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由國內執業三十年的資深放射腫瘤科醫生執筆的放射癌症治療處方,
打破一般人對放射線治療的迷思,提供更多更先進的治療觀念!
大多數人對放射線治療,仍有很多誤解。在醫療領域,放射腫瘤科也常被「邊緣化」,經常變成是手術及化療之後的「輔助治療」。然而,放射腺治療有其有效性及必要性,若能善加利用、妥善規畫治療計畫(時程及照射劑量),將對癌症病人的健康有很大助益。
事實上,現在已經是四位一體的抗癌路了:手術、放射、化療、標靶。但是,至療種類愈多,副作用也相對增加,有時甚至還有併發症的風險,治療方式愈多元化,病患承受的體力、精神與經濟的負擔也愈大。因此,對所選擇的治療方式有越多瞭解,對病患與醫師溝通治療計畫也更有幫助。
本書不僅傳授治癌、防癌的方法,詳列常見的放射線治療Q&A、談及各部位癌症與放射線治療的部分,也談及整合輔助療法對病人的幫助;並教導您如何重新看癌症,帶您走一趟台灣放腫科的發展之旅!
對抗癌症不一定要靠「硬碰硬」的方式才會奏效,維持良好的身、心、靈平衡,在生活中學習「放下」與「留白」,可能讓病情朝正面發展,讓你成為自己健康的主人。
★專業推薦★
● 任益民(國防醫學院教授、三軍總醫院放射腫瘤部主任、台灣放射腫瘤學會理事長)
● 邱仲峯(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
● 郭守仁(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
● 賴基銘(萬芳醫院癌症中心副主任、萬芳醫院教學研究部主任、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
● 鍾昌宏(聖馬爾定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前馬偕放射腫瘤科暨安寧療護科主任、淡水分院院長,中華放射腫瘤學會監事長)
"
作者簡介:
賴耿光
中一中高中部、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1973)及醫學研究所碩士畢業。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講師、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生理學講師、台北醫學大學臨床助理教授。
曾任:前台中中台醫專附設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台北 (台中) 榮總腫瘤治療科總住院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醫師、中山醫學大學大慶醫學中心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市立萬芳醫院) 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
現任: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
主治項目:癌症三度空間順形放射線治療 (3D-CRT)、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 (IMRT)、銳速刀 ( RapidArc)、同步化學放射線治療 (CCRT)、癌症緩和治療與安寧療護、癌症篩檢。特別專長:胸腔腫瘤,乳癌、頭頸癌,肝癌及攝護腺癌放射線治療。
已婚,夫人服務於藥界,育有二子,皆已完成大學以上教育,目前都是
國內資訊界的尖兵。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任益民(國防醫學院教授、三軍總醫院放射腫瘤部主任、台灣放射腫瘤學會理事長)
邱仲峯(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
郭守仁(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
賴基銘(萬芳醫院癌症中心副主任、萬芳醫院教學研究部主任、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
鍾昌宏(聖馬爾定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前馬偕放射腫瘤科暨安寧療護科主任、淡水分院院長,中華放射腫瘤學會監事長)
〔專文推薦1〕
超越疾病治療的專業作品
◎任益民
國防醫學院教授
三軍總醫院放射腫瘤部主任
台灣放射腫瘤學會理事長
賴耿光醫師出版的《資深放射腫瘤科醫師的癌症處方》,實在是實至名歸的及時之作。他是台灣放射腫瘤界的資深醫師、我的前輩,經歷過國內外多家知名癌症中心的進修淬煉,有完整的專業訓練及豐富的癌症治療經驗,經歷過放射腫瘤科以鈷六十治療病人的古早時代,親身參與了從傳統放射治療技術、到三度空間順形放射治療、到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再到放射手術及質子治療的空前演變,「資深」之於他誠為名正言順。
「處方」用於本書,點出了本書的實用價值。癌症連續三十年為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一位,診斷個案數三十年來不斷升高,讀者難免會有須要參考相關資訊的時候,例如什麼時候須要接受放射治療?什麼是放射手術?肝癌該怎麼治療?肺癌的處理方法又是如何?本書都提供了所需要的答案。
賴醫師也對於放射治療專業的最新發展有很好的介紹,例如碳粒子治療與立體定位消融放射治療(SABR),兩者是近年來放腫領域的熱門話題。至於什麼是碳粒子治療、立體定位消融放射治療又是賣的什麼藥,就請讀者細看了。
本書並不局限在放射治療的領域,也介紹了腫瘤醫學其它領域最新的知識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等。作者在本書提供了完整的癌症相關治療資訊,對於讀者的問題與需求,總能找到所需要的處方。
賴醫師除了腫瘤的專業知識豐富,尚有全人醫療的精神。他並不因身為西醫而反對其它療法,相反的他有接受整合輔助醫療的胸襟,而且除了疾病治療,對於病人乃至於病人家屬的態度與應有的作法,也提供了具體的建議,諸如該不該讓病人知道自已得了癌症、家庭成員間的彼此調適等,也有十分具體實用的建議。他也超越單純的疾病治療,談到癌症的預防,以及靈性層次。本書讀來有如聽一位老朋友的談天,在輕鬆的氣氛之間傳達了嚴肅的訊息,是一本可讀性很高的作品。
〔專文推薦2〕
一位腫瘤科醫師既科學又人文的面向
◎邱仲峯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
兼 癌症中心主任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33年?這歲月數字足以孕育一嬰兒成長茁壯到青年,若是從青年疊起計算的33載歲月,想必更是人生最菁華與最深的領悟,謝謝賴耿光醫師願意貢獻他的寶貴行醫經驗與體悟,使得世人可以窺探行醫者既科學而又人文關懷的一面。
這本書是一位進入癌症治療的醫師學習紀錄,賴醫師將其從內科轉入放射腫瘤科的點點滴滴,不單是為他個人經歷描述紀念,更讓我們看見,意外地賴醫師也為台灣癌症治療發展留下紀錄,這些心路歷程,許多環境變遷引發行醫者的思考轉變,科技興起與專業的追逐,賴醫師都詳實的記載與心得分享,而這些也在在都是後進行醫者可供參考的經驗價值。
謝謝賴醫師不嫌棄在北醫八年的同事,正逢北醫發展「多科際專業治療」的治療模式,打破癌症病人一科跑過一科,疲於求診的現象,取而代之是,由多科專業醫師共同照顧治療的方式,給予病人最安心與最貼切的醫療環境,也因此,北醫在「治病更要治心」的理念裡,欣見賴醫師從一位專業癌症醫師角度紀錄個人成長,我想更是北醫團隊的成長回顧,在此我要代表癌症團隊謝謝他,讓我們看到每位的付出都是那麼寶貴。
本書作者是隨時筆錄心得者,這也是從事醫療工作者可供學習的榜樣,讓讀者一窺行醫人員的醫術與醫德的培養經歷,這些經驗傳承,無論在年輕一輩的醫師身上,或是病友閱讀感受上,相信都是人性最美好的交流與會心。謹再次謝謝賴醫師邀書序,爰以引薦。
〔專文推薦3〕
一起找出剋癌良方
◎郭守仁
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
彰化基督教醫院多年來秉持「挑戰的精神,創造貢獻」,把「人力資源視為資產」、「堅強的團隊作為後盾」,累積平凡的努力,造就非凡的成功。地球在巨變,世界也在轉變,要快速、積極出擊,才能掌握先機。彰基同工必須經常了解最新訊息,了解全球各種環境動態後,配合平時教育訓練與經驗傳承所儲存的能量,激發同工的身、心、靈一起成長,藉此投入更多的心力來服務病人。
彰基創院迄今115年,保有先期創辦者蘭醫師父子的博愛無私精神,加上現代東、西方科技的特色,事工不止於醫療傳道,更要創造台灣新文化。整個醫療體系管理除了維持同工穩定的家庭經濟來源外,更積極的作為是「要讓同工有道德的勇氣」、「重視同工的期待要求」、「開源節流及有效益分配資源」、「不只看同工數增加,要看他們心理統計資料」以及「不要讓同工點子實現的機會都沒有」,如此才能讓同工發揮所長「創造貢獻」,將「給病人最好的醫療品質,是我們永遠不變的堅持」成為有目共睹的自豪。
前彰基人賴耿光醫師,於七十至八十年代曾在本院腫瘤治療科當過主管與主治醫師,有感於國內醫療環境的快速變遷,癌症治療型態與價值觀也面臨改變,因此想以自己親身的經歷及過去的一些見聞,寫出國內放射腫瘤科近三十餘年來的艱辛發展過程,其中也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往事,當然彰基的歷練與對醫院價值觀的認同也成為他人生相當有意義的一個片段。彰基早在吳震春院長時代即積極籌設腫瘤治療科,經黃昭聲院長的承先啟後,以迄今天醫學中心的規模。賴醫師曾是本院腫瘤治療科第二任主管,他到彰基的年代正好面臨醫院轉型及擴大經營的關鍵時期,他努力配合醫院開源節流的政策,加強發展內、外、婦產及影像醫學四大科,這些科是醫院的主力,雖處於非常時期,但擴增硬體設備及吸收人才仍是醫院當務之急。當時醫院發出豪語:「雖然即將來臨的日子會十分艱苦,但骰子已擲出去了。」事實證明彰基不愧是一家「說得到,做得到」的醫院,它在 神的帶領下,全院團結一致,化危機為轉機,在驚濤駭浪下安然航向彼岸,且紮實地奠定日後南郭及其他院區發展的基礎。
賴醫師早期在台北榮總癌病中心及彰基服務期間曾與本人共事過,且常主持癌症聯合討論會,科際間保持很愉快的互動。他雖離開彰基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但仍常常心繫南郭,每逢醫院舉辦「放腫科月會」或「彰基人回娘家」活動時都會回來探望長官與老同事。
上個月知悉他有意出書暢談放射腫瘤科在台灣的發展與他個人的體驗,其中特別提到「彰基的奮鬥生涯」,我深感彰基人最值得誇耀的特質是「傳揚彰基的事蹟,為 神作美好的見證」,故樂於在百忙中為賴醫師寫推薦序。期待這本書能藉賴醫師將其多年來與癌症抗爭的經歷用生動的文筆呈獻給醫界同仁及廣大讀者,也企盼閱讀此書的有心人士一起找出剋癌之良方,也了解眾多癌友的心聲。
〔專文推薦4〕
心靈的改變與醫治是治癌最重要的武器
◎鍾昌宏
聖馬爾定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
前馬偕放射腫瘤科暨安寧療護科主任、淡水分院院長
中華放射腫瘤學會監事長
台灣地區自1982年以來,癌症即為死亡原因之首位,其發生率及死亡率仍在增加。世界衛生組織(WHO)把癌症、愛滋病及憂鬱症列為新世紀最難解決的三種疾病。概因癌症發生的真正機轉至今仍未了解,面對如此的未知敵人想要完全控制是困難的。因為癌症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組病,從頭到腳都可發生,從出生到老年皆可罹患,年紀越大機會較高;癌症的治療可說是腫瘤科醫師的最大考驗。
本書作者賴耿光醫師,係台中縣市第一位踏入放射腫瘤治療的專科醫師。他曾在台北榮總接受訓練,在彰基、中山、北醫等醫院服務過,也曾經到美國及日本參研,可以說是一位資深的放射腫瘤科專科醫師。在他的書中,他先見證了各年代的腫瘤治療,也回憶其服務與學習的感想與心得。由於他的主要角色是放射治療,他分享放射線治療的演進與現況,尤其是機器設備的日新月異,特別是對常見的乳癌、肝癌、攝護腺癌與子宮頸癌治療觀念的演變,有其獨特的見解與說明。他對時下流行的標靶治療與另類療法(整合輔助療法)也提出個人的印證與了解。筆者最欣賞他提到席瓦妮谷曼博士(Shivani Goodman)所著《逆轉或預防癌症及其他疾病九步驟(9 Steps for Reversing or Preventing Cancer and Other Diseases)》,說到她如何抗癌成功的親身體驗。
心靈的改變與醫治才是治癌最重要的武器;對癌症的病患來說,嚇死的比較多,病死的比較少。因此,作者最後以他照顧病患的實例,說明癌症患者的意志力及親情的照顧可改變醫治的效果。筆者忝為放射腫瘤科同事,對賴醫師之現身說法,嘉惠癌症患者及一般民眾至為感動,爰以引薦。
名人推薦: 任益民(國防醫學院教授、三軍總醫院放射腫瘤部主任、台灣放射腫瘤學會理事長)
邱仲峯(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
郭守仁(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
賴基銘(萬芳醫院癌症中心副主任、萬芳醫院教學研究部主任、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
鍾昌宏(聖馬爾定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前馬偕放射腫瘤科暨安寧療護科主任、淡水分院院長,中華放射腫瘤學會監事長)
〔專文推薦1〕
超越疾病治療的專業作品
◎任益民
國防醫學院教授
三軍總醫院放射腫瘤部主任
台灣放射腫瘤學會理事長
賴耿光醫師出版的《資深放射...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放射線療法全面觀
什麼情況需要做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可以治癒癌症、控制癌症,或減輕病人的痛苦,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這句話可說是放射線治療癌症的金科玉律!
放射線治療就是俗稱的「電療」,與手術治療一樣,都屬於局部性治療,可在手術前或手術後單獨使用,或是與化學治療合併使用。
癌症放射線治療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產生的α、β、γ射線,和各類X射線治療機或直線加速器產生的高能光子射線、電子射線、質子束及其他粒子束,來治療惡性腫瘤的一種方法。
放射線治療原則上可分成體外與體內照射兩種方式。
體外照射又稱為遠距離放射治療。這種照射技術是在治療時,使用高能X射線或粒子來瞄準癌腫。用於體外照射的放射治療設備有X射線治療機、鈷60治療機(Cobalt 60)和直線加速器等。鈷60治療機和直線加速器一般距人體80∼100公分進行照射。深部X光治療機的照射距離則非採固定方式。
體內照射亦稱為近距離放射治療。這種治療技術是把高強度的微小放射源送入體腔內或配合手術插入腫瘤組織內,進行近距離照射,從而有效地殺傷腫瘤組織。治療技術涉及管腔內、組織間和術中敷貼等多種施治方式。此一技術發展很快,它可使大量無法手術治療、體外照射難以控制或復發的病人獲得再次治療的機會,並有肯定的療效;且正常組織不會受到過量照射,以避免嚴重併發症,成為放射治療上的一個優點。過去使用後荷式技術註1 僅能用於婦科腫瘤治療,而新一代後荷治療機已把這種技術擴大應用到鼻咽、食道、支氣管、直腸、膀胱、乳腺、膽道、胰腺、腦等腫瘤。這種技術與其他治療方法配合,逐步形成了很有發展前途的綜合治療手段,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放射線治療癌症時可以單獨使用,或配合手術及化學藥物治療使用。合併化學藥物治療可使癌症之控制率提高,但合併化學治療時,所引起的副作用也可能比較大。
目前可單獨使用放射線來作根治性治療註2 的惡性腫瘤,包括鼻咽癌、子宮頸癌、攝護腺癌、皮膚癌、早期喉癌、早期口腔癌如唇癌、扁桃腺癌、舌癌以及其他一些早期的癌症如何杰金氏淋巴瘤等。
放射線治療配合外科手術療法可達到器官保存的目的。例如,早期乳癌或原位癌可先將乳房小部分切除,再使用放射線治療患側乳房;四肢的軟組織肉瘤,可使用部分切除,再合併放射線與化學藥物治療,以減少截肢的可能性。近十餘年來,也有不少人嘗試對生長於肛門近端6公分內的直腸惡性腫瘤,利用術前放射合併化療,使腫瘤縮小後再行手術,病患得以免除永久性人工肛門造口術的施行與後果。
術後放射線治療(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指各種惡性腫瘤經外科手術切除後,為了避免局部復發或遠端轉移,或術後仍有殘餘腫瘤,而追加之放射線治療,亦屬一種輔助性放療。此類治療最常用於頭頸癌(鼻咽癌除外)、食道癌、肺癌、中樞神經腫瘤、胃癌、胰臟癌、腎臟癌、膀胱癌、直腸癌、子宮頸與子宮內膜癌、陰道癌、骨癌及軟組織肉瘤等。
臨床上有些情況,例如局部侵犯相當嚴重或有局部復發之腹部、骨盆腔惡性腫瘤,僅靠單一治療方式,較難達到長期的疾病控制及存活率。此時可考慮使用手術中電子射線治療(intraoperative electron radiotherapy)或手術中近接放射線治療(intraoperative brachytherapy, IOBT)作為手術之輔助治療或救援性治療(salvage therapy),例如,胰臟癌、胃癌及復發性直腸癌、子宮頸癌等。
緩解性(或姑息性)放射線治療,乃為減輕病人症狀及提高生活品質所施行之放射治療。例如癌細胞侵犯骨骼時,施行放射治療可減輕轉移部位的疼痛或預防病理性骨折註3 。腦部轉移時,經照射可使顱內腫瘤縮小,降低腦壓及減少神經症狀的發生。此外,腫瘤所引起的脊椎神經壓迫、上腔靜脈症候群等,均可用放射線治療,在有限度的副作用之下,緩解病患的壓迫症狀(關於姑息性放療,另有專篇引述)。
近年來,國內常使用順形放射線治療照射,因肝癌細胞所引起的門靜脈阻塞(圖一、二),當腫瘤體積縮小或癌細胞大量清除,門靜脈暢通後,病患得以進行肝動脈血管栓塞術。若腫瘤有出血不止現象,除使用外科手術或血管栓塞術先行止血外,使用放射線照射是較安全且簡單應急的方法,常用於處理肝癌、腎臟癌、子宮頸癌、口腔癌或胃癌等腫瘤的出血。
另一方面,放射治療對於一些良性腫瘤或疾病也能達到療效。如腦血管動靜脈畸形或某些良性腦腫瘤(如聽神經瘤、腦膜瘤、腦下垂體瘤)的照射,可避免危險性較高的開腦手術,而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此外,身體上的一些血管瘤、男性女乳症或蟹足腫等良性疾病,使用放射線治療,效果也不錯。近年來,更有一些臨床醫師使用放射線照射,以減少心臟冠狀血管經氣球擴張術註4 後,再狹窄的發生機率,此種新的放射技術,現正蓬勃地發展中。
*************************************************************
放射線治療為什麼要分多次來照射?
很多事情大家看多了往往會覺得「司空見慣,想當然耳」,大家都這麼做,還有什麼好說呢?你用2葛雷來治療,他也是2葛雷,還不是都一樣!同行之間,彼此都說某一廠牌藥品的效能最佳,還需要辯論嗎?然而,在行醫過程或給病患做衛教的時候,有時會碰到比較「龜毛」的病患或家屬進一步提問:「醫生,你說這種病為什麼要照到35次才會好呢?好長啊!為什麼不將療程縮短,但還是給相同的量?因為,我每天來來去去跑醫院,也實在很辛苦呀!」當你接觸到這種詢問時,你應該用什麼心態去面對呢?
「放射線治療為什麼要分多次照射?」這個問題聽起來簡單,但要解釋似乎也沒想像中單純。首先我們要先了解放射線殺死腫瘤細胞的原理。在1950∼60年代有許多放射生物學上的研究,主要在探討放射治療為何能夠殺死癌細胞,而正常組織卻沒有全部殺滅。放射線是高能量的X光,將這能量準確地送到目標位置,它會破壞細胞裡面DNA雙股螺旋體的結合,而使得DNA鍵斷裂,細胞因而失去再生的功能。在治療範圍內的正常組織以及惡性腫瘤細胞均勻且平等地接受同樣放射線劑量,為何在經過5∼7週的療程後,惡性組織被消滅,而正常組織仍能保有一定之功能?其最大的原因在於正常組織的修補功能優於惡性細胞。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惡性細胞多處在分裂的狀況下,放射治療對正在分裂中細胞之殺傷力遠高於在靜止期的正常組織;將此二因素合併,利用分次治療(fractionation)的方式就可達到目的。
舉一個臨床例子來說明,有個鼻咽癌的病人需接受7∼8週放射治療,每天治療10∼15分鐘,週一至週五,放射治療二次相隔時間為24小時,而細胞在接受放射治療後,沒有達到致死劑量所需修復的時間是4∼6小時。假設接受高劑量區之正常腺體組織為10,000個細胞,同樣惡性腫瘤細胞也是10,000個,在第一天的放射治療後,因惡性細胞之分裂較快,所以較易受到放射線的傷害,這10,000個細胞約有1,000個細胞達到致死劑量,而可能約有4,000個細胞受傷,但仍保有再生之功能;但因惡性細胞的再生功能比正常組織差,雖經過4∼6小時之修補,其恢復仍有限。故經過一次放射治療後,10,000個鼻咽癌細胞約只剩下8,000個左右。
反觀正常組織的唾液腺細胞其分裂較慢,較不易被放射線破壞,所以經過一次200雷德(100雷德=1葛雷)的放射劑量後,10,000個細胞可能只有80個細胞達到致死劑量,而受傷的細胞在經過4∼6小時的修補後,也大多數修復。故一次放射治療之後,正常組織的損失不到1%,而惡性組織的損傷約為20%。經過35∼40次的分次放射治療,惡性細胞之數量趨近於0%,且不具有再生之能力;正常組織也有損傷,約為20∼30%;剩下的70∼80%正常
細胞仍可執行其功能。
提到放射線的分次治療,可提一件有趣的觀察跟大家分享分次治療的起源。1920年代法國科學家用放射線照射公羊的睪丸,發現如果只照射一次,公羊的睪丸有皮膚的反應(即皮膚引起紅斑或發炎),但是公羊仍保有生殖之能力;但是如果用分次的照射,睪丸外的皮膚並沒有明顯的皮膚反應,但是這隻公羊已失去了生育的能力。由這實驗中大家了解,要殺死分裂快的細胞(如生殖細胞)而不損傷其周圍正常組織(分裂慢的細胞),應使用多分次而小量的放射線。這個試驗奠定了日後放射線治療癌症採用多分次療程的基礎。
談到分次治療,我們必須了解四個"R"的原則:
1. 修復(Repair)
一個細胞如果在放射治療傷害後修補的能力越強,那它被放射治療殺死的機率就越低。臨床上的黑色素瘤或軟組織肉瘤對放射線較不敏感,很可能就是它修補能力較強的緣故。因為不同腫瘤細胞之放射線耐受度及修補能力不同,而且不同的正常組織其放射線耐受度及修補能力也不同。就因為腫瘤及身體細胞的多樣性,使得放射腫瘤學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而不是像一般新進人員踏入這領域時心中所想的:放射治療很簡單,畫一個圈把腫瘤包起來就對了。
放射腫瘤醫師必須清楚明白不同腫瘤及不同組織的差異,才能夠為病人量身打造適當的放射治療模式。
2. 再供氧(Reoxygenation)
臨床上我們發覺影像上壞死區(血管供應及氧氣不足)越大的腫瘤對放射線越不敏感。由基礎放射生物學的研究發現,腫瘤若有良好的血管及足夠的氧氣供應,則易被放射治療殺死;氧氣可以穩定放射線在細胞中產生之自由基,這自由基可以二度傷害細胞,所以氧氣越充足,血流分布充分之腫瘤有較高之放射線敏感度。所謂再供氧主要是指分次治療中,因腫瘤體積減少剩下還沒死的腫瘤細胞,因為氧氣已重新分佈,從原來低氧區變為高帶氧區,進而增加其放射線敏感度,這個觀念再次強調分次治療的重要性。
3. 再分佈(Redistribution)
經由分次放射治療,細胞會進入對放射線比較敏感的週期,在分裂期(M phase)中的細胞對放射線較敏感;而在合成期(S phase)中的細胞對放射線最具抗拒性。在多次放射治療後,分裂期的細胞會進入合成期,而在合成期時被放射線殺死。控制惡性腫瘤必須除惡務盡,對於最後還沒有殺光的惡性細胞,因為再供氧及再分佈的因素,而使它們成為放射線敏感的細胞,此時乘勝追擊,給予足夠的放射劑量才能成功控制癌細胞的生長。
4. 再聚集(Repopulation)
在放射治療的中期,惡性細胞剩的數量較少,但是因為周圍氧氣供應很充足,其再生能力很強。如果七週的療程在第四週中斷一或二週,在這休息的兩週中,剩下少量的惡性腫瘤快速的再生,同樣7,000雷德的劑量若延至九週或十週才給完,就沒有辦法達到徹底消滅腫瘤的目的。這樣的觀念最主要是在強調放射治療不可中斷的重要性。同樣的劑量在7週內給予,局部控制率若為九成,延長至9週才完成,則控制率可能掉到七成以下。
****************************************************************
癌症細胞何以還躲得過高能放射線的制裁?
在療程結束後,放射腫瘤科醫師會安排病人回來追蹤檢查,以便了解腫瘤是否復發。醫師在癌症已確診及期別確定以後,都會仔細去規畫病人應該照的標靶(指巨觀加顯微腫瘤區)、範圍與劑量,而且也按部就班地去執行,病人很遵守醫囑在自己預定的療程內完成治療。你覺得他是個模範病人,但偏偏事與願違,病人在治療後,未滿一年又回來向你訴苦說他在原來治療範圍內又長了一顆!
究竟什麼原因會使腫瘤復發呢?如果治療範圍抓得很準確,如果腫瘤劑量也給得很足夠,如果病人治療中斷未超過兩週;這些因素都排除了,腫瘤的復發應該是癌細胞本身「放射線敏感性」的問題。
腫瘤的放射線敏感性,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如以近年來腫瘤生物學的眼光來看,實已非過去那種直接而單純的想法了。一般來說,容易被射線殺死的細胞為敏感性細胞,反之為放射抗拒性細胞。按放射治療的效應可把不同腫瘤分成放射敏感、中等敏感及放射抗拒的腫瘤。
1. 高度敏感性腫瘤:通常指在4∼5週內照射40∼45葛雷,能消退的腫瘤,如惡性淋巴瘤、精原細胞瘤或小細胞肺癌等。
2. 中度敏感性腫瘤:在5∼7週內照射50∼70葛雷能消退的腫瘤,如鼻咽癌、子宮頸癌、直腸或肺腺癌等。
3. 不敏感腫瘤:照射超過70葛雷(7週以上)卻仍難以消退的,如惡性黑色素瘤、中樞神經腫瘤、軟組織肉瘤等。
輻射生物的研究告訴我們,腫瘤的組織來源不同,對放射線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即起源於對放射線敏感組織的腫瘤,較起源於對放射線抗拒組織的腫瘤對放療敏感程度高。如起源於淋巴組織的惡性淋巴瘤和起源於睪丸組織的精原細胞瘤對放射線照射的敏感性高,而起源於胃腸的腺癌和結締組織註8 的肉瘤則放療敏感程度就低。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不同,放射敏感程度也不同;同一類腫瘤,分化程度越差,即惡性度愈高,增殖能力愈強,亦即生長愈快對放療就愈敏感。如I級星形細胞瘤對放療不敏感,而II、III級星形細胞瘤註9 則相對敏感。但也有少數惡性程度高的腫瘤對放療不敏感,如惡性黑色素瘤等。腫瘤生長方式對放射敏感性也有影響;凡向表面生長的腫瘤,如表淺型和菜花型(乃一種外生性腫瘤,擴散性小,常伴有壞死、感染或出血),對放療較敏感;而向深部浸潤生長的如浸潤型和潰瘍型腫瘤,其敏感性則較差。
但是隨著現代放療技術的進展,如伽馬刀和光子刀的出現,有關腫瘤放射敏感性問題,近十年來有了重新的認識。由於新的放療技術可以做到在不增加、甚至減少正常組織放射損傷的情況下,提高腫瘤的照射劑量,縮短放療的時間,使原來的中度敏感的腫瘤變成高度敏感,不敏感腫瘤變成中度敏感。例如允許照射100葛雷以上的總劑量或在較短時間內照射70葛雷以上(2∼3週內),大多數腫瘤都會被徹底消滅,即使是不敏感的細胞也佷難存活。因此腫瘤對放射線的敏感與不敏感,是醫生給放療劑量多少的參考因素,不是決定能否放療的關鍵因素。過去放腫科對從業者的教育強調治療比值(¬erapeutic Ratio, TR)的概念,將周圍組織耐受劑量當做分子,腫瘤殲滅劑量當做分母,兩者相除如結果大於1,表示治療是可行的;如比值小於或等於1,則表示治療必須相對付出犧牲正常器官或組織的代價,或根本不可行,例如以往對肝細胞癌及胰臟癌的迴避態度,不是沒有理由的。但現在已不再引用治療比值的觀念,放療即使在腫瘤周遭都是高敏感性組織的情況下,亦能照給不誤。換句話說,即使是不敏感的腫瘤,如果腫瘤小,所在部位允許採用高劑量、短療程照射時,腫瘤仍然可以獲得根治的。
不過,若要治療達到很高的控制率,仍有一個先決條件,即腫瘤體積不能太大(如直徑超過6公分又無法切除者),因高劑量也非「剋癌的金科玉律」,癌症治療並無所謂「數學模式」可遵循。我們只能說:「腫瘤對放射治療是否有效,應以腫瘤所在部位、大小以及周圍正常組織的耐受劑量等因素來判斷,最終以能允許的照射總劑量和總時間來決定放療療效。」
至於放射線對於某些腫瘤不敏感,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克服呢?輻射增敏劑(radiosensitizer)可以使原本對放射線不敏感的細胞變得敏感,此種增敏劑使用於放射治療前或治療中註10 。含鹵素嘧啶(halogenated pyrimidines)是70年代最早發現的輻射增敏劑之一;另外有高壓氧(Hyperbaric oxygen)和Tirapazamine(替拉扎明,SR4233、WIN59075,兩者皆為生物還原劑)等。因此有學者研究將IUdR(iodo-deoxyuridine,碘脫氧尿苷)、BUdR(bromo-deoxyuridine,溴脫氧尿苷)經靜脈注入病人體內,因為BUdR與IUdR均為胸腺核苷(thymidine)的同功異質體(即類似物),因此會在DNA合成時併入DNA結構中,並使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度提高。
另外放射線無法將部分癌症消滅的可能原因之一,是腫瘤一旦大過0.2∼0.3mm,腫瘤中心位置便會缺氧,而缺氧細胞對放射線具有抗拒性,是已經證明的放射生物基本特性。依此,如果能設法提高血中氧分壓,使原來缺氧的癌細胞不再缺氧,豈不就能使原來放射線殺不死的抗拒細胞可以被消滅?近年來國外有學者嘗試在病人照射前或照射中,令病人吸入一種叫carbogen(碳合氧)的氣體(95%O2+5%CO2)以提高血中氧分壓,期能因此提高放射治療的治癒率。Misonidazole(醚醇硝侳)是一種缺氧細胞增敏劑,然而臨床上常受限於其周圍神經毒性而無法給予標準劑量。其他要根除缺氧腫瘤細胞,目前最被看好的方式是使用「高線性能量轉移輻射」(High LET radiation) 註11 ,例如質子與碳粒子輻射(見本書另外一篇碳粒子輻射專題)。還有腫瘤基因(oncogene)與腫瘤幹細胞(tumor stem cells)也被認為與腫瘤之放射線抗拒性有關,預期日後此類研究論文將不斷釋出。
第一章 放射線療法全面觀
什麼情況需要做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可以治癒癌症、控制癌症,或減輕病人的痛苦,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這句話可說是放射線治療癌症的金科玉律!
放射線治療就是俗稱的「電療」,與手術治療一樣,都屬於局部性治療,可在手術前或手術後單獨使用,或是與化學治療合併使用。
癌症放射線治療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產生的α、β、γ射線,和各類X射線治療機或直線加速器產生的高能光子射線、電子射線、質子束及其他粒子束,來治療惡性腫瘤的一種方法。
放射線治療原則上可分成體外與體內照射兩種方式...
目錄
-專文推薦-
超越疾病治療的專業作品 ◎任益民
一位腫瘤科醫師既科學又人文的面向 ◎邱仲峯
蘊含人生哲理的醫療書 ◎賴基銘
心靈的改變與醫治,是治療最重要的武器 ◎鍾昌宏
一起找出剋癌良方 ◎郭守仁
-作者序-努力發掘當放射腫瘤科醫師的價值
-前 言-
從各種數據看癌症
四位一體抗癌路:手術、放射、化療、標靶
放射療法在癌症治療的角色
第一章:癌症放射療法全面觀
什麼情況需要做放射線治療?
什麼是同步放射化學療法?
放射線治療為什麼要分多次來照射?
低分次放射線治療
癌症細胞何以還躲得過高能放射線的制裁?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的正確觀念
淺談姑息性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安全嗎?—談放療的安全品質
放射腫瘤科醫師的諮詢與治療流程
第二章:放射線療法的革命性歷史
鈷六十與鐳錠治療癌症的灰色年代
電腦革命:放射線治療開始邁入全面電腦化
放射線治療新視野:銳速刀
放射線治療得力助手:正子電腦斷層掃描
第三章:常見的放射線治療Q&A
放射線治療會不會痛?過程會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
需要多久照一次?每一次多久?效果可以維持多久?
放射線治療是不是有輻射?病人是否要隔離?
放射線治療有年齡限制嗎?
放射線只能治療惡性腫瘤嗎?
哪些是放射線治療中不宜繼續照射之情況?
放射線治療會有哪些副作用?
放射線治療一定會掉頭髮嗎?掉髮時該怎麼辦?
出現皮膚癢的副作用時,該怎麼辦?
頭部放射線治療期間如有頭暈、頭痛或嘔吐的症狀,
該怎麼辦?
出現噁心感時,該怎麼辦?
出現疲倦的副作用時,該怎麼辦?
出現口腔與吞燕問題時,該怎麼辦?
牙齒出現問題時,該怎麼辦?
頭頸部接受放射治療的病人,為什麼要拔牙?
出現食慾減退的副作時,該怎麼辦?
出現腹瀉的副作用時,該怎麼辦?
放射線治療中,飲食應注意什麼?
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病人,是否需要進補?
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病人,能否有性生活?
接受放射線治療會不會影響生育?
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病患,多久以後可以懷孕?
第四章:各部位癌症與放射線治療
頭頸癌—標靶合併放療於晚期頭頸癌之成果
子宮頸癌—子宮頸癌放射線治療之現在與過去
直腸癌—不用急著開刀;直腸癌的新輔助化療
肝癌—中晚期治療新契機;弧形刀合併標靶藥物有救嗎?
乳癌—放射線治療在早期乳癌的角色
肺癌—肺癌逆轉勝,兼談肺癌的放射化學療法
攝護腺癌—攝護腺癌放射線治療的演變
良性疾病—放射線可用來治療哪些良性疾病?
第五章:癌症新剋星:整合輔助療法
整合輔助療法之風已吹向腫瘤醫學界?
整合輔助療法可否與放射線治療搭配?
輔助療法—針灸
輔助療法—保健食品
輔助療法—藥用真菌:牛樟芝
輔助療法—中醫草藥:天仙液
第六章:重新看癌症:防癌與養生
談賈伯斯的生死觀
如何做好癌症風險管理
最廉價的防癌處方
自然醫學防治癌病三部曲
放療就是要教你學放下
逆轉癌症(一)—祈禱是良藥
逆轉癌症(二)—找到生命的熱情
逆轉癌症(三)—癌症是愛與祝福
第七章:全人醫療與倫理
病人與家屬應有的正確態度與做法
腫瘤科醫師應有的專業素養是什麼?
癌症專科醫師的省思
癌症病房故事(一)—癌魔,你難不倒我們
癌症病房故事(二)—人生最美好的句點
安全邊緣
第八章: 放射腫瘤科之心路歷程與國內外醫學
中心之經驗與借鏡
中彰投區第一位踏入放射腫瘤不歸路的住院醫師
彰基醫院主管甘苦談
北醫癌症醫療團隊的特色
日本的碳粒子治療
美國小型醫學中心進修趣聞:愛荷華衛理醫學中心
令人讚嘆的美國癌症醫療水平:休士頓安德遜癌症中心
感言與致謝
-專文推薦-
超越疾病治療的專業作品 ◎任益民
一位腫瘤科醫師既科學又人文的面向 ◎邱仲峯
蘊含人生哲理的醫療書 ◎賴基銘
心靈的改變與醫治,是治療最重要的武器 ◎鍾昌宏
一起找出剋癌良方 ◎郭守仁
-作者序-努力發掘當放射腫瘤科醫師的價值
-前 言-
從各種數據看癌症
四位一體抗癌路:手術、放射、化療、標靶
放射療法在癌症治療的角色
第一章:癌症放射療法全面觀
什麼情況需要做放射線治療?
什麼是同步放射化學療法?
放射線治療為什麼要分多次來照射?
低分次放射線治療
癌症細胞何以還躲得過高能放...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