Uber for……」來當結尾,好像這樣估值就可以增加幾百萬美元一樣。快轉到今日,這流行語變成區塊鏈。
本書另一個相當精采且較不為人知的部分,就是作者貼身採訪崔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並揭露他人性的那一面。
只要在矽谷混過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耳聞,卡蘭尼克是個很自以為是的麻煩人物。若只聽流言、看主流媒體,多數人他的印象多半會認為,他彷彿是個眼睛長在台北101頂樓的沙文主義者,但看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卡蘭尼克其實就是個完美主義者加上問題解決者,這是典型的創業家人格。
他發現一個尚未被解決的重要問題,決定捲起袖子來做出解決方案,並且無法忍受官僚或任何藉口。這樣容易造成衝突的個性,不就是每位受到群眾推崇的知名創業家,都有的特質嗎?我曾經在四年前的某一場論壇上,跟與會貴賓分享,我覺得創業家某種程度上,必須要是個混蛋,因為改變世界的人,從來不會依照大家的願望去做事。而這論述,也與本書出現的「創始人混蛋說」不謀而合。
這本書扎實且詳細地記錄,Uber這家公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成長過程,及該公司的共同創辦人、前執行長卡蘭尼克,如何從媒體寵兒,逐漸變成眾矢之的,最後被投資他的知名創投公司基準資本(Benchmark Capital)控告詐欺,終至下台。
看這本書就像在看一部矽谷網路新創電影,過程精采刺激,很適合正在創業的人,以及想一窺創業有多痛苦,來說服自己的小孩不要創業的家長。
【推薦序】破壞舊體制與法令的代價高昂,讓Uber告訴你 / 網路行銷科技人 曾子碩
《橫衝直撞》作者亞當‧藍辛斯基透過個人豐富的專業經驗,深入簡出地剖析Uber的起源、發展、茁壯以及失落,本書對於任何新創工作者與基金創投,都是充滿「乾貨」的知識寶庫。
作為「共享經濟」最早期成功商業化的新創公司之一,Uber在短短幾年間,從兩位兼職董事加一位執行長的規模,成長到1.2萬人的跨國企業、年營業超過新台幣1,900億元,如此傳奇的發展史,讓各產業的商業人士,都渴望一窺這家公司的故事,與其充滿爭議性的前執行長卡蘭尼克,而亞當‧藍辛斯基透過如小說般的敏捷筆法,讓人一翻開這本書,根本捨不得放下,只想一口氣讀完它。
書中從前執行長卡蘭尼克的靈機一閃說起,細緻的介紹Uber早期發跡與最小可行性產品(MVP),到中後期的大轉型(Pivot),成為指揮全美最大車隊(但本身沒有擁有任何車隊)的產品衝刺成長期,最後燃起全世界各地政府的火焰,橫衝直撞地挑戰各國法令底線。
而當我們剝離所有的性騷擾、管理層醜聞,以及進入中國區與滴滴打車單挑,換來代價高昂的失敗經驗,Uber的核心成功因素,始終來自充滿人性思考的App,與觸達消費者核心需求的商業模型。
儘管Uber面對著幾世紀來,築起萬丈高牆的傳統計程車產業,它仍乘著科技賦予的火箭不走城門,直接破牆而入,但舉著「科技始終服務人性」的大旗,瞬間擄獲消費者的青睞。長年以來,忍受「小黃」的各式不方便與問題,民眾如獲甘霖般,擁抱Uber帶來的便利與優惠價格。
本書不止窺探前執行長卡蘭尼克的策略性思維與商業頭腦,更詳述一家新創公司,在大規模成長階段,如何快速發展又能穩住陣腳。比方說,如何管理一個跨國公司?如果同時在複數國際市場與競爭者打仗?更甚者如何面臨所有法規、當地車行與工會的挑戰?而Uber帶起的這股推翻傳統產業的共享經濟潮流,是否真的能如願成功開花結果?
作為一個曾經歷經App新創產業的過客,我能夠大膽地說,此書述說了大部分科技創業者的心路歷程,在這條充滿荊棘與誘惑的道路上,極少數人像Uber前執行長卡蘭尼克一樣,嘗到勝利的果實,但破壞舊體制與法令的代價高昂,在未來準備創業的所有勇士,先讓《橫衝直撞》為你打先鋒。
【推薦序】改變世界的人,從來不會依照大家的願望去做事 / 前矽谷創投Quest Venture Partners 亞洲合夥人 陳泰谷
可能是因為自己曾創業,過去在矽谷創投公司也服務過一段時間的關係,看著這本書裡的每一字、每一句,我彷彿能聽到名曲《新不了情》的那句歌詞:「為何你還來,撥動我心跳……」從翻開書本的那一刻開始,到最後一頁,我都可以明顯感受到,我的腎上腺素在分泌,以及心中吶喊著:「這就是創業!」
講到Uber,應該大家腦中會立刻浮現的關鍵字就是「爭議」。不只在其發源地舊金山,Uber可以說是「橫衝直撞」地闖進全球各大城市...
目錄
推薦序一 改變世界的人,從來不會依照大家的願望去做事
推薦序二 破壞舊體制與法令的代價高昂,讓Uber告訴你
前言 2018年,依舊橫衝直撞
第一章 前進中國
就算跌倒,也要抓一把土
第二章 微資本創業
用別人的資源,如何讓錢流進自己口袋?
第三章 熬過黑暗期
慘到連僅剩的最後一位員工都被挖走,他如何翻身?
第四章 投資人脈,賺來大商機
比起有名投資人,卡蘭尼克更重視無名投資家
第五章 我們不做汽車租賃事業
從兼職董事開始,把暴風雪中的殘念經營成跨國事業
第六章 優雅上路,卻一路狂飆
3年成長20倍,刷新全球新創公司市值最高紀錄
第七章 生長痛
賈伯斯、貝佐斯都曾失言,為什麼只有他成為世界公認的惡棍?
第八章 來勢洶洶
挖角、公開挑釁,決不讓任何人擋在Uber前面
第九章 人人唾棄,卻都想取代他
全世界都想成為下一個Uber,也都在罵他
第十章 開發自駕車,害司機失業?
Uber最大的威脅不是人,而是無人車
第十一章 衝破長城?
以本土化打進亞洲市場,卻被本土化擊垮
第十二章 回到起點
「大家都說我是混蛋,我不認為。」
致謝
推薦序一 改變世界的人,從來不會依照大家的願望去做事
推薦序二 破壞舊體制與法令的代價高昂,讓Uber告訴你
前言 2018年,依舊橫衝直撞
第一章 前進中國
就算跌倒,也要抓一把土
第二章 微資本創業
用別人的資源,如何讓錢流進自己口袋?
第三章 熬過黑暗期
慘到連僅剩的最後一位員工都被挖走,他如何翻身?
第四章 投資人脈,賺來大商機
比起有名投資人,卡蘭尼克更重視無名投資家
第五章 我們不做汽車租賃事業
從兼職董事開始,把暴風雪中的殘念經營成跨國事業
第六章 優雅上路,卻一路狂...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