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是一種宣示,
它要擺脫過去專制政權的種種惡行,
邁向民主與人權的新紀元。本書分為受難者自述的「親歷」、家屬回憶的「追憶」和「回想」,以及文自工作者採訪的「側寫」四種體例。透過不同的角度,來看白色恐怖時期的台灣歷史,才能知道這段路走來的不易與艱難。「走過長夜系列套書」第四輯《在逆風中奮起》收錄了十三則政治受難者的故事。本書分為受難者親自撰寫的「親歷」篇;受難者家屬、親人所撰寫的「追憶」和「回想」篇;以及透過第三者角度撰寫的「側寫」篇。
被捕遭難以後,他們或成為槍下亡魂、或承受多年牢獄之災,這些經驗見證了臺灣在民主化前最黑暗的時代。如今由受難者自身、家屬,或是相關人員來撰寫他們的生命故事,在「轉型正義」已成為重要議題的今天,認識這些生命故事、了解他們經歷過的痛苦與堅毅,才能體會到轉型正義的重要與意義。
輯四收錄的受難者前輩:
鄭慶龍 / 張則周 / 楊國宇 / 許貴標 / 劉秀明 / 張佛樹 / 陳欽生 / 陳深景 / 藍明谷 / 張阿冬 / 葉盛吉 / 徐代德 / 陳武鎮 / 戴華光 / 賴明烈 / 劉國基 / 蔡裕榮 / 宋東文
本書特色:
◎他們的生命故事,見證了白色恐怖時期最黑暗的一面。但是走過逆風的艱難歲月之後,他們仍希望台灣能夠奮起。
章節試閱
不堪回首
許貴標
生平
我一九二七年出生於日治時代的臺北州文山郡景尾老街。幼時生活情形腦海一片空白。小學就讀景尾公學校,適逢中日戰爭,統治者對臺正積極推行皇民化運動。禁講母語、獎勵常用日語,成為國語家庭,甚至勸改姓名、教育盡忠報國,做一個日本好國民。一些機會主義者,應時勢改姓換名,享受一時優待。從看改過的姓氏:高山、高森、高橋、高峰、大林、小林、長林、廣田、廣瀨、中山等。不難體會出他們尚未完全忘本,失去民族意識。
一九四○年小學畢業後,考入臺北市老松公學校高等科。上學一年就考上私立國民中學校(大同高中前身)。這年(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八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日美宣戰,臺灣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學四年課程,都為國家補充兵源時期需要的軍訓為主,可說我們是受代訓的學徒兵。課業主科國語、英文、數學、史地擱放一邊,嚴加軍事訓練。除了帶往金山海水浴場進行海洋訓練外,常到臺北南機場(青年公園)勤練滑翔機飛行,作補充陸海空軍的預備訓練。有時派到臺灣陸軍第三部隊六張犁陸軍倉庫,進行清掃工作。兩次派往宜蘭、蘇澳公用地幫建機場,尤其對於大直新建臺灣神宮被墜機燒毀的清理工作,記憶尤深。
一九四五(民國三十四)年五月八日,同盟國德國繼義大利之後,向聯軍無條件投降。八月六日美機向日本廣島投下第一個原子彈,隔三天向九州的長崎投下第二個原子彈。日本帝國終於在八月十五日中午,由天皇陛下親自廣播,向聯合國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震驚全國。國民悲痛欲絕,自動集中皇宮廣場,切腹自盡者,不計其數。相反臺灣島民因從此能脫離五十年的殖民統治,自主做一等國民而歡欣雀躍。大家期待祖國,早日派軍進駐維持治安,派政府官員來臺受降接管。
本島戰爭末期,受美機頻繁轟炸,百業停頓、經濟蕭條,通貨膨脹,民不聊生。首批國軍從基隆港登陸,歡迎民眾眼見裝備簡陋,隊伍散亂,相較日軍軍容天壤之別而失望。國民政府特派來臺受降的行政長官陳儀一再拖延,至預定舉行受降典禮前天蒞臺,十月二十五日,於臺北公會堂(中山堂光復廳),接受臺灣總督安藤利吉大將降書。臺灣光復回歸祖國懷抱,為紀念這天定為臺灣光復節。
這年三月初時局緊張,為補充兵源,這期所有中學四年級學生,提早一年與上期前輩同時畢業,隨接召集令限時向指定部隊報到入伍為學徒兵,等待派遣赴戰場作戰。恰巧當時一九○二三部隊屏東航空廠為避美機轟炸,疏散至文山新店一帶山下。我因地緣關係趕赴報考,經健康檢查,面試通過,准入該廠當雇員,派在七張後山下部品倉庫,看管、供應飛機用發動器零件工作。此時日軍敗戰已顯露,派來提領士兵藉酒裝瘋、軍刀亂舞,萬年准尉更難應付。站在倉庫前小岡上,眼見臺北上空美國最新的P38雙胴體戰鬥偵察機,飛翔自如、掃射行人,稍後B24、B29重型轟炸機開始猛炸,戰戰兢兢、提心吊膽。工作半年終戰。即請辭職,照准離開部隊,踏入社會為夢想奮鬥,到處尋找工作不如意,在家忍耐苦待機會。
擔任教員
光陰似箭賦閒一年,於一九四六(民國三十五)年暑假期間,小學恩師臺北縣深坑鄉指南國民學校校長黃肇邦先生突然來訪,說起校方面臨教員青黃不接困難,邀我參加過渡時期教育工作,為地方貢獻。因我不是科班出身,又無受中國教育,連最基本的國語音標都不懂,唯恐貽誤人家子弟,不敢輕易答應。經再度造訪,開導鼓勵後,勉強應職,濫竽充數,忝為代用教員。
同年九月一日,開學赴任,派為一年甲班導師,只照顧學生就整天手足無措。一個月後黃校長榮調新店國民學校,從木柵農校調派劉山銘教導主任繼任其缺。昔時原住民時常侵擾本地,為防堵,構木圍柵,稱木柵,因木柵名稱不雅,遂改為指南國民學校,至一九四九(民國三十八)年改回木柵國民學校。
我受到校長器重,調任六年級導師兼訓導股長。我擔任光復後第二屆七十名,及第三屆六十八名畢業生的導師。學生都生長於中日戰爭時,就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到日本皇民化運動影響,又為避難美機空襲,課業嚴重受阻,臺日兩語說不盡意,國語才從ㄅ、ㄆ、ㄇ基本發音開始,上學用三種語言溝通,教學相當困難。我覺任重道遠,決意搬往教員宿舍,以校為家,勤學研習,苦心教學。一九四七(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臺北發生二二八事件,迅速蔓延,全臺動亂不斷,校方為學生安全停課三週,待社會秩序漸歸平靜,才恢復正常上課。幸好師生員工平安返校,度過災害。
回想初任第一學年的校況真感觸萬千。政府財政困難,教育預算短絀,校舍經年失修屋頂破漏,門窗常被盜拆,學生上課飽受風雨之苦。校長課後就帶教員到處拜訪家長、地方仕紳,向他們募捐,極力整修校舍,添購教具。尤其員工薪資微薄,而且一拖三個月才發俸,過著窮苦日子。校長利用空地,親帶工友耕種地瓜、芋頭、蔬菜供給員工,補貼員工生活,也向國語推行委員會申派教師到校為教員補習國文。劉校長任勞任怨,刻苦克難,放學後時常親自作示範教學,充實師資,畢生奉獻國家教育,使人欽佩,不愧受獎全國模範優良校長榮譽。這屆學生家庭務農占多,放學後必須幫忙工作,無暇溫課,邊學邊教、邊教邊學,對於教學無法發揮,學生畢業、升學成績不理想,覺得遺憾自責。
任教第二年,又擔任六年級導師,學生乖巧互相勉勵,努力用功,畢業成績優異,升學成果輝煌,建中、北一女、北二女(中山)、北商、市女、市工、文山中學等榜上都有名,升學率還是文山之冠。托福我也於一九四八(民國三十七)年八月二十七日受區長特頒「服務勤奮,教育有方,優良教師」獎狀。我很欣慰,沒有辜負劉校長倚重寄望。
第三年連任六年導師二個月,由深坑鄉公所蔡德地副鄉長推荐,就職鄉公所民政股服務,結束二年二個月的教育生涯。
轉任公職
一九四八(民國三十七)年十一月一日赴任不久,指派至景美為駐在員。假景美鎮農會辦公室角落一個人辦公。工作項目繁多,整年無休假日,早晨必到屠宰場,加蓋完稅證章於宰好肉身(豚、羊),然後往農會辦公。政令宣導、轉呈民意、陳情、申請等上意下達、下意上呈的便民工作外,還要催收稅款(如營業稅、所得稅、房屋稅、土地稅、屠宰稅、戶稅、市場使用費……等),整天忙得團團轉。
一九五○(民國三十九)年初,奉令行政區域調整,深坑鄉分鄉為深坑鄉、木柵鄉、景美鎮等三鄉鎮。於三月一日,蔣介石復行視事同日,臺北縣景美鎮公所正式成立,向農會暫借最南邊的倉庫(現在的捷運景美站二號出口)做臨時辦公處,所轄衛生所,向民間租用景文街八十一號,開始辦公。我派在財政股服務。公所成立時,財政非常困難,只有一點代收省縣稅的分配款外,只靠向鎮民徵收戶稅,維持預算平衡。鎮民負擔稅款頗重,我們三個負責財政,部分人員為了調查課稅被罵得體無完膚。鎮長(石鐘醫院院長)林黃鐘為地方建設財政,奔走政府鄉閭之間忙碌,公餘又要診治病患,晝夜勞作,終於積勞成疾,於一九五○(民國三十九)年九月九日九時辭世,享年五十九歲。噩耗傳來,鎮民無不疼惜哀泣。出殯當日,自動參祭者人山人海,沿途設香案弔祭者不計其數。我於十月一日升任主計員。
一九五一(民國四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轉職景美鎮農會,任供銷部主任。從公務機關轉入服務營利兼顧的民間組織,經營項目更多,辦理金融存放款、推廣農產物改良,指導畜產外,供銷部經辦業務尤其複雜,代收政府委託田賦稅、水租、肥料換穀,配送軍眷生活必需品(米、油、鹽、煤),配售美援物資(豆餅、鹽魚、細布)、銷售公賣菸酒、養豬飼料,為農民糧食代為碾米工作,員工忙得不可開交。幸同事都是鄉親舊識,有他們極力支持,同心協力打拚,諸事上軌如意,前程萬里,卻晴天霹靂,受白色恐怖迫害,美滿人生頓時被毀已盡。
被捕、審判、入獄
一九五四(民國四十三)年五月八日深夜,我被一群兇漢叫醒,確認身分後,押至停在派出所前的軍用吉普車上,車裡已有鄉親前輩高漢橋、高勞、陳潘炳煌等被押,然後被矇眼載到一隱密宿舍改造的監所(保密局南所),從此過著白色恐怖迫害的漫長六十三個月囹圄生活。
押到監所重新驗身查證,留下隨身財物保管後,通過一魁梧大漢看守的鐵門,推進一坪多的斗室,暗淡燈光下,隱約看見一個斜縮臥在右角落,臉色蒼白瘦弱的青年(孫羅通),無精打采瞟我一眼,一言不發,也許彼此驚慌未定,互相警惕,不敢招呼交談。初次離家,悲憂交集,又被難友咳嗽不停的聲音,擾得不能入睡。熬到天亮,仔細一看厚厚的木門上,開著監視用的小窗口,下面一小洞專供三餐開水用。房後壁上有一取光、通風的小窗,左右雙邊壁上血跡斑斑,前人寫著留言「早日槍決好了」字句。每當半夜被受酷刑者的哀叫驚醒,提心吊膽,恐慌心情,無法以筆墨能表達。
無端被押三週後提問,始知為僱做洗臉台的水泥匠王忠賢匪嫌案所牽連。辦案人員揶揄命好運衰,且用恐嚇、誘騙、剛柔並施,強迫依王忠賢自白,寫成口供,蓋手印還押。一個月後端午節將到,深深體會咫尺天涯,過節倍思親之悲痛。七七四十九天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後,移送至一鐵工廠改造的監所(保密局北所,原「高砂鐵工廠」)。
這時我身體虛弱,連提所帶東西都無力,雙手發抖不停。這裡監房較大,光線通風好,雖然人多複雜,可是飯後能在房間繞圈走走,偶而跳棋、聊天,心情放鬆許多。同房難友,有高個子、滿臉鬍鬚的郭雙才;來自鳳山,健康活潑,談吐謹慎的施朝壁;萬華愛愛寮負責人周合源老先生,也有從緬甸歸來的反共義士李少白等,記憶尤深。監禁三週只提問一次,草草結束秘密調查後,移送臺北市青島東路三號,臺灣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
我關在東所二區三十二房,從此可以通信,家人也可以送日常用品及食物。約二坪監房擠滿二十多人,過著蒸沙丁魚般的起居,苦待提審判決。這段日子,年輕難友們受南投人蕭坤裕先生開導,放鬆心情,跟著認真學習中文、臺語解憂悶恐懼。同房有二位同年紀難友,一是來自屏東佳冬吳鵬燦,另一是基隆市人連德溫。他們利用放封時,暗中撿回一小石頭,和一空鐵罐,克難磨成一銳利的小刀片,善用家人送來的包裝紙布,省吃飯粒揉成漿糊,避開監視班長的視線,花一個多月時間,協力製作一書包,於過年前送我留作紀念。書包裡面刻著怒海行舟圖畫,許貴標藏,一九五四年,簡單幾個字,其寓意大膽小心、同舟共濟,一帆風順、平安回家。只看作品字畫筆法,可知才藝雙全的優秀青年。他倆於一九五五(民國四十四)年間前後被判死刑,押赴馬場町槍決,結束二十九歲的寶貴生命。
其遺作書包,凝聚著臺灣南北二位優秀青年的血汗,我一直裝放原起訴辯護書、判決書,珍藏一甲子,於二○一四(民國一○三)年八月二十六日,獲准假釋五十五週年紀念日,獻給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作為五十年代白色恐怖迫害歷史永遠見證。
幾乎每星期二、五早飯後,自然而然四面歸於平靜,例行慘絕人寰的事情將要發生。不久眼送日夜相處難友,被押抵法庭宣判後赴刑場槍斃。房內悲哀聲中響起悼歌「安息吧!死難的同志,別再為祖國擔憂,你流的血照亮著路,我們繼續向前走;你是民族的光榮,你為愛國而犧牲,冬天有淒涼的風,卻是春天的搖籃……」難友無不悲傷暗泣。同房難友,進進出出,不勝枚舉。其中有位花蓮新城衛生所所長蔡龍成醫師印象最深。為人仁慈、笑容可掬,服刑期間擔任看守所醫務室助手醫師。照顧病患難友,悉心無微不至,讓人欽佩感激。
我於一九五四(民國四十三)年九月三日,接軍法處第二科四十三審第一○○號通知,指定公設辯護羅鎮為我辯護,二週後接辯護書,知已被起訴。經三次形式上提審、辯論,一九五六(民國四十五)年十一月一日審判定案,十二月二十五日依一○○審復寫第十九號,被判「明知為匪諜不告密檢舉」,處有期徒刑七年、褫奪公權三年。隨即押送至軍法處看守所安坑分所服刑。
自從被捕拘押保密局南、北所,受秘密調查後,移送軍法處看守所,審判定案期間,輾轉青島東路東、西所,安坑看守所、已被關二年六個月。難友們得知被判徒刑,居然齊聲恭喜慶賀,由此可知五○年代白色恐怖時期政府酷刑多麼殘忍。
我在安坑看守所服刑期間,申請當外役,於碧潭西岸新店溪邊採洗砂石,安坑國校後山下耕種蔬菜,最後調到監獄外東邊養豬場養豬。安分守己,認真工作,終於一九五九(民國四十八)年八月二十六日獲准假釋,辦妥保證、切結、宣誓手續,急速離開不堪回首的監所,恢復自由、回家團圓。
白色恐怖期間的困境
回想五○年代白色恐怖時期,人人恐慌不敢與受難家庭交往時,竟不怕一切,肯為我向政府保證假釋期間的行為、生活負全責的已故濟生藥房老闆廖濚溪中醫師,及勝和商店老闆顏水勝鄉親,今世無法報恩,如有來世,願做犬馬報效。
廖先生為景尾公學校二十一屆畢業生,自幼聰明,漢學淵博,一手端正有力的毛筆字,無人能出其右。青年時期活潑有為,當過景美俱樂部音樂團團長。光復後繼承父業,當濟生藥房老闆。曾經當過村里長、鎮民代表、臺北縣商會、臺北縣中醫師公會、景美農會等理事長,為人和藹可親,熱心服務桑梓不遺餘力,人人尊敬的地方仕紳。他於一九七五(民國六十四)年逝世,七○年代為擴充景美市場右側道路,住處店面由政府徵收拆除,眷屬遷往他處而失去聯絡。解嚴後,我事業穩定,又獲得補償金,生活安定,極力尋找多年,至今年清明節,始在金山金寶塔找到靈骨安息處,隨即攜眷往祭追思謝恩。至於顏老闆也在臺北市富德靈骨樓找到安息處,往祭聊表謝恩。
重新邁進社會,面臨許多困難,為生計到處尋覓工作,因被判刑、褫奪公權在身,礙於法規,機關團體不能錄用,民間瀰漫著白色恐怖,人人深怕惹麻煩,警惕遠離,無法找到工作;只好依賴表親,當木材工廠雜役,做水電行臨時工,工作不到一個月,無故被辭掉,失業在家。全家六口,只靠被拖累辛苦多年的內助,刻苦耐勞,幫助人家縫紉衣服、做蚊帳,糊作元宵花燈等些微收入,勉強維持生活。
三年後在景美區景文街頂下二坪多小玻璃店,開始創業。面對現實,不屈不撓,夫婦倆形影不離,不分晝夜努力工作,老大、老二女兒伶俐貼心,自動選讀夜間部,白天看店、照顧弟妹,讓我們免後顧之憂,專心工作。趁著國家十大建設經濟起飛之佑,全家同心協力,硬幹經營,生活穩定下來,期間常受管區警員查訪干擾之苦。
一九八七(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十五日解除《戒嚴令》,翌年一月十三日,蔣經國總統逝世,結束蔣政權治臺三十八年歷史。接著李登輝副總統繼任總統,又連任二屆總統以來,臺灣民主政治才漸成形,我才解消多年來的精神壓力。
一九九五(民國八十四)年六月二十日,事業正旺盛,卻為拓寬景美集應廟南側道路,辛苦經營三十四載,位於景美夜市地點最好的明安玻璃行,被徵收拆撤,再三向市長陳水扁陳情主持公道、核發搬遷補償費無效,延至十二月二十八日,才領到營業補助費「新臺幣陸萬柒仟零玖拾圓整」,連租店面押金都不夠。相比六年前為籌建景美圖書館徵收景後街民宅補償條件都不如,無奈休業,退休養老。
政府對白色恐怖事件的平反
一九九七(民國八十六)年八月二十五日,由幾位受難前輩林至潔、吳聲潤、陳英泰、盧兆麟、陳鵬雲、洪其中、施顯華等發起籌備組織臺北市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九月二十六日舉行成立大會,經各委員積極向立法院請願,加辦公聽會催促賠償。一九九九(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九日,政府成立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我於二○○○(民國八十九)年五月三十日領到一筆補償金,於二○○四(民國九十三)年一月十七日,陳、呂正副總統親臨頒發回復名譽證書並合影紀念,還我清白。
政府為撫平歷史傷痛,於一九九九(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九日成立補償基金會,同年四月一日正式運作,開始受理案件申請,核發補償金。其後更在二○○○(民國八十九)年四月十九日,公告首批回復名譽申請名單,並於九十三年舉行第一次回復名譽證書頒發典禮。補償基金會更定期舉行受難者紀念音樂會、追思祈福會、秋祭、受難者及家屬聯誼活動。二○○八(民國九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白色恐怖受難者紀念碑」於總統府對面介壽公園旁竣工。二○一一(民國一○○)年十二月十日在臺灣警備總部軍法處看守所(景美看守所)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積極進行白色恐怖受難者口述歷史、影像拍攝紀錄、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研究展示等工作,深耕人權教育到臺灣各角落。就我長期參與籌備各項活動看來,這些工作如今已漸漸看到成效,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國家人權博物館成立。
我生長於日本殖民地,受著帝國主義、大和魂教育,光復後過著蔣政權三十八年戒嚴日子,何謂人權,根本不曉得。直到被白色恐怖迫害,失去自由,於獄中才深深體會其意義。熬到享受人權,已是黃昏的人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已屆九秩高齡,幸有機會親寫坎坷生涯歷程,留給世人做歷史見證,應知足感恩。只祈求身體健康,珍惜寶貴餘生,多參加有關人權傳承活動,至安祥脫離不堪回首的苦海。
民國一○五年四月四日清明節 許貴標筆
不堪回首
許貴標
生平
我一九二七年出生於日治時代的臺北州文山郡景尾老街。幼時生活情形腦海一片空白。小學就讀景尾公學校,適逢中日戰爭,統治者對臺正積極推行皇民化運動。禁講母語、獎勵常用日語,成為國語家庭,甚至勸改姓名、教育盡忠報國,做一個日本好國民。一些機會主義者,應時勢改姓換名,享受一時優待。從看改過的姓氏:高山、高森、高橋、高峰、大林、小林、長林、廣田、廣瀨、中山等。不難體會出他們尚未完全忘本,失去民族意識。
一九四○年小學畢業後,考入臺北市老松公學校高等科。上學一年就考上私立國民中學校...
作者序
前言
走過漫漫長夜,生命在逆風中奮起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故事文集《走過長夜》,出版輯四《在逆風中奮起》,透過十三則受難者與家屬們的心路歷程告白,娓娓倒敘臺灣這百年來民主的漫漫人權路。
人權館籌備處鑑於「白色恐怖」歷史保存工作之重要與急迫性,近年來,積極展開地毯式搶救歷史記憶工程,除了政治受難者口述歷史訪談計畫案例行性的推動,更進行受難前輩們的影像紀錄專輯拍攝,為臺灣後代子孫保存人權史料,還原歷史真相,也為戒嚴時期的臺灣社會,增修人權歷史註腳。
政治受難者暨家屬親友們心中塵封多年的記憶,具有獨特的史料價值,如何能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並讓這段歷史不只是課本中的一個章節,藉由政治受難者的親筆書寫,既能呈現政治受難者的受害情形、案情發展,可補充現今史料文獻之不足,更可呈現受難者的個別語氣、觀點與感觸。
《在逆風中奮起》彙集了十三則受難故事,詳述受難者暨家屬親友們在面對人權迫害困扼,勇敢生存下來,發揮生命韌性的過程。鄭慶龍、許貴標在耄耋之年掀開塵封的記憶,令人感傷無限;張則周教授堅持用教育發揚理想;楊國宇、劉秀明,用自身記憶保存戒嚴時期的人權史料;張佛樹與陳欽生共同為白色恐怖時期官方的濫捕濫抓,寫下了有力的歷史註腳;陳深景用歌曲譜下了樂師受政治迫害之故事;藍芸若細膩描繪出亂世中父母之間堅貞的情感;葉光毅教授用詩詞追憶父親為理想而獻身;涂貴美道出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數十年杌隉難安的煎熬歲月;陳玉珠用溫柔而堅定的陪伴,回應對丈夫陳武鎮受難故事的不捨與敬重;張立本側寫訪談,紀錄了臺灣七○年代左派青年的故事與當時的社會氛圍。透過故事內容,使世人明瞭到受難者暨家屬們數十年來的煎熬與堅強,其心路歷程,無一不是字字血淚、力透紙背。
人權貴在實踐,讓後代子孫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真誠分享《在逆風中奮起》給每一位想瞭解、或應該瞭解這段歷史的朋友,同時也獻給曾經為民主、自由奉獻青春和生命的政治受難者前輩們。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王逸群
總序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自二○一一年成立以來,分別於二○一二年十二月與二○一四年一月出版《秋蟬的悲鳴─白色恐怖受難文集第一輯》與《看到陽光的時候─白色恐怖受難文集第二輯》。此外在二○一五年出版第三輯《喚不回的青春》的同時,亦合併第一、二輯,組成系列套書《走過長夜》。
《走過長夜》系列書籍受到外界高度的肯定,並獲得許多來自各界的支持和鼓勵,因此人權館遂於二○一六年進行第四輯《在逆風中奮起》的出版籌畫,並於二○一七年五月完成出版。
透過與出版社的合作讓本系列文集能有更多的銷售管道,使讀者能更加方便購得文集,也有更多讀者因看見受難者的真實故事,進而關注人權議題;二來人權館透過《走過長夜》系列編輯統整,依內文性質將文稿分成受難者本人親自撰寫或接受口訪的「親歷」篇、透過受難者家屬所撰寫或接受口訪的「追憶」篇與「回想」篇,以及透過第三者角度來撰寫受難者生命故事的「側寫」篇,讓讀者可以更清晰的透過各種不同的角度來閱讀受難者們的生命故事。
從《秋蟬的悲鳴》、《看到陽光的時候》到《喚不回的青春》,收錄了五十多篇生命故事,《在逆風中奮起》再次向幾位政治受難者及受難者家屬徵集了十三篇的生命故事,每一篇故事都值得細細翻閱,從中省思過去歷史所造成的傷痕,透過閱讀這些故事能讓未來世代能夠珍惜與捍衛現今得來不易的人權成果,也正是人權館出版這系列書籍的初衷。
最後,人權館再次由衷感謝協助這系列書籍付梓出版的政治受難者前輩、受難者家屬、為第一、二輯付出相當多心力的陳銘城先生與曹欽榮先生,當然還有許多在幕後工作的團隊,在此致上人權館最深的感謝,是以為序。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王逸群
前言
走過漫漫長夜,生命在逆風中奮起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故事文集《走過長夜》,出版輯四《在逆風中奮起》,透過十三則受難者與家屬們的心路歷程告白,娓娓倒敘臺灣這百年來民主的漫漫人權路。
人權館籌備處鑑於「白色恐怖」歷史保存工作之重要與急迫性,近年來,積極展開地毯式搶救歷史記憶工程,除了政治受難者口述歷史訪談計畫案例行性的推動,更進行受難前輩們的影像紀錄專輯拍攝,為臺灣後代子孫保存人權史料,還原歷史真相,也為戒嚴時期的臺灣社會,增修人權歷史註腳。
政治受難者暨家屬親友們心中塵...
目錄
《走過長夜》總序 王逸群
前言 走過漫漫長夜,生命在逆風中奮起 王逸群
[親歷]
心頭上的烙痕 鄭慶龍
還原歷史,更要改造社會 張則周
第九條第二項 楊國宇
不堪回首 許貴標
苦悶年代的反K傲骨 劉秀明
言論壓迫的冤獄一千七百天 張佛樹
被植入白色恐怖旋渦的僑生 陳欽生
悲情亂夢 陳深景
[追憶]
亂世中的貞愛─藍明谷與張阿冬的故事 藍芸若
染血的白袍─葉盛吉的生命與信仰 葉光毅
長期處在不安、沒有安全感的日子 涂貴美
回憶
他是我的一生—陳武鎮的藝術生命故事 陳玉珠
[側寫]
臺灣人民解放陣線─一九七○年代的左派青年案是如何發生的?
張立本採訪整理
索引
《走過長夜》總序 王逸群
前言 走過漫漫長夜,生命在逆風中奮起 王逸群
[親歷]
心頭上的烙痕 鄭慶龍
還原歷史,更要改造社會 張則周
第九條第二項 楊國宇
不堪回首 許貴標
苦悶年代的反K傲骨 劉秀明
言論壓迫的冤獄一千七百天 張佛樹
被植入白色恐怖旋渦的僑生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