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家與職能治療師一致推崇的亞歷山大技巧,最重要的思想原創經典。
●亞歷山大技巧創始者鉅細靡遺剖析技巧開發歷程的思想精華之作。
●由音樂家兼亞歷山大技巧教師彭建翔、黃詩雲翻譯,傳神傳達亞技精髓。
●兼顧身與心、局部與整體的整合健康觀,歷久彌新。
亞歷山大技巧是一門身心學的技術,教導人們訓練大腦正確接收身體訊息、控制身心運作,以改善不良姿勢、增進身心效能與健康。百年來,該技巧風行全球,不僅能緩解疼痛、改善體態,更協助運動員與各類表演工作者提升表現,受惠者眾。
亞歷山大技巧由戲劇朗誦員F.M.亞歷山大所開發,緣起於他在演出時聲音沙啞,求醫無解,不得不轉而自救。他觀察鏡中自己發聲時體態的微妙變化,終於開發出調整姿勢的技巧,改變錯誤的身心慣性,不但沙啞不藥而癒,更改善了健康。
在本書中,亞歷山大記錄了這套技巧曲折的發展歷程,並透過實例來解析技巧的應用原則,令人感佩他的膽大心細與頑強毅力。亞歷山大對身體鉅細靡遺的觀察、調整,不僅堪稱科學實驗,也是生命態度的探索,留給世人可貴的啟發:
‧我們熟悉且「覺得正確」的感覺,可能正在傷害我們。
‧「身體」與「心理」是一體的,任何身體小毛病,都牽涉整體身心的運作。
‧越是以「目標導向」矯正特定錯誤、追求特定成就,越可能適得其反。
‧幸好,我們能透過理性意識的覺察、調整,漸漸引導自己改善。
‧這個過程不容易,首要的功夫,就是懂得「克制」。
透過本書,我們不僅發現一種非常特殊的自我觀察,還發現我們擁有質疑主觀覺知的意識,並意會到過去認為對的事,今日可能不盡然……亞歷山大描述了身體誤用的本質,也設計了極為微妙的方法,讓我們藉以對自己的錯誤習慣重新教育。
──威爾弗雷德‧巴洛(Wilfred Barlow)/亞歷山大技術教師協會的創辦人
亞歷山大先生創造了可能能夠真正被稱為生物生理學的東西。他的觀察和實驗必須在實際的身體功能、有機體的運作以及在日常生活條件下進行操作……持續而準確地觀察生活日常,相對於在不尋常及人為控制條件下觀察死的事物,兩者之間就是事實與偽科學之間的差異。
──約翰‧杜威(John Dewey)/美國教育家、實用主義哲學家
現代人忙著追尋許多目標,並認為這只是憑藉意志力與耐力的競賽,很少靜下心來檢視自己到底用的是什麼方法、在過程中經歷了什麼……亞歷山大技巧教人不要只看目標,也必須檢視方法,方法對了目標自然達成。
──黃詩雲/本書譯者、亞歷山大技巧專業教師
本書是身心學重要學派亞歷山大技巧創始者的重要著作,詳述他如何發展出他的方法。讀者可從三個層面來閱讀,首先是做了什麼(What to do),可以知其然;其次是如何去做(How to do),可以知其所以然;第三個層面是如何學習(How to learn),可以發揮這樣的探索過程,應用到形形色色的身心狀況。若是從第三個層面來看本書,也會有助於費登奎斯方法的學習。
──易之新(神經內科醫師,費登奎斯老師GCFP)
本書的觀點,對目前學校體育開始重視身體素養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論述;在人類學習、身體行為、使用模式和動作教育的思維上也能帶來突破性的影響和改變。
──劉美珠/國立台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休閒產業學系教授
書中倡導的就是最基本有效的養生之道──如何使用身體:從正確感官回饋以抑制錯誤使用習慣,用身體基礎控制正確使用身體進行活動,提升功能,改變意識與潛意識,讓身心靈更健康,是人體健康復原之道。
──唐詠雯/唐氏自然順位法創始人
很高興本書中譯問世!我相信這本書的書名不證而明:亞歷山大技巧,不只是技巧。我學了許久關於心靈的自由的學問,方知其無窮無盡。而現在還有另一個浩瀚的宇宙等待我好好探索學習並使用。
感謝兩位譯者,兩位有心人,我的老師。
──孫柏鈞/希望心靈診所院長、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常務理事
作者簡介:
斐德烈克‧馬薩爾斯‧亞歷山大
(Frederick Matthias Alexander. 1869-1955)
出生於澳洲南方塔斯馬尼亞島。原為莎士比亞戲劇的朗誦者,因發聲問題屢屢求醫未癒,危及專業生涯,而自行開發身心整合的療癒技法──即「亞歷山大技巧」。該技巧被廣泛運用於藝術表演者的訓練以及各類職能治療領域,成為三大身心學派之一。
亞歷山大先後於英國、美國等地教學,也積極培訓亞歷山大技巧教師。他的工作一路傳承至今,其概念菁萃則由後繼者以畢生心力去鑽研發展。亞歷山大獲得許多人大力支持,包括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英格蘭作家奧爾德斯•赫胥黎、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等。亞歷山大另著有《個體的建設性意識控制》(Constructive Conscious Control of the Individual)、《人類的至高傳承》(Man's Supreme Inheritance)等書。
譯者簡介:
彭建翔
澳洲亞歷山大技巧教師協會AUSTAT合格亞歷山大技巧教師;澳洲墨爾本大學維多利亞藝術學院長笛演奏碩士;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畢業,國家考試合格職能治療師。
目前為台灣亞歷山大技巧訓練學校校長,並兼任台灣藝術大學及實踐大學音樂系講師,同時服務於新店同仁醫院復健科及新竹市教育局特教專業服務團隊,為少數具有醫療與音樂跨專業背景的亞歷山大技巧教師。
黃詩雲
澳洲亞歷山大技巧教師協會AUSTAT合格亞歷山大技巧教師;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學士;擁有澳洲天主教大學音樂教育文憑、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TESOL英語教師合格證書。
目前為台灣亞歷山大技巧訓練學校副校長,並彭建翔合譯有《Body Learning達文西的身體智慧》、《長笛家的肢體開發》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李燕宜/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易之新/神經內科醫師,費登奎斯老師(GCFP)
唐詠雯/唐氏自然順位法創始人、母嬰關係專業協會總召
孫柏鈞/精神科醫師、希望心靈診所院長
荆宇元/復健科專科醫師、身心靈整合專家
陳美貴/長笛家、台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曾婉青/亮顏美學牙醫診所院長
劉美珠/台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休閒產業學系教授
(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名人推薦:專業推薦──
李燕宜/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易之新/神經內科醫師,費登奎斯老師(GCFP)
唐詠雯/唐氏自然順位法創始人、母嬰關係專業協會總召
孫柏鈞/精神科醫師、希望心靈診所院長
荆宇元/復健科專科醫師、身心靈整合專家
陳美貴/長笛家、台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曾婉青/亮顏美學牙醫診所院長
劉美珠/台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休閒產業學系教授
(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章節試閱
我打從年輕時就喜歡上詩歌,這是我學習莎士比亞戲劇的主要樂趣之一:大聲朗讀、努力詮釋人物。這讓我對演講和朗誦的藝術產生興趣,而如今,我又一次被力拱當眾朗誦,也因此順理成章地將莎士比亞獨白劇演員列為我的職業選項,並長期致力於研究每一個戲劇表演的細節。累積足夠的業餘經驗後,我認為已經能夠通過專業標準的嚴峻考驗,他人對我表現的評價,促使我最後決定將莎士比亞獨白劇演員當作職業。
在喉嚨和聲帶出現問題之前,我在工作上曾擁有幾年的好光景。在問題出現後不久,朋友告訴我,我演出時的呼吸聲很大,他們能聽到我從嘴巴用力把空氣吸進身體的聲音。比起正在發生的喉嚨問題,我其實更擔心朋友說的呼吸聲,畢竟喉嚨問題在當時還在初期階段,但我對於自己不像一般朗誦家、演員和歌手常有呼吸聲過大的習慣,向來引以為傲。因此,我尋求醫生和語言治療師的建議,希望能改善呼吸困擾,並緩解聲音沙啞的狀況。雖然他們用盡各種治療方法來幫助我,可是我在台上用力吸氣的問題卻愈來愈嚴重,聲音沙啞的出現頻率也愈來愈高。隨著時間過去,我所接受的治療越來越沒有效,問題也愈來愈嚴重,直到數年後,在累積了一次又一次的聲音沙啞後,我最終竟完全失聲,這讓我相當沮喪。我之前經歷過的病痛都得到很好的治療,但這次的狀況對我來說,卻是一個難以克服的障礙,所以隨著反覆發生又無法治癒的聲音沙啞,我開始懷疑我的發聲器官是不是有問題。事件的高峰,發生在一個對我特別有吸引力和重要性的演出邀約,當時,我對於自己的聲音狀態極度不確定,因而遲遲無法決定是否要接下這個邀約。儘管之前的治療令人失望,我還是決定再次請教醫生。醫生對我的喉嚨再次進行了檢查後,向我保證,如果在演出前的兩週內,我能夠避免朗誦並盡量減少聲音的使用,而且同意遵循他的治療處方,那麼到演出時聲音一定會正常。
我遵照醫師的建議,並接下了演出邀約。幾天後,我感到很放心,覺得醫生的承諾將會實現,因為我發現只要盡量減少聲音的使用,沙啞的狀況就逐漸減少。在演出開始前的那天晚上,我的聲音完全正常,但演出到一半時,聲音又再次落入令人沮喪的狀態,演出結束時,我聲音沙啞的情況已嚴重到幾乎無法說話了。
我無法形容當時我有多麼的失望,這種狀況似乎顯示我可能連一個短暫的症狀緩解都不可得,因此我極可能將被迫放棄這個我深感興趣且自信能成功的事業領域。
第二天我又去看了醫生,我們討論了這個問題,談話結束時,我問醫師,他認為我們目前應該做什麼?他說:「我們必須繼續治療。」我告訴他:「我無法再繼續這樣做。」他反問我為什麼,我向他說明,雖然我已經確實執行了他的囑咐,在治療期間停止公眾演出,但當我開始再次演出時,聲音沙啞的情況卻在短短一個小時內復發。我對醫師說:「這不公平嘛!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當晚我在使用聲音時做了什麼,而造成問題的發生?」他想了一會兒,說:「是的,一定是這樣。」然後我問他:「你能告訴我,我到底是做了什麼造成這個問題?」他坦承無法回答。「很好!」我回答:「如果這樣,我想我必須自己努力找出原因。」
當我開始探索原因的時候,發現有兩項事實值得繼續深入研究。根據我學到的經驗,演出會造成聲音沙啞的狀況,但只要限制使用聲音的時間,並以日常方式說話,且在同時對我的喉嚨和發聲器官給予醫療處置,這種沙啞就會漸漸消失。我研究了這兩項事實對問題的影響,發現:如果平常的說話方式不會導致沙啞,那麼演出時和平常說話之間一定有什麼不同。如果是這樣,且我可以找到二者的區別,也許就能幫助我擺脫聲音沙啞的問題,至少先做個實驗也沒有什麼壞處。
為此,我決定使用鏡子,觀察自己平常說話和演出中的發聲方式,希望能分辨出二者是否有所差異,為了在分析較高難度的演出狀態時,能有一個比較基準,我覺得先從觀察較簡單的平常說話方式開始,似乎更好。
站在鏡子前,我第一次仔細觀察自己平常的說話方式。我重複了很多次,都沒有發現有什麼錯誤或不自然。接著,我在鏡前仔細觀察自己朗誦時的發聲,很快就注意到一些剛才用平常說話方式發聲時所沒有注意到的東西。我對自己所做的三件事特別感到震驚:我看到,每當我開始朗誦,頭就會往後仰、會壓低喉嚨並用嘴吸氣,這樣的方式造成了喘息的聲音。
注意到這些傾向之後,我又回到了平常的說話模式,且再觀察一遍。此時我還是有點懷疑我是不是在平常說話時其實也有演出模式下的那三種傾向,如剛才第一次注意到的,只是程度比較小。它們實在是太細微了,所以我可以理解為什麼以前觀察自己平常說話時完全沒有注意到它們。當發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與在演出時所做的,是如此不同時,我意識到現在已有一個明確的事實來解釋很多東西,這個發現激勵我繼續探索下去。
我又在鏡子前面朗誦了一遍又一遍,發現我注意到的那三個習慣在需要高難度聲音表現的片段會變得特別明顯。這證實了早先的懷疑,在演出時,我必定做了什麼與喉嚨問題相關的不必要動作。這可能是一個不合理的假設,但在我看來,似乎表示我平時說話不會對喉嚨造成明顯傷害,可是為了達到演出的高難度要求,我一定是做了什麼導致急性的聲音沙啞。
由此推測,我的頭往後仰、壓低喉嚨和用口大力吸氣等習慣,確實造成了發聲的壓力,絕對與誤用身體有若干關連。此刻,我相信我已經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因為我認為如果聲音沙啞症狀是導因於使用身體的方式,那麼除非防止或改變這種誤用,否則狀況無法改進。
然而,當我嘗試實際的運用這項發現時,卻覺得身處迷霧。我要從哪裡開始著手?是用口大力吸氣造成頭部向後仰和喉嚨壓低的嗎?或者是頭部先向後仰才導致喉嚨壓低和明顯的呼吸聲?還是壓低喉嚨導致了明顯的呼吸聲和頭部的後仰?
由於我無法回答這些問題,只好在鏡子前耐心實驗。幾個月後,我發現當我大聲朗誦時,雖然不能直接避免用口大力吸氣或壓低喉嚨,但我可以用一些延伸的方式來防止頭部後仰。這使我發現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當我成功地避免頭部後仰,往往就能間接避免用力以口吸氣以及壓低喉嚨。
實在是沒有比這個發現更重要的了,因為我藉此進一步發現了身體主基礎控制的工作機制,這為我的第一個研究階段劃下了重要的里程碑。
(全文未完)
我打從年輕時就喜歡上詩歌,這是我學習莎士比亞戲劇的主要樂趣之一:大聲朗讀、努力詮釋人物。這讓我對演講和朗誦的藝術產生興趣,而如今,我又一次被力拱當眾朗誦,也因此順理成章地將莎士比亞獨白劇演員列為我的職業選項,並長期致力於研究每一個戲劇表演的細節。累積足夠的業餘經驗後,我認為已經能夠通過專業標準的嚴峻考驗,他人對我表現的評價,促使我最後決定將莎士比亞獨白劇演員當作職業。
在喉嚨和聲帶出現問題之前,我在工作上曾擁有幾年的好光景。在問題出現後不久,朋友告訴我,我演出時的呼吸聲很大,他們能聽到我從嘴...
推薦序
【中文版推薦序】
亞歷山大技巧的重要經典
劉美珠/國立台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休閒產業學系教授
1990年在台灣師大體研所攻讀碩士學位時,經由劉一民老師的推薦,閱讀了威爾弗雷德‧巴洛(Wilfred Barlow)於1973年出版的《亞歷山大技巧》(The Alexander Technique,1990年再版時,加了子標題How to use your body without stress)。當時接觸身心學的相關概念,對於書中提出的身體教育觀感到非常新奇,尤其「使用和錯誤使用」(use and mis-use)的概念對我來說是相當震撼的。
我從小就接受舞蹈、武術、體操等許多不同身體動作訓練,念了台灣師大四年的體育系,後來留在系上擔任助教,一直沉浸在身體教育的專業裡,也一直在使用著身體,參與了很多身體表演訓練,但即便如此,我對身體使用的概念卻是陌生的,於是抱著好奇心去專研與理解亞歷山大的論述,打破了我對身體教育的既有思維,也成了我初次踏入身心學領域的重要基礎。當時,隨著閱讀劉老師從美國帶回來多本身心學的雜誌,認識各種不同的身心技法,但亞歷山大技巧是在教育理念上影響我很深的一派技法。它是身心技法中最早期的三大派之一(另外二派是費登奎斯方法﹝Feldenkrais Method﹞和蘿芙技法﹝Rolfing﹞),也是當時唯一進行科學實驗研究的技法,藉由量化的肌電數據,呈現出身體從坐姿到站姿的使用效率因為雙手碰觸引導而產生非常顯著的改變,這對整個身心學理念及技法的發展,打下了相當重要的基礎。
這本書,更是早在威爾弗雷德‧巴洛整理亞歷山大重要哲學觀的1932年便已成書,是亞歷山大技巧相當經典的一本著作。但本書不易閱讀,因為書中提出了許多不同於傳統的身體觀和使用思維,若非有深刻的體會和經驗,真的不容易精準理解其意涵。亞歷山大發現,任何一個小動作都會深刻影響整體身心之間的互動關係,而這卻是大多數醫師、訓練師、教練所忽略的。人們早已不自覺地用自己認為「對的」或「習慣的」方式運作身心,但這樣的方式卻有可能是不利於身心健康的模式;因此,他主張要透過「理性的意志」來使用身體,整合身心運作的模式,才能促進健康。
亞歷山大發現本能的身體習慣相當強勢,且包含了「心理上」的動機,而這動機可能正是讓我們不得不、也不自覺持續錯誤習慣的原因。於是,他提出了下述的觀點做為身體再教育的策略或方法:
1.重新學習並體會身體基礎控制(the primary control)的重要性;
2.要有意識地釐清身體的使用與錯誤使用(use and mis-use);
3.重視平衡與休息的觀念(balance and rest);
4.思考「目標導向」與「過程導向(採用正確方法)」(end-gaining & means-whereby)意圖在操作動作上的差異;
5.禁止習慣動作的直接反射與意識的控制(inhibiting and concious control)。
亞歷山大認為對於新動作的學習,可以經由對預定學習之動作做有意識的判斷,而加以控制或改變,因此經由意識化的過程,就能注意到平日不經意或視為當然的不良習慣動作,進而修正或改變它,達到學習的效果,這些論點對「身體再教育」有很大的啟發和助益。
本書學習亞歷山大技巧非常重要的指引經典,雖然不易閱讀,但絕對是值得投入、理解、深思的一本好書。不僅對有興趣於身心探索的人們、動作教學的老師、身體藝術的表演者和協助恢復身體使用的治療師,提出了許多面對身體該重新思考的問題;本書的觀點,對目前學校體育開始重視身體素養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論述;在人類學習、身體行為、使用模式和動作教育的思維上也能帶來突破性的影響和改變。
【譯序】
感受改變成真的正向力量
黃詩雲/亞歷山大技巧老師
《亞歷山大技巧:身心運用的優化之道》是四本亞歷山大親筆著作中的第三本,所有亞歷山大技巧受訓教師指定必讀,同時也是最吸引我的一本。第一章鉅細靡遺地闡述了亞歷山大發現及解決失聲問題的過程,其恆心毅力及追根究柢的精神,十分值得講求速食文化的現代人學習。另外,這也是「意識」與「無意識」溝通的極佳範例,我們看到意識及無意識兩者的衝突,以及如何覺知及克服這個衝突的過程,相當精采!相信讀者一定會被他的故事所感動和激勵!
初學亞技時,我只把它當作純粹的身體工作,希望解決時常腰痠背痛、頭痛與緊繃的不適,而我也的確有許多身體的不舒服被解除了。但是,我愈學卻愈感受到此技巧能解決的問題不僅限於身體層面,我漸漸開始感受到身與心之間奇妙的連結,也才明白為什麼有人說生病都其實是自己造成的。
這使我開始好奇學習亞技對於心理層面所帶來的影響,也領悟到有些書中提到的「由身入心」。就如同亞歷山大本人所說的,身、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身體是心靈的鏡子,也有人說身體是無意識的展現,能覺察身體的慣性,就能看見無意識,也就能夠真正從外而內改變自己。亞歷山大剛開始與我們一般人一樣,認為身體會忠實反映我們意識想做的,未料經過觀察,卻發現更強大的無意識比意識早先一步控制了我們的身心,但究竟我們要如何用百分之五的意識來控制那百分之九十五的無意識呢?我們如何讓自己擁有自由意識而不是受到其他力量所掌控?從亞歷山大本人的描述,讓人感嘆此路之艱辛與阻礙重重,但並非辦不到,而且,我們能藉此建立身心的連結,讓行為變得較清楚且容易掌握,我想,這不僅對於表演藝術家是相當重要的能力,對於現代人更是需要練習的功課。能夠藉由一項技巧來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真的是十分幸福的事。
現代人忙著追尋許多目標,並認為這只是憑藉意志力、比耐力的競賽,很少靜下心來檢視自己到底用的是什麼方法、在過程中經歷了什麼。即使最終達成了目標,卻也讓自己日日處在焦慮中,壓力累積即將爆表卻沒有覺察,最後身心出現不適的症狀,卻不知道問題究竟出在哪兒,該如何解決。學習亞技後發現,亞技要人不要只看目標,必須檢視方法,方法對了目標自然達成。這樣的要求,其實可以在日常小事中練習,並漸漸養成習慣,會發現,我們所有的處事方式都會跟著產生變化,小從日常的家事、說話、運動,大至工作及人生規劃,依循著這個原則與態度實行,會意外發現水到渠成。
亞歷山大在本書中除了敘述自己的經驗之外,提到醫學教育也應該包括他所提出的方法,這在一百多年前相當前衛,但時至今日,我們發現無論醫學、科學、教育等許多領域,都已漸漸接受身心一體的觀念,醫療院所有了身心科,主張壓力是造成許多疾病的原因;物理學界也開始探討人的意識,甚至是意識與疾病之間的關係,不再視其為靈異邪說;生物學家開始認為環境可以改變DNA,進一步引發疾病;學術界之外,無論是身體調整、心靈解密或亞技等融合身心的各個學派,百花齊放,讓我們愈來愈清楚人的整體運作機制,因而能夠持更開放的心來探索自己。我們樂觀其成,希望世人都能受惠,不再為許多被制約的舊習所綑綁,大家都能迎向更好的自己。
進入亞歷山大技巧這個身心學領域後,感受到對於學習的渴望,總是十分自發地想探索更多,時常思考該如何學習,才是適當的方式及態度,許多全新的領會及成長是當初不安與惶恐的心情選擇跨入這個鮮為人知的領域時所始料未及的。我時常感謝上天所安排的這條道路,讓我能從事一份讓自己身心安頓且能助人的事業,所以期望有更多人認識亞歷山大技巧,在閱讀亞歷山大的故事時,感受到改變成真的正向力量!
【中文版推薦序】
亞歷山大技巧的重要經典
劉美珠/國立台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休閒產業學系教授
1990年在台灣師大體研所攻讀碩士學位時,經由劉一民老師的推薦,閱讀了威爾弗雷德‧巴洛(Wilfred Barlow)於1973年出版的《亞歷山大技巧》(The Alexander Technique,1990年再版時,加了子標題How to use your body without stress)。當時接觸身心學的相關概念,對於書中提出的身體教育觀感到非常新奇,尤其「使用和錯誤使用」(use and mis-use)的概念對我來說是相當震撼的。
我從小就接受舞蹈、武術、體操等許多不同身體動作訓練,...
作者序
【前言】
打開經驗的新國度
自從上一本書出版以來,我不斷收到來自各界的鼓勵,有一些醫學和教育專業人士以書面形式認可我發展這項技巧所帶來的價值和視野,而我們也即將完成這個主題的準備工作。我從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麥克唐納(McDonagh)先生那裡收到了他的著作《疾病的本質》(Heinemann)第三卷的副本,他將書中的第一章標題訂為〈不協調與疾病〉,以此標題作為對我的工作的回顧。麥克唐納先生的開場白可能是讀者會感興趣的部分。
在《疾病的本質》第二部分的結語中,作者宣布他打算將醫學與亞歷山大先生關於以意識控制個體的工作聯繫起來。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宣告,是因為在與亞歷山大先生會面並觀察他的技術之後,作者明白,身體的錯誤使用在疾病中起著重要作用。現在已經到了實現承諾的時候了,作者對於能否 成功卻不很樂觀。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亞歷山大先生的觀點甚至可能比作者認為的只有一種疾病的觀點更為根本,還有部分原因是書面文字不能傳達整個觀念,也不能令人滿意地描述這種技術,另外還有部分是因為將任何主題與醫學聯繫在一起時,就必須承諾存在著實施差異的基本誤差而不是相關性。
其他醫療人員正在給予我支持,正如本書附錄中他們在公開信中所寫的那樣,我相信我已經在本書第五章中,指出如何透過在醫學訓練中加入我所提倡的原則和程序,使醫學診斷能更加完整進行。
讀過本書第一章手稿的朋友和學生提醒我,可能有一些讀者會認為,我的技術在處理文章中描述的一些存在著嚴重困難的部分,其作用是有限的。然而,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因為那些沒有這些困難的學生也經常找我上課,因為他們相信──且結果證明了這一信念是合理的──雖然他們是健康或有天賦的,但他們學習如何以意識引導和控制日常活動之後,覺得從中獲益非常多。
看過我之前著作的讀者都知道,我對訓練小孩子的工作特別感興趣,我剛剛寫的內容特別適用於孩子的早期訓練。在這個關係中,我提到在我們小學校裡的兒童和年輕人,他們學習如何藉由應用意識引導的技巧中來改進自己在所有「行為」如閱讀、寫作等活動的身體使用方法,因而獲益。
我也很高興能夠宣布教師培訓的第一門課程於今年3月開始的訊息,我想藉此機會感謝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拉格‧耿(Rugg-Gunn)先生的文章,其題目為〈一項新專業〉(A New Profession),是他最近為1931年6月份的《女性就業》(Women's Employment)所寫的文章,當中指出了青年人以這項工作作為其職業生涯的優勢,並提到了我們在小學校中所做的工作。該文章使得許多人前來詢問這項技巧與學校的相關事項,因此,我決定在附錄中轉載這封我對有意參加教師培訓課程學生所寫的公開信,並特別提到在幫助兒童的小學校中所做的工作,這些孩子都因為應用了此技巧下的原則和程序而獲益,無論他們注意的主題是哪個方面。
我在第一章中所敘述的一系列經驗的結果,在我看來,隱含著在獲得人類有機體以意識引導身心使用方式的過程中,一個迄今為止「未被發現的國度」被打開了,人類潛能的發展範圍實際上是無限的,任何願意花時間和精神來想辦法獲得以意識引導身心使用方法的人,都可以印證這件事。
我冒昧地提議,即使是記錄在本書頁面中關於自我使用的微薄知識,也足以使所有研究領域的工作者,無論是生物學、天文學、物理學、哲學、心理學還是其他任何領域,去意識到,在他們的研究中,他們忽略了一個經驗領域,如果他們願意進行探索,將能在前提假設中添加新材料,然後從中進行許多演繹。畢竟,自我是所有人表達自己的必要工具。因此,如果以意識引導自我身心機能使用的知識能成為這些研究人員的共同出發點,那麼這肯定會使他們的研究結果更團結,並擴大他們的研究成果。
我想藉此機會感謝約翰‧杜威教授再次給予我寶貴的支持,並允許我引用他的書《經驗與自然》(Experience and Nature)。我還要感謝彼得‧麥當勞(Peter MacDonald)博士閱讀我的手稿並提出寶貴的批評和建議,感謝埃賽爾‧韋伯(Ethel Webb)小姐和艾琳‧塔斯卡(Irene Tasker)小姐準備出版的主題。我特別感謝韋伯小姐和塔斯卡小姐寶貴和不懈的幫助,沒有這些幫助,這本書的出版一定會延遲。我還要感謝瑪莉‧奧爾科特(Mary Olcott)小姐和依迪斯‧勞森(Edith Lawson)小姐仔細修改證據,感謝依夫林‧格洛夫(Evelyn Glover)小姐為打字稿所做的最後準備工作,以及我的兩位學生喬治‧特李維廉(George Trevelyan)先生和格尼‧麥克印奈(Gurney MacInnes)先生,承擔製作索引的任務。我還要感謝亞瑟‧艾丁頓(Arthur Eddington)爵士允許我引用他在「科學與宗教」中的講詞,還有默多克(A‧Murdoch)博士允許我引用他在聖安德魯(詹姆斯‧麥肯錫)研究所的演講內容,以及愛德華‧霍爾德斯(Edward Holderness)爵士允許我引用他的文章〈恐懼的傻瓜〉。
F.M.亞歷山大,寫於1931年7月24日
【前言】
打開經驗的新國度
自從上一本書出版以來,我不斷收到來自各界的鼓勵,有一些醫學和教育專業人士以書面形式認可我發展這項技巧所帶來的價值和視野,而我們也即將完成這個主題的準備工作。我從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麥克唐納(McDonagh)先生那裡收到了他的著作《疾病的本質》(Heinemann)第三卷的副本,他將書中的第一章標題訂為〈不協調與疾病〉,以此標題作為對我的工作的回顧。麥克唐納先生的開場白可能是讀者會感興趣的部分。
在《疾病的本質》第二部分的結語中,作者宣布他打算將醫學與亞歷山大先生關於以意識控制個體的...
目錄
【中文版推薦序】亞歷山大技巧的重要經典/劉美珠
【譯序】感受改變成真的正向力量/黃詩雲
【原序】具有科學品質的身心工作/約翰‧杜威
【前言(1932)】打開經驗的新國度
【前言(1941)】一些困難的釐清
第一章 技術的演變
第二章 與反應有關的身心使用和功能運作
第三章 目光無法盯住球的高爾夫球選手
第四章 關於口吃
第五章 診斷與醫學訓練
【附錄一】關於教師培訓課程
【附錄二】延伸閱讀
【中文版推薦序】亞歷山大技巧的重要經典/劉美珠
【譯序】感受改變成真的正向力量/黃詩雲
【原序】具有科學品質的身心工作/約翰‧杜威
【前言(1932)】打開經驗的新國度
【前言(1941)】一些困難的釐清
第一章 技術的演變
第二章 與反應有關的身心使用和功能運作
第三章 目光無法盯住球的高爾夫球選手
第四章 關於口吃
第五章 診斷與醫學訓練
【附錄一】關於教師培訓課程
【附錄二】延伸閱讀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