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熱銷後的新作!
‧梁旅珠最獨特、與他人不同的教養哲學──「想在孩子的成長前面」,為孩子的成長做更多的準備與計畫。
‧54個最讓現代父母頭痛的教養問題,梁旅珠一一深度解析。
91個「教養TIPS」+135個「父母可以這樣做」。
特別收錄「關於教養,父母千萬不要做的32件事」。
不是虎媽,拒當奶媽!
梁旅珠最獨特、最有效率的教養法──
「想在孩子成長前面」。
繼《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後人氣新作!
沒有人天生會當父母。
但梁旅珠認為,教養,父母可以預先準備與計畫。
‧54個最讓現代父母頭痛的教養問題,梁旅珠一一深度解析。
‧91個「教養TIPS」+135個「父母可以這樣做」。
‧特別收錄「關於教養,父母千萬不要做的32件事」。
楊錦郁(散文作家、《聯合報‧家庭與婦女版》主編)推薦
兩年來,心急如焚的台灣父母,不斷書寫各種教養上的難題與困境,希望梁旅珠能回應與指點。梁旅珠在心疼之餘,整理出自己的教養觀點,期待能讓父母放下焦慮,營造更和諧的親子關係。
‧讀國中的女兒一考試就緊張,一緊張就考差,該怎麼幫她?
‧兒子高中沒考上理想學校,心情跌到谷底?
‧高一的兒子對外表不滿意,怎麼辦?
‧上大學的兒子臉書嚴重成癮,怎麼勸都不聽?
‧成年的女兒是月光族,如何是好?
幼兒老講不聽?
父母必須同一陣線,而規矩,父母務必說到做到。
青春期孩子唸不得?
「同理心」與「溫柔的堅持」是最好的方法。別看青春期的孩子外表很酷,他們還是愛聽溫暖的話語與讚美,也期待得到父母認同。
成年孩子,晚熟、不負責又茫然?
父母必須準備充分的理由和事證,再依孩子個性,找出適合、有效的方法與孩子溝通。必要時,請盡早把問題還給孩子自己去面對。另外,父母盡力而為之外,也要學會放下。
錯誤→看小孩看小說,你就念:「這麼晚了還在看小說!等下功課又寫不完!」
正確→「這本書名看起來很有趣……不過功課寫完了嗎?要不要先把功課寫完再看,免得待會又太晚睡?」
錯誤→孩子一哭鬧,你就說:「再哭,我就把你丟在這裡!真丟臉!」
正確→「有情緒宣洩一下是好的,不過哭並不能解決問題,媽媽先讓你靜一下,等你哭完了,有什麼話想說,我隨時可以來陪你。」
對於教養,梁旅珠完全可以體會父母捨不得孩子有一絲絲受挫、受苦的心,但她想提醒父母,請別用盡一切方法,去為孩子營造完美環境或排除所有困難,父母所築起的保護傘,只會讓孩子成為逃避的下一代。父母應該利用生活上各種大小事件,去引導孩子尋找自己的天賦,去培養負責,勇於挑戰自己的那份心,那也才會是父母與孩子都雀躍的美好人生。
作者簡介:
梁旅珠。
北一女、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賓州大學碩士,曾主持台灣第一個自製旅遊節目「世界真奇妙」,獲得新聞局金鐘獎。
從小各方面優異的她,一對子女的表現也令人刮目相看。女兒2010年北一女畢業,同年錄取美國七大頂尖名校,哈佛、耶魯、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賓州大學,打破北一女創校百年紀錄,女兒後來選擇史丹佛大學。兒子於2011年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就讀。
目前擔任明曜親子館負責人、呈熙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曾出版《那些旅行中的閃閃時光》、《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浮世の繪──我和我的那些日本朋友們》、《日本夢幻名宿──溫泉、美食、建築的美好旅行》、《Kuli好狗命──A Queen’s Dog》。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當父母是需要學習的/楊錦郁(散文作家、《聯合報‧家庭與婦女版》主編)
大家都知道,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獨立,必須經過長年的學習。孩子的學習養分從家庭、學校和社會而來,而這幾個學習管道,又以家庭教育最重要,也最根本。我們常讚美某些人「家學深厚」,這句話的背後除喻指知識底蘊外,更包含了道德身教,後者是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難以提供的。我常跟朋友說,只要父母關心孩子,那麼孩子在學校或社會上受到了委屈,回到家裡,藉由家庭愛的力量,是可以得到調節或修復的。
然而要如何培養「家學」呢?這是為人父母者都要思考的問題。大部分的人結婚之後,自然地會生育,但會生並不表示會養。當了父母後,通常就以自己的成長經驗為標準,繼續用這一套模式教育自己的孩子,譬如我自己從小備受父母的疼愛,父親先進開明,在他眼裡,男孩和女孩完全平等。在愛和自由中長大的我,當了母親之後,給了孩子完全的愛,但我堅守「孩子可以疼,但不能寵」。孩子在擁有豐富的愛和自由的環境下,對學習也會有比較多元的探索;反觀我讀書時的一個摯友,她的家庭環境和我家差不多,但父母情感不睦,我們在雙十年華時,她就跟我說,她以後不想結婚,若結婚後也不要生小孩,因為她預期自己以後的婚姻不幸福,後來也果真如此。所以,「有樣學樣」大抵是每個人當父母的基準,但是這種土法煉鋼的方式,卻很容易造成不開心的祖母教出孤僻的父親;父親再以其道讓兒子在成長過程中失去快樂。這樣的親子關係,雖然也存有愛,只是這樣的愛,讓彼此都得不到溫馨的慰藉。那麼,父母該如何付出他們的愛,才是貼切且合情理的呢?
我以為當父母是需要學習的。
是的,當父母需要學習!因為沒有人天生就會當個好父母。
我自己育有兩個資優的兒子,二十五歲初當人母時,我的床頭放著一本「育嬰大全」,孩子發燒、脹氣、餵副食品時遇到了問題,我就查閱這本書,真正應了「老大照書養」這句話。後來孩子漸漸長大了,遇到許多問題,已非育兒百科等書所能解決,最多能諮詢的是姊姊的看法,因為她的孩子都比我的大。我記得老大從小六開始叛逆,一直「臭」著臉到國中,姊姊對我的勸告只是「忍」;然而除了「忍」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抒解呢?在本書中,我看到了旅珠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中肯且適當的意見,例如父母對青春期的孩子,要先表達讚美和鼓勵;在態度上要「不動怒」及「溫柔的堅持」。這些意見比「忍」更為實際有效。
旅珠在本書中所觸及的孩子教養問題,大都在《聯合報‧家庭與婦女版》的專欄談到。專欄刊出時,很受到讀者的喜愛。專欄結束時,還有讀者不斷來信,想要尋求她的協助;也確有一個年輕女性讀者在她的幫助下,順利地推甄上台大,成為她的學妹。
旅珠教導一雙兒女的成功經驗有目共睹,而我也有一對相差八歲、目前皆在台大就讀的兒子,對於教養孩子一些體會,某些時候,我甚至會覺得自己自由和開放的教養觀,似與主流想法格格不入。
然而這樣的我,在閱讀旅珠的專欄時,卻常有「深得我心」的感覺,因為聰慧的她,不但能針對親子之間的問題,給予實在且適性的意見,更常有退一步的開闊建議,讓當事者得以迴身,重新再覓得一條出路。畢竟教養本來就有無限的可能性,從來都不是單一的路。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如何以愛為前提,讓家長和子女一起學習和成長,這是本書最吸引人之處。
我和旅珠只見過一次面,但卻長期閱讀她的文章。身為寫作者,我知道文字最能展現一個人的真實性情。在她的圖畫,我看到她的才華;在她的文字,我讀到她的聰明、親和、寬廣的視野和包容力,我以為她是一個具有成功特質的人。
繼前幾本教養書之後,旅珠的《想在愛前面──成功的教養是給有準備的父母》,以流暢的敘述,五十四個教養問題,全面地反應了當代社會中,父母和年輕孩子所共同面對的問題。引領讀者如何能夠成為好的父母,成功地教養出快樂幸福的子女。
名人推薦:當父母是需要學習的/楊錦郁(散文作家、《聯合報‧家庭與婦女版》主編)
大家都知道,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獨立,必須經過長年的學習。孩子的學習養分從家庭、學校和社會而來,而這幾個學習管道,又以家庭教育最重要,也最根本。我們常讚美某些人「家學深厚」,這句話的背後除喻指知識底蘊外,更包含了道德身教,後者是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難以提供的。我常跟朋友說,只要父母關心孩子,那麼孩子在學校或社會上受到了委屈,回到家裡,藉由家庭愛的力量,是可以得到調節或修復的。
然而要如何培養「家學」呢?這是為人父母者都...
章節試閱
兒子臉書成癮,怎麼辦?
Q:
我兒子現在讀大一,他去年突然變成不愛講話。我們是民主的父母,上大學,幫他辦了智慧手機,但從那時起,他開始沉迷臉書。
他在臉書上跟朋友互動良好,我試用FB跟他聊,但效果有限,幾個月前,他關閉了動態,不再跟家人互動,讓我非常恐慌!我多次表達心情,他卻無動於衷;我很想暫停他的手機上網,但又怕反效果。
現在他面對親人總臭著臉,不言不語不笑,只有玩FB時,嘴角會抽動!請問我應該如何做?怎樣能讓他回復以前的個性?
A:
集體的社會現象
關於網路成癮,之前的家長提問,多半是憂心孩子沉迷線上遊戲或流連網咖,但最近幾個月來,我收到不少家長來信,卻都已變成急於了解,如何能讓每天掛在臉書上的孩子「戒癮」。
光看有多少成年人和上班族也成了低頭族和臉書控,就不難發現,社交網站成癮症已然成為一種集體的社會現象,不再只是孩子或學生的問題。就好比一種流行病毒,多數人不論年紀都難逃感染,只有身體好、抵抗力夠強,或從不接觸的人,才能倖免於難。
延後孩子接觸網路,並對孩子說明網路使用的「規範」
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上癮,跟毒品類的上癮不同;後者有可能因一時好奇,嘗試幾次即誤入歧途,但前者通常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才會養成上癮現象。因此,唯一的避免方法,只有預防性的盡量延後孩子與這類東西的接觸,或從小管制孩子上網的時間及瀏覽的網站。
問題是,大學生算是成人了,如果事前未做防範,親子之間的溝通管道又不再暢通,老實說,除了財務方面的控制,父母已經無計可施。
所以孩子經濟尚未獨立之前,如果家長想提供孩子任何「福利」,最好能把一些規範講在前面,比方話費上限及使用限制等等。若待孩子發生狀況,且養成習慣之後,父母才想強勢干預,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剝奪」,勢必形成親子衝突。
逐步放手,並調整期待,是父母的功課
其實,上大學對孩子來說是相當大的階段性變化,幾乎所有孩子的生活、社交和讀書上課方式,都會產生極大的改變,不但會變得較為獨立自主,與家人的互動與相處時間,也不可避免的會大幅縮減。
家長們對這樣的變化最好有心理準備,及早建立後續的互動模式,然後逐步放手,減少控管、干涉,才不會因為不適應孩子離家或抱持錯誤期待,造成雙方壓力。
當然,即使相處時間減少,理想狀況下的孩子,應該還是跟父母、家人保持良好的互動與關係,理論上,還會因為成熟度增加,與大人相處的禮貌、應對,更加進步。
所以,我想請您先好好的想一想,孩子上大學後,您有沒有因應孩子的成長做足心理建設,調整對孩子的期待?
比方,孩子若願意把父母加為臉書朋友就不錯了,那父母有沒有提醒自己不要隨意留言,或動輒對孩子的留言動態發表意見、批評指教?自己有沒有可以修正、檢討的地方?
與孩子一起討論出改善的目標
如果您仔細思考過後,還是覺得孩子的問題滿嚴重,我建議您先不要逼孩子去諮商或看醫生,因為孩子會抗拒。不如由您自己先去學校輔導室,或找心理諮商師商談,請教如何讓孩子願意和父母一起面對問題的方法,您再參酌採行。
您同時也可以看孩子進大學的成績狀況,觀察孩子在課業上面有沒有受到影響。
倘若您想自己跟孩子談,請您考量清楚,他這個年紀,父母應該容許的改變有哪些,把目標放在「改善不理想的現況」,而非「讓他回復以前的個性」。
將您覺得他需要修正的態度、行為表列下來,針對每個項目,寫下他目前表現不理想的地方和您的期待,模擬孩子可能會有的反應,然後在兩者間預想一些各退一步的中間選項,自己先做好準備。
請孩子提出雙方可以接受的改善方案
跟孩子談的時候,請記得一定不要責罵。對於社交網站的必要性和吸引力,從頭到尾都要表現出認同、理解的態度,只清楚、平靜的陳述自己的憂慮,包括家人感受到的傷害和難過,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心情與原因,並明白告訴孩子,只要他願意表現誠意,父母就不會有類似「停止手機上網」等考慮,並請他自己提出雙方可以接受的改善方案。
通常孩子會排斥父母強勢的禁止,但比較能接受父母提供建議與選擇。
面對孩子時,自己一定要做好情緒管理。當孩子已經深陷其中,您能做的,也只有耐心的等待機會,並一再嘗試,希望孩子自己過了新鮮期後,能盡快「退燒」。
教養TIPS
1.上大學對孩子來說是相當大的階段性變化,幾乎所有孩子的生活、社交和讀書上課方式,都會產生極大改變。家長們要有心理準備,及早建立後續的互動模式,然後逐步放手。
2.若孩子網路成癮問題嚴重,父母先不要逼孩子去看醫生,因為孩子會抗拒。不如由父母先去學校輔導室,或找諮商師商談,請教如何讓孩子願意和父母一起面對問題。
3.通常孩子會排斥父母強勢的禁止,但比較能接受父母提供建議與選擇。
父母可以這樣做:
※對於孩子網路成癮,父母唯一的避免方法,只有盡量延後孩子與網路的接觸,或從小管制孩子上網的時間及瀏覽的網站。
※對於孩子的臉書,父母請提醒自己不要隨意留言,或動輒對孩子的動態加以批評?
※將您覺得孩子需要修正的態度、行為列下來,並寫下他目前表現不理想的地方和您的期待,然後在兩者間預想一些各退一步的中間選項,自己先做好準備。
※對於社交網站的必要性和吸引力,父母從要表現出認同、理解的態度,而非責罵,並清楚、平靜的陳述自己的憂慮。
如何幫兒子走出考差的陰霾?
Q:
由於去年考得不盡理想,兒子今年基測決定再考一次,期許能考上自己憧憬、喜歡的學校。他非常努力準備,但成績單寄來之後,他卻立刻痛哭流涕,因為這次依舊沒考好。
我安慰兒子不要傷心,但他根本就聽不進去。他總是沮喪的模樣,很教人擔心。請問我該怎麼幫兒子走出考差的陰霾?
A:
最好的療傷工具,是時間
很多父母面對孩子失敗、挫折、情傷等狀況,不免會急著希望用什麼方法,讓孩子趕快開心起來,恢復正常,而忘了其實最好的療傷工具,是時間。
不論是身心的傷或痛,都需要經歷或長或短的疼痛期,才有辦法復原,自己面對、消化和處理,就是最好的學習與成長。
如果平常有為孩子建立比較理想的人生態度和觀念,在這種療傷期,這些已經內化的觀念自然就會發揮作用。若只是口頭上對孩子說:「不要傷心」、「上哪個學校沒關係」,這一類的安慰通常不會發揮什麼效果。
父母要先放下得失心
安慰是一門藝術,表現方式不同,效果可以差很大,甚至還有副作用。比方過去社會上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如果媳婦因連生兩胎女兒而難過、沮喪,公婆想安慰她就說:「不要難過,下一胎再生男的就好了!」這樣不但不是安慰,反而更確切傳達長輩的確重男輕女的訊息,同時也再給了壓力。
父母、長輩在孩子受傷的當下,自己要先徹底放下得失心,並對孩子的人生、前途做好真正深刻思考,講出來的話有建設性,孩子才聽得進去。
學歷、學校雖然很重要,但卻不代表一切
在事情剛發生的短期內,盡量平常心以對。如果孩子有話想說,就讓他暢所欲言,但若孩子不想說,也不要勉強,父母只需要觀察孩子有沒有比較奇怪的表現,或深陷情緒泥沼的情形(那就必須求助專業)。
假使一切還算正常,不妨帶孩子抽離現況,參與可以讓大家覺得開心的活動,也趁機增加聊天、交談的機會。
舉例來說,如果原本計畫孩子考上好學校,就要帶孩子出去玩當獎勵,那就照計畫去做,用行動讓孩子知道父母肯定他的努力與認真,而不是看成果好才給獎賞。
最好能拿一些社會上或親友的實例,讓孩子明白人生是不斷從一個階段到下個階段的進行式,每個階段的學歷、學校雖然很重要,但卻不代表一切,因為我們還可以藉由持續的或其他方面的努力,向目標挺進。
與孩子一起討論、規劃未來
現在的教育環境有很大的改變,即使不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學校,但或許在這樣的競爭環境,如果他能設定目標,繼續努力,說不定有更好的機會脫穎而出。
用一起規畫未來的方式談話、討論,讓孩子知道雖然努力不一定確保成功,卻可以增加成功的機會;人生的路可以有很多選擇,也需要靠努力來為自己增加選項。
人生不是靠一次考試的成敗來定江山,但一個可以為目標而努力的孩子,已經具備了成功的特質。
教養TIPS
1.安慰是一門藝術,表現方式不同,效果可以差很大,甚至還有副作用。
2.讓孩子知道雖然努力不一定確保成功,卻可以增加成功的機會;人生的路可以有很多選擇,也需要靠努力來為自己增加選項。
父母可以這樣做:
※如果孩子有話想說,就讓他暢所欲言,但若孩子不想說,也不要勉強,父母只需要觀察孩子有沒有比較奇怪的表現,或深陷情緒泥沼的情形(那就必須求助專業)。
※不妨帶孩子抽離現況,參與可以讓大家覺得開心的活動,也趁機增加聊天、交談的機會。
※拿一些社會上或親友的實例,讓孩子明白人生是不斷從一個階段到下個階段的進行式,每個階段的學歷、學校雖然很重要,但卻不代表一切,因為我們還可以藉由持續的或其他方面的努力,向目標挺進。
關於教養,父母千萬不要做的32件事!
1.孩子愛哭鬧,通常就是因為父母會嫌煩妥協,而讓他們達到目的。因此,若確定孩子沒有餓肚子,或病痛不適,當孩子有過度的要求,父母就得堅持淡定,凡是哭鬧,一概不理會,孩子自然會學到有話好好說!
2.一味逼孩子「要勇敢」沒什麼幫助,因為「勇敢」兩個字對小小孩來說太抽象了!孩子真正需要的,其實是從一次又一次的「case study」中,學到未來可以運用的觀念和技巧。
3.關於人際關係,即使是不愉快的經驗,對孩子的人際相處都是學習機會。除非事態有相當的嚴重性,父母最好不要因為急著保護孩子而大驚小怪,更不要動不動就出面幫忙孩子解決問題。
4.與另一半溝通孩子的教養問題時,最好是以商量的方式,而不要用質問、責罵或者抱怨的方式來進行。
5.當另一半教養孩子時,即使自己感到不以為然,也千萬別像電視劇,反而責怪另一半:「你已經講了一個晚上,你要念到什麼時候」之類的。有意見等孩子不在場的時候再嘗試溝通。
6.不能孩子一犯錯,就是嚴厲的處罰,因為孩子會逐漸麻痺而毫不在乎,終究變得逢迎、逃避或叛逆。當然也不能一味的讚美,那就像一直給小孩糖吃,吃多就覺得不甜了。
7.孩子年紀小的時候,打打鬧鬧難免,不過,父母最好不要讓孩子習慣用拳頭解決問題,免得將來孩子在外跟人起衝突,也選擇「動手」解決。
8.若想帶孩子出遠門,又希望大小盡歡,不該在孩子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去「挑戰」,平時就要給孩子適度的訓練,讓孩子逐步適應。
9.帶孩子出國,千萬不要貪心一次看太多,或對孩子期待過高,希望孩子一定要吸收到多少知識,因為文化素養無法填鴨,靠的是長時間的薰陶。
10.孩子開始上學後,父母的確該用心了解孩子在學校的人際狀況。不過,除非事態有相當的嚴重性,轉學並不是好的處理方式,因為這麼做,就像是孩子一碰到不投緣的老師,父母就急著幫孩子轉班、轉學一樣。
11.「規矩」一再的不被遵守就不叫規矩了。只要是合情合理的規範與要求,父母說一就不二,才有辦法建立威信。
12.一個人責任感的培養,的確需要從尊重體制開始。所以父母不該讓孩子一不想上課,就「派」父母打電話去學校假稱生病或有事。
13.孩子的成長過程,最理想的狀況當然是跟父母都生活在一起。不要小看任何階段長時間的「缺席」,對家人間可能造成的影響。
14.當孩子考試考差了,若想達到安慰的效果,不要只是口頭上對孩子說:「不要傷心」、「上哪個學校沒關係」,因為這一類的安慰通常不會發揮什麼效果。
15.教養孩子時,不要喋喋不休。用語精簡、到位,孩子一定會聽到。碎念、嘮叨只會降低自己發言的分量,孩子覺得煩,就會頂嘴或充耳不聞。
16.不要一看小孩在看小說就念:「這麼晚了還在看小說!等下功課又寫不完!」可試著用關懷的語氣說:「這本書名看起來很有趣……不過功課寫完了嗎?要不要先把功課寫完再看,免得待會又太晚睡?」
17.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成績不理想就責罵,這樣孩子會錯誤放大課業成績與名次的意義。
18.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時,父母不要總認為孩子就該自動自發的懂得自我約束和好好用功。
19.父母與孩子談論性向問題時,千萬不要驚慌責罵和幫孩子貼標籤,給孩子過大的壓力。
20.時代一直在變,家長不宜事事以自己當年的情形來當標準。對孩子說教,最好花點精神,了解社會現況與青少年文化。
21.當孩子面對壓力,父母不要一再強調該如何全面排除壓力,而應該讓孩子學會面對壓力時的紓壓能力。
22.當成年孩子面臨困難或抉擇時,父母不要急於幫兒女找答案。因為沒有人可預知未來,多數的人生抉擇,更無對錯可言,父母只能盡力以生活經驗與智慧,提供孩子意見參考。
23.如果孩子臉書成癮的問題滿嚴重,父母請先不要逼孩子去諮商或看醫生,因為孩子會抗拒。不如由父母先去學校輔導室,或找心理諮商師商談,請教如何讓孩子願意和父母一起面對問題。
24.父母要尊重成年孩子,了解成年孩子已有權為自己做決定,不宜倚老賣老,或總是抱持「子女就該聽父母的話」這類觀念。
25.當孩子已經成年,很多事情是父母強求不來的。父母盡力而為之後,就要學會放下。
26.不論大人、小孩,就算知道自己做錯事,也沒有人愛聽咄咄逼人的說教。所以父母指責血氣方剛的大孩子時,不宜太過直接,在方式上要有技巧,才不會白費苦心。
27.孩子過青春期之後,父母應逐步放手,不宜對孩子太過細心呵護,因為反而可能錯誤放大一些生活上必然存在的小煩惱。
28.父母不要用盡一切手段去營造完美環境或為孩子排除所有困難,而是利用生活上各種大小事件和機會,引導孩子建立理想的觀念態度和成熟的情緒管理機制。
29.當孩子遇上感情問題,父母不要去評斷孩子的期望對不對,或應不應該,而是帶著了解,也憐惜這段感情的心情,陪著孩子一起去客觀分析目前的狀況。
30.當父母希望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時,因為習慣的培養需要時間與耐心,因此父母請盡量避免只是批評,或光給孩子口頭指令。
31.當孩子己讀大學,如何讓孩子在面對各類狀況時,有能力分析利弊和判斷,才是父母該繼續「使力」的重點,而不再是事事指點他該往東,還是往西。
32.面對成年的孩子,若孩子有問題,做父母的應該盡早把問題還給孩子自己去面對,千萬不要容忍或姑息,有時盡早硬下心腸,對對方其實比較好。
兒子臉書成癮,怎麼辦?
Q:
我兒子現在讀大一,他去年突然變成不愛講話。我們是民主的父母,上大學,幫他辦了智慧手機,但從那時起,他開始沉迷臉書。
他在臉書上跟朋友互動良好,我試用FB跟他聊,但效果有限,幾個月前,他關閉了動態,不再跟家人互動,讓我非常恐慌!我多次表達心情,他卻無動於衷;我很想暫停他的手機上網,但又怕反效果。
現在他面對親人總臭著臉,不言不語不笑,只有玩FB時,嘴角會抽動!請問我應該如何做?怎樣能讓他回復以前的個性?
A:
集體的社會現象
關於網路成癮,之前的家長提問,多半是憂心孩子沉...
目錄
009當父母是需要學習的/楊錦郁(散文作家、《聯合報‧家庭與婦女版》主編)
013關於教養,父母千萬不要做的32件事!
part1父母提問
chapter1如何培養孩子好的觀念與態度?(學齡前~小學)
026女兒愛唱反調,該順著她嗎?
032出門,孩子吵著要跟,怎麼辦?
036老大愛爭寵,如何是好?
040如何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046家裡的白臉、黑臉,如何協調?
052是愛的教育?還是寵溺?
057姐弟爭執不休,如何是好?
061出國旅行,想帶小小孩,適合嗎?
066負面話語,讓兒子受傷了?
070如何訓練孩子做家事?
074該不該為出門玩請假?
078想讓孩子返台學國語?
Chapter2如何面對青春狂飆期的孩子?(國、高中)
084如何幫兒子走出考差的陰霾?
080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對話?
093孩子對外表不滿意,怎麼辦?
098怎樣改變沒有互動的家人關係?
106當成績不好,先生對孩子說:「你很丟臉」?
112籃球與課業,能同時兼顧嗎?
118孩子愛抱怨,該怎麼開導?
123火爆的青少年,怎麼溝通?
129兒子是同性戀,怎麼辦?
135讀國中的女兒與網友見面,該阻止嗎?
139讀國中的女兒失戀了,該如何幫她?
145兒子的學習環境不佳?
149孩子口無遮攔,怎麼辦?
153孩子考試容易緊張?
157讀高中的女兒該不該和男友分手?
161母親想念兒子,如何是好?
Chapter3如何面對晚熟的大學生?(大學~成年)
166兒子臉書成癮,怎麼辦?
173兒子大學唸不完?
177女兒朋友的負面情緒,該如何處理?
182孩子不積極,怎麼辦?
187十八歲的兒子抽菸、喝酒,該不該管?
192為了女兒,我得了憂鬱症?
199孩子內心常有挫折感,該如何幫忙?
205當兒子談起遠距離戀愛?
209兒子很宅,如何是好?
213該不該鼓勵孩子參加大學社團?
218女兒是月光族,怎麼辦?
223擔心女兒的未來?
227是心靈成長?還是斂財?
233婚姻是否這樣就算了?
237媳婦是愛購物的月光族?
242該如何請先生幫忙與婆婆溝通?
246如何讓兄弟姐妹分擔對父母的責任?
Part2學生提問
252該選哪一所學校,才是對的?
256我是迷茫的青少年,怎麼辦?
262我選了一所沒有興趣的學校,如何是好?
267我對前途感到茫然,怎麼辦?
275如何讓父親改變?
281父母為我吵架,怎麼辦?
288弟弟愛搞社運,要怎麼勸他?
293父親愛亂投資,我好煩惱!
298如何幫弟弟找回生活的動機與熱情?
009當父母是需要學習的/楊錦郁(散文作家、《聯合報‧家庭與婦女版》主編)
013關於教養,父母千萬不要做的32件事!
part1父母提問
chapter1如何培養孩子好的觀念與態度?(學齡前~小學)
026女兒愛唱反調,該順著她嗎?
032出門,孩子吵著要跟,怎麼辦?
036老大愛爭寵,如何是好?
040如何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046家裡的白臉、黑臉,如何協調?
052是愛的教育?還是寵溺?
057姐弟爭執不休,如何是好?
061出國旅行,想帶小小孩,適合嗎?
066負面話語,讓兒子受傷了?
070如何訓練孩子做家事?
074該不該為出門玩請假...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