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叔有兩本散文著作,《魚千里齋隨筆》和《風簾客話》,他對古今人物軼事及詩壇藝林掌故非常熟稔,曾在報端以隨筆方式,寫成短文,當時頗為士林推重。後經袞集出版為《魚千里齋隨筆》,繼又以相同的筆調寫《風簾客話》,內容也是談的人物軼事及藝林掌故,娓娓道來,如數家珍,而且文筆洗鍊。在《魚千里齋隨筆》,特別的是有幾篇論文學與藝術的文章,如:〈泛論文筆〉、〈論詩的情與意〉、〈姜白石的考釋學與詩〉、〈梁節庵其人與詩〉、〈齊璜詩與印〉、〈述印〉、〈松鶴圖〉等,內容主要為對大陸人、事、物的追記。特別是其中的〈聯話五則〉、〈新春紀聯〉等章節,將家鄉湘潭對聯興盛的狀況記錄詳細,是彌足珍貴的史料。
作者簡介:
李漁叔(1905—1973),名明志,字漁叔,以字行。湖南湘潭人,李漁叔的一生,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生活在湘潭的少年時期至三十歲,可稱之為早期;中期為其軍旅生涯,即從軍後參加抗日戰爭至勝利後;晚期為一九四九年卜居臺北後。1959年9月至1965年6月任職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1968年8月任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授。著有《墨子今注今譯》、《墨辯新注》、《墨子選注》等書。他又在師大國文研究所及文化學院中文研究所講授韻文及詩學研究,嘉惠學子匪淺,裁成甚眾,國內著名古典詩研究者黃永武、張夢機、羅尚,皆出其門下。
章節試閱
曾序
古者史雖稱官,然以世守,而其人又必執中守正,典之也久,儲之也富。所習聞天下掌故多,道術備,苟有魁桀之士起,本其閎識孤懷,以次其書。乃足以通天人之故,達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此太史公書所為獨絕,而范班兩書具體而微,其規模亦尚足觀者也。自陳壽佳傳,魏收穢書有作,而史德無可言。自國史非世守,而史之為史,乃若記傳,而史之才學識,皆無由見。恢奇之士以史之不足憑信也,乃往往本其見聞所及,旁及學術,為雜史隨筆,以發其微恉,而世之重之,乃過於所謂正史。昔溫公撰《通鑑》,多取資雜史小說,其不以此也哉。
吾友李子漁叔,振奇人也。懷才負異,既不克有所見,乃以歌詩發其牢愁。歌詩所不不能書,近復就所聞見並世名公,鄉邦碩彥,軼聞舊事,旁及學術藝事,次為《魚千里齋隨筆》兩卷行世,而督余為序。余以其書雖號隨筆,實雜史之流也。其辨章學術,題品人物,闡幽表微,捜玄攬要,蓋國史志傳之先導也。異日有涑水者起,意必有取於斯,殆可决也。讀者觀於君藉舊聞以發其文,懸孤憤以寫其抑鬱不平之氣,亦可想見其人矣。
戊戌重九福州曾克耑
成序
玄亭載酒之餘,試院煎茶之頃。國中耆老,時接雅言。宇内勝流,率殷清幕。或盧前王後,聲交應於雁行;或枚速馬遲,文各矜其鴻寳。雲泥靡隔,縞紵相歡,亦云盛已。世難紛集,朋簪寖疏。會值播遷,益嗟離索。而遠棲碧嶠,重整黄圖,乃獲與辭采冠一時。
心儀踰十載之漁叔先生,傾蓋北臺,聯鑣東閣,則又未嘗不引為平生之大快焉。漁叔少讀楹書,上恢門業。小冠自異,有杜子夏之高風;喬木如新,是王壬秋之故里。五鹿折角,窮經明治化之原;一鳳揚聲,餘事擅篇章之妙。其為文也,楚豔漢侈,綜美於前修;其為詩也,庾清韓豪,兼工於衆體。五色濯江頭之錦,四時飛筆底之花。秀氣靈襟,巧心妍手。求諸冀北,已告空羣。眷此斗南,宜推獨步。頃復抽其餘緒,撰為雜篇,顏曰《魚千里齋隨筆》。裁量古今,品藻人物,舉所見所聞之事,紀不支不蔓之言。間涉袄祥,絕殊齊東之野語,即論文字,直勝池北之偶談。
余披覽既竟,因謂漁叔風標似鶴,咳唾皆珠;郢雪妙聲,距巴人可企。夢華新錄,視孟氏尤賢。漁叔遜謝有加,序言是屬。且曰潤色鴻業,寧敢後人;樹幟駢林,當以讓子。是知昌黎雙鳥之詠,叔度千頃之波,淵識孤懷,又非流俗所得窺其涯際者矣。余病文士相輕之習,感故人見待之誠。寓目弘編,綴辭末簡。萬言倚馬,爭看李白之再生;一曲移人,儻許成連為同調。
成惕軒
題詞
澹菊明薇舘,爐煙寂,鑄奇人據珊案。玄亭載酒,歌鬟畫壁;兩京名滿。愁烽漸蹙毫霜,賸斷寫,瓊瑤寄怨。總暗惜,紙貴蠻坊,頹瀾故國誰挽。
殘疆萬感棲遲,衣冠恨別,前事烟黯。新蒲綻筆,秋榕變雨,歲華驚換。扁舟甚日歸去,怕住久,瀛波又淺!綴古歡,浴夢蟫香,篝燈自辦。
漁叔以近著《魚千里齋隨筆》屬題漫呈〈宴清都〉小詞乞教
江絜生時同客臺北
彭剛直韻事
彭剛直公玉麟為先曾祖韻園公畫丈二梅花大幅,意態雄傑,結構特精。題詩云:「春風澹澹影悠悠,玉笛橫吹月滿樓。誤逐塵埃三十載,至今飛夢繞羅浮。」公所自作也。百年來,紙墨如新,家居時最寶愛之,今不知流落何地矣。聞先輩言,公每書梅必自撰一詩,無一雷同者,而句意必有所託,據云皆為一女子名雪梅者作。觀公自署「梅仙外子」,及另有畫梅題句之「我是西湖林處士,梅花應喚作卿卿。」等,大抵無慮數十百首,深情繾綣,徹骨凄馨,則是花是人,無二無別矣。
雪梅為公戚串家女,青梅共弄,託愛髫年,及長,以格於母命,別娶鄒氏,遂發願寫梅花十萬枝紀之。及後公貴,鄒夫人已卒,復與雪梅相見,並於家衖外築庵迎其住持,時雪梅已削髮為優婆夷,頹然老矣。王湘綺作公行狀有言及鄒夫人事大略稱:「夫人以樸拙失姑歡,自公太夫人卒,遂與公不相面」云云。舊時婚媾,往往全不出己意,大都結局悲涼,不僅公所遭如是也。
公為諸生時,有同邑富孀楊江子春,設典肆於耒陽,以子幼弱,家無壯男,聞公豪健重然諾,請往經理其事。公至未陽見坊市無賴聚積,多謀不逞,又歲荒,度必亂,因於年終大書榜肆門,令貧民曾質衣物者,就庫持劵取去,不責其本息,且另散錢賬饑,耗財物無算,一肆以為狂,競告子春,以彭秀才所為非盡折閱不止。子春但笑曰:「錢已用,可復還耶?」竟置不問。未幾太平軍起,未陽士寇蜂起肆劫掠,他處皆蕩然,獨相戒不犯典肆,公以此從容收資本還報主家,當時有識者論公以一貧生為人主出納,視其財若己有,放散無所顧慮;子春平日最謹於財,以任人之專,耗累數千金而無幾微吝惜之意,至絕不問其出入,皆可謂豪傑人也。
公領水師與太平軍力戰,復小姑山,山近處奮有彭郎島,公為詩云,「十萬舟師齊奏凱,彭郎奪得小姑回。」此為生平最得意事,詩亦盛為當時人所傳,而所難得者,恰有此地名,以切其姓氏耳。衝波血戰,乃成此風光旖旎之詩,猶想見其橫槊高吟時也。
剛直肝腸如鐵,世稱烈丈夫,而不乏掃眉知己,且春風詞筆,復若不似其為人,故連類書之,亦韻甚矣。
曾序
古者史雖稱官,然以世守,而其人又必執中守正,典之也久,儲之也富。所習聞天下掌故多,道術備,苟有魁桀之士起,本其閎識孤懷,以次其書。乃足以通天人之故,達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此太史公書所為獨絕,而范班兩書具體而微,其規模亦尚足觀者也。自陳壽佳傳,魏收穢書有作,而史德無可言。自國史非世守,而史之為史,乃若記傳,而史之才學識,皆無由見。恢奇之士以史之不足憑信也,乃往往本其見聞所及,旁及學術,為雜史隨筆,以發其微恉,而世之重之,乃過於所謂正史。昔溫公撰《通鑑》,多取資雜史小說,其不以此也哉。
吾友...
作者序
湘潭才子李漁叔說掌故 蔡登山
大學讀書時期就知道李漁叔先生的大名,那是見到先師張夢機的大著《近體詩發凡》的題耑和序文,夢機老師是漁叔先生的高足,從此得知李教授是馳名海內外的詩人,有《花延年室詩》等著作。
李漁叔(1905—1973),名明志,字漁叔,以字行。湖南湘潭人,但因父親在福建為官,他生於廈門海濱漁家的石梧村。其家門第顯赫。父李鎮藩(1860—1926),字翰屏,前清內閣中書,官福建雲霄直隸廳,與王闓運妻弟蔡與循同科中舉,與趙啟霖、羅正鈞交往極稠密。據劉安定所寫的傳略說:在湘潭,還有從學趙啟霖、孫文昱等知名學人的記錄。還曾拜楊鈞為師,學習詩文,楊鈞《草堂之靈》載:「聞湘潭少年李明志字漁叔者,頗有才情。昨忽以詩數章函托彭君孟庵帶至,函中有『私淑平生,先申執贄之意』二語。余一生愛才如命,願得早見,以促其讀書須知門徑。」爾後,李漁叔常去長沙五里牌外的白心草堂向楊鈞求教。學藝從此大進。
李漁叔著有《花延年室詩》,此詩集堪稱一部詩史。集中第一首詩〈夕霽泛舟至郡城題寄所親〉:
濕雲渡江來,風急吹欲散。花溪綠陰潤,水國滄波晚。
愛此霽湘色,遙遙正相炫。膩若新潑醅,夢逐鷗邊暖。
蘭橈劃空深,幽意與之遠。峰回一松秀,舟過層城轉。
湘蘭助君簪,花意兩無算。指水訂新盟,刺船期不返。
此詩他自註:「乙丑時年二十」,是他二十歲時所寫的,詩題的「所親」即李漁叔負笈日本明治大學歸來後,作詩贈之的一同遊學日本的初戀情人。有言李漁叔十六歲負笈日本明治大學,越四年歸。據其學生戴麗珠介紹,其師曾私底說過,他旅日時有一初戀情人。回國後,由於母親執意要他娶其表妹(母親的姪女,即李漁叔的元配劉氏。)為妻,因而,李漁叔與其初戀情人終不能聯姻成為眷屬。這是他離開故鄉,去從軍報國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一生風流的緣故。為何要「指水訂新盟,刺船期不返。」若不返國,還留在日本,兩人或能相戀相親吧!這是他終身刻骨銘心,不能釋懷的憾事和傷痛。但李漁叔又有〈書同里侯荷生扇〉詩,該詩有自註:「戊辰時年二十四歲,以後數年多在日本,有詩一卷已佚。」是留日當在二十四歲,而非十六歲,因十六歲留學未免太早了,至於有詩卷已佚,正是寫此段戀情者,而為李漁叔不想公布之藉口,否則以其記憶之佳,幾十年讀頌過的詩篇都能一字不漏地抄錄,何來散佚之說?
李漁叔的一生,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生活在湘潭的少年時期至三十歲,可稱之為早期;中期為其軍旅生涯,即從軍後參加抗日戰爭至勝利後;晚期為一九四九年卜居臺北後。根據戴麗珠所提供的資料,李漁叔的一生履歷如下:
1932年2月至1933年7月任職湖南省政府參議。
1933年8月至1935年2月任職陸軍第十師司令部少校秘書。
1935年12月至1936年4月任職駐閩第二綏靖區司令部中校秘書。
1936年5月至1936年9月任職安徽省財政廳秘書。
1936年9月至1936年10月任職豫南剿匪指揮部秘書。
1937年8月至1937年9月任職石家莊戒嚴司令部秘書處處長。
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任職陸軍第十四軍司令部中校秘書。
1938年3月至1938年11月任職陸軍第三十三軍團司令部上校秘書。
1939年5月至1941年1月任職西南游幹班機要室上校主任。
1941年2月至1942年1月任職西南游幹班辦公廳副主任。
1942年2月至1942年12月任職西南游幹班辦公廳上校秘書。
1943年2月至1943年8月任職第三十二集團軍總部軍法處少將處長。
1948年5月至1949年5月任職第十一綏靖區行政長官公署行政督察專員。
1949年8月至1950年2月任職臺灣省政府秘書。
1950年4月至1954年5月任職行政院秘書。
1954年6月至1965年6月任職總統府秘書。
1957年3月任職教育部國文教育委員會委員。
1959年9月至1965年6月任職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1962年11月任職行政院顧問。
1965年4月任職私立中國文化學院中國文化研究所教授。
1965年7月任職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顧問。
1968年8月任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授。
1972年8月12日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一九四九年,江表沉淪之際,李漁叔任劉安祺將軍幕,而隨軍渡台,流寓台北,不久受知於台灣省政府主席陳誠,後陳誠歷遷行政院長至副總統,公私文牘深倚李漁叔,其亦忠耿以報知遇之恩。而後黃侃的高足林尹主台灣省立師範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前身)國文研究所,遂請李漁叔於公餘之時,任教其中。至一九六五年,副總統陳誠辭世後,李漁叔自此不復涉身仕途,而專意講學。李漁叔潛心研究墨學,在師範大學講授墨子有年,見解精闢,極受學生歡迎,選課聽講者,往往座無虛席。著有《墨子今注今譯》、《墨辯新注》、《墨子選注》等書。其學生王冬珍曾為其整理遺稿,《墨子今注今譯》還在天津古津出版社等出版機構都曾出版印行過簡體版。李漁叔還有〈墨家兼愛的真詮〉、〈墨子的辯學〉、〈名墨兩家異同辨〉等論文傳世,可見其學術造詣。他又在師大國文研究所及文化學院中文研究所講授韻文及詩學研究,嘉惠學子匪淺,裁成甚眾,國內著名古典詩研究者黃永武、張夢機、羅尚,皆出其門下。
李漁叔晚年字號漁叔居士、墨堂老人。對中華文化的宣揚,不遺餘力。在中華詩學研究所成立之初,即積極籌備《中華詩學》雜誌社,由易君左任社長,李漁叔為副社長兼總編輯。並於一九六九年六月發行《中華詩學》月刊創刊號,全年出版十二期。李漁叔寓台二十三年,與台灣原有之詩社酬唱頗多,因而對於早期台籍詩人知之甚深,曾於《中華詩苑》刊登連載「三臺詩話」專欄,後集結出版改以《三臺詩傳》命名,書中為乙未割台之際的台籍詩人立傳,諸如丘逢甲、許南英、林幼春、莊太岳等人,闡揚其遺民精神,成為「戰後第一部以日治時期台灣古典詩壇為對象的筆記著作。」
李漁叔有兩本散文著作,《魚千里齋隨筆》和《風簾客話》,他對古今人物軼事及詩壇藝林掌故非常熟稔,曾在報端以隨筆方式,寫成短文,當時頗為士林推重。後經袞集出版為《魚千里齋隨筆》,繼又以相同的筆調寫《風簾客話》,內容也是談的人物軼事及藝林掌故,娓娓道來,如數家珍,而且文筆洗鍊。在《魚千里齋隨筆》,特別的是有幾篇論文學與藝術的文章,如:〈泛論文筆〉、〈論詩的情與意〉、〈姜白石的考釋學與詩〉、〈梁節庵其人與詩〉、〈齊璜詩與印〉、〈述印〉、〈松鶴圖〉等,內容主要為對大陸人、事、物的追記。特別是其中的〈聯話五則〉、〈新春紀聯〉等章節,將家鄉湘潭對聯興盛的狀況記錄詳細,是彌足珍貴的史料。 《魚千里齋隨筆》有著名詩人及書法家曾克耑序云:「余以其書雖號隨筆,實雜史之流也。其辨章學術,題品人物,闡幽表微,捜玄攬要,蓋國史志傳之先導也。異日有涑水者起,意必有取於斯,殆可决也。」而駢文學者成惕軒則說:「《魚千里齋隨筆》裁量古今,品藻人物,舉所見所聞之事,紀不支不蔓之言。間涉袄祥,絕殊齊東之野語,即論文字,直勝池北之偶談。」另李漁叔的學生學者王熙元在《風簾客話》中有段跋語:「昔者漁師嘗就所聞見並時名宿、鄉邦賢彥,舉其遺聞軼事、流風餘韻,旁及學術藝文,撰為《魚千里齋隨筆》,於四十七年鋟板成書。翌年,復應友人之請,日撰短文,刊諸報端,亦興到隨筆之作,而其間凡論述學藝、評隲人物、捃摭遺逸、抉發幽微,莫不特具閎識,深寓孤懷,至文辭鍛鍊之工,描繪傳神之筆,猶其餘事也;所紀或事繫時史,或語關軍國,或偶錄一人之始末,或但述一時之見聞,並足以供談助、存掌故、資考證、備參稽,他日史家撰國史志傳者,必將有所取焉。以書成於夏日薰風拂簾、客居海陬之際,故曰《風簾客話》。」
李漁叔書畫俱佳,善畫墨梅,點染清新淡雅。書法宗褚遂良,自成一體,常以硬毫書,秀麗清絕,風格孤傲弩張。
湘潭才子李漁叔說掌故 蔡登山
大學讀書時期就知道李漁叔先生的大名,那是見到先師張夢機的大著《近體詩發凡》的題耑和序文,夢機老師是漁叔先生的高足,從此得知李教授是馳名海內外的詩人,有《花延年室詩》等著作。
李漁叔(1905—1973),名明志,字漁叔,以字行。湖南湘潭人,但因父親在福建為官,他生於廈門海濱漁家的石梧村。其家門第顯赫。父李鎮藩(1860—1926),字翰屏,前清內閣中書,官福建雲霄直隸廳,與王闓運妻弟蔡與循同科中舉,與趙啟霖、羅正鈞交往極稠密。據劉安定所寫的傳略說:在湘潭,還有從學趙啟霖、孫文昱等...
目錄
湘潭才子李漁叔說掌故
記唐景崧
臺灣遊俠記
書悍弁李文魁
柴大紀與劉璈
柴大紀始末記
記陳鵬年
彭剛直生平
彭剛直軼事再記
記李世忠
李世忠續記
趙甌北與臺灣
記藍理
記莫友芝
莫友芝詩述
記郭子美
王湘綺軼事
天童上人
記嚴咸
記宋芷灣詩
記黎樾喬
記湖湘三學人
記鄒漢勳
記王湘綺遊仙詩句
憶王孟端畫
張登壽別傳
記張陶園
記林琴南
嚴又陵及其譯著
讀蒼虬詩
記李審言
記樊山論詩
記石遺說詩
李審言論詩
李審言與樊山
袁爽秋詩
記嶺南詩家
趙香宋詩
曼殊餘話
曼殊譯詩
龔定庵與趙飛燕印
記何文安
陳弢庵軼事
陳弢庵再記
陳弢庵續記
歌鳳生
記邵次公
記晚清科舉之弊
論律句
再論律句
三論律句
閒話折枝
折枝續語
記含光先生遺札
含老追紀
記程石軍
周仲評別記
再記周仲評
記瞿秋白事
慈航法師追紀
鐘聯偶記
大鶴山人
憶松鶴圖冊
記樂幻智事
記張其鍠
再記林長民
吳彥復與陳鶴柴
王昭君考
袁寒雲詩事
王湘綺與洪憲
張嗇庵與嵩山四友
袁寒雲與方地山
記小鳳仙聯
洪憲舊臣軼聞
洪憲國號與新華門
附錄:蘇臺吳子深傳
玉照山房圖卷記
跋
湘潭才子李漁叔說掌故
記唐景崧
臺灣遊俠記
書悍弁李文魁
柴大紀與劉璈
柴大紀始末記
記陳鵬年
彭剛直生平
彭剛直軼事再記
記李世忠
李世忠續記
趙甌北與臺灣
記藍理
記莫友芝
莫友芝詩述
記郭子美
王湘綺軼事
天童上人
記嚴咸
記宋芷灣詩
記黎樾喬
記湖湘三學人
記鄒漢勳
記王湘綺遊仙詩句
憶王孟端畫
張登壽別傳
記張陶園
記林琴南
嚴又陵及其譯著
讀蒼虬詩
記李審言
記樊山論詩
記石遺說詩
李審言論詩
李審言與樊山
袁爽秋詩
記嶺南詩家
趙香宋詩
曼殊餘話
曼殊譯詩
龔定庵與趙飛燕印
記何文安...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