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文集和《禮儀中的美術》都由三聯書店出版,但涵蓋的歷史時期和討論的美術作品則有早晚和性質的不同。
前者有著比較明確的歷史框架和內容的凝聚感,本集則以概念和方法為主導,所關注的是這些概念和方法之間的關係以及在闡釋歷史現象,披露歷史邏輯中的潛力。
總的說來,這些文章的目的是希望開闊美術史研究的思維,通過探索新的觀念和方法,使這個學科的內涵更為豐富和復雜。從這個角度看,每一篇文章可以說都是開放性的:其目的不在於達到某個鐵定的結論,而是希望引出更多的思考和討論。
作者簡介:
巫鴻(Wu Hung)1963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學習。 1972-1978年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 1978年重返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攻讀碩士學位。 1980-1987年就讀於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隨即在哈佛大學美術史系任教,於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 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同年兼任該校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巫鴻的著作包括對中國古代、現代藝術及美術史理論和方法論的多項研究。
其著作《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The Wu Liang Shrine: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1989)獲該年全美亞洲學年會最佳著作獎。 《中國古代美術和建築中的紀念碑性》(Monumentail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1995)被《選擇》(Choice)雜誌評為1996年傑出學術出版物,進而被《藝術論壇》(Art Forum)列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意義的藝術學著作之一。 《重屏:中國繪畫的媒介和表現》(The DouMe Screen: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ring,1996)獲全美最佳美術史著作提名。
其參與編寫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國繪畫三千年》(1997)、《劍橋中國先秦史》(1999)等。巫鴻多次回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客座講學,發起“漢唐之間”中國古代美術史、考古學研究系列國際討論會,並主編三冊論文集。
巫鴻近年來致力於提高國外對中國現代藝術的理解和研究水平,加強國內外藝術家、評論家和策展人之間的交流。策劃的大型展覽包括:《瞬間:90年代末的中國實驗藝術》(Transience:Chinese Experimental Art at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1998,美國),《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Exhibiting Experimentai Art in China, 2000,美國),《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2000)——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2002),《過去和未來之間:中國新影像展》(Between Past and Future :New Chinese Photography and Wdeo from China,2004,美國,英國,德國),以及《“美”的協商》(About Beauty,2005,德國)等,並撰寫和編輯有關專著。巫鴻還致力於教育事業,所培養的學生現在在哈佛、耶魯、匹茲堡、奧伯林、加州、肯州和夏威夷大學等學府執中國美術史教席。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巫鴻
優惠價: 5 折, NT$ 165 NT$ 330
本商品已下架
這部文集和《禮儀中的美術》都由三聯書店出版,但涵蓋的歷史時期和討論的美術作品則有早晚和性質的不同。
前者有著比較明確的歷史框架和內容的凝聚感,本集則以概念和方法為主導,所關注的是這些概念和方法之間的關係以及在闡釋歷史現象,披露歷史邏輯中的潛力。
總的說來,這些文章的目的是希望開闊美術史研究的思維,通過探索新的觀念和方法,使這個學科的內涵更為豐富和復雜。從這個角度看,每一篇文章可以說都是開放性的:其目的不在於達到某個鐵定的結論,而是希望引出更多的思考和討論。
作者簡介:
巫鴻(Wu Hung)1963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學習。 1972-1978年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 1978年重返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攻讀碩士學位。 1980-1987年就讀於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隨即在哈佛大學美術史系任教,於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 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同年兼任該校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巫鴻的著作包括對中國古代、現代藝術及美術史理論和方法論的多項研究。
其著作《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The Wu Liang Shrine: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1989)獲該年全美亞洲學年會最佳著作獎。 《中國古代美術和建築中的紀念碑性》(Monumentail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1995)被《選擇》(Choice)雜誌評為1996年傑出學術出版物,進而被《藝術論壇》(Art Forum)列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意義的藝術學著作之一。 《重屏:中國繪畫的媒介和表現》(The DouMe Screen: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ring,1996)獲全美最佳美術史著作提名。
其參與編寫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國繪畫三千年》(1997)、《劍橋中國先秦史》(1999)等。巫鴻多次回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客座講學,發起“漢唐之間”中國古代美術史、考古學研究系列國際討論會,並主編三冊論文集。
巫鴻近年來致力於提高國外對中國現代藝術的理解和研究水平,加強國內外藝術家、評論家和策展人之間的交流。策劃的大型展覽包括:《瞬間:90年代末的中國實驗藝術》(Transience:Chinese Experimental Art at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1998,美國),《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Exhibiting Experimentai Art in China, 2000,美國),《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2000)——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2002),《過去和未來之間:中國新影像展》(Between Past and Future :New Chinese Photography and Wdeo from China,2004,美國,英國,德國),以及《“美”的協商》(About Beauty,2005,德國)等,並撰寫和編輯有關專著。巫鴻還致力於教育事業,所培養的學生現在在哈佛、耶魯、匹茲堡、奧伯林、加州、肯州和夏威夷大學等學府執中國美術史教席。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