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自己「什麼都行」,是因為還沒有一樣行;
自認「無欲無求」,是不是壓根兒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說自己「不爭不搶」,其實是怕竭盡全力之後還是狼狽出局。
佛系,說穿了就是自我逃避;
別再用嘴上的佛系,掩飾你內心的焦慮。
作者朱清是中國超高人氣作家,
她的文章超過20億次點閱、超過500個平臺轉發,
因為她的犀利言詞,戳中千萬人的情緒痛點:
「內心戲太多,難怪你活得這麼累。」
「所謂的選擇障礙,不過是又懶又貪。」
「說什麼懷才不遇,不過是實力不濟也不夠努力。」
朱清說,20歲之後,你就是自己的過來人,
所以,別再老說自己很佛系。有野心,就別掩飾追求,多嘗試、多體驗、多試錯,
你的初心要和野心並行,既要有夢,也要有拳頭。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一些事與願違
‧內心戲太多,難怪你活得這麼累:
「如果分手,別人怎麼看我?」
「總感覺那位同事一舉一動都在針對我……。」
暗自揣測,是感情中最雞肋的東西,少給自己加戲,是一種能力。
‧你不是社交恐懼,只是愛逃避 :
「誰叫我內向呢!」於是你把所有錯失的良機歸結於社交恐懼,
哼!你哪是內向?明明就是拉不下臉去問而已。
◎你所謂的「佛系」,是對生活的逃避
‧總怕浪費時間?你可真無趣
若你樂在其中,就不算浪費時間,
若連談場戀愛都要苦算回報率,多不可愛。
那些你以為的無用之書,最有用,因為它不教你如何記,卻助你如何悟。
‧「你是否要退出群組?」「是。」:
有些人迷醉於群體式的認同感,總想抱團取暖,
自以為表面合群,內心就不會孤單。
卻不料,當社交成了帶著明顯意圖的交流,就是榨乾你最後一絲熱情的元凶。
請記得,睜隻眼、閉隻眼,只會虛耗眼前的日子,
朱清告訴你:生活,要怎樣的親口嚐一嚐?才會知道什麼叫豐沛。
作者簡介:
朱清
95後自媒體人、環球旅行博主、多平臺專欄作者。享受行攝在別處,走過全世界一百多座城市,步停也不停。
寫作至今,已產出五十餘篇閱讀量超過10萬次爆文,成為《人民日報》、《十點讀書》《讀者》、《意林》、《中國青年報》等主流平臺的常駐作者。
〈二十歲以後,你就是自己的過來人〉、〈當個普通人很丟臉嗎?〉等熱文點擊量超過600萬,被500個以上平臺轉載並推薦。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姊妹淘網站駐站作家/P’s
現任解脫協會理事長、快樂大學品牌負責人/熊仁謙
名人推薦:姊妹淘網站駐站作家/P’s
現任解脫協會理事長、快樂大學品牌負責人/熊仁謙
章節試閱
內心戲太多,難怪你活得這麼累
朋友H昨晚發來消息:「我和他過不下去了。」
事實上,她在這段戀情裡已經掙扎3年了,劇情堪比八點檔倫理大劇,所有戲碼都輪番上演。不分開的理由只一條,「我倆都見過家長了,如果分手,別人怎麼看我?」
我嘆口氣,今天她這波訴苦,無非是新一輪的吐槽、委屈和發誓。很快的,她和她的男友又會拾起一地雞毛(按:生活瑣事),和好如初。
「換作是你遇上他,會怎麼選?要是朋友知道我們分開,肯定會笑我。」
每一種假設背後,都寫滿了脆弱與無力。一波三折的虐戀,分分合合的怨曲,更像是自編自導自演的苦情戲。
以前的我,也愛鑽牛角尖。
喜歡一個人,心事全要對方猜。少做點怕他不知,多做點又怕打擾到他。腦袋裡360度度湯瑪斯迴旋著關心,嘴裡卻憋不出半句好話。
等到相識久了,吵架多了,每次都是我哭成傻子,他一臉呆懵,只好怯怯道:「你說吧,我到底該怎麼做?」
現在想想,還挺遺憾的。年少時不知,「暗自揣測」是感情中最雞肋的東西。內心戲再精彩,又與他人何關?
與其讓焦慮攪亂你的情緒,偷走你的快樂,還不如真實告訴對方,那些恐懼和不安。在乎一個人,當如他所是,而非你所想。
其實,不論情場還是職場,「少給自己加戲」就是一種能力。記得剛實習時,我向學長取經。他自嘲說,初來乍到那時,自己是個「糾結狂」,能力弱卻想得又太多。
平時上班,大腦時刻都在內耗,凡見到的、聽到的都要做一番聯想;晚上睡前,突然想起今天在公司遇到的糟事,然後開始考慮辭職;碰見不投緣的同事,總感覺那人一舉一動都在針對自己……。
再後來,學長實在憋得慌,於是他決定在桌前貼上這段話:「對別人的百般注解和識讀,構不成萬分之一的別人,卻是一覽無餘的你」,反覆洗腦自己。
這麼說起來,從小到大,我在為人處世時的內心戲也不少。
偶爾話不投機,氣氛微妙,難免思忖一番:「她是不是討厭我?是不是故意的?」甚至搬出我媽,請她代為分析,此人能否做朋友?
但說真的,腦中小劇場劈里啪啦演得火熱,十之八九都是臆想。很多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會被記憶粉飾,會被錯覺覆寫。
本來談不上排擠,你偏偏以淚洗面;本來算不得冷落,你非得退避三舍。當你心覺對方面目可憎,他亦做出負面回饋,以牙還牙。結果惡意滋滋蔓生,兩人再難修復。
印象裡,每次跟我媽吐槽,誰誰看我不爽,誰誰心機很重,我媽都會說:「行啊,如果別人真要害你,你能躲則躲;如果避無可避,就接招唄!」
明明可以彼此欣賞,若不行,就專心做好自己。
在「選擇」面前,內心戲別太重
還有些傢伙,每天想七想八,不為別人,只為自己。
前幾天,看了一個小短片《星期六》,劇情很寫實。
在星期日的早晨,男主角一邊啃著香蕉,一邊盤算著今日打卡清單。他心想,等一下要洗衣服、繳信用卡帳單、洗浴室、丟垃圾、打電話給老媽、晚上順便出門找樂子……。
內心戲太多,男主角苦惱不休。他腦中排列組合無數次,試圖找出最佳方式。可是,想歸想,現實是垃圾仍在桶裡,瑣事越積越多。就這樣,日暮黃昏,月落樹梢,一天咻地過去了。
當真是這樣。有時候,心累、身倦、人疲憊,最大的問題在於資訊超載——換言之,想得太多了。
「我不知道我大學的前景在哪裡,我活得好迷茫,怎麼辦?」
「我很想出國深造,可是女孩子找個人嫁了,日子穩定點也挺好……。」
「他們都在埋頭讀書,拚命考研究所,就我還在原地踏步,好煩。」
比起情感上的起起伏伏,更糟糕的是你的懶和怕、混和等——它們會削弱你的銳力,磨損你的心氣,澆滅你的鬥志。
你被滯留在過去,停泊在未來,卻沒法專心活在眼前一刻。
學不透想學的技能,找不到想要的工作,追不到想追的女神……沒多久,你把窮人思維、階級固化、讀書無用論奉為靈藥,視作標籤。
但,僅僅聲討環境是無益的。你心裡滿是不敢要、不願賭、不還擊,「宿命論」就成了你信奉的人生哲學。
反觀身邊的大神們,似乎更容易進入解決問題的模式,而非糾結於當下令他煩憂的人或事。小戲精們還在睚眥俱裂之時,大神們早跳過對峙階段,心想著怎麼收拾爛攤子了。
其實,二十多歲的年紀,不需要你橫眉冷對獎學金,不需要你斷絕愛欲沒脾氣,更不需要你凡事洞明無所擾——只要少一點瞎算計,多一點鈍感力,你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抱怨自己眼圈黑,膚色差,那就早睡早起多鍛煉,而非今天熬夜、明天外賣,半夜兩點刷微博。嫌棄公司沒前景,升職遙無期,那就充足準備,擇機跳槽,而非變著花樣逃避,開口閉口「不公平」。
在選擇面前,內心戲別太重。你應該比誰都清楚,有捨才有得的道理。
山要爬、廟要拜、生活要直面。別再問選左還是右,選A還是B,也別期望精神上的狗皮膏藥。你要選心,那顆撲通跳著的,你自己的心。
內心戲太多,難怪你活得這麼累
朋友H昨晚發來消息:「我和他過不下去了。」
事實上,她在這段戀情裡已經掙扎3年了,劇情堪比八點檔倫理大劇,所有戲碼都輪番上演。不分開的理由只一條,「我倆都見過家長了,如果分手,別人怎麼看我?」
我嘆口氣,今天她這波訴苦,無非是新一輪的吐槽、委屈和發誓。很快的,她和她的男友又會拾起一地雞毛(按:生活瑣事),和好如初。
「換作是你遇上他,會怎麼選?要是朋友知道我們分開,肯定會笑我。」
每一種假設背後,都寫滿了脆弱與無力。一波三折的虐戀,分分合合的怨曲,更像是自編自導自演...
推薦序
推薦序一
沒有事比擺脫群體的期待、活出個人精彩更重要
現任解脫協會理事長、快樂大學品牌負責人/熊仁謙
「大家會不會覺得我太愛強出風頭?」
「他們會不會排擠我?」
「大家會不會針對我?」
作為一個哲學性作者/Yotuber,這些無疑是我最常收到的職場問題。這其實與溝通難題有很大的關係,概言之:我先天性帶有許多顧慮、後天又被教育了一系列的道德觀,以致我們的種種主觀和擔憂越加越深。
面對這樣的擔憂與情緒時,僅僅是叫自己冷靜、或是不要去在意別人的眼光,實無效用:從本能來看,人類大腦中就帶有這種「在意他人眼光」的基因:在上古社會,人類以近兩百人為一個單位的部落時代,一個智人從出生到死亡,其活動範圍、社交範圍、合作範圍可能就是這近兩百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社交敏銳度」至關重要:誰都不想因為不小心把到酋長的女人、或因太愛搶出風頭而被酋長修理,甚至被社群排擠。所以,大腦中這種「在意他人眼光」的基因,在當時不但不是詛咒、反而是祝福!這樣的基因讓人能夠更適應當時的社會、與他人有效率的協作,不會不小心被排擠。
問題在於,人類社會的進展遠快於人類基因的發展:根據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說法,人類的基因序列資訊數以億計,但目前、也是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大概是以每一年改變其中一個資訊的效率進行者;相反的現代社會的各種變遷,一年就足以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結論是:人類基因中的設定停留在古代社會,來不及更新,所以跟不上現代社會。
這基因本是用來保護、不讓我們在社群中成為突兀人、邊緣人,以致被小社群邊緣化,現在反而變成了我們向陌生人展示的阻礙,但這其實極為不合理:試想,在古代社會,你要是在一個人面前犯錯、出糗,可能會影響你一輩子。但在今天,我們每天見過數以千百計的人,在任何一個陌生人前面出糗,都不會對我們產生任何太嚴重、實質的影響。
但,為什麼我們還是這麼在意?這正是在意他人眼光基因的力量使然。
這種基因帶有的「群體效應」,往往限制了人的發展與自由:人類社會的整體進展,就是一個讓群體越有力、但個體越不快樂的發展史。甚至可以說,沒有什麼比擺脫群體的約束和期待、活出個人的自由與精彩更重要的了。
在《別用嘴上的佛系,掩飾你內心的焦慮》一書中,作者用輕鬆、零碎的現實問題,為讀者帶來尋求快樂時的既視感,但同時又連貫的將這些場域和故事串成一個人生觀,不致見樹不見林。
行文至此,我的推薦序已至尾聲,一直想著該怎麼做個結尾;靈光一動,我不需要用「佛系的言語」來刻意掩飾我「想不到結尾的焦慮」,我想,這正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吧!
推薦序二
願我們的不在意,是在付出全部以後的平常心
姐妹淘網站駐站作家/P’s
看到書名《別用嘴上的佛系,掩飾你內心的焦慮》,我不自覺笑了出來,彷彿我活生生被作者看穿了一樣。「佛系」這一詞,形容人許多事情感到淡然,無所謂的態度,如果套用在感情裡,大概是大家最常說的「順其自然」。對,這說的就是我。
有一段時間,我對於生活與未來感到迷惘,我不知道我能做什麼,雖然很多人都說我文字寫得很好,但作為文字工作者,我明白這取代性是很高的,只要有支筆、有臺電腦,人人都可以寫出有自己風格的作品,我並不是最特別、最優秀的那個。
後來,我運氣很好的找到一份可以發揮文字的工作,讓我嚐到了「船到橋頭自然直」的甜頭,開始覺得佛系的生活也沒有什麼不好,像是只要你持續等待,老天爺會給你一條適合的出路。
可我很清楚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很後來我才了解,當時的我找不到生活的標的,也無法正視漫無目的的自己,假裝以逸待勞來掩飾內心的不安,只是碰巧走了運。但我很明白拿人生和運氣做賭注,肯定十賭九輸。於是我用更多的時間去增進專業、培養人脈、拓展能夠發展的其他技能。或許我只是想要證明,機會可以被給予,但成就必須靠自己定義,就像佛系可以是你生活上的方針,但後續要怎麼努力、怎麼讓理想成真,那才是老天爺要給你的考題。
談感情也是,我對自己沒有太大自信,總是將「順其自然」放在嘴上。和許多人一樣,我們可以條列出理想的擇偶條件,卻不曉得自己本身的條件,能否會成為別人的理想型。於是,我們表面坦然來掩飾內心的自卑,甚至有的人像是看破紅塵一樣,不再渴望愛情,然而這不過只是自我逃避,逃避想愛又無能為力,害怕落空後的白費力氣。
我曾經寫過:「你不能只是站在原地守著,就以為這就是付出。」任何感情狀態都是。你抱怨著沒有真命天子,那你又憑什麼只是躲在遠遠暗戀著,對方永遠感受不到你的在意;在戀愛時,你只是照著自己的步伐走,那你們怎麼樣也走不到想要的未來;失戀後,你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自怨自艾,那你只會花更多的時間去康復。
如同書名想表達的,別用嘴上的佛系,掩飾你內心的焦慮。
有一句話我很喜歡:「順其自然,應該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願我們都能在放棄以前為自己努力一次,願我們的不在意是在付出全部以後的平常心,願你我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為人生註解的小小真理。
推薦序一
沒有事比擺脫群體的期待、活出個人精彩更重要
現任解脫協會理事長、快樂大學品牌負責人/熊仁謙
「大家會不會覺得我太愛強出風頭?」
「他們會不會排擠我?」
「大家會不會針對我?」
作為一個哲學性作者/Yotuber,這些無疑是我最常收到的職場問題。這其實與溝通難題有很大的關係,概言之:我先天性帶有許多顧慮、後天又被教育了一系列的道德觀,以致我們的種種主觀和擔憂越加越深。
面對這樣的擔憂與情緒時,僅僅是叫自己冷靜、或是不要去在意別人的眼光,實無效用:從本能來看,人類大腦中就帶有這種「在意他人...
目錄
推薦序一 沒有事比擺脫群體的期待、活出個人精彩更重要/熊仁謙
推薦序二 願我們的不在意,是在付出全部以後的平常心/P's
第一章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這些事與願違
二十歲之後,你就是自己的過來人
內心戲太多,難怪你活得這麼累
你不是社交恐懼,只是愛逃避
你所謂的「控制欲」,其實是自私
懷才不遇,通常是實力不濟也不夠努力
我寧可低級趣味,也不要假裝來的高級
再多假閨密,不如一個真飯友
第二章 你所謂的「佛系」,是對生活的逃避
當個不落俗套、不較勁的普通人
努力的樣子,可別看上去真焦慮
你實踐的自律,或許只是自虐
總怕浪費時間?你可真無趣
「你是否要退出群組?」「是。」
囤積不叫念舊,讓你越活越累
人都需要優越感──不是把人比下去
第三章 無欲無求?也許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抱歉,我不想嫁什麼潛力股
別扯什麼完美主義,其實是受不了打擊
還那麼年輕,不要一味追求CP值
給自己貼的標籤,會成為自打臉的巴掌
室友啊室友,謝謝你們孤立我
別讓「用心」,成為一場折騰自己的戲
你對待「假想敵」的方式
最討厭的那個人,不過是另一個自己
人生太孤單,要找有趣的人一起過
第四章 沒有無用的社交,只有活錯的圈子
聊天沒回消息,他卻更新了社群動態
背後說你壞話的人,該不該撕破臉?
你被拒絕時的樣子,暴露了你的EQ
你怎樣吃飯,就會怎樣談戀愛
認識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歡狗
那些戀家的人,到底在戀什麼
爸媽,我們好好說話吧
第五章 僅有一次的人生,就要酣暢淋漓的活
浮躁只是陣痛,原因只有一個
「跳出舒適區」是個偽命題
你過得不好,跟你的身材無關
捷徑是落後的原因
所謂「選擇障礙」,不過是又懶又貪
顏值,有重要性、無決定性
夠了,我不想過「再等等」的生活
第六章 提升自我:那些書跟電影教會我的事
考驗人性是一種惡行
「熱愛」不一定要用來成就名利
我擁有的都是僥倖,失去的都是人生
性情中人、專情暖男──納蘭性德
汪曾祺: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這部片,花光我攢了三年的少女心
推薦序一 沒有事比擺脫群體的期待、活出個人精彩更重要/熊仁謙
推薦序二 願我們的不在意,是在付出全部以後的平常心/P's
第一章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這些事與願違
二十歲之後,你就是自己的過來人
內心戲太多,難怪你活得這麼累
你不是社交恐懼,只是愛逃避
你所謂的「控制欲」,其實是自私
懷才不遇,通常是實力不濟也不夠努力
我寧可低級趣味,也不要假裝來的高級
再多假閨密,不如一個真飯友
第二章 你所謂的「佛系」,是對生活的逃避
當個不落俗套、不較勁的普通人
努力的樣子,可別看上去真焦慮
你實踐的自律...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