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晚清學制改革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展開,提倡新知與整理國故終於齊頭並進,文學史研究也因而得到迅速發展。在此過程中,北大課堂曾走出不少名著:林傳甲的《中國文學史》(1904)還只是首開記錄,接踵而來者更見精彩,如姚永樸的《文學研究法》、劉師培的《中國中古文學史》和《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黃侃的《文心雕龍札記》、吳梅的《詞餘講義》(後改為《曲學通論》)、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胡適的《五十年來之中國文學》和《白話文學史》、周作人的《歐洲文學史》和《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以及俞平伯的《紅樓夢辨》、遊國恩的《楚辭概論》等。這些著作,思路不一,體式各異,卻共同支撐起創立期的文學史大廈。
明代復古派詩論最重要的特點是重視古代作品的傳承,尤其唐詩更是複古派學習取法的主要對象。本書以唐詩在明代的承傳過程為研究主題,以上各章節環繞這個主題從不同的角度作出探討。
目錄
“文學史研究叢書”總序
導論 明代復古派詩論的意義
第一章 明代復古派反宋詩的原因——“宋人主理不主調”
第一節 從李夢陽《缶音序》說起
第二節 排擊宋詩與性理派詩
第三節 宋詩的文學史地位
第四節 宋人“主理”與明復古派反“主理”的原因
第二章 明代復古派論唐代七言律詩
第一節 明初到前期復古派論七言律詩
第二節 唐七律探討的深廣發展
第三節 唐七律史的建構
第四節 七律之難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李攀龍“唐無五言古詩而有其古詩”說的意義
第一節 “唐無五言古詩而有其古詩”說的產生
第二節 漢魏古詩與唐代五古區分意識的深化
第三節 陳子昂與唐代五言古詩的發展
第四節 從辨體的角度論“古詩”與“唐古”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從《唐詩品匯》到李攀龍選唐詩
第一節 《唐音》在明代
第二節 高楝選本的編集、刊刻及流通
第三節 《唐詩品匯》的意義
第四節 《唐詩正聲》與李攀龍選唐詩
第五節 唐詩選本與復古詩論的關係
第五章 復古派選本的反響——鐘惺、譚元春選《唐詩歸》
第一節 《唐詩歸》與《古今詩刪》的選錄情況比較
第二節 《唐詩歸》中的“應制詩”與相關問題
第三節 “唐代五言古”的相關問題
第四節 “情豔詩”的閱讀
第五節 “出脫”:詩史上的別出之調
第六節 “傳”與“選”的關係
第七節 小結
附錄一 《詩歸》的成書經過
附錄二 閔振業刻三色套印本《詩歸》
第六章 復古派詩論的文學史意識
第一節 個人與傳統的關係
第二節 唐詩發展史的探索
第三節 文學史的編撰意識
第四節 結語
第七章 復古派的創作與唐詩
第一節 古為獨造,我則兼工
第二節 是丹非素
附錄一 “格調”的發現與建構——明清格調詩說的現代研究(1917—1949)
附錄二 言“格調”而不失“神韻”——明清格調詩說的現代研究(1950—1990,台港部分)
附錄三 “明清格調詩說”研究知見目錄(1922—1999)
附錄四 明代復古派詩論中的“詩史”論爭 張暉
徵引書目
結論
“文學史研究叢書”總序
導論 明代復古派詩論的意義
第一章 明代復古派反宋詩的原因——“宋人主理不主調”
第一節 從李夢陽《缶音序》說起
第二節 排擊宋詩與性理派詩
第三節 宋詩的文學史地位
第四節 宋人“主理”與明復古派反“主理”的原因
第二章 明代復古派論唐代七言律詩
第一節 明初到前期復古派論七言律詩
第二節 唐七律探討的深廣發展
第三節 唐七律史的建構
第四節 七律之難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李攀龍“唐無五言古詩而有其古詩”說的意義
第一節 “唐無五言古詩而有其古詩”說的產生
第二節 漢魏古詩與...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