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研究的不只是疾病,更是人的生命
中醫是調控有形的物質、無形的能量和更精微的神,
使三者共同作用的一套學問。
調整生命的能量和精神層面,
才是通往康復和健康長壽的途徑。二○一四年九月,李辛應邀在北京辛莊師範學校講授中醫啟蒙課程,本書是在現場講課內容的基礎上改編而成,講述了中醫的整體思維和學習方法,引導大家對日常生活、工作、人際交往等周圍的一切,進行感受、體會式的觀察和理解,培養學習中醫乃至各門學科最基本的感知能力。
主題包含中醫眼中人體的精、氣、形、神;人體的三焦能量、氣機與開闔、病機與邪正;經絡與穴位的能量解剖學、以針灸與按摩調理能量的藝術;認識導引與祝由、神農時代的藥物觀,還有傳統醫學的源頭、正脈與歧路等,帶你深入經典中醫的核心精髓。
◎中醫的精、氣、神中醫關注的重點是形體之上的無形部分。簡單來講,一個是能量的部分,中醫所說的精和氣;一個是屬於資訊的部分(與精神相關),統涵於中醫所說的神。
精、氣、神這三樣,其實是同樣的東西。
精,屬於生命與生俱來的一個儲備能量,還有生命能量的儲備狀態,就像是固定的資產或定期存款。
氣,代表生命活動中時時刻刻在周轉流通的能量。
神,代表生命活動更精微的層次。古人的觀點是,一切生命的根源,來自同一個精神或者說靈性的源頭。
生命不僅僅在物質肉體展開,內外交流互通,也在「氣」或說能量的層面展開,互化交通,還在靈性層面發展感通。在「神」的層面,我們與一切萬有都源於「一」,歸於「一」。
◎何謂健康?中醫眼中,人的肉體只是一個杯子,重要的是內容物。不管這個病叫什麼名字,甚至還沒有取名字,都不重要,它看的其實是無形的東西:資源(有沒有)、管道(通不通)、神(定不定)。
整個天地間的萬事萬物,就像一個巨大的交響樂。當你跟天地這個大的交響樂一起走,走得平常中和,這是健康的標準。。
若不能跟著走,你的神、氣、形都會衰弱,就容易生病。所以,病在古代叫做「失常」,病因叫「失節」,或者「失勢」。
什麼是健康?健康就是「常」,也就是與自己、與自然、與社會、與這個大千世界處在相對和諧的關係中。能跟著自然的節奏玩,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中醫調理重點中醫調控的是生命層次,不像現代醫學關注在肉體層次的組織病理改變。中醫的重點,是透過調整無形的神和氣,以及它跟外界的交流模式。望聞問切,看的是「氣機」、「神機」、「病機」,無形的部分。
中醫診斷,首先是看人的神氣的格局,看神氣的開闔情況,以及資源的虛實和邪氣的進退,而不是看具體有哪個現代醫學診斷的病。
中醫,其實是怎麼讓這個「形、氣、神」偏的狀態再回來。
◎人體能量的運作三焦是人體能量生成和輸布的系統,三焦氣的運動即是「氣機」。氣機代表正常人體能量運動的規律,這是常,是與天地自然的節律相吻合的,白天開,晚上闔;春天開,冬天闔。
「開」就是把錢花出去,錢是什麼呢?就是「精、氣、神」,就是氣血。它從人的精神和肉體能量上能反映出來。「闔」是什麼?「闔」就是能量收回來的狀態。
自然界,冬天是闔,晚上是闔,人體也是順應這樣一個節奏,這個叫天人相應。作為養生保健,每個人不管虛實,如果生活中能夠跟上天地間大的開闔節奏,就不會有太大的健康問題。
病機是氣機異常運行的狀態,存在著人體修復或平衡,與致病或失衡之間力量互相調整的關係。
作者簡介:
李辛醫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天津中醫藥大學心身醫學碩士。
師從國家級名老中醫宋祚民先生。
針藥並用,心身同治,立足經典,學習歷代諸家所長,取驗於臨床,近年來在瑞士哥倫比亞預防醫學中心、法國傳統醫學教學研究院、美國國立自然醫學院經典中醫學院、日本希望之家療育病院等機構交流講學。
歷任北京炎黃國醫館、北京平心堂中醫師、瑞士自然醫學工作者學會(ASCA-SWISS)繼續教育老師、法國藍之樹學會理事、上海自道精舍顧問。
著有: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瑞士,英文版,2013),《兒童健康中醫講堂》、《經典中醫精要》(橡實文化出版),《精神健康講記》(立品圖書,2019)
章節試閱
第1章 精、氣、形、神:中醫眼中的人體
‧無形的生命力
無論我們學習什麼,或是以何種方式在什麼地方生活,最重要的是中醫和傳統文化常提到的幾個字:精、氣、神。這事關我們真正的滿足,或者說幸福。
「精、氣、神」是三樣無形的東西。現代的科學和文化,偏重於研究和學習有形的東西。
最近幾百年,我們把自己的感受、思想和生活狀態,牢牢地跟某些有形的東西捆綁在一起。
但這些有形東西的背後,其實有一個活潑潑的東西,可以稱之為「精、氣、神」,也可以稱之為「生命力」。
被稱為什麼不重要,因為某個東西一旦用語言表述,就容易被思想界定成一個有限的東西,而它完全可以透過我們的內心來感受。
我希望能從中醫的角度跟大家講一下這個部分,也希望大家從學習體驗無形的「精、氣、神」開始,慢慢體會整個傳統文化和身邊的一切。
中醫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幾千年來,中醫是一種實踐,既重視傳統文化和感受,又不脫離現實生活。
早些年,我有機緣接觸到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編注:華德福教育創始人)的作品。他講到最重要的一點:人有心靈。這是教育乃至人類文化最重要的一點。任何一種文化、一個社會機構或一種社會環境,如果能夠重視人的心靈,能夠讓人的心靈慢慢地澄清、發展,就是一個能夠持續下去的文化、機構和社會。
雖然很多人對現在的中華文化有很多疑問,但是,這樣的民族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延續至今,絕對不是偶然的。中國之所以能夠延續,並且正在重新發展,越來越生機盎然,正是因為那些內在的東西,始終在文化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引導著我們,而近十年,傳統文化中那些關於精神和心靈的內容也重新受到重視。
‧只有變成豹,才能瞭解豹
為什麼叫「經典中醫」呢?最近十幾年,大家開始對中醫進行反思。雖然中醫的源頭在中國,但是最近一百年,尤其是最近三十年,從中國周邊,比如越南、泰國、日本、韓國,再到歐洲、美洲……幾乎全世界都在學習中醫。
全世界學習中醫都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方向。一種是用現代的觀點、現代的科學語言和研究方法,來論證、學習及運用中醫,比如做理化研究、藥物實驗、老鼠實驗。這個方法有它的用處,能加深現代人對中醫的理解,在某些方面也能加深臨床醫師對中醫的認識。
但是,這個看起來是「由外而內」、「由點到面」的方法,相當於透過外面的一根根管子來看一整隻豹,而這隻豹的全貌是什麼,只透過幾根管子是看不完整的。
那麼,怎樣才能知道豹的全貌呢?這個問題,我在學中醫的時候想了很久,那個時候流行什麼系統論、整體論。科學的觀點是多層次、多角度地用各種方法來看這隻豹。
按照中國古人的觀點,只有你變成了豹,才能瞭解豹。
中醫也好,傳統文化也好,要瞭解它,你必須變成其中的一部分。中醫學習、研究和實踐的第二個方向,被稱為「經典中醫」。
運用傳統的訓練方法,透過靜定提高醫者的精神穩定度、敏感度和專注力,這樣醫師就可能直接體會和感知到病人,乃至環境、草木的能量與資訊狀態。然後,以傳統的中醫思維和語言來表述與傳授。這是經典中醫的學習方法。
經典中醫和傳統文化經常講兩個字:本、末。
「本」是指主幹或說根的部分。中醫的發展有幾千年的歷史,任何一個文化的發展,都是從主幹慢慢延伸出來的。比如現在流行的很多中醫流派,單從針灸來說,就有日本針灸、韓國針灸、越南針灸,它其實是從主幹上發展出來的各式各樣的學派。
對學習中醫的人來說,面臨的困惑和大學生一樣:資訊量太大。如果你沒有掌握主幹,這些資訊看起來都是片段,互相矛盾、不好理解,都是不好用的碎片。這是學習中醫和傳統文化的一個共同難點,所以有必要把傳統中醫學習裡與主幹有關的基本概念講一下。
關於中醫的一些爭論,比如中西醫哪個好、中醫是否科學這類問題是現代人從「科學」這個角度去考慮的。「科學」這兩個字,倒過來是什麼?學科。當我們這麼來看科學的時候,就比較好理解。比如化學是一個角度,物理、數學也是一個角度,中醫也是一個角度。
在古代,宗教、藝術、科學其實是同一個東西,只不過是從不同角度去描述這個東西。我們現在所說的科學,只是這個時代流行的觀察萬物的一根管子而已,未來關於科學的標準還會改變。
‧中醫調整無形的層面
現在西醫學研究和實踐的領域,主要是在物質的、有形的層面,而中醫主要是在無形的層面。無形層面中,再分兩個部分,一個是「精神—資訊」層面,一個是「能量」層面。
西方的自然醫學也是如此,包括順勢療法、草藥療法、花精療法,還有西方的能量按摩法等,都屬於在能量、資訊層面工作的醫學。
最近幾年我常去歐洲,有機會接觸這方面的醫師和老師,他們和傳統中醫師一樣,也是基於能量和感受,有自己的傳承,打坐或者練功。
「精神—資訊」和「能量」,這兩個部分怎麼去體會?用我們的心和身直接感受。
有形層面是用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去感受,而現代人加入了更多意識、邏輯和思想去分析。前面是單純的感受,後面加了主觀的東西。這是兩個不同的狀態。
中醫和西醫入手的層面不同,因此適合的病症也不同。比如要是骨折了,或者創傷大出血,得病部位很清楚,原因也很清楚,很明顯的物質層面,當然找西醫最快、最合適。
但是,更多疾病即使有很多症狀在肉體部分,原因卻不一定在肉體部分,而在「能量」或「精神—資訊」層面,比如人的心理、情緒、性格、家庭關係等,它被現代醫學稱為「心身疾病」。
這在現代心理學裡能夠瞭解到一部分,但在這個無形部分,傳統醫學要深刻、全面得多。還有很多病,有明顯的症狀,但西醫用儀器還檢測不出來。這種「無形層面」的病,還沒有發展到有形的肉體層面,是中醫擅長的。
春秋戰國時期,巫與醫正式分家,溝通天地自然的「巫」和治病救人的「醫」成了兩個不同的職業。但當時著名的扁鵲和之後的華佗、張仲景等名醫,都沒有忽略「無形層面」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我們學習某種學問,要瞭解它是在哪個層次、哪個角度理解這個世界。中醫,它研究的不僅僅是疾病,更是人的生命。
人具有生命,有病的時候要治,沒病的時候要養生,最好長壽,能無疾而終。但大眾一般關注的都只是肉體層面,而調整生命的能量和精神層面,才是我們通往康復和健康長壽的途徑。
就像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說的,我們習慣於用已知去學習未知。大部分人只能用自己受限的意識和思考模式去學習新東西。
‧教育與傳神
人對世界的認識是如何來的?
從學習傳統文化來說,有兩套體系。第一套體系是邏輯思維,這個部分在中醫叫作「志意」;第二套體系是每個人都有的感受,還有直覺,這個概念有一個專有名詞叫「感通」、「感應」。
比如,《黃帝內經》第一篇裡的「昔在黃帝,生而神靈」。黃帝從一生下來就知道。
我們有過這樣的經驗,比如去買菜,有時候賣家會推薦某種菜,說這個好,但你會覺得還是另一種更有氣,也許你不一定有「有氣」這個概念,只是覺得它「新鮮、好吃」,被它吸引了。
學習中醫或傳統文化,要注意這個部分。教育也是一樣,我在大學畢業後,做了兩年半的中醫老師,我的體會是「教育也是一種感應」。
老師把他所知道的東西,透過語言傳輸。語言不僅僅是用來給你思考和分析的,語言其實像是「資訊包」,裡面有資訊,有能量,有老師的心意和感受。這些東西借助了語言,直接讓我們接通了老師想傳遞的東西。
比如說我們品古代的書畫,最吸引人的部分是書畫中的神氣,詩歌等其他藝術也一樣。古人叫「傳神」。語言、文字、藝術、禮物、態度……所有東西都只是傳「神」的載體。
在所有的教育裡,老師透過各種方法,把知道的東西傳遞給學生,如果僅僅是去背誦、記憶,學生獲得的只是初步的瞭解。
如果老師對他所要傳授的內容,有直觀深入而長期的身心感受,並在社會生活、自然環境的實踐中體悟到,那就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了,這裡面就有了鮮活的「神」。
進而言之,如果老師瞭解這些內容背後的規律,或者與無形世界的連結(古人稱之為跟天、地、大自然有接通),他就像一個wifi一樣,能幫助學生接通。
這種接通是超乎語言、學科、民族、國家的,就像東方和西方不是絕對一分為二的。西方不只有物質、邏輯,東方不只有心靈,沒有邏輯,其實東方和西方都有物質、邏輯、心靈。
只是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人類的視角和關注點不完全相同而已。
‧學習用心
如果想學習傳統的東西,比如中醫、易學、人智醫學,那麼,你的感受能力和直覺是非常重要的。
當一個人用自己的感受生活時,是從內心出發,原點是自己,沒有錯位。但是,現在的教育卻試圖設一個統一的原點,它會在某個受限的範圍內,告訴你聖人是怎麼講的,老師是怎麼講的,書本是怎麼講的……尤其是現在的網路、朋友圈,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資訊。如果我們沒有一個自己的原點去統合,最終會是什麼呢?有各種標準答案,但它們互相在打架。
所以相對而言,古人要活得簡單和直截了當得多。簡單到什麼程度呢?就像一隻貓碰到另一隻貓,互相看一眼,甚至都不用看,就知道對方能不能靠近,會不會撓自己。
如果人是這麼生活的,是什麼狀態?會不會很多事情就簡化了?人的問題是,他看到對方時,可能完全沒有感覺,對對方、對自己都沒有感覺。只是從現有的文化中學到了一些碎片,要準備玫瑰,在合適的地點送上玫瑰,要打一個這樣的結,形狀要美。假設對方收下,笑了是什麼意思?不笑是什麼意思?人容易陷入思考中,失去了感覺。
為什麼在上課一開始請大家靜坐一會兒呢?這是學習中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訓練。比如我們剛坐下來的頭五分鐘,房間有些燥熱,有升浮動盪的感覺,有人進進出出,有點緊張;坐在那裡,自己的腦袋裡「轟隆隆」的,這個房間裡所有人的腦袋都「轟隆隆」的,好像有一股一股的力量在衝擊,有這種感覺嗎?到後來,慢慢地、慢慢地……就像灰塵都掉了下來,整個空間慢慢安靜下來,氣就平了。
剛才有一架飛機從我們上空飛過的時候,房間裡特別安靜,不那麼燥,也不那麼熱了,氣有點闔住了。這個時候大家有點坐得住的感覺了,是不是?但這個過程只有一、兩分鐘,然後大家又開始思想了,坐不住了。
中醫說的氣、神,這些無形的東西,是沒辦法用語言表達的,你能感覺到,就明白了;現在還感覺不到也沒關係,一直都有機會。
萬事萬物,外在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的思想、情感和身體的感受也一直都在變化。我們始終都處在變化當中,不會止息。只要我們活著,有心,就有機會去感受萬事萬物。
現代人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什麼呢?我們去求一個東西、一個人或一件事,或者關注一個明星,念念不忘。我們總是不停地看這個、看那個,或者不停地講話,不停地做事。我們以外物為原點,那就會失去對當下的自己和周圍的感受。這個狀態在中醫叫什麼呢?是「形神分離」。
剛才打坐安靜的狀態是什麼呢?是《黃帝內經》說的「形與神俱」,或者「身心合一」。不管是學習中醫、武術,還是書畫,都說要下工夫。工夫不是一個很玄的東西,工夫、工夫,什麼意思?第一要花時間;第二要做功,其實是用心。
我們從小到大會學很多東西,也會經歷很多東西,我們用心了嗎?比如豬八戒吃人參果,吃得很快,但沒嚐到那個味道。談戀愛,一定要用心的,對不對?不用心就談不下去了。
不要小看這個話題,我們活到現在,有多少時間是用心的呢?想一想最近三次跟自己的父母講話聊天,有沒有用心?如果你沒有用心,那個時段就沒有活著。如果一直都不用心,就會失去用心的能力。失去這個能力,心就被丟掉了,丟掉以後,再想去學什麼都沒有用了,學現代科學也學不好,學傳統文化就更不要想了。
學習中醫、武術、打坐、站樁、琴棋書畫……都是讓我們練習用心,訓練用心的能力和習慣。養成一個什麼習慣呢?不要讓自己處在一個散亂分心的狀態。無所事事的時候就玩電腦或手機,就是一個散亂的狀態。
不是不可以玩,我也玩,但還有一個覺知在,知道這個時候自己已經散亂了。沒有覺知就很可怕,不知不覺中就會越來越散亂,失去某些重要的能力。
第1章 精、氣、形、神:中醫眼中的人體
‧無形的生命力
無論我們學習什麼,或是以何種方式在什麼地方生活,最重要的是中醫和傳統文化常提到的幾個字:精、氣、神。這事關我們真正的滿足,或者說幸福。
「精、氣、神」是三樣無形的東西。現代的科學和文化,偏重於研究和學習有形的東西。
最近幾百年,我們把自己的感受、思想和生活狀態,牢牢地跟某些有形的東西捆綁在一起。
但這些有形東西的背後,其實有一個活潑潑的東西,可以稱之為「精、氣、神」,也可以稱之為「生命力」。
被稱為什麼不重要,因為某個東西一旦用語言表述,就...
作者序
【本書緣起】
二○一四年九月,李辛應邀在北京辛莊師範學校講授中醫啟蒙課程,聽課學員以對健康和教育感興趣的華德福儲備老師和華德福學校的家長為主。本書是在現場講課內容的基礎上改編而成。
本書講述了中醫的整體思維和學習方法,引導大家對日常生活、工作、人際交往等周圍的一切,進行感受、體會式的觀察和理解,培養學習中醫乃至各門學科最基本的感知能力。
這種能力的提升,將幫助內化、整合我們曾經或將要學習的知識。隨著我們不斷學習、內化與整合,我們的意識、辨析力、理解力將編織成一張有序的網,能夠清晰過濾及感知所有流過我們「六根」的外在和內在世界的一切訊息。當我們神識清醒、心目打開的時候,學習將事半功倍。
人生在世,學無止境,願我們心中的美好嚮往,帶領我們去探尋身心一體的健康之路。
每到此時,總會讓人想起雅克爺爺(仁表先生)的座右銘:要靜心、學習、服務他人。
祈願大家心想事成!
孫皓
二○一七年七月三十日
【本書緣起】
二○一四年九月,李辛應邀在北京辛莊師範學校講授中醫啟蒙課程,聽課學員以對健康和教育感興趣的華德福儲備老師和華德福學校的家長為主。本書是在現場講課內容的基礎上改編而成。
本書講述了中醫的整體思維和學習方法,引導大家對日常生活、工作、人際交往等周圍的一切,進行感受、體會式的觀察和理解,培養學習中醫乃至各門學科最基本的感知能力。
這種能力的提升,將幫助內化、整合我們曾經或將要學習的知識。隨著我們不斷學習、內化與整合,我們的意識、辨析力、理解力將編織成一張有序的網,能夠清晰過濾及感知...
目錄
‧本書緣起
第1章 精、氣、形、神:中醫眼中的人體
無形的生命力/只有變成豹,才能瞭解豹
中醫調整無形的層面/教育與傳神
學習用心/生命的開闔與互感
第2章 神魂志意魄:古人的心與今人的腦
先天的精神魂魄/後天的心智:志意思慮
古人的心態
第3章 天地—四時—陰陽—五行:生命的時空與節律
先天:合一與順道/另一種文明史
健康就是「平常」/治神
交感/心念回轉
知行合一的傳統文化/煩惱與鏡子
用心與用腦
第4章 三焦:人體的能量
生命的層次與發展/氣機第一定律:實則開,虛則闔
形氣神兼治與整合醫學/三焦虛實評估
本氣自病
第5章 氣機與開闔:正常狀態下,人體能量的運行規律
調理的大方向/知常達變與標本緩急
自癒的條件/心知肚明,不假思索
「正行」與「正業」/以我知彼
看古代經典與內在訓練/發明創造與天授神傳
第6章 病機與邪正:失常狀態下,人體能量的運行規律
病機與邪正進退/臨證用藥的思路
針灸與心念/慢性鼻炎的診斷思路
精神不要離開身體太遠/當壯士身處文明社會
自我康復的五種方法/萬病一法
調治慢性病的原則
第7章 經絡與穴位:能量解剖學
物質化的迷途/虛己的功夫
放下形象,體會神氣/粗守形,上守神
不同的辨證體系,只是不同的工具/粗守關,上守機
第8章 針灸與按摩:能量調理的藝術
上工、中工與下工/脈法候氣
以外揣內,以我知彼/按摩的學習:神氣與力的交流
感應與因緣和合
第9章 導引與祝由:身心合一與神氣為用
導氣令和,引體令柔/移精變氣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祝福的力量
不急於填滿「空白」
第10章 氣味厚薄與開闔:神農時代的藥物觀,神、氣、形的借用
劉邦得天下的緣由/用藥如用兵
藥性與嚐藥/上藥、中藥、下藥
一切都是藥/資訊化治療
朱砂的治療原理/現代教材丟掉了什麼
超出醫學範圍的「邪病」/學習一切學科的共通規律
文明的歷程/針灸的補瀉效應
神交與氣交/茶與藥,物與人
法天則地,寶命全形/無以形先,可玩往來
「精思入微」和「胡思亂想」/用心的習慣
本草的作用層次和布散方向/自適之道
生氣通天
第11章 望聞問切與感而遂通:超越感官的覺察力
望聞問切的重點是神氣格局/「四診合參」的過程
慧然獨悟與俱視獨見/以我知彼與特異功能
做到才是真的
第12章 道術與心物:傳統醫學的源頭、正脈與歧路
不期然的相遇/循心與循道
心中的蓮花與光明/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的醫道
人法天地,道法自然/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如何深入學習中醫?
附錄1:回歸本源
附錄2:經典中醫與現代社會
致謝
參與本書錄音聽打和文字整理人員
‧本書緣起
第1章 精、氣、形、神:中醫眼中的人體
無形的生命力/只有變成豹,才能瞭解豹
中醫調整無形的層面/教育與傳神
學習用心/生命的開闔與互感
第2章 神魂志意魄:古人的心與今人的腦
先天的精神魂魄/後天的心智:志意思慮
古人的心態
第3章 天地—四時—陰陽—五行:生命的時空與節律
先天:合一與順道/另一種文明史
健康就是「平常」/治神
交感/心念回轉
知行合一的傳統文化/煩惱與鏡子
用心與用腦
第4章 三焦:人體的能量
生命的層次與發展/氣機第一定律:實則開,虛則闔
形氣神兼治與整合醫...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