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報告〉
我們愛過的那些音樂和時代 文:石芳瑜
年輕時,我們愛過一些人,失戀的時候聽幾首歌、掉幾滴淚,然後試著轉身,重頭開始。是的,音樂標示著我們的生命,渲染了我們的記憶,它們本該有著時間順序,就像是黑膠、卡帶,或是CD的排序以及A、B面。直到串流興起,隨機撥放的方式打亂了一切。
你還在聽唱片嗎?我最近常問別人這個問題。這不是故作姿態的復古情懷,我們也無意批評串流的存在和革命意義,可是當你還願意把一張CD或是黑膠放進播放器時,這必然有理性與感性的原因。
這一期我找的特約編輯哲修,便將主題定焦在唱片與唱片行。找來一群或許不是你在主流媒體會看到的熟悉作者姓名,可他們全是貨真價實的樂迷或是唱片行老闆。
首先,神秘的老靈魂Sky為我們寫了一篇別開生面的〈實體唱片行袖珍同義詞典〉,細膩精緻地召喚了那些在唱片行發生的場景、聲音和共鳴。爛調唱片的老殺則告訴你〈數位串流時代,為何我還在聽實體音樂,還辦了唱片市集?〉實不相瞞,當初正是聽到他的說法,讓我下定決心與哲修合開書店加唱片行的複合商店。簡單來說是「真實的擁有」,這不只代表死忠樂迷的情感,當然也存在一些務實的原因。而年輕的樂評克里夫,你大概不能相信他的本業是煮牛肉麵,可是你在他的文章裡可以讀到他對搖滾樂的一往情深。身為實體唱片的死忠支持者,會在意一張專輯從封面、封底到內頁,所想要傳達給你的訊息。
羅仙的〈一位前唱片行從業人員的真情告白〉訴說著唱片行的輝煌時代還有對黑膠的情感。當然,我們也不可否認一個事實,那就是〈當實體消逝成為事實,衝音樂祭就是義務?〉溫蒂則告訴我們衝音樂祭的回憶與樂趣。
介紹傳奇唱片行當然是這次專題的重頭戲。從Tower Record到IMPO的傑格、小白兔唱片的店員戴子、老頭唱片、愛樂唱片的貴哥、音樂販子的李放晴,以及Voice唱片行的陳忠敏銘。很多至今仍存在,有些則暫停,用另一種方式過著與音樂相關的生活。
樂迷的唱片櫃也是一個有趣的單元,這些樂迷有些自己經營起音樂品牌,有些玩樂團,也有純粹愛音樂,各行各業,從中年到少年。
而身為總編,這次我也沒閒著,我邀請了三位名人。金曲歌王謝銘祐除了歌聲滄桑迷人,更多人欣賞他的創作才華,我尤其喜愛他寫的詞,不只韻腳優美、而且充滿畫面。沒錯,是畫面!原來銘祐的創作心法就是「偷窺」。先有畫面,接著才有旋律和歌詞。〈偷窺〉中自然也看到了許多故事。
提到畫面,漫畫家水瓶鯨魚接著登場。水瓶鯨魚曾任飛碟唱片文案和滾石的企劃(還當了滾石唱片雜誌總編輯),她告訴我們她如何在九○年代進入唱片圈。那可是台灣唱片業的黃金年代,而我很喜歡水瓶鯨魚充滿戲劇性的故事和率性的文筆。
年輕一些的陳玠安,二十歲便出版第一本作品《那男孩攔下飛機》,還編過兩本音樂雜誌,〈想我唱片行的兄弟們〉他談的也是逛唱片行這件事,那些和你頻率相同的陌生靈魂,終究成了某種兄弟。
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寫的都是他們愛過的時代。
這次專題,宜璇邀的書店稿子則是包羅萬象。或者書店的趙叔寫他的〈樂評之路〉,書粥的高耀威雖自謙平時對音樂沒什麼研究,但他可是當過電台DJ,訪問過不少歌手,他便告訴我們這段有趣的過往。
苑裡的「掀冊店」則為我們介紹苑裡出身的知名音樂家郭芝苑的作品;蘭嶼的「在海一方」則寫了「紅頭嶼盃雅美族語歌謠比賽」,這兩個主題真是別開生面,再加上定位於音樂與閱讀結合的「大河壩小書店」也介紹了許多店裡舉辦過的音樂會;三餘書店的店員宥臻寫著屬於她青春記憶的音樂……這使我將這次書店的文章定調為「在書店,唱四方」。我們希望每間書店都充滿了音樂,唱出自己的旋律。
《閱讀的島》的讀者每期大概都期待看到一些新書店。這期介紹了位於基隆的「樂心書室」、還有位於三重的「逃逸線書店」。這兩個地方獨立書店較少,我們很高興增加了兩家生力軍。此外,在苗栗推展種植百合的「台灣百合工作室」終於也成了賣花又賣書的書店。這些書店有什麼特色?除了從文字認識他們,也期待您親自走訪。
「書店店員的一天」這期有楫文社為我們寫了可愛的〈獨立書店員工守則〉,此外還有爬上坡.好書室、白水商號X橋本書屋、三餘書店,分享在疫情期間,書店店員們的生活。
還有,如果你好奇「友善書店合作社」到底是怎麼來的?這期我們專訪了主要創始會員水木的蘇老闆。關心獨立書店的朋友,也歡迎讀一讀「社務傳真」。
最後,每年年初《閱讀的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揭曉年度出貨排行榜,並且提出榜單觀察報告。文學類我們邀請新銳小說家羅士庭提出他的〈老派少男的二O二一年出版觀察〉(看到這個標題,你大概可猜出一本今年的暢銷書),理事主席邱月亭百忙之中為我們寫非文學類的榜單觀察〈大疫年代下的孤獨者閱讀指南〉。(我一向認為由書店人員寫觀察報告深具意義。)
或許你發現這期編輯室報告也蠻特別,我似乎是倒著介紹。因為我們這期首度作了雙封面,既然你從這邊開始看,那麼就請先看我們的「年度出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