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仰賴別人告訴你怎麼活,為你自己的靈魂尋找食糧吧!
還沒醒來的人,睜開眼,縱身投入世界吧!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紀德 冥誕150週年紀念 ──當代的異端.後世的先驅者──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紀德劃時代經典作
◎跨越百年的精神典範 啟發卡繆、沙特、德希達等名家的一代大師
◎法文直譯本首度在台問世 「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首屆獲獎譯者擔綱翻譯
◎譯者專文撰序,說明紀德風格、《地糧》與《新糧》於宗教、思想、文學界之重要性,於今世更是具備足以撩撥現代讀者的豐富閱讀形式
◎超過百條詳細注解
◎承繼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引渡無數青年走向覺醒道路的經典
──內容簡介──我思,故我在,我寫,故我重生──
寫作如一面直照心靈的明鏡,
一代大師紀德在這面鏡子裡試著辨識自己真正的面容,
於是得以從渾沌的舊世界裡睜開眼,像個新生嬰兒。
紀德婚後首度遊歷北非和義大利,大受震撼,深感在此之前所知道的一切都只是靈魂的束縛,於是狂熱地揮筆寫下《地糧》,試圖掙脫心智牢獄,破除當時矯枉過正、無法與現實接軌的文風。他的思索坦率奔放,背離天主、違抗傳統,勇敢談愛、孤獨、欲望,在天主教教義為主流價值的當時,謳歌「當世」,而非死後的「永生」。《地糧》問世後,嚴重觸犯當代的審美價值,發表十年內竟只銷售區區五百本。二十八歲的他,也深深明白這是一部後世才能閱讀之作。
多年以後,六十六歲的老作家歷經愛欲折磨、生死離別,再次踏入當年深受震撼的這方思想領域,不禁寫下試著回應少作的《新糧》。文中屢屢呼籲「應只在乎自己」、「不要崇拜偶像」,堪稱為其一生最具代表性的兩部作品。紀德一生的自我對話大膽動搖了歐洲知識分子的性別意識、宗教權威、道德傳統等框架,使他即便在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仍受教會視為異端。他的自我超越有如尼采的超人理型,啟發了沙特、卡繆、德希達等當代歐洲大師,如今,仍持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走向自我覺醒的道路。
──名句摘錄──#談愛
納坦奈爾啊!在你的靈魂尚能向快樂微笑時,請好好滿足你的快樂;當你的雙唇還能感受親吻的歡暢,當你的擁抱還欣然激蕩,請你恣意滿足你對愛情的想望。
#談靈魂
我們的行為依附著我們,就像磷光依附著磷。固然這些行為在耗損我們,但它們也化成我們的光采。假如我們的靈魂有點什麼價值,那是因為它比其他某些人的靈魂燃燒得更熾烈。
#談智慧
但願你的視覺時時更新。
智者,就是對一切感到驚奇的人。
#談孤獨
我再也無法理解「孤獨」一詞的意義;在內心獨自存有,形同不再身為任何一人;而萬物早已與我同在。——再者,我始終心繫四海,無處不是家,而且欲望還要不斷將我驅向別的境地。最美好的回憶,於我不過像是幸福的殘痕。最微小的水滴——那怕只是一粒淚珠——只要它濡濕了我的手,在我眼中它就成了彌足珍貴的真實。
#談死亡
「人生在世,納坦奈爾,寧可大悲大愴,不要平靜安詳。除了死亡的長眠,我不要別種休憩。我惟恐此生沒法滿足的欲望、未能揮灑的精力為求存續,還來百般糾纏。我希望自己能在人間大地盡情表達一切在內心蟄伏等待的事物,然後全然不再有希望,圓滿地死去。」
──名家盛讚!撼動世界的一代大師──紀德是個無可取代之人,因為他選擇的是「成為」真理。他在年輕時就選擇成為無神論者,而在閱讀紀德日記中的文句時,我們絕不能把它們當作單純的事實說明,即便那是以直陳語態呈現;那些無不是盼望、祈願、敦促、頌揚、懊悔、責難。
經過半世紀之後,他終於真正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真理,同時也成了我們眾人的真理。從此之後,今天的人們才真正得以成為新真理。
──沙特(法國哲學家)
──麥田出版紀德作品──《如果麥子不死》|對善與美的戀慕 對自我最毫無保留的檢視 紀德人生二部曲之一
《遣悲懷》|深情悼亡的經典之作 收錄談詩論藝之紀德日記選 紀德人生二部曲之二
《地糧.新糧》|掙脫禁錮的驚世名品 紀德呼喊解放代表作
作者簡介:
安德烈.紀德André Gide
(1869-1951)
二十世紀法國首席文學家之一。父親是巴黎大學法學教授,叔叔是政治經濟學者。家族祖先曾為胡格諾教徒,母親為虔誠天主教徒,家中濃厚的宗教氣息使紀德自小於拘謹保守的教養中成長,卻也奠定他日後轉向企圖拆解教條框架、擁抱個人價值的重要動力。
少年時代的紀德就是愛好讀書、勤於筆耕的少年,二十一歲發表第一部作品《安德烈.瓦爾特筆記》,隨後幾乎每年都陸續出版新作。一九〇八年參與創建《新法國評論》雜誌,啟發無數後世歐洲知識份子。紀德批判法國對殖民地的剝削、為囚犯人權奔走聲張、投身難民救助慈善工作、對共產思想萌生興趣而訪問蘇聯,始終走在時代的尖端。
一九四七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文筆平易近人,充滿文藝氣息,同時也以真誠、無懼的愛及深刻的心理洞見,呈現人類的問題與現況」。同年也獲頒英國牛津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作品廣納小說、回憶錄、評論集、散文集,代表作有《地糧》、《窄門》、《背德者》、《紀德日記》等。自小勤記日記的紀德,晚年致力於畢生日記的整理與出版,其日記忠實展現他求索真理的心靈歷程,被譽為「一部開放、多元、千姿百態的文本」,甚至被視為「一代大師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紀德在作品中私密而坦率地敞開自我,直白述說欲望帶來的牽引與困惑,在當時的歐洲社會中是令人震驚的,使他遭指為異端。甚至在紀德逝世後,羅馬天主教教會仍決定將他的作品列為禁書。他並非僅專營筆耕的作家,更是思想家、道德家,他的每部作品都用以傳達價值的思辨與探究,更屢屢以靈肉拉鋸中的覺醒歷程震撼當世。這位當代的異端份子,卻同時也是後人眼中的先驅者,他自許「以真理之姿溢出時代」,期望人最終應當走向「精神遊牧者」,也成功為後世帶來一股擺脫宗教與道德束縛的思潮,使「人的問題」逐漸凌駕「神的問題」。紀德高貴的誠實始終反映於善與惡的辯證中,他在生活與哲思裡持續質疑,也持續重新定位生存的意義,永遠在如此歷程中尋找新的和諧與完整。正是如此強烈的矛盾為他供給源源不絕的生命動力。
相關著作:《遣悲懷(紀德逝世六十五週年紀念.人生二部曲之二)》
譯者簡介:
徐麗松
台大外文系畢業,世紀交替之際旅居法國多年,陸續於巴黎第七大學、里昂第二大學及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修讀語言學及跨文化研究,並在法國及台灣從事英文、法文翻譯及跨界合作工作。
章節試閱
【譯序|精采摘錄】
踰越之愉悅──從傳統中破繭而出的紀德、於今世仍歷久彌新的《地糧》與《新糧》
文/徐麗松(本書譯者)
一八九七年出版的《地糧》是紀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可能也是他最受廣泛閱讀的一本書。它超越時代,大膽挑戰世俗,深刻影響眾多法國作家,啟迪無數年輕心靈,對於理解後來的法國文學、思潮與社會心理具有莫大意義。弔詭的是,這本書在出版後許多年間乏人問津,恐怕正如紀德在三十年後的再版序中所言,它因為反抗「矯揉造作、沉悶滯塞」的主流文風,冒犯了「當時的品味」。
豐富文體呈現癡狂生命力
《地糧》大致可以歸類為長篇「散文詩」或「詩歌體散文」,內容禮讚生命與自然、歌頌欲(慾)望與愛,猶如一篇洋溢喜悅與激情的泛神主義快樂頌。紀德以極高彩度揮灑他的許多文學特質:激越的文采、高亢的詩情、性感的慾望書寫、抒情與理性兼備的心靈呼喚……全書分為八篇,以及書首的〈開場白〉及書末的〈頌歌(代結語)〉和〈獻詞〉;本版並含作者寫於一九二七年的再版序。作品揉合散文、小說、詩詞、歌謠等多種形式,一切創作手法無不是在謳歌貫串全書的生命情懷(「我要教給你熱切癡狂」)。熱切癡狂!「寧可大悲大愴,不要平靜安詳」;「不要什麼同理心……要的是愛。」
三個人物構成自我對話
書中有三個人物:敘事者、敘事者的人生導師梅納爾克、敘事者的「弟子」納坦奈爾。敘事者主要希望教導納坦奈爾兩件事:一是拋開家庭、教條和安穩生活的牽絆,二是追尋癡狂無羈的冒險、摒棄一切溫暾和緩的事物。這三個人物不也是紀德三個人生階段的寫照?年歲稍長的紀德啟發了現在的紀德,現在的紀德則亟欲啟迪年少的紀德……
中文詞語「愉悅」與「踰越」的同音性絕妙地映照出《地糧》的兩個重要面向——「神聖」與「凡俗」。透過慾望的召喚、感官的甦醒,紀德闡揚的是一種新的宗教:「別期盼到別處尋覓上帝,祂無處不在。」他力圖踰越神聖與俗世之間的界線,一方面去除神聖事物的神聖性,一方面使凡間的一切(遍地開花的歡愉快悅)洋溢神聖的光輝。在某種意義上,紀德似乎闡揚了古希臘的宗教與哲學思維。於是,《地糧》彷彿一部新時代的福音書,透過細膩、犀利、強烈、繽紛斑斕的文字,傳遞幸福的訊息、快樂的信念,引領讀者掙脫道德桎梏、禮教羈絆,縱情探尋感官淫逸、品嘗人間食糧(「我把愛消耗在許多美妙的事物上。它們之所以光彩奪目,乃因我不斷為其燃燒」)。
成為一個全新的人:自宗教、歌德、尼采之承繼
這一切的目的在於找到真我,成為一個全新的人,並由此出發,讓心靈包容天地萬物。「但願這本書能教你關注自己勝於關注書本身,進而關注其他一切更勝於自己」;「善良不過是幸福的輻射,而透過幸福這種簡單的效應,我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了所有人。」也就是說,先造就自己,然後成就萬事萬物。學到這個真諦以後,就要「拋掉我這本書,離開我」。
紀德為敘事者教導的弟子所取的名字充滿象徵意涵。「納坦奈爾」即《約翰福音》中的拿但業,這個來自迦拿的猶太人是耶穌的門徒或追隨者,由於與其他使徒同時蒙召,有些學者在考證後認為他可能是十二使徒之一的巴多羅買。至於安德烈……耶穌的第一個門徒(「首召者」),就是安德烈!紀德自幼深受基督教薰陶,當然知道這些;而名字的選擇更為這本提倡「新信仰」的書憑添宗教氣息。
《地糧》除了從古典文學汲取養分,一部分靈感也來自德國文學。紀德曾說,歌德的《羅馬哀歌》(Römische Elegien)是一八九二年間影響他最深的作品。《地糧》也洋溢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旨趣(「超人」的概念、對宗教的譏諷、對快樂與新信仰的追求),儘管紀德不是一直願意承認這兩者間的關聯,但他深諳尼采作品並受其思想啟發,是無庸置疑的事。
與王爾德相互照映
《地糧》也彷彿王爾德《深淵書簡》的「陽版」。不若前者光輝燦爛、滿載熱情,成書於獄中的《深淵書簡》儼然是寫給情人阿弗雷德‧道格拉斯的長篇分手信函,筆調陰沉森鬱;但他正是從情趣缺席、愛慾闕如的角度,反向呈現企圖超脫維多利亞時代狹隘道德觀的立場,與紀德的論述不謀而合。
有趣的是,紀德與王爾德曾在十年間發展出十分奇特的交情。一八九一年底,二十九歲的紀德在巴黎的文學沙龍結識正在文壇紅極一時的王爾德,並對這位比他年長八歲的愛爾蘭作家印象深刻。兩人不但同樣與家庭、妻子、情人及評論圈關係複雜糾葛,文學軌跡也有若干令人驚嘆的交疊。某天王爾德對紀德說了一個關於希臘神話中自戀少年納西瑟斯的故事(後來成為《散文詩》〔Poems in Prose〕中的一篇),此時紀德湊巧已大體完成〈水仙解〉(Traité du Narcisse,〈論納西瑟斯〉)一文,並在不久後定稿出版。
不過,或許是出自內心的不安與惶恐,紀德多次述及王爾德對他的負面衝擊甚至不良影響:「〔王爾德〕總是試圖誘引你認可邪惡。」但王爾德在一定程度上終究構成《地糧》中「梅納爾克」一角的原型:「梅納爾克很危險,你別掉以輕心;他遭賢人智者譴責摒棄……啊,梅納爾克!我還想跟你踏上其他路途呢。可你憎惡軟弱怯懦,力圖教我離開你。」紀德在《背德者》(L’Immoraliste)中塑造的梅納爾克則更明顯呈現王爾德的身影,與他自己的化身——主角米榭——相映成趣。(精采全文收錄於書中)
【譯序|精采摘錄】
踰越之愉悅──從傳統中破繭而出的紀德、於今世仍歷久彌新的《地糧》與《新糧》
文/徐麗松(本書譯者)
一八九七年出版的《地糧》是紀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可能也是他最受廣泛閱讀的一本書。它超越時代,大膽挑戰世俗,深刻影響眾多法國作家,啟迪無數年輕心靈,對於理解後來的法國文學、思潮與社會心理具有莫大意義。弔詭的是,這本書在出版後許多年間乏人問津,恐怕正如紀德在三十年後的再版序中所言,它因為反抗「矯揉造作、沉悶滯塞」的主流文風,冒犯了「當時的品味」。
豐富文體呈現癡狂生命力
《地糧》...
目錄
譯序|踰越之愉悅──從傳統中破繭而出的紀德、於今世仍歷久彌新的《地糧》與《新糧》(文/徐麗松)
地糧
新糧
作者年表
譯序|踰越之愉悅──從傳統中破繭而出的紀德、於今世仍歷久彌新的《地糧》與《新糧》(文/徐麗松)
地糧
新糧
作者年表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