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不同的人,各自的日常生活
需要不一樣的音樂
我們想作一個跟音樂有關的題目,緣起於今年夏天的某次南下採訪行程,回程北上幾個工作夥伴坐在同一台車裡,因為RADIOHEAD七月底來台演出,就放了一張他們早期的專輯,聽了幾十分鐘,有個伙伴忽然說,他們的歌實在不適合在密閉空間聽,聽RADIOHEAD的音樂應該是坐在寬闊的草坪、曬著晴朗的楊光一邊喝啤酒一邊聽才對味。此話一出,另個伙伴立刻說,其實我不完全認同你這段說法,但是你形容音樂的方式很吸引人,下半年我們來作個音樂跟生活的題目吧。
於是有了這一期的「日常生活需要音樂」。《小日子》不是音樂雜誌,所以不是要跟大家講述音樂歷史或分析偉大專輯的成功因素,而是從生活的角度找到人和音樂的親密關係。曾經很重要的實體唱片行Tower Record的日本分店,多年以前提出這句很酷的標題:「No Music, No Life」。實在讓人不能再同意更多了。聽音樂是日常生活裡很重要的一部份,我們邀請身邊的朋友們分享在不同的生活脈絡裡喜歡聽的音樂。不同的人,在各自的日常生活裡,一定需要不同的音樂吧。
在布拉格工作生活的攝影師張雍,在暗房洗照片都在聽什麼音樂呢?作家劉梓潔因為練習瑜珈,接觸了那個世界許多好音樂;寫小說也寫食譜書的美食愛好者袁皖君,認為做不同的菜要聽不同的音樂;archicake創意總監格子習慣凌晨夜跑聽音樂,甚至是為了好好聽音樂去跑步;導演陳映蓉、舞蹈家周書毅、創意人黃頌恩和戲劇治療師林嘉文跟我們分享了不同生活狀態會聽的的音樂。
一個人喜歡聽的音樂清單,就是她/他的生命簡史。一個人喜歡聽什麼音樂,絕對是非常主觀、沒什麼好討論校正的,那就是我們私密生命的重要部份。看了這期《小日子》,希望大家的生命能夠有更多選擇,朝更豐富的方向前進,至少在聆聽音樂的選擇上是這樣。
不同的人,各自的日常生活
需要不一樣的音樂
我們想作一個跟音樂有關的題目,緣起於今年夏天的某次南下採訪行程,回程北上幾個工作夥伴坐在同一台車裡,因為RADIOHEAD七月底來台演出,就放了一張他們早期的專輯,聽了幾十分鐘,有個伙伴忽然說,他們的歌實在不適合在密閉空間聽,聽RADIOHEAD的音樂應該是坐在寬闊的草坪、曬著晴朗的楊光一邊喝啤酒一邊聽才對味。此話一出,另個伙伴立刻說,其實我不完全認同你這段說法,但是你形容音樂的方式很吸引人,下半年我們來作個音樂跟生活的題目吧。
於是有了這一期的「日常生活需要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