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網路世界,以及網路社群人際互動帶給人的感受,正掌控現代人的情緒,我們大腦的煞車系統正在崩盤。
曾幾何時,數位海洛因已經悄悄成為現代人的DNA。
我們如何因應依附網路而生的「數位海洛因」?
本書分析不同階段與類型成癮現象,條理分明。
對象包括兒童和成人,成癮者和家人,並提供成癮者邁向康復之路的具體做法,幫助成癮者與家人在愛中連結、彼此陪伴。
專家推薦:
「葉博士廣泛探討網路與上癮主題,具體而微地提出解決途徑和成功個案。在成癮問題相當普遍的現代社會,本書的確是一本幫助人打開禁錮之門的鑰匙,更是帶領人重新走上正路的助道益世之作。」
──浸信會台北懷恩堂主任牧師 吳榮滁
「這本書名《有愛,無癮》,真是一針見血道出真正能戒癮的真相。我之所以能戒掉毒癮,乃因著我媽媽的愛、耶穌的愛以及晨曦會開創者陳保羅牧師與同工的愛。若要真正戒癮,必須重生,有了重生的生命本質,才能再造新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才能全人康復。」
──財團法人基督教晨曦會總幹事 劉民和
作者簡介:
葉貞屏
身分:
四個孩子的母親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博士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兒童輔導碩士
現職:
宇宙光總幹事暨關輔中心主任
靈糧神學院牧靈諮商科兼任教師
諮商心理師
經歷:
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系專任副教授退休
三十多年的心理諮商、遊戲治療臨床、教學、督導與訓練經驗,服務的家庭與訓練的學員逾數萬人
章節試閱
第3章
青春期(國中到大學畢業)的陪伴
二、就發展方面,青少年如何避免網路上癮?
青少年心中充滿關於「認同」的問題,關心「他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覺得自己是誰」是否一致。這時期的青少年很需要發展出統整的自己,就是確定他們自己的心理性別及應扮演的角色,建立各種不同的自我概念。如果在這時期加強他們在突破自我可能性、增強自信、團隊合作、責任感、付出愛、感恩、溝通等方面的能力,他們的自我成長與調整就會順利。這種認同和角色混亂(role confusion)的衝突,造成青少年階段自我發展的危機,進而產生問題行為或伴隨強烈的失落感、絕望、矛盾,甚至對所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方向感到茫然,導致懷疑自己的人生是否有意義等精神健康問題。從台中教育大學的碩士論文《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自我認同、真實與網路人際關係之研究》(曾柏齡,2016)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與自我認同、真實人際關係具有負相關。網路遊戲成癮與網路人際關係具有正相關。青少年的自我認同、真實人際關係與網路人際關係,這三個因素對於他們是否會網路遊戲成癮具有預測力。
青少年與網路之間需要有健康的界線,這樣可以幫助他們不致成為網路的奴隸。從以上的論述可以發現,這樣的界線源自於青少年本身對於自己是誰、自我的價值是什麼、可以做什麼等議題已經有了比較扎實的基礎,這樣的生命工程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使青少年可以具備善於管理網路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我渴望成為像什麼人一樣?
臨床上,我們越來越常看到兒童晚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成癮的現象,成癮者常常是因為日常生活功能喪失,影響了生活所產生的困擾(例如:睡眠、學業和交友等)而求助,一談之下,才發現有網路成癮的現象。這類型案主屬於輕微的成癮:因為他們有自我覺察,也了解困擾的原因,但自我反應的自由度(因為已經養成習慣)已有缺失。
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思考,青少年階段相當需要且渴望有類似導師(mentor)的成人可以陪伴他們。當他沒有成人導師可以好好追隨時,他自然會將與人連結的渴望投射到同儕身上,非常看重「自己是否與周圍的人連結」或「是否有人欣賞、肯定他」。
從預防的觀點來說,如果青少年有導師可以成為效法和前進的方向時,可能不會這麼在乎自己的追隨者有多少,或者說一定要得到很多人的肯定,因為他有努力的目標。若沒有努力的目標時,很容易因一時的勝利或失敗而驕傲或沮喪,若懷有遠大目標,其挫折容忍力也相對提高,因為知道成功或失敗,都只是過程。青少年與父母的關係,若能有持續的關愛與監督這些美好的陪伴元素,在孩子找尋導師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陪伴他們慢慢找到適合他們的導師。他們也能在面對成長的各種挑戰和風暴中,緊緊與上帝、與父母和家人連結。
陪伴青少年努力從上帝的愛、從自己的付出以及與周圍眾人的連結中獲得合乎中道的自信,他們的需求滿足自然不會集中在某特定的人、事、物上。青少年對於自我認同的需求是大的,多鼓勵他們在高中時投入社團或者教會團契小組,因為這種長期一起合作、學習、成長的關係,最適合青少年在親密感、價值感上獲得滿足,也可以從中更了解自己和他人。……
四、青少年成癮的康復歷程
這是一場無聲的戰爭,若沒有付代價,上癮者是不會恢復的。「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林前6:12)凡事指的是任何事,包括工作、愛情、兒女、看連續劇、食物、運動……等等。當然也包括毒品、藥物、酒、菸、手機、電腦遊戲、賭博,沉溺就是有害。這場戰爭的目標是全人康復,亦即邁向不以任何人、事、物為偶像的生活。康復不是「停用」,而是「轉化」……"
第3章
青春期(國中到大學畢業)的陪伴
二、就發展方面,青少年如何避免網路上癮?
青少年心中充滿關於「認同」的問題,關心「他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覺得自己是誰」是否一致。這時期的青少年很需要發展出統整的自己,就是確定他們自己的心理性別及應扮演的角色,建立各種不同的自我概念。如果在這時期加強他們在突破自我可能性、增強自信、團隊合作、責任感、付出愛、感恩、溝通等方面的能力,他們的自我成長與調整就會順利。這種認同和角色混亂(role confusion)的衝突,造成青少年階段自我發展的危機,進而產生問題行為或伴隨強...
推薦序
推薦序一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雖然經過了幾十年,我在童年時代曾經看過的一張公共衛生的海報,至今仍然深印在腦海中。當時我大概就讀小學四、五年級吧,那年代,我的出生地澳門遇到毒品泛濫問題。政府在大街小巷的牆壁上,到處張貼禁毒的宣傳海報,上面都畫著一個體型乾癟、十分可憐的「白粉道人」(即吸食海洛因的癮君子)。
時間就這樣過去,海洛因毒品上癮的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是現代的毒品種類,比起以前更變得五花八門。這些演變,都再三考驗相關檢毒、控毒、戒毒的作為和立法,使得解決毒品上癮成為非常不簡單的事。
但是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網路和社群媒體的發達和便利,另類的「上癮」正無時無刻地蠶食著人心,那不是毒品的癮,而是行為上的癮。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網路社會心理學教授 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的名著Alone Together :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 中譯本:《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描述現代人過生活好像不能沒有手機,似乎不通過社群媒體的聯絡,人就會與這個社會隔絕。這種現象,真的是現代社會的寫照,而探究這個問題的內容,人性深處的孤獨感和人際關係的薄弱,應該都是主要的原因。
如果沒有節制的話,現代人對社群媒體的依賴,會愈演愈烈,於是,一旦在社群媒體中失聯,或者在其中遭受霸凌,往往讓當事人不悅、慌張、焦慮和無所適從。這些反應,可說是對社群媒體上癮的表現。
擴大來說,在現代社會中,會讓人上癮而不能自拔的事物,除了社群媒體之外,又何嘗不是各種不正確的網路行為,包括沉溺於各種類型的網路遊戲、活在虛擬世界中而拒絕或恐懼進入真正的人間世界,以及網路色情的引誘等等?
作為教會牧者,曾目睹一些實例,就是當事人沉溺於網路世界,不能自拔,或者活在虛擬世界,難得與外界、也包括與自己對話和交流,這真是一個時代病。如果對海洛因毒品上癮需要各種研究、預防和醫治,那麼,面對現代社會的這些「數位海洛因」,我們豈不也應該採取有效的步驟來研究、預防和醫治嗎?
欣聞宇宙光總幹事葉貞屏博士的大作《有愛,無癮—數位海洛因下的全球失控,行為類成癮者的迢迢康復路》出版,心中著實感動和感恩,因為在這本大作中,葉博士廣泛地探討網路與上癮的主題,讀者除了從中可以找到有關的理論陳述之外,作者更具體而微地提出解決的途徑和成功個案,可說是一本兼顧理論及方法、學術與實踐的佳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第三部分,針對從兒童到青春期的不同人生階段,對成癮現象作出很有系統的分析,也提出了幫助成癮者重新走上康復之路的具體做法,同時,更進一步討論了有成癮問題家人的家庭、家人自處之道。
托爾斯泰曾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在成癮問題相當普遍的現代社會,本書的確是一本幫助人打開禁錮之門的鑰匙,更是帶領人重新走上正路的助道益世之作。
吳榮滁(浸信會台北懷恩堂主任牧師)
推薦序二
一條漸進且不容易的路
最近有機會與戒癮的弟兄們閒談,我常問一個問題:「知不知道你為何會上癮?是因為壓力才尋找刺激,還是因為無聊沒事做就去打機而上癮?」大多數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接著我又問:「你來晨曦會,到底知不知道你是要戒什麼?」
上癮,會導致全人破壞;而戒癮就是全人康復。上癮不只是一個壞習慣,而是一個身分問題、生命問題。我們是按上帝的形象被造,我們的身分是人,不是我們的壞習慣。上癮者的問題不是人的身分,而是人的壞習慣,若把人的身分尊貴、價值帶回上帝造我們的原意,活出神造我們的目的,戒癮是可以成功的——無論是早期的海洛英、速賜康、安眠藥、強力膠、酗酒或是現在的安非他命、K他命、大麻、咖啡包、網路上癮、色情網路上癮等。
戒癮,我認為是一條漸進的路,從身體、心理、靈性、社會行為著手,給予一個適切的環境、管理、輔導、陪伴以及生活規範、人際關係、家人修復到回歸家庭與社會,都是一條漫長的戒癮之路。很多人在這條路上,一開始就失敗了,有的是走到一半失敗了,也有的是完成輔導時間一年半而失敗了,甚而已回歸社會工作也偶爾有失敗的。戒癮真是一條不容易的路。
晨曦會福音戒癮在台灣三十六年來,始終以基督的愛堅持走到如今。經年累月中,確實看到許多癮習者真正戒癮成功,並成為幫助別人戒癮的輔導員、傳道人。原因是他們相信「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就一切相信的人」這個真理。這說起來是一句話,做起來卻需要相當的堅持、忍耐、愛心、經歷和過程。台灣晨曦會無論是從一兩位親身經歷戒癮的過來人、一間30坪的房子到現在世界各地總共有80多位的團隊,台灣九個戒癮中心,國外有泰國、緬甸、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都是戒癮成功的過來人在幫助戒癮者。至於行政、教學、組織建造、靈性生命建造課程都也加入了很多有愛心的專業人士和傳道同工。
我曾吸海洛因長達十年,原因是無知、好奇、混黑社會。當時我有兩種朋友,一種是從小長大、一起讀書、一起玩的朋友;另一種是混黑社會、天天吸毒、打架、販毒的朋友,在這兩者之間我最後還是與那群黑社會的朋友走上吸毒的不歸路,偷、搶、騙、販毒、賣血吸毒,甚而自殺未遂都成為我生活的全部。其實在吸毒的過程中,還有很多不同的癮捆綁著我,如賭博、自卑、狂傲,帶人入黑社會、控制女孩子、收保護費等等,完全是一條絕路。因而有人說:「劉民和能戒掉毒品,除非進了棺材」,或是「劉民和能戒掉毒品,死人都能復活」。親戚朋友漸漸遠離我,父親把我趕出家門,叫我死就死在外面,不要害這個家。我大哥知道我吸毒,氣得撞牆,揚言要找那些賣毒給我的人。其實我曾用過許多方法戒毒,如航海隔離、離開香港到台灣、求救醫生、綁起自己關在屋裡,卻總是戒了又吸,吸了又戒,到最後連我自己都放棄自己,心想吸到死就算了。
這本書名《有愛,無癮》,真是一針見血地道出真正能戒癮的真相。
我之所以能戒掉毒癮,首先是我媽媽的愛。媽媽的眼淚是我一生最寶貴的,尤其是媽媽的禱告,影響了我的一生。媽媽是位傳道人,從來沒有放棄為我禱告,在我最痛苦時,我罵媽媽說:「禱告有什麼用,好像對空氣講話,難道妳禱告,我就可以毒癮發作不痛苦嗎?」、「媽媽,如果妳真愛我,請你給我一點錢。」
有一次,當我跟黑社會仇人爭地盤時,被綁架到山上,要我出賣我的老大,因為我不肯,便打斷我五根腰骨和手臂,用鐵鈎挑我的腳筋,其中一個人敲碎玻璃瓶,以此割裂我的腳面,當時我真是痛苦欲死,我告訴自己,今晚你們若不殺死我,有一天我就叫你們死。那晚我被折磨得暈了過去,有人報了警,當我在醫院醒來時,第一眼看到的是媽媽跪在床邊為我禱告。她流著淚說:「孩子,不要想著去報仇了,冤冤相報何時了,恨不能解決恨,唯有愛能彌補恨。」她說:「媽媽愛你,耶穌也愛你。」媽媽的愛感動了我,尤其是她說「耶穌也愛你」時,我心想,如果耶穌真的愛我,我需要耶穌的愛,但去哪裡找呢?媽媽帶我到「晨曦會福音戒毒」中心,在晨曦會我接觸到神的話——聖經,我感受到晨曦會開創者陳保羅牧師與同工的愛,也在這裡認識上帝。我一步一步地被教育,被環境、被同工的愛大大感動,我真正誠心悔改,信靠耶穌。學習中,我選用聖經裡的「西門」為我的英文名,聖經〈路加福音〉22:32中「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成為我蒙召的經文。
當我被主呼召成為祂的門徒時,我願意一生奉獻在福音戒毒的事奉。神不但把我的毒癮戒掉,連恨人的毒根也拔除。前幾年我找到當初殺我的人,我向他傳福音,他信了主。因為他生活極其困苦,我便收了他女兒為乾女兒,扶養她十年,直到她專科畢業。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4:19)「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約壹4:21)「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壹4:18)「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約壹4:7)
不管什麼癮,若要真正的戒掉,必須要重生,有了重生的生命本質,才能再造新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才能全人康復。聖經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劉民和(財團法人基督教晨曦會總幹事)
推薦序一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雖然經過了幾十年,我在童年時代曾經看過的一張公共衛生的海報,至今仍然深印在腦海中。當時我大概就讀小學四、五年級吧,那年代,我的出生地澳門遇到毒品泛濫問題。政府在大街小巷的牆壁上,到處張貼禁毒的宣傳海報,上面都畫著一個體型乾癟、十分可憐的「白粉道人」(即吸食海洛因的癮君子)。
時間就這樣過去,海洛因毒品上癮的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是現代的毒品種類,比起以前更變得五花八門。這些演變,都再三考驗相關檢毒、控毒、戒毒的作為和立法,使得解決毒品上癮成為非常不簡單的...
目錄
推薦序一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吳榮滁
推薦序二 一條漸進且不容易的路/劉民和
自序 在社群媒體中跟隨耶穌
Part 01 小心冰山
第1章 報告網路主人——我離不開你
一、網路——「行為類成癮」的溫床
(一)「小孩玩大車」必釀大禍,誰的錯?
(二)小孩為何不下車?
(三)安全上路vs.危險駕駛
(四)網路成癮的心理依賴形成模式
(五)網路成癮的診斷
(六)網路成癮評量表
二、網路成癮的使用與滿足
(一)使用與滿足
(二)從使用與滿足到無意識的習慣——自我調節機制
第2章 報告網路主人——我想念我的舊腦袋
一、大腦被改變了
(一)前言
(二)佛萊斯
(三)馬斯克
二、岌岌不保的舊腦袋
三、新大腦.新世界
(一)文學的大腦逐漸式微
(二)「多工處理」變日常——我們拿什麼做交換?
(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嗎?
第3章 天上人間成癮通
一、連結天上人間的實踐神學
(一)珍珠的故事
(二)實踐神學與成癮
二、是罪?是病?還是兩者兼有?
(一)罪與成癮——癮習是否有罪?
(二)偶像崇拜
(三)用愛心說誠實話——識破癮習
(四)正視欺騙
Part 02 認識冰山
第1章 網路遊戲成癮
一、前言
二、定義
三、成因
(一)網路術語的產生讓玩家快速產生歸屬感
(二)滿足自我價值感的炫耀性消費
(三)重複曝光效應讓人花錢不自知
(四)以3F建構完美的模控系統
(五)不確定、隨機但又持續不斷的增強
(六)增強原理是網路遊戲成癮的陷阱
(七)從自制力原理分析大腦如何壓抑花錢慾望
四、議題
(一)常見的遊戲類型與名稱
(二)遊戲機台與場所
(三)網路遊戲課金手法
(四)改善四端齊發
第2章 社群成癮
一、前言
二、定義
三、成因
(一)認知行為模式
(二)結論
四、議題
(一)從線上社交互動看社群成癮的相關因子
(二)這個自拍的世界
第3章 性成癮
一、前言
二、定義
三、成因
(一)性成癮成因的醫病模式
(二)性成癮成因的全人模式
(三)性成癮的內在動力
(四)性成癮的外在動力
四、類型
(一)「不會傷害人的」非侵入型性行為
(二)侵入式的性行為
(三)部分侵入式性行為
五、陪伴家庭中的性成癮者
(一)配偶
(二)如何避免子女產生性成癮
六、教會中的性成癮問題
(一)原因
(二)妨礙教會中的基督徒了解性成癮的障礙
七、陪伴性成癮者的助人者
(一)警覺自己的罪
(二)致力表露神授權的愛
(三)醫治的框架
八、真實故事:追尋的過程
(一)改變歷程
(二)過程心得
Part 03 有愛無癮——兒少成癮的陪伴
前言 從源頭做起
一、從嚴重汙染到優質水岸
二、實踐神學齊步走:將科技放在它應有的位置
(一)實踐神學對於更新實踐的三個層次
(二)更新實踐的五個面向
第1章 兒童早期(6歲之前)的陪伴
一、個人
二、家庭
(一)良好的夫妻關係是基礎
(二)父母在教養上有從神而來的信心
(三)父母提供孩子基本生理和心理需求
(四)藉由多元多方探索觀察孩子的興趣和能力,並做平衡的引導
(五)家人常一起從事各種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六)認識耶穌無條件接納的愛
(七)設定清楚與安全的界線
(八)在生活中培養延後滿足的能力
(九)透過合適繪本增加行為管理的能力
三、教會
(一)依孩子成長階段,提供父母適齡親職教養和婚姻經營的課程
(二)營造同儕一同遊戲、學習的環境
(三)教會哥哥姐姐的陪伴與學習的榜樣
(四)利用寒暑假,多參加教會營會,增進人際互動、靈性以及技能的學習
第2章 兒童中期(6-12歲)的陪伴
一、個人
二、家庭
三、教會
第3章 青春期(國中到大學畢業)的陪伴
一、我是誰?我能成為什麼?
二、就發展方面,青少年如何避免網路上癮?
三、我渴望成為像什麼人一樣?
四、青少年成癮的康復歷程
(一)階段一:梳理成癮的脈絡
(二)階段二:發展健康的生活型態
(三)階段三:發展預防復發的方法
五、教會在青少年戒癮上的地位
(一)什麼是教會?
(二)教會的影響力
六、結語
第4章 家屬的自我關照
一、「危機」也是「轉捩點」
二、成癮是整個家庭系統不良互動的產物
(一)只求「免於衝突」
(二)只求暫時無事就好
(三)害怕「放手」等於「放棄」
(四)對於自己長久的無效的行為無法停止
三、被各種迷思所惑
(一)以偏概全類的迷思
(二)自憐補償類的迷思
(三)自我優越類的迷思
四、代間遺傳何時了
五、從癮癮作痛到脫癮而出
(一)預防端
(二)發展端
(三)治療端:全人面向的關照,團隊同心同行
六、兩則真實故事
(一)女將軍蛻變記
(二)不再愧疚的母親迎來長大的兒子
七、結語
附錄
一、網路成癮相關資源網站
二、參考資料
推薦序一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吳榮滁
推薦序二 一條漸進且不容易的路/劉民和
自序 在社群媒體中跟隨耶穌
Part 01 小心冰山
第1章 報告網路主人——我離不開你
一、網路——「行為類成癮」的溫床
(一)「小孩玩大車」必釀大禍,誰的錯?
(二)小孩為何不下車?
(三)安全上路vs.危險駕駛
(四)網路成癮的心理依賴形成模式
(五)網路成癮的診斷
(六)網路成癮評量表
二、網路成癮的使用與滿足
(一)使用與滿足
(二)從使用與滿足到無意識的習慣——自我調節機制
第2章 報告網路主人——我想念我...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