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報告】海角燈火 /副總編輯周昭翡
秋日午後,讀陳淑瑤新作《流水帳》,這是她第一部長篇小說。背景仍是澎湖的風土人情。廟宇、海邊,映襯藍天,傳統四合院周邊的幾代人,被忽略、遺忘,在人口逐漸外移的聚落裡,日復一日周而復始,家常絮語互通聲息,反芻著一茶一飯的人生滋味。
乍看陳淑瑤,以為憶舊抒情,較之以往更大量的工筆細節描繪,似一本流水般的「流水帳」;然而,不僅在視覺表面,還必須跟著她的文字張開聽覺、嗅覺,進入精讀細讀狀態,才能看出小說內部的肌理、鋪陳和節奏,一如綿裡針,刺到人性深處,犀利精準,稍放過一個小細節,就頓入五里霧,完全銜接不上了。這種緩慢低調的敘寫方式,既樸素卻又繁複,在五年級小說家中,風格十分獨特。像是一望無際、平靜無波的海平面,其實有著多變的色層,前仆後繼的浪花接踵翻滾,每一剎那都在更新變幻。
《流水帳》寫到厝尾裡的一個井仔,令人聯想到陳淑瑤在一九九七年獲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而一鳴驚人的〈女兒井〉,井的意象在她的作品中重複出現,荒旱中望著天井嘆息,井是限制,也是希望;過去,長期歷史霸權論述之後開始重視的是地理,陳淑瑤將小說聚焦於澎湖,有清晰的地域辨識,從地理邊緣的位置冷眼觀看,《流水帳》延續〈女兒井〉的脈絡,農事與海事交織出人與土地的深情,在現今價值觀不斷崩解的年代裡,她以小說書寫,呈現出對物質文明幽微而美學的抵抗,回歸心靈的內在沉澱,超越了時間空間,定格成一幅永恆畫面。
彷彿邊緣海角,熠熠閃爍的燈火。
巴代的〈鬥法〉,是另一處邊緣燈火。巴代以小說重現部落場景,藉東台灣卑南族盛行的巫術設置「巫術閘口」阻止生靈亡魂,對於山林的砍伐、自然秩序的破壞,道出「巫師鬥鬼,最難鬥的還是人」的題旨;【國際文壇】介紹今年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喬(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這位法國作家醉心於古文化,崇尚自然,作品中如詩一般的景象充滿冒險性,他旅居世界各地,曾與印地安原住民一同生活四年,他談到,仰賴西方法律和宗教來保護全球環境,不如學習原住民生活,保持和自然和諧的關係。相對的,唐諾【世間的名字】逆向推衍,定義當今全球化、規格化的「富翁」族群。中國大陸文革期間,食指的詩以手抄形式傳遍所有知青部落,在那萬籟俱寂的年代裡,他以文字發聲,特別真實動人。楊子在福利院專訪食指,勾勒出他豐富的精神世界;此外,【超新星】刊出二○○八全國台灣文學營創作獎得獎之作,期盼這一股新的活力,持續在各個角落,點亮文學的燈火。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輯室報告】海角燈火 /副總編輯周昭翡
秋日午後,讀陳淑瑤新作《流水帳》,這是她第一部長篇小說。背景仍是澎湖的風土人情。廟宇、海邊,映襯藍天,傳統四合院周邊的幾代人,被忽略、遺忘,在人口逐漸外移的聚落裡,日復一日周而復始,家常絮語互通聲息,反芻著一茶一飯的人生滋味。
乍看陳淑瑤,以為憶舊抒情,較之以往更大量的工筆細節描繪,似一本流水般的「流水帳」;然而,不僅在視覺表面,還必須跟著她的文字張開聽覺、嗅覺,進入精讀細讀狀態,才能看出小說內部的肌理、鋪陳和節奏,一如綿裡針,刺到人...
章節試閱
謎迷寫作──陳淑瑤或其他 /編輯部‧蔡逸君‧文
人真的不能憑印象來認識、認為另一個人、一件事。看書也是,有時候你太早看了,十年後才會恍然明白,那是什麼。事物的狀態恆常如此。
我跟陳淑瑤約在景美一家咖啡館,時間到了,人也來了,咖啡館卻沒開。這很奇怪,因為日前已經提前到咖啡館確認時間並訂位,沒理由關著門。我說不如搭計程車去另一家咖啡館,她沒猶豫,便上了車。另一家咖啡館的午後,走了中午休息的上班族,下班也還有段時間,空位許多,擇窗邊坐下,一時還辨識著周遭,話頭打開,陌生就遠離了。
與之前單憑感覺和猜測的印象不同,陳淑瑤落落大方,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毫不隱藏。惟獨一樣,躲避拍照。我不能理解,後來知道了,當陌生的相機看著她,她就變得不像陳淑瑤,連我也不清楚她是誰了。
人經常憑藉外在、外顯來認識另一個人,以致後來認識久了,發現完全不認得那個人。或許只有當我們可以靜靜地,把眼睛所看見的、耳朵所聽見的排除,從風、泥土、海、天空去對應連結,才能明白那人深深眼瞳裡藏著的光芒和心跳。陳淑瑤如此,她的作品亦如是。
蔡逸君(以下簡稱「蔡」):不只我,相信許多讀者對你也是陌生的,不是對作品的陌生,而是關於你的人。從一九九七年第一篇小說〈女兒井〉獲得《中國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起,至今你已寫了超過十年,出版兩本小說《海事》、《地老》,和一本散文集《瑤草》,但你絕少出現在「文壇」,書上「官方」作者介紹也極簡單,所以你的人慢慢就像個謎。這是你選擇的方式嗎?
陳淑瑤(以下簡稱「陳」):我很怕事,而且我沒有時間做那些多餘的事。不過我要說,寫作的確讓我感覺很深刻也很快樂,我起步比較晚,三十歲開始,這十年好不可思議喔。
蔡:你是怕生嗎?
陳:不會,倒不是。
我要跟你碰面,很開心,因為我想應該可以問你好多事。我記得黃春明說,一個人要寫小說,一天至少要跟三、五個陌生人聊天。我是天秤座,擅長交際,喜歡跟陌生人聊天,但是最好不要有特定關係的那種,有關係就會有煩惱。我跟我朋友也都還保持一定距離。
蔡:的確,通常進入寫作狀態都是需要保持一個人孤獨的狀態,可你是連平常生活都這樣嗎?
陳:都是。這樣比較簡單,也比較自在。我太喜歡獨處了,沒有多的時間可以分身出去。而且我讀書的時間已經很少,為了寫《流水帳》這小說,雖說稱不上很專心的看書找資料,但時間已經壓縮得相當少了。
蔡:所以是為了寫小說?
陳:也不能這樣說,我連書上的作者介紹,都沒敢有資格說自己是「專事寫作」。雖然我已經盡我可能的過一種專事寫作的生活,我可以奉獻給寫作的幾乎就是這樣子了,不能再多了。但說我是全然為了寫作,也不盡然。
蔡:當初開始動筆寫小說的念頭是從哪裡來?一九九七年發表作品,那麼意識到要去寫作,是如何的開始?
陳:得到時報文學獎是最開心的,覺得很幸運,不可思議。那年中秋我不在台北,一回到家發現電話答錄機錄滿了找我的電話,我很高興,雖然不知道自己得的是第幾獎。至於創作的起步,最早最早應該是民國八十四年,我曾經投了一篇文章給「人間副刊」,那時是徵文,以城市古早的記憶作為主題,規定五百還是八百個字,我寫了一篇二千多字的(後來收錄在《瑤草》的〈蠟炬〉裡那些引文字,就是這篇文章),取了個筆名,就投去了。沒想到竟然刊登了,而且是主要的版面。這給我很大的鼓勵,因為那是第一篇被刊登,而且我沒照規定來。
蔡:在什麼樣的動機下,想寫那篇關於城市古老記憶的文章?
陳:我小學畢業後第一次跟幾個親戚去高雄玩,像個小鄉巴佬第一次到台灣,很興奮,那個記憶一直在我腦海裡,就想著把它寫下來。
蔡:是看到人家門口貼著「大立搬家」的廣告,以為那戶人家已經搬走的那次嗎?
陳:不,那次已經念大學了,你看是鄉巴佬沒錯,讀大學了,還不知道這麼簡單的事。私底下我還是很傻的。譬如我去美髮院或是跟人交談,別人都以為我是個很聰明很謹慎的人,但私底下我是很傻的。現在有一個現成的很好用來形容我,我就是女生版的豆豆先生。
蔡:這真是出乎意料,我完全沒有想到你會這樣說,我就照著你講的這樣寫囉……
陳:這是真的呀。比如我去剪髮,美髮師第一眼看到我,一開始都以為我一定是很挑剔很難搞的,等到跟我說幾句話,他們大概就知道了,怎麼樣剪,我都不會生氣,只會接受。
蔡:這個訪問到目前短短的十分鐘,我已經被你「嚇」到兩次了,一個是你說你不怕生,一個你說你像豆豆先生。人真的不能憑印象來認識、認為另一個人。你寫「大立搬家」的那事,我第一個聯想到夏曼‧藍波安,他也是從離島到台灣,第一次在台東街上向人問路,問了半天那人理都不理他,後來才知道那人是個展示服裝用的木製模特兒。我一直覺得這太超過了,不相信是真的。這跟你的經驗有得拚。
陳:我沒有那麼笨吧。(你說呢?豆豆小姐。)
蔡:再更早的,你自覺的文學啟蒙經驗從哪裡開始算?譬如一些閱讀經驗的影響。
陳:我讀大學時,就像人家說瓊瑤的電影「三廳」作業,我大概就是那樣的人,教室、宿舍、餐廳就是我的活動範圍,很少參加活動,沒有參加社團,很少跟人出去玩,也不愛看書。現在想來起來,真是浪費了許多時間。除了要讀上課的書,我也很少去找別的書來看。
蔡:我們念大學時,昆德拉的書剛翻譯介紹進來,還有馬奎斯也是大家都會看的?
陳:這些都是我畢業、工作以後才看的。我接觸文學書籍是很晚很晚,包括我童年幾乎沒有什麼書可以看。
蔡:你在澎湖沒有書可以看,那漫畫呢?
陳:漫畫我也不愛看。那時每個班上都會有學校發下來的幾本書,那幾本書我到現在還記得,例如《蔡家老屋》,你記得嗎?(請問蔡家老屋是什麼?豆豆小姐。)它就是寫一個住在蔡家老屋裡面幾個兄弟,娶了幾個老婆……,基本上是個鬼故事,因為家裡面每個人都曾經做過虧心事,所以一到晚上聽到一些怪聲就很不安,後來到最後發現,其實是一隻老鼠被老鼠夾夾到,牠還活著,所以每天晚上,還會跑出來活動,因而有了怪怪的聲音。(請問是誰寫的?豆豆小姐。)我不知道,那只是一本童書。我就記得這樣。(豆豆小姐這時才開始覺得自己很認真在講這件事,大笑起來)我覺得我一向都不是追求什麼……有什麼理想的人,我只看見現實。(人真的不能憑印象來認識、認為另一件事。寫這篇採訪稿時,為求慎重,上網google一下,赫然發現《蔡家老屋》是林海音先生寫的少年小說。)
蔡:家裡也沒有書看?
陳:沒有,我姊姊妹妹們比我更不愛看書。我高中開始最先對文學有一點覺得趣味的是,同班同學在看朱天心的《擊壤歌》,那個同學跟我們比起來是比較有思想的,她住眷村,我記得她爸爸跟一般父親不一樣,會要求老師不要給小孩考試考太多,功課也不要出太多,是比較開放式的教育。因為這同學,我也看了朱天心,覺得真好,那時候對她充滿了尊敬跟仰慕,哇,原來文學作品可以這麼親切。
蔡:那你開始工作,怎麼會想去看之前提到像馬奎斯那樣的書?
陳:我念大學時有的同學也拿他的書在看,那時我還沒興趣。後來工作,開始會買書看書,也看得不多,包括馬奎斯、海明威的,總之,不是因為作者出名而看,而是因為我在其中感受到樂趣。沒有目的性,不是因為自己想寫才看的。
蔡:你書上提到,國小當時作文成績特別好,這跟日後想寫作或許是有關聯?
陳:是啊,但是要老師出題目我才會寫,那時寫的都很受老師稱讚,貼在公布欄上面。但是我很討厭老師每次叫我去參加作文比賽,因為如果沒得獎,我會很失望,因為我爸爸就是那種很以小孩為榮、會向人吹噓自己小孩的父親,在作文這方面我稍稍比我的姊妹們優秀,我爸也知道,所以若是我沒得名,不只我失望,他也會難過。所以最好不要參加,很討厭。
蔡:而你自己也很在意這件事,不管是作文或寫作,其他東西輸給人家你可能不覺得如何,可是這件事是不行的。
陳:應該說,我知道這件事是我唯一可以「為國爭光」,讓我父親歡喜的事。另外我不喜歡參加作文比賽,是因為當時的題目都是很制式八股,關於勤儉建軍什麼的,如果能叫我們寫春天秋天這類的,我可能會比較願意。
蔡:你說你是天秤座的,你對星座的看法如何,有研究嗎?
陳:我沒有鑽研。但有時候大概一些巧合,覺得有一點點道理。
蔡:那天秤座你覺得是什麼樣的個性,你自己如何分析自己?
陳:天秤座就我個人來說,那個天秤,一天到晚擺不平,做事猶豫不決。喜歡講求公平,例如說,你請我一頓飯,我一定要回請你,否則我心裡會有欠了人家什麼東西的疙瘩。除了公平,也算有正義感,像最近我根本不能看電視(雖然很喜歡看),一打開看到新聞,我馬上火氣會上來。表面上別人可能看不出來,我其實很憤世嫉俗,氣到快死了,一個人怎麼能到這樣,有些事是不能打馬虎眼的。
蔡:我本來要問你一個問題,就是最近讓你討厭的事,顯然電視就是答案。那麼快樂的呢?
陳:快樂的,是幸運吧。前幾個星期颱風,我剛好沒在家,雖然一直有颱風預報,說颱風一定會來,但我就不當一回事,家裡門窗都沒關。人不在台北,後來在澎湖也回不來,風雨太大了,就一直擔心,不是擔心家裡的東西,而是我種在陽台和窗台的植物,每次颱風我都會收進來,這次沒有,我想回家一定完蛋了,結果回來之後,植物一點也沒事,我就好開心。
蔡:當你開始寫小說,有無學習的對象,誰有影響到你?
陳:我自己是不知不覺,但是我想應該是有的。
蔡:我這樣問,是因為你幾乎不曾受到流行書寫的影響,安安穩穩地定在那裡。這讓我想起另一個閱讀經驗,沈從文,我看他寫《長河》,沒有任何文學小說的框架在那裡,幾乎就是描述,真的像一條長河,既飽滿又流動,充滿生活的質感,看起來就很豐富、細緻。也可以說,用什麼樣的文學形式都框不住這種開闊與原創性。你也是這樣很難框住的人。
陳:那本書我有,是少數我澎湖家裡有的書之一。好像是早期盜印的版本,我已經忘了為什麼買這本書,只是偶爾會翻看一下。以前我有個中文系的學妹,她知道我在寫作,她和她的朋友也曾問過,說是不是我很崇拜沈從文之類的話。
蔡:我覺得基調和行文之間是很親近的,可能一開始你就寫自己的東西,也沒有範本可以參考,你就寫你可以寫的。而你也寫得很精準,就跟張愛玲一樣精準。我訝異的是這兩種東西是很難和在一起的,我卻在你的作品裡看到了。包括你對人,對事物的描繪。張愛玲是非常精細的,沈從文是非常大開大闔的,而你竟然奇妙的擁有這兩種。
陳:……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你,我心裡有真正的老師,我跟你說但你不要寫出來……
蔡:好吧,我不會寫,但我想認真看過你們兩人作品的就會知道。
陳:是啊,我大學時在一家書店打工,第一次接觸她的作品,買她的書看,真的很有感覺。如果真有一個人教過我什麼,我想就是她。我很感動也很感謝,但我從來就不敢講。包括講我喜歡她。我越喜歡的東西,越無法跟別人分享,我不想讓別人知道。
蔡:沒關係,說出名字不重要,擱在心裡才是,看書的人也會明白。
陳:沒有沒有。可能評論我的人很少,所以很幸運的還沒有人提過。唉……
蔡:換個輕鬆的,開始你說你自己是女生版的豆豆先生,有沒有可以講的?
陳:我會去買那種家裡用的腳踏墊,鋪在房間或浴室門口的。我很喜歡去看那種東西,它們的顏色和花樣很多很好看。有一次經過一個攤位,專賣腳踏墊,那天我剛好穿了件黑色裙子,我沒有很靠近,但是發現我的裙子很快就沾上那些墊子的毛,一發現這個,我覺得很有趣,因為這家不是我平常買的店,於是我就跑到我常去的那家,把每個墊子一個一個在裙子上刷刷看,當成是我挑選墊子的標準,看哪個掉毛沾裙子掉得比較多,就知道哪個是不好的。我就看到那個店員眼睛一直盯著我看……她一定覺得我很有問題。
蔡:你真的是太天才了,後來你買墊子了嗎?
陳:有啊,我買的那個毛掉得真的比較少。從這個實驗,我還知道一個真理,天下沒有不掉毛的腳踏墊……你想要不是我那天穿了黑裙子,不是就永遠也不會發現。(被你打敗了,像豆豆先生的小姐,結論應該是要去買墊子,不能穿黑裙子,不是嗎?)
蔡:你說看書不多,那平常看電影嗎?
陳:我很喜歡看,而且以前我看完電影都會急著跟人分享,講給我的同學、朋友聽,但後來,也不談了,越來越發現,我喜歡的東西,特別是很喜歡的東西,越不想跟別人分享了。因為我說了,不管他們的看法如何,都會影響我原來那個喜歡的心情,所以我就越來越不說了。
蔡:可以舉例你喜歡的電影嗎?
陳:喜歡的很多,可能你會覺得很俗氣,像《愛在日落巴黎時》,茱莉‧蝶兒和伊森‧霍克主演的,那是《愛在黎明破曉時》的續集,很少續集會拍得比前集好看。我記得那是我那年第一部看的電影,一年第一部看的就這麼好,就覺得很開心。後來電影院看完,回家還租片子再看。
蔡:為什麼喜歡?
陳:我想就是講愛情的故事,我在《流水帳》裡也有寫,像我們這種鄉村長大的人,又活在那樣的年代,都是看瓊瑤長大的……
蔡:你有看過瓊瑤的小說?
陳:有啊,對了,我現在可以補充,小時候的確沒什麼文學書可看,國中高中倒是看了一些瓊瑤的。
蔡:我也看過,那時覺得還真好看。我也在鄉下長大,我的那些堂哥堂姊國中畢業後就到台北的衛星城市工作,放假回來,會帶一些書,就有瓊瑤的,還有玄小佛。當時覺得很好看,那個年紀的情感,的確被影響了。
陳:所以我一直想寫愛情小說,這本《流水帳》也算愛情故事,裡面就是兩個少女的初戀。故事年代在民國六十多年,七十年,那時候哪像現在,你可以講說那是個純真年代,情愫、情感的交流對應,都是淡淡的,幾乎不落痕跡。這個小說,也寫阿兵哥,很多人寫男生到外島當兵兵變,痛苦寂寞,這裡面剛好相反,是「兵戀」,男生到離島去當兵,跟當地的女孩談戀愛。這種戀愛注定要分離,時間一到就離開。有句話「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兵都是來來去去,落花流水,也是流水帳了。當然愛情只是這書的一部分,還有期間發生種種的大小事,她們或他們也許茫然未可知。我寫的時候,感覺像《追憶似水年華》,我想以前那樣的生活不可能再回來了。現在我還能想起我童年或少女時期,某一天的天氣,我會覺得已經無法穿梭時空再回到那地方,那種陽光,那種空氣,那樣的心情,我很懷念。
蔡:那麼現在給你個機會,選擇一個時空可以回去,你會選擇哪一個時間點?
陳:應該是我讀大學時期的某一個冬天吧。我覺得那時還是過得很單純,高中時期當然也是,但高中青春期看這也不順眼看那也不順眼,而且又是男女同班,我覺得自己很難跟人家交朋友。大學了,就都跟女生,我一直覺得我的成長過程中,都有不錯的女性朋友一路陪伴著我。這些快樂,不是愛情那種東西可以的,那種回憶很美很美。譬如,我們一起住在宿舍,放假,剛好又都沒出門去,我們就會把所有的衣服都拿出來,一件一件穿來穿去,互相品頭論足,那很快樂。
蔡:你來到台灣那麼久了,習慣嗎?
陳:習慣了。我常覺得我在都市裡,像是個鄉下人,但是我回鄉下,又很像都市人。我已經不習慣鄉下那樣的人際,像某個人就突如其來跑到你家,大剌剌的。其實也不是現在才這樣,我從小就像我阿嬤說的,很孤酸,不喜歡跟人一起,常常一個人躲在家裡。到現在我還是不喜歡人很多,只要有一兩個好朋友在一起,就很好了。我真的喜歡獨處。
蔡:回到寫作的題目上,你寫一個短篇大概要多久時間?
陳:不知道,沒算過。
蔡:我知道醞釀期應該很久,譬如《流水帳》從一九九九年就想寫。
陳:不好意思跟人家講那麼久,沒那麼偉大。是我自己太慢了,而慢工又不一定出細活。連寫散文也是這樣,總是寫好,不馬上發表,而是隔了兩三個月再看,一定會有其他收穫,改了幾個句子,就覺得很高興。
蔡:除了你自己,通常誰是你第一個讀者?
陳:幾乎沒有給誰先看,應該就是編輯了。
蔡:你現在還是用鉛筆寫稿?
陳:是啊,寫好後要修改比較方便,也不會浪費紙。改完以後,我會把它打到電腦去,雖然我對電腦很不在行,但我會打字,就已經很夠了。打入電腦時,再一遍修改,修改對我而言樂趣很大。基本而言,我就是用土法煉鋼寫作的,要一直修一直改,因為每次看都會有不滿意。
蔡:一天當中的話,寫作的時間大概是什麼時候?
陳:不一定,都有,晚上也會。我就說我很懶散,今天我可能寫了兩百字,這兩百字我覺得還挺滿意的,就不會再寫了。我不會說啊現在狀況不錯,就多寫一點,反而我就跑去玩,看報紙,東摸西摸,把時間花掉了。我真的不夠勤勞,有時明明情緒對可以多寫點,但我覺得今天的功課已經可以交差了,就停下來。像寫《流水帳》,多的時候如果一天有寫到兩三頁(一頁約不到兩百字),我就很高興,覺得明天不寫也沒關係。
蔡:《流水帳》這麼長的篇幅,每天的進度又這麼少,所以你幾乎每一天都在寫了?
陳:去年到今年的一段時期大概是每天寫,你可以去看我的原稿,我都會注明日期,或是某一頁我寫了幾天,諸如此類的。
蔡:你書上曾提到過,有段時間你對寫作這事有點著急,所以熬夜寫……
陳:後來我都不熬夜了。只在很少時候,到一點多,對我就是熬夜了,平常我的睡覺時間是十一點多。
蔡:寫作時會聽音樂嗎?
陳:以前會,現在不喜歡了,我變得喜歡安靜,音樂的美好也會影響我,不好更會影響我。
蔡:你會常旅行嗎?
陳:還好。因為我不會處理很多現實和瑣碎的事情。如果有人幫我打點好,我就去。好像現在大家都喜歡談旅行,我卻只想待在家裡,只要這天沒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我很開心平靜,這樣就是人生美好了。不一定要去哪裡或做什麼才能開心。
蔡:你有寫日記的習慣,現在還持續嗎?
陳:對啊。以前國中高中的都隨便亂寫,不知道放到哪裡去了。現在還寫,是因為我覺得記憶力越來越不好,所以寫日記,有點像隨筆似的寫法,怕有一些今天有感受的事,沒寫下來,明天就忘記。這真的是老了的象徵,好明顯。或許以後要用,我可以找到一些記憶在裡面,但也不完全為了這個,就是想記一些東西,天氣啊,瑣碎的東西。
蔡:最近很流行開部落格,不管是自己開的,或應邀而在部落格寫文章寫網誌,你沒想過要嘗試看看嗎?至少無須面對面,而且僅以文字交流,可以避免言語的不清楚和死結。
陳:我每次想到這些寫部落格的人都想跟他們致敬,不是都沒有酬勞嗎,卻願意寫這麼多字,真了不起。我沒想過要,除了時間的缺少,我沒法跟人把自己大大小小的事拿出來分享,當然也因為我是電腦白痴,電腦我就會兩個動作,開機跟打字。E-mail也不會用,被教了好幾次,我也怕麻煩了。
蔡:有交稿的壓力還是比較好的吧,比較不會懶散,像《流水帳》因為獲得長篇補助,得在一定時間內完成。
陳:對。是規定兩年的時間要交稿,但我申請時已經寫了一部分,因為我怕會寫不完,我速度慢,不可能等申請過才寫,這樣會來不及。有點壓力可能對我比較好。
蔡:你寫到的農家小孩生活,看來是真的在農田裡翻耙過的,小時候需要幫忙家裡的農事嗎?
陳:當然,放學後都要到田裡幫忙。我是高中畢業後到台北讀書才沒做的。我們家現在還在種田。當然現在年輕的已經不做了,老一輩的都是做到沒法走到田裡才停止的。
蔡:完全看不出來,你會做這些活。
陳:比如說到田裡澆水,以前不像現在,沒那麼多錢買水管,都是把水管搬來搬去,從這個井移到下一個井取水,到田裡澆水對小孩來說就已經很重很累了。
蔡:澎湖的作物大概就是書上提到的花生跟一些瓜類嗎?
陳:冬天也種蔬菜和地瓜。書裡會看到比較詳細,譬如講女孩子,因為颱風,瓜可能會被淹水壞掉,就要拿瓦片一一墊在瓜底下,怕瓜腐爛。在澎湖,雖然瓜的價錢比較好,但是常有風險,花生就比較穩定,所以種豆得豆,種瓜卻不一定有瓜。
蔡:從前你家的經濟來源就是仰賴種田嗎?
陳:是啊。其實那個年代大家普遍的窮困,過的生活大概都是這個樣子。那個年代的人,對生活有很大的能耐,我書裡的瓜和豆,還有點要說的是,瓜是男性的,土豆是女性的,他們本身是不同樣的特質。
蔡:寫作應該就是你現在生活的重心。
陳:對啊,當我想到一個不錯的句子,我就會很快樂,或者把一個我知道的事情寫出來,而且自己看了覺得還不錯,那就很棒了。我不像是個作家,但是我力行過這種生活。《流水帳》是我花最多時間寫,可能比較重要,我想也應該有點分量。寫完這本書,大概也就是我自己寫作的分水嶺,可能開始寫些別的。我已經想這個問題想很久了,不再以澎湖當背景。我在台北生活的日子已經超過了家鄉,到台北來不久就過了我的十八歲生日,在這邊比那邊久,我想寫這邊的了。但不會完全不寫從前的,因為創作不是可以那樣劃分清楚。只是接下來,我怕被歸類,所以想轉,但不一定成。像《地老》那樣的短篇,我覺得如果下次我要再寫,可能要很多時間去累積收集,是十年後了,畢竟十年才可能又有一次「地老」,而人也老了。這次寫長篇雖很耗心神,但也很迷人,接下來很難再有這麼結實的東西讓我來寫了,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尋找到。我可以很自信的說,不管我寫得好不好,但是當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扎扎實實的,而且有其特色。
陳淑瑤現在離海不那麼近,天空可能也不那麼藍了,而此地亦不荒不疏,人擠人的,她說偶爾會夢見,不是現在而是久遠以前那個家鄉。訪問尾聲,我說還有要補充的嗎?她看著窗外懸著疑問,說為什麼對街三樓陽台欄杆圍著的幾株盆栽,花能站得那樣挺直那樣亮麗?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我心中想的是這可能要去問陽光,問風雨,還有問種花人的心。而這是個謎。像寫在流水上的字。
陳淑瑤
澎湖人,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一九九七年以第一篇小說〈女兒井〉獲得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並兩度獲得聯合報文學獎小說獎。二○○三年作品〈沙舟〉獲吳濁流文學獎。著有短篇小說集《海事》、《地老》,散文集《瑤草》等。
謎迷寫作──陳淑瑤或其他 /編輯部‧蔡逸君‧文
人真的不能憑印象來認識、認為另一個人、一件事。看書也是,有時候你太早看了,十年後才會恍然明白,那是什麼。事物的狀態恆常如此。
我跟陳淑瑤約在景美一家咖啡館,時間到了,人也來了,咖啡館卻沒開。這很奇怪,因為日前已經提前到咖啡館確認時間並訂位,沒理由關著門。我說不如搭計程車去另一家咖啡館,她沒猶豫,便上了車。另一家咖啡館的午後,走了中午休息的上班族,下班也還有段時間,空位許多,擇窗邊坐下,一時還辨識著周遭,話頭打開,陌生就遠離了。
與之前單憑感覺和猜...
目錄
謎迷寫作──陳淑瑤或其他 /編輯部‧蔡逸君‧文
人真的不能憑印象來認識、認為另一個人、一件事。看書也是,有時候你太早看了,十年後才會恍然明白,那是什麼。事物的狀態恆常如此。
我跟陳淑瑤約在景美一家咖啡館,時間到了,人也來了,咖啡館卻沒開。這很奇怪,因為日前已經提前到咖啡館確認時間並訂位,沒理由關著門。我說不如搭計程車去另一家咖啡館,她沒猶豫,便上了車。另一家咖啡館的午後,走了中午休息的上班族,下班也還有段時間,空位許多,擇窗邊坐下,一時還辨識著周遭,話頭打開,陌生就遠離了。
與之前單憑感覺和猜測的印象不同,陳淑瑤落落大方,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毫不隱藏。惟獨一樣,躲避拍照。我不能理解,後來知道了,當陌生的相機看著她,她就變得不像陳淑瑤,連我也不清楚她是誰了。
人經常憑藉外在、外顯來認識另一個人,以致後來認識久了,發現完全不認得那個人。或許只有當我們可以靜靜地,把眼睛所看見的、耳朵所聽見的排除,從風、泥土、海、天空去對應連結,才能明白那人深深眼瞳裡藏著的光芒和心跳。陳淑瑤如此,她的作品亦如是。
蔡逸君(以下簡稱「蔡」):不只我,相信許多讀者對你也是陌生的,不是對作品的陌生,而是關於你的人。從一九九七年第一篇小說〈女兒井〉獲得《中國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起,至今你已寫了超過十年,出版兩本小說《海事》、《地老》,和一本散文集《瑤草》,但你絕少出現在「文壇」,書上「官方」作者介紹也極簡單,所以你的人慢慢就像個謎。這是你選擇的方式嗎?
陳淑瑤(以下簡稱「陳」):我很怕事,而且我沒有時間做那些多餘的事。不過我要說,寫作的確讓我感覺很深刻也很快樂,我起步比較晚,三十歲開始,這十年好不可思議喔。
蔡:你是怕生嗎?
陳:不會,倒不是。
我要跟你碰面,很開心,因為我想應該可以問你好多事。我記得黃春明說,一個人要寫小說,一天至少要跟三、五個陌生人聊天。我是天秤座,擅長交際,喜歡跟陌生人聊天,但是最好不要有特定關係的那種,有關係就會有煩惱。我跟我朋友也都還保持一定距離。
蔡:的確,通常進入寫作狀態都是需要保持一個人孤獨的狀態,可你是連平常生活都這樣嗎?
陳:都是。這樣比較簡單,也比較自在。我太喜歡獨處了,沒有多的時間可以分身出去。而且我讀書的時間已經很少,為了寫《流水帳》這小說,雖說稱不上很專心的看書找資料,但時間已經壓縮得相當少了。
蔡:所以是為了寫小說?
陳:也不能這樣說,我連書上的作者介紹,都沒敢有資格說自己是「專事寫作」。雖然我已經盡我可能的過一種專事寫作的生活,我可以奉獻給寫作的幾乎就是這樣子了,不能再多了。但說我是全然為了寫作,也不盡然。
蔡:當初開始動筆寫小說的念頭是從哪裡來?一九九七年發表作品,那麼意識到要去寫作,是如何的開始?
陳:得到時報文學獎是最開心的,覺得很幸運,不可思議。那年中秋我不在台北,一回到家發現電話答錄機錄滿了找我的電話,我很高興,雖然不知道自己得的是第幾獎。至於創作的起步,最早最早應該是民國八十四年,我曾經投了一篇文章給「人間副刊」,那時是徵文,以城市古早的記憶作為主題,規定五百還是八百個字,我寫了一篇二千多字的(後來收錄在《瑤草》的〈蠟炬〉裡那些引文字,就是這篇文章),取了個筆名,就投去了。沒想到竟然刊登了,而且是主要的版面。這給我很大的鼓勵,因為那是第一篇被刊登,而且我沒照規定來。
蔡:在什麼樣的動機下,想寫那篇關於城市古老記憶的文章?
陳:我小學畢業後第一次跟幾個親戚去高雄玩,像個小鄉巴佬第一次到台灣,很興奮,那個記憶一直在我腦海裡,就想著把它寫下來。
蔡:是看到人家門口貼著「大立搬家」的廣告,以為那戶人家已經搬走的那次嗎?
陳:不,那次已經念大學了,你看是鄉巴佬沒錯,讀大學了,還不知道這麼簡單的事。私底下我還是很傻的。譬如我去美髮院或是跟人交談,別人都以為我是個很聰明很謹慎的人,但私底下我是很傻的。現在有一個現成的很好用來形容我,我就是女生版的豆豆先生。
蔡:這真是出乎意料,我完全沒有想到你會這樣說,我就照著你講的這樣寫囉……
陳:這是真的呀。比如我去剪髮,美髮師第一眼看到我,一開始都以為我一定是很挑剔很難搞的,等到跟我說幾句話,他們大概就知道了,怎麼樣剪,我都不會生氣,只會接受。
蔡:這個訪問到目前短短的十分鐘,我已經被你「嚇」到兩次了,一個是你說你不怕生,一個你說你像豆豆先生。人真的不能憑印象來認識、認為另一個人。你寫「大立搬家」的那事,我第一個聯想到夏曼‧藍波安,他也是從離島到台灣,第一次在台東街上向人問路,問了半天那人理都不理他,後來才知道那人是個展示服裝用的木製模特兒。我一直覺得這太超過了,不相信是真的。這跟你的經驗有得拚。
陳:我沒有那麼笨吧。(你說呢?豆豆小姐。)
蔡:再更早的,你自覺的文學啟蒙經驗從哪裡開始算?譬如一些閱讀經驗的影響。
陳:我讀大學時,就像人家說瓊瑤的電影「三廳」作業,我大概就是那樣的人,教室、宿舍、餐廳就是我的活動範圍,很少參加活動,沒有參加社團,很少跟人出去玩,也不愛看書。現在想來起來,真是浪費了許多時間。除了要讀上課的書,我也很少去找別的書來看。
蔡:我們念大學時,昆德拉的書剛翻譯介紹進來,還有馬奎斯也是大家都會看的?
陳:這些都是我畢業、工作以後才看的。我接觸文學書籍是很晚很晚,包括我童年幾乎沒有什麼書可以看。
蔡:你在澎湖沒有書可以看,那漫畫呢?
陳:漫畫我也不愛看。那時每個班上都會有學校發下來的幾本書,那幾本書我到現在還記得,例如《蔡家老屋》,你記得嗎?(請問蔡家老屋是什麼?豆豆小姐。)它就是寫一個住在蔡家老屋裡面幾個兄弟,娶了幾個老婆……,基本上是個鬼故事,因為家裡面每個人都曾經做過虧心事,所以一到晚上聽到一些怪聲就很不安,後來到最後發現,其實是一隻老鼠被老鼠夾夾到,牠還活著,所以每天晚上,還會跑出來活動,因而有了怪怪的聲音。(請問是誰寫的?豆豆小姐。)我不知道,那只是一本童書。我就記得這樣。(豆豆小姐這時才開始覺得自己很認真在講這件事,大笑起來)我覺得我一向都不是追求什麼……有什麼理想的人,我只看見現實。(人真的不能憑印象來認識、認為另一件事。寫這篇採訪稿時,為求慎重,上網google一下,赫然發現《蔡家老屋》是林海音先生寫的少年小說。)
蔡:家裡也沒有書看?
陳:沒有,我姊姊妹妹們比我更不愛看書。我高中開始最先對文學有一點覺得趣味的是,同班同學在看朱天心的《擊壤歌》,那個同學跟我們比起來是比較有思想的,她住眷村,我記得她爸爸跟一般父親不一樣,會要求老師不要給小孩考試考太多,功課也不要出太多,是比較開放式的教育。因為這同學,我也看了朱天心,覺得真好,那時候對她充滿了尊敬跟仰慕,哇,原來文學作品可以這麼親切。
蔡:那你開始工作,怎麼會想去看之前提到像馬奎斯那樣的書?
陳:我念大學時有的同學也拿他的書在看,那時我還沒興趣。後來工作,開始會買書看書,也看得不多,包括馬奎斯、海明威的,總之,不是因為作者出名而看,而是因為我在其中感受到樂趣。沒有目的性,不是因為自己想寫才看的。
蔡:你書上提到,國小當時作文成績特別好,這跟日後想寫作或許是有關聯?
陳:是啊,但是要老師出題目我才會寫,那時寫的都很受老師稱讚,貼在公布欄上面。但是我很討厭老師每次叫我去參加作文比賽,因為如果沒得獎,我會很失望,因為我爸爸就是那種很以小孩為榮、會向人吹噓自己小孩的父親,在作文這方面我稍稍比我的姊妹們優秀,我爸也知道,所以若是我沒得名,不只我失望,他也會難過。所以最好不要參加,很討厭。
蔡:而你自己也很在意這件事,不管是作文或寫作,其他東西輸給人家你可能不覺得如何,可是這件事是不行的。
陳:應該說,我知道這件事是我唯一可以「為國爭光」,讓我父親歡喜的事。另外我不喜歡參加作文比賽,是因為當時的題目都是很制式八股,關於勤儉建軍什麼的,如果能叫我們寫春天秋天這類的,我可能會比較願意。
蔡:你說你是天秤座的,你對星座的看法如何,有研究嗎?
陳:我沒有鑽研。但有時候大概一些巧合,覺得有一點點道理。
蔡:那天秤座你覺得是什麼樣的個性,你自己如何分析自己?
陳:天秤座就我個人來說,那個天秤,一天到晚擺不平,做事猶豫不決。喜歡講求公平,例如說,你請我一頓飯,我一定要回請你,否則我心裡會有欠了人家什麼東西的疙瘩。除了公平,也算有正義感,像最近我根本不能看電視(雖然很喜歡看),一打開看到新聞,我馬上火氣會上來。表面上別人可能看不出來,我其實很憤世嫉俗,氣到快死了,一個人怎麼能到這樣,有些事是不能打馬虎眼的。
蔡:我本來要問你一個問題,就是最近讓你討厭的事,顯然電視就是答案。那麼快樂的呢?
陳:快樂的,是幸運吧。前幾個星期颱風,我剛好沒在家,雖然一直有颱風預報,說颱風一定會來,但我就不當一回事,家裡門窗都沒關。人不在台北,後來在澎湖也回不來,風雨太大了,就一直擔心,不是擔心家裡的東西,而是我種在陽台和窗台的植物,每次颱風我都會收進來,這次沒有,我想回家一定完蛋了,結果回來之後,植物一點也沒事,我就好開心。
蔡:當你開始寫小說,有無學習的對象,誰有影響到你?
陳:我自己是不知不覺,但是我想應該是有的。
蔡:我這樣問,是因為你幾乎不曾受到流行書寫的影響,安安穩穩地定在那裡。這讓我想起另一個閱讀經驗,沈從文,我看他寫《長河》,沒有任何文學小說的框架在那裡,幾乎就是描述,真的像一條長河,既飽滿又流動,充滿生活的質感,看起來就很豐富、細緻。也可以說,用什麼樣的文學形式都框不住這種開闊與原創性。你也是這樣很難框住的人。
陳:那本書我有,是少數我澎湖家裡有的書之一。好像是早期盜印的版本,我已經忘了為什麼買這本書,只是偶爾會翻看一下。以前我有個中文系的學妹,她知道我在寫作,她和她的朋友也曾問過,說是不是我很崇拜沈從文之類的話。
蔡:我覺得基調和行文之間是很親近的,可能一開始你就寫自己的東西,也沒有範本可以參考,你就寫你可以寫的。而你也寫得很精準,就跟張愛玲一樣精準。我訝異的是這兩種東西是很難和在一起的,我卻在你的作品裡看到了。包括你對人,對事物的描繪。張愛玲是非常精細的,沈從文是非常大開大闔的,而你竟然奇妙的擁有這兩種。
陳:……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你,我心裡有真正的老師,我跟你說但你不要寫出來……
蔡:好吧,我不會寫,但我想認真看過你們兩人作品的就會知道。
陳:是啊,我大學時在一家書店打工,第一次接觸她的作品,買她的書看,真的很有感覺。如果真有一個人教過我什麼,我想就是她。我很感動也很感謝,但我從來就不敢講。包括講我喜歡她。我越喜歡的東西,越無法跟別人分享,我不想讓別人知道。
蔡:沒關係,說出名字不重要,擱在心裡才是,看書的人也會明白。
陳:沒有沒有。可能評論我的人很少,所以很幸運的還沒有人提過。唉……
蔡:換個輕鬆的,開始你說你自己是女生版的豆豆先生,有沒有可以講的?
陳:我會去買那種家裡用的腳踏墊,鋪在房間或浴室門口的。我很喜歡去看那種東西,它們的顏色和花樣很多很好看。有一次經過一個攤位,專賣腳踏墊,那天我剛好穿了件黑色裙子,我沒有很靠近,但是發現我的裙子很快就沾上那些墊子的毛,一發現這個,我覺得很有趣,因為這家不是我平常買的店,於是我就跑到我常去的那家,把每個墊子一個一個在裙子上刷刷看,當成是我挑選墊子的標準,看哪個掉毛沾裙子掉得比較多,就知道哪個是不好的。我就看到那個店員眼睛一直盯著我看……她一定覺得我很有問題。
蔡:你真的是太天才了,後來你買墊子了嗎?
陳:有啊,我買的那個毛掉得真的比較少。從這個實驗,我還知道一個真理,天下沒有不掉毛的腳踏墊……你想要不是我那天穿了黑裙子,不是就永遠也不會發現。(被你打敗了,像豆豆先生的小姐,結論應該是要去買墊子,不能穿黑裙子,不是嗎?)
蔡:你說看書不多,那平常看電影嗎?
陳:我很喜歡看,而且以前我看完電影都會急著跟人分享,講給我的同學、朋友聽,但後來,也不談了,越來越發現,我喜歡的東西,特別是很喜歡的東西,越不想跟別人分享了。因為我說了,不管他們的看法如何,都會影響我原來那個喜歡的心情,所以我就越來越不說了。
蔡:可以舉例你喜歡的電影嗎?
陳:喜歡的很多,可能你會覺得很俗氣,像《愛在日落巴黎時》,茱莉‧蝶兒和伊森‧霍克主演的,那是《愛在黎明破曉時》的續集,很少續集會拍得比前集好看。我記得那是我那年第一部看的電影,一年第一部看的就這麼好,就覺得很開心。後來電影院看完,回家還租片子再看。
蔡:為什麼喜歡?
陳:我想就是講愛情的故事,我在《流水帳》裡也有寫,像我們這種鄉村長大的人,又活在那樣的年代,都是看瓊瑤長大的……
蔡:你有看過瓊瑤的小說?
陳:有啊,對了,我現在可以補充,小時候的確沒什麼文學書可看,國中高中倒是看了一些瓊瑤的。
蔡:我也看過,那時覺得還真好看。我也在鄉下長大,我的那些堂哥堂姊國中畢業後就到台北的衛星城市工作,放假回來,會帶一些書,就有瓊瑤的,還有玄小佛。當時覺得很好看,那個年紀的情感,的確被影響了。
陳:所以我一直想寫愛情小說,這本《流水帳》也算愛情故事,裡面就是兩個少女的初戀。故事年代在民國六十多年,七十年,那時候哪像現在,你可以講說那是個純真年代,情愫、情感的交流對應,都是淡淡的,幾乎不落痕跡。這個小說,也寫阿兵哥,很多人寫男生到外島當兵兵變,痛苦寂寞,這裡面剛好相反,是「兵戀」,男生到離島去當兵,跟當地的女孩談戀愛。這種戀愛注定要分離,時間一到就離開。有句話「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兵都是來來去去,落花流水,也是流水帳了。當然愛情只是這書的一部分,還有期間發生種種的大小事,她們或他們也許茫然未可知。我寫的時候,感覺像《追憶似水年華》,我想以前那樣的生活不可能再回來了。現在我還能想起我童年或少女時期,某一天的天氣,我會覺得已經無法穿梭時空再回到那地方,那種陽光,那種空氣,那樣的心情,我很懷念。
蔡:那麼現在給你個機會,選擇一個時空可以回去,你會選擇哪一個時間點?
陳:應該是我讀大學時期的某一個冬天吧。我覺得那時還是過得很單純,高中時期當然也是,但高中青春期看這也不順眼看那也不順眼,而且又是男女同班,我覺得自己很難跟人家交朋友。大學了,就都跟女生,我一直覺得我的成長過程中,都有不錯的女性朋友一路陪伴著我。這些快樂,不是愛情那種東西可以的,那種回憶很美很美。譬如,我們一起住在宿舍,放假,剛好又都沒出門去,我們就會把所有的衣服都拿出來,一件一件穿來穿去,互相品頭論足,那很快樂。
蔡:你來到台灣那麼久了,習慣嗎?
陳:習慣了。我常覺得我在都市裡,像是個鄉下人,但是我回鄉下,又很像都市人。我已經不習慣鄉下那樣的人際,像某個人就突如其來跑到你家,大剌剌的。其實也不是現在才這樣,我從小就像我阿嬤說的,很孤酸,不喜歡跟人一起,常常一個人躲在家裡。到現在我還是不喜歡人很多,只要有一兩個好朋友在一起,就很好了。我真的喜歡獨處。
蔡:回到寫作的題目上,你寫一個短篇大概要多久時間?
陳:不知道,沒算過。
蔡:我知道醞釀期應該很久,譬如《流水帳》從一九九九年就想寫。
陳:不好意思跟人家講那麼久,沒那麼偉大。是我自己太慢了,而慢工又不一定出細活。連寫散文也是這樣,總是寫好,不馬上發表,而是隔了兩三個月再看,一定會有其他收穫,改了幾個句子,就覺得很高興。
蔡:除了你自己,通常誰是你第一個讀者?
陳:幾乎沒有給誰先看,應該就是編輯了。
蔡:你現在還是用鉛筆寫稿?
陳:是啊,寫好後要修改比較方便,也不會浪費紙。改完以後,我會把它打到電腦去,雖然我對電腦很不在行,但我會打字,就已經很夠了。打入電腦時,再一遍修改,修改對我而言樂趣很大。基本而言,我就是用土法煉鋼寫作的,要一直修一直改,因為每次看都會有不滿意。
蔡:一天當中的話,寫作的時間大概是什麼時候?
陳:不一定,都有,晚上也會。我就說我很懶散,今天我可能寫了兩百字,這兩百字我覺得還挺滿意的,就不會再寫了。我不會說啊現在狀況不錯,就多寫一點,反而我就跑去玩,看報紙,東摸西摸,把時間花掉了。我真的不夠勤勞,有時明明情緒對可以多寫點,但我覺得今天的功課已經可以交差了,就停下來。像寫《流水帳》,多的時候如果一天有寫到兩三頁(一頁約不到兩百字),我就很高興,覺得明天不寫也沒關係。
蔡:《流水帳》這麼長的篇幅,每天的進度又這麼少,所以你幾乎每一天都在寫了?
陳:去年到今年的一段時期大概是每天寫,你可以去看我的原稿,我都會注明日期,或是某一頁我寫了幾天,諸如此類的。
蔡:你書上曾提到過,有段時間你對寫作這事有點著急,所以熬夜寫……
陳:後來我都不熬夜了。只在很少時候,到一點多,對我就是熬夜了,平常我的睡覺時間是十一點多。
蔡:寫作時會聽音樂嗎?
陳:以前會,現在不喜歡了,我變得喜歡安靜,音樂的美好也會影響我,不好更會影響我。
蔡:你會常旅行嗎?
陳:還好。因為我不會處理很多現實和瑣碎的事情。如果有人幫我打點好,我就去。好像現在大家都喜歡談旅行,我卻只想待在家裡,只要這天沒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我很開心平靜,這樣就是人生美好了。不一定要去哪裡或做什麼才能開心。
蔡:你有寫日記的習慣,現在還持續嗎?
陳:對啊。以前國中高中的都隨便亂寫,不知道放到哪裡去了。現在還寫,是因為我覺得記憶力越來越不好,所以寫日記,有點像隨筆似的寫法,怕有一些今天有感受的事,沒寫下來,明天就忘記。這真的是老了的象徵,好明顯。或許以後要用,我可以找到一些記憶在裡面,但也不完全為了這個,就是想記一些東西,天氣啊,瑣碎的東西。
蔡:最近很流行開部落格,不管是自己開的,或應邀而在部落格寫文章寫網誌,你沒想過要嘗試看看嗎?至少無須面對面,而且僅以文字交流,可以避免言語的不清楚和死結。
陳:我每次想到這些寫部落格的人都想跟他們致敬,不是都沒有酬勞嗎,卻願意寫這麼多字,真了不起。我沒想過要,除了時間的缺少,我沒法跟人把自己大大小小的事拿出來分享,當然也因為我是電腦白痴,電腦我就會兩個動作,開機跟打字。E-mail也不會用,被教了好幾次,我也怕麻煩了。
蔡:有交稿的壓力還是比較好的吧,比較不會懶散,像《流水帳》因為獲得長篇補助,得在一定時間內完成。
陳:對。是規定兩年的時間要交稿,但我申請時已經寫了一部分,因為我怕會寫不完,我速度慢,不可能等申請過才寫,這樣會來不及。有點壓力可能對我比較好。
蔡:你寫到的農家小孩生活,看來是真的在農田裡翻耙過的,小時候需要幫忙家裡的農事嗎?
陳:當然,放學後都要到田裡幫忙。我是高中畢業後到台北讀書才沒做的。我們家現在還在種田。當然現在年輕的已經不做了,老一輩的都是做到沒法走到田裡才停止的。
蔡:完全看不出來,你會做這些活。
陳:比如說到田裡澆水,以前不像現在,沒那麼多錢買水管,都是把水管搬來搬去,從這個井移到下一個井取水,到田裡澆水對小孩來說就已經很重很累了。
蔡:澎湖的作物大概就是書上提到的花生跟一些瓜類嗎?
陳:冬天也種蔬菜和地瓜。書裡會看到比較詳細,譬如講女孩子,因為颱風,瓜可能會被淹水壞掉,就要拿瓦片一一墊在瓜底下,怕瓜腐爛。在澎湖,雖然瓜的價錢比較好,但是常有風險,花生就比較穩定,所以種豆得豆,種瓜卻不一定有瓜。
蔡:從前你家的經濟來源就是仰賴種田嗎?
陳:是啊。其實那個年代大家普遍的窮困,過的生活大概都是這個樣子。那個年代的人,對生活有很大的能耐,我書裡的瓜和豆,還有點要說的是,瓜是男性的,土豆是女性的,他們本身是不同樣的特質。
蔡:寫作應該就是你現在生活的重心。
陳:對啊,當我想到一個不錯的句子,我就會很快樂,或者把一個我知道的事情寫出來,而且自己看了覺得還不錯,那就很棒了。我不像是個作家,但是我力行過這種生活。《流水帳》是我花最多時間寫,可能比較重要,我想也應該有點分量。寫完這本書,大概也就是我自己寫作的分水嶺,可能開始寫些別的。我已經想這個問題想很久了,不再以澎湖當背景。我在台北生活的日子已經超過了家鄉,到台北來不久就過了我的十八歲生日,在這邊比那邊久,我想寫這邊的了。但不會完全不寫從前的,因為創作不是可以那樣劃分清楚。只是接下來,我怕被歸類,所以想轉,但不一定成。像《地老》那樣的短篇,我覺得如果下次我要再寫,可能要很多時間去累積收集,是十年後了,畢竟十年才可能又有一次「地老」,而人也老了。這次寫長篇雖很耗心神,但也很迷人,接下來很難再有這麼結實的東西讓我來寫了,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尋找到。我可以很自信的說,不管我寫得好不好,但是當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扎扎實實的,而且有其特色。
陳淑瑤現在離海不那麼近,天空可能也不那麼藍了,而此地亦不荒不疏,人擠人的,她說偶爾會夢見,不是現在而是久遠以前那個家鄉。訪問尾聲,我說還有要補充的嗎?她看著窗外懸著疑問,說為什麼對街三樓陽台欄杆圍著的幾株盆栽,花能站得那樣挺直那樣亮麗?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我心中想的是這可能要去問陽光,問風雨,還有問種花人的心。而這是個謎。像寫在流水上的字。
陳淑瑤
澎湖人,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一九九七年以第一篇小說〈女兒井〉獲得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並兩度獲得聯合報文學獎小說獎。二○○三年作品〈沙舟〉獲吳濁流文學獎。著有短篇小說集《海事》、《地老》,散文集《瑤草》等。
謎迷寫作──陳淑瑤或其他 /編輯部‧蔡逸君‧文
人真的不能憑印象來認識、認為另一個人、一件事。看書也是,有時候你太早看了,十年後才會恍然明白,那是什麼。事物的狀態恆常如此。
我跟陳淑瑤約在景美一家咖啡館,時間到了,人也來了,咖啡館卻沒開。這很奇怪,因為日前已經提前到咖啡館確認時間並訂位,沒理由關著門。我說不如搭計程車去另一家咖啡館,她沒猶豫,便上了車。另一家咖啡館的午後,走了中午休息的上班族,下班也還有段時間,空位許多,擇窗邊坐下,一時還辨識著周遭,話頭打開,陌生就遠離了。
與之前單憑感覺和猜...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