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下一口便利商店麵包、隨手買一袋路邊紅豆餅、囫圇吞棗幾塊網購餅乾、喝一口方便的燕麥飲料……
在忙碌的生活裡,我們有多久沒有把眼光從手機、電視、電腦裡移出,好好看著我們手中那碗晶瑩剔透的白米飯?
這次,我們要來好好吃飯。了解台灣米經典品種的各色滋味、關心客家人多元的米食文化、讚美農人種有機米給孩童吃的故事,動手試做怎麼煮好一鍋粥、炒一盤令人回味無窮的飯……
然後,和自己立約:每天,都要好好吃飯、好好生活。
˙米知識一次掌握:
台灣米品種這麼多,每一種吃來的口感與味道各是如何? 怎麼挑米?洗米?保存米?一次告訴你
˙讚美好農人與好食材:
以自然農法種好米的南澳自然田、傳承人工碾米技藝的賴咏華、種好米給孩子吃的尚水米……我們走入產地,讚美農人的暖心與技藝。
˙回歸初心:
當米蛋糕、米鳳梨酥、米布丁……等各路米料理紛紛出現時,我們回歸初心,從本質開始,談如何煮好一鍋飯、燒好一碗粥、炒一盤令人回味無窮的飯。
˙挖掘米文化
不只白米飯,日常裡,米有多元樣貌,尤其在客家人的巧手下,更是幻化為不同的打粄文化,讓我們從客家人逢年過節少不了的粄:九層粄、艾粄、豬籠粄等,探索豐富的米食文化。
作者簡介:
好吃編輯部
從對食材的關心出發,上山下海,致力於尋找台灣好食材與精彩的飲食故事。從產地裡,我們挖掘達人農夫的堅毅精神;從阿嬤口中,我們記錄即將遺落的傳統作法;從菜市場裡,我們看到隱身在常民裡的料理智慧…… 相信食物可以予人幸福與療癒,推廣在地、當季食材。作品有《好吃》雜誌、《跟阿嬤學做菜》、《餐桌上的蔬菜百科》、《從餐桌到產地:發現食物與土地的美好真味》、《住在田中央!農家、土地與他們的自給自足餐桌》等書。
相關著作
《住在田中央!農夫、土地與他們的自給自足餐桌》
《好吃13:路邊廚房 跟著市場職人學做菜》
《好吃14:來去鄉下吃好菜》
《好吃vol.12 來我家吃阿嬤的拿手菜》
《從餐桌到產地:發現食物與土地的美好真味》
《跟阿嬤學做菜2:記憶中的飯菜香&季節手釀》
《餐桌上的蔬菜百科》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編輯台上
吃飯。謝天
金黃色稻穀是大地最豐美的恩賜,從古至今,米就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養育著每一代的台灣子民。依著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不斷循環生長,各種與稻米有關的美食及加工品,也在漫長歲月裡,跟著不同產地發展出多樣化的風貌,而與台灣人民的禮俗及信仰習習相關;「台灣米」在歷史洪流中,成為重要的文化符號。
「靠天吃飯」的農家們,每逢歲時節慶,家家戶戶用米做成的糕點來祭拜護佑農作的上蒼和土地,與天地神明共享,並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豐富的「米食文化」,透露出的正是台灣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對天地的感恩。
然而在盛產稻米的台灣,米食文化正在改變。據官方統計數字顯示,民國六十年每人每年消耗白米130多公斤,民國一百年,剩不到40多公斤,換算起來國人一天吃不到兩碗飯。原以「呷飯沒」為主的飲食習慣,隨著國際化、多樣化、商業化而改變。就在米食文化的改變中,也正透露出人們對天、對大自然的不再敬重,因為人們以為不必再靠天吃飯了。
因為感恩,所以珍惜;因為珍惜,所以敬畏,當感恩不再時,一切就變了。正如2013年總結社會現象一個字「假」,食安問題層出不窮,然而只要美善的良心被貪心蒙蔽時,這樣的問題是不會消失的。所幸,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被喚醒了對吃的安全意識,從產地到消費者,正在啟動更友善土地、友善自己的良心行動。
生生不息的稻米,就如同台灣生命的原動力,不斷成長茁壯。不管時代如何進步,社會有多少問題,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美好,吃一口熱騰騰的白飯時,記得謝謝老天,也謝謝成就這口飯的眾多力量。只要感恩存在,世界就依然有情。
總編輯 張淑貞
名人推薦:編輯台上
吃飯。謝天
金黃色稻穀是大地最豐美的恩賜,從古至今,米就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養育著每一代的台灣子民。依著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不斷循環生長,各種與稻米有關的美食及加工品,也在漫長歲月裡,跟著不同產地發展出多樣化的風貌,而與台灣人民的禮俗及信仰習習相關;「台灣米」在歷史洪流中,成為重要的文化符號。
「靠天吃飯」的農家們,每逢歲時節慶,家家戶戶用米做成的糕點來祭拜護佑農作的上蒼和土地,與天地神明共享,並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豐富的「米食文化」,透露出的正是台灣人對大自然的敬...
目錄
[封面故事:好好吃飯]
Part 1 台灣米真的好好吃!
品種篇
*米種類:在來米、蓬萊米、紫米、十穀米、圓糯米、長糯米……怎麼分?怎麼吃?
*經典米品種:有芋頭香的台農71號、日本人驚為天米的台南11號、足以媲美日本越光米的高雄139……
料理篇
*米該怎麼洗?怎麼保存?
*土鍋、電鍋、電子鍋,不同鍋子煮來的米有何不同?
*如何燒出美味的粥、炒出讓人留戀的飯?
Part 2 山城裡的米食香-客家打粄文化
*逢年過節少不了的粄:過年的豬籠粄、清明節的艾粄、重陽的九層粄、端午節的粄粽
*不是客家人也能做出客家粄:蘿蔔粄、客家鹹口味粄圓
Part 3 我們是這樣種米的!
*南澳自然田村友:我們在這裡,好好種米,好好生活
*苗栗大南埔賴咏華:我是農青,我傳承古老的碾米技藝
*彰化溪州友善農友:種好米,給在地的孩子吃
Part 4 賣米兼賣觀念的在地好店
*小間書菜:賣米賣書也賣菜
*彰農米糧商行:經營逾半世紀的榖物專家
*阿婆婆米食館:樸實媽媽味的創意米食館
[台灣好食材]
這一季,吃什麼最好 春季食材三選:番茄、洋蔥、蘑菇
˙番茄麵包塔、半風乾番茄義式燉飯、傳統法式洋蔥湯、洋蔥培根鄉村鹹派、蘑菇卡布奇諾、蘑菇焦糖洋蔥派
產地最前線 網室摘培,苦瓜變好吃
產地新鮮事 豌豆盛產,量多質佳吃個夠
魚鮮物語 除了核四、海洋音樂祭,貢寮九孔重出江湖!
[飲食職人]
食物研究家 記憶深刻的家族之味-苗栗郭家莊醬園
大廚視野 米其林主廚-近藤文夫的天婦羅哲學
特別報導 讓魚好吃的祕密-郭宗坤的熟成料理魂
癮食設計 把美味打包帶走-美可特的擔露精神
美味攝影 原來,關鍵是器皿
[好吃生活]
春日生活提案 天氣好的時候,就去露營吧!
好吃散步 西螺的一下午小鎮漫步-尋找生命裡的緩慢與溫暖
飲食文化 丹麥人的飲食習慣與開口三明治
療癒日常 小林聰美與溫暖的《麵包、湯與貓咪日和》
好店推薦 值得細細品味的生活小店:赤峰28、小器食堂
[封面故事:好好吃飯]
Part 1 台灣米真的好好吃!
品種篇
*米種類:在來米、蓬萊米、紫米、十穀米、圓糯米、長糯米……怎麼分?怎麼吃?
*經典米品種:有芋頭香的台農71號、日本人驚為天米的台南11號、足以媲美日本越光米的高雄139……
料理篇
*米該怎麼洗?怎麼保存?
*土鍋、電鍋、電子鍋,不同鍋子煮來的米有何不同?
*如何燒出美味的粥、炒出讓人留戀的飯?
Part 2 山城裡的米食香-客家打粄文化
*逢年過節少不了的粄:過年的豬籠粄、清明節的艾粄、重陽的九層粄、端午節的粄粽
*不是客家人也能做出客家粄:蘿蔔粄...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