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數位新顯學:同溫層行銷
文‧吳琬瑜
科技發展讓全球無國界,串聯成一個新世界;但弔詭的是,科技也讓人們退回社群部落,各自活在無法對話的同溫層裡。在台灣,社群部落已經改變了政治、政府、媒體及商業。
以使用率最高的社群媒體臉書為例,二○一六年,全台灣超過七成人口使用臉書,每月活躍用戶一千八百萬人,它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滲透、影響人們的生活。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曾形容臉書是禮物經濟學(Gift Economy),「按讚是一種回贈,分享是一種禮物,我貢獻東西給他人,那個人也有東西回贈給我,整個社會在這種相互贈與交流的機制下運作,期待能創造更透明、更公平、更有秩序的社會。」
但事與願違。社群媒體一方面透過快速傳播訊息或串聯行動,促使民間力量崛起,甚至可以推翻一個政府,或共同抵制一家企業;另一方面社群媒體將意見相同者各自強化成一個個同溫層,成為壁壘分明的部落社會,新社會結構是更加地分眾與分歧。
在如此分眾的數位時代,所有的企業都遭遇極嚴厲的挑戰,從產品、行銷、銷售、訂價、顧客體驗都被顛覆,背後更重要的議題是企業如何數位轉型。
本期封面故事「同溫層行銷」談的不只是觀念與趨勢,更以接地氣的實戰經驗與個案分析,報導企業經營社群的Do’s & Don’ts。精彩案例包括全聯福利中心的社群聚眾、影音平台Netflix的會員分析、精品LV的跨界合作、眼球中央電視台的次文化部落學,了解企業數位轉型背後所需的組織、人才、能力、新的科技與數據運用,以重塑企業在數位時代的競爭力。(見六十四頁)
高教求「生」
本期特別企劃是「高教求生,特色大學突圍中」。因為面臨少子化,今年大一新生已跌破二十五萬人;加上中國及香港大學以高額獎金搶優質學生,形成雙重壓力。去年有十七所私立大學的大一新生註冊率低於六成,更有一百五十個科系註冊率掛零。
當大學教育的供給大於需求,學校如何回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能面對未來的人才,更顯得至關重要。(見一○二頁)
本期值得驕傲的故事是亞洲最佳五十餐廳名單揭曉,台灣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最好成績,進榜三家包括RAW、樂沐及MUME。(見二十八頁)
這一波餐飲新勢力,同時獲得國際媒體的關注,《紐約時報》中文網以「從農場到餐桌:就地取材的新潮台灣美食」為題,報導台灣勝於香港、新加坡的優勢是,四周有乾淨的水域、島上分布著山巒和肥沃的平原,所孕育的豐富食材提供新主廚就地取材的台灣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