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計篇重在計畫奇襲,作戰篇重在動員速戰,謀攻篇重在全勝謀攻,軍形篇重在先勝優勢,兵勢篇重在奇正運動,虛實篇重在主動虛實,軍爭重在機動會戰,九變篇重在地形利害,行軍篇與地形篇重在先知地形,九地篇重在遠征隔離,火攻篇與用間篇作到「先知」、「先算」、「先勝」。
●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
● 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 ●
● 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 ●
◎了解己彼情勢,全盤判斷策略
明瞭彼我情勢,則一切判斷正確,雖經百戰,亦不致陷於疲乏而危險。「全勝」作戰之指導在伐謀、伐交和伐兵,而伐謀、伐交、伐兵之成功,首須以狀況判斷為基礎。第一是敵情判斷即做「知彼」之工作,第二是做「知己」之工夫。
◎掌握敵我心理,全面取勝
以我之齊整安定,待敵人紛亂時而擊之;以我之靜肅,待敵人譁擾時而擊之,此即把握著敵我心理狀態平衡與否,為取勝之運用。
◎與敵對戰,要快、穩、準
侵掠敵地時,要如燎原之火,一草不留;據守一地時,屹立不動,要似泰山之嚴肅,不為威屈、不為利誘;隱匿我兵力企圖,使敵無從窺知時,要如陰雲蔽天,不見日月星辰一般;攻擊敵人時,則須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勇猛迅捷,使敵無從退避。
【內容簡介】
懂得運籌帷幄之術才是致勝關鍵!
《孫子兵法》為中國古代的謀略兵書,為春秋末年孫武所著,是中國目前現存最早的一部兵書,更是一部光輝內蘊、博大精深的軍事哲學,即使穿越歷史時空的長河,蘊含的智慧影響極其深遠。
本書共計十三篇,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間篇,依循思想結構的分析,再說明全篇大意,然後才作原文解釋和和闡述,另有知名戰例分析佐證。
讀者可深入了解兵法原文的奧義,進而擷取戰例論點的知識,體悟至理名言為導語,活學活用於商戰內部管理、外部競爭的技巧,運用其法於無形之中。
章節試閱
作戰篇-動員原則及速戰
全篇大意
「作戰」即發動戰爭之意義,亦即國家總動員。作戰計畫完成後,繼之即動員的問題,所以孫子以其列為第二篇。其對戰爭之看法,即與拿破崙所見不謀而合,打仗即打物資、打金錢。因軍人是世界上第一等消耗者,軍隊愈多,消費愈大;戰期愈久,損耗亦愈巨,由此可見孫子對戰時經濟問題之特別重視:如經濟問題於戰前不予充分之策畫與準備,則戰爭即無法發動。
戰爭既已爆發,大軍紛紛開赴遙遠前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每天戰費動輒成千成萬,數字之巨,實足駭人,戰爭一久則民用必盡,而國家之經濟亦必引起恐慌,所以孫子說:「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人力缺乏,使人民無法繼續支持戰爭,經濟資源枯竭,民窮財盡,十分力量已耗去七分。人民之厭戰情緒日漸濃厚,軍隊之戰鬥精神日漸消沉,戰力無法增強、軍需無法補充;鄰國乘隙而起,人民亦乘機革命。所以孫子說:「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為避免長期戰爭所造成之經濟危機,故孫子主張「速戰速決」,用一次會戰將敵人殲滅而結束戰爭。然速戰速決常有無法實施者,如遇頑強之敵人,戰爭仍須曠日持久。為挽救長期戰爭所造成之經濟危機,孫子又主張採用深入突破之戰術,實行以戰養戰。他提出「取用於國,因糧於敵」之辦法,盡可能就地徵發;其不足者,再由國內源源供給。能借用敵人一分力量,即可使本國節省二十分力量,實乃經濟之舉。
本篇屬於國家戰略,亦孫子以戰爭性質之理論而為吳國所策定之戰爭政策,乃十三篇之政略綱領,故各篇理論總要以「貴勝與速戰」為思想之鎖鑰。
原文注釋
(一)戰爭第二特性的認識-耗費鉅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闡述】:舉兵十萬,日費千金,乃兩千年前戰爭之一種狀態,然現今之戰爭,其規模之龐大,絕非古代可以比擬。所以拿破崙說:「作戰第一要素是金錢,第二要素是金錢,第三要素仍是金錢。」可見金錢對戰爭之重要。
現代戰爭具備大規模化、科學化、長期化、國際化及冷戰化等五大特徵,所以其性質,一脫武力決鬥之窠臼,而轉為以經濟潛能為決戰制勝之新趨勢。所以戰爭對於經濟之要求,是要將國計民生之建設,納入發展國家資本之經濟體制內,以謀建立適應總體戰之國防經濟;亦即使國民經濟生活植入國家之意識,整個經濟之活動以達到全國經濟力之動員為目的,使全國經濟武裝化。
(二)國家戰略及軍事戰略指導要領
1.貴勝
其用戰也,貴勝。
【闡述】:孫子主張打仗就是要打勝,最好一個會戰即將敵人殲滅;就像他指導「柏舉會戰」,一次將敵主力擊潰,再擊即俱殲。《左傳》上記載:「十一月庚午,二師陳於柏舉」至「庚辰吳入郢」一共只有十一天。可見得勝之速。
2.惡久
①損士氣
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
【闡述】:久戰必衰,希特勒未讀過《孫子兵法》,不知「久則鈍兵挫銳」之理,所以攻莫斯科不下,攻列寧格勒亦不下,攻史達林格勒,更使戰力消耗殆盡。遂為俄軍趁此「力屈」,實行反攻,終至潰敗而亡。
②浪費財物
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闡述】: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至第三年,前線士兵均須穿紙製之鞋,國內採用票券制度給食,即正發育之兒童亦不能給予充分食料。當時,德國小學生均須收集紙盒、空罐、瓶塞、皮屑、玻璃片等物貢獻於政府以變造軍需品,人民則將貴金屬大量奉納於政府以充軍費,甚至有人募集女人頭髮,用為製造火藥之原料。結果,德國之崩潰,仍因物資之不足。
③國疲敵起
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
【闡述】:一個國家久戰無功,師老國弊,當然強盛之鄰國即起覬覦之心,甚至國內野心家亦起革命,歷史上先例甚多,如:西元前四八四年吳國伐齊,會諸侯於黃池,久暴師在外,國內空虛,越王句踐乘機伐吳,圍吳都兩年,城被攻破而吳亡。
④救亡無策
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闡述】:戰爭是人類生活中自然而產生之行為,有義戰者,有不得已而應戰者,有窮兵黷武而好戰者。好戰之人,終有一天成強弩之末,拿破崙百戰常勝,終有滑鐵盧之敗亡;楚霸王氣吞河山,終被困垓下而自刎,所以明智之賢君良將,均慎戰於始,而考慮如何善其後;但歷史上有甚多暴君昏主迷信戰爭、喜悅戰爭,不顧前瞻後,將國家人民孤注一擲,惟一死以善其後。
3.貴速
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闡述】:孫子在此所說之「拙速」,是從戰略上著眼,亦即孫子腦海中早含有閃電戰之思想。凡一戰役,必須發動快、會戰快、結束快,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之攻波蘭,兩個星期即結束戰爭;攻法國三十五天即結束戰爭。如僅在戰術上疾如風、動如脫兔,而戰爭卻經年累月無法結束,則非孫子所講之「拙速」矣。
儘管現今採行機械化兵力,但其速度卻從未超過成吉思汗、十字軍和拿破崙時代之進攻速度,所以戰爭是服從一些不變之原則,並不完全受技術進步之影響,陸軍機械化僅能影響戰術與戰士之行動,但難以影響戰略。
①趨利避害
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闡述】:為爭取時間,早日結束戰爭之思想,中外軍事家均有同樣之認識,即「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所以對於「用兵之害」和「用兵之利」必須慎為研判而考慮之。茲有一典型之戰例可資說明: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為求早日結束對日作戰,乃策畫佔領台灣或呂宋,作為B—二九轟炸機之基地,準備對日本領土實施轟炸。此一計畫自一九四三年初春至一九四四年七月,經過一年半之劇烈辯論,陸、海、空軍將領及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在用兵之利害觀點上,各有不同之意見。先攻佔呂宋之主張,以麥克阿瑟為代表;而主張先佔領台灣者,則以金氏海軍上將為代表。
此辯論說明速戰是要在戰略上詳為策畫,同時說明「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之現身說法。麥克阿瑟將軍係戰場指揮官,亦沙場老將,所以對於戰略目標之選擇有其卓越見解和認識,對戰爭曾貢獻其偉大利益與成就。誠「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②一次動員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
「善用兵之將領,僅一次動員必要兵力,迅速殲滅敵人、迅速結束戰爭,絕不再行動員,以免民勞怨生,且糧秣之運送,僅以兩次為限,絕不送第三次,免致國內空虛。」
【闡述】:孫子強調攻勢作戰,自開始計畫即須著眼速戰速決,軍隊只召集一次,不再做第二次之補充;一個大會戰即結束戰爭,亦即要打「算定」戰,一次即將敵人殲滅而獲得決定性之勝利為至善。如孫子指導伐楚入郢之戰;如晉文公一戰而成大業;如東漢竇憲北伐匈奴,一舉而突破三千里登燕然山,此皆「役不再籍,糧不三載」之先例,又如三國時諸葛武侯六出祁山,問鼎中原,多因軍糈不濟而退兵,終不能匡復漢室。
尤現代戰爭,兵員之多、裝備之複雜、戰場幅員之廣闊,更增加後勤支援之困難;而後勤支援之困難,更影響攻勢作戰之成敗。而孫子在兩千五百年前即重視後勤,特將後勤名為「作戰」,並列於第二篇,可見其思想之高瞻遠矚。
4.因敵-以戰養戰
①因糧於敵之利
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闡述】:取用於國,因糧於敵,乃古代戰爭中一般之策略,亦有為團結民心,以示王者之師而秋毫不犯者。試觀成吉思汗西征時,對於裝備及糧秣補給之措施:
成吉思汗在戰備上,對於武器之製造特別重視。所有武器在該時代中,雖均由手工做成,但關於冶鋼製刀工匠除向本國各地徵用外,尚求諸鄰近各部族。戰時攻克一地,必先自征服之人民內,選取技術嫻熟之鐵匠、工匠等送往國內,命其製造武器,並於本國各地設立武器製造廠及武庫;關於製造廠和武庫內現況、數量、品質,以及保管之是否良好等,均派有專人負責管理,此即為「取用於國」。
蒙古另外有一條法律規定:在本族同胞犯有罪行者,嚴厲懲罰;但凡對異族侵犯或對異族詐騙、搶掠、襲擊及殺害者,不加任何懲罰。所以在其每一次侵略外族,除大施屠殺以威脅他國外,並盡量擄掠資財物品,以提高士氣,而以戰養戰,因此蒙古人愈戰愈強,所以能支撐連續四十五年之侵略戰。
A減少遠輸及徵發之困窘
(A)遠輸困民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
【闡述】:管子說:「粟行三百里,則國無一年之積;粟行四百里,則國無二年之積;粟行五百里,則眾有飢色。所齎之物,耗於道路,農夫耕牛,俱失南畝,則百姓貧矣。」足見遠輸之不利。
(B)徵發擾民
近於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
B避免民窮國困的危機
(A)民窮財盡
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
(B)戰力大損
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胄矢弩,戟楯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闡述】:一因運輸困難,人民負擔沉重;一因戰事一久,則裝備車馬之修繕補充,需要龐大經費。故孫子為挽救戰時經濟不陷於崩潰,而又不影響戰爭之遂行,所以力主「因糧於敵」,以戰養戰,認為係後勤支援之最佳策略。
②鼓勵擄獲
A擄獲品的價值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闡述】:歷史上因糧於敵之故事頗多,如城濮和鄢陵之戰,晉國軍隊食楚國之粟三天。如陳平說漢王奪取敖倉之粟;如李勣說李密奪取黎陽倉,均為務食於敵之先例。但亦有「因糧於敵」而致敗者,如東晉時桓溫第一次北伐秦國,晉軍以秦麥為糧,但秦人將田中麥子盡行割去,堅壁清野,晉軍受飢,因此而影響軍事之失敗,故「因糧於敵」宜有充分之準備與計畫也。
B鼓勵擄獲的要領
(A)秉公分賞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
(B)重賞首功
故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
【闡述】:鼓勵殺敵,要設法刺激士卒憤怒,自然就會奮勇陷陣。如戰國時,燕國圍困齊國即墨,田單用反間計,告訴燕軍,齊人最怕割鼻,燕軍中計,將齊國投降之兵卒鼻子盡行割去,齊人見之皆大怒。田單又遣反間至燕軍中宣傳,齊人最怕掘其祖墳,戮辱其先人,則必戰慄而投降;燕軍果掘墳焚屍,即墨人在城上見之均泣,而欲與燕軍拚命死戰。田單用此以怒師,遂戰敗燕軍,收復七十餘城。
如欲鼓勵士氣,只須給予士兵重賞及奪得財貨之希望,自然士氣大振,兵卒可由怯懦變為勇敢。
③用俘
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闡述】:利用俘虜,已成為作戰勤務上之重要課題,早有專著研究,在此不擬贅述;茲僅介紹兩則史例以供參考:
一、漢光武帝在蒲陽(今河北定縣北)大破銅馬賊,降眾數十萬,分配於各部隊,但人心不安,乃令降將仍歸各部隊統兵,自己輕騎前往慰勞;諸賊將互相告曰:「蕭王投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效死乎?」所以當時關西稱光武為銅馬帝。可見其用俘之多,因此漢軍戰力更強盛。
二、蒙古西征時,常用第一攻略地之人力,協助第二地帶之攻略;如攻宋時,亦常使用漢人編成之軍隊。有時將征服地區之人民盡量屠殺,或驅之為前鋒,或服務軍中,使其不致因人數眾多,企圖叛亂其後方。同時搜羅敵國之工匠、技術家、科學家以供利用,因此始終保證其武器裝備較敵為優勢,雖經長期戰爭,其軍力消耗甚微,反而愈戰愈強。
(三)結論-貴勝不貴久
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闡述】:戰爭無論是強大國家向外發展而用之攻勢作戰,或弱小國家為掙扎生存所發動之抗戰,均應盡速求得勝利之結局為上策。孫子認為如已戰勝,亦已獲得進攻之目標,而不迅速結束戰爭,使龐大之軍隊逗留戰場,既浪費人力、財力、物力,且非常危險。
作戰篇-動員原則及速戰
全篇大意
「作戰」即發動戰爭之意義,亦即國家總動員。作戰計畫完成後,繼之即動員的問題,所以孫子以其列為第二篇。其對戰爭之看法,即與拿破崙所見不謀而合,打仗即打物資、打金錢。因軍人是世界上第一等消耗者,軍隊愈多,消費愈大;戰期愈久,損耗亦愈巨,由此可見孫子對戰時經濟問題之特別重視:如經濟問題於戰前不予充分之策畫與準備,則戰爭即無法發動。
戰爭既已爆發,大軍紛紛開赴遙遠前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每天戰費動輒成千成萬,數字之巨,實足駭人,戰爭一久則民用必盡,而國家之經濟亦必引起...
目錄
序
第一章 始計篇-計畫原則及奇襲
原 文
原文思想結構分析綱目
全篇大意
原文注釋
(一)戰爭(作戰)計畫作業程序
1. 戰爭本質之認識-死生存亡之決鬥
2. 戰爭(作戰)判斷
3. 計畫作為指導要領
(二)計畫成效
1. 計畫周詳-未戰已勝
2. 計畫簡略-未戰已敗
3. 無計畫-一定敗
(三)結論-計畫是勝敗的鎖鑰
第二章 作戰篇-動員原則及速戰
原 文
原文思想結構分析綱目
全篇大意
原文注釋
(一)戰爭第二特性的認識-耗費鉅
(二)國家戰略及軍事戰略指導要領
1. 貴勝
2. 惡久
3. 貴速
4. 因敵-以戰養戰
(三) 結論-貴勝不貴久
第三章 謀攻篇-全勝原則及謀攻
原文
原文思想結構分析綱目
全篇大意
原文注釋
(一)大戰略指導方針-不戰而屈人之兵
1. 國家戰略指導要領
2. 軍事戰略指導要領
3. 結論-「全軍」則兵銳利全
(二)野戰戰略指導要領
1. 優勢兵力作戰要領
2. 對等或較劣兵力之作戰要領
3. 絕對劣勢兵力之作戰要領
(三)全勝作戰指導成功攸關之要領
1. 領導賢明-軍政關係清楚
2. 指揮統御卓越-知勝五要素
(四)總結
第四章 軍形篇-先勝原則及態勢優越
原 文
原文思想結構分析綱目
全篇大意
原文注釋
(一)先勝戰略指導方針
1. 先為不可勝 2. 待敵之可勝
(二)先勝戰略指導要領
1. 求己 2. 求彼
3. 創造敵不可勝之態勢
4. 不可為敵造成可勝之機會
(三)先勝之攻守特質
1. 攻守功能 2. 攻守態勢 3. 攻守部署
(四)對「勝」的觀念應有之認識
1. 愚勝 2. 智勝 3. 先勝
(五)先勝態勢部署要訣
1. 道勝 2. 算勝 3. 量勝 4. 形勝
第五章 兵勢篇-奇正原則及運動
原 文
原文思想結構分析綱目
全篇大意
原文注釋
(一)兵勢運用之基本組織
1. 指揮之組織
2. 戰略戰術之組織
(二)兵勢運用要領
1. 戰略戰術方面
2. 奇正部署正反配合運用之要領
(三)兵勢運用原理
1. 勢強則兵強
2. 擇人任勢
3. 兵勢的物理特性
4. 結論-兵勢要凶猛迅捷
第六章 虛實篇-主動原則及虛實
原 文
原文思想結構分析綱目
全篇大意
原文注釋
(一)主動作戰指導方針
(二)主動作戰指導要領
1. 致人
2. 不至於人
3. 避免決戰
4. 秘匿部署
5. 祕匿目標
6. 祕匿機動行動
7. 結論-使敵聚無鬥
(三)虛實探測及其運用要則
1. 虛實探測
2. 虛實運用要則
(四)總結
第七章
軍爭篇-(機動原則及會戰)
原 文
原文思想結構分析綱目
全篇大意
原文注釋
(一)機動要領
1. 以迂為直-迂迴(間接路線)
2. 以患為利-冒險犯雞
3. 後人發,先人至-牽制及迅速
(二)會戰計畫應考慮要領
1. 慎重考慮會戰決策之得失
2. 作戰運用速度之考慮
3. 補給須能配合作戰行動
4. 考慮外交戰略的部署
5. 機動空間的地形,須深加研究和搜索
(三)會戰實施指導要領
1. 指導方針
2. 指導要領
3. 指揮要領
4. 破敵四訣-奪氣奪心
5. 防敗八戒
(四)結論
第八章
九變篇-利害原則及地形判斷
原 文
原文思想結構分析綱目
全篇大意
原文注釋
(一)適應狀況所採取之戰略戰術行為利害之辯證
1. 辯證地形之利害
2. 辯證狀況之利害
3. 結論-能辯證利害,則能用兵
(二)利害辯證要訣
1. 雜於利害
2. 害中尋利
3. 利中尋害
(三)對敵國利害辯證之運用
1. 外交上
2. 軍事上
(四)將領五危特性利害之辯證
1. 必死可殺
2. 必生可擄
3. 忿速可侮
4. 廉潔可辱
5. 愛民可煩
(五)結論
第九章
行軍篇-先知原則(一)及特種地形
原 文
原文思想結構分析綱目
全篇大意
原文注釋
(一)特種地形作戰須知
1. 山地戰
2. 河川戰
3. 湖沼戰
4. 平原戰
5. 總結
(二)陣中勤務須知
1. 駐地
2. 宿營
3. 行軍
(三)敵情判斷須知
1. 判敵戰法
2. 判草木
3. 刺鳥獸
4. 判塵埃
5. 判敵辭約
6. 判敵布陣
7. 判敵卒體力強弱
8. 判敵虛實及士氣
9. 判敵補給
10. 判敵統御
11. 刺敵企圖
(四)統御指揮須知
1. 用兵-併力料敵
2. 帶兵-服心
3. 練兵-令文齊武
4. 令兵-與眾相得
第十章
地形篇-先知原則(二)及戰術地形
原 文
原文思想結構分析綱目
全篇大意
原文注釋
(一)知地性-戰術地形之特性及其作戰要領
1. 戰術地形之種類
2. 各種戰術地形之特性及其作戰要領
3. 結論
(二)知敗兵
1. 敗兵區分
2. 各種敗兵之意義
3. 結論
(三)知責任
1. 必知判斷地形之責任
2. 必負戰與不戰之全責
3. 必知保國衛民之責任
4. 必知愛惜部下之責任
5. 必知統御嚴明之責任
(四)總結
1. 半知半勝
2. 全知全勝
第十一章
九地篇-隔離原則及戰略地形-遠征作戰
原 文
原文思想結構分析綱目
全篇大意
原文注釋
(一)戰略地形一般原則
1. 戰略地形種類及其特性
2. 戰略地形之戰術指導要領
(二)遠征作戰一般指導要領
1. 戰略運用之要領
2. 統御指揮運用之要領
3. 將帥處己、處敵、處戰修養之要領
4. 遠征作戰戰略地形運用之要領
(三)遠征作戰實施指導要領
1. 國家戰略與軍事戰略運用之要領
2. 統御運用之要領
3. 作戰實施指導要領
第十二章
火攻篇-火攻作戰
原 文
原文思想結構分析綱目
全篇大意
原文注釋
(一)火攻基本要素
1. 火攻種類
2. 火攻條件
3. 天時適宜
(二)作戰要領
1. 裡外響應
2. 防敵有備
3. 攻勢配合
4. 無待內應
5. 無攻下風
6. 審度風勢
7. 防火攻
8. 結論-水火佐攻之比較
(三)戰爭觀之總結
1. 慎戰善戰
2. 非利不動,非危不戰'
3. 安國全軍
第十三章
用間篇-情報戰
原 文
原文思想結構分析綱目
全篇大意
原文注釋
(一)先知敵情之重要
1. 興師動眾,不可輕忽
2. 不知敵情,非勝之主
3. 先知先勝
4. 先知在必明敵情
(二)五間及其意義
1. 五間之種類
2. 五間意義
(三)間諜運用之要領
1. 態度
2. 特質
3. 滅跡
4. 情報蒐集之重點
(四)反間對五間之關係
1. 反間之運用
2. 鄉間內間之運用
3. 死間之運用
4. 生間之運用
5. 反間最重要
(五)結論
附 錄
序
第一章 始計篇-計畫原則及奇襲
原 文
原文思想結構分析綱目
全篇大意
原文注釋
(一)戰爭(作戰)計畫作業程序
1. 戰爭本質之認識-死生存亡之決鬥
2. 戰爭(作戰)判斷
3. 計畫作為指導要領
(二)計畫成效
1. 計畫周詳-未戰已勝
2. 計畫簡略-未戰已敗
3. 無計畫-一定敗
(三)結論-計畫是勝敗的鎖鑰
第二章 作戰篇-動員原則及速戰
原 文
原文思想結構分析綱目
全篇大意
原文注釋
(一)戰爭第二特性的認識-耗費鉅
(二)國家戰略及軍事戰略指導要領
1. 貴勝
2. 惡久
3. 貴速
4. 因敵-以戰養戰...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