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城目學陳澄波節稅法高能量溝通池上彰納瓦爾寶典多巴胺長女病季暢銷5折起新聞自由靈媒媽媽讀冊選讀恩田陸吳明益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科學人雜誌 4月號/2020 第218期:新冠病毒疫苗催生中

評價
1收藏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9 NT$ 252 NT$ 2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絕版商品,即時庫存=1

買了這本雜誌的人也買了
#絕版讀賣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防疫的科學

台灣長年來重視公衛,因此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治上表現出色。

撰文/楊志良

從2019年底至今,影響全球最巨大的事件,莫過於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大流行,不僅威脅人們的生命,且對人類行為、文化互動、政治攻防、全球產業鏈,都造成了極深遠的影響。時至今日,疫情仍方興未艾,似乎短期內不能「善了」。
地球上的每種生物都要依賴其他生物物種才能生存繁衍,反之,也都有自己的天敵,即所謂「一物剋一物」,在各個物種間環環相扣的相生相剋之下,生態因此保持了平衡。病毒能使生物染病,但與同樣能讓生物致病的細菌,有很大的不同。

首要任務 了解病源
細菌是完整的細胞,有細胞壁或細胞膜,內部有重要的遺傳物質,即由DNA組成的染色體;細胞的繁殖是從外界吸取養份或進行光合作用,讓染色體能複製,分裂為兩個細胞;細菌可在冰河內存活數千年,解凍後仍有繁衍能力,而病毒只有少數種類遺傳物質是DNA,大多數則由RNA組成,因此只能生存在活的細胞內。病毒侵入細胞後,利用細胞內的資源複製,再破壞細胞而出,侵入其他活的細胞。因此它比細胞(或細菌)小很多,細菌通常是2~3微米,也就是2000~3000奈米,但病毒只有幾十奈米,相差百倍以上。
病毒在顯微鏡下有各種形狀,例如桿狀、鏈狀,冠狀病毒則是球狀,且有多個突起物,故稱冠狀病毒,引起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毒就是其中一種。多種哺乳動物(例如豬、貓、狗、蝙蝠)都會感染不同的病毒,有的病毒會造成宿主死亡(包括細菌,侵入細菌的病毒稱為噬菌體),有的病毒則與宿主共生,並不造成症狀或死亡。

為了有效防治新冠病毒疫情,必須先解讀並分析此病毒的傳染途徑及流行病學特性。臨床上,早已證實其傳染途徑是飛沫及接觸,病毒經過口、鼻、眼睛進入人體,繼而大量繁殖。在開放空間中,有效飛沫距離不超過兩公尺,而病毒離開人體後,依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在物體表面的有效傳染停留時間不同,一般是數小時至一兩天;在陽光(紫外線)及高溫下,則感染力只能維持數分鐘至十數分鐘,陽光似乎是消滅病毒的最佳良方。

再者,目前已有明確證據指出,新冠病毒傳染力強於2009~2010年的H1N1流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當年全球每五人就有一人感染H1N1,又因新冠病毒的潛伏期可達14天(但通常3~7天就有明顯症狀),在潛伏期就可傳染他人,且有不少感染者並無顯著症狀甚至不發病,特別是年輕的感染者。所以台灣的第31例11歲的感染者確診,可說是「瞎貓碰上死耗子」,他完全沒有症狀也從未發病,只因懷疑他與27例的祖父可能有接觸,才對他採檢。

從新冠病毒的這些特性可知,如果沒有開發出有效的疫苗,全球至少有三至四成的人口終將感染此病毒。至於確診後的死亡率,全球平均約為2%(除去中國約3%),雖比SARS的10%低很多,但比H1N1的0.058%(美國2019年下半年至今有3400萬人感染,約兩萬人死亡)高出30~40倍。
綜合起來,新冠病毒的傳染力強、潛伏期長且在潛伏期就能傳染、出現無症狀的感染者、死亡率遠高於流感但又不至於會讓宿主大量死亡(宿主大量死亡,病毒就無可傳染的對象),是最狡猾也最成功的病毒。美國總統川普對流感一直輕忽,但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後,也開始緊張起來。......

作者簡介:


各界推薦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雜誌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