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也經常試圖以自己的方式詮釋大自然,比如近日在法國凡爾賽宮推出個展的安尼旭.卡普爾(Anish Kapoor),他在地面上建造了一個永不停息的水中漩渦裝置,強烈引力的漩渦宛如深不見底,牽動著觀者的視覺感官,令人目眩神迷。藝術團體「蘭登國際」(Random International)則透過作品〈雨屋〉,實現走入傾盆大雨中而不被淋濕的幻想。高偉剛的「永恆」系列,則試圖引領觀者擺脫對星體存有的既定印象。郭志宏的「某山」系列,以獨特寫意的山景入畫,表現出藝術家的心靈之景,勾勒觀者對大自然的深層記憶。
回到人本身,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在佛羅倫斯的美景堡中推出一場關於「人」的展覽,身體做為一個處所而存在,不斷被賦予不同意義,他以佇立、不能移動的真人等高的雕塑,呈現刻意的怪異感,試圖喚起觀者的好奇心,進一步將自身投射到這些作品之中。大多數的時間,人生活在建築物如辦公室、住宅等空間裡,看看兩大現代主義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和路易.康(Louis Kahn) 如何針對建築進行思考,如何能影響後世建築師如此之深。
封面故事來自中國藝術家彭薇,她即將在台北的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出個展。本期有來自策展人曾文泉(Rudy Tseng)撰寫的專文,他寫到:「透過繪製這些卷軸與冊頁,連結西方古人及近代文豪的藝術對話,回顧這些文字內容最早出現的型式,無非就是書冊或是信件,彭薇以新水墨裡跋的型式,鋪開東西方的對話,接下來的綾裱、玉池、隔水、題跋,以及畫盒都是藝術家親手設計、製作並繪製完成。有些形式像簡單的冊頁,有些卷軸展開搭配傳統山水水墨時,提供新的命題。」
書冊、信件象徵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無論時代如何遞嬗,我們依然渴望溝通,因為這是知識的交流、情感的交換,是人們相互連結的證明。
作者簡介:
《焦點藝術》雜誌於2014年3月創刊,透過對藝術與攝影的關注和熱情,注入在一份全新的紙本刊物之中,即便在數位化的時代,紙張所能承載的份量感依舊無法被取代。藝術是文化提升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渴望了解更多,我們急於分享更多,藝術與攝影的世界無遠弗屆而無限想像,是現實生活中一道道的魔法之門,打開之後,那股浪潮足以衝擊刺激人類的思想。
《焦點藝術》雜誌每期內容著重於國際現當代藝術與攝影,涵括藝術展、攝影展、藝術拍賣、藝術博覽會等單元,在新的時代,我們試圖滿足讀者對藝術的另一種期待,讓藝術充滿生活、充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