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勢達到顛峰,
但是,即將換屆的接班人,卻是共產中國建國以來最弱勢的領袖。
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將走向什麼樣的發展道路?
這位熟稔台灣事務的領導人,
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又抱持什麼態度?
快速掌握兩岸未來十年的關鍵變化,你最不能錯過的一本書。
1.作者矢板明夫十五歲前居於中國天津,返日求學於慶應大學畢業後,回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攻讀博士課程,之後進入產經新聞,擔任產經新聞中國總局的北京特派員。橫跨中日兩國的成長、求學經驗,以及駐北京多年的記者工作,使作者歷練出對中國政治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
2.本書以「最強大的中國」與「最弱勢的領袖」之對比,點出未來十年中國的矛盾處境。各方勢力妥協下出線的習近平,執政初期非常可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但直爽而強硬的作風,也為其執政走向埋下不確定的因子。
3.作者親自走訪習近平成長之路,並蒐集下至地方農民、上至共產黨高層的多方說法,以饒富趣味的筆觸,揭開這位未來領導人的神秘面紗。
針對中共未來十年的外交走向、少數民族、貧富對立、官僚貪腐、言論箝制與兩岸關係等問題,均提出深刻分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中國政經動向。
最弱勢的領袖,
即將掌舵經濟大國的未來十年!
習近平靠著父親光環,及各方勢力折衝妥協的機運,才爬上最高領導人大位。他的權力基礎是中共歷任最高領導人中最弱的一個。
走過毛澤東、鄧小平獨裁建國,江澤民、胡錦濤建設經濟,第五代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他的關鍵任務是什麼?
曾擔任福建省地方官員長達十七年,走在改革開放最前線,熟稔臺商的習近平,又將如何處理兩岸關係?
本書分為三部。
第一部深入淺出分析習近平為何被選為接班人。
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元老之一。身為「太子黨」一員的習近平,靠著父親光環,以及各方勢力折衝妥協的機運,即將爬上最高領導人大位。他的權力基礎是中共歷任領導人中最弱的一個,習近平的接班,恐怕正是共產黨中央權力鬥爭愈趨惡化的開始。
第二部從家庭成員、成長、求學、興趣及朋友等各角度,描繪出中共官方密而不宣,習近平的真實面貌。
雖貴為高幹子弟,習近平歷經父親跨台入獄、下放農村的少年時期,透過推薦入學擠進名校清華大學,隨後在重回政壇的父親庇蔭下平步青雲,更拿到博士學位,但實際的學識卻飽受質疑。母親隱身其後儼然為軍師,妻子是將軍也是國民歌手,政治色彩濃厚的家庭與婚姻,是將習近平推上領導人地位的最大助力。
第三部從軍權、外交、少數民族問題、言論箝制及兩岸關係五大面向,分析習近平接班後的政策走向。
在「槍桿子裡出政權」的中國,習近平比起胡錦濤,擁有更多軍方的人脈;他至今為止在外交場合上的作風強硬、政治立場則傾向保守。
2001年,美國華裔律師章家敦的《中國即將崩潰》,預言五年後中國的共產政權就會崩垮,全球嘩然。十年過去了,中國沒有崩潰,反而成長為第二大經濟體,對國際政治與經濟更是舉足輕重。走過毛澤東、鄧小平獨裁建國,江澤民、胡錦濤建設經濟,第五代領導人習近平的關鍵任務是什麼?
作者特別為臺灣讀者撰寫兩岸關係篇,指出「統一對中國而言,是重要卻不緊急的問題」。歷代最高領導人中最熟悉臺灣事務的習近平,又將如何處理兩岸關係?
作者簡介:
矢板明夫(Akio Yaita)
日本產經新聞中國總局(北京)特派員。1972年出生於中國天津。父親為二戰留華孤兒,15歲隨父母返回日本定居。1997年畢業於慶應大學文學部。同年,考進松下政經塾(第18期),以亞洲外交為研修課題。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特別研究員、南開大學客座講師。2002年完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課程後,進入產經新聞。經歷埼玉縣總局記者等工作,2007年起派駐北京。
譯者簡介:
黃怡筠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班、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長年從事口筆譯與翻譯教學工作。
譯有《拉一條思考輔助線》、《形塑生活者大國:大前流心理經濟學》、《東京建築散步》、《京都千二百年(下)》、《17歲那一年,我們開始讀杜拉克》、《好空間》、《台灣別記》、《給基層主管的37封信》、《打造營業軍事力》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習近平通所寫的習近平觀察
南方朔
國際情報界有兩個傳奇,它都與日本有關:
第一個是珍珠港事件。在攻擊珍珠港前,日本軍部派了間諜至檀香山,那個間諜完全掌握了珍珠港軍艦的情報。那個厲害的間諜並不靠偷情報、攔截電訊等手段,而是每天很仔細地閱讀當地報紙、船艦的進港出港、美國大兵的活動,這些訊息會都一目瞭然。
第二件事乃是大慶油田的地點判讀。當時中國發現了大慶油田,大慶油田究竟在哪裡,各國都在注意,而拔得頭籌的是日本,它由少數公開的畫面,那些工人的穿著、語音的腔調,做出了正確的研判。
因此,日本對情報自有一種特殊的本領,那就是在沒有情報處找情報,也就是今天所謂的資訊解讀。
日本對資訊的收集和解讀確實有其過人之處;日本的情報書都編得及其精采。《產經新聞》駐北京特派員矢板明夫的這本《習近平:共產中國最弱勢的領袖》,可以說即是有關中國高層政治最好的情報書,足見作者用功之勤,視野之廣。近年來,香港出了許多本討論習近平的著作,在水準上完全不能與此書相比。
不過,政治觀察和預測乃是一個太難的領域,縱使美國這樣的透明開放,對領導人的判定亦極不準。當時小布希僥倖勝選,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他因為「天命」(mandate)不足,一定是個弱勢領導,誰也沒有想到他居然成了近代最窮兵黷武的美國強人。中國由於透明度極低,它未來領導人的可能性及國家走向更難判定。例如自從美國的章家敦寫了《中國即將崩潰》後,「中國崩潰論」一度甚囂塵上,但此論卻完全失準。主因即是中國太不透明,遂使得外人只好像瞎子摸象般,去摸索這個完全測不準的大象。就以矢板明夫此書為例,它討論習近平的親信點名甚多,但最近發布為中央辦公廳主任的粟戰書,卻沒有被點名到。習近平即將接任總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乃是他最大的親信,相當於大內總管。連最大的親信都猜不準,可見要猜習近平將來其他的事,也當然更難。
不過,中國未來的領導人雖然難測,但在難測中至少仍有一些基本的原理原則:
一、中國的領導人,毛周是第一代,鄧小平、陳雲等是第二代,江澤民、李鵬算是第三代,胡溫則是第四代,到了習近平、李克強算是第五代。根據普世的經驗,過去的那種專制已不可能重返,對中國尤然。中國由於開放改革,發展經濟有成,整個社會已脫離過去的貧窮愚昧。我們很難期待中國會是走向民主,但至少進一步的自由化、公平化、效率改革與清廉改革,已成了中國的全民願望。中國已進入「治理困難」的新階段,近年來中國的群眾事件增多,即是證明。
二、中國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國,它和周邊國家的摩擦也告增加,這和以前世界以美俄對立為主軸已完全不同,連帶的與外在環境有關的族裔問題,如西藏、新疆、蒙古等也問題頻繁。這顯示出世界的基本結構已由美俄對立這個主軸變為美中摩擦的新主軸。這也表示中國如何尋找適當的國際角色,已成了未來「習李體制」最大的考驗。而在尋找國際新角色的過程中,如何約束軍方的勢力也成了難題。矢板明夫這本書裡,對中國的軍方有相當深入的分析。軍方似乎已成了習近平時代中國尋找國際角色最大的干擾因素。
三、習近平當然是特權世家的後代,但這種「太子黨」是否必然平庸弱勢,則猶有爭論。「太子黨」在中國體制內,由於人面廣而好辦事,但也因人面廣而到處妥協,反而辦不了事。習近平會是那種可能性,則尚不可知。但由薄熙來被法辦掉,可見習近平仍是有魄力及奧援的,而且大體上屬於中國偏右這個主流的一員。根據我的理解,未來的「習李體制」,大致仍會遵照鄧小平的發展路線,至於「習李體制」能否走出自己的道路,則要看他們有沒有足夠的改革意識。以我的見解,我認為江澤民的第二個任期即應深化改革,但由江至胡,這種改革都進展有限。至於「習李體制」能不能突破,則猶未可知。
中國是個新興大國,但本質上更是一個古老的大國。中國有一種保守的習慣,這也造成了中國內部有一種超穩定的偏好。中國政府很難推動改革,大家寧願安穩的度日,除非統治者發動,它的體制很難撼動。鄧小平的改革,其實是鄧和很少人所做的歷史豪賭。而未來的中國,問題日益累積,更大的考驗都在前面。由最近這幾個月的南海及東海紛爭,已可看出外在的挑戰日益加劇。由中國經濟的可能減弱,由它的各種弊案頻傳,已可看出中國在「習李體制」的時代,已極需政、經、社會和軍方做出轉型改革。改革即不可能領導人弱勢,弱勢者也不可能改革,我是希望習近平強勢而理性,這似乎也是矢板明夫本書的期望!
日本新聞界一向用功,許多新聞界人士已可歸為「XX通」字輩的人物。就憑著這本書,矢板明夫已可說是「中國高層政治通」!
了解中國與你我的未來
童振源
要了解中國真的太不容易,因為這個國家太大、太多元、變化太快。但是我們不得不了解這個國家,因為它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經濟排名世界第二大、又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台灣而言,中國仍是台灣主權的最大威脅,不時對台灣以武力相逼與外交圍堵,卻又是台灣的最大貿易夥伴與投資地區,深深影響台灣的安全與發展。而要了解中國,莫過於了解中國十三億人的權力頂峰。中共第五代領導核心習近平即將在今(二○一二)年秋天接班,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但是,中國政治的資訊不透明與太隱諱,往往令人迷失其中。今年三月的兩會期間,我們看到有可能進入中共十八大政治局常委會的中共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在三月九日召開記者會,在全球媒體面前全力反駁各種對他不利的傳言,而且自信滿滿宣揚他的重慶政績。但是六天之後,中共中央拔除他的重慶市委書記職務。從此,薄熙來銷聲匿跡,好像從人間蒸發。一個月後,他的中央政治局委員職位也被拔掉,從此與十八大絕緣。然而,至今,中共沒有對外說明薄熙來到底犯了何法,他也沒有被中國司法起訴或中共黨紀審判。這就是中國政治。
要了解中國政治,特別是高層政治,一定要了解中國歷史與文化,而且需要長期經營中國的人際關係,甚至需要高層政治的內線消息,很多資訊必須仰賴這些人際關係與內線消息,才有真正的新聞。然而,如果都是人際關係與內線消息,我們的認知必然陷入中共權力鬥爭的邏輯,甚至被中共派系利用而不自覺。這是研究中國政治的困難,但也是令所有記者與學者嚮往的未知,因為中國實在太重要,全世界都想一窺究竟。
矢板明夫先生十五歲前在中國生活與求學,隨後返日到慶應大學求學,在日本工作一段時間後,再回到中國社科院攻讀博士,再擔任《產經新聞》的記者,而且在北京擔任日本報紙《產經新聞》中國總局特派員長達七年。矢板先生從小便認識中國歷史與深刻體會中國文化,建立數十年的中國人際關係,採訪很多中共的資深領導人,可以說,他是中國政治的內行人(insider)。不僅如此,矢板先生還有嚴謹的學術訓練與新聞記者的專業素養,同時運用大量日本與台灣的資訊,使得這本書的分析更具嚴謹度與客觀性。
在中國近二百年來最強盛的時期,矢板先生認定即將接班掌權中國十年的習近平是一位最弱勢的領導人,是一個守成有餘、開創不足的新一代領導人,卻又是在中國社經變動最快速、政治轉型最迫切的時候,要掌舵中國的最高領導人。不僅如此,在全球政經重組與經濟危機的驚濤駭浪之中,中國的走向將決定全球政治格局與經濟復甦的步調。矢板先生透過這本書提供我們最客觀而深入分析習近平的生平與未來,值得我們詳細研讀中國的未來,也是您我的未來。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
媒體推薦:
「本書可以說是有關中國高層政治最好的情報書,足見作者用功之勤,視野之廣。矢板明夫可說是『中國高層政治通』!」──南方朔(文化評論家)
「作者建立數十年的中國人際關係,採訪很多中共的資深領導人,可以說是中國政治的內行人(insider)。不僅如此,嚴謹的學術訓練與新聞記者的專業素養,同時運用大量日本與台灣的資訊,使得這本書的分析更具嚴謹度與客觀性。」──童振源(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前陸委會副主委)
「本書將習近平定調為『共產中國最弱勢的領袖』並非譁眾取寵。在中國稱霸國際社會的重要時刻,卻是由被前後世代暗中揶揄為『缺乏教養、視野狹窄』的一代進入領導班子。不了解這種歷史的諷刺性,就無法正確理解今後的中國。」──島田學(《日本經濟新聞》中國總局記者)
「本書書名雖然刺激引人,但內容卻奠基於扎實的採訪與分析,是了解中國今後發展的恰當入門書。」──日本《每日新聞》
「本書的強項在於作者採訪取材的功力,不愧是資深北京特派員。書中充滿外部無從得知的共產黨王朝內部情報,如同小說般有趣。」──日本《正論》雜誌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前言
二○一○年春天,在北京市中心一處共產黨高幹住宅區,其中的一間房子裡,我有機會採訪到某位共產黨元老。
這位老人年過九十,但手腳靈敏,耳聰目明。他每天除了閱讀外,還花二~三小時游泳,過著悠閒的生活。他一見面,劈頭就笑著對我說,「我屬於特權階級,對不起受苦受難的全國人民。」
這位老人年輕時曾經擔任過毛澤東的秘書,在文革等多次政治運動中曾幾次被下放,到一九七○年代後期又東山再起,在黨內擔任過許多重要職務,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有許多貢獻。他與同為改革派的鄧小平及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有過長年的往來。
我問他,「毛澤東和鄧小平有什麼不同?」老人親身接觸過兩位代表共產中國的偉大人物,這也是我最想請教他的問題。
「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人生,觀察世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老人想了片刻緩緩說道,「有四樣東西可以促進人類的進步,就是民主,法治,科學和改革。相反呢,也有四樣東西讓人類退步,社會衰退。它們是獨裁,人治,愚昧和革命。毛澤東在中國推動的就是後四樣東西,他發動了文化大革命,讓國家陷入一片混亂。」
過了一會兒,老人繼續說:
「接下來的鄧小平,他看到毛澤東的失敗,所以改了當中兩個比較容易改的。他捨棄了愚昧,重視科學,拋棄了革命,致力改革。所以中國的經濟獲得了改善。但是他依然延續了獨裁與人治。生活在嚴酷政治環境下的中國老百姓,至今仍然得不到幸福。」他加強了語氣。
「那,後來的領導人呢?」我舉出江澤民、胡錦濤,以及習近平的名字。
「他們不過是鄧小平的那個有問題的設計圖的執行者而已。而且作為領導人來說,很可惜的是,他們一個比一個缺少魅力、實力與能力,氣量愈來愈小。這些領導人是否真有辦法帶領中國人民追求幸福,很令人擔心。」他嘆了口氣。
和老人的這段對話讓我印象深刻,也成了我書寫本書的動機之一。
一九七八年底啟動的改革開放政策,至今已實施超過三十年,共產黨政權對於轉換跑道邁向市場經濟等在經濟領域比較容易實施的改革,幾乎都已經落實。但是在政治領域,仍然堅守毛澤東所留下的「獨裁與人治」。經濟的多元化與政治的一元化讓中國社會產生極大的矛盾,也成為社會不穩定的最大因素。
◇
在外國人的眼中,習近平時代的中國,是個國內生產毛額(GDP)位居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一個不論是軍事力量或國際社會影響力都足以和美國抗衡的強國。看起來,毛澤東、鄧小平一心一意掛念的「民族復興」似乎已經實現。
但是我們不得不說,在這個超大國即將重現歷史上的中華帝國之際,它的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卻是共產黨歷代最高領導人當中實力最弱的一位。
不只是黨內的向心力無法與參與建國的毛澤東及鄧小平相比,和後來的江澤民、胡錦濤比起來,也相去甚遠。江澤民和胡錦濤由擁有絕對領袖魅力的鄧小平欽定接班,因此這兩人擁有其對手所無法比擬的權力正當性。而習近平將是第一個在各派系妥協下誕生的最高領導人,對黨內的各個勢力都欠了一份人情,因此將來推動政策時勢必要察言觀色、備受牽制。
習近平即將站上頂峰,君臨天下治理中國,但是中國共產黨正處於有史以來向心力最弱的時刻。包括共產黨幹部在內,早已無人相信創黨初期所提倡的共產主義理想或馬列(馬克斯列寧)主義。官員貪污腐敗、橫行霸道的狀況日益嚴重,共產黨高官的子弟利用特權壟斷商機,將國家資源占為己有的例子比比皆是。人民的不滿已將瀕臨極限。
二○一一年春天,有一名維吾爾族的中年男子打電話到我們位於北京市東邊的《產經新聞》中國總局辦公室,說想前來拜訪。在電話裡竊聽到此消息的中國政府竟出動了十幾名便衣員警,在辦公室周邊嚴陣以待,準備逮捕這名「上訪者」。依照中國的法律,上訪人士與外國記者見面根本就不違法,但當局卻做出如此過度的反應。從這件事即可看出,共產黨對於自己的統治已經變得多麼沒有信心。
同樣是在二○一一年春天,中東與非洲爆發了茉莉花革命。中國的網路上,也出現網友呼籲參與抗議遊行的一則留言:「星期日下午,讓我們拿著茉莉花在各主要城市的鬧區集合吧!」為了這樣一則可能只是鬧著玩的留言,幾乎全中國各大城市的員警都被迫停止休假,進入高度警戒狀態。結果到頭來,根本就沒出現幾個抗議者。
事實上,今天的中國共產黨正時刻戰戰兢兢地面對人民的憤怒。有位中國改革派學者就如此點破此一現狀:
「今日的中國有兩大對立的利益集團。一個是共產黨,一個是人民。人民的力量遠遠超過擁有軍隊和員警的共產黨。」
◇
本書由三大部分所構成。第一部解說中國的權力結構,主要介紹習近平為什麼被選為胡錦濤的接班人。第二部把焦點放在習近平個人身上,介紹他的成長背景、家人與性格等。第三部則介紹習近平時代即將面臨的挑戰,預測中國的未來走向。
過去在香港與日本等地出版的各類「習近平傳」,通常都大篇幅、詳細地介紹習近平在福建、浙江等地的政績,本書選擇把這類內容割愛不提。習近平在進入中央以前,的確長期擔任地方首長,但和其他同一世代的地方首長相比,在經濟增長與改善民生等重要領域,習近平留下的成績絕不是特別亮眼的。一位前共產黨消息人士在評價習近平擔任地方首長時的能力時,只給了個「中等中的中等」。
習近平之所以成為胡錦濤接班人,是因為其共產黨高幹子弟的血統、不與人為敵的性格,加上機緣巧合,這些因素遠遠大過於他的能力與政績。本書命名為「最弱勢的領導」,是為了讓讀者看到,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中國正處於國力最強的時代,並積極追求成為世界霸權,值此之際,卻誕生了一位向心力最弱的最高領導人,這樣一種不平衡的狀況。
當然,最弱勢指的是習近平政權剛起步時的狀態,隨著時間推移情況發生變化,習近平不是沒有機會成為最強勢的領導人。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東北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許多國家都走過相同的歷史。第一代獨裁領導人建國,第二代領導人實現經濟的發展,當經濟增長趨緩、出現瓶頸時,即開始轉向民主化發展。
以韓國和台灣為例,李承晚與蔣介石是完成建國使命的領導人,擁有絕對的政治魅力,從暗殺到戰爭,他們為所欲為。到了他們的下一代,由於向心力衰退,朴正熙與蔣經國都致力於經濟建設,讓國家實現高度經濟增長,以贏得民眾的支持。之後接班的盧泰愚與李登輝,在剛接掌政權時都曾經是相當弱勢的領導人,但是他們選擇改變體制,採取直接問信於民的投票選舉方式,讓國家走上民主的道路。這兩位總統不僅讓自己成為強而有力的領導人,也都成為在世界史上留下功績的政治家。
回過頭來看,中國將如何發展?毛澤東建國,鄧小平及其後的江澤民、胡錦濤實現了經濟的增長。上台時被視為最弱勢領導人的習近平,會如何因應人民的不滿,維持政權的正當性?當然,和盧泰愚或李登輝做出同樣的決定,也可以是他的選項之一。
今天的中國,自然不能簡單地拿來與二十年前的台灣或韓國相比,必須考慮到當時的台灣與韓國都受到美國巨大的影響。掌舵擁有十三億人口、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中國,無論朝哪個方向前進,都不會是條平坦的道路。
◇
在中國的貧富差距、少數民族等各種社會矛盾堆積如山,泡沫經濟崩潰的腳步聲愈走愈近的此時,二○一二年秋季,習近平政權即將起航。如何協調平衡黨內各派系勢力,同時正視人民對共產黨強烈的不信任與不滿,都是習近平主政後的課題。
迄今為止一直沒怎麼顯示出政治手腕的習近平,將如何發揮他的領導能力?是否可能誕生一位中國版的盧泰愚或李登輝?讓我們拭目以待。
名人推薦:習近平通所寫的習近平觀察
南方朔
國際情報界有兩個傳奇,它都與日本有關:
第一個是珍珠港事件。在攻擊珍珠港前,日本軍部派了間諜至檀香山,那個間諜完全掌握了珍珠港軍艦的情報。那個厲害的間諜並不靠偷情報、攔截電訊等手段,而是每天很仔細地閱讀當地報紙、船艦的進港出港、美國大兵的活動,這些訊息會都一目瞭然。
第二件事乃是大慶油田的地點判讀。當時中國發現了大慶油田,大慶油田究竟在哪裡,各國都在注意,而拔得頭籌的是日本,它由少數公開的畫面,那些工人的穿著、語音的腔調,做出了正確的研判...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習近平是什麼樣的人物?
在歐美或日、韓等民主國家,政治人物必須通過嚴苛的選戰,贏得選票才能獲得權力,因此對選民的政見訴求非常重要。為了讓選民更加了解自己,不少政治人物積極公布自己的興趣愛好、家人的資訊,因此經常有人說,「政治人物沒有隱私權」。
但是,在共產黨一黨獨裁的中國,領導人幾乎是由各派系頭頭密室協商決定的。這並不是一個反映民意的制度。政治人物們,尤其是尚未實際取得權力的政治人物,平常最注意的就是如何不要被黨內有實力的人們討厭。他們完全不須以自己的語言直接向國民表達訴求,也完全沒必要讓國民了解自己的為人,許多人認為,愈是表現突出、樹大招風,愈可能遭到妒嫉,反而帶來負面的影響。
胡錦濤在二○○二年十一月就任總書記時,歐美的網路上流傳過一則「Who is Hu?」的趣聞。
胡錦濤的姓「胡」,英文寫做「Hu」,發音和Who(誰)很接近。當時的美國總統布希問身旁的人:「Who當上中國的領導人了?」結果得到的答案是「Hu當上中國的領導人了。」布希總統當場發怒道:「別問我這個問題,這問題是我在問你的!」結果同一問答反覆好幾遍,身旁的人的回答老是同一句話,兩人講了老半天,最後布希總統差點被氣昏。
這則笑話主要是諷刺布希總統對國際情勢的無知,但從這裡也可以看到,中國的新領導人是多麼低調、樸實,讓人留不下印象了。
之後在中國執政了十年的胡錦濤政權,對政治改革態度消極,在延續重視經濟發展路線的同時,高舉「和諧社會」的旗幟,將消弭內陸與沿海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視為重要的課題。任內遇到諸多困難,也留下各種問題,但是並沒有犯什麼大的過失。
胡錦濤的這些執政方針現在被稱作胡錦濤路線,但這個路線其實是在他出任總書記數年後,才一點一點逐漸浮現出來的。就任之初,完全看不出發展方向,因此各種臆測滿天飛。對當時期待他能推動政治改革的人來說,這是一個令人遺憾的結果。
現在的習近平也與十年前的胡錦濤狀況類似。儘管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新聞記者做了各種預測,但是,究竟習近平對中國在政治、經濟、外交上的各種問題有什麼樣的認知,想要實現什麼樣的政策,打算把中國帶往何處,老實說,沒人說得準。
曾擔任新華社記者的知名改革派學者楊繼繩,把爭奪下一任最高領導人寶座,中國政治人物之間的競爭形容為一場「化妝舞會」。「在奪得權力之前,大家都戴著面具,配合周遭人的舞步。當中看起來跳得最好的人被選為最高領導人,但是這個人真正想跳的卻有可能是別的舞。」
等到地位穩固以後,新的最高領導人才會逐漸拿掉面具,這時候才會發表自己真正的政策主張。有些領導人地位一直不穩固,就只能一直戴著面具,直到任期結束。習近平何時會卸下他的面具,要視他何時可以穩固自己的權力而定。
領導人的個人資訊屬國家機密?
採取所謂「民主集中制」的中國共產黨,在決定政策或方針時,基本上會先經過多數決後公布。會議前,原則上個別政治人物是禁止對媒體發表具體政策看法的。因此,每個政治人物的意向如何,沒有人知道。
一般大眾不僅無從得知政治人物對政策的看法,中國領導人的個人資料,包括身高、體重、興趣、性格、家庭成員等,都被視為國家機密。光從媒體的公開報導,完全看不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胡錦濤、溫家寶等人的情況也相同。在中國,最高領導班子,即政治局常委成員的個人資訊完全不公開,已成慣例。中共貫徹這種祕密主義的做法是在一九九○年以後,在過去,媒體也經常報導毛澤東喜愛閱讀歷史,每每讀書到天明,或者鄧小平經常與朋友一起打橋牌的新聞,毛、鄧家人的照片也經常出現在報紙或雜誌的版面上。
一九八九年江澤民就任共產黨總書記後,如毛、鄧那樣具有巨大群眾魅力的政治家不復再見。進入由九人小組所構成的共產黨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集體領導制的時代,據說是為了強調領導國家的是共產黨,而非某個個人,而開始刻意隱藏主要領導人的私下面貌。
一位中國學者如此分析其中的道理:毛澤東、鄧小平都是曾經經歷嚴峻戰爭時代的革命家,擁有輝煌的功績,傳奇性的人生誰也無法仿效。強調這些偉大政治人物私生活中貼近百姓的一面,有讓人民感到親切的效果。但是,江澤民、胡錦濤都是工程師出身,年輕時的經歷與一般中國人幾乎沒什麼兩樣,所以強調他們個人的事情,反而會凸顯他們只不過是一般人,就有可能會降低人民對政權的向心力。
習近平被隱藏起來的真實面貌
胡錦濤的兒子胡海峰,三十歲出頭就出任大型高科技企業清華同方的黨委書記職務。溫家寶的兒子溫雲松也一樣,年紀輕輕就在金融界、房地產開發等多個領域大舉開拓事業,成為一個有實力的實業家。對於領導人而言,類似這樣的事情,是不想被人知道的。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許多領導人的家人經商有成,但這類事情的細節如果被人民得知,很可能遭到利用特權的批判。
順帶提一句,在中國國內的網路上,檢索胡海峰或溫雲松,螢幕上會出現「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的字樣,有的時候電腦會跟著當機,由此可見,當局對這類事情非常敏感。
中國的報紙與電視等經常詳細報導習近平在公開場合的談話,但內容大多只是樣板,例如「共產黨幹部學習歷史的重要性」這類的內容,而且發言稿也是由秘書準備,並非出自其本人。在中央黨校的開學典禮等重要場合的發言,原稿都要通過黨的最高指導班子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審查,內容涵蓋全體領導幹部的意見。光聽這些發言,無法了解習近平的為人或是對人生、社會的看法。
在習近平進入中央的七年前,二○○○年一月,他就任福建省長時,曾接受官方雜誌《中華兒女》的專訪,回顧自己的過去。當時他只不過是一個沒有多高知名度的地方領導人,所以也談到年輕時下放農村的經驗,以及當年的甘苦談。但是在被問到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等問題時,他只樣板地回答「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我經常想到人民,覺得施政必須造福人民。」
據說當時《中華兒女》所刊載的那篇長篇報導,是唯一一次習近平談論自己的報導。除此之外,母親齊心所發表的回憶錄,以及歌手妻子彭麗媛幾年前在雜誌上介紹自己家庭的文章中,也曾提及習近平的性格與生活。筆者將根據這些資料,加上透過習近平的友人、熟人的部落格或採訪得來的資料,以及過去接觸到熟悉習近平的人所得到的片段資訊,彙整歸納,為讀者勾勒出習近平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為最高領導人準備的英才教育
「他是個尊重前輩禮貌周到的人」、「他是個溫和而內心堅強的人」、「對自己人很好,但是對外人十分冷淡」、「比較任性,不聽身旁人的意見」等等,從熟悉習近平為人的人士口中,及香港等地出版的與習近平有關的書籍敘述裡,有各種關於習近平的評論。其中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習近平對事情有自己一套明確的想法與見解,而且堅持己見不輕易妥協。二○○九年十二月,習近平首度以國家副主席的身分訪問日本時,在日本國內造成很大轟動的強約天皇「特例會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多位共產黨相關人士證實,這次會見背後其實牽涉到中國共產黨內部的權力鬥爭。在接班人地位確認後,讓接班人外訪,體驗外交談判難度逐步升級的訪問行程,這種做法可說是中國獨特的一種英才教育。這種英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接班人在正式就任為最高領導人前,完成對世界主要國家的巡訪,建立與各國領導人的人脈關係。這麼一來,在他的任期中,不論出現什麼樣的外交難題,都能像一名出色的外交家般從容應對。
二○○九年十二月十四日到十六日,習近平訪問日本,其中於十五日拜會日本天皇的「特例會見」就是一例。據中國專門報導國際新聞的《環球時報》報導,日本天皇在就任之後到二○○九年為止,共計與二十二位中國的領導人會過面,平均一年一位。不過,與習近平的這次會見卻是最受日本媒體矚目的一次。
堅持與日本天皇舉行特例會見的原因
負責照應日本皇室的宮內廳自一九九五年左右開始,基於天皇健康等考量,要求外務省(外交部)「若要讓外國要人與天皇陛下見面,希望能於一個月前提出書面申請」,對此,外務省也表示同意。但是,這一次當中方聯絡日方時,已經是十一月十九日,距離習近平預定訪日的十二月十四日已經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中國方面提出習近平希望與天皇會面的要求,外務省向宮內廳提出之後,宮內廳即根據「須於一個月前申請」的規定拒絕了此要求。
據中國消息人士透露,習近平在得知這件事後,立刻要秘書打電話給中國外交部,強烈要求「一定要安排與天皇會面」。中國外交部於是開始對日本的政界強烈施壓。最後,與中國關係良好的民主黨幹事長小澤一郎說服了首相鳩山由紀夫,開特例以實現習近平與日本天皇的會面。不過這項決定不僅引發了在野黨自民黨的批判,執政黨的民主黨內也爆發「日本天皇遭到政治利用」的批判聲浪。
習近平與日本天皇的會見,在祥和的氣氛中只進行了短短二十四分鐘就結束。中國媒體報導「訪日之行圓滿成功」,但是習近平強行要求會見的做法卻在日本國內引起軒然大波。為了親善而訪日的習近平,在日本國民心目中所留下的,絕對稱不上是什麼好印象。
事實上,仍不具備國家元首身分的習近平在訪日時,在外交上並沒有和日本天皇會面的必要性。但習近平堅持會面的原因,是希望藉由與日本天皇會面,向中國國內訴求自己確定是胡錦濤的接班人,以此鞏固政治地位。
一位中國外交部人士也透露內幕說,習近平的政敵──副總理李克強所屬的派系,原本是希望利用日本宮內廳必須在一個月前提出申請的規定,來阻止習近平與日本天皇的會面。在訪日前習近平必須出席一個政府的重要會議——「經濟工作會議」,負責舉辦這場會議的某位共產黨高官,在中國外交部再三催促之下,仍不確定會議召開日期,刻意拖延,直到習近平預定訪日僅剩下不到一個月時才訂下會議日期。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申請不及,最後引發了這麼一場大騷動。據說,這位負責舉辦會議的高官是副總理李克強身邊的人物。
堅決不讓政敵有反擊的機會
二○○九年十二月時,習近平在共產黨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中排名第六,在五十多歲的年輕領導人當中,習近平的地位已經是最高的了,但是當時他尚未當上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副主席,接班人的地位仍未完全鞏固。排名第七的副總理李克強還有一線生機,可望逆轉勝成為胡錦濤的接班人。
胡錦濤在擔任國家副主席時,曾於一九九八年訪問日本。當時他曾與日本天皇會面,留下了先例。習近平非常在意十一年前胡錦濤的訪日之行,刻意安排相同的行程。倘若能阻止習近平與日本天皇會面,也許就能在重視先例的中國,營造出「習近平或許無法成為接班人」的印象,這也可能為李克強派製造反擊的機會。
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對於會見申請,已經明確回覆「已經超過必須在一個月前申請的要求時間,恕難安排會面」。就在李克強派以及中日兩國外交部都認為「不得不放棄與日本天皇會面」的時候,習近平展現出強烈的執著,透過小澤一郎的管道,最後達成與日本天皇舉行特例會見的心願。小澤一郎與李克強有長年的往來,是李克強在日本的重要人脈,這在中國國內也是有很多人知道的。照理來說,習近平原本應該考慮到這一點而與小澤一郎保持距離,但是,他仍然透過大使崔天凱拜託小澤一郎。這個做法據說非常符合習近平的行事風格。聽到習近平利用小澤一郎實現與天皇的會見一事,最震驚的恐怕是李克強身邊的人了。
這次的會見,讓習近平與李克強之間出現了決定性的差距,也讓習近平得以強力訴求自己才是胡錦濤真正的接班人。日本國內雖然批評小澤一郎「在政治上利用了天皇」,但是就實際狀況說來,真正利用了天皇的人,應該說是習近平才對。許多中國的相關人士也都認為「習近平擁有胡錦濤所沒有的強硬態度」。
據一名曾陪同習近平外訪的中國外交官員敘述,習近平在與外國領導人會談時,遣詞用字比其他中國領導人更為簡單明瞭,而且他偶爾會說出有違中國官方看法的言論。例如在特例會見前,習近平在與鳩山由紀夫的會談中,曾經說出「東亞共同體的構想涵蓋了包括中國與日本在內的地區性共同目標,中國方面對此表示贊同」,此話一出,語驚四座。
當時的中國政府對於鳩山由紀夫所提出的「東亞共同體構想」,認為日本可能會取得主導權,因此官方的態度一直是「不予置評」,之前胡錦濤和溫家寶在中日首相會談中,也一直避免對該構想做出評論。事後,隨同訪日的新華社等中國記者,無人報導習近平的這番發言。
一位熟悉習近平的共產黨老幹部就說,「和一路察言觀色而出人頭地的胡錦濤或溫家寶不同,高幹子弟出身的習近平屬於太子黨,他不拘泥於小細節,經常有語驚四座的發言。」這位共產黨老幹部將中國的歷代最高領導人概分為兩類,毛澤東和鄧小平是開國的革命家,江澤民和胡錦濤是重視經濟發展的官僚,但是習近平不屬於此二類。他指出:「習近平年輕時或許曾經吃過苦,但畢竟還是一位少爺。老實說,把中國交到他的手裡的確讓人擔心。」
不只是這位老幹部,許多共產黨相關人士,也同樣對於習近平這個前所未有的另類的領導人,要如何帶領問題堆積如山的中國這個大國,感到非常不安。習近平是在共產黨內部激烈權力鬥爭中倖存的人物,是各派系妥協的結果,他在共產黨內並沒有穩固的支持基礎,他的政治手腕如何也仍然是未知數。
第16章 言論箝制能持續到何時?
中國的媒體被定位為共產黨與政府的宣傳機構,若是出錯,一般來說是不會訂正的。這套做法的背後的思想是,共產黨與政府永遠正確,怎麼可以承認犯錯。
二○一○年夏天,某家中國的全國性報紙,在報導NHK的解說委員影山日出夫自殺的消息時,使用了評論家、前NHK記者池上彰的照片,我看了以後大吃一驚,打電話給該報的編輯部指出這項錯誤,但是立即被對方連串發問:「你是誰?」、「你和影山是什麼關係?」、「你想做什麼?」最後回我一句「光憑你說的話我不相信,我再查查看。」然後問了我的聯絡方式就把電話掛斷。後來就音訊全無,報紙上當然也沒有道歉或訂正的訊息。
在日本的報社,弄錯照片可是天大的失誤,不只報導的記者,連上司都要連坐處分,有時候甚至必須在報紙上公布犯錯的原因。中國的報紙對這類事情似乎不太在意,不過可別誤以為中國人的民族性不拘小節。有時候,中國的媒體從業員比日本還嚴格,他們會像要把盤子舔得一乾二淨似地,睜大眼睛逐字反覆檢查。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與中國領導人言行相關的報導上。
二○一○年十二月,共產黨的官報《人民日報》把總理溫家寶的名字錯植成「溫家室」,由於很早就被發現,所以部分地區報紙就停止送出,已經送出去的北京等地也做了版面修正。這件事成了《人民日報》前所未聞的大問題,引起軒然大波。中國記者在電腦輸入漢字時,通常採用的是以字形、部首輸入的「五筆字形」輸入法,「寶」與「室」的形狀相似,是最容易弄錯的字之一,執筆的記者以及編輯、負責檢查的校閱人員,這幾個人竟然都沒發現這個嚴重錯誤,於是都遭到處分。
後來《人民日報》社長張研農向香港媒體表示,得知錯植事件的溫家寶還特別打了電話到報社,指示「這是常有的錯誤,只要記取教訓就好。希望相關人員不要被處分。」這通電話經過香港媒體報導,讓錯植事件成了宣傳溫家寶為人溫厚的美談。若換個角度思考,可以發現只是弄錯領導人姓名中的一個字,總理就要打電話到報社來,顯示這個事件果然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就有媒體人士說,同樣的錯誤若是發生在毛澤東時代,「免不了有幾個相關人員要被抓去坐牢的。」
《人民日報》的人也告訴我,為了解決錯植問題,《人民日報》不是像日本報社一樣,只在報紙上刊登一則訂正啟事,而是把送出去的報紙全部收回,換上內容正確的報紙。
從訂正啟事察覺習近平的真正想法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民日報》以及官方媒體中最具權威性的新華社在二○○九年三月一日所發出的訂正啟事,就引起了熱烈討論。
當天有一則報導介紹了共產黨幹部養成機構──中央黨校所舉行的春季開學典禮上,兼任校長習近平的演講內容。根據黨幹部與媒體人士的說法,習近平所說的演講內容在曝光之後又被修改了。新華社原來的報導內容是:
「六、提升對媒體的因應能力,正確運用媒體,以科學方法管理媒體,有效地引導社會輿論。」
幾個小時候,這部分的內容被訂正為:
「六、提升對媒體的因應能力,尊重透過媒體形成輿論的機制。在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同時,與媒體保持密切聯繫,並有自覺地接受輿論的監督。」
中國政治人物演講時,多會使用如此抽象的語言,乍看之下很難看出哪裡不一樣,但是看在熟悉中國領導人語言的共產黨人士眼中,這兩篇文章所訴求的內容其實相當不同。
簡單地說,前面的文句是「以上對下的立場,表示必須做好媒體管理,創造有利政府的輿論」,這是共產黨傳統上對待媒體的方式。後面的文句則是「尊重媒體的意見,謙虛地接納該意見,以對等的立場面對媒體」,屬於比較新的觀念。
前者的表現方式是被稱為保守派的老一輩政治人物常用的語言,相對地,後者是了解媒體、被稱為改革派的年輕政治人物會使用的語言。新華社在寫稿子前,一定確認過習近平的原稿。根據常識判斷,這次的訂正應該不是源自誤解內容或篡改原文,而是在習近平本人的要求下才會刊載。這樣的行動,可以窺見習近平在短短幾小時內想法出現很大的變化。
習近平的發言稿,通常是由熟知他日常思考模式的秘書執筆,在讀稿前,習近平本人應該也檢查過內容。所以,原來文章的內容才是最接近習近平本人平常的思考模式。
按照一般的推論,演講稿內容經過新華社報導後,身邊應該有人告訴習近平「這樣的內容不妥」,他聽了後才急忙要求新華社訂正。我們不知道究竟是誰向習近平建議,不過很可能是習近平敬如兄長的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或者是他最大的軍師母親齊心,又或者是身旁的某位年輕領導人。
近幾年,中國也開始非常重視媒體關係,這篇訂正啟事,將會改變媒體對習近平的印象。某北京報紙的編輯主管就說,「管理媒體,有效引導輿論」是一九八○年代前半共產黨幹部常講的話。這種說法任何人看了都知道不合時宜,倘若原版的稿子不訂正的話,習近平一定會給全國媒體頑固保守派的印象。
修改後的稿子包括了「尊重形成輿論的機制」、「正確誘導輿論」(把「有效地」這個字眼拿掉似乎很重要),以及「接受輿論的監督」,顯示習近平注意到現在共產黨幹部面對媒體的問題點,並且有意願改善。這樣的訂正,給人一種「習近平的思考不僵硬」的印象,也讓媒體相關人員之間出現對習近平抱持期待的氣氛。
花了幾個小時提出訂正,或許正顯示原本不知該如何面對媒體的習近平,內心也經過一番掙扎。只不過,習近平雖看似否定過去黨幹部由上而下管理媒體的方式,改採尊重媒體的態度,但他心中思考的,應該是該如何有效利用媒體為共產黨政府工作,而不是讓中國媒體鬆綁,像歐美、日本一樣地自由化。
五毛黨的真面目
網路的普及讓中國的言論箝制逐漸出現破綻,百姓也普遍知道當局對人權的壓迫,以及共黨官員貪汙瀆職、粗暴橫行的一面,對政府的不滿也跟著節節升高。
面對這種情形,最合適的做法是汲取民意、推動政治改革,並且像台灣一樣開放新聞自由。不過這麼做的話,恐怕會讓中國的民主化野火燎原。現實上,若引進直接選舉,共產黨政權可能就會被迫下台,共產黨的既得利益者不僅將失去相關特權,也會被追究為過去壓迫人權等惡政負責,所以許多共黨幹部並不想這麼做。
習近平只是因為黨內派系磋商妥協而被推上台,是個缺乏政績與領袖魅力的溫和型政治人物,恐怕實力也不足以推動媒體自由化的改革。在他上任的前幾年,應該還是繼續控制媒體。
傳統的方法不管用時,就必須變出新把戲。過去中國當局在阻礙網路言論發展時,一直採取各種暗中阻礙的對策。二○○九年七月起,中國聲稱「為了保護青少年」避免接觸猥褻圖片等有害內容,要求在國內所有的個人電腦上,必須強制安裝軍方企業所開發出的網路過濾軟體「綠壩」,後來因為國內外的強烈反彈而叫停。
這個軟體不只是為了過濾猥褻影像,真正的目的是為了過濾掉批評政府或要求民主化的文章。但是國內出現了「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批評,國外抗議「妨礙自由通商」、「壓迫言論」等,超乎中國政府想像的批判聲浪接踵而至。
中國如果硬要壓抑抗議聲音、堅持導入「綠壩」,只會傷害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而且該軟體的效果也十分有限,所以中國當局最後決定放棄這個計畫。
最近,中國政府最積極運用的網路輿論控制機制,是被稱為五毛黨的網路工作部隊。
例如二○一一年七月浙江省溫州市發生了高鐵列車追撞事件,在中國國內的網路上,湧現大量批評政府處理不當的聲浪,但其中卻有一些十分醒目的不同意見,例如「世界上哪個國家沒有列車事故,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覺得政府很認真在處理」,這些意見看起來都像在袒護當局。這類意見出現在網路上後,就立即引來其他網友激烈的反彈:「你是五毛黨的吧?」、「五毛黨的,給我滾!」
所謂的五毛黨是中國的網路用語之一,意指受雇於政府或共產黨,專門發言支持當局的匿名網友。每發一條操弄輿論的留言,報酬是人民幣五毛,所以被稱作五毛黨。
這個名詞是在二○○六年首次出現,起源於某個匿名網友把共產黨的內部資料〈安徽省共產黨宣傳部的地方視察報告書〉上傳到網路上,報告書中介紹了湖南省長沙市的活動,其中有一段文字是「長沙市對外宣傳辦公室雇有網路評論員,基本月薪六百元,除此之外,每在網路上發文一條加計○.五元薪資」。
過去就傳聞有人專門領政府的錢,在網路上做出有利於政府的發言。〈安徽省共產黨宣傳部的地方視察報告書〉成了鐵證,立即掀起民眾的熱烈討論。從此以後,網路上發表支持中國政府意見的寫手就被稱作「五毛黨」,帶有「為了一枚銅板就能出賣靈魂」的鄙視意味。
反五毛黨聲浪日益增大
二○一○年四月雲南省共產黨宣傳部的副部長伍皓在北京的人民大學演講時,有抗議者突然拿出幾十張人民幣的五毛新鈔朝伍皓丟去。這位抗議者在網路上被視為英雄,受到網友們拍手喝采,認為他有勇氣向共產黨當局抗議輿論的控制與言論操弄。
消息人士透露,共產黨當局非常重視網路輿論,但是光是刪除批評的言論效果十分有限,而且無法產生支持政府的輿論力量,所以從二○○五年起,各中央省政府與地方政府就正式編列預算,雇用「網路評論員」在網路上發表支持政府的留言。
在貧富差距很大的地方城市,經常發生暴動、抗議,網路上也會立即流傳批評處理不當的意見。這時候,如何迅速且大量地運用網路評論員發表意見,遏止輿論的反彈,同時讓網路上的意見看起來似乎有民意支持政府,就是地方領導人展現領導技巧的重要時刻。處理得好的人能獲得好評,升官的機會也比較大。
一位熟悉網路狀況的中國記者表示,很多五毛黨寫手都是大學畢業生打工,或者是政府組織中的年輕職員以此為副業。最近一筆留言的報酬已經漲到一元,甚至一.五元,每個月只要留言超過一萬筆,收入就比上班族的平均薪資還高。加入網路評論員的工作必須簽下保密保證書,不過因為這個工作在社會上會遭人白眼,所以很多人不會把這個工作告訴任何人,包括自己家人。
五毛黨的網路貼文有幾種特性。一種是直接讚美政府或領導人的模式,以溫州高鐵事故為例:「看見病剛好的溫家寶總理視察現場,讓我很感動。」另一種是企圖貶低抗議者形象的模式,例如:「遺族的抗議行動一定是為了拉高賠償金的金額。」另外一種模式是要將網友的關注焦點轉向中國政府以外的方向,如「日本媒體嘲笑我們的不幸,不能原諒!拒買日貨!」
過去中國當局一直否認有五毛黨存在,但是五毛黨規模已經大到無法隱瞞。如果在國內的網路上,輸入五毛黨的正式名稱「網路評論員」,再搜尋照片,就可以找出好幾百張各地方政府所雇用的「網路評論員」的照片,包括授課照片、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的照片等等。由此可見中國當局非常積極地試圖引導輿論。
但顯然以錢收買輿論的效果還是有限,每當有事故、事件發生時,批評政府的網路留言數量總是大大多過讚美,即使五毛黨人數再多也無法改變輿論的方向。
習近平時代會不會出現箝制言論自由的新招數呢?
第一章 習近平是什麼樣的人物?
在歐美或日、韓等民主國家,政治人物必須通過嚴苛的選戰,贏得選票才能獲得權力,因此對選民的政見訴求非常重要。為了讓選民更加了解自己,不少政治人物積極公布自己的興趣愛好、家人的資訊,因此經常有人說,「政治人物沒有隱私權」。
但是,在共產黨一黨獨裁的中國,領導人幾乎是由各派系頭頭密室協商決定的。這並不是一個反映民意的制度。政治人物們,尤其是尚未實際取得權力的政治人物,平常最注意的就是如何不要被黨內有實力的人們討厭。他們完全不須以自己的語言直接向國民表達訴求,也完全沒必要...
作者序
外國人學中文,發音的四聲最難。在中文裡,四個聲調通常代表了四個完全不同意思的字。而且,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時的變聲調法則。比如說,兩個三聲的字連在一起的時候,前面的字要讀作二聲。「你好」的正確發音是「泥好」。「火腿」的正確發音是「活腿」。臺灣前總統「陳水扁」的名字要讀作「陳誰扁」聽起來才自然。
這些變聲調法則,對每個初學中文的外國人來說,就好像學算術的九九乘法表一樣,是基礎知識。但是,我接觸到的很多中國人,也許因「只緣身在此山中」,雖然每天說著漢語,卻從來不知道有這些變聲調的法則,聽說了以後,往往恍然大悟,連聲稱奇。
拙著《習近平》一書,原以日語寫成,由文藝春秋出版,是給日本讀者看的一本書。和香港出版的同類書籍比起來,對中國共產黨內的派系、人事、政策等細節敘述並不是很詳細。反而對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運動,以及改革開放等中國現代史中非常重要的背景做了比較多概括性的介紹。因為大多數的日本讀者對中國政治的脈絡比較陌生,太著墨於細節,可能會讓讀者覺得過於複雜,難以理解。
人們常說旁觀者清。我猜想,中文讀者透過一個外國記者的眼睛看中國政治,有可能像聽說漢語中的變聲調法則一樣,或許會有一些新的發現。日文版出版後,我收到了不少中國朋友的回饋,一位精通日語的中國學者,對書中提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共產黨的軍事部門」這一說法大為讚賞,稱之為一語道破天機。他說,「中國的很多學者也在談『軍隊非國家化』這個問題,但是從來沒有人用這麼簡潔易懂的語言概括過。」這位學者說,「這樣一概括,大家會自然想到,如果有一天,中國也像臺灣一樣施行了民主選舉,共產黨失去了政權,那麼解放軍也會和共產黨一起下野。由一個在野黨掌控軍隊,那將是十分恐怖的局面。」
本書的日文版是二○一二年三月出版的。手稿完成後沒多久,就發生了重慶的薄熙來倒台事件,中共高層的權力格局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中文版裡對這些地方做了相應的補充。另外,針對臺灣讀者,增加了關於兩岸關係的章節,也就是第十七章,探討習近平的對臺政策。這一章是本人直接用中文寫的,所以語言風格上可能與其他章節的譯文稍微有點不同,望讀者諒解。
筆者由於家庭的原因,出生於文革末期的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到十五歲為止一直生活在天津。幼小時的記憶裡,就有打倒四人幫的全民遊行、胡耀邦主導的老幹部大平反、華國鋒一派的下台、一九八七年胡耀邦的下台等,政治運動從來沒有停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小熱愛歷史的我,後來回到日本,很幸運在求學以及工作的過程中,有機會深入對中國政治的觀察。
中國的政治,有很多變化急劇的地方,也有很多一成不變的東西。書裡我也提到,今天中國政治的動向,對日本人來說絕不是「事不關己」,對臺灣而言,更是息息相關。這次,很高興天下雜誌出版將本書譯成中文,讓我有機會將心得分享給臺灣等地的中文讀者。如果對大家觀察中國政治能有所幫助,那將是本人最大的榮幸。
能夠出中文版非常高興,但也有一點緊張。畢竟在中文圈裡,研究中國政治及習近平的專家前輩眾多,研究水準也很高,書中一定有很多錯誤和見解不成熟的地方,盼各位讀者不吝指正。
本書能在臺灣出版,要特別感謝《天下雜誌》的殷允芃發行人。財經書系總編輯吳韻儀女士等也對本書的中文版有很大幫助,黃怡筠女士功底深厚的中文翻譯為本書增輝了不少,在此表示感謝。
矢板明夫
外國人學中文,發音的四聲最難。在中文裡,四個聲調通常代表了四個完全不同意思的字。而且,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時的變聲調法則。比如說,兩個三聲的字連在一起的時候,前面的字要讀作二聲。「你好」的正確發音是「泥好」。「火腿」的正確發音是「活腿」。臺灣前總統「陳水扁」的名字要讀作「陳誰扁」聽起來才自然。
這些變聲調法則,對每個初學中文的外國人來說,就好像學算術的九九乘法表一樣,是基礎知識。但是,我接觸到的很多中國人,也許因「只緣身在此山中」,雖然每天說著漢語,卻從來不知道有這些變聲調的法則,聽說了以後,往往...
目錄
推薦序 習近平通所寫的習近平觀察 南方朔
推薦序 了解中國與你我的未來 童振源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部 習近平為何被選為接班人?
第1章 習近平是什麼樣的人物?
第2章 領導人是如何產生的?
第3章 何謂太子黨?
第4章 元老政治會不會復活?
第5章 權力鬥爭日漸激烈,進入不穩定的時代
第6章 派系鬥爭的變遷
第二部 充滿謎團的習近平其人
第7章 高潮迭起的家族史
第8章 造訪青春期的原點
第9章 學歷造假嫌疑
第10章 透露性格的小插曲
第11章 支持習近平政治生涯的家人
第12章 興趣愛好與朋友
第三部 習近平時代的中國將如何發展?
第13章 習近平有能力掌控軍隊嗎?
第14章 中國的外交路線是否會轉向強硬?
第15章 少數民族問題是否致命?
第16章 言論箝制能持續到何時?
第17章 習近平時代中國是否會崩潰?
第18章 習近平時代的兩岸關係
結語
附錄一 參考文獻
附錄二 年表
附錄三 有關習近平的一○一位重要人物事典
推薦序 習近平通所寫的習近平觀察 南方朔
推薦序 了解中國與你我的未來 童振源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部 習近平為何被選為接班人?
第1章 習近平是什麼樣的人物?
第2章 領導人是如何產生的?
第3章 何謂太子黨?
第4章 元老政治會不會復活?
第5章 權力鬥爭日漸激烈,進入不穩定的時代
第6章 派系鬥爭的變遷
第二部 充滿謎團的習近平其人
第7章 高潮迭起的家族史
第8章 造訪青春期的原點
第9章 學歷造假嫌疑
第10章 透露性格的小插曲
第11章 支持習近平政治生涯的家人
第12章 興趣愛好與朋友
第三部 習近平時代...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