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Sample 樣本》以〈海洋四維體〉為題,試圖借游移的海岸分界線,切入海洋與陸地之間的關係,借水體的視角回看土地。
❒ 封面專題:幾何海岸線
遊訪世界,研究各地的海岸線變動,如何與政治、經濟、法律和生態扣連。
❒ 東南亞點線面
聚焦亞洲海域,囊括人工島建設、香港文學的南洋連結、日本海洋史的變遷和人民的身份變化,勾勒出這一片海域所攤展的歷史圖景。
❒ 海洋中心論
借文藝作品鑽入海洋,展開多變的論述,顯示海洋如何接納又吞沒諸種對海洋的說法。
❒ 創作專題:第三岸
沐羽、鄭瑋楠、虞興華、黃可偉、忤尚、不清、李嘉儀試圖貼近一種類近漂流的體驗,而人於此夾在回歸與逃離之間來回返復。
❒ 藝術創作欄目
由今期開展的藝術創作欄目PROJECT,邀約藝術創作者按題目研習、創作,呈現工作過程和思考痕跡,第一次首先由鄭虹和黃慧心開始,借影片和攝影作品思考海浪與海岸,希望能夠展現更多年輕藝術家的視野,敬請諸君期待。
作者簡介:
一粒字文化主力出版文藝評論雜誌《Sample 樣本》。雜誌於2016年中創刊,於2018年改為雙月刊,每期有一文化主題統涉全書,以編輯專題及文稿眾論深入探析,在高速時代重提細緻閱讀及深度評論。內容包攬嚴肅及流行文化,借閱讀試探生活的可能,展練與文本對話的樂趣,務求讀者把評論視角帶入日常;並輔以文學創作,在評論的基礎上以創作試探邊緣,讓兩者互滲互涉。
Sample樣本編輯部
總編輯:葉梓誦
編輯:虞興華、陳家朗、楊益東、胡文釗丶林銘輝、韓詠儀
美術設計:ZacChoy
行政及推廣:楊益東
實習編輯:黃善瑜、鄭瑋楠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者話:海岸線的多變長度
海岸線: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乍看之下,這個概念似乎不難理解。不過,海岸線也是一個難以定斷的東西。有說,海岸呈碎形結構,形狀並不規則,因此要量度海岸線的長度非常困難,你使用的測量單位越小,海岸線就會變得越長,法國數學家曼德勃羅(Benoît B. Mandelbrot)就在〈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統計自相似和分數維度〉一文中指出,海岸線的長度並不確定,甚至可說是無限長的。在政治的範疇上,海岸線的設定決定了每個國家的國界基線,從而判定它能行使主權的領海範圍,某些國家更因而修築人工島嶼,建出新的海岸,試圖延展自己的國土範圍,覬覦豐富的海洋資源。
由此可見,海岸線本身正好展示了海洋與陸地之間的複雜關係。它曾經引起法學家的激烈討論,海岸線與潮浪的關係,繼而以一種特定的表述方式固定下來(「大潮低潮線」),並由此左右權力的掌控範圍。然而,隨着科技發展,人類與地球的互動,也令海岸線的形貌變得更不穩定。人類會以填海的方式,將原屬海底的土地升高,把海岸線往外推進,稱之為reclamation,重掌土地;另一邊廂,資本主義帶來的急速發展,也引起氣候變化,令海平面一再升高,回頭侵蝕土地。變動不定的海洋,究竟如何劃界?這一道變動的界線,又如何與人類的活動拉上關係?
今期《Sample 樣本》以〈海洋四維體〉為題,試圖借游移的海岸分界線,切入海洋與陸地之間的關係,借水體的視角回看土地。封面專題「幾何海岸線」遊訪世界,研究各地的海岸線變動,如何與政治、經濟、法律和生態扣連。「東南亞點線面」一輯聚焦亞洲海域,囊括人工島建設、香港文學的南洋連結、日本海洋史的變遷和人民的身份變化,勾勒出這一片海域所攤展的歷史圖景。「海洋中心論」一輯則借文藝作品鑽入海洋,展開多變的論述,顯示海洋如何接納又吞沒諸種對海洋的說法。創作專題以「第三岸」為題,沐羽、鄭瑋楠、虞興華、黃可偉、忤尚、不清、李嘉儀試圖貼近一種類近漂流的體驗,而人於此夾在回歸與逃離之間來回返復。另外,由今期開展的藝術創作欄目「PROJECT」,邀約藝術創作者按題目研習、創作,呈現工作過程和思考痕跡,第一次首先由鄭虹和黃慧心開始,借影片和攝影作品思考海浪與海岸,希望能夠展現更多年輕藝術家的視野,敬請諸君期待。
或許,海洋與陸地從來難以二分,只是人慣了以土地丈量世界。隨着對海洋的認識不斷加深,海底資源成為競相爭奪的對象,海洋如何劃分的問題就變得越發重要。不同的主權試圖以各種方式,將海洋空間化作領土,與各國爭逐發展,竭力將流動的水體固定一地,藉以行使權力。從一道海岸到另一海岸,距離有時遠得難以復加。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者話:海岸線的多變長度
海岸線: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乍看之下,這個概念似乎不難理解。不過,海岸線也是一個難以定斷的東西。有說,海岸呈碎形結構,形狀並不規則,因此要量度海岸線的長度非常困難,你使用的測量單位越小,海岸線就會變得越長,法國數學家曼德勃羅(Benoît B. Mandelbrot)就在〈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統計自相似和分數維度〉一文中指出,海岸線的長度並不確定,甚至可說是無限長的。在政治的範疇上,海岸線的設定決定了每個國家的國界基線,從而判定它能行使主權的領海範圍,某些國家更因而修...
章節試閱
【封面專題:幾何海岸線】
在權勢最為顯赫的時日,克努特大帝命人將王座放到海邊,潮水湧來,他就向漲起的潮水說:「你要服從我的支配,因為我座下的土地都是屬於我的,而無人曾肆無忌憚地抵拒我的君權。因此,我命令你,不可漲到我的土地上,也別妄想打濕你主子的衣裳和身軀。」不過,海水如常漲起,無禮地浸濕大帝的腳和脛骨。於是,大帝後跳一步,大喊一聲:「讓天下人都知道,君王的權力空洞而一文不值,除上主以外,沒有一個君王配得起君王的名謂,按祂的意旨,天、地、海都服從永恆的法則。」
《英吉利史》(Historia Anglorum),亨廷頓的亨利(Henry of Huntingdon)
在十一世紀初,克努特大帝(King Canute the Great)先後繼承了英格蘭和丹麥王位,割據歐洲一方,成為霸主,領土遍及英格蘭、丹麥、挪威、瑞典等地,史稱北海帝國。在這個節骨眼上,手握大權的克努特大帝好好地演了一齣戲,扮作向大海下令,任潮浪沾濕兩腳,臣民自然無法否認,人的權力總有界限,唯有堅實的土地可守。後來,這一節故事就被用來討論統治權力在面對龐大力量時的無力,不管這種龐大力量指的是社會變革抑或大自然的力量。不過,隨着科技日益發展,我們或許終於可以明白,這個故事最為字面的解釋——面對海浪的侵襲,主權到底如何處理?
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家國、領土的想像,往往都以陸地為中心,海洋則備受忽略。也許,這單單是因為,人類過往未有相應的科技,能於海上殖民。然而,填海、防波堤、人工島等技術,正正顯示了人類調節海浪、抑制海水侵蝕,甚至重掌海洋(reclamation)的意圖。另一邊廂,全球暖化帶來的海平面上升,也反過來蠶蝕了人類可以居住的空間。海洋與陸地之間的界線,似乎變得越來越模糊。把海與地隔開的這道變幻浮動的海岸線,也許正好可以體察兩者競逐、交接的關係。究竟人類如何在這道海岸線上,處理海洋與陸地的關係?主權到底怎樣理解海洋這回事?那些對國界無感的萬千事物,如何於疆域之間出入流動?或許,我們可以從旅遊經濟、法律框架、資源挖掘和基建架構這些角度切入,探索海岸線的浮進浮出。
加州、沙灘海岸線經濟:
提及海岸線,人們往往會先想到海灘。至少,在都市規劃及地形改建以前,海岸線首先會讓人想起它的渡假意義,而海灘正好勾勒了人類與海洋拉扯的過程。
海灘給人的主要印象,常是一個適合休憩的舒適地方,水清沙幼。不過,這一種美麗的景象,卻非長年如是,甚至可以說,若非每年維護,海灘早已不存在了。每日沖刷的海浪,其實會把灘上的沙粒逐步帶走,久而久之,沙灘就會越縮越窄,甚至危及沙灘附近建築物的地基結構。隨着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風暴越發頻繁,沙粒更難留在同一個地方。為了維持沙灘的質素及模樣,政府就會以人工養灘(beach nourishment)的方法,從附近的海域或其他地區挖出泥沙,噴送到沙灘上,再以重型機器推整。
整套工程所費不菲,而且問題無法一次性解決,受害嚴重的海灘甚至需要每年重整。以美國的海灘為例,人工養灘的費用從數百萬美元到數千萬美元不等,遇上風災引起的大規模海灘侵蝕,整個區域可能需要上億元美金的保養費用。因此,施工與否,往往與海灘的經濟環境相關。一個寛廣漂亮的沙灘,往往能夠吸引大量人流,帶動相關的旅遊收益,同時也利好周邊的房地產投資,建構一個由沙灘主導的旅遊經濟體。
出乎意料的是,在美國負責批核及設計養灘工程的機構,是美國陸軍工程兵團(United State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按照他們的理解,這些養灘工程被納入「減輕洪水風險」的工程中,依循災害救濟的法例施行,以沙灘緩和海水侵襲,目的是要「保障財產安全」。正因如此,陸軍工程兵團更偏重那些能夠帶動經濟的海灘區域,甚至設定標準,認定能夠帶來(或曰保護)總值比起工程開支2.5倍收入的,才是值得實行的養灘工程。根據以往的數據,經過養灘後,加州海灘帶來的經濟收益平均達工程開支的五倍,有些更是超乎想像,可見沙灘旅遊自成一個經濟迴圈,為時時保養提供合理理由。
毋庸置疑,這一整套說辭,把海岸線的調整,與人類的經濟活動扣連起來。海與地的界分區域,成為了資產增值的工具,有些地方甚至刻意延長海灘,又或砌建人工海灘,只為加強房產及旅遊業的進帳。由是,能夠建造建築物、製作玻璃的珍貴海沙,就此一再傾倒在海邊,待海浪帶走,然後一再複演。隨着海平面一再提高,這些對海岸堤防的工程解決方案,最終只會令資本一再累積於當地,繼而淹沒。
【封面專題:幾何海岸線】
在權勢最為顯赫的時日,克努特大帝命人將王座放到海邊,潮水湧來,他就向漲起的潮水說:「你要服從我的支配,因為我座下的土地都是屬於我的,而無人曾肆無忌憚地抵拒我的君權。因此,我命令你,不可漲到我的土地上,也別妄想打濕你主子的衣裳和身軀。」不過,海水如常漲起,無禮地浸濕大帝的腳和脛骨。於是,大帝後跳一步,大喊一聲:「讓天下人都知道,君王的權力空洞而一文不值,除上主以外,沒有一個君王配得起君王的名謂,按祂的意旨,天、地、海都服從永恆的法則。」
《英吉利史》(Historia Anglo...
目錄
《海洋四維體》
封面專題:幾何海岸線
加利福利亞州:為海灘補充沙粒
杜拜:人工延長海岸線
北海:跨越國際的鯡魚
大陸棚:為海洋劃定界線
紐西蘭:山水原為一體
挪威:浮動不定的海冰地帶
荷蘭:興建堤壩重掌土地
PROJECT 藝術創作計畫
Police Siren Accumulated: 鄭虹
沿着海岸走的限制: 黃慧心
東南亞點線面
在邊陲的中心──人工島、邊界的生產與掠奪性累積/林嘉曦
大洋裡各旗飄揚——從海洋視角論香港文學/李薇婷
農本社會、海洋史觀與日本列島/思兼
「海域」對「陸地」,是「跨越」抑或「縱容」?——談羽田正編《從海洋見歷史》/西谷理
海洋中心論
逃逸者:談《依海之人》/Altia
《利維坦》:大海的感官民族誌/亞牠
海之幽靈:作為兩種詩學形態──並談梅爾維爾的《白鯨記》與班維爾的《海》/勞緯洛
將孤獨與暴烈都投進大海—讀《我的男人》/鏡花先生
星與海終將相連:淺談動畫《翠星上的加爾岡緹亞》/Vannzic
塔拉薩的呼召——費倫齊的海洋復歸說/陳家朗
創作專題:第三岸
今天不談愛情/沐羽
彼岸/鄭瑋楠
沉積動力學/虞興華
大陸與島/黃可偉
Aftertaste/忤尚
Zoophyte/不清
無岸/賴泓豪
血河待雪/李嘉儀
《海洋四維體》
封面專題:幾何海岸線
加利福利亞州:為海灘補充沙粒
杜拜:人工延長海岸線
北海:跨越國際的鯡魚
大陸棚:為海洋劃定界線
紐西蘭:山水原為一體
挪威:浮動不定的海冰地帶
荷蘭:興建堤壩重掌土地
PROJECT 藝術創作計畫
Police Siren Accumulated: 鄭虹
沿着海岸走的限制: 黃慧心
東南亞點線面
在邊陲的中心──人工島、邊界的生產與掠奪性累積/林嘉曦
大洋裡各旗飄揚——從海洋視角論香港文學/李薇婷
農本社會、海洋史觀與日本列島/思兼
「海域」對「陸地」,是「跨越」抑或「縱容」?——談羽田...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