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美中疫後交烽.首部曲】
中共百年、歐美圍堵,看懂中國經濟「往內轉」4大危機
內捲中國
關鍵報告
直擊》「世界超市」義烏出口轉內銷,中國經濟變局縮影
從流行語「躺平」、紙龍、台商拚減碳、螞蟻森林
全面解讀下個十年走向
封面故事
下午三點,街頭豔陽高照,商周採訪團隊走進被喻為「世界超市」的義烏國際商貿城,曾經萬頭攢動的盛況不再,往年人氣最火爆的一區大堂幾乎空無一人,年租金動輒人民幣上百萬的黃金店面,已有不少拉下鐵門。
難以相信,這裡是曾被聯合國和世界銀行認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經營著二百一十多萬種單品,主宰了全球小商品的貿易定價權。
疫情蔓延全球, 全盛期日均客流量達二十一萬人次的義烏,自去年起境外採購人流阻斷,面臨外銷滅頂危機。
想不到,這個逾九成經濟得靠出口的小城,二○二○年出口額竟能創新高,突破人民幣三千億大關,但不諱言,成長幅度已較往年大降(詳見第六十頁圖)。這是怎麼回事?當地商家如何應變?
疫情斷了外商,出口小城怎麼辦?
攻向內需!全球吸管龍頭六成押內銷
我們找當地代表性企業一探究竟。第一站,來到全球最大飲用吸管生產商─雙童。因為一紙政令,逆轉了它的命運。
原本,雙童的出口占收入比重達到六成,其中環保吸管就占超過一半。雙童創辦人樓仲平說,其實他早在十五年前因海外參展被德國客人探問,回國後便開發出可分解材質的吸管,但長年賣不出去,直到二○一五年,一支海龜鼻孔卡著塑料管的影片震驚全球,三年後讓歐盟提出禁塑令。雙童因此迅速打開歐洲和日本市場,環保吸管一個月銷量就達人民幣三千萬元,超越過去十三年的銷量總和。
然而,去年疫情下,海外訂單大量取消。「(歐、日)這些國家的經濟有三分之二是靠遊客帶動,現在完全沒消費了。」樓仲平苦笑道。
沒想到,中國政府一紙《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堪稱史上最嚴禁塑令,在今年正式落地,意外開啟雙童外銷轉內貿之路。
去年下半,樓仲平調整經營策略,將製造傳統塑膠吸管的設備秤斤論兩的賣掉,改造生產環保吸管的新廠房。隨著中國內需回暖,雙童的產值再創新高。
中國主流的咖啡飲料店,如瑞幸、星巴克、蜜雪冰城和一點點,都是它的客戶。「現在正好逆轉到六○%多做國內,三○%做國外。」樓仲平說,「今年,我們內銷飲料店要做到一個億(人民幣)。」
龐大的內需商機,吸引我們來到義烏近年遍地而起的直播村。
外貿商被逼轉攻直播
網紅帶貨基地直擊,一天500場求生
相比冷清的國際商貿城,兩公里外的江北下朱貨運市場,在疫情後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紅帶貨基地。傍晚時分,穿著鮮豔旗袍的大男生,在街頭架燈直播,用吸睛造型賣著小日用品。
原來,早在二○一五年,江北下朱這個擁有一千二百個店面的小村落,就以房租減免的方式,吸引全國電商人才到村裡創業,當地政府更積極鋪設光纖電纜,鼓勵大家走向電商與直播等線上賣貨模式。
過往習慣大批發、做外貿的商戶,被疫情逼著嘗試透過直播,開拓國內市場。根據義烏市市場發展委員會統計,去年,網紅直播帶貨超過十八萬場,相當於每天有近五百場直播在這裡發生。「我有一櫃本來做外銷的尾貨(編按:指剩餘沒出的貨品),打算找個直播主,三個九塊九的幫我賣。」一位做了二十年外銷市場的商家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