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的神話中,不是火種藏於生殖器而是粟種藏於生殖器,
這兩者存在哪些共通的意涵?
阿美族與整個南島民族的關係,中國南方的布朗族、德昂族與南島民族的關聯性又是如何?
1.扎實的學術素養,細膩的文學筆法,一本讀懂人類起源!
2.補足臺灣原住民族小米文化信仰和取火種神話情節的研究空缺。
3.收錄大量地方神話與傳說,身歷其境、原汁原味。
4.比對中外各地的神話母題,論析嚴謹、條理分明。
§「作物」的起源與「火」的起源,是世界各民族流傳最廣的文化起源神話。§
「往昔本族中某人在天上界有一個朋友,因天界小米、芋頭都很豐盛,乃求取其種子,但朋友吝惜不給。於是那人上天竊取小米、芋頭的種子,將其放入陽物之穴中,然後降到此sabdiq之地來,將其播種土中,此為我社農作物之起源。當時一粒小米就能使四、五人飽腹,因此番丁們外出時各自把數粒小米藏在食指指甲縫而行。又當其用餐時,取其一粒烹煮,增加成為滿鍋的飯。故在狩獵等時,只要帶四粒去即可過三夜。然而有一孕婦,將其簸箕中的小米取出,同時投入開水中,結果鍋破裂,熱水迸出而小米四散,孕婦被此噴中而死亡了。從此以後小米若不煮多就不足以飽腹。」──paliljauz番sabdiq群社的粟種神話
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內涵,可以說就是「小米的文化」,其生活信仰與祭典儀式,全與小米有關,而其粟種神話也是每個部落普遍流傳,是各族群極為重要的神話母題。取火種則大多與洪水神話連結在一起,普遍會提到山羌、水鹿或是鳥類的取火母題;與西方普羅米修斯的盜火和中國大陸南方少數民族的火種神話不同,臺灣原住民族的火種通常是在洪水中失去或遺忘,再由動物取回,是非常素樸的神話意象。「粟種」與「火種」也常與原住民族的遠方他界、地底的小黑人或者與女人島相關。因此,粟種與火種是最適合觀察、比較整個南島語族神話的母題。
本書主題填補了過往研究者未能特別鑽研的小米文化信仰,與原住民獨特的洪水後取火種神話情節,涵蓋原住民的始祖神話、粟種神話、洪水神話、取火種神話、小黑人神話與女子部落神話。作者透過紮實的的文獻爬梳與田野調查,再以文學性豐厚的細膩筆法,勾勒出臺灣原住民族的神話系譜,讓讀者可深入探索臺灣原住民族神話的奇幻世界。
作者簡介:
鹿憶鹿
出生於澎湖。東吳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
曾赴日本西南學院大學當交換研究員、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訪問學人,也曾是北京師範大學的客座教授。著有《馮夢龍所輯民歌研究》、《傣族敘事詩研究》,研究領域以神話學以及民間文學為主,近年來尤其專注於《山海經》圖像的相關研究。同時,更關心臺灣原住民,乃至整個中國南方民族、南島語族的神話情節闡釋,曾著有《洪水神話》一書。近年來也對民間故事中所包含的民族性與文化現象有極深的體會,並從中探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一直對創作有極深的熱情,出版《臨溪路70號》、《桃花紅李花白》等多本散文集,希望能兼顧學術研究與作家創作的夢想。
章節試閱
├原住民的盜穀種神話:排灣族的小米大都來自天上┤
排灣族的粟種起源神話流傳極為普遍,大都傳說小米、芋頭等作物是祖神特別從天上或地下取來的,在取穀的過程中,就會出現許多偷盜的情節。學者的採錄,幾乎許多落部都有粟種神話。
上calisian番芒社、墩仔兩社流傳:最初我們的祖先男女兩人,從池底的石頭生出時,吠叫使水退去的靈犬不知從何處取來粟種授給我們的祖先,此即本番有小米的來源。[註1]其中提及狗取粟種神話。
drekai番paridrayan社所傳:父對瓢歌唱,就長出小米及稗等的種子,拿給其子讓其播種,據說此即為本社小米的起源。[註2]這樣的作物起源神話極為特別,對著瓢唱歌即長出小米及稗,充滿一種天真詩意的想像,在其他族群中很罕見。
ravar番paridrayan社所傳:昔時我們的祖先在tavalan從大岩石的裂縫生出,並無食物可吃,便嚼岩石過活。然而cauv(始祖) 之女kulali從其友muakai得到少許小米及芋頭的種子,藏在頭上歸來並種在tavalan。[註3]值得注意的是,粟與芋頭藏頭上的情節。
Vaculj番下paiwan社所傳:最初本社的祖神saljimlji到地下界得到粟種數粒歸來,將其播種在屋簷下,不料收成很好。乃取其中一小粒放入鍋中煮,竟成為滿鍋的飯,試食後因其味美,便分給眾人。這就是今日我們做為主食的小米之起源。[註4]此為祖先取回型,且提到一粒小米可煮一鍋飯的神奇。
Vaculj番puljti社所傳:據說粟種是最初saljimlji到地下界取來。[註5]此也為祖先取回型。
Vaculj番kulaljuc社所傳:往昔本社的主神salamadang以客人的身分降到地下界盜取各種作物的種子,拿回來傳給地上的人。據聞他當時在鼻中藏樹豆,指甲間藏小米,頭布下藏一種豆,耳朵則藏另一種小豆,兩手拿著藜、芋頭及番薯的種子歸來。[註6]這則神話是罕見的多種雜糧起源的說法,粟種藏於指甲中。
北paiwan番kuavar群社所傳:太古時,本社的祖神在山上做一大柵欄,將很多的骨片種植在地上,並祈禱曰:「請趕快發芽成長」,結果從該骨片生出山豬、鹿、山羊、羌等云云。據說小米、芋頭等農作物亦是祖神歌唱創造的。[註7]
Kuvulj番各社所傳:據說在太古時,神人以歌唱創造人類後,造出小米、芋頭、稗等之種子,在本群也有煮一粒小米就變成滿鍋的傳說。[註8]歌唱創造小米、芋頭,甚至歌唱創造人類,這樣的情節似乎是排灣族極為特殊的。
paliljauz番sabdiq群社流傳的神話極為典型:
「往昔本族中某人在天上界有一個朋友,因天界小米、芋頭都很豐盛,乃求取其種子,但朋友吝惜不給。於是那人上天竊取小米、芋頭的種子,將其放入陽物之穴中,然後降到此sabdiq之地來,將其播種土中,此為我社農作物之起源。當時一粒小米就能使四、五人飽腹,因此番丁們外出時各自把數粒小米藏在食指指甲縫而行。又當其用餐時, 取其一粒烹煮,增加成為滿鍋的飯。故在狩獵等時,只要帶四粒去即可過三夜。然而有一孕婦,將其簸箕中的小米取出,同時投入開水中,結果鍋破裂,熱水迸出而小米四散,孕婦被此噴中而死亡了。從此以後小米若不煮多就不足以飽腹。」[註9]
以上這則神話是粟種神話中常見的,上天偷小米、芋頭種子,為了怕被發現,藏於生殖器中。而小米是有神奇性的,一粒米可以煮一鍋飯,可以讓四五個人飽腹,小米也可藏於食指的指甲中。後來,小米的神奇性因故消失。
筆者到屏東來義鄉古樓村採錄一則資料,故事中講述小米是天上女神所給的:
「有個女神從天上下凡,看中一個男孩,帶他上天五天,當他要回到人間時,就給他小米種子、地瓜、palinana、豬骨頭,並告訴他小米要種在石板接縫的地方就能生長,而骨頭就放在養豬的地方。第五天放骨頭的地方了出現一公一母的豬,而小米也長出來。那時,一粒小米就可以煮一鍋飯,上山工作時就將一粒小米放在指甲中。地瓜葉也會長出很多地瓜。女天神與男子完成工作後就結婚了,生了五個孩子。第一個和第二個孩子都是女孩,後來成為巫婆;第三個是男的,擔任祭司的工作;第四個是女孩,也是巫婆,全身盛裝、亮晶晶的,可以像小鳥一樣飛到天上,把東西獻給天神。第五個是女孩,也當巫婆。天神交代,四個女兒如果生小孩,要將採收的小米獻給天神。母親吃了小米之後,奶水會增多;孩子長大可以說話後,小米要當作成年禮食物;結婚時,要釀小米酒、做米糕。小孩結婚後,男方要帶兩頭豬給女方,一大一小,那是神給排灣族小豬的意義。在屋頂宰豬、烤豬時煙要達到天庭, 告訴天神。豬肝、豬舌要給頭目,大豬的雙腿要分配給男女雙方家長。要製成小米酒需要三種藥,三種花藥放入小米酒,會使小米酒很香醇。製作方式是將三種花藥川燙後揉進小米中,再曬乾,放入甕中,一星期就可以喝。小米可以磨成粉,做小米糕、饅頭、湯圓、小米粽。嬰兒祭時,煮好小米後,一粒一粒放在榕樹葉上,二十片就放二十粒。祭祀過天神後,給產婦吃榕樹葉上的小米飯,會有奶水。小米要在祭拜過後才能採收,用豬骨去祭祀,才能在採收小米時越採越多。」[註10]
筆者曾多次到屏東太麻里拉勞蘭部落、撒布優部落的小米田,當地種小米的情形還相當普遍,尤其是拉勞蘭部落,每天都有小米收穫祭的儀式,筆者已經去參加多次的小米收穫祭活動。
阿美族神話中,小米也常與天上的神有關。古時候,天上兩個神到地上來,生下兩兄妹。兩兄妹隔著打過洞的山羊皮發生關係,他們有了五個孩子。有一次,母親病了很久,覺得耳朵癢, 抓了一抓,結果有小米冒了出來。孩子們就決定種這顆粟,但父母認為此事必須向天上的神報告,二神就教授粟的栽培法、收割法及相關的祭祀細節。[註11]
粟種來自天上當然顯現某種神聖性。
├原住民的盜穀種神話:魯凱族、鄒族等部落的小米大都來自地下┤
魯凱族與排灣族神話中都提及小米藏指甲中,也同樣包括一粒小米煮一鍋飯的神奇情節。
Vaculj番kulaljuc社所傳:
「往昔本社的主神salamadang以客人的身分降到地下界取得穀菜的種子,拿回來傳給地上的人。據聞他當時在鼻中藏樹豆,指甲間藏小米,頭布下藏lenguin(豆之一種),耳朵藏kavatjang(小豆之一種),兩手拿著藜、芋頭及番薯的種子歸來。」[註12]
精彩的地底偷小米神話情節,魯凱族的作家奧威尼《神秘的消失》中有詳細的記載:
「矮小的一對夫婦,從村落西方一處往地底下的通路。狹窄的路,只有矮小的人才能進得去。起初他們剛進去時,他們倆夫婦沿著黑漆漆的臺階緩緩走下去,走了一段曲折的路,慢慢感覺出口的一小點燈光,愈走愈明。他們來到出口,豁然是另外一個燦爛的世界,再走一段便是一處大樹,是當地的人休息的地方。從大樹那裏可以眺望一望無際的層層疊疊的山嶺,在肥沃而蓊鬱的叢林間,他們以過人的智慧想要甚麼就能創造出豐富的糧食,因此是社會祥和幸福的國土。據到地底下糴糧的人說:「所有的房子都是石板打造的,路面也都是用石板鋪成的,每一間石板屋和每一條路都是精心製作的。那裏的人所說的話和他們的語言不太一樣,可是他們倆夫妻懂得一點,所以跟他們說話可以了解。他們都很好客,家家戶戶都在邀請他們來到自己家裡一起吃禮餐。那裏家家的檐桁都有雕刻(……)。他們的五穀雜糧特別豐富,應有盡有,兩夫婦很想帶一些種子回家,可是他們沒有帶要來交換的東西, 即使一兩件,都是沒有交換的價值。失望之際,他們想出一套方法,偷偷把小米、高粱、灰藜的種子塞進他們的指甲縫,樹豆塞入耳朵裡,長豆塞進鼻孔裡,大豆莢則塞進肛門,這是這種豆子吃了之後,之所以有一種人糞發酵酸味的原因。他們倆親切的向當地人一一話別之後,就朝原路回去,他們快到人間最後一個臺階時,他太太懷著孕頂著大肚子,把手中的苧麻線塞在她腰褲說:「我好累啊!」這麼一說,她突然變成石頭把往地底下和平王國的通道堵住,只剩她的丈夫回到人間,把偷來的種子給族人種植生產。」[註13]
魯凱、鄒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都強調小米是從地底偷來的。
阿里山的鄒族神話中談及他們的地底人有穀物。從前,當人們還居住在新高山時,不僅不懂種栗,也不知種稻,所以經常獵捕熊、鹿以及豬等獸物為食。某日,一名男子發現山芋,知道那是難得的食物,就沿著山芋的根部往下挖掘,可是這個山芋實在太長了,挖掘過的地方竟然形成了一個數十尋深的洞穴。社人們看到這個洞穴,紛紛議論:「哎呀,這個洞實在太深了, 誰敢走進去看看呢?」此時,某個善解人意的男子說:「我進去看看好了!」於是拿來一條長藤,沿著藤蔓爬下洞穴。但進入洞穴之後,男子又發現了一個更大的洞穴,還看到裡面有許多人在用餐。他好奇地湊近查看,才發現那些人都沒吃堅硬的食物, 只吸著食物冒出的蒸氣。男子無法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就問他們,到底是什麼東西的蒸氣,對方回答是米的蒸氣。男子立刻要求對方分送一些給他,他們很爽快地答應。於是,男子把米裝入袋子,再度沿著藤條爬出地面並且把地底的遭遇告訴大家。眾人聽了以後都覺得很稀奇,紛紛跑到地洞旁邊觀望,也有很多人準備到地洞裡去看看。不過,後來再也沒有聽說有人真正進去過洞裡,也許是進洞後就不想再回來了吧。無論如何,我們現在所吃的米,就是當時從地底拿出來的。現在山上有一種草名叫suppi, 據說,從前每當米糧不敷使用時,皆種此草來替代。[註14]
荖濃溪的拉阿魯哇族神話情節差不多。從前,有對男女前去挖掘山芋,當他們沿根部挖下去,挖出一個大洞。兩人為探究竟因此收集了許多鹿角,用繩子綁成梯子,沿著洞口爬入地裡。一到洞底,只見四周放著許多物品,都是他們未曾見過的。原來這兒是地底人吃飯的地方,兩人覺得稀奇,伸手便抓了許多東西。男子將小米塞入指甲縫,而較大的東西塞進肚臍眼,更大的東西,無處可藏,則置於頭頂當斗笠。而女子於下身私處藏入許多東西,因此肚子鼓起,連爬樓梯都很困難。他們一步步地往上攀爬,最後回到地面。當來到某處懸崖時,兩人大力地吐了一口氣,不料懸崖卻突然崩塌,女子不幸遭壓死。男子無可奈何,只好單獨返家,並把偷來的東西植於院中。不久,小的種子生出小米,大的種子長出豆子,而當斗笠使用的東西竟結成芋薯。第二年,男子有了足夠的種子,遂開闢出一塊園地,專門種植那些植物。今天我們有小米食用,全是男子的功勞。但是,每當族人經過斷崖時,都不敢大力吐氣,以免遭逢意外。[註15]
卡那卡那富族的神話說,從前社裡有個男子,某日挖掘山芋時,發現愈挖地洞愈大,於是好奇地放了一個梯子,欲探究竟, 結果發現洞內有屋,還住著一個人。男子到地下人屋裏,初次見到用粟做的麻糬,咬了一口,咀嚼之後,覺得味道很好,於是要求帶一些粟回去。地下人立刻送給他一些粟、大角豆以及樹豆等。男子回到地上以後,就把那些種子播種下去,今天番社才有這麼多的粟和豆類種植著。所以,現在的人在割粟祭時,都會祭拜地神。[註16]
-----註釋-----
1 (日)小島由道主編:《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第一冊, (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3),頁124。
2 同前註。
3 同前註。
4 同前註。
5 同前註,頁125。
6 同前註。
7 同前註。
8 同前註。
9 同前註,頁126。
10 講述者:范秀娥,87歲,受日式教育,以排灣語講述;邱芳雲翻譯,67歲, 小學畢業,鹿憶鹿於2009年7月16日屏東來義鄉古樓村採錄。
11 (日)小川尚義、淺井惠倫:《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臺北:南天書局,1935),頁447-448。
12 (日)小島由道編:《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第一冊,頁125。
13 奧威尼•卡露:《神祕的消失―詩與散文的魯凱》(臺北:麥田出版社, 2006年),頁148-149。
14 (日)佐山融吉編:《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三冊 鄒族,頁101。
15 同前註,頁163。
16 同前註,頁214。
├原住民的盜穀種神話:排灣族的小米大都來自天上┤
排灣族的粟種起源神話流傳極為普遍,大都傳說小米、芋頭等作物是祖神特別從天上或地下取來的,在取穀的過程中,就會出現許多偷盜的情節。學者的採錄,幾乎許多落部都有粟種神話。
上calisian番芒社、墩仔兩社流傳:最初我們的祖先男女兩人,從池底的石頭生出時,吠叫使水退去的靈犬不知從何處取來粟種授給我們的祖先,此即本番有小米的來源。[註1]其中提及狗取粟種神話。
drekai番paridrayan社所傳:父對瓢歌唱,就長出小米及稗等的種子,拿給其子讓其播種,據說此即為本社小米的...
作者序
出生在澎湖離島,一直到小學畢業,天天見到的都是門外的汪洋大海。而生命中最幸運的是,在某些恰當的點,遇見一些精彩的人。失明、不識字的外婆,從不苛責子女的安靜母親,讓我學會自尊自重,學會傾聽與寬容,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核心價值, 學會不自私自利,要堅強、冷靜而熱情。父親是我小學六年的級任導師,他引領我認識了胡適、福樓拜,歌德,於是有了另一扇認識世界的窗。那個小學已廢校,島嶼面目全非,然而有汪洋的遠方他界一直留在心底,像一首詩。
碩士、博士的兩位指導教授則鞭策我進入學術的花園中,始終保有追求的熱情。畢業於廣島大學,在日本大學任教三十幾年的王孝廉老師從未放棄敦促我前進,我曾多次住在老師的書房, 天天請益,駑鈍的自己才得以對神話有粗淺的認識。而著作等身的戲曲院士曾永義老師,則讓我時時跟隨他精彩的學術盛筵,一面把酒言歡,一面論書談文。原來學術的追求並非寂寞,是有趣味的,是可以相析相賞,而致愉快人間的。
喜歡旅行,喜歡朋友,在讀博士班期間就多次往來雲南、四川、北京與日本、韓國。看過大江大河,看過許許多多的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能夠讀一點點書是何其幸運,可以體會置身東京大學、劍橋大學、海德堡大學的美好感受。
許多的講座給我機會認識更多年輕聰慧又熱情的生命,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大、華東師大, 在演講中參與討論的人都成了好朋友,常常通音問、論讀書,那是分享的愉悅。當然,在與東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東北大學等地的教授朋友交流中,也時時策勵自己,要不斷向前。其中,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當訪問學者六個月,在日本當交換研究員三個月,在北京師範大學當客座教授一個月,是生命中最難得又愉快的時光,熟識許多優秀的學者朋友,提升了自己的視野高度。
臺東的撒布優部落,與頭目在他的小米田看小米,他盛裝, 要去參加婚禮。撒布優在排灣語中是寂寞的地方,並非是原來所居。對人來說,原來的聚居地可能更好,移居遷徙恁地難堪,只要是異鄉異地,天涯海角都是寂寞的所在。在寂寞的所在聽祭典的祭辭:這是靈魂的居所,敬上三滴小米酒,一滴敬神靈,一滴敬祖靈,一滴敬給不幸諸亡靈。對神靈祖靈崇敬,也對「不幸諸亡靈」有敬畏憐憫。神聖的小米酒澤被萬靈。
去臺東太麻里找撒可努,他是荒野山林走風的人,帶我們去都蘭海邊,看全世界的星星都擠在那一片連著大海的天空中。撒可努的全名是亞榮隆撒可努,排灣族語裡,亞榮隆是雷聲,撒可努的意思是萬物的奔馳從來不曾停止,萬物的生長從未間歇,他住在那個太陽升起的地方太麻里。後來,我和撒可努還一起去了內蒙古,我們聽蒙古詩人朗誦詩歌,那個夜裏,大家都醉了。
之前出版過《洪水神話》一書,前陣子閱讀小南一郎先生的大作,多處引用《洪水神話》一書,有些感動,就像一個偶爾上台跑一下龍套的臨時演員,突然被人發現一樣,多年來默默的付出,一下子有一些回饋。小南先生一向是我那樣尊敬的學者。
原先任職於臺大人類學系的尹建中先生曾執行相關的計畫, 在1994年整理《臺灣山胞各族傳統神話故事與傳說文獻編纂研究》一書,這些資料二十年來提供教學研究許多便利。這也是一段學術因緣,素昧平生的尹先生當時慨然贈書兩冊,不意接到書未久,卻聽聞尹先生因病猝逝的噩耗,追憶往事,難免有人生無常之感。可與言而未能與之言,失人;俱往矣。
此書經過漫長的醞釀增減、塗塗改改的日子,曾經獲得國科會(科技部前身)的幾年研究計畫補助,關於臺灣原住民族洪水神話、粟種神話、火種神話以及小黑人神話、女子國神話的幾個母題才得以深入探討;也特別感謝東吳大學的戴氏基金會提供赴國外移地研究時的補助,讓人歡喜地來來回回於原住民族的部落與國外的圖書館當中,才有這本小書的出版。
創作、學術、閱讀、書寫,都是一輩子的事。每次的停留、駐足,都是階段,總還會有下一次。在蒐錄與論述的過程中, 疏漏、滯礙的地方屢屢出現,就像人生中的坑疤,留待往後努力去補填。一本小書是一個生命歷程的紀念,書中還有自己來不及或無力去處理的雜亂無章的部分,就當成是可以再往前努力的契機吧!
指導過的學生黃昭敏、林逢森、楊宜靜、游蕙菁,他們做的論文都與原住民族的神話有關,也在我研究寫作的過程裡面,提供了很多協助。沈明謙、趙惠瑜、于千喬、范玉廷都長期擔任過研究計畫的助理,到最年輕的施政昕、楊晴雅,都與這本書的出版結下了因緣。
從研究生一直到教授的這些歲月,劉錫誠、馬昌儀兩位老師始終鞭策、鼓勵,我在他們身上看到真正知識分子的典範。還有一路相挺的多年知交,毫無保留提供資料與意見,是永遠的嚴苛匿名審查教授,此生無以為報,看來應不是一句玩笑話。
密克羅尼西亞島上的神話講述,有一個人偷了一顆星星,那是神的眼睛。神怒了,以海水淹沒大地。蘭嶼作家夏曼藍波安有一部作品《天空的眼睛》。在蘭嶼的達悟族語意裏,「天空的眼睛」就是指星星,夏曼藍波安說,從達悟族的觀點,每個人的靈魂都住在某一顆星星裡面。
神話一直是詩人的題材,無獨有偶,阿根廷作家波赫士也喜歡星星這個象徵,他說,我希望化為夜晚,以千萬顆眼睛溫柔地深情地,凝視著你。
神話是夢,也是詩。
──鹿憶鹿 2017年小寒於臨溪路70號
出生在澎湖離島,一直到小學畢業,天天見到的都是門外的汪洋大海。而生命中最幸運的是,在某些恰當的點,遇見一些精彩的人。失明、不識字的外婆,從不苛責子女的安靜母親,讓我學會自尊自重,學會傾聽與寬容,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核心價值, 學會不自私自利,要堅強、冷靜而熱情。父親是我小學六年的級任導師,他引領我認識了胡適、福樓拜,歌德,於是有了另一扇認識世界的窗。那個小學已廢校,島嶼面目全非,然而有汪洋的遠方他界一直留在心底,像一首詩。
碩士、博士的兩位指導教授則鞭策我進入學術的花園中,始終保有追求的熱情。畢業於...
目錄
自序
緒論
Chapter1 始祖神話與信仰――以石生、蛇生、壺生神話為例
前言
一、石生神話
二、蛇生神話
三、陶壺生人神話
結語
Chapter2 粟種神話
一、古籍文獻與考古文物中的粟
二、穀種神話的類型
三、原住民的盜穀種神話
四、粟種的黃金時代
五、神奇的他界空間
六、粟種祭儀文化
結語
Chapter3 洪水神話
一、洪水後再傳人類類型
二、洪水起因
三、退水方式
四、避水高山與木臼
結語
Chapter4 取火種神話
前言
一、大洋洲各島嶼的火種神話
二、原住民各族的火種神話
結語
Chapter5 小黑人神話
前言
一、鄒族與泛泰雅族群的小黑人是敵我關係
二、小黑人的恩與怨
三、與布農族糾葛不清的小黑人
四、排灣與魯凱的小黑人
五、地底人神話
六、古籍中的小人神話
七、古籍中的黑人神話
八、小黑人的文化英雄角色
Chapter6 女子國神話
前言
一、阿美族的女人島
二、被消滅的女人部落
三、因風受孕的女人部落
四、女子國神話的意涵
五、有母系社會嗎?
參考書目
一、專著
二、單篇論文
自序
緒論
Chapter1 始祖神話與信仰――以石生、蛇生、壺生神話為例
前言
一、石生神話
二、蛇生神話
三、陶壺生人神話
結語
Chapter2 粟種神話
一、古籍文獻與考古文物中的粟
二、穀種神話的類型
三、原住民的盜穀種神話
四、粟種的黃金時代
五、神奇的他界空間
六、粟種祭儀文化
結語
Chapter3 洪水神話
一、洪水後再傳人類類型
二、洪水起因
三、退水方式
四、避水高山與木臼
結語
Chapter4 取火種神話
前言
一、大洋洲各島嶼的火種神話
二、原住民各族的火種神話
結...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