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研究所特刊簡介
1.超感人,跟著Cheers回母校!
「我在研究室的那700個日子」,帶領名人重返校園,暢談研究所生涯點滴,當年現場再現,好看感人又有收穫!
2.好前瞻,八大新興領域特色研究所,前進潛力產業的跳板。
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綠色科技/高齡照護/生物科技/社群行銷/4G
八大領域正夯,哪些特色研究所正瞄準未來產業浪頭出擊?
3.最權威,獨家調查一手揭露企業觀點
「企業怎麼看碩士生大調查」、「研究所產學合作指數一覽」,人資主管如何評估碩士學歷含金量?如何充分利用在校園的「最後一哩」做好就業準備?權威調查傳遞權威觀點。
4.很實用,12領域研究所速解
圖解+表列,10分鐘讓你快速掌握各領域研究所「誰該來讀」、「就讀重點」、「畢業出路」
5.粉貼心,關鍵五問+自我檢測大地圖,拒當最後的校園魯蛇
研究所關鍵5問,擬定你的就讀策略:
1.大學已經夠冷門,還要再多兩年嗎
2.考研究所需要補習嗎?
3.若想跨界跨域,學士和碩士怎麼配?
4.直升還是先工作?利弊得失如何算?
5.在職專班如何兼顧工作與學業?
絕對收藏!「實力加值+學歷加分」自我檢測地圖大拉頁
6.多豐富!決定出國前必看必備之行前指南
出國念研究所的N個準備和N個事前覺悟
大陸、日本、歐洲、美國實戰讀書經驗分享和食衣住行須知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高教轉骨,學生才能轉進
8月底一個偶然的機會,《遠見》採訪團隊跟著三位大學校長跑了一天行程。
原以為,校長的日常就如同偶像劇劇情,鎮日在校園中悠閒踱步,偶遇學生便噓寒問暖,關心學習狀況;事實上,卻是開不完的會議與記者會,以及簽不完的合作備忘錄,朝八晚八,沒有例外。
全球化弭平了國界,產學也日益交融,教授們傳的道、授的業、解的惑,內涵已不同於以往。
學生學習範疇也已跨出校園,跨進海外與業界。海外交換、產學合作、實習與創業,已從選修,成為接受職場考驗前的必修。
開放、主動、開創 進而翻轉思惟
來看幾個數據。剛從研究所畢業的《遠見》記者陳信佑與蕭玉品整理發現:今年4至5月,在社會新鮮人履歷網站Himelight上註冊履歷的學生達5000位,較去年同期大漲200%;近十年,大專院校開設的創業課程數量成長3.5倍、修課人數增加5.5倍。年年有上萬人在學創業,將理論落實成能夠變現的產品與服務。
101至103學年上學期,國內有7000多人次碩士生出國交換。不只學生走出去,愈來愈多學校也張開雙臂,迎接國際生走進台灣。師大、清大、逢甲、台科大等校都開設針對外籍生的跨國研究所課程,兼收本地生,使校園文化愈來愈多元。有498位外國學生的台科大,是國內外籍生比例最高的大學,「每天在校園都會遇到外籍生,」國際學生事務社副社長、工業設計系二年級楊舒婷說。
國際學生事務社社員超過百人,是台科大數一數二的大型社團,負責主辦外籍生開學說明會。暑假中,楊書婷與社長、電機系二年蘇子程,花了兩周準備英語演講,好向來自印尼、印度、越南等地的外籍生介紹社團。雖只有短短五分鐘,英語表達力卻大大躍進。
種種作法,除了擴大學生視野,校園風景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這幾年,愈來愈多穿著風衣的學生在校園穿梭,」交大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教授黃寬丞笑著說。刻板印象中拖鞋配短褲的「理工宅」變身科技型男,也是國際化的意外效益。
雖是玩笑話,卻也揭櫫這些作法的真正意義:不只提高學生就業率與實作能力,更要徹底翻轉高等教育與學習心態:從封閉到開放、從被動到主動、從順服到開創,從而翻轉思惟,使人才成為產業升級的堅實基礎。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高教轉骨,學生才能轉進
8月底一個偶然的機會,《遠見》採訪團隊跟著三位大學校長跑了一天行程。
原以為,校長的日常就如同偶像劇劇情,鎮日在校園中悠閒踱步,偶遇學生便噓寒問暖,關心學習狀況;事實上,卻是開不完的會議與記者會,以及簽不完的合作備忘錄,朝八晚八,沒有例外。
全球化弭平了國界,產學也日益交融,教授們傳的道、授的業、解的惑,內涵已不同於以往。
學生學習範疇也已跨出校園,跨進海外與業界。海外交換、產學合作、實習與創業,已從選修,成為接受職場考驗前的必修。
開放、主動...
章節試閱
認識18大學群〉生物資源學群
重視跨領域訓練 就業多元有保障
生物資源學群原名為農林漁牧學群,因應相關產業的專業知識、技術及環境資源出現變遷,便更名為「生物資源」。
譬如1991年起,政府宣布國內所有天然林木禁伐,森林資源的用途變得更多元,如環境導覽、生態旅遊、林木精油等,都是近年蓬勃發展的產業。
除了森林系,生物資源學群更涵蓋農業、生物工程、獸醫及食品科學等各種系所。其中以台灣大學、中興大學、嘉義大學的教學資源尤其完備,不僅設立許多相關系所,學校也有實驗林、實驗農場、動物醫院等實作與研究的場所。
台大森林系教授袁孝維表示,研究所與大學教育的主要差異,在於特定領域的專精訓練。例如大學強調博雅教育,森林系多年前便取消分組招生,但碩士班仍維持專業分組,森林的環境保育、林產管理、生物材料等各自都有不同專業知識和技術,因此研究所必須分組教學,並限定考生的學科背景。然而,專業領域亦有重疊之處,台大森林所也開放碩士生跨組修課,拓展不同領域的學識。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生物資源學群也很重視跨領域人才的培育。
例如東海大學食品科學所,在碩士班設立全台唯一的「食品工業管理組」,將食品科技與經營管理結合,培養食品產業人才。台大森林所也有錄取商管背景的考生。袁孝維分析,近年森林旅遊很夯,林木業也有像提煉精油、家具等相關產業,需要懂森林的行銷或營運人才。
「念森林系所的學生,通常都是『野孩子』,」袁孝維笑說,研究所也有戶外課程,常會接觸到土壤、小蟲等生物,因此必須有愛好大自然的精神,才適合這個學門。她打趣說,念森林系很難賺大錢,但就業卻相對有保障。歷屆畢業的學生,很多透過國家考試進入林務局、國家公園、特生中心、動物園或其他相關機構服務,在不同角落守護台灣的自然生態。
認識18大學群〉生物資源學群
重視跨領域訓練 就業多元有保障
生物資源學群原名為農林漁牧學群,因應相關產業的專業知識、技術及環境資源出現變遷,便更名為「生物資源」。
譬如1991年起,政府宣布國內所有天然林木禁伐,森林資源的用途變得更多元,如環境導覽、生態旅遊、林木精油等,都是近年蓬勃發展的產業。
除了森林系,生物資源學群更涵蓋農業、生物工程、獸醫及食品科學等各種系所。其中以台灣大學、中興大學、嘉義大學的教學資源尤其完備,不僅設立許多相關系所,學校也有實驗林、實驗農場、動物醫院等實作與研究的場所。...
目錄
封面故事
封面人物〉七年級新銳作家 陳栢青、李屏瑤、顏訥
作家4.0時代,用臉書直播貼近讀者
必修新學分1〉增加國際觀、短期交流夯
交換學生,體驗多元文化
交換學生經驗談1〉台大新聞所 吳裘莉
深度體驗好時機,語言是最大挑戰
交換學生經驗談2〉北醫大生工所 謝耀霆
勇敢走出舒適圈,不試永遠沒機會
必修新學分2〉新創最熱門、跨國成風潮
企業實習,接軌職場人生
實習新浪潮1〉清大服務科學研究所
產業實習列必修,現場尋找解決方案
實習新浪潮2〉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
碩士休學拚行銷,看見自己的影響力
必修新學分3〉厚植競爭力、畢業即就業
產學合作,縮短學用落差
產學合作亮點1〉臺北科技大學
為企業找人才,為學生找未來
產學合作亮點2〉宏碁公司
推廣雲端物聯網,創造跨領域火花
必修新學分4〉挖掘創意、學習創業家精神
創業教育,正確投資未來
學生創業經驗〉行動支付軟體TapPay
1秒付款免找零,征服三大校園商圈
青創實驗基地〉交大創新育成中心
亞洲最佳育成中心,孕育132家新創企業
校長經驗談1〉台灣藝術大學校長 陳志誠
培養思辨力 讓自己成為「T型人才」
校長經驗談2〉中原大學校長 張光正
不只關心專業 還要發展全方位能力
校長經驗談3〉元智大學校長 吳志揚
一輩子專注一件事 更要樂在其中
校長經驗談4〉東海大學校長 王茂駿
多累積實務經驗 職場第一步跨更遠
校長經驗談5〉馬偕醫學院校長 魏耀揮
勇於追夢 抓緊機會開拓國際視野
校長經驗談6〉龍華科技大學校長 葛自祥
培養職場倫理 就業也該有創業家精神
校長經驗談7〉義守大學校長 蕭介夫
別隨波逐流 找尋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掌握最新報考趨勢 找到你的優質研究所
就業冷,研究所反增溫
必修新學分
實習機會哪裡找?
特別企畫
認識18大學群〉工程學群
智慧聯網應用廣 跨領域通才夯
認識18大學群〉資工資管學群
大數據+物聯網 最受歡迎熱門職缺
認識18大學群〉地球與環境學群
知天文通地理 營造人地和諧關係
認識18大學群〉醫藥衛生學群
高齡化社會來臨 整合醫學是趨勢
認識18大學群〉生命科學學群
揭示生命奧妙 下一波未來產業
認識18大學群〉生物資源學群
重視跨領域訓練 就業多元有保障
認識18大學群〉數理化學群
扎實科學基礎 轉型應用範圍廣
認識18大學群〉新聞傳播學群
新媒體時代 訓練更敏銳「新聞鼻」
認識18大學群〉文史哲學群
邏輯思辨能力強 見人所未見
認識18大學群〉法政學群
金飯碗褪色 儲備第二專長最重要
認識18大學群〉社會與心理學群
關懷助人 用專業阻擋藍色憂鬱狂潮
認識18大學群〉教育學群
涉獵社會人文領域 發展藍海機率大
認識18大學群〉管理學群
想創業 先學1到100的經營智慧
認識18大學群〉財經學群
金融業搶攻海外 充實外語能力添優勢
認識18大學群〉遊憩與運動學群
深度旅遊掀潮流 創造獨一無二價值
認識18大學群〉藝術學群
文創產業正熱 商業潛力不可限量
認識18大學群〉建築與設計學群
融入長照、綠色趨勢 達成跨界創新
認識18大學群〉外語學群
活用外語結合趨勢 跨界專業更吃香
學長姐帶路1〉科技公司祕書兼俄文翻譯 王薇媛
語文結合興趣 從圖文開始接觸世界
學長姐帶路2〉國小歷史教師 藍潁誠
培養自我認同感 發展一套自己的觀點
學長姐帶路3〉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技術應用工程師 李婕晏
做好時間管理 將複雜內容簡單化
學長姐帶路4〉保險公司核保人員 吳治霖
放棄標準答案 思考制度設計的意義
學長姐帶路5〉大學專案助理 江宗翰
訓練判斷力 用開放的心多方嘗試
學長姐帶路6〉專任輔導教師 梁可憲
用學童的眼睛看世界 當個敢做夢的人
學長姐帶路7〉國會助理 林穎孟
多面向觀察社會議題 增強論述能力
學長姐帶路8〉圖爾思生物科技公司中研院區業務代表 胡津祐
培養英文口說能力 不怕失敗的精神
學長姐帶路9〉中國時報前記者 陳螢萱
平時大量閱讀 學會快速「抓重點」
學長姐帶路10〉外商銀行經理 查欣瑜
從零開始做中學, 養成自主學習能力
學長姐帶路11〉畫廊藝術行銷 賴佳琪
用論述來說服人 加強美感素養
學長姐帶路12〉顱顏齒顎矯正科主治醫師 謝育佳
累積臨床研究經驗 醫病也要醫心
編者的話
高教轉骨,學生才能轉進
封面故事
封面人物〉七年級新銳作家 陳栢青、李屏瑤、顏訥
作家4.0時代,用臉書直播貼近讀者
必修新學分1〉增加國際觀、短期交流夯
交換學生,體驗多元文化
交換學生經驗談1〉台大新聞所 吳裘莉
深度體驗好時機,語言是最大挑戰
交換學生經驗談2〉北醫大生工所 謝耀霆
勇敢走出舒適圈,不試永遠沒機會
必修新學分2〉新創最熱門、跨國成風潮
企業實習,接軌職場人生
實習新浪潮1〉清大服務科學研究所
產業實習列必修,現場尋找解決方案
實習新浪潮2〉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
碩士休學拚行銷,看見自己的影響力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