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索∕作家
楊佳嫻∕作家
陳 浩∕作家、資深媒體人
──推薦
【內容簡介】
「一輩子鍛煉靈魂的人,對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彌堅。」
──楊絳
人生最好的修行,當如楊絳先生
她優雅的生命質地,抵抗了世間所有的不安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如何以錚錚風骨影響她的一生
完整記錄楊絳從童年到成年,開放獨立的家庭教育如何育成她的人格特質
跨越一世紀的柔韌生命書寫
二○一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楊絳先生以一○五歲高壽過世。我們懷念楊絳,除了她是華文創作重要作家,更因為她的一生真誠做自己、不求名利,她的從容安然,她的淡定堅毅,已成典範。
回顧楊絳的一生,即使日子艱難,前路迷茫,她從未放棄幽默和樂觀,其夫婿錢鍾書,盛讚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父親楊蔭杭,是楊絳人生中的第一位偶像,促使她與文學結緣;母親唐須嫈,則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位榜樣,教她如何做一名賢妻。本書作者以細膩清新的筆觸,描繪楊絳先生的百年優雅人生,生動展現楊絳聰慧的少年時期、父親對她一生的影響、與知名社會學家費孝通的情誼,以及跟錢鍾書相知相契半世紀的愛情。
全書分六章,從楊絳出生到離世,跨過一個世紀的往事,帶領讀者認識楊絳每一段成長歷程。透過本書,讀者更能認識楊絳具備的獨有特質,在戰火中的堅強與樂觀,在文革十年動亂時的平靜與理性,在漫長婚姻中的大度與包容。
楊絳是妻子、母親、作家和隱士,她抵抗了世間所有的不安,在漫長而動亂的生活中迸發生命之光。經由作者飽含深情的筆調,讀者能看到楊絳在時光雕琢下,宛如一塊璞玉,歷久而空靈,跨越一個世紀,她的優雅是留在時光軸上的照影,具有堅韌的生命力和真情人性的溫暖。
【書籍特色】
‧作者慕容素衣,是豆瓣網【ONE‧一個】人氣作者,創作《時光深處的優雅》獲百萬次轉發,超過千萬人閱讀。
‧第一次記述楊絳的父親楊蔭杭,如何影響楊絳的一生。
‧完整記錄楊絳從童年到成年,開放獨立的家庭教育如何育成她的人格特質。
作者簡介:
慕容素衣
是「ONE‧一個」網站、「豆瓣網」人氣作者。
文字中人,性情湘女,生平理想是寫最性情的文字、過最肆意的生活、交最有趣的朋友,已出版民國女子文集《時光深處的優雅》。
在她的故事裡,沒有人生贏家和愛情超人,卻記錄很多人的好時光和壞時光。這些故事,在豆瓣網首頁被連續六次推薦,在微博和微信,被成千上萬人轉載。那是因為,每個人都從這些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章節試閱
一九一一年七月十七日,一個乳名叫作阿季的女嬰在北京呱呱墜地。一百天後,中華民國取代了清政府。所以楊絳經常自豪地說:「我和中華民國同歲,我比中華民國還年長一百天!」
生下來第一天,家裡人給她餵霜淇淋吃,她好奇地舔了又舔,結果凍得嘴脣都變成了絳紫色。後來,她擁有了一個筆名——楊絳,卻和幼時那支霜淇淋無關,而是弟弟妹妹們偷懶,愛將她的名字「季康」連讀起來叫成「絳」。
這一年,辛亥革命爆發,中國歷史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巨變;這一年,林長民家的大小姐林徽因剛剛七歲,因為父親娶了二房冷落了母親而鬱鬱寡歡,被稱為「小大人」;這一年,一個叫張乃瑩的東北姑娘出生了,在呼蘭河那座小城裡,除了爺爺,她並沒有得過誰的寵愛,蕭紅是她的筆名;這一年,合肥張家的三小姐張兆和剛滿周歲,小姑娘生得黑裡俏,悶悶的不大愛說話,在家裡是個不大起眼的孩子,如果沒有之後與沈從文之間那場師生戀,她或許並不會被人記住。
這一年,舊的時代結束了,新的時代才剛剛拉開序幕,還要再過上一二十年,等到上面說的這些女孩們長大了,才會迎來那個群芳薈萃、萬紫千紅的時代。時代成就了她們,她們也照亮了時代。她們中有的成為文藝女神,從那時一直驚豔到如今。
她們或顛沛或安穩的命運,早在一九一一年已埋下伏筆。童年的經歷,往往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性格底色和命運走向。童年時缺愛的人,大多一輩子都會生活在愛的匱乏中,因為他們很難相信自己能夠得到無條件的愛;童年時享有充分的愛,長大了則更會知道如何去愛一個人。
比較起來,我們的小阿季真是很幸運,她出生在一個洋溢著幸福的家庭,父母慈愛,兄妹和煦,優裕溫馨的家境滋養出她溫柔敦厚的品質,奠定了她性格的基石。從童年那個並不出眾的小阿季身上,我們隱隱可以看出日後楊絳的影子,比如嫻靜沉穩,愛書成癖,以及愛護家人等。
很多年以後,楊絳憶起少女時代時說:「那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歲月。」對於她來說,回憶幼時是一次最溫暖的旅程,童年的陽光似乎還存留在她心底的柔軟一角,又從她的筆底流瀉出來,才能在寫到生離死別時,筆下仍有脈脈溫情在流淌。這樣的文字,只有內心真正光明溫暖的人才寫得出。
父親和母親,正是最初給予她光明和溫暖的兩個人,他們的愛,照亮了她的一生。
來自父親的性格基因
什麼樣的女孩子最自信、最有安全感?答案是:從小得到過父親充分關愛的女孩子。這並不是憑空杜撰,而是根據一項調查得出的結論。甚至有心理學家認為,每一個優秀的女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疼愛她的父親。
小楊絳很幸運就遇到了這樣的父親。
父親楊蔭杭對她的一生影響極大,可以說,父親的正直、淡泊名利,以及對家人的愛,塑造了楊絳。
楊蔭杭是江蘇無錫人,字補塘,筆名老圃,又名虎頭。楊家在無錫當地是有名的書香門第,楊絳的祖父、曾祖父都做過官,以清廉和正直聞名。她曾經說自己出身於「寒素人家」,這是自謙的說法。
楊蔭杭為人,酷似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男主人公,萬斛清才,一身俠氣,雖是書生,卻俠骨丹心。他心懷「立憲夢」,一生都在為法治夢想而奮鬥,觀其生,堪當「剛正不阿」四個字。
舉個例子可以說明他的為人:楊蔭杭青年時考入北洋公學,當時北洋公學由外國人把持,部分學生因對伙食不滿掀起學潮,外國人開除一名帶頭鬧事的廣東學生。楊蔭杭並未參與,但他看到許多學生懾於洋人淫威,噤若寒蟬,不禁氣血上湧,挺身而出說:「還有我!」結果也遭到開除。
被北洋公學開除後,楊蔭杭又考入南洋公學,因成績優異獲得到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的機會。在日本期間,他受到孫中山、黃興等人的影響,開始參與革命事業。
學成歸國後,楊蔭杭做過法官,當過律師,還在《申報》擔任過副總編兼主筆。其秉公執法、不阿不諛的為官原則,令人想起北宋時的鐵面包公,他剛直的作風與包拯類似,卻比包拯更有人情味。他常自告奮勇為請不起律師的窮人辯護,也時有一些並不貧困的人打勝官司後逃酬的事發生。據楊絳回憶,其父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酬勞被賴掉。她笑父親:作為一個律師,卻連自己的權益也不會保障。
楊蔭杭擔任浙江省高等審判廳長時,有一個惡霸仗著自己與省督軍有裙帶關係,在鄉里魚肉百姓,無惡不作,甚至行兇殺人,百姓怨恨橫生。
有一被害人家屬忍無可忍,決定走訴訟一途,地方法院審理後呈報省廳,楊蔭杭依法審理,最後提筆判處這一惡霸死刑。這一判決引起強烈反響,連浙江省的省長屈映光也出面為惡霸說情,要求楊蔭杭予以減刑,可是楊蔭杭堅決回答說:「殺人償命,不能寬宥。」
屈映光見求情不成,就向時任大總統袁世凱告狀,所幸袁世凱的機要祕書張一麟與楊蔭杭是同窗好友,從中為楊蔭杭說情,袁世凱才親筆批下「此是好人」,將楊蔭杭調到北京了事。
在當時的司法環境下,楊蔭杭的「立憲夢」很快就破滅了,但他從未放棄過對司法公正的努力,哪怕因此而仕途受挫。中國傳統文人推崇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進取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父親的這些事蹟,楊絳後來在〈回憶我的父親〉一文中細細道來,字裡行間可見她是頗以父親為榮的。父親往往是女兒的第一位偶像,身教勝於言傳。楊蔭杭的剛直不阿和鐵骨錚錚,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楊絳,她性格中偶有的金剛怒目一面,那也是父親留給她的性格基因。她說:「父親從不訓示我們該如何做,而是通過他的行動,讓我們體會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訓的真正意義。」
在書香味濃重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喜歡閱讀。楊絳就是受父母的影響,從淘氣轉向好學的。父親平時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在《申報》上寫的評論文章豪氣沖天,擲地有聲。她又佩服又好奇,於是向父親請教祕訣。父親說:「哪有什麼祕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她有樣學樣,就從家裡找藏書看,果然覺得有趣,從此便愛上了讀書。
楊蔭杭身上不僅有鐵面無私的一面,還有名士風流的一面。他收藏古錢、古玩、善本書,愛讀杜詩,對音韻學鑽研很深,將各時代的韻書一字字推敲。晚年曾傾力於《詩騷體韻》一書,可惜書稿未能留下來。他賦閒時曾在報上寫時評,寫好後就笑著對妻子說:「我今天放了一個屁!」妻子聽了,就會留意當天的報紙,把那個「屁」剪下來。
他當律師時,有次和會審公堂的法官爭辯起來,法官訓斥他坐著的樣子不規矩,還蹺起了一條腿。他聽了故意將腿蹺得高高的,不以為意地侃侃而談。第二天滬上報紙都將此事作為頭條新聞來報導,楊蔭杭也由此名聲大振,成了「知名」律師。這些放誕不羈的行為,被他的大女兒當成新聞告訴了弟弟妹妹,楊絳還特意寫到了《將飲茶》中。
作為法官和律師的楊蔭杭是十分威嚴剛直的,作為父親的他則十分開明慈愛。他看起來凝重有威,其實沒有一點架子,錢鍾書做了他的女婿後,一開始有點怕這位老丈人,後來卻說他「望之儼然,接之也溫」。
楊蔭杭有八個子女,楊絳排行第四,上面有三個姊姊,她是父親逃亡海外歸來後的第一個女兒,雖不是最小,卻屬於父親「偏憐」的女兒。她小時候個子矮小,父親卻說「貓以矮腳短身者為良」,對她十分寵愛。楊家沒有重男輕女的陋習,對女兒和兒子都同樣看待,母親唐須嫈負責孩子們的衣食住行,父親楊蔭杭則在孩子們的教育方面頗為用心。
要知道楊絳何以能成為楊絳,不得不說說楊蔭杭的教育方式。
他不給孩子們施加任何學業上的壓力,採取的教育理論是孔子的「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推崇無為而治,順其自然。楊蔭杭有個偏見,認為女孩子身體嬌弱,用功過度,會損害健康,常對女兒說,他同學中有的整天死讀書,能拿一百分,實際上是個低能兒,所以從來不要求女兒們拿高分。楊絳在高中時還不會辨平仄聲,他安慰女兒說:「不要緊,到時候自然會懂。」後來楊絳果然四聲都能分辨了。他常在晚上走到窗前,敲著窗子考楊絳某字什麼聲,女兒答對了,他高興得直笑;答錯了,他還是樂得大笑。
他鼓勵孩子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楊絳從小喜歡詩文之類的書,楊蔭杭就常常給她買。她對什麼書感興趣,他就把那本書悄悄放在她的桌上,假如她長期不讀,那本書就會不見了,這等於是無聲的責備。
楊絳考入東吳大學後,面臨著選學科的問題,生平頭一次要嚴肅認真地考慮自己該學什麼。她想選一門最有益於人的學科,父親卻告訴她,沒什麼該不該,最喜歡什麼,就學什麼。
楊絳很忐忑,心想,難道我喜歡詩詞就學詩詞,喜歡小說就學小說,這些會有益於人嗎?
父親回答說:「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聽了父親的話,楊絳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在文理科之中選擇了文科。正是有了這個選擇,才成就了日後的劇作家、翻譯家和作家楊絳。
楊絳回憶說,父親最愛在飯後和孩子們一起吃甜食,常央求妻子買點好吃的給他和孩子們一起「放放焰口」。「放焰口」在楊家成了一個特殊的詞,孩子們想要吃的玩的,都會撒嬌說「爸爸,放焰口」。孩子們大冬天的想做霜淇淋,他聽了不僅沒有阻止,還興沖沖地告訴他們應該如何製作,做好後又興致勃勃地嘗了一點。
若是通過上文所說,就判定楊蔭杭是個對孩子縱容無度的慈父,那就未免誤解了他。他給予了子女適度的尊重和充分的自由,卻也並非無所要求。
他要求子女一定要自立。楊蔭杭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的子女沒有遺產,我只教育他們能夠自立。」他反對購置家產,因為他堅持認為,對本人來說,經營家產耗費精力,甚至把自己降為家產的奴隸;對子女來說,家產是個大害。他常說,某家少爺假如沒有家產,可以有所作為,現成的家當卻使他成了廢物,也使他不圖上進。
他對身外之物看得很淡,假如孩子們對某件東西豔羨不已,他就會說:「世上的好東西多著呢。」楊絳聽出了父親的言外之意:「世上的好東西多著呢,你能樣樣都有嗎?」一次,他帶著孩子們去一位朋友家作客,大女兒連連稱讚朋友家的地毯多厚,沙發多軟,楊蔭杭卻慨歎說:「生活程度不能太高的。」楊絳對物質生活的淡泊,正是受了父親的薰陶。
為了鼓勵子女從小養成自力更生的習慣,楊蔭杭還將美國的「勞動教育」理念帶到了自己的家庭中。他要孩子們幹活兒,懸下賞格,捉一個鼻涕蟲獎銅板一個,捉三個小蜘蛛獎銅板一個,捉一個大蜘蛛則獎銅板三個。妻子對他說:「不好了,你把『老小』(孩子)教育得唯利是圖了。」可這種多勞多得的方式很有效,沒多久,孩子們把鼻涕蟲和蜘蛛都捉盡了。
他要求子女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告訴他們應該擁有「說不」的勇氣。楊絳讀高中時,學生的社會活動很多,班裡經常推舉女同學到街頭演講。有的女生不樂意去,就推說家長不同意。有一次推舉楊絳,她很害羞,料想到不會有人認真聽,就不願意去,回家時她也希望父親能夠同意她推說「家裡不贊成」。可是楊蔭杭卻說:「你不肯,就別去,不用拿爸爸來擋。」
為此他還特意舉了自己的一個例子:有一次,一個權勢顯赫的軍閥到了上海,江蘇士紳聯名登報表示擁戴歡迎。楊蔭杭的某下屬擅自把楊蔭杭的名字列在歡迎者的名單中,以為反正也不是什麼大事,名字見報後,楊蔭杭即使不願意也只好默認。而楊蔭杭卻認為「名與器不可以假人」,他立即在報上登了一條啟事,申明自己沒有表示擁戴歡迎之舉。
楊蔭杭對女兒說:「你知道林肯說過的一句話嗎?『Dare to say no!』你敢嗎?」楊絳聽了,暗暗慚愧,只好壯著膽子到學校說「我不願意去」。在她的堅持下,學校只好准許了。
楊絳從小乖巧懂事,常常跟在父親後面,是他最貼心的小棉襖。父親飯後吃水果,她專門負責削皮;父親要吃栗子、核桃等堅果,她專門負責剝殼。每天早飯之後,她知道父親有喝茶的習慣,馬上會給他泡一碗濃濃的蓋碗茶。入夏之後,父親最怕蚊子吵,弟弟妹妹捉了蚊子後,她一定要親自檢查一遍,看蚊帳內還有沒有蚊子。
楊蔭杭特別喜歡這個乖順的女兒,他每天中午有午休的習慣,這時候孩子們怕吵了他,都一哄而散。有一天,他叫住小楊絳說:「其實我喜歡有人陪陪,只是別出聲。」等父親睡著了,楊絳就拿著一本書在旁邊悄無聲息地看著,生怕吵了父親睡覺。冬天的時候,父親房裡生著火爐,需要添煤的時候,她就夾起一塊悄悄地放進爐子裡。這些尋常的時刻,後來都成了楊絳回憶中難忘的一幕。
上海淪陷時,楊蔭杭賦閑在家專心著書,連書名都擬定了,叫作《詩騷體韻》。他深知自己幾個子女中,數楊絳讀書最多,知他最深,所以很高興地對她說:「阿季,以後傳給你!」可惜的是,他後來對自己的書稿並不滿意,在離世前毀掉了這本著作。
許多年以後,楊絳追思父親時,還深以為憾。她認為,一個人的精力有限,為子女的成長教育消耗太多精力,就沒有足夠時間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但是我想,楊蔭杭若是復生,未必會太過遺憾,對於做父母的來說,總是會將子女放在第一位,然後才顧得上自己的事。
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前夕,楊蔭杭因腦溢血逝世,終年六十七歲。楊絳趕回蘇州舊宅,只看到靈堂裡掛著父親的遺照,她像往常一樣,到廚房去泡了一碗釅釅的蓋碗茶,放在遺照下的桌子上,自己坐在門檻上哭了起來。
父親再也沒辦法喝一碗她親手泡的蓋碗茶,父親霽月光風般的為人做派卻一直留在她的腦海,影響了她一輩子。
人生中的第一位偶像
如果說父親楊蔭杭促使楊絳走上了文學之路,母親唐須嫈則將溫柔和順的性格遺傳給了楊絳。
唐須嫈也是江蘇無錫人,典型的江南女子,靈秀溫婉,知書達理。她少女時代也上過學,而且上的是上海著名的女子中學「務本中學」,和章太炎的夫人湯國梨是同學。可自從一八九八年嫁給楊蔭杭後,就為他生兒育女,操持家務,做了一輩子的賢妻良母。
她原來有個小名叫作細寶,據楊絳說,母親這個像古董的名字,肯定是父親給改的。他在北京任京師高等檢察廳檢察長時,每年元旦都需要攜夫人出去應酬,夫人也要有名片,他便給夫人改了一個古雅的名字,嫈字是個古字。
楊蔭杭性格耿直剛硬,唐須嫈則要溫柔敦厚得多,一點都不尖銳。她對別人說的話反應總是慢半拍,有人當面損她,她也不惱,過了半天才笑著說:「她算是罵我的。」她不知道如何當面和人起衝突,事後也不計較。楊絳在性格上比較像母親。
關於唐須嫈的資料很少,無從考證她是否具有文學方面的才華。但她酷愛看小說,具有一定的文學鑒賞能力,這點楊絳也隨母親,她不像父親那樣沉迷於音韻學,而是喜歡辭章小說。唐須嫈做針線的藤匾裡常擱著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及一些舊體小說,做累了針線,她會拿出來翻看,一邊看一邊笑。母親看書入迷的樣子似乎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張愛玲也記得,她母親如廁時常常帶一本小說,坐在馬桶上邊看邊笑。也許因為這是母親們難得快樂輕鬆的時刻。
除了戲曲集《綴白裘》和《聊齋志異》之類的舊體小說,唐須嫈還愛看新小說。有一次,她看了幾頁綠漪所著的《綠天》,便對女兒說:「這個人也學著蘇梅的調兒。」楊絳很佩服母親能從一堆女作家中辨別出蘇梅的風格來,告訴她:「寫書的就是蘇梅。」還有一次,唐須嫈看了冰心的作品後,評價她是名牌女作家,但不如誰誰誰。楊絳很佩服母親文學上的見解。
唐須嫈先後生育了八個孩子,一大家子裡裡外外的雜事都需要她操心,每天都忙得團團轉。可即便這樣,她對孩子們還是很溫和的,從不訓斥他們,更不用說打罵了。對於家裡的傭人們來說,她是個隨和的女主人,傭人們都不怕她。家裡有個門房叫趙佩榮,經常為倒楣的同鄉人向她求情說:「太太,讓他(她)來幹幹活,給口飯吃就行。」唐須嫈總是會應允他。
楊家曾經收留過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打雜,唐須嫈憐他福薄,特地為他取名阿福,希望借吉祥字兒消弭厄運。阿福是個孝子,唐須嫈給他一點什麼好吃的,他都說要留著給娘吃,她對這個孩子特別好,想要為他攢錢娶一房媳婦,學一門手藝,還特意教他做廚子。可惜後來阿福被人騙了,下落不明。
(摘自第一章 童年記趣:楊家有女初長成)
一九一一年七月十七日,一個乳名叫作阿季的女嬰在北京呱呱墜地。一百天後,中華民國取代了清政府。所以楊絳經常自豪地說:「我和中華民國同歲,我比中華民國還年長一百天!」
生下來第一天,家裡人給她餵霜淇淋吃,她好奇地舔了又舔,結果凍得嘴脣都變成了絳紫色。後來,她擁有了一個筆名——楊絳,卻和幼時那支霜淇淋無關,而是弟弟妹妹們偷懶,愛將她的名字「季康」連讀起來叫成「絳」。
這一年,辛亥革命爆發,中國歷史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巨變;這一年,林長民家的大小姐林徽因剛剛七歲,因為父親娶了二房冷落了母親而鬱鬱寡歡,被稱為...
目錄
序言 真正的優雅,可以抵抗世間所有的不安
第一章 童年記趣:楊家有女初長成
來自父親的性格基因
人生中的第一位偶像
不讀書,一星期就白活了
立志要趁早
第二章 姻緣記情:是夫妻,也是朋友
古月堂前的一見傾心
為愛築夢清華園
精神上的門當戶對
文壇才初顯
第三章 留學記趣:闖禍者和守護神
「書蟲夫婦」的牛津日常
你是世界上最好的
「我們」變成「我們仨」
遊子無日不思鄉
第四章 孤島記歷:我們是倔強的老百姓
做主的是人,不是命
從今後只有死別,沒有生離
劇作家楊絳橫空出世
為他甘為「灶下婢」
世界上最疼她的那個人走了
只願在祖國做個馴良的老百姓
第五章 坎坷記愁:每朵烏雲都鑲着金邊
平靜之後是風雨
灰暗年代的一抹口紅
卑微是很好的隱身衣
《堂吉訶德》歷險記
下放到幹校,約會在菜園
七十五歲寫《洗澡》
第六章 劫餘記往: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雙劍合璧,人書俱老
痛失愛女圓圓
我們仨失散了
留在世間打掃現場
寫作是抵禦思念的佳方式
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序言 真正的優雅,可以抵抗世間所有的不安
第一章 童年記趣:楊家有女初長成
來自父親的性格基因
人生中的第一位偶像
不讀書,一星期就白活了
立志要趁早
第二章 姻緣記情:是夫妻,也是朋友
古月堂前的一見傾心
為愛築夢清華園
精神上的門當戶對
文壇才初顯
第三章 留學記趣:闖禍者和守護神
「書蟲夫婦」的牛津日常
你是世界上最好的
「我們」變成「我們仨」
遊子無日不思鄉
第四章 孤島記歷:我們是倔強的老百姓
做主的是人,不是命
從今後只有死別,沒有生離
劇作家楊絳橫空出世
為他甘為「灶下婢」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