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就醫的第一步
精神科一點都不可怕
老實說,很多人就算懷疑自己可能得了憂鬱症或躁鬱症,也不知道該去哪就醫才好。而且在第一次門診的時候,心理還是會覺得怪怪的。這些情況我都了解。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笑)。
「精神科」、「神經科」、「精神神經科」、「身心內科」、「神經內科」等等,這麼多的診療分科,讓人不知道該去哪裡就診才好。「神經內科」主要以腦、脊髓、末梢神經和肌肉等的症狀為主要診療對象(例如腦血管梗塞、帕金森氏症等)。而「神經科」、「精神神經科」和「精神科」三者大同小異,都以感到憂鬱、精神不安定的患者,或是明明健康檢查結果一點問題也沒有,卻還是覺得身體有毛病的人為主要對象(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憂鬱症、神經症等)。「身心內科」最近越來越常見,主要以診療身心互相影響所引發的症狀(如胃潰瘍)為主。
就我個人的意見來說,如果懷疑自己出現憂鬱症或躁鬱症的症狀,建議先前往「精神科」尋求協助。近來這類資訊不難在城鎮情報誌上找到,也可以透過網路搜尋,所以首先請從找一家合適的醫院開始吧。
鼓起勇氣就醫
有關躁鬱症•憂鬱症的特徵容後詳述。這類疾病如果放著不管,症狀會持續惡化,因此最好鼓起勇氣前往醫院就診。
我最先前往的是身心內科,當時的心情真是七上八下。像「身心內科」、「精神科」這類的正式名稱,我聽了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說來失禮,我心裡反而想著「終於我也成為精神病患的一員了」,腦海中就像有救護車喔咿喔咿地跑來跑去。不過進了醫院一看,卻覺得和普通的醫院完全沒有分別。在我的想像中,還以為會有人在候診室自言自語之類的,不料那裡非常安靜,只有一群大嬸讓人不禁多看幾眼。相形之下,我在那東張西望,想著「這個人哪裡有問題呢?」、「這個人也得了憂鬱症嗎?」,才是最奇怪的人(笑)!
生理期前情緒不安定,或是為更年期障礙所苦的女性都會前來身心內科門診。據說也有因為失戀而陷入抑鬱狀態的人前來尋求醫生的協助。
造訪醫院何必戒慎恐懼,用輕鬆的心情去就可以啦。
在候診室裡
那時我正處在一段較長的躁症發作期,在候診室裡焦躁地連坐都坐不住。我不是對在一旁吵架的人大吼,就是講手機講得很大聲,現在想起來我做的淨是些丟臉到家的舉動,真該好好反省。
當時就算跟朋友講手機,也常常講沒幾句就掛斷了(笑)。所以,在等待輪到我門診的期間,我不是踹椅子、敲窗戶,就是自言自語一些無意義的內容,總之就是靜不下來。這時眼前的門忽然打開,一位護士突然探出頭來。原本以為她是開門來罵人的,沒想到她卻向我道歉說:「對不起喔!讓妳等這麼久。」我當時用很不好的口氣說:「就是啊,想想辦法好不好?」但後來仔細想想,我又是踹椅子又敲窗戶的,人家不僅沒罵我,還客客氣氣地向我道歉。托她的福,我的焦躁似乎減輕了幾分。護士們都很忙,平常大多匆匆路過候診室而已,這一位卻特地花時間安慰我(雖然我想也是因為我一個人大吵大鬧的緣故)。我認為適時對患者說點關心的話,是非常重要的。
不想進行心理諮商的時候
不知各位對心理諮商的看法如何?
進行諮商時如果有人陪伴,還可以請那個人代為說明自己的情況。不過,若是剛好處在無法明白表達自己意見的抑鬱狀態,又必須一個人去門診的話,不是很痛苦嗎?
以我做例子,在躁症出現的時候,就連一點小事我都可以一直講個不停,但是在抑鬱狀態下,不僅醫院不想去,連話都懶得說。
這時如果家裡還有藥,我可能乾脆就不去門診了。但如果藥已經吃完了,如果不繼續服用,可能無法維持在正常的精神狀態,所以就算用爬的也得爬到醫院去。而且藥物必須在醫生門診過後才能開給病人,是故在抑鬱狀態的時候,常常會發生上述那樣兩難的情形。
這種時候,我想到的辦法是「把自己的狀況寫在紙上」。這對我來說,比起用嘴巴說明狀況輕鬆不少,就算心情很差或十分疲倦,都還勉強能把狀況寫下來。說是用寫的,其實我是用電腦打字的(笑)。列印出來以後,門診當天帶去給醫生看。有時候甚至只要說這麼一聲「你自己看吧」,就幾乎不用再說話了,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方法相當不錯。我問現任的主治醫師「寫在紙上這招不錯吧?」,他也笑著對我說「真是高招」呢(笑)。
雖然每個醫生看診的方法不見得相同,但要是遇到沒辦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狀況,或只是單純不想講話的時候,建議可以試試看我所說的辦法。
*認識躁鬱症、憂鬱症
何謂躁鬱症?
躁鬱症(雙極性情感疾患)的特徵是情緒徘徊在躁鬱和憂鬰之間。當躁症發作的時候,全身彷彿充滿幹勁,很難安靜下來。並且會開始認為自己什麼都辦得到,向各種事情挑戰,不過往往卻因為心情立刻來個大轉變,最後什麼都沒做成。有顯著的浪費傾向,整個人變得具攻擊性、愛使用暴力,甚至做出一些丟臉的事情。如果躁症持續惡化,還會開始出現誇大妄想的症狀。當事人自己不會發覺,但會對周遭的人帶來很大的困擾。
而當情緒轉入憂鬱的狀態時,呈現的症狀和憂鬱症相同(憂鬱性情緒失調)。另外,處在輕躁期時,病患不僅和他人的交流十分活躍,看起來日常一切也都很順利,週遭的人或許會因此鬆了一口氣,但是若就這樣放著不管,最後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由於躁期的病人會自認什麼都辦得到,所以有可能做出危險的行動,或是自己無法承擔責任的行為。就結果來說,在之後進入鬱期時,會感到加倍地難受。所以病患轉為躁症之後,旁人需要多加注意。這種疾病如果置之不理,幾乎所有患者都會在數年之內再度發作,所以終生都必須確實做好預防復發的措施。
有關躁鬱病的成因,學者曾做出幾種不同的假設。例如躁鬱症狀出現時,患者腦內兩種叫做血清素(serotonin)和正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的神經傳導物質,較常人來得多或少,所以有說法認為病因和這兩種物質有關。治療法則分為藥物療法、心理諮商等。
何謂憂鬱症?
一般認為憂鬱症的主要成因來自於壓力。無論誰都曾經有過情緒沮喪或提不起勁做事的時候,不同的地方在於,心理健康的人能夠自行振作起來,但是這對憂鬱症患者來說很難辦到,憂鬱的情緒往往持續好幾個禮拜。在這期間,早上幾乎動也不動,從傍晚開始才活動,嚴重一點甚至開始有失眠、飲食障礙等症狀,或者自律神經產生異狀。
比起實際感到憂鬱這類精神上的症狀,患者常常更顯著地出現頭痛、肩膀酸痛、目眩等身體不適的情形,因此不僅當事人,甚至連內科醫生都有可能沒有發覺當事人得了憂鬱症。於是憂鬱症潛藏在表面的身體不適背後,形成所謂面具憂鬱症(masked depression)。
憂鬱症的患者常會併發許多依賴症狀,這點必須特別留意。治療方法和躁鬱症相同,可以透過藥物或心理諮商。有學說指出憂鬱症是因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不足所引起的,不過實際上還不能完全確定。
至於輕微的憂鬱,常常是和其他疾病一起併發所引起的。例如神經過敏、精神分裂症或癡呆症等等…。身體上的實際傷病、更年期障礙甚至骨折都常併發憂鬱症。就算沒有生病,好比說遇到父母親辭世、被戀人拋棄這類悲傷的事情時,任誰都可能陷入輕微的憂鬱狀態。精神科的醫師碰到這種病人,好像大多一概診斷為「憂鬱狀態」,這算是一種例行公事了。所以如果自己的診斷書上寫著「憂鬱狀態」,有可能醫生根本沒有查出其他還有哪些病症…總之凡事小心為上,最好能弄徹底問清楚。
我想這世上一定還有許多受輕微憂鬱症人所苦的人,並沒有前往精神科求醫。
躁鬱症•憂鬱症絕非不治之症
對躁鬱症和憂鬱症病患來說,親人、朋友以及週遭的人能夠理解他們,比什麼都重要。現在還是有很多人認為這類病人只是懶惰、情緒多變,或者不應該依賴藥物治療。對躁鬱症和憂鬱症病人來說,和這樣的家人一起生活下去是很痛苦的。事實上,無論是躁鬱症還是憂鬱症,都不能光靠毅力和決心來治療,並且需要花上許多的時間。躁鬱症和憂鬱症患者和一般人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無法辦到平常人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憂鬱症狀出現時,就算只是點小事也會因此強烈自責,此時週遭的人應該適時地關心他們。重點在於不能操之過急,必須要慢慢來,過度的關心反而會收到反效果,造成病人的心理負擔。我想「若即若離的關心」是最適切的。憂鬱症病人最麻煩的莫過於「自殺」。這種病簡單來說就是「想要一死了之的病」。陷入憂鬱狀態時,腦子裡想的大概都是「乾脆就這樣消失不見好了」。嚴重的時候,有可能整天有氣無力地動彈不得,所以也沒有活力實際採取行動。
不過,如果就這樣抱持想自殺的念頭,一旦身體狀況稍微好轉,就相當危險。由於有的病人真的會去實行心裡的計畫,所以不能因為表面上看起來精神狀況比較穩定就掉以輕心,反而必須多加留意。躁鬱症和憂鬱症都不是絕症(如果長期治療不見成效,可能是服用的藥物不適合),週遭的人必須有耐心地持續協助病人。
處於輕躁期的躁鬱症患者,旁人看起來會覺得他們好像心情很好,病情也正順利恢復著,因而稍稍安心。不過必須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就這樣放著病人不管,症狀會持續惡化。當病人變得多話且活潑的時候,正是一種危險訊號。由於這種時候病人往往變得不拘小節,幾乎肯定會開始亂花錢(這是典型的躁鬱症狀)。而若病人本身對病情的週期沒有自覺,也許會停止服藥,要是對疾病本身認識不夠的家人也不再監督病人吃藥,之後可能會引發很嚴重的問題。
躁症出現時病人沒有辦法自己踩煞車,所以家人幫忙做好自我管理是很重要的。等到一旦進入鬱期,由於憂鬱的程度和躁症期的所作所為成正比,依情況不同很有可能陷入重度的憂鬱。另外,病人無論處在躁鬱或憂鬱狀態,都常常會想要自殺,故也要特別留意這方面的行為。躁鬱症的情緒起伏頻繁,而且有時即使以為痊癒了,還是有可能在幾年後復發。要分辨緩解期和發作期相當困難,伴隨在病人身邊的家人一定會相當辛苦,但是請用耐心和愛心陪伴他們。
*旁人對疾病的認知
家人對病情缺乏認識(一)
我先生很想做些什麼事來改善我的病情,於是他左想右想,最後竟然決定要祭拜祖先。雖然他的本意是為了我好,可是還是讓人覺得很糟糕。
因為我不太相信這方面的事情,所以想要說服他別做這種在我看來無謂的努力。我反覆說明了好幾次:「我得的是心病,也可說是腦部的疾病,所以要靠吃藥才能治好。」才終於獲得他的諒解。就算要祭拜祖先,我想去掃我母親的墓還比較有效吧…(婆婆已經過世了)。
在一旁對我先生敲邊鼓的人我也認識,從以前我就覺得他是個怪傢伙,事實證明我想的沒有錯。
當然,我不是說祭拜祖先不好,只是覺得不喜歡他們強迫一點意願都沒有的人這樣做而已。
我的觀點
我的一位家人(表哥)在好些年前因為憂鬱症自殺了。據說他是在酒後自殺的。在我小時候,表哥非常地疼愛我,所以我相當難過。當時由於還不了解憂鬱症,所以雖然嘴巴上沒說出來,心裡其實對他就這麼自殺感到非常不能諒解,覺得「就這麼一走了之,也不為家人想想,實在太過份了。」不過,後來自己得了躁鬱症,並曾企圖自殺過後,終於開始能夠體會表哥的心情。他一定是逼不得已,在非常痛苦之下做出的決定吧。特別是和女性比起來,男性從小就被教育成不能隨便示弱,所以無論他多麼煩惱,恐怕也沒辦法和老婆或週遭的人商量,只能自己一直鑽牛角尖下去。想到他曾經那麼痛苦,就覺得自己絕對不能輸給病魔,一定要將病治好。這類疾病都是要等到自己得了之後,才能真正體認到,這種病不是那麼容易了解的。
自從得了這種病,最讓我生氣的就是,週圍有很多人「自稱」得了憂鬱或躁鬱症。
我真的很想對這些人說:「你們並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樣!」或者乾脆逼問他們:「為什麼得了憂鬱症的人可以每天上街,甚至有精神跑去喝酒?還能大吵大鬧?」
想當然爾,一定也有人說自己「好像得了躁鬱症」,但不管怎麼看,此人的性格都相當溫和且沉著冷靜,也懂得在適當的時機閉嘴,更不會採取讓自己蒙羞的舉動。我真的搞不懂這些人。所以,遇到這種自稱躁鬱症、自稱憂鬱症的人,我給他們的建議一律是:「如果真的那麼難過,趕快去看精神科醫生吧!」事實上,如果他們真的得了這種病,本來就應該去就醫才對。雖然我給的是很正確的建議,但是他們卻常常答以:「咦…現在情況還沒那麼嚴重啦…。」我真的不明白他們的問題岀在哪。
實際上,我週遭還有另一位經醫師診斷為憂鬱症的人。但是那個人在我看起來,只不過是藉憂鬱症之名,行懶惰之實而已。對於他喜歡的事情,明明就活力百倍,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行動力,但是對於討厭的事物,就會推說:「我生病了,所以沒辦法。」我知道不是每位被診斷出得了憂鬱症的人都和他一樣,只是碰巧週遭剛好有一位這樣的人而已。但我覺得就是因為有這種人,才無法洗刷一般人心中的偏見,自然也沒辦法得到別人的諒解。在不了解這類疾病的人眼中,憂鬱症只不過是懶惰鬼的藉口而已。對那些假病的人而言,這看法當然再恰當也不過了,但是許多偏見和誤解也由此而生。連我本身也曾經被一位對不太關心精神障礙這方面知識的人這樣講過,所以一定錯不了 (笑) 。
現在的主治醫生也告誡過我好幾次,要我絕對不能遇到什麼事情都把責任都推給生病。我覺得他說的一點都沒錯。我絕對不想被人家認為「扯了那麼多,說穿了不就是懶而已嘛!」。的確,我之所以偶爾能夠振作,的確和躁症發作有關。而躺在床上起不來,也是因為憂鬱症狀所導致。不過,就算我窩在床上起不來,躁鬱的症狀很快會跑出來對我搖旗吶喊,要我振作起來,於是馬上又轉為躁症,想要偷懶也不行。
另外,躁鬱症和憂鬱症不同的地方,就是在輕躁期當中,和別人的交流看起來順暢無礙,所以看在旁人眼裡常會覺得「跟普通人沒什麼兩樣嘛!」,這也很讓人難過(笑)。
我在前面曾提過好幾次,憂鬱症是心病,就像是「心靈的感冒」一樣,不過仔細一想,哪有感冒一口氣持續好幾年的(笑)?而且好像也容易讓人誤會「既然像是感冒一樣,應該很容易治好吧?」,所以這比方打得不太好,還是改成「憂鬱症就像氣喘一樣」好了。…話題好像扯遠了,趕緊拉回來。我個人對這種病的認識是「一種影響人類心裡狀況的腦部疾病(障礙)」。
如果說「這種病其實是腦的傳達物質出了異狀」不好聽,改成「我的心生病了」,好像好一點。簡單來說就像:
「腦的傳達物質出了異狀」=「精神病」「精神異常者」
「心生病了」「心就像感冒了」=「需要調適心情」「可以簡單治好」這樣。
然而事實上根本就不是這樣。上述的兩種分類,都無法概括這種病的特質。雖然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樣才能除去一般人的偏見和誤解,不過,我能確定的就是去精神科就醫絕對無須感到不好意思。醫學不斷地在進步,當然也包括精神科在內。
有些人就是打定主意不去深入了解這世上的某些事情。這樣的人,就算對他說破嘴,也無法促使他更加了解精神科疾病這個領域。不過,可能的話,我還是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多多認識這類病症,讓這個社會少點偏見。
*跨出就醫的第一步精神科一點都不可怕老實說,很多人就算懷疑自己可能得了憂鬱症或躁鬱症,也不知道該去哪就醫才好。而且在第一次門診的時候,心理還是會覺得怪怪的。這些情況我都了解。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笑)。「精神科」、「神經科」、「精神神經科」、「身心內科」、「神經內科」等等,這麼多的診療分科,讓人不知道該去哪裡就診才好。「神經內科」主要以腦、脊髓、末梢神經和肌肉等的症狀為主要診療對象(例如腦血管梗塞、帕金森氏症等)。而「神經科」、「精神神經科」和「精神科」三者大同小異,都以感到憂鬱、精神不安定的患者...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