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集團創辦人 施振榮
雄獅集團董事長 王文傑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 佘日新
TEDxTaipei創辦人&策展人 許毓仁
誠摯推薦
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本書以「遊中學」的概念,將世界當作學習的行動教室,從旅程中與他者、異境的碰撞和邂逅,觀察不同城市的風貌、文化與創造力,了解到這些城市如何運用自身的文化底蘊、歷史資產及自然秉賦,尋求活化再生的機會,並發展觀光旅遊與體驗經濟,傳遞價值、凸顯優勢,進而翻轉產業、改造城市。
透過真實世界的現場學習,所產生的觀念與知識的撞擊,不僅擴展了視野,激盪出更多創意火花,也帶來啟發與反思。作者藉由萬里遊蹤的親身體驗,分享了城市觀察的獨到創見,也記錄了創新歷程的流變發展。
作者簡介:
溫肇東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企管碩士,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都市與環境管理博士。
曾任南聯國際貿易公司行銷企劃副理、喜客來skylark(芳鄰餐廳)總經理、英國牛津大學零售管理學院訪問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EMBA執行長、科技管理所所長、創新與創造力中心主任,2008年獲頒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院士,曾指導多屆研華TIC100及台灣工銀We Win優勝團隊。現為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
編有《百年企業‧產業百年》、《家族企業還重要嗎?》(巨流)、《新創事業在台灣》(遠流);著有《企業的環境管理》(遠流)、《栽一顆創業種籽》(商智文化)、《左派商學院》(天下文化)、《創新的機緣與流變》(遠流)、《創河:美學與創新的交匯》(遠流);經常在《工商時報》、《經濟日報》、《數位時代》及《經理人月刊》等專欄發表創新見解。
部落格:http://jtwen0106.pixnet.net/blog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aoTung.Wen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他序:
行萬里路擴展視野 不斷創新創造價值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
人的生存意義在於為社會創造價值,而要創造價值,首先就要具備能力及視野,為此,就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而最有效的學習方法,除了透過各種閱讀增長知識之外,就是藉由社會百態,多看、多聽、多學,所謂「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就是這個道理。
當年我在創業後,為了打入世界各國的市場,我也經常往返世界各個角落,為的就是要多了解各地的文化與風土民情,讓自己接受更多不同的刺激,也讓自己的視野更廣,並在各種情況下學習,這一方面可以對創新有更多的體驗,另一方面也讓自己看得更遠,找到更多創造價值的機會。
視野廣、歷練多,個人的創意來源就多,創新的方法也較多元化,能夠更有效落實,對於創造價值有很實際的幫助。
溫肇東教授過去二十年訪問了二百個城市,並參閱千篇文章之後,將他行萬里路的親身體驗記錄下來寫成這本書,一方面讓無法親身去體驗的人可以藉由本書有所啟發,即使已經去過這些地方,也可藉由書中不同的角度對照,對自己的成長亦有所幫助。
溫教授藉由這種在「遊中學」的學習方式,相信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彷如自己也跟著走過這些城市,有著許多不同的體驗,十分值得參考。
本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關心的議題以文化、創新的城市風貌為主,命名為「品味城鄉的人文與創意」;第二部重點在觀光旅遊與體驗經濟,命名為「形塑觀光與體驗的未來」;第三部則回顧較早期科管所海外創新之旅,從「遊中學」這個概念如何被啟動,命名為「那些年從移動教室學到的創新」。
藉由作者行萬里路的親身體驗,帶領讀者進入書中的世界,相信將有助我們進一步提升自我,特別是未來的發展,將會以體驗經濟及創意經濟為方向,如果能本著以人為本的思維,不斷創新,整合人文與科技的元素,相信一定能為台灣未來創造更大的價值。
拾階而上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營運長、暨南大學特聘教授 佘日新
肇東兄為學界前輩,新書即將發表,遵囑為序,深感書名奧妙!十年百城、千卷萬里,遂以拾階而上為題推介之。
十年,一般的學生從大學入學起算,可以讀完博士。
百城,從世界地圖上鋪陳開來,累積的飛航哩程恐怕可換好幾張頭等艙機票了。
千卷,可能裝滿五輛牛車都裝不下的書,已達超越學富五車的境界。
萬里,是成吉思汗快馬鐵騎征伐歐亞大陸的足跡。
十百千萬,拾階而上的經驗是將寬闊的國際視野與豐盛的人生經驗,化約為教育資源祝福莘莘學子,在那個行動學習聞所未聞的年代,溫肇東教授啟發了一個世代的師生,也遙遙呼應辛棄疾的詞牌〈永遇樂〉: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讀著肇東兄寄來的手稿,思緒飄回在華威商學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唸博士的時空,也牽繫著二○○七年受教育部補助去考察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驚豔。英國,曾經在十九世紀日不落的旗幟,在二十世紀全球產業板塊重組的地圖上不再飛颺。但在二十一世紀剛露曙光之際,創意產業的號角似乎吹響了另一波的榮華。肇東教授本書涵蓋的歐亞美洲的足跡,正輝映著當年大英帝國的輝煌。
這些過去完成式的美妙是穿越時空觸動了現在進行式與未來式,這些學習者的足跡引發我們什麼樣的反思?啟發我們什麼樣的頓悟?又激發我們什麼樣的行動?閱讀的是肇東兄的手稿,不知將來付梓的頁面留不留白?因為讀者隨著作者十百千萬、拾級而上,在本書留白處留下的感動紀錄,將延續、擴大本書的精彩!
專文推薦:
閱覽一段段「行中學」與「學而行」的精彩旅程
雄獅集團董事長 王文傑
旅行,為了學習;有了學習,於是行動。
我本身於一九七九年因緣際會投身旅遊業,並在一九八五年接手旅行社成為經營者,在接觸國外旅遊業者時,對於其國際化格局與系統性管理心生「有為者亦若是」的自我期許,於是促使我致力於將被視為傳統產業的旅行社改以企業化管理。在二○○○年初,我決定重回管理學院學習進修,將累積二十多年的實務經驗,與嚴謹的管理知識相互對照辯證,找出企業發展面臨困頓時的解決方法,收穫豐盛。因感受到管理學院對高階主管在管理職能提升的助益,我決定每年選定高階主管至台灣大學或政治大學EMBA進修學習,由雄獅公司支付全額學費,多年來對本企業多所助益。
我個人一路拜讀溫教授文章、論述與著作,對於溫教授及政治大學在培養企業管理人才的貢獻深表敬佩。
溫教授長年提倡且推行「遊中學」獨特創新的學習方式,我深有共鳴。看著溫教授從一九九五年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成立的第一個暑假,即規劃「歐洲創新之旅」開始,二十年來除了二○○三年(SARS)外,年年成行,足跡踏過歐洲超過十次、美國近十次,當然還有中、港、日、韓、星、泰、印度、紐、澳等亞太國家地區,參訪機構涵蓋產、官、學、研、各種園區、育成中心、技轉辦公室等,為的就是找尋「創新」的密碼。
在學界,溫教授「遊中學」已是創新;在企業,「坐而論」後「起而行」,才能創新。
溫教授闡述全球各地觀光業與旅遊業的演變,點出旅遊業「是一個包含交通、住宿、餐飲、觀光景點,多重平台的操作,且要跨國連結」,特別需要因應環境及科技與時俱進。正如溫教授的觀察,雄獅旅遊不斷演進、持續創新,在二○○○~二○○九年十年的「網路化期」,迅速地擴張版圖,不僅開啟與消費者的通路,採用「虛實並進」的通路策略,也提供二十四小時服務給消費者。而二○一○年起的「行動化期」,面對Mobile行動運用崛起,雄獅也開始導入行動商務,並將產品更進一步的分眾化,以不同主題,針對不同的目標客戶,主推客製化的商品,甚至將文創注入旅遊產業,發展精緻旅遊。雄獅創新的腳步未曾停歇,特別是在二○○七年後逐漸成形的「3C營運模式」,運用內容(Content)來經營分眾社群(Community),進而以社群導向商務(Commerce)收益。為了打造「智慧生活生態系」,更成立「創新中心」,研發營運模式與創新體驗服務,一路帶領產業轉型及升級。
回顧過去數十年台灣的主流產業不斷地變化,起起伏伏,台灣目前處在一個「悶經濟」階段,我認為應由新的產業來替代一些空洞化的產業,原來被視為傳統行業的服務業、吃喝玩樂產業、食衣住行產業,特別是以文化創意為底蘊的觀光旅遊休閒產業,更應接棒成為台灣主流產業。
我們可以觀察到台灣上一代的創業者,是為了生活(Making a Living),但新一代的創業者著重的是創造生活型態(Making a Lifestyle)。我雖然不能算是年輕層,但我保持熱情並自我期許,成為實現美好生活(Life Fulfillment)的企業工作者,而旅遊就是生活產業關鍵的一環。
雄獅集團正在邁向「生活產業」演進過程,持續創新已是企業文化,正如溫教授在書中提出:「文創產業或未來智慧生活產業的發展,需要的更是『人文創新系統』。」得到創新管理大師的學理支持,期許有機會能為台灣再創新一波產業升級。
用以致學,體驗帶來轉化
TEDxTaipei 創辦人&策展人 許毓仁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在今日的網路時代更加貼切,在網路科技發達的今日,學習已不再局限於書本上教室內。著名的TED大會講者也是教育專家肯?羅賓森(Ken Robinson),在他的演講也談到學校扼殺創意(School Kills Creativity)。如果今日你取得資訊的來源還是透過教科書或是學校規定閱讀的資料,那麼你將注定落伍平庸,在現今內容的取得已經不是學習唯一的關鍵了,MOOC(大規模線上課程)時代的來臨剷平了學習的地平線,迫使高等教育更開放,尋找新的創新模式,哈佛商學院也開始研究收費機制的線上課程。從早期的MIT Open Courseware 到Coursera、Edx、Udacity、TED talks、Khan Academy,線上課程解決了取得內容(access)的問題和散播覆蓋率(distribution coverage)的問題,但是沒有解決「學習體驗」的問題。
這是一個「用以致學」的時代,以前知識在於累積,學術在於精,在萬變的今日如何整合知識,找到連結點(connecting dots)才是更重要的技能。日本軟體銀行的創辦人孫正義先生投資眼光獨到,早期投資了馬雲,阿里巴巴今年IPO後,孫正義賺進幾千倍的回收。孫正義在一場對未來願景演講中提到,「網路是鐵路,載具是火車,內容服務是月台」,跨界思考的人才能看到不同事物的連結點。
今日的教育思維多半仍是單一領域思考(solo thinking),講求專才的培養,對於如何用專業知識結合其他領域創新還需要加強,一個會計系的學生能否跟資科系的開發財務軟體APP?一個醫學院的學生能否結合工業設計開發新的醫療器具?如何用你所學到的知識才是王道,因此學習有形、無形的情境(context)比內容(content)還重要,從做中學、遊中學,用身體去學習可能是關鍵。
麻省理工學院多媒體實驗室(Media Lab)主任伊藤穰一(Joi Ito)在上任時,提出大學要從封閉型式的貨櫃思維到開放式的互聯網思維(From Container Thinking to Networked Thinking),針對於此他提出了Media Lab的九大新原則:韌性大於力量(Resilience over Strength),系統大於物件(Systems over Objects),抵抗大於守舊(Disobedience over Compliance),吸引大於強推(Pull over Push),羅盤大於路線圖(Compass over Maps),突發大於權威(Emergence over Authority),冒險大於安逸(Risk over Safety),練習大於理論(Practice over Theory),學習大於教育(Learning over Education)。這九大原則印證也主宰著未來世界的商業模式和創新,在溫老師的篇章中我們看到不少的線索。
其中,練習大於理論、學習大於教育在我身上有很大的啟發。二○○九年我和朋友爭取TED在地授權,創辦TEDxTaipei,我不是學策展(curation),大學唸的是英語系,面對這個我自己「發明」的工作,我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看看別人怎麼做,由模仿到創新,其中過程找到自我的定位,TEDxTaipei 的定位是打造一個華人說故事的平台,透過十八分鐘的演講把台灣的故事帶到全世界,把世界的好故事帶進台灣。六年來蒐集了將近四百場演講,創造了超過三千萬次的累積點閱率,五千名付費進場觀眾。在這個內容唾手可得的年代,重點是你如何能整理歸納並且提出自己的觀點。
溫老師這本書收錄了十多年來他在政大科管所以及EMBA的許多國內外參訪行程的心得,從舊金山到阿姆斯特丹,從柏林到京都,有些是他個人參加國際會議的觀察心得,有些是他帶學生老闆們的參訪行程。溫老師的觀察是探索式(inquiry)的,他習慣用不同的角度來看事情,同樣一個地點參訪,溫老師提出的問題總是引導思考,開放辯證,他會強調「為什麼」,鼓勵問「問題背後的問題」,不斷鑽研事物的本質,這樣看到的東西也非表面膚淺,這是我在溫老師身上學到的。
策展本身也是一種體驗,藉由對於一個觀點的探討,整理出有意義的內容,每一個展覽、每一個演講背後有其設計,仔細探究設計的過程便能看出創新的關鍵點。過去幾年我有機會參加各國的TEDx大會,包括上海、柏林、東京、首爾、杜哈、香港、北京等等,我也學習溫老師在體驗的過程中探索創新的關鍵點,探索藏在細節的精華和設計背後的巧思,在這個城市引領趨勢的年代,許多的創新早已打破國界藩籬、文化語言障礙。我們要注意的反而不是主流的產品服務,而是在邊陲地帶正在興起的趨勢,而這樣的趨勢只能透過體驗、觀察、辯證、歸納,引導出獨立的新觀念,而這樣的步驟也是我在溫老師身上學到的。
二○○九年我剛引進TEDxTaipei,當時溫老師在政大創新創造力中心任教,我前去請溫老師指導,當時也促成第一次TEDx年會連線直播,在政大開了第二現場直播年會當天的演講。這幾年我持續創業,在懵懂中摸索,也常常請教溫老師在公司治理、商業模式、創新等等的問題,無論是在老師家的大廈會客區、餐桌或是咖啡館,老師都不吝嗇他的時間與我討論。老師也從來不給標準答案,他總是耐心地聽我講完後,分析思路,提出問題來反問我,要我從各種不同角度思考,經過沉澱後,發現自己思考的盲點。
閱讀溫老師的《十年百城?千卷萬里》,深切感受用以致學,體驗帶來轉化的力量,也從他的閱歷中了解創新來自於與眾不同的觀察。
名人推薦:他序:
行萬里路擴展視野 不斷創新創造價值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
人的生存意義在於為社會創造價值,而要創造價值,首先就要具備能力及視野,為此,就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而最有效的學習方法,除了透過各種閱讀增長知識之外,就是藉由社會百態,多看、多聽、多學,所謂「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就是這個道理。
當年我在創業後,為了打入世界各國的市場,我也經常往返世界各個角落,為的就是要多了解各地的文化與風土民情,讓自己接受更多不同的刺激,也讓自己的視野更廣,並在各種情況下學習,這一...
章節試閱
醫療觀光的感官體驗
峇里島的禁食療程,目的是讓人放鬆,嘗試真正放空的境界,視、聽、聞、味、觸覺五感的體驗設計,釋放了壓力,對身心靈起到一定變化作用,帶來美好而難忘的經驗。
醫療觀光是台灣想發展的產業之一。二○一一過年前有機會暫時離開寒冷的台北,來到氣候溫和的峇里島海邊別墅,進行一個禮拜的禁食療程。下了機場,有專車來接,開了將近三小時到峇里島東北角的小漁村,觀光客並不多,有幾處潛水和浮潛的設施,也有散落各地的濱海別墅及民宿。
我們進住的別墅其實只有四棟,就在海邊,靠海十公尺左右的石頭海灘,屬於漁民,還可停放他們每天進出的漁船,緊接著就是別墅區。每棟別墅的一樓是客廳及浴室,有露天的淋浴,二樓是臥室,一、二樓都有面海的大陽台及躺椅。白天晚上看的都是海,聽的也是海浪及拍打岸邊石頭的聲音。這裡沒有電話,沒有網際網路,沒有電視。嚴長壽說旅遊的三個階段,從多國多點走馬看花;到定點深度旅遊;到什麼事都不做(do nothing)。經過整年度的勞頓,這次純粹來放鬆,還是第一次嘗試真正放空的境界。
禁食安排療程有五天、七天、十天、二十天,每人每天約台幣五千元,包括住宿、餐飲。因禁食,所以每天從早到晚給你不同的飲料(大蒜水、椰子汁、西瓜汁、檸檬水等,還有其他飲料)。另外,從早到晚也排了很多活動,從一早的氣功、靜坐,到下午的按摩、瑜伽、香草蒸氣浴、彈簧跳墊、手腳並用的走步機、蒸氣烤箱。此外,也有生物電磁、臭氧處理,每天也幫你量體重及血壓等。核心概念就是通過禁食來排毒與淨身,同時也讓你在精神上放空。課程之間可到附近山區或海邊散步,也可以就躺在泳池畔看海、曬太陽。
結合體驗與身心轉型的經濟
在與世隔絕、美麗的海邊進行這樣的活動,是很不一樣的經驗,台灣也是四面臨海,但我們可以在什麼地方做類似的療程?台灣的山多,或許可在山裡面,進行這種類似閉關的活動。地方要交通有點不便,進去後就不容易出來,才能專心。但台灣的地價太貴,這個地點與漁民的租約三十年是美金二十八萬,平均一個月才台幣二萬多元。六年前花了五十萬台幣建設了這個基地及房舍,投資成本也相當便宜,損益兩平點極低,經營壓力不大。當然受限於容量,即使天天全滿,年營業額也不過一千多萬。但對經營者來說,台幣二百萬左右的投資,變動費用相當低,因印尼人工也很便宜(每月兩千元到一萬元),用了十四名工作人員來服務四位左右的客人。對一個生活型態創業家(Life Style Entrepreneur)相當適合,一方面享受這裡的自然及放鬆的步調,也可有一定的收益。
整個過程雖有「醫療」行為,但目的是讓你放鬆並體驗,因此環境設施和氛圍與內容同樣重要。我們每天練氣功、瑜伽、蒸氣室,用餐的地方離海都不到十五公尺,看著廣闊的海面浪花點點或漁船回航。台灣可能沒有這樣的條件,成本結構不同,我們追求的可能必須有一定的規模經濟。和我們在此同修的有兩位獨行的女士,一位是澳洲的女警察,一位是英國人在雪梨公關公司工作一年後,在東南亞旅遊一圈。據老闆的說法,百分之九十五的旅客是女性,她們比較重視身心靈的健康與和諧,會半途退出的多半是男性。
美國作家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經典之作《感官之旅》(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nses)極盡其博學多聞之能,我沒那麼多深入的研究,但這個「閉關」經驗也促進了我的感官敏感度。
聽了一個禮拜的浪濤聲,在臥室、氣功禪坐、瑜伽、或坐在餐廳,都距海不到十五公尺,也「聽」出了什麼所以然。在早上八點前後漁船回來的馬達聲,劃破若有似無的海浪聲;第四天半夜下起雨來,雨聲大過海浪聲;偶爾會有貓叫、雞叫、鳥叫的聲音;除此之外,大部分的時間,張眼、閉眼就都是海浪的聲音,浪起浪花被打碎也有其一定的節奏反覆進行。剛回台灣反而有些不太習慣,遼闊空淨的自然背景樂音換成了車水馬龍的都市喧囂。
眼「見」的也都是海,海水有時較黑,有時較藍,白浪點點,有時多、有時少,散落在汪洋中。晴空是蔚藍,白雲組成各種形狀,天際線十分壯闊,且是圓弧型的,日出及日落之際的顏色變化就更多彩了。岸邊石頭是黑色、灰色的,停靠很多漁船,望眼看去起碼不下百艘,船身以白色為主,兩旁有拱型的平衡桿,帆的顏色及幾何花樣是在視覺上的主要差異。別墅其實是蓋在很陡峭的岸邊,牆是白色,磚柱及室內是木作的顏色為主,整個別墅區也種了一些樹、花和綠草的自然色彩。
「聞」到的海風倒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我的嗅覺不甚靈敏),漁民雖早晚例行進出,但捕到的魚其實不多,因此也沒有一般漁港的腥味。在禁食期間,每天的主食是西瓜汁、大蒜水、檸檬水和椰子汁等,味道分明。中間還輔有各種不同味道的液體、流質相隨,用來洗滌你的腸胃,或補充身體中的各類元素。第三天以瀉鹽清除腸胃及肝,較難以吞嚥。清除宿便之後的晚上開始加上一碗熱騰騰的蔬菜清湯,味道特別甘美。隨後再慢慢增加木瓜、水果沙拉及流質食物,逐漸恢復你的味蕾與味口。
五官共感的體驗設計
雖然在海邊,因盛夏氣溫還滿高,白天的空氣其實十分乾爽,只要不直接暴露在陽光下並不會發汗。透過飲食,除了讓你體內的流體有所控制和變化外,透過早上十分鐘的蒸氣(也是看著海),及晚上的香草蒸氣室二十五分鐘的蒸薰出汗。白天可以在泳池旁的躺椅,享受陽光灑在身上的「觸覺」,也可跳進泳池或按摩水池,全身泡浮在水裡的感覺。下午例行的按摩時間是另外一種節目,每天不同的方式,有油壓、指壓、擦、刮等手法,分別以不同的精油來推拿,按摩師的力道適當地刺激身體各處的筋絡,可紓解一些肌肉和精神上的壓力。
經過一個禮拜的療程,對食物、飢餓、海浪聲、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變得比較敏感,有了不同的體驗;此外,血壓降低,減了三公斤,也是具體的收穫。「體」驗經濟會讓你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但回憶會逐步淡忘,經驗的細節及感覺久了也會模糊。因此,在體驗經濟之後的進階其實是「轉型(transformation)經濟」,如塑身、美白等,對身、心、靈會起一定變化作用。若真有績效,應該會讓你脫胎換骨,或換腦袋改變體態,並維持一段時間(retention),不至於馬上還原。」
以上這些感官經驗,是在同一時空發生的,因此五官經常是一起「共感覺」(synesthesia)。整個歷程(journey)的安排即是「體驗價值傳遞」的重點,場景的設計與選擇,活動的安排,近身服務人員的用語、用心,都是整個體驗或轉型服務的環節。這些安排除了以服務為基礎,使用者的感官經驗(user experience)、同理心及意會十分關鍵。設計者的五感器官(眼、耳、鼻、舌、身)及視、聽、聞、味、觸覺等感受的敏銳度要夠,才有可能設計出這些難忘的經驗。
(原篇名〈醫療觀光的體驗〉,載於《經理人月刊》,2011.03)
醫療觀光的感官體驗
峇里島的禁食療程,目的是讓人放鬆,嘗試真正放空的境界,視、聽、聞、味、觸覺五感的體驗設計,釋放了壓力,對身心靈起到一定變化作用,帶來美好而難忘的經驗。
醫療觀光是台灣想發展的產業之一。二○一一過年前有機會暫時離開寒冷的台北,來到氣候溫和的峇里島海邊別墅,進行一個禮拜的禁食療程。下了機場,有專車來接,開了將近三小時到峇里島東北角的小漁村,觀光客並不多,有幾處潛水和浮潛的設施,也有散落各地的濱海別墅及民宿。
我們進住的別墅其實只有四棟,就在海邊,靠海十公尺左右的石頭海灘,屬於漁...
作者序
異鄉的憶義
過去二個「十年」,為了帶學生海外田野學習、參加國際會議,加上其他公私務行程,大概已拜訪過二「百」個城市。為了規劃行程、聯繫參訪機構、設定議題,行前所參閱的資料、文章,應該超過一「千」篇;當然飛行里程及地面交通,加起來的公里數也足以「萬」計。
有些教授堅持學問主要是來自深刻的閱讀,尤其在網路時代「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但我個人認為「腳踏實地」、「身體力行」學來的知識一樣重要。我們對所處世界的理解,有一部分當然是透過文字與影像,但有另一部分是身歷其境,直接和當地的人、事、物有所互動,經過對談、體驗和吸收會更加深刻。雖只是短時間的停留,但因事前做過功課及事後與相關資料的印證,加上每次心得發表會得到專家的評論,這樣的學習是單單透過閱讀所無法比擬的。
我個人從初中參加救國團活動就有寫紀錄心得的習慣,在科管所期間為推銷「遊中學」獨特創新的學習方式,更努力書寫。一方面是一種「行銷」初創的科管所,一方面也強迫自己從中意會(sense making),不知不覺也留下這麼多篇章。
本書的安排上,第一部分先從近幾年一些城市參訪的十四篇心得開始,這些旅次不全是帶學生出去,自己也很久沒有參加旅行團了,在不同機緣下的行程中總是會有一些碰撞(encounter)和新奇的發現,這也是旅行有趣的地方。此篇章關心的議題以文化、創新的城市風貌為主,命名為「品味城鄉的人文與創意」。
每個人的旅遊其實隨其職涯及生命週期,每個階段會有所不同。第二部分重點在觀光旅遊與體驗經濟,也正是台灣從製造生產的「硬實力」要轉型到生活型態、文創等「軟實力」的重要實踐,透過不同的城鄉旅行心得,將這一章十四篇文章命名為「形塑觀光與體驗的未來」。
第三部分則回顧較早期科管所海外創新之旅,從「遊中學」這個概念如何被啟動,當年周邊客觀條件還不完備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從行程的規劃與安排,將學習的議題整合在參訪的過程中。從歷次的學習心得,如何意會轉化為教材、研究計畫,甚至落實到政策建議,共收納十二篇文章,命名為「那些年從移動教室學到的創新」。
這些萬里行蹤,除了產官學研與創新業務相關的單位之外,不同旅程的安排也會搭配剛好碰到的奧運、世足賽、萬國博覽會等,還有各領域重要的年會、研討會。這些大型會展活動的舉辦,不同於常設企業的創新模式,往後更是創意競逐、人才互動的組織場域,亦是很有啟發性的學習機緣。
這樣的學習當然有直接對應「科技創新系統」的部分,從研發、生產、製造、商業化、到行銷等大家比較熟悉的領域,確實有很多啟發和驗證。更重要的是,台灣雖有很多專利,但要真正落實到產業創新,似乎還有很多斷鏈及缺口。因此,啟動了我們對「人文創新系統」的揣摩和建構,這個系統包括:從未來想像、原型示範、展演及大型活動的運營,到生活脈絡、使用情境的探索等。這個系統和「科技創新系統」一樣重要,但受到台灣多數人的忽視。回想起來,這些相對「無形」或「軟實力」的概念與實踐,有許多是在過去萬里的旅程中與他者、異境多次碰撞、邂逅,再加上文獻的專研,逐漸體會出來的,符合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的道理。
異鄉的憶義
過去二個「十年」,為了帶學生海外田野學習、參加國際會議,加上其他公私務行程,大概已拜訪過二「百」個城市。為了規劃行程、聯繫參訪機構、設定議題,行前所參閱的資料、文章,應該超過一「千」篇;當然飛行里程及地面交通,加起來的公里數也足以「萬」計。
有些教授堅持學問主要是來自深刻的閱讀,尤其在網路時代「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但我個人認為「腳踏實地」、「身體力行」學來的知識一樣重要。我們對所處世界的理解,有一部分當然是透過文字與影像,但有另一部分是身歷其境,直接和當地的人、事、物有所互動...
目錄
【推薦序】
行萬里路擴展視野,不斷創新創造價值 施振榮 6
閱覽一段段「行中學」與「學而行」的精彩旅程 王文傑 8
拾階而上 佘日新 12
用以致學,體驗帶來轉化 許毓仁 14
【前言】
異鄉的憶義 19
第一部 品味城鄉的人文與創意
Finding meaning in creative landscapes
以世界男裝中心打造倫敦 24
歐洲文化首都與都市再生 30
昆士蘭與布里斯班的創意 38
孕育披頭四傳奇的利物浦 43
文創許城市一個新的未來 48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了嗎? 53
中國的魯爾區──瀋陽 59
零售學校發源地──西雅圖 64
轉型復興中的羅徹斯特 68
最有魅力的風景是人 73
城鄉之間──埔里去來有感 78
創新野宴的光與能量 82
科技立國、創新造鎮 86
東京的寧靜革新:在新舊相容中求變化 91
第二部 形塑觀光與體驗的未來
Shaping the tourism and experience economies
遊輪的體驗經濟 110
創造服務體驗的福斯汽車城 116
醫療觀光的感官體驗 121
英國湖區以觀光產業為生 128
二千萬名觀光客的想像 132
精緻化是永續觀光關鍵 136
百年風華拉斯維加斯 141
地方的記憶──牛津故居 146
泰國能,台灣能不能? 151
愛知博覽會的啟發 157
從法蘭克福書展看文化外交 162
上路觀看不同的風景 169
歷久彌新的京都傳承 175
失控的觀光旅遊:變質的人文與土地 180
第三部 那些年從移動教室學到的創新
Learning innovation through mobile classroom
話說日不落所的翻轉足跡 202
歐洲科技創新之旅首航(一) 210
歐洲科技創新之旅首航(二) 216
歐洲科技創新之旅首航(三) 223
北歐科技園區的新形貌 229
科技、人文與美麗的移動教室 238
歷史的輪轉與文化的傳承 246
九一一驚爆邊緣 252
技術移轉與創新育成 259
萊茵生技河谷與區域創新 270
歐洲矽谷──蘇格蘭的產業群聚 276
行動教室的意義建構 284
【結語】
科泊文:從科技到人文創新 296
【推薦序】
行萬里路擴展視野,不斷創新創造價值 施振榮 6
閱覽一段段「行中學」與「學而行」的精彩旅程 王文傑 8
拾階而上 佘日新 12
用以致學,體驗帶來轉化 許毓仁 14
【前言】
異鄉的憶義 19
第一部 品味城鄉的人文與創意
Finding meaning in creative landscapes
以世界男裝中心打造倫敦 24
歐洲文化首都與都市再生 30
昆士蘭與布里斯班的創意 38
孕育披頭四傳奇的利物浦 43
文創許城市一個新的未來 48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了嗎? 53...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