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場景真實,生動而極具動態感的描繪,帶你重現當時戰役現場
✓ 洞察海權,透過各時代的關鍵海戰,了解海權易手、國運轉換的密不可分
✓ 考據仔細,邏輯分析與解讀,只為呈現橫跨兩千年的歷史真相
【封面文案】大航海時代來臨!
鄂圖曼帝國╳拜占庭帝國╳西班牙╳英國
一觸即發
誰才是真正的海上貿易霸主?
風帆時代之變革
是誰終止了鄂圖曼帝國在地中海的擴張?
西班牙無敵艦隊怎會走下神壇?
【內容簡介】這才是真正的海戰史!
帶你揭露戰事背後權與利的歷史真相。
▎鄂圖曼帝國VS馬爾他騎士團:馬爾他之圍
全世界最小的國家,是如何抵禦鄂圖曼帝國終止蘇萊曼一世的版圖野心?
▎鄂圖曼帝國VS神聖同盟:勒班陀海戰
重創鄂圖曼帝國的一役,蘇萊曼一世可曾想到他們的結局會如此悲慘?
▎西班牙VS英國:格瑞福蘭海戰
天有不測風雲,西班牙無敵艦隊怎麼會跌落神壇?
本書精心挑選自西元前到十三世紀具歷史意義的海上戰事,透過史料深度分析戰役前後的歷史發展,完整呈現世界海權格局的演變。作者更以自身教育者身分及文學涵養,客觀且生動的再現了各國爭奪海權的抗衡,帶你了解最具代表性的海戰過程以及帶來的深遠影響。
作者簡介:
熊顯華
專職歷史作家,畢業於中國東北師範大學。長期關注研究國際局勢,善於以生動筆法將史料與典籍活躍呈現。譯有經典名著《海權論》Alfred Thayer Mahan著),並著有《海權簡史:海權與大國興衰》、《海權簡史2:海權樞紐與大國興衰》、《海權簡史3》、《走向東亞:大歷史下的國家角色與視差》。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前世今生: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西元一四五三年)
一 帝國末日
1
對希臘人而言,一四五三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無疑是讓他們刻骨銘心的。拜占庭的燦爛與輝煌成就了這個帝國在世界文明舞臺的重要位置,一四五三年這一年卻是希臘人一段歷史的終結。昔日的歷史學家們常常以一四五三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作為中世紀結束的標誌。不過,這一說法未必是準確的,一段歷史的終結在很多時候很難找出絕對的標誌。實際上,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義大利及整個地中海世界已經興起了「文藝復興運動」。一四五三年之後的很長時間裡,中世紀的思想仍然在北歐盛行。而一四五三年之前開端的地理大發現,在今天看來,它已經深深地影響並改變了整個世界。如果我們把拜占庭帝國的滅亡與鄂圖曼帝國的崛起聯繫起來,就會發現歐洲貿易或者整個世界的貿易在發生著微妙變化,而且這個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愈加明顯。
一四五三年之前的半個世紀裡,許多拜占庭學者來到義大利謀求更好的發展,而此時依然有許多學者離開異教徒的土地遠赴歐洲淘金。鄂圖曼帝國崛起,以強硬的軍事手段和擴張野心阻礙了東地中海的貿易發展,其中尤以義大利至黑海的商業航線受到的影響最大。這當中,威尼斯、熱那亞恐怕是最大的受害者。首當其衝的是熱那亞在拜占庭的商業區,隨後這個海上強國的商業霸權風雨飄搖、弱不禁風。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對土耳其人具有重要意義,他們攻下這座文明城市,為其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座新都,還在於保護了帝國在歐洲部分領土的安全。君士坦丁堡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它能發揮扼守歐亞交通要道的作用,而且它還處於鄂圖曼帝國領土的中心,如果這座城堡一直掌握在拜占庭異教徒手中,土耳其人恐怕將難以入眠了。如果從君士坦丁堡再出現一支基督教十字軍,土耳其人會更覺如芒在背。
對希臘人而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也是他們心中的劇痛。作為上帝的代言人,城中的羅馬皇帝與這座城市一同殉難,希臘人的生存從此處於苦苦掙扎中。不過,希臘文明並未因此而消亡,這個文明內在的活力與希臘人的無限勇氣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與迦太基帝國滅亡一樣,悲劇的色彩同樣籠罩在希臘人身上。前世今生,今生未來,一切或許已有定數。
時間拉回到一四○○年的耶誕節,英王亨利四世在他的行宮伊森舉行了一次特殊的宴會,在這次宴會中來了一位重要的客人,他就是拜占庭帝國皇帝曼努埃爾二世(Manuel Ⅱ Palaiologos,一三九一—一四二五年在位)。他是希臘人的皇帝,有時候也被人稱作羅馬人的皇帝。這位皇帝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博學多才,遊歷了許多國家,受到君主和學者的喜愛。當然,我們也會很自然地想到,這位皇帝遊歷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尋求幫助。英國人為拜占庭人的高貴舉止傾倒,也為他乞求西方基督教國家幫助對抗東方入侵的穆斯林異教徒的行為感到詫異。不僅是英國人,法國人也拒絕了他,這些西方國家根本不相信這位皇帝的國家需要他們説明。對此,亨利四世的大法官阿斯克的亞當(Adam of Usk,一三五二—一四三○年,威爾士神父、歷史學家)說道:「我細細忖量,如此高貴的基督教貴族卻被東方的薩拉森人逼迫得走投無路,以致要遠赴西方乞援。哦,古羅馬的榮耀如今何在?」
作為奧古斯都、君士坦丁的繼承人,曼努埃爾二世可謂生不逢時,君士坦丁堡的羅馬皇帝呼風喚雨的時代已經過去。十一世紀塞爾柱突厥興起,西方的諾曼人也嘗試入侵拜占庭,東西兩線的危險讓這個帝國焦頭爛額。加之十字軍宣導的「聖戰」,其對拜占庭帝國是有危險的。然而,耐人尋味的是,拜占庭也希望從十字軍那裡獲得益處,只是帝國的實力大不如前,在那個滿是戰亂的時代,一個帝國的能力大幅度下降則表明它的訴求在很多時候都不會得到應有的尊重。更何況,在一○七一年八月二十六日的曼齊刻爾特(Manzikert)會戰中,拜占庭帝國皇帝羅曼努斯四世(Romanos Ⅳ Diogenes)慘敗給突厥人,帝國失去最重要的糧倉與兵源之地安納托利亞。會戰的失敗讓拜占庭幾乎失去小亞細亞,這成為帝國由盛轉衰的標誌。隨後,這個帝國更加依賴外國盟軍和雇傭軍,尤其是後者,拜占庭帝國需要支付大量傭金或者失去一些商業特權。而更加不幸的是,這一切又發生在帝國經濟衰退的年代。
這一時期的拜占庭帝國對待穆斯林的態度讓人費解。它既不支持後者與十字軍的對抗,也對十字軍沒有什麼熱情,帝國以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存在於兩者之間。到了十二世紀,因天主教會與東正教會的分裂,東西方基督教國家的矛盾也更加明顯了。一二○四年,更可怕的危機到來了,原本是去援救拜占庭帝國的十字軍竟然反戈一擊,洗劫了君士坦丁堡,並在這裡建立了拉丁帝國。這次事件影響是巨大的,它終結了東羅馬帝國的強國地位,直到大約半個世紀後,流亡到小亞細亞西部的拜占庭勢力,即尼西亞帝國才奪回了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國的衰亡似乎讓拜占庭人看到了復興的希望。
然而,米哈伊爾八世(Michael Ⅷ Palaiologos,一二二五—一二八二年)統治下的政權明顯後勁不足。這是屬於拜占庭末代的一個王朝,即巴列奧略王朝(Palaiologos Dynasty),君士坦丁堡在這一時期雖然還是東正教的中心,但是帝國的聲望已經大不如前了。加之還有其他拜占庭勢力建立的王國,譬如由拜占庭科穆寧皇室後裔於一二○四年建立的特拉布宗王國,這個王國擁有豐富的銀礦資源和傳統商路 ,幾乎不同巴列奧略王朝有什麼往來;在色雷斯地區由拜占庭皇室後裔建立的伊庇魯斯王國 ,也因爭奪君士坦丁堡與巴列奧略王朝爆發過戰爭。因此,昔日的輝煌幾乎不可能再重現了。更何況,還有巴爾幹的兩股重要勢力,即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的存在,以及在希臘本土與周邊島嶼上義大利人和法蘭克人的勢力,拜占庭帝國陷入到遲暮之齡的困境。為了驅逐十字軍奪取君士坦丁堡的幕後黑手威尼斯人,帝國決定引入熱那亞人的勢力,但是熱那亞人野心勃勃,他們幫助帝國的重要條件就是要獲取商業特權。在險象環生的境況下,拜占庭答應了,隨之失去的是首都北部重要的商業區佩拉(Pere) 的商業控制權,帝國的財政狀況由此雪上加霜。
到了十四世紀,拜占庭受到強大的塞爾維亞王國 入侵,並大有被吞併之跡象。雇傭軍加泰羅尼亞傭兵團 的叛亂給帝國造成了很大的災難。一三四七年暴發了可怕的黑死病,導致帝國人口銳減。鄂圖曼帝國趁火打劫,利用拜占庭與巴爾幹諸國的紛爭大肆擴張,到十四世紀末,鄂圖曼帝國的勢力已經抵達多瑙河畔了。這意味著,拜占庭幾近處於鄂圖曼帝國的包圍圈中了——曾經偌大的帝國,現在差不多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和塞薩洛尼基(Thessaloniki) ,色雷斯的幾座城鎮,黑海沿岸的一些市鎮,以及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了。
雖然這一時期拜占庭帝國在藝術方面保持著高超的水準,並擁有大批優秀的學者,但君士坦丁堡已經淪為一座垂死的城市。十二世紀的時候,僅帝國首都及郊區人口就達到了一百萬,現在只剩下不足十萬了。更嚴峻的是,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首都郊區有一大半區域已落入土耳其人之手,而金角灣的佩拉也被熱那亞人控制。帝國最困難(指拉丁帝國末代皇帝鮑德溫二世在位的最困難時期)的時候,不得不將太子交給威尼斯債主作為「抵押」。昔日的大競技場僅剩殘垣斷壁,貴族子弟將它當作馬球場。因此,曼努埃爾二世接手的拜占庭帝國簡直就是一個爛攤子。儘管他想盡辦法尋求外援,依然回天無術——雖然許多歐洲貴族對這位皇帝頗為讚賞,但弱國無外交,能夠給予幫助的國家屈指可數。僅有法國於一三九九年派出了一支一千多人的軍隊向拜占庭帝國提供援助。不過,這等同於杯水車薪。
2
這個帝國就這樣待人宰割了嗎?
一四○二年,曼努埃爾二世正在尋求歐洲援助的途中,在得知鄂圖曼帝國蘇丹「雷霆」巴耶濟德一世(Bayezid Ⅰ,一三六○—一四○三年)意圖率軍攻占拜占庭首都後,不得不中斷訪問,火速趕回君士坦丁堡。幸運的是,他還沒有回到君士坦丁堡,這次危機就解除了。
原來,來自中亞的帖木兒大汗勇猛無比,他的軍隊在安卡拉戰役中擊敗了土耳其人,並俘虜了巴耶濟德一世。一四○三年,巴耶濟德一世死於帖木兒營中,群龍無首的鄂圖曼帝國由此陷入了將近20年的「空位期」。這對拜占庭帝國來說,是一個絕佳的喘息時期。
應該說,帖木兒的介入以及土耳其人內部的爭奪意外地讓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往後延遲了半個世紀。然而,聯合歐洲基督徒作戰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了,因為一支聯盟軍隊的組建和形成需要恰好的時間點和根本的共識。熱那亞人似乎只關心其商業利益,缺乏一個強權之國應有的長遠眼光,在對待帖木兒和鄂圖曼的問題上採取左右逢源的策略。他們一方面派出大使向帖木兒示好,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海上優勢,「出動艦隊將戰敗的土耳其將士從小亞細亞運回歐洲」;威尼斯人與熱那亞人彼此不合,前者將後者視為最大的威脅,「要求其東方各殖民地長官嚴守中立」;教廷的形勢也不容樂觀,正處於大分裂時期,教皇與教皇之間相互傾軋,想要聯合基督教徒根本不可能;西歐諸國因百年戰爭的影響,特別是一三九六年尼科波利斯(Nicopolis,是中世紀時期最後一次發動的大規模十字軍東征)戰役的惡劣後果讓他們心有餘悸,加之一四一五年戰端又起,西歐自身的事務讓他們根本無暇顧及拜占庭帝國。
一四二五年,曼努埃爾二世去世,這位皇帝耗費了太多的精力想讓帝國東山再起卻終未實現。一四二一年,鄂圖曼蘇丹穆罕默德一世駕崩後,穆拉德二世(Murad Ⅱ,一四○四—一四五一年)繼位,這時的鄂圖曼帝國已經恢復元氣,國力強盛。根據著名學者格奧爾基‧奧斯特羅戈爾斯基(Georgy Ostrogorsky)的觀點,希臘人曾一度看好穆罕默德二世,覺得他雖然是穆斯林,但能與希臘人和睦相處。然而,「希望隨著一四二二年他對君士坦丁堡的圍攻而落空了。雖然對拜占庭首都的進攻未能得手,但他咄咄逼人的勢頭給希臘人造成了如此大的壓力,以至於曼努埃爾二世的第三子安德羅尼庫斯在絕望中將帝國第二大城市塞薩洛尼基賣給了威尼斯人。然而,即使是威尼斯共和國也無力回天,這次交易給了土耳其人藉口,塞薩洛尼基還是在一四三○年被鄂圖曼帝國攻陷了。之後數年,穆罕默德二世的擴張似乎停止了,不過這短暫的和平能持續多久呢?」。
約翰八世(John Ⅷ Palaiologos) ,曼努埃爾二世的長子,他或許做了一個艱難的抉擇:不顧父親的忠告,堅信只有尋求西方的幫助才能挽救這個遲暮帝國。只是,他忘記了父親在尋求他助時受到的冷遇了嗎?約翰八世認為羅馬教廷具備足夠的權威,可以將「一盤散沙的西方天主教諸國號召起來,援救東方的基督教兄弟」。
機會來了!一四一八年,在德國康斯坦茨(Constance)會議上選出了教皇馬丁五世,從而結束了長期有兩位教皇對立的時代。托這次大公會議運動 的福,約翰八世深知只有「透過某種普世大公會議才有可能使國民接受兩大教會的再次統一」。自一○五四年東西方教會大分裂後,東正教(即希臘正教)是不承認天主教單方面召開大公會議的。現在,唯有站在普世的角度才有可能讓分裂變為統一,約翰八世決定利用大公會議讓西方的基督教力量融入拯救帝國命運的事業中來。經過漫長的談判,教皇尤金四世(Eugene Ⅳ)終於同意邀請拜占庭以代表團的形式前往義大利的費拉拉(Ferrara)進行會商。其實,約翰八世原本打算在君士坦丁堡召開會議,畢竟在帝國都城召開這樣的會議更具有深刻意義,但這一想法遭到了拒絕。一四三八年,拜占庭派出以宗主教(牧首)若瑟為首的代表團前往費拉拉參加「佛羅倫斯大公會議」(基督教第十七次大公會議)。不過,這次會議可謂一波三折,曾兩次更換地方,可見爭執有多激烈。加之瘟疫在費拉拉城蔓延開來,一四三九年,會議地點移至佛羅倫斯。
第一章 前世今生: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西元一四五三年)
一 帝國末日
1
對希臘人而言,一四五三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無疑是讓他們刻骨銘心的。拜占庭的燦爛與輝煌成就了這個帝國在世界文明舞臺的重要位置,一四五三年這一年卻是希臘人一段歷史的終結。昔日的歷史學家們常常以一四五三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作為中世紀結束的標誌。不過,這一說法未必是準確的,一段歷史的終結在很多時候很難找出絕對的標誌。實際上,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義大利及整個地中海世界已經興起了「文藝復興運動」。一四五三年之後的很長時間...
作者序
「巨浪」歷史下的記憶與海洋文明的對決
在我打算寫這樣一部書時,我決定用不一樣的視角去闡釋海洋文明下的「巨浪對決」。這種對決不僅僅是以戰爭的形式,更多的是體現在政治經濟、制度文化、地緣海權、意識思想等方面上。
從木槳時代到風帆時代,從風帆時代到蒸汽時代……,巨浪的歷史總離不開艦船的歷史。無論是爭奪新世界的資源,還是伴隨著商業貿易的文明交融,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天平的中心點正在偏向大西洋沿岸的國家。那些走向海洋的國家,利用政治權力、航海技術、殖民領地、宗教信仰等諸多因素將資本注入到國家運轉體系中。在今天看來,雖然它們已經成為過去的歷史,但是對當下和未來的要義依然存在。譬如,現代歐洲起源的核心推動力,我們就可以在宮廷、港口、貿易航線、海上霸權中找到。歐洲的現代化既得益於數千年的文明交融,也得益於來自世界各地的原始資本積累。從這個角度講,是「大歷史」創造、推動了嶄新的世界。
在這部關於大歷史的書裡,讀者會看到一條貫穿全書的時間線,還會感受到一條暗線也存在其中,即海權在人類歷史、區域歷史、國家歷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非常喜歡「巨浪對決」這個書名,對決不僅僅是我們通常理解的戰場殺戮,更多的是指向在歷史進程中的多元化碰撞。
本書甄選了從西元前五世紀到西元二十世紀的十六場具備特殊要義的海上戰事,力圖透過不一樣的視角勾勒出海洋文明對決的歷史進程。在處理這些複雜的題材時,我並沒有刻意注重戰爭場面的描繪,相反有意識地為讀者構建一個多視角、非虛構的歷史記憶。在創作中,我更加注重人物與時勢、經濟與組織、政治與制度、文化與生活、地緣與海權、集體記憶與個體特質、原因與結果的交互影響。不過,我並非要創作一部適合詳細闡釋東西方文明特性以及演進過程的歷史著作,我更願意將這本書的受眾群體指向普通讀者。
以海洋為途徑的文明延伸方式非常獨特。譬如,薩拉米斯海戰讓雅典人走出了希臘國界。本書以希臘與羅馬的古典文明體系作為開篇,是想闡釋羅馬帝國崩潰的過程中,其文明體系並沒有被毀滅掉,在這之後的歲月裡,其以多種途徑傳播到歐洲的西部和北部。這個文明所持有的理念離不開海洋的福澤。
所以,我個人以為歐洲的歷史大都是海洋的歷史。
當然,這個文明的傳播、滲透既要感謝那些希臘與羅馬古典文明體系的傳承者、崇拜者,也要感謝這個文明體系的強大生命力。
進一步來講,從地理大發現時代到殖民擴張的時代,從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西方文明多以海洋為紐帶延伸到非洲、美洲、亞洲等區域。不僅西方,東方也曾以這樣的方式將其文明延伸到世界各地。於是,這個世界終於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交融世界。
海洋文明間的對決在多個層面都體現了國家興衰、歷史走向等。為此,我在書中對它們進行了不同視角的探討。譬如——
雅典人是如何利用「木牆」讓薩拉米斯具備神聖要義的?走出希臘國界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薛西斯一世是以人間統治神的名義,還是借眾神之神的名義指揮著他的海上艦隊?
米列海戰裡神祕的「烏鴉」到底為何物?它如何讓海戰變成陸戰的?杜伊利烏斯紀念柱對後世有何影響?
提里盧斯-格隆事件併發症是如何成為迦太基帝國走向毀滅的重要節點的?迦太基女王真的存在嗎?她與帝國滅亡有哪些關係?以貿易為主的海上帝國是否抵擋得住以軍事力量為主的入侵?
什麼叫作奧古斯都的門檻?埃及豔后與亞克興海戰有何關係?她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基督山島的海上戰事,最終只是為了俘獲一群教士,還是另有隱情?西西里島如何成為眾多國家爭奪的焦點?
君士坦丁堡的前世今生是否意味著一四五三年的戰爭並未結束?流動火焰如何拯救希臘文明?
特諾奇提特蘭與一個征服者之間發生了什麼?是瘟疫侵害了這個文明,還是其他?
一五六五年的馬爾他大圍攻有多少鮮為人知的細節?它與勒班陀海戰有何關係?
僅僅是因為爭奪西班牙遺產而引發了不多時的四日海戰嗎?
特拉法加海戰與一份合約、一個陰謀相關?
為過去復仇的義大利海軍是如何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魔山》中的中心角色的?
日俄對決,日本真的贏了嗎?
日德蘭海戰是馬漢主義的巔峰,還是荒唐時代的錯誤?
中途島如何成為漂浮的地獄的?
…………
這些細節都會在書中體現。當然,這只是書中內容的一部分——這部書的價值不在於以獵奇的形式彰顯,更多的是以巨浪歷史下的記憶和海洋文明對決的內容闡釋兩千多年來的文明歷程,並對當下和未來提供一些思考的路徑。
所以,我特別喜歡若米尼的那句名言:「(這是)值得的永遠記憶。」如果說這本書還有什麼目的,就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理解海洋——在陸地上待久了的人們會越來越覺得海洋是多麼重要;在海洋上受益於其財富的人們同樣會一如既往地擁抱海洋。
需要說明的是:因水準有限,書中難免有不少謬論、錯誤,還望大家多以包容的心態去看待,歡迎指正、批評,我將不勝感激!另,為方便讀者進一步瞭解與書中相關的內容,我儘量做了應有的注釋,希望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最後,感謝出版方以及為此書做出辛勤工作的同仁們!他們的出版初衷和我一致。希望這樣一部書沒有終結,還有後續。
熊顯華
二○二○年二月九日寫於攀枝花
「巨浪」歷史下的記憶與海洋文明的對決
在我打算寫這樣一部書時,我決定用不一樣的視角去闡釋海洋文明下的「巨浪對決」。這種對決不僅僅是以戰爭的形式,更多的是體現在政治經濟、制度文化、地緣海權、意識思想等方面上。
從木槳時代到風帆時代,從風帆時代到蒸汽時代……,巨浪的歷史總離不開艦船的歷史。無論是爭奪新世界的資源,還是伴隨著商業貿易的文明交融,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天平的中心點正在偏向大西洋沿岸的國家。那些走向海洋的國家,利用政治權力、航海技術、殖民領地、宗教信仰等諸多因素將資本注入到國家運轉體系中...
目錄
推薦序 二十一世紀藍色文明的競逐/蘇紫雲
推薦序 海權擴張史所形塑的西洋史/施孝瑋
序言 「巨浪」歷史下的記憶與海洋文明的對決
第一章 前世今生: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西元1453年)
一 帝國末日
二 城堡陷落
三 並未結束的一四五三
第二章 粉碎文明:特諾奇蒂特蘭的憂傷(西元1521年)
一 悲痛之夜
二 殺戮與毀滅
三 「無法解釋」的困惑
第三章 圍攻馬爾他:堅不可摧的堡壘(西元1565年)
一 與馬爾他相關
二 生死較量
三 永遠無法征服
第四章 資本主義 的殺戮:勒班陀神話(西元1571年)
一 殺戮場
二 狹路相逢
三 勒班陀神話
第五章 決定時刻:由普利茅斯走向世界(西元1588年)
一 狂妄之舉
二 決定時刻
三 國家崛起
推薦序 二十一世紀藍色文明的競逐/蘇紫雲
推薦序 海權擴張史所形塑的西洋史/施孝瑋
序言 「巨浪」歷史下的記憶與海洋文明的對決
第一章 前世今生: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西元1453年)
一 帝國末日
二 城堡陷落
三 並未結束的一四五三
第二章 粉碎文明:特諾奇蒂特蘭的憂傷(西元1521年)
一 悲痛之夜
二 殺戮與毀滅
三 「無法解釋」的困惑
第三章 圍攻馬爾他:堅不可摧的堡壘(西元1565年)
一 與馬爾他相關
二 生死較量
三 永遠無法征服
第四章 資本主義 的殺戮:勒班陀神話(西元1571年)
一 殺戮場...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