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困難挑戰,凡是人,必有掙扎。
在各種不同的考驗中反覆練習,精進突破困頓的技術,
是改造自我、蛻變成領導者的必經之路。
你,也做得到。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五顆星評價
★哈佛大學商學院管理系知名教授比爾‧喬治 ( Prof. Bill George) 專文推薦
★商業長銷經典《一分鐘經理人》肯‧布蘭查 ( Ken Blanchard ) 推薦
★美國 500 大企業創辦人、執行長齊聲說讚,包括 Target、 Imation、 Toro、 HealthPartners 等
‧人事令發布,升官的不是你,要掛冠求去還是委屈自己與新主管共事?
‧臨危受命接下一個專案,如何帶領從未共事過的團隊成員成功達陣?
‧一項你深具信心的創新合作案,客戶和公司內部之間意見分歧,該扮演何種角色?如何做?
職場裡,困難複雜的情況出現,帶來挑戰和困境,掙扎勢必發生,
如何面對掙扎,正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穿越、蛻變、邁向成功的關鍵,
一旦熟習這個過程,也將解開每個人與生俱來的領導力密碼。
正如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他不是完美的人,也不是完美的領導人,
和我們所有人一樣,他是個內心不時在困頓、掙扎的領導人,
他的一生和他的領導風格,可以說是從一個人到一個領導者的蛻變過程,
這種蛻變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選擇這麼做,以及在各種不同的考驗中反覆不斷地練習,熟習掙扎的藝術。
本書是作者長期追蹤研究超過 150 位全球頂尖領導者所淬煉出集體智慧結晶,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包括商業、軍事、醫療、藝術等,面對的處境涵蓋各式各樣挑戰性的情況,接受訪談時暢談困頓掙扎時的心路歷程,並回望人生如果重來將會有如何不同的處理方式。他們不否認掙扎,或覺得因此受到貶損,而是學習接受它,把它當作有待熟習的一種技藝,甚至發展出技巧、能力和熟練度,協助他們因應挑戰與逆境,能在逆境中愈挫愈勇。作者據此整理出職場面對「掙扎」的 SOP。
◎認識掙扎的真義
領導的本質是掙扎。我們先是人,才可能成為領導人,為了讓我們所認為重要的價值得以在工作中展現、發生,必須透過掙扎的過程,真誠面對自己的人性、弱點及長處,學習穩住自己,激發潛力,並獲得成長。掙扎無需忌諱,是自我改造的必經之路。
◎穿越掙扎的三部曲
1.站穩腳步,重拾平衡
‧掙扎的起源:改變襲來,緊張,因而失去平衡
‧盡速將精力轉化為調適的能量,啟動反省式頭腦
‧畫出自己的緊張地圖
‧找到自己的定心錨
2.探索新路徑
‧穿越緊張地圖
‧照亮五大盲點:經驗、個性、價值觀、策略、衝突
‧穿越衝突,發現不同的觀點,從「我」變成「我們」
‧在掙扎中發現目的與意義
3.深化調適能量
‧眺望未來、培養提前為未來準備的能力
‧調適的能量與能力要定期補充更新
◎本書特色:
1.每個領導者背後都有一個孤獨掙扎的身影,揭露成為領袖人物內在應該具備的質素
2.根據全球 151 位頂尖領導人面對困頓的心路歷程,淬煉出面對掙扎的 SOP
3.提供面對掙扎時可採行的各種劇本,因應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
4.每個 SOP 附有詳細案例解析,及練習
5.不只是面對掙扎的職場教練手冊,也是人生的指南
作者簡介:
史蒂芬.施奈德(Steven Snyder)
雙子城公司施奈德領導統御集團(Snyder Leadership Group)的創辦人,這家企業諮詢公司致力於培養受到啟發的領導人。施奈德在《孤獨與掙扎才是天堂路》一書中所介紹的突破性觀念,是根據多年的研究發展而成,這些研究包括大量地訪談主要企業的高階主管,以及他與比爾.蓋茲密切共事的個人經驗。
施奈德在一九八三年加入微軟,當時這家公司還只是初具雛形。他在那裡的工作表現獲得蓋茲讚賞,在微軟成長的關鍵階段穩固了與IBM的關係,並協助形塑個人電腦工業史。擢升為微軟第一位商業部門總經理後,施奈德領導該公司的開發工具業務,他的團隊三度贏得《PC Magazine》傑出技術獎的殊榮。
在微軟任內發揮影響力之後,施奈德在明尼蘇達大學取得心理學碩士與博士學位。他運用他跨越多重領域的背景知識,在全球人力資源諮詢公司人事決策國際(Personnel Decisions International)推動人力資源發展軟體創新。
當網際網路(Internet)的進步引起施奈德注意時,他與明尼蘇達大學的電腦科學家攜手合作,率先開發出一項突破性的技術,稱為協同過濾(collaborative filtering)。身為Net Perceptions公司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他成功地把這項發明商業化,使即時個人化建議成真,而這種功能已成為線上體驗的核心要素。這個突破性的成就為施奈德贏得歷來首座世界商業科技獎(World Technology Award for Commerce),因為「對促進造福商業與社會的新興科技有貢獻」。
除了在施奈德領導統御集團的職務外,施奈德也身兼明尼蘇達大學整合式領導力中心(Center for Integrative Leadership)駐校講座,目前也是聖湯瑪斯大學歐普斯商學院(Opus College of Business)的執行研究員。施奈德也在明尼蘇達大學的卡森管理學院(Carlso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了七年的商業道德課程。
施奈德是ABC-TV〈夜線〉(Nightline)節目的常客,也是經常受邀到北美洲、歐洲和亞洲等地的重量級演講者。他獲選擔任在印度哲雪鋪舉行的第十七屆JRD塔塔商業道德演講的主講人。
除了心理學學歷之外,施奈德也在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取得數學學士學位,另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取得企管碩士學位,並獲得貝克學者(Baker Scholar)的殊榮。他目前與家人定居在明尼亞波利斯地區,在當地依然積極投入慈善事業與社群服務。
Twitter:@Steven_J_Snyder
LinkedIn:www.linkedin.com/in/stevensnyder
Facebook:www.facebook.com/artofstruggle
Website:www.snyderleadership.com
譯者簡介:
湯淑君
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譯有《為什麼上街頭?新公民運動的歷史、危機和進程》(合譯)、《同學,上課了!》、《甩掉壞情緒》、《哪裡出了錯?》、《深海潛航》、《比爾蓋茲開講》、《即時行銷革命》、《極限超速-微軟爭霸網際網路》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
說不出口的內心掙扎,成就一個「人」成為「領導者」
比爾.喬治(哈佛大學商學院管理系教授)
奮力掙扎會讓你成為更好的領導者嗎?克服嚴峻的挑戰,是成為傑出領導者的必要條件嗎?
是的,史蒂芬.施奈德在這本精采的書中這麼強調。他寫道:「掙扎和領導力顯然密切相關,偉大的領導者會把挫敗當作振聾發聵的警鐘。」
這是許多有領導潛能的人不願意接受的看法。在今日世界,人們往往渴求完美的領導者。一旦他們的舉止暴露弱點和缺點,人們就會揚長而去,繼續尋找不可能找得到的完人。媒體專家口沫橫飛譴責各領域的領導人物,批評信手拈來。就像貝克特(Samuel Beckett)劇作《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中的那兩個流浪漢,巴望著救星現身帶領他們脫離苦海,人們也在痴痴尋找完美的領導者。許多人沒有勇氣大步邁前,自己當個領導者,終其一生隨波逐流,未能充分發揮自己具有的領導潛能。
在這本書中,施奈德採取截然不同的行動方針。他跟我一樣,都相信挫敗是良師。要從挫敗中學習,你就必須準備好面對痛苦的現實,而那正是賈伯斯(Steve Jobs)被自己創辦的公司開除後所做的事。若不是被迫面對自己的缺點,他絕不可能捲土重來再創成功,領導蘋果公司成為史上市值最高的企業。對歐普拉.溫芙蕾(Oprah Winfrey)來說也一樣,她面對小時候遭到性虐待的痛苦,她的勇氣給予人們力量,成為同時代最成功的媒體人物。
在一間坐滿一百二十五位重量級大企業執行長的會議室裡,我曾詢問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董事長兼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什麼經驗對他的影響最重大。他不提自己在摩根大通立下的豐功偉業,而是說:「我被結識二十二年的良師益友給開除了。」戴蒙從那個經驗學到教訓,東山再起,成為世界頂尖的金融服務業執行長。當被迫面對銀行虧損六十億美元時,他扛起責任。他上電視訪談節目Meet the Press時說:「我們犯了一個糟糕、離譜的錯誤,我們很蠢,沒有藉口可辯解。」
施奈德在書中所談論的,是培養致力於社會建設、造福人群,健全且有能力的領導者所必備的基本質素。唯有坦承自己的缺點和弱點,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的領導者,賦予他人力量去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二○○四年我到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HBS)任職後,發起了一項研究計畫,想要確定真正的領導者具備哪些人格特質,以及他們如何培養領導能力。我的哈佛同僚鼓勵我找出成功領導者的特色、人格特質和個人風格。然而,研究夥伴告訴我令人氣餒的消息:已經有一千四百項研究試圖確定這些關鍵人格特質,卻都以失敗收場,因為沒有辦法建立統計上的效度和信度。儘管如此,我們繼續進行計畫。兩名能幹的研究員和我一共訪談了一百二十五位領導人物,年齡從二十三歲到九十三歲,完成了三千頁的訪談逐字稿。令人失望的是,我們在確定領導者關鍵人格特質方面一無所獲。許多領導者都說:「讓我談談對我重要的事情就好。」
和研究團隊一起檢視這些訪談逐字稿時,我心生反感,覺得這些訪談簡直是一團醬糊。但是,當我們重讀這些領導者坦誠自述的個人經歷後,結論頓時躍然紙上。正是他們的人生經歷,成就了他們的領導能力。艱困的年代和嚴格的考驗,點燃了他們的熱情,激勵他們成為領導者,扭轉局面。他們幾乎都經歷過挫敗或重大的困境,有些人失敗是因為他們放棄了自己的根,未能堅持做真正的自己,我們稱這為「自我迷失期」。其他人面對的挑戰雖然不是自己有意造成的,但仍舊改變了他們的人生。那些進一步締造更大成功的領導者,則更忠於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真我——他們的真北(True North)。
我們把這些結果發表在我二○○七年出版的《真北》(True North)一書,在企業與非營利事業領導者之間引起廣大的回響,從年輕經理人、中階經理人到資深主管莫不如此。尤其令我訝異的是,書中想法觸動了一些位高權重執行長的心弦,因為與當時所盛行的觀念差異甚大。
施奈德的書將這些相同的主題帶往更深層、更豐富的層次,也把極限往外推得比我更遠。他主張掙扎是一種「有待熟習的藝術」,是領導能力的一個內在層面,也是領導者實現自我潛力的一個機會。這跟許多強勢領導者營造的男子氣概形象完全相反,他們否認自己的弱點和脆弱,反而失去了自省和進一步了解自我的機會。難怪許多高階領導者覺得自己像個騙子。一位史丹福大學教授發現,頂尖領導者的頭號恐懼是「被人發現」。因此,不令人意外的是,許多領導者遭遇失敗,最常見的原因是不能面對現實,否認失敗其實是咎由自取。
施奈德把這些基本的人性真相記錄下來,然後轉化成一套規劃周全的策略和練習,協助領導者「扎根現實」(become grounded)——我不敢在《真北》裡用這個詞,因為聽起來很柔弱。當然,有人性、能面對自我的領導者,對自己的優缺點也能誠實以對,這是一件異常艱苦的事。
對我來說,我也是在多年以後,才敢公開承認自己的缺點、弱點和脆弱。之前,我在工作時對同事隱藏「真我」,擺出一副超有自信、積極進取的樣子,全神貫注,非達到目標不可。我後來才領悟到,當我與人分享我的弱點——沒耐心、不圓融、盛氣凌人——以及我生命中遭遇過的挫敗和難關時,身邊的人也開始敞開心胸,開誠布公,更能認同我的領導作風。我接受自己不可能握有所有問題的答案,也更常坦承:「我不知道。」願意流露自己脆弱的一面後,我更能察覺領導能力遭到否定時的恐懼,這種恐懼回溯到高中和大學時代,當時我一連七次選舉落敗,因為別人都不願意與我共事。
有許多年我試著否認自己的弱點,責怪我的父親,好像這些弱點是他遺傳給我似的。這當然行不通。當我終於承認這是我自己而不是他的弱點,而且我就是這樣子的時候,包袱立刻從我身上解除。從那時候起,我才能夠安然做自己。那些缺點仍然是我的一部分,但遠不如以前那麼明顯,也不再像以往那樣控制著我。因此,我跟同事、家人和朋友的關係已有穩定的改善。
發現別人因此更願意信任我,我體認到「脆弱就是力量」,這是約翰.霍普.布萊恩(John Hope Bryant)在Love Leadership: The New Way to Lead in a Fear-Based World一書中愛說的格言。弔詭的是,承認自己的脆弱,你反而能保有力量,因為別人就無法趁你試圖掩飾缺點和恐懼時占你便宜。承認別人的脆弱,你也讓對方變得更為真誠,更有力量。
我對高階主管傳授這些觀念時,最常得到的回應是一臉困惑的表情,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故作剛強、不願暴露自己的脆弱,唯恐別人可能加以利用。當然,真相恰好相反。拒絕承認自己也要為問題負一部分的責任,讓許多領導者一錯再錯,而不是從錯誤中學習。他們可能換一份工作,卻不曾面對自己,以為只要重新開始,他們的難題就會煙消雲散。
誠如正念大師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所寫的:「你身在哪裡,心就在哪裡。」換句話說,我們盡管遊走各地,但我們的缺點會如影隨形,跟著我們,直到我們對自己和他人承認缺點為止。一旦承認了,我們的缺點就逐漸減少,優點就愈來愈強。這也是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創始的正向心理學運動所傳達的訊息,但卻經常被錯誤解讀為隱瞞昔日的困境,而不是從中學習成長。
在本書中,施奈德針對這些問題提供明確的策略。每個策略都搭配一系列的技巧和練習,讓我們能夠坦誠且踏實地,從經驗中探索成長的新途徑。在本書中,他告訴我們如何培養調適能量,我們需要儲備這種能量,來因應身為領導者會面對的許多挑戰。透過這種嚴謹的過程,我們得以培養專注力和自律來解決問題,最終才能擁抱我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曾與和許多領導者共事過,他們都熱切踏上施奈德指引的旅程,我的建議是不要指望立竿見影。發自真誠自我覺察,留意你的感覺、情緒和反應,可能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卸下層層的表層,顯露內在獨特的自我。通常也需要花上那麼長的時間,才能學會如何掌握內在的力量,把潛力發揮到極致。
獨自走完這趟旅程,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任務,也可能備感艱辛。我們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結伴同行,在各自的旅途中相互幫忙。如同知名印度哲學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所寫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如一面鏡子,可以照見我們真實的自我。」你和多少人締結了坦誠相待而且歷久彌堅的關係?其中又有多少人願意幫你拿鏡子?
我們需要一個支持團隊,協助我們度過人生中最艱困的時刻。我的支持團隊由我妻子潘妮帶頭,她是我四十三年來忠實的伴侶,協助工程師出身的我學習心理學、人性,以及最重要的——我自己。我們的兒子傑夫和強、我的好友、我在哈佛商學院的同事,他們的智慧也讓我受益良多。
除了潘妮以外,我的兩個「真北團體」(True North Groups)給予我最堅定不移的助力。我所屬的兄弟會,過去三十九年來每週都碰面,我們的夫妻團契,三十年來每月聚會,還一起環遊世界。我們彼此分享私人和工作上的挑戰,一路上相互扶持,攜手共度歡樂時光,更一起走過艱困的歲月。你有沒有一個「真北團體」,和你一起進行這趟精采的人生旅程呢?
本書讓我們有機會從施奈德出眾的智慧,以及他訪談對象的經驗中學習。這也是一本生活指南,每當新狀況出現,你可以回頭再讀一讀。你也可以和你的支持團隊一起踏上旅程,如此一來,你們就有機會分享彼此的掙扎故事,培養真誠和自我超越的能力,那是有智慧的領導者都具備的特質。
經歷這個過程會讓你更有活力、精力充沛,並且愈挫愈勇,是你以前所無法想像的。你會成為更稱職、更真誠的領導者,人際關係會更好、人脈網絡會更廣,你會更有能力,更有成就。
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名人推薦:推薦序
說不出口的內心掙扎,成就一個「人」成為「領導者」
比爾.喬治(哈佛大學商學院管理系教授)
奮力掙扎會讓你成為更好的領導者嗎?克服嚴峻的挑戰,是成為傑出領導者的必要條件嗎?
是的,史蒂芬.施奈德在這本精采的書中這麼強調。他寫道:「掙扎和領導力顯然密切相關,偉大的領導者會把挫敗當作振聾發聵的警鐘。」
這是許多有領導潛能的人不願意接受的看法。在今日世界,人們往往渴求完美的領導者。一旦他們的舉止暴露弱點和缺點,人們就會揚長而去,繼續尋找不可能找得到的完人。媒體專家口沫橫飛譴責各領...
章節試閱
掙扎是一種藝術
第一次親眼目睹賈伯斯演講時,我為之著迷。那是一九八三年一月,賈伯斯正要發表麗莎(Lisa),也就是蘋果第一台具有圖形使用者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的個人電腦。這場發表會在歷史悠久的新英格蘭生活館舉行,主辦單位是波士頓電腦學會,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電腦使用者團體。和觀眾席上的許多人一樣,賈伯斯的個人魅力、熱情和願景讓我驚艷,他讓我們覺得自己正站在電腦新時代的浪頭上,帶頭進攻的就是麗莎。
當時我沒看出來,在這場虛張聲勢的背後,是一個內在衝突劇烈的人物,他在許多方面都陷入掙扎。賈伯斯因為他破壞性、扯後腿的行為,已被逐出麗莎團隊。即使他公開歌頌麗莎的優點,卻在蘋果內部盡其所能阻撓它的發展,轉而力拱麥金塔電腦。更加諷刺的是,麗莎是以他女兒的名字命名,他拋棄了這個女兒,正如同他自己還是嬰兒時也被親生父母拋棄一般。一九八五年五月時,賈伯斯充滿攻擊性、不尊重人、毫不留情的管理作風,導致他輸掉和執行長約翰.史考利的權力鬥爭;史考利是賈伯斯親自挑選並挖角的,曾經以朋友相稱。在理想幻滅、心情沮喪之下,他離開自己當初協助創立的公司。
二十年後,二○○五年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現身發表演說的賈伯斯,已經脫胎換骨。他坦然面對內心的掙扎,包括個人的和事業上的,他也經歷過許多挑戰,正逐漸成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物之一。雖然他在二○一一年英年早逝,他的一生是個人成長、領導力養成,以及人類潛能的典範。賈伯斯不僅挑戰一般所認為的界線,他還徹底改變我們對領導力和創新的想法。他把自己的貢獻發揮到極致,讓我們不禁想問接下來還可能有什麼,他勇於轉換視角,不斷改變思考的方式,也帶給我們許多啟發。在這段掙扎的歷程,賈伯斯重新定義了人生的目的,在達到目的的同時也展現了他的領導才華。
賈伯斯不是完美的人,也不是完美的領導者。和我們所有人一樣,他是個內心不時在掙扎的領導者,他的一生和領導風格歷經蛻變,我們每個人也都有可能經歷這種蛻變,我們需要的只是去選擇它。
失敗是一記警鐘,帶來反省和革新
領導通常是一場掙扎。然而,開誠布公談論自己的掙扎,是一種社會禁忌,領導者會被認為不勝任和不夠格。社會的認知也強化這種迷思——領導者應該完美無缺,掙扎是軟弱的象徵,羞恥的根源。但這種看法實在說不過去,尤其是面臨重大的挑戰時,只是這種多年來養成的文化制約已經根深柢固,使得領導者失去信心、懷疑自己能力時,總以為是自己有問題。
厲害的領導者會知道避開這種不切實際的期待,關鍵是他們能接受今日之我,繼續努力不懈,讓明日之我變得更好。他們漸漸明白,掙扎是領導的一部分,而且掙扎本身往往會讓他們有機會獲得更大的成長。他們不會否認掙扎,也不覺得有掙扎很丟臉,而是學習接受它,甚至當作是一種技藝,日起有功。因此,他們發展出技巧、能力和熟練度,以因應挑戰與逆境,在逆境中愈挫愈勇。
在熟習領導掙扎藝術的過程中,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有些領導者,特別是剛剛起步的人,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產生反效果,沒有自我管理機制,不懂得踩剎車;有些人渾然不知,只會貿然往前衝,直到撞牆碰壁為止。他們絲毫沒有察覺,是自己的選擇和盲點讓自己陷入了困境,反而一味把困境怪罪別人。
有些人一再重蹈覆轍,從一個工作跳槽到另一個,行事作風依循相同的模式,同一套劇本反覆一演再演,老是製造出預料之中、令人不滿意的結果。他們欠缺自知之明,沒能發現他們所抱怨的結果,其實來自自己懵懂無知的行為。
傑出的領導者把失敗當作一記警鐘。他們不責怪別人,而是向良師益友請益,把注意力轉向內在的反思和自省。他們逐漸明白,自己的行為和習慣導致麻煩的結果,因此下定決心革除舊習,重新開始。當下一次碰到同樣的情況時,他們就會嘗試不同的作法,選擇新的劇本,擺脫過時的思考和徒勞的行為,明白自己必須和別人一起合作,才能達成更重大的目標或任務。
已經有這層領悟的人,各自朝領導的旅程前進,開始採取跟職涯早期截然不同的觀點,來看待自己和領導者的角色。他們到達新的境界,把領導統御視為豐富、深刻的人生經驗。他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不僅是因為功成名就,也來自這趟旅程的內在價值。
我的目標是和此時此刻的你相會,引導你把領導力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假如你發現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任一階段,感到不堪負荷或心生畏懼,我建議你繼續勇往直前。我真心相信你會帶著新建立的自信心,滿懷期待和熱忱,迎向等在前方的挑戰。不論你缺乏自信或充滿自信,你將學會辨認前方路上可能出現的陷阱,以及如何避開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深陷於某種領導力的挑戰,覺得自己控制不了情況,又無力掙脫,本書提供的觀念和練習能助你重新燃起主導力量,藉由腦力激盪想出有創意的全新解決辦法。即使做為一個領導者,你自認已經成就卓著、事蹟輝煌,這些書頁裡的見解,能擴大你的領導視野,讓你更有能力引導別人走過他們的掙扎之路。
我相信你終究會發現本書的價值,本書是傑出領導者集體智慧的結晶。你現在的掙扎他們都經歷過,他們找到了對自己最好的途徑,我確信你也會找到適合你的出路。
要充分發揮身為領導者的潛能,你必須對領導力有不同的看法,接受掙扎是正面的學習經驗,是領導者養成過程中的必要步驟。你必須透過全然不同的鏡頭來看待領導統御。
從掙扎鏡頭看領導力
幾年前,我聽昔日同窗喬.巴德洛克(Joe Badaracco)談到他當時在哈佛商學院教授的一門課程。他和學生以文學作品研究領導力,課程捨棄傳統的個案研究,而是檢視文學作品中虛構人物的一生,例如米勒(Arthur Miller)的《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波特(Robert Bolt)的《良相佐國》(A Man for All Seasons)、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神祕室友》(The Secret Sharer),以及阿奇貝(Chinua Achebe)的《分崩離析》(Things Fall Apart)。巴德洛克的想法是,小說為領導研究開啟了一扇新門窗,深化我們理解領導力其實是人類歷史的主題,很少有研究注意到這一點。
這些虛構的人物有缺點,又有英雄氣概,巴德洛克探究他們赤裸表現出的人性,引導學生得到一個不得不令人信服的見解:
領導是一場掙扎,有缺點的人為了讓重要的人類價值在現實世界中實現、發揮作用,而奮鬥不懈。
這個概念可能把某些人推出他們的舒適圈。這個世界崇尚樂觀,承認自己在掙扎,會讓很多領導者覺得很尷尬,他們因為覺得太難為情,不願揭露自己的缺點,或承認自己有缺點,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正是因為這種不情願,所以巴德洛克的鏡頭——姑且稱之為掙扎鏡頭(Struggle Lens)——至關重要,它讓我們從內心世界來理解人類的處境,這正是釋放領導潛能、喚醒心靈去察覺更多選擇和可能性的關鍵。讓我們來逐項檢視這個掙扎鏡頭的要點。
▓領導──掙扎鏡頭的起點是關於領導的幾個不同看法。相較於其他領導模式暗自在領導者與追隨者之間畫出分界線,這種鏡頭崇尚平等:每一個投入掙扎、奮力使重要的人類價值實現、發揮作用的人,都在實踐領導力。同理,相較於其他領導模式只聚焦在外在的行為,掙扎鏡頭擴展這種視野,把領導者內心的體驗也納入其中。
▓是一場掙扎──的確,領導是一場掙扎,至少有些時候是如此。重要的是,必須迎頭面對這場掙扎,而不是躲避或感到羞恥,掙扎是通往學習和成長之門。
▓有缺點的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有些人可能辯稱,人們應當致力培養長處,不要在意自己的弱點。但是,輕易忽略視盲點,如同第七章所述,可能導致嚴重的問題。承認自己不完美,你就能體認人性的本質,開啟同情、寬恕和療癒之門。
▓為了讓重要的人類價值實現、發揮作用──傳統的領導模範強調目標達成的重要性和正當性,然而,一心一意執著於目標,可能蒙蔽領導者的雙眼,在目標和個人或組織的價值觀不一致時,看不清楚情勢。這種失調必須優先檢視,才能促成直言不諱的對話。更重要的是,並不是所有重要的人類價值在各種情況下都能一一實現,所以必須要做選擇。
▓在現實世界中,領導不是發生在理想的情境世界,而是發生在現實的世界,有各種複雜、混亂和不確定性。採取行動總是會產生後果,激盪出的漣漪勢必會擴散到整個世界。而且,無論解決辦法多麼有創意,個人的力量和影響力終究有局限,有些因素純粹是凡人所無法控制的。信念必須以務實的態度加以調和。
掙扎鏡頭呈現領導力的新面貌,讓我們看到,自古以來人性的核心就是掙扎。新的敘述方式浮現,強調透過逆境的考驗來實現人類的潛能。
相較於傳統領導敘述所思考的是什麼和如何,以掙扎為中心的敘述探究更深層的東西,揭露的是為什麼。最後,我們會明白,實現重要的人類價值是人類一切努力的核心目標。
的確,掙扎和領導毫無疑問是密不可分的。一旦認清掙扎是領導本質的一面,領導者就會產生新的認知,有機會可以發揮潛能。一旦開始把掙扎看作是有待熟習的藝術,全新的一套策略和練習就會隨之浮現,提升領導技能到更高的境界。
精熟練習,你也能成為傑出的領導者
雖然掙扎鏡頭一開始是聚焦在虛構人物,用來探究真實的領導故事一樣非常有用。為此,我要求眾多企業、非營利組織和政府部門的領導者,回想並描述自己職業生涯中最煎熬的時期。我並沒有預先替他們定義什麼叫做掙扎,而是讓他們用自己的敘述來引導我提出問題。
一百五十一個涵蓋各式各樣具挑戰性情況的掙扎實例中,浮現出來一個清晰的模式。據我觀察,每一段經歷的核心,都有三種基本的條件(或可稱為定義要素):
▓改變,在領導者的掙扎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這種改變自然而然產生了一連串的緊張狀態
▓這些緊張狀態讓領導者失去了平衡
這些現實世界的掙扎,許多有圓滿的結局,有些則不然。領導者如何有效地把精力導向接受和擁抱改變,自我調整來投入這場掙扎,往往是影響結果的主因。即使是結局很糟糕的故事,也有很多可供學習之處,失敗常常被確認為未來成長的催化劑。
領導者要如何學習將精力用在對的事情上?我將一系列核心的練習,分成三部分,形成本書的骨幹。
第一部分,包含前五章,聚焦於站穩腳步,重拾平衡——在掙扎中找到支柱,並且重拾平衡。在密切檢視掙扎的定義要素(改變、緊張狀態和失去平衡)後,焦點集中在隨著掙扎而展開的幾套常見劇本,同時也介紹站穩腳步的穩定練習:
▓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
▓保持韌性基本原則ABC
▓描繪你的緊張地圖
▓集中身心靈
▓找到支持系統
站穩腳步,重拾平衡後,領導者就能開始探索新途徑,這是第二部分共四章的焦點。掙扎鏡頭的延伸討論,則提供探索練習時的背景和題材:
▓重整處境,發掘新的創意路徑
▓改造自我,適應當前的局面
▓照亮五大盲點
▓從破壞性衝突中自我療癒
▓想像彼此的共同點
▓寫下或修正你的個人願景
▓重新投入、轉彎或跳躍
第三部分談論如何深化調適能量,如此一來你就可以充分實現你的領導潛能。最後兩章裡的深化練習,將驗證領導旅程是一場馬拉松長跑。隨著你學習並且應用以下的深化練習,這趟旅途每往前一步,都會變得更有樂趣、更有收穫:
▓預想未來挑戰,提前做好準備
▓定期檢視你的習慣是否有調適性
▓放慢腳步,擁抱生命中珍貴的事
站在舞台中央:領導者的真實故事
要探究現實世界的領導掙扎,不妨從領導者訴說的真實故事開始。你會見到下列人士的故事,安.穆卡伊、凱西.泰斯嘉、肯恩.梅爾羅斯、喬.道林、迪克.舒茲、馬克.貝頓、凱特.荷索、喬.凱利、大衛.杜倫伯,以及邁克.柏曼。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包括商業、政府部門、演藝和軍方,在各自的領域備受尊敬,也都深諳箇中的滋味。他們敘述並分享自己的掙扎故事和學習歷程,我更動了其中一些人名和細節,以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有些領導者曾重重跌跤,可佩的是能夠重新站穩腳步,開拓出新的道路,或想出創新的解決之道。有些歷經一番掙扎之後,發現更有成就感的事業和人生旅途。有些跌得鼻青臉腫、筋疲力盡後東山再起,變得更優秀、更有智慧。
我也將分享我自己的故事,其中一些情況正好能闡述我為比爾.蓋茲(Bill Gates)工作,以及與他共事時,所學到的教訓。我希望、也相信你會以自己的故事,來積極參與這場敘事過程,好比從第三章的穩定練習開始著手,以及利用我網站裡的資源(www.snyderleadership.com)。從這些領導者的故事產生共鳴並反思自己,用心熟習各項核心練習,完成附帶的各項練習,你將能在個人,甚至影響更深遠的領域,靈活運用掙扎的藝術。
全心全意投入這本書,把它當作一場互動的經驗,對你自己的領導旅程有利無害。掙扎的藝術亂無章法,路途上布滿荊棘,你必須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故事,重新建構自己的領導情節,即使身陷困境也要勇往直前。歷經不安的你,將流露新生的自在感,既平靜又振奮的自我肯定,以及唯有技藝純熟後才能兼得的駕馭能力與自信。
如果你準備好了,現在開始正是時候。
掙扎是一種藝術
第一次親眼目睹賈伯斯演講時,我為之著迷。那是一九八三年一月,賈伯斯正要發表麗莎(Lisa),也就是蘋果第一台具有圖形使用者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的個人電腦。這場發表會在歷史悠久的新英格蘭生活館舉行,主辦單位是波士頓電腦學會,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電腦使用者團體。和觀眾席上的許多人一樣,賈伯斯的個人魅力、熱情和願景讓我驚艷,他讓我們覺得自己正站在電腦新時代的浪頭上,帶頭進攻的就是麗莎。
當時我沒看出來,在這場虛張聲勢的背後,是一個內在衝突劇烈的人物,他在許多方面都陷入掙扎。...
目錄
序
導言
第一部 站穩腳步,重拾平衡
第一章 掙扎的三個要素——改變、緊張、失去平衡
第二章 運用調適的能量——啟動反省式頭腦
第三章 把精力轉化為調適的能量
【穩定練習】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
【穩定練習】保持韌性基本原則ABC——逆境、信念、後果
第四章 因掙扎而產生的四個緊張點——傳統、關係、抱負和身分認同
【穩定練習】描繪你的緊張地圖,從混亂中理出頭緒
第五章 重拾平衡——尋找你的定心錨
【穩定練習】集中身心靈,保持專注
【穩定練習】找到你的支持系統
第二部 探索新路徑
第六章 穿越你的緊張地圖——自動化和反省式頭腦交互作用
【探索練習】重整處境,發掘新的創意路徑
【探索練習】改造自我,適應當前的局面
第七章 照亮五大盲點——經驗、個性、價值觀、策略和衝突
【探索練習】察覺和克服盲點的策略——交談與內省
第八章 超越衝突,尋找新視野
【探索練習】從破壞性衝突中自我療癒
【探索練習】想像彼此的共同點
第九章 經由掙扎發現目的和意義
【探索練習】寫下或修正你的個人願景
【探索練習】評估現狀和願景的差距,重新投入、轉彎或跳躍
第三部 深化調適能量
第十章 窺探未來
【深化練習】預想未來挑戰,提前做好準備
第十一章 隨時更新調適的能量
【深化練習】定期檢視你的習慣是否有調適性
【深化練習】放慢腳步,擁抱生命中珍貴的事
其他資源
誌謝
關於作者
序
導言
第一部 站穩腳步,重拾平衡
第一章 掙扎的三個要素——改變、緊張、失去平衡
第二章 運用調適的能量——啟動反省式頭腦
第三章 把精力轉化為調適的能量
【穩定練習】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
【穩定練習】保持韌性基本原則ABC——逆境、信念、後果
第四章 因掙扎而產生的四個緊張點——傳統、關係、抱負和身分認同
【穩定練習】描繪你的緊張地圖,從混亂中理出頭緒
第五章 重拾平衡——尋找你的定心錨
【穩定練習】集中身心靈,保持專注
【穩定練習】找到你的支持系統
第二部 探索新路徑
第六章 穿越你的緊張...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