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重點】
睽違三年2023台北國際書展要正式回歸世貿中心了。在後疫情時代,文訊將帶領讀者們為本屆的台北國際書展,提前進行一趟完整的紙上導覽,共同迎接2023年第31屆台北國際書展熱烈展開。
讀者將在本期華麗的撰稿者名單中,進入他們傾心且虔心的經驗回饋與想像馳騁之中,得到挖寶、開箱的樂趣,例如郝明義先生墨西哥瓜達拉哈拉書展高歌當地名曲的神祕之夜、李金蓮以文化版媒體主編及愛書人的角度回溯並思考講座調性,並強調出版自由的價值、張亦絢最新最即時,於2022年10月法蘭克福書展上朗讀小說作品《性意思史》的場景、旅居德國的賴香吟別開蹊徑談萊比錫書展的文化深耕圖景、譚光磊以「重新出發」的新鮮感,觀察書展生態、行銷模式與版圖新劃的趨向與意涵、許沛玹在各大國際書展上如何以一年時間將郭強生的《尋琴者》售出14國版權,以及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描繪的2023台北國際書展新樣貌、新藍圖……
各位,請準備好,我們將同登一艘名為「展望號」的船舶,從世界的視野,航向疫情後,嶄新的2023台北國際書展,一處來自全球各地出版人與他們愛書的港灣!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報告】
【毋甘願的人生】
「沒有什麼比實體書展的喧囂來得更好」,冬天是歡聚的季節,2023台北國際書展主視覺日前釋出,飽和的紅藍黃,屬於冬天的書展真的回來了。一月底書展正式開幕,我們正好行前閱讀。本期專題「跟著書展去旅行」有實地教戰手札,也有感性成分(疫情間形成大亂、解封後恍如隔世的生疏⋯⋯),有未竟之業的提出(亞洲門戶書展的定位、如何找回動漫產業參與⋯⋯),更有來自域外的提點(「每次和一次」的行銷手段、生意味道和文化氣息的平衡⋯⋯)。看著攝於各國展場的照片,繽紛的色彩、群聚的人們(許多甚至是脫罩啊),心裡莫名跟著暖起來。感謝木馬文化陳蕙慧社長應允擔任專題客座主編,她說本專題有著華麗的撰稿陣容,所言完全不虛,她/他們都是書展通行證上寫著「專業人士」四個大字的產業佼佼者,或者是作為場中焦點的創作者本人,分享的內容有門道有熱鬧,對非從業者也絕對有科普的樂趣。
隨著國境開放,不管有計畫沒計畫,人人似乎開始歡欣躁動起來。在此向大家預告,今年的《文訊》將用紙頁帶各位不斷行旅與跨境,以不同面向探討文學的國際交流、交互影響;同時,地方學方興未艾且始終談之不盡,年輕的讀者或許不知,早在1994年,《文訊》便踏查全台16縣市,進行「各縣市藝文環境調查」並將成果結集為冊。秉持初衷,我們將再次深入在地,捕捉三十年來的變貌與值得記錄的當下。
另一種移動:老台北林文義在68歲決定當個「脫北者」,遷居桃園南崁。《南崁手記》前半寫於台北、後半寫於南崁,不變的是不停歇的閱讀、對前塵往事的懷思,我們特邀與之相識近四十載,也臨人生秋季的吳鳴撰書評一篇;並邀請與阿義老師相識也久,近期因同在桃園居而時相歡會的姜泰宇採訪撰稿,帶讀者一窺其南崁日常。這些都在本期的「聚光燈」。
領我們進新居書房的同時,阿義老師指了指燈下擺置的飛機模型,那正是《南崁手記》書封影中物,說歇業的復興航空代表著倦鳥歸林,自己已斂羽不飛行。不過最近聽聞他又要到土耳其旅行去了。
詹宏志在《旅行與讀書》中開示,「想像他者的生活」是旅行的真義之一:「只有一個人生是令人不滿足的,但我們誕生之際時空已定,這個人生也就跟著『註定』,還有什麼方式能讓我們擴大實體世界與抽象世界的參與,在我看起來,也許只有『旅行』與『讀書』能讓我們擁有超過一個『人生』。」如此美好,多麼奇妙,旅行與讀書的驅動力,原來是我們毋甘願的人生。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輯室報告】
【毋甘願的人生】
「沒有什麼比實體書展的喧囂來得更好」,冬天是歡聚的季節,2023台北國際書展主視覺日前釋出,飽和的紅藍黃,屬於冬天的書展真的回來了。一月底書展正式開幕,我們正好行前閱讀。本期專題「跟著書展去旅行」有實地教戰手札,也有感性成分(疫情間形成大亂、解封後恍如隔世的生疏⋯⋯),有未竟之業的提出(亞洲門戶書展的定位、如何找回動漫產業參與⋯⋯),更有來自域外的提點(「每次和一次」的行銷手段、生意味道和文化氣息的平衡⋯⋯)。看著攝於各國展場的照片,繽紛的色彩、群聚...
目錄
【編輯室報告】 ◆蘇筱雯
【自由談】
同行在台語文學路上的人們 ◆胡長松
我們該如何填補彼此? ◆石曉楓
兒童戲:消失與其聯想 ◆楊富閔
【本期專題】跟著書展去旅行
給下一代出版人的書展備忘錄 ◆陳蕙慧
出版是漫長的修行,書展則是加持的靈力場 ◆陳瀅如
臺北國際書展成為地區性門戶書展的機會----對照瓜達拉哈拉書展 ◆郝明義
Fly High美麗新世界! 2023台北國際書展穿梭多重宇宙 ◆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
白頭宮女之書展印象 ◆李金蓮
實體書展的感官記憶 ◆譚光磊
沒有什麼比實體書展的喧囂來得更好 ◆許沛玹
愛麗絲夢遊仙境:國際書展,魔法的所在 ◆莊靜君
「萊比錫書蟲」還在嗎? ◆賴香吟
法蘭克福書展如何讓我變成展場蟑螂 ◆陳栢青
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 ◆阿尼默
不被打倒的書與書展 ◆張亦絢
二〇二二年首爾國際書展參觀後記 ◆盧鴻金
香港書展:看自由/巿場的興衰 ◆鄧小樺
「台北書展的過去、現在及未來」座談 ◆林宇軒
【聚光燈】
「並非餘暉,流離之後的回眸」──林文義與全新安身之處的《南崁手記》 ◆姜泰宇
林文義散文集《南崁手記》的內在理路與儀式感 ◆吳鳴
【特稿】
打開新場域的行動與書寫──年輕清新的建蓁環境文學獎 ◆古碧玲
【作家收藏】
舊物舊友舊交情 ◆亮軒
【人物春秋】
這就是人生的狀態──訪張詠詮《身故受益人之死》◆李冠玟
莊因這條漢子◆張至璋
【特輯】萬里長天萬里風──曾永義院士遺作八帖
永遠的「党魁」_我所認識的曾永義先生 ◆何寄澎
病房 ◆曾永義
放風 ◆曾永義
行萬里路 ◆曾永義
飲食 ◆曾永義
等待 ◆曾永義
洗腎 ◆曾永義
理髮 ◆曾永義
長興街的「阿勃勒」 ◆曾永義
【談文論藝】
獨享一種末日──讀任明信的《你沒有更好的命運》 ◆唐捐
戲劇創作三十載 ◆鍾喬
懷想清水灣歲月,思念張灝先生 ◆陳國球
遷台外省人自編族譜芻議 ◆鍾喬
【我們的文學夢】
文化傳統對當代創作的啟示──徐國能的文學夢 ◆徐國能
【書的世界】
「我輩」之人──評介蔡秀菊《四年級前段班》的時代敘事 ◆阮美慧
戰爭與性別的雙重煉獄──讀張英珉《櫻》 ◆黃錦珠
換個角度,看見光:讀盧建彰詩集《自由平等博愛,and you?》 ◆許宸碩
在星空築夢——愛羅詩集《二分之一星光燦爛》讀後 ◆陳皓
如果康原/ㄌㄧㄡˊㄈㄨˊㄓㄨˋ----開箱《白沙山莊的雲》.映照非虛構文學 ◆楊麗玲
【全球華文文學通訊】澳門、韓國、北美 ◆陸奧雷、盧鴻金、姚嘉為
【草原副刊】
墊腳 ◆蘇家立
火父 ◆紀小樣
橄欖青毛衣 ◆王良和
反白的時間 ◆林瑞麟
【銀光副刊】
閃 ◆夐虹
速度的故事 ◆王文興
閃爍如星的盧飛白老師 ◆鍾玲
心動《永遠的謝晉》 ◆趙淑敏
睡蓮.歲月 ◆王岫
八哥與小燕 ◆馮輝岳
一個便當一百塊 ◆邱傑
戀文學 ◆林文義
小生活 ◆靈歌
斥堠 ◆蔡振念
奶奶 ◆鄧榮坤
玉蘭、桂花、七里香 ◆葉日松
如一朵玫瑰的展瓣──焚寄洛夫 ◆黃克全
沉默山丘 ◆綠蒂
【編輯室報告】 ◆蘇筱雯
【自由談】
同行在台語文學路上的人們 ◆胡長松
我們該如何填補彼此? ◆石曉楓
兒童戲:消失與其聯想 ◆楊富閔
【本期專題】跟著書展去旅行
給下一代出版人的書展備忘錄 ◆陳蕙慧
出版是漫長的修行,書展則是加持的靈力場 ◆陳瀅如
臺北國際書展成為地區性門戶書展的機會----對照瓜達拉哈拉書展 ◆郝明義
Fly High美麗新世界! 2023台北國際書展穿梭多重宇宙 ◆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
白頭宮女之書展印象 ◆李金蓮
實體書展的感官記憶 ◆譚光磊
沒有什麼比實體書展的喧囂來得更好 ◆許沛玹
愛...