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共收錄十二篇論文,兩岸各六篇,可以分為四大主題:互聯網法律問題(三篇關於互聯網產業的競爭法規範,三篇關於互聯網商標侵權的探討)、通訊法(共三篇)、傳播法(共一篇)以及濫用關鍵智慧財產權的反壟斷規制(共二篇),相當程度反應「互聯網+」的諸多特徵與爭議問題,值得閱讀與收藏。
作者簡介:
劉孔中
台灣大學法學學士、碩士、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研究員及政治大學科技管理暨智慧財產研究所合聘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長年在智慧財產權法、通訊傳播法及公平交易法研究,提倡競爭法導向的智慧財產權法與通訊傳播法,致力建立更具合理性、交互運用性與整合性的知識系統,以管理革新為學術關懷主軸。有百餘篇中英文論文發表,撰有商標法上混淆之虞之研究、著名標章及相關表徵保護之研究、通訊傳播法──數位匯流、管制革新與法治國家等十餘本專書,並編輯Compulsory Licensing –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Ways Forward等五本英文專書。
出版者簡介
財團法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
宗旨與任務
本會宗旨在於喚起社會各界對公共政策及社會動向的關心與研究,結合學者專家的知識和民間菁英的愛心,回饋社會,發揮學術知識為國家社會服務的功能。
本會的基本任務是以嚴肅、客觀、獨立及理性的態度,針對重大社會問題及其發展趨勢深入研究評估,並及時提出建設性政策與具體解決辦法。
核心價值及理念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基於司法改革、知識經濟、社會正義及兩岸和平等核心理念,希望能夠凝聚台灣當前具有公共意識的學者專家,進一步鞏固核心理念,深化其論述,提出各個理念領域的相關議題來舉辦論壇,進行討論,以專業立場與嚴謹的研究來評估政府的公共政策,成為產官學之間的對話平台,並為台灣的未來提出新的願景。
作者序
「通訊傳播法研究」的定位是經過嚴格審稿程序出版的每年度兩岸通訊傳播法優秀論文選集。其產生的過程是由本人及中南大學王紅霞教授擔任編輯,負責選文,選文的範圍並不限於之前在「兩岸通訊傳播法論壇」發表過的論文,而是包括前一年兩岸各種法學期刊中的佳文。選文再送兩岸專家學者組成審查委員會審查(包括北京社科院法律所王曉曄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王先林教授、北京郵電大學婁耀雄教授、元智大學周韻采教授及政治大學馮震宇教授)。
未避免本專書成為「過時論文回收、重複使用」,經審查委員會審定的文章,編輯重新精讀後,請每篇作者更新資料,並精簡以二萬字為原則,呈現明快曉暢文風。此外,編輯也提出閱讀時發現的問題點,請作者回應或加強說明,有的作者甚至大幅改寫其原文。
選文時注重論文前瞻性與開創性的價值,兼及於兩岸的共通、互補、對照議題。共選出十二篇論文,兩岸各六篇,可以分為四大主題:互聯網法律問題(三篇關於互聯網產業的競爭法規範,三篇關於互聯網商標侵權的探討)、通訊法(共三篇)、傳播法(共一篇)以及濫用關鍵智慧財產權的反壟斷規制(共二篇),相當程度反應「互聯網+」的諸多特徵與爭議問題,值得閱讀與收藏。
通訊傳播法研究第二卷分繁體與簡體版本在兩岸出版,在此要分別感謝21世紀基金會及台灣有限寬頻協會的贊助。
劉孔中
「通訊傳播法研究」的定位是經過嚴格審稿程序出版的每年度兩岸通訊傳播法優秀論文選集。其產生的過程是由本人及中南大學王紅霞教授擔任編輯,負責選文,選文的範圍並不限於之前在「兩岸通訊傳播法論壇」發表過的論文,而是包括前一年兩岸各種法學期刊中的佳文。選文再送兩岸專家學者組成審查委員會審查(包括北京社科院法律所王曉曄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王先林教授、北京郵電大學婁耀雄教授、元智大學周韻采教授及政治大學馮震宇教授)。
未避免本專書成為「過時論文回收、重複使用」,經審查委員會審定的文章,編輯重新精讀後,請每篇作...
目錄
序
壹、互聯網法律問題
一、論互聯網法 周漢華 1
二、反壟斷法視野下的互聯網產業──以相關產品市場為切入點 侯利陽、李劍 29
三、競爭法視野中互聯網不當干擾行為的判斷標準 周樨平 59
四、從法律經濟分析觀點論商標侵權反向混淆之正當性爭議 張郁齡 91
五、搜尋引擎服務提供者關鍵字廣告商標侵權責任之認定 杜穎 129
六、Google在臺灣關鍵字廣告商標法與公平法爭議之分析 劉孔中 155
貳、通訊法
七、論臺灣電信資費審議權限 葉志良 193
八、論水平架構之通訊傳播法制革新 江耀國 241
九、論美國法上法院對通訊傳播行政的司法審查密度 黃銘輝 291
參、傳播法
十、中國大陸影視平臺政策與法規之研究 謝祥蔚 331
肆、濫用關鍵智慧財產權的反壟斷規制
十一、標準必要專利反壟斷訴訟的幾個問題 王曉曄 359
十二、中國大陸地區濫用智慧財產權反壟斷規制的若干問題 王先林 393
序
壹、互聯網法律問題
一、論互聯網法 周漢華 1
二、反壟斷法視野下的互聯網產業──以相關產品市場為切入點 侯利陽、李劍 29
三、競爭法視野中互聯網不當干擾行為的判斷標準 周樨平 59
四、從法律經濟分析觀點論商標侵權反向混淆之正當性爭議 張郁齡 91
五、搜尋引擎服務提供者關鍵字廣告商標侵權責任之認定 杜穎 129
六、Google在臺灣關鍵字廣告商標法與公平法爭議之分析 劉孔中 155
貳、通訊法
七、論臺灣電信資費審議權限 葉志良 193
八、論水平架構之通訊傳播法制革新 江耀國 241
九、論...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